查文庫>數學說課稿> 數學度量說課稿

數學度量說課稿

數學度量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度量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度量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時《角的度量》。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線段、直線與射線的認識,平角、周角的認識,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後面學習畫角、角的分類的基礎。教材注重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會量角的必要性,認識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特徵,在自主探索中體會、總結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二、說學生

  學生對於角的有關知識已有了初步的體驗,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一部分學生對量角器有初步瞭解,但多數學生幾乎沒有用量角器測量角的體驗,量角器雖然被拿在學生的手中,但學生對它的認識是陌生的,一條條放射狀的線,不同的刻度,會使學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至於怎樣用它測量角的大小,就更顯得無從下手了。而且,在實際中,學生似乎沒有度量角的需要,他們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數學知識,很少能應用到生活中。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實際,我制定本節課的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單位;會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標:在測量角大小的活動中,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情感目標:1、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大膽嘗試,積極表達,使學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

  2、應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學生的應用意識得到培養。

  教學重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難點:在自主探索中逐步體會、總結量角的方法。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就是量角,是一種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陶行知先生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

  “事情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

  因此,本節課我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體會量角的意義和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說教學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先設計了一個角的三兄弟比大小,怎樣判斷哪個角大的問題情境,即複習了二年級所學的內容,同時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進而展開新知的學習,然後設計幾個適合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動,即找角和量角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量角的意義,探索、總結量角的方法,逐漸掌握量角的技能。最後,在研究生活中的有關現象中,來體會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下面我分別說一說。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首先,與學生談話,你知道怎麼比較角的大小嗎?現在有三個角的兄弟,你知道它們中那個最大嗎?

  這樣,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三個角兄弟比大小的影片,怎麼辦呢?你們能確定哪個角大嗎?

  引導學生在交流中明確,要知道誰最大,只要看它們兩邊張開的大小就可以了,在一條邊及頂點重合的情況下,另外一條邊張的越大,所成的角越大,同時讓學生認識到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我們透過移動角的方法幫助了角兄弟,但是老師帶來的除了這三個叫兄弟還有兩個角,他們也是爭論個不停,∠1說他大,∠2說他大。同學們看一看,你們猜一猜,哪個大?

  這時候出示的兩個角開口方向相對,同時大小相差不多,學生們用肉眼猜測的同時會產

  同學們的意見不一致,那麼究竟哪個角大些?具體又大多少呢?這一句追問,進一步啟用思維,學生會積極參與討論,知道角大小的方法,從而引出本課要學習的內容,《角的度量》

  在這裡運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中的數學,形成抽象思維的能力。

  同時,這樣的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啟用思維,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習本節課的知識。

  二自主探究量角的方法

  1、體會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同學們,我們怎樣才能知道角的大小呢?

  在交流中,引出量角器,同時使學生產生學習用量角器量角的願望,為學習量角奠定情感的基礎。當學生有了學習的需要時,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參與學習活動。

  2、認識量角器

  請拿出準備的量角器,仔細觀察,量角器是什麼形狀的?

  這個問題使學生對量角器有了一個整體的印象

  那量角器中隱藏了很多秘密,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麼?只有認真觀察的同學才能發現!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觀察,然後讓學生把自己的發現在小組裡面自由交流。

  然後讓同學到黑板上指出觀察到得秘密!

  老師總結認識量角器上的中心、0°刻度線、內外圈刻度、18個大格,180個小格。老師在螢幕上指,學生說出名稱並在自己的量角器中指出。以此來鞏固記憶。

  學生拿到量角器後看到的就是這些,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看到的,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量角器,同時可以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這裡,我先引導學生自由彙報,然後運用多媒體演示量角器量角的原理及各部分的名稱。幫助學生形成較完整的認識。

  同時根據同學指出的180個小格子,每一小格所對的角的大小就是1°。知道度是量角時用的單位,用符號“°”標在數字的右上角

  1°的角是怎樣規定的呢?請同學們翻開書37頁,自學鞏固中間的一段。之後合上書,自己說一說1°的含義

  一份格子所對的角是1°,那30份所對的角是多少度呢?

