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說課稿> 數學說課稿:圓柱的認識彙編7篇

數學說課稿:圓柱的認識

數學說課稿:圓柱的認識彙編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說課稿:圓柱的認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說課稿:圓柱的認識1

  一、問題提出

  對於圓柱的側面積,傳統的教法是:在認識了圓柱的特徵之後,教師提問:怎樣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呢?之後,引導學生分別沿著圓柱的高和一條斜線將圓柱的側面展開,然後出示討論題,從而推匯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最後,便是一層層的鞏固練習。很顯然,這樣設計教學活動,是以讓學生理解圓柱側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會利用公式計算圓柱的側面積為目標的。應該說,學生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以接受知識為目的的教學已不適應培養時代新人的要求。為此,在設計此課教案時,我力求改變這種傳統的教學,進行了如下的教學嘗試。

  二、教學案例

  【片斷1】

  1、例1:一個圓柱形的茶葉桶,底面周長是28.3釐米,高是13釐米。它的側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生:獨立分析

  2、練習:求下面各圓柱的側面積

  (1)底面直徑是12釐米,高2釐米。

  (2)底面半徑3釐米,高5釐米。

  生:任選一題獨立計算。

  師:結合上面我們做的三道題,誰能說一說怎樣求圓柱的側面積?

  生:歸納小結。(略)

  3、用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分別圍成圓柱體(重疊部分不計),各有幾種圍法?

  師:請同學們動腦子想一想,然後利用手中的學具檢驗想得對不對,最後上臺來演示給大家看。

  生:演示

  4、想象:繞著長方形的一邊旋轉一週,得到一個什麼形體?這個形體的有關部分與長方形的長和寬關係怎樣?

  5、這是一個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圖。單位:釐米

  請你給它配上合適的底面。(圖片略)

  三、課後反思

  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得主動積極。我認為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於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創設了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育氛圍。片斷1透過學生動手動腦,來突破難點;片斷2引導學生在應用中加深認識,形成能力。

  1、不教之教,使學生得到滿足。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就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假如教師佔用了大量的時間分析講解,一點也不給學生留下活動的時空,學生充其量只是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長此以往,心智凝固,表現欲銳減,創造性扼殺,怎能獲得成功?

  本節課,教師所說的話並不多,學生能思考的,教師決不暗示;學生能說出的,教師決不講解;學生能解決的,教師決不插手。由於教師在課堂上適時的“隱”與“引”,為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使學生不斷探索交流,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與自信心。從而樹立自己去探索真理的志向,這一切都會產生強烈的、穩定的內部誘因,使學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等不斷得到提升和超越,心靈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滿足。

  2、主動探索,使學生獲得成功。

  動手實踐,主動探索和合作學習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數學教學要努力建立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獲取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充分發展。

  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到了:“學生應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增強學生對數學的感受。”

  本節課,教師透過讓學生動手卷紙,讓學生“自由結合”進行探索,這便是給學生提供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人各有其個性,有的愛獨立思考,有的愛互相討論,有的愛聽聽別人怎麼說。於是,有的獨立思考,有的同桌討論,有的由幾個人組合,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形式油然而生,使每個學生達到了“既竭我才,欲罷不能”的地步,在主動探索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再互相交流啟發,自然就獲得了成功。

  3、在練習中,使不同學生享受成功。

  在《數學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應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思路,而不是以教科書上的或是教師事先預設的答案作為評價的依據,限制學生的發展。”學生勇於回答問題的行為教師首先應給予肯定,至於回答的正確與否,是第二位的,是由學生集體討論逐步澄清的。教師不能把自己放在“裁判員”的角色上。否則,久而久之,學生在主體發展方面就會受到限制。

  本節課,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基本題以及多向思維的材料,引導學生善於聯想所學的知識,從不同的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方法分析問題,使學生開闊思路,思維靈活,從而敏捷地解決問題。使不同的學生都能獲得學到知識的滿足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對於未獲得成功者,教師決不能簡單地批評、指責,教師應儘量發現其錯誤中的正確成份,給以肯定,並啟發學生自己發現,糾正錯誤。即使徹底錯了,教師也要循循善誘,啟發引導,給予機會讓他爭取成功,從而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使他們獲得人的尊嚴,享受成功的快樂,教師也因此而分享快樂。