  請同學們伸出手,用大拇指和食指比一下30°的角有多大?60°呢?90°呢?大家知道90°的角又叫做什麼角嗎?

數學度量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小學數學第八冊第六單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冊教學幾何初步知識的第二節課。教學幾何初步知識,不單純是使學生獲得有關圖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前幾冊教學幾何初步知識時,已經注意透過一些操作和作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但是限於學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圖都比較簡單,在本冊適當提高一些要求,透過教學角的度量、角的分類等知識,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以及操作和作圖的技能。在備課時,我曾經想過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類的知識安排在一個課時內完成,但發現課堂容量非常大,學生學得不紮實。在本次教學中,我把教學內容適當進行了調整,在一節課內集中教學角的度量,使學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後再教學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根據以上分析以及課標要求,我擬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在操作探索中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會用量角器正確度量角的度數,懂得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無關,而與角的兩條邊x開的大小有關。

  2、能力目標:進行觀察對比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認真細緻有序操作的良好習慣。

  3、情感目標: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形成勇於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

  4、教學重點、難點:會用量角器正確度量角的度數。

  三、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要達到目標,形成能力,就必須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讓課堂煥發生命的力量,教師要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法中重要的參與者與創造者,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

  秉著這樣的指導思想,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將教學思路擬訂為“激趣匯入——自主探究——鞏固內化——拓展延伸”,努力構建探索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這節課的知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直線,線段和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使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較清楚的認識。本節課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從直觀演示,舊知過度,設疑引入,感受新知。教學角的概念。透過師生的操作,利用動態的觀點,在此基礎上引出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透過直接的比較,學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x開的程度有關,為引入角的度量進行間接比較角的大小作了鋪墊。

  第二部分,認識量角器,讓學生觀察,初步認識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稱及作用,建立角的計量單位度和符號“xx”。

  第三部分,教學角的度量。在學生認識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單位、符號的基礎上,再介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後透過實際測量說明:角的大小要看兩邊x開的大小,與邊長無關。

  本節課設計不同形式的練習(如口答,判斷選擇,實際操作等),圍繞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的重點,達到鞏固和運用概念,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度量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小學數學第八冊第六單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冊教學幾何初步知識的第二節課。教學幾何初步知識,不單純是使學生獲得有關圖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前幾冊教學幾何初步知識時,已經注意透過一些操作和作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但是限於學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圖都比較簡單,在本冊適當提高一些要求,透過教學角的度量、角的分類等知識,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以及操作和作圖的技能。在備課時,我曾經想過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類的知識安排在一個課時內完成,但發現課堂容量非常大,學生學得不紮實。在本次教學中,我把教學內容適當進行了調整,在一節課內集中教學角的度量,使學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後再教學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根據以上分析以及課標要求,我擬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使學生在操作探索中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會用量角器正確度量角的度數,懂得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無關,而與角的兩條邊*開的大小有關。

  2、能力目標:進行觀察對比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認真細緻有序操作的良好習慣。

  3、情感目標: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形成勇於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

  4、教學重點、難點:會用量角器正確度量角的度數。

  三、教法與學法: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要達到目標,形成能力,就必須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讓課堂煥發生命的力量,教師要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法中重要的參與者與創造者,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

  秉著這樣的指導思想,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將教學思路擬訂為“激趣匯入——自主探究——鞏固內化——拓展延伸”,努力構建探索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這節課的知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直線,線段和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使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較清楚的認識.本節課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從直觀演示,舊知過度,設疑引入,感受新知。教學角的概念.透過師生的操作,利用動態的觀點,在此基礎上引出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透過直接的比較,學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開的程度有關,為引入角的度量進行間接比較角的大小作了鋪墊。

  第二部分,認識量角器,讓學生觀察,初步認識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稱及作用,建立角的計量單位度和符號“°”。

  第三部分,教學角的度量.在學生認識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單位、符號的基礎上,再介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後透過實際測量說明:角的大小要看兩邊*開的大小,與邊長無關.

  本節課設計不同形式的練習(如口答,判斷選擇,實際操作等),圍繞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的重點,達到鞏固和運用概念,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度量說課稿4

  數學蘊含在生活中的每一處,為社會、人類創造豐厚的價值。引導學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創造數學的價值,就要準確把握課程標準,靈活駕馭教材。

  我將從課程標準、教材特色、教學建議三個方面與大家交流。

  第二學段課程標準:

  1、知識與技能: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角過程;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大小比較。

  2、數學思考:透過探索理解角,能用量角器畫角、交流資訊,建立角概念。

  3、解決問題:嘗試用量角器量角;體會在討論的活動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4、情感與態度:知道透過測量、討論、歸納得出的結論;體驗角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內容標準:

  內容標準分四個領域。

  “數與代數”主要包括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空間與圖形”包括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 ,它們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統計與機率” 主要涉及條形統計圖,是讓學生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實踐與綜合應用” 將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密切聯絡的、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所交流的內容就是“空間與圖形”領域中的“角的度量”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將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直線和射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別;認識常見的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和按指定畫角。

  下面我結合教材的編寫特點、編寫體例,內容結構和知識與技能的立體式整合來談談第二方面:教材特色。

  教材編寫特點:

  特點一:最佳化大數認識的編排結構,突出數學的文化特色,提供豐富素材,培養學生的數感。

  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感是認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本冊實驗教材“大數的認識”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極為豐富。不僅結構合理,而且內容的安排和素材的選擇突出了數學的文化特色。,加強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結合具體的情境和實際活動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這樣的編,學生使能夠接受豐富而系統、邏輯較為嚴密的數概念內容;便於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透過遷移類推獲得新知,形成較完整的認知結構。

  特點二:計算教學內容的編排體現改革的理念,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四則計算的知識與能力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小學階段計算教學的分量比較重,但是它有著重要的教育價值。透過計算教學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的密切聯絡,體會到數學是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從而感受數學的價值,為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打下基礎。本冊實驗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順序,加大教學的步子,留給學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間。

  特點三: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本冊實驗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兩個單元的內容是在第一學段的基礎上進行復習、擴充套件和提高,其中有些圖形,如線段、角、平行四邊形等,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過。但當時的學習是初步的,屬於直觀的認識。本冊教材要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對這些內容加以概括和提高,加深對圖形本質特徵的認識、對圖形之間內在聯絡的認識。

  特點四: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的統計知識和統計觀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本冊教材是第二學段的開始,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學習新的統計知識──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使學生認識到本冊所學習的統計知識和方法,是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在統計量上進行了分類對比,來表達資料、解決問題,進而使學生對統計知識的認識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教材繼續注意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教學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斷。這樣就把資料分析與解決問題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統計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特點五: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參與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識和能力,而且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進而奠定發展更高素質的基礎。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要達到的重要目標之一。本套實驗教材嘗試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透過學生可以理解的簡單形式,採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呈現出來。這一數學思想的引入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特點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本冊實驗教材不僅內容涉及數學教學內容的各個領域,為學生探索奇妙的數學世界提供了豐富素材,而且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安排了許多體現數學文化的閱讀材料、數學史實等,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豐富多彩、充滿魅力。這些都有助於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絡,瞭解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

  編寫體例:

  教材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進行編排,以體現數學課程的特點,編寫體例是:激發興趣的主題圖(整體感知、提出問題)――促進思考的例題(促進理解、解決問題)――可操作性方法的小結(歸納概括、得出結論)――多層次的練習(深化理解、拓展應用)――全面的整理和複習(整理鞏固、提高升華)

  單元內容結構:

  第二單元的內容有: 認識射線和直線;角的定義;比較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角;認識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銳角、鈍角和直角之間的關係。

  每一小節又包括其枝幹內容。其中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和按指定度數畫角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

  說知識的立體式整合:

  本套教材分三個階段編排“角的認識”這一內容。第一個階段,是在二年級上冊,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和直角,並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尺畫角,用三角板判斷直角、畫直角。第二個階段,是在二年級下冊,讓學生認識銳角和鈍角,並能藉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直角、銳角和鈍角。第三個階段,就是本冊教材這一單元,讓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

  本單元內容的編排注重數學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絡,從直觀過渡到抽象。學生在二上年級認識長度單位時,就已初步認識了線段。因此本單元教材一開始就藉助直觀,引入了射線和直線的概念。並讓學生討論線段、射線、直線的聯絡與區別。在此基礎上教學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號。然後在角的度量的知識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平角和周角,教學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

  另外,本單元教材在編排時,注意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數學規律。透過畫射線、直線,測量角,操作活動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紙折角等多種方式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識。

  教學建議:

  1.恰當把握教學目標。

  本套教材把有關角的知識分了三個階段編排,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教學任務,但前後又有連貫性。教師要樹立整體意識和目標意識,從整體著眼把握教學目標,明確每一階段的具體要求,理順學科教學總目標、學段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學期教學目標和課時教學目標之間的關係。

  2.注意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適度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

  數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許多數學知識與生活有密切聯絡,可以在現實世界中找到“原型”,兒童的生活經驗是他們數學學習的重要基礎。但數學畢竟是抽象的,也有相當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型”的,如直線的概念就比較抽象,教學時很難藉助實際例子幫助學生理解其含義。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數學中所說的“點”是沒有大小的,“線”是沒有粗細的,“面”是沒有厚薄的。正因為如此,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並不都能促進他們的數學學習。有的生活經驗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甚至產生負面影響。如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時,日常生活中的牛角、羊角,甚至人民幣的單位名稱“角”等時常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干擾。因此,教學時必須注意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適時和適度地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

  3.加強動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

  經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學生對角已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已經學會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知道了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教材中的許多結論如“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和射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以及量角和畫角的步驟等都沒有直接給出,並在練習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動,旨在讓學生這些活動中進一步加深對角的認識,並形成畫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同時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這些知識基礎,在加強操作活動的同時,儘可能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

  4.努力挖掘教材中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不單純是數的計算,形的研究,貫穿始終的恰恰是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要注意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抓住有利因素,有意識地加以引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如前面提到的“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和射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就可以滲透極限的思想、猜想和驗證的方法。

  評價建議:

  評價是師生交流的一個平臺,利用好這個平臺,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潛能;能促使師生彼此走進心靈、情感互動。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展開評價:

  1、課堂表現

  教學過程中,我特別關注學生自學與合作探究過程,這個過程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自覺能力。教學“角的畫法” 時,學生根據自學提示先自學,再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在巡視參與時,隨時根據學生的表現透過手勢、眼神、表情和語言等方式適時鼓勵。然後結合整體的學習過程從“認真操作,積極討論,得出結論和大膽彙報”幾個方面按A、B、C三個等級進行自評、互評、師評。每週統計一次,期末總評。這種形式的呈現既體現了定量的評價,又體現了定性的評價。

  2、知識掌握

  知識只有掌握的紮實,才能應用的準確,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學會知識的情況採用了“評比+評語”的方式,從作業和測評兩方面進行評價。根據學生作業完成的情況和每次測評的結果分優、良、合格三個方面進行評比,同時,站在學生的高度上,寫上賞識激勵的語言,幫助樹立信心。如 “你的角如果能像你的字一樣認真漂亮就更好了。”如果有學生對測驗的結果覺得不滿意,要委婉幽默地鼓勵學生重新解答:“試題在向你挑戰呢,去戰勝它。”學生透過努力做對試題,教師可以就學生的第二次答卷給以評價,並給出鼓勵性評語。這種“推遲評價”淡化了評價的甄別功能,突出了學生的縱向發展。特別是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這種“推遲評價”能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激發新的學習動力。