  總之,學生在以上學習過程中,探索意識和發現能力得以展示,知識獲取和能力提高相輔相成,大大有利於整體素質的提高。

數學說課稿:圓柱的認識2

  一、教材分析

  1、圓柱的認識是西師大版教材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圓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幾何立體圖形,這部分內容包括圓柱的特徵,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和圓柱側面展開圖。教學這部分內容,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學習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和解決實際問題打好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知道圓柱各部分的名稱,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掌握圓柱的特徵。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觀察、想象、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創新的能力;同時滲透轉化的思想。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運用課件提供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直觀感受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初步滲透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辯證觀點。並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理解圓柱側面展開圖的特點。

  二、教法、學法

  由於六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能夠根據具體情況,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相互探討,本課我採用了適時點撥、引導啟發、歸納總結、課件演示法、小組討論式教學法等相關的教法。教師只是以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身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在互動的過程中充分地激起學生的探究熱情。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法來獲取新知識。並利用多媒體課件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三、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開啟多媒體課件,出示正方體和長方體使學生重新認識幾何體為以下認識圓柱體做好鋪墊。

  2、出示教學主題圖,讓學生從主題圖中找出圓柱和圓錐,匯入新課。

  3、出示圓柱體實物,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

  透過以上教學,讓學生初步接觸圓柱,從生活實際感知圓柱,感受數學同生活息息相關。同時很巧妙自然的引入了課題,為學習新課做好鋪墊。

  (二)自主探究,瞭解圓柱

  1、學生自主學習,認識圓柱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徵。

  教師引導:拿出自己準備的實物,結合教材,透過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圓柱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都有什麼特徵?

  2、生彙報,師訂正。透過學生的語言,描述出圓柱各部分的特徵,師課件演示加以驗證。

  針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我讓學生自主探究,自己提供教學材料,這樣能迅速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為探求新知作好心理上的準備,並運用課件驗證了自己的想法。對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進行了演示,讓學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稱和特徵,一目瞭然,更加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觀察興趣,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

  (三)合作交流,深化感知

  1.小組合作探究,()動手動腦。

  (1)學生分組動手操作:把圓柱模型底面剪下,觀察形狀後再比較。

  (2)圓柱兩個底面的大小怎樣?你有什麼方法證明?

  (3)學生操作後彙報,教師透過課件驗證和補充。

  該環節是精心設計的,力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透過學生的合作探究,體現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人意識。同時透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展示了圓柱側面剪法的演變過程,淺顯易懂,讓學生很容易就瞭解了圓柱側面的特徵。

  (4)用直尺量一量圓柱體的高發現了什麼?使學生透過動手操作感受圓柱體的高都相等。

  (5)課件出示圓柱體的畫法

  2、透過觀察幾何體練習加深學生對圓柱體特徵的認識,對新知加以昇華。

  3、同伴互助,尋求發現

  (1)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得到展開後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係。

  (2)教師課件演示展開圖加以驗證,輕鬆的突破本課的難點。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乘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乘以高。

  讓學生在合作中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同時透過形象的課件演示,輕鬆的分散了本課的難點,突出了本課的重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鞏固拓展,延伸應用

  課件首先出示:

  1、讀出下面各圓柱體的有關資料,進一步瞭解圓柱體的底面直徑和高。

  2、判斷

  3、出示課後作業對本節所學新知進行適當拓展。練習的設計,既有對剛剛學過的圓柱認識的運用,也有圍繞易混易錯之處,讓學生用手勢判斷,使學生在寬鬆的氛圍裡,勇於發言、敢於辯論。訓練說理能力的同時,學生的思維也得到訓練。

  (五)自主小結,提升理念

  我們初步認識了圓柱,誰能告訴老師,對於圓柱你都知道了什麼?