  3、應用能力

  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是學習數學的宗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同時,要結合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情況進行點評,如,借鑑哲理督促聰明卻懶惰的學生:“梅花香自苦寒來,你要戰勝惰性。”用精妙之語,激勵愛鑽研的學生:“你肯定還有高招,我為你驕傲”。有效的評價能開啟學生心靈,馳騁想象,學生智慧的火花會更加燦爛奪目,進而引起師生情感共鳴。

  說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

  生活處處皆數學,身邊處處是資源。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地走入數學課堂,學習數學知識。因此,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有效開發校內資源,合理運用校外資源。

  教學過程中,教材中的插圖,多媒體教學光碟,網上有助教學的圖片、影片,都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清楚地理解和掌握有關小數的知識。

  教學角的度數時,需要學生動手測量,可以充分利用學生手中的模擬學具和身邊真實物體這兩大資源來幫助教學,如:測量書本、文具盒、桌椅、門窗、黑板等;學射線的認識時,可以讓學生帶著手電筒。學生本身就是一個有利資源,學生的自學、交流的過程又將其生成為學習資源,特別是彙報時的錯誤資訊更要有效利用,它是幫助學生尋找正確答案有利渠道,是有助教學的重要資源。

  數字是跳動的音符,數學是神奇的學科!做為數學教師,當我們把數學教學當做追求,潛心研究時,我們會伴著優美的旋律與孩子們共同享受藝術般的快樂!

數學度量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我說的是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線與角”中的《角的度量》一課,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線段、直線與射線的認識,平角、周角的認識,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這部分知識是學生後面學習畫角、角的分類的基礎。教材注重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會量角的必要性,認識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特徵,在自主探索中體會、總結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二、說學生

  學生對於角的有關知識已有了初步的體驗,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一部分學生對量角器有初步瞭解,但多數學生幾乎沒有用量角器測量角的體驗,小小的量角器雖然被拿在學生的手中,但學生對它的認識是陌生的,一條條放射狀的線,不同的刻度,會使學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至於怎樣用它測量角的大小,就更顯得無從下手了。而且,在實際中,學生似乎沒有度量角的需要,他們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數學知識,很少能應用到生活中。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實際,我制定本節課的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單位;會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標:在測量角大小的活動中,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

  情感目標:1、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大膽嘗試,積極表達,使學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

  2、應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學生的應用意識得到培養。

  教學重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難點:在自主探索中逐步體會、總結量角的方法。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就是量角,是一種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過去的教學是教師講解示範,學生模仿操作,然後進行大量的練習加以鞏固這項技能。無疑,這種方式對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低效的。新課程標準倡導: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且,陶行知先生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事情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因此,本節課我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體會量角的意義和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說教學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設計了一個放風箏比賽,怎樣判斷誰的風箏放的高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進而展開新知的學習,然後設計幾個適合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動,即找角和量角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量角的意義,探索、總結量角的方法,逐漸掌握量角的技能。最後,在研究生活中的有關現象中,來體會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下面我分別說一說。

  一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首先,與學生談話,你喜歡風箏嗎?放過嗎?參加過比賽嗎?

  這樣,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小動物們放風箏比賽的圖片,看,他們放得多認真!到了評比的時候了,這可急壞了剛當上裁判的小猴子,它只記得比賽規則是同樣長的繩子,看誰放的風箏高,卻忘記了怎樣才能知道誰放得風箏高的辦法。怎麼辦呢?你們能幫幫小猴子嗎?

  引導學生在交流中明確,要知道誰的風箏放得高,只要知道繩子與地面所形成的角的大小就可以了,所成的角越大,風箏放得越高。在這裡運用多媒體課件,抽象出繩子與地面所成的角,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中的數學,形成抽象思維的能力。

  這樣的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啟用思維,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習本節課的知識。

  二自主探究量角的方法

  1、體會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你們真有辦法,要知道誰放得風箏高,只要知道風箏線和地面所成的角的大小就可以了,可是,怎樣才能知道角的大小呢?

  這一句追問,進一步啟用思維,學生會積極參與討論,知道角大小的方法,從而引出本課要學習的內容,“角的度量”。在交流中,學生會有不同的知道角大小的方法,如,用小一點的角進行測量;用直尺測量;把兩個角重合比較大小;用量角器測量等方法。

  在這裡,教師順應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使用自己的方法,在使用這些方法的過程中,學生會體會,在這種情況下用把兩個角重合的方法不適用,用小一點的角測量雖然可以知道角的大小,但是不能較精確的知道一個角比另一個角大多少,這幾個方法在使用時都有侷限性,只有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才是最簡單、最有效的,使學生產生學習用量角器量角的願望,為學習量角奠定情感的基礎。當學生有了學習的需要時,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參與學習活動。

  2、認識量角器

  請拿出準備的量角器,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麼?

  學生自由交流彙報。

  認識量角器上的中心點、0°刻度線、內外圈刻度、18個大格,180個小格、1°的角。知道度是量角時用的單位。

  學生拿到量角器後看到的就是這些,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看到的,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量角器,同時可以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這裡,我先引導學生自由彙報,然後運用多媒體演示量角器量角的原理及各部分的名稱。幫助學生形成較完整的認識。

  3、在量角器上找角

  你們的眼睛真亮,找到了量角器這麼多的秘密,其實量角器上還藏著很多角呢,你能試著找一找嗎?請你在練習紙上畫出你找到的角。

  學生嘗試在紙上的量角器上畫角。

  你找到了哪個角?你知道它是多大的角嗎?

  請學生到前面展示自己畫的角,並試著說出這個角有多大。

  這個活動實際上就是體驗量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體會量角器的中心點,就是所有角的頂點,從這一頂點引出的任意兩條射線都可以形成角,而且每個角都可以知道度數,為後面量角做好鋪墊。

  4、嘗試量角

  你在量角器上已經找到這麼多的角了,能嘗試著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嗎?

  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應該是學生早就想知道了,在學生認識了量角器後引導學生嘗試測量角的大小,要學習的內容就呼之欲出了。

  學生嘗試測量練習紙上的幾個角。給出的幾個角的開口有的向左,有的向右,有的向下。目的是使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逐漸掌握量角的方法,研究解決量角時出現的問題,如讀內圈刻度還是讀外圈刻度;把角的一邊對準“0”度刻度線比較簡便等。

  這樣教學就是前面提到的“事情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教師要熟悉學生學習的思維,順應學生的思維加以引導,站在更高的角度關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

  5、總結量角的方法

  剛才在展示量角方法的時候,同學們有幾個共同的地方,你發現了嗎?

  引導學生交流總結量角的方法,即:量角器的中心點要和角的頂點重合,角的一邊和量角器的“0”度刻度線重合,看另一邊的刻度。因為學生親身參與其中,深有體會,怎樣量角學生在實踐中一點一點的體會,一點一點摸索,所以量角時的注意事項完全可以總結,並且能深刻理解量角的本質,逐漸形成量角的技能。從而使本節課主要內容的學習達到了水道渠成的效果。

  6、解決問題

  同學們已經會用量角器量角了,我們就可以幫助小猴子裁判,判斷誰放的風箏高了。

  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幫助小猴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前面創設的情境更完整,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更主要的是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和成功樂趣,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五、聯絡生活體會量角的用處

  出示生活中量角的例子:滑梯的角度;椅子靠背的傾斜角度;踢足球時選擇射門的位置;這裡充分運用多媒體演示生活中抽象的角,讓學生感知測量角的大小的作用,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給學生進一步思考的空間,讓學生感受到量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睛觀察生活的意識和習慣,體會數學的價值。