  這既是課堂小結,也是對學生的人文培養重要體現。讓學生在自主發揮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五、多媒體的應用

  多媒體作為一種教育手段,越來越多的被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不但能創設一定的情境,而且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加的凸顯教學效果。上課伊始,我對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進行了課件演示,讓學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稱和特徵。讓學生在開課的時候,就對本課產生一種興趣。課中展示了圓柱側面剪法的演變過程,淺顯易懂,讓學生很容易就瞭解了圓柱側面的特徵,輕鬆的突破了難點,同時,在此基礎上展示圓柱側面展開後與展開前的關係,讓學生一目瞭然,總之,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六、評價和反思

  課程標準中指出: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更要關注他們在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本課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讓學生透過想象、描述、合作交流,從實物觀察、到動手操作等多種方式來認識圓柱,並運用多媒體課件,及時有效的分散了難點,突破了重點,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紮實的掌握了所學的知識,突出"做數學"這個數學理念。也使學生在合作中國共產黨同進步,體驗成功。

數學說課稿:圓柱的認識3

  師:現在我們來研究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出示實物),它是什麼?

  生:圓柱。(師板書:圓柱的認識)

  師(出示實物):同學們透過收集和觀察有關實物,你發現生活當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形的?生(出示實物):這個罐頭是圓柱形的。

  生(出示實物):我這支鉛筆是圓柱形的。

  生:學校校門的不鏽鋼管是圓柱形的?

  師(出示實物):我們已經知道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想不想知道圓柱的特徵?

  生:想。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拿出圓柱形的物體,先獨立觀察、思考,然後分小組研究討論圓柱的特徵,再進行小組交流。學生探究,老師穿梭於各個小組之間,或是指導,或是聆聽,之後組織討論。

  師:請各小組派一位代表說說你們所發現的圓柱的特徵。

  小組1-A:我們發現圓柱體有3個面,上下兩個面是圓形的,側面是曲的。

  師:還有補充嗎?

  小組1-B:上下兩個面是相同的。

  師:你們怎麼知道上下兩個面是相同的?

  小組1-C:我們是觀察出來的。

  小組2:我們和1組的基本相同,只是我們不是透過觀察發現上下兩個面相同的,而是先把下面畫下來,再同上面作比較,得出是相同的。

  師:你們認為哪組的判斷方法好?

  生:2組的。師:為什麼?

  生:用肉眼看可能會有偏差,透過測量後加以比較就準確了。

  師:說得很好!有時我們不能光憑感覺,還要運用方法去證明一下是否正確。

  小組3:我們還發現圓柱從上到下比較均勻,上、下之間的距離相等。

  小組4:我們同意小組3的觀點,就是不知圓柱的高在哪裡?

  師:圓柱上下兩個面之間的距離就是圓柱的高。請同學看電腦演示畫高,並觀察圓柱有多少條高?

  生:無數條。

  小組5:老師,我們對小組3的看法有補充,有的圓柱從上到下是不均勻的,例如:腰鼓就是中間粗,兩頭細。

  師:你們的發現很正確,不過你們所說的圓柱不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圓柱體,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是小組3所講的圓柱體。

  小組6:我們還發現圓柱只有2條稜,沒有頂點。

  師:對呀!你們的發現很獨到,老師在備課時也沒想到。

  師:透過剛才小組討論、各組交流,請你閉上眼睛想想圓柱的特徵,然後摸出課桌上的圓柱體。

  師:學到這裡,請同學們小結一下,你認識了圓柱的哪些特徵?