  六、說板書設計

  在學生總結量角方法的時候,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應地板書,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本課的重點、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數學度量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第一課時。教材的主要內容學習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確度量角的大小。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學生已學習過角的認識,有了一定的基礎,本節課以學生的好奇心為突破口,激發學生的興趣,透過質疑、解疑過程,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透過小組合作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努力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提出: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本節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注意貫徹啟發性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角色。依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為:

  1、透過學生的自主觀察認識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並知道它的度數。

  2、透過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學會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並讀出度數。

  3、透過一系列的觀察、操作活動,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4、透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動參與學習、勇於探究的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量角器,並正確使用量角器。

  教學難點是: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我將設計五個環節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

  1、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2、合作交流,觀察研究;

  3、嘗試量角,探求方法;

  4、趣味練習,拓展延伸;

  5、歸納小結,昇華認識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簡筆畫並提問:大家從這兩幅簡筆畫中發現了什麼?學生透過觀察發現圖形是由線段、圓、角組成的,從而教師提出問題:你瞭解哪些關於角的知識?簡單的問題,促使學生動腦回憶所學過的知識,用自己的語言加以總結,為學習新知做好準備,也為能力較弱的學生提供了一次回答問題的機會,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在此環節根據小學生喜歡簡筆畫的特點,透過簡潔生動的簡筆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順利匯入新課的學習。

  (二)合作交流,觀察研究

  首先出示量角器,讓學生觀察量角器的組成,師問,仔細觀察量角器上有什麼?小組合作,比一比誰找得多?透過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並親自將自己的發現透過小組的形式表達出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並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認知和情感得到同步發展。學生認識了量角器的結構和計量單位,並觀察1度角的大小,觀察量角器的刻度,重點認識內圈和外圈。通直觀演示,使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形成1°角的表象,這樣也符合學生認識規律;接著讓學生動手在量角器上找找幾個比較特殊的角,在此教師提出探究性問題:量角器上有兩個刻度30°、150°你認為應該讀哪個才正確,為什麼?根據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銳角小於90°,鈍角大於90°,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同時使這幾個特殊的角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表象;再透過學生找一找刻度線,讀一讀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數,來突破內外圈刻度容易讀錯的難點,為後一環節做了充分的準備。

  (三)嘗試量角,探求方法

  這一環節一開始,教師提出:試著量一量,邊量邊想,你們是怎樣量的?有什麼好辦法?學生帶著問題,親自動手量角,並與同學討論如何量這個角的度數;在學生開始介紹時,引導學生嚴格運用數學語言,並及時糾正,針對難點,設計兩個問題:1。量角器的邊和角的一邊對齊,正確嗎?應該怎麼辦?2。看度數時,有兩個數,應該怎麼看?什麼時候看內圈,什麼時候看外圈?,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概括總結,有助於知識的積累和深化,是發展學生記憶力、思維力的重要手段。最後,教師在學生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方法,並電腦課件重現量角的過程,既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鞏固,又能對一些學有困難的學生給予釋疑。

  整個環節,學生帶著問題,透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問題,掌握量角的方法,並充分利用

  (四)趣味練習,拓展延伸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必要手段。本節課的練習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

  (1)量一量,排排隊

  動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個角的度數,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為這些角排排隊,不僅能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又能及時瞭解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

  (2)量一量,擺擺圖

  量出一幅三角板每個角的度數,並擺出75120135180

  (3)剪一剪,量一量

  動手剪個五角星,小組合作,量出五角星每個角的度數

  整個練習環節,讓學生透過比角、拼角、找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動,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給學生創設一個運用新知充分發散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不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讓學生經歷了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

  (五)歸納小結,昇華認識

  首先讓學生自己說說,透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學會了什麼?學生自己小結,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既能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教師及時給予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增強學習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