  生:我知道了……評析比較兩個教學片段,教學片段一是教師以前教學的實錄,教學片段二是教師在《數學課程標準》理念指導下的教學實錄。比較前後的教學,從學生掌握知識的結果看,似乎“殊途同歸”,但在教和學的方式上有很大的變化,相比較,可以明顯地看出教學片段二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展,更有利於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變壓抑為張揚。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有些教師認為自己是課堂的主導者,由此總擺出惟我獨尊的架子,以一種嚴肅的態度來壓制學生,以自認為比較嚴謹的教學思路來控制教學的節奏,牽著學生完成教學目標。殊不知,這樣做,極大地壓抑了學生的思想和情緒,使學生始終拘謹於教師的眼皮底下,很難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葉瀾教授提出應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也就是說教學過程不能機械化、程式化,而應洋溢著生命的活力。由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營造一種寬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要甘願蹲下身子與學生平等相處,使學生能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以一種愉悅、積極、興奮的心態參與到學習中來,並透過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使學生個性在活動中得到張揚。

  在教學片段一中,教師透過設計一個個提問,緊緊地追問學生,學生是被動地學,思維空間受到限制,沒有自由度,個性發展受到束縛。而教學片段二中,透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自主的基礎上互動,給予學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機會,使學生之間不僅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見解,還能透過合作交流,互相啟發,互相吸收,互相補充,互相糾正,使認識漸趨完善、深化。另外,教師尊重學生的意見和想法,對學生的見解給予積極評價,真正體現教學相長。這樣的教學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有利於形成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二、變傳授為探究。現代教學論認為,知識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的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波利亞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絡。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轉變角色,變知識的傳授者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研究者。教師要站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觀的高度,創設探究性的教學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學會發現,學會創新。在教學片段一中,教師只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所以採用的是“問答式”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前面走,學生在後面跟,步步為營,教師到達目的地,學生隨之而到。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味地想把自己所領悟的知識傾注到學生的頭腦裡,致使學生被動地接受。而教學片段二中,教師沒有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而是透過為學生提供要探究的物件,讓學生自主探究,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從而有所發現,掌握知識,讓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再探究、再發現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智慧潛能,有利於調動學生內在學習動機,有利於學生學會發現的技能,有利於知識的掌握。

數學說課稿:圓柱的認識4

  一、說教材

  《圓柱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學習內容,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中圖形的認識部分,學生在低年級已經初步感性認識了圓柱,能夠辨認圓柱物體。在學習了圓等平面圖形和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基礎上,本課進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幾何形體——圓柱。教學這部分內容,有利於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學習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和解決實際問題打基礎。高年級學生已經具有較強的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的瞭解,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瞭解圓柱各部分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徵。

  2、懂得圓柱側面展開圖的形狀,理解展開圖與圓柱的關係。

  3、透過看一看、摸一摸,剪一剪等活動,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圓柱,瞭解圓柱各部分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懂得圓柱側面展開圖的形狀,理解展開圖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係。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將採用觀察法,從直觀實物入手,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形狀:用實踐操作法,使學生了解圓柱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以及它的長與寬跟圓柱底面周長與高的關係。如果按以上的教學方法實施,學生在學習中將會自主探究,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去真正認識圓柱

  四、說教學過程

  為有效的落實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六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匯入課題

  同學們:課前,我讓大家在生活中尋找圓柱,你們找到了嗎?誰願意來說一說。同學生紛紛說出生活中見到的圓柱體(茶杯、藥瓶、鉛筆、柱子。。。。。。)生活中的圓柱可真多呀!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圓柱。

  板書課題:圓柱的認識。我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聯絡生活,說說所見到的圓柱物體,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自主學習、初步認識,我採用學生自學的方式,讓學生結合自帶的圓柱自學課本第18頁的內容。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

  (1)圓柱的上、下兩個面有什麼特點?叫做什麼?

  (2)什麼是圓柱的高?它有什麼特點?

  (3)什麼是圓柱的側面?然後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最後全班交流,彙報整理並板書:

  兩個相等的圓面是圓柱的底面;

  周圍是一個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

  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圓柱的高。圓柱有無數條高。

  學生結合自己手中的實物閱讀課本,初步認識圓柱的各部分名稱,建立底面、高及側面的概念,在學生充分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對圓柱的認識。

  3、引導參與,深入探究

  (1)、探究圓柱兩個底面相等:學生透過操作後可能會出現下面幾種說法:把兩個圓剪出來比較;量出它們的直徑或半徑進行比較;用線圈上、下底面的周長來比較等。結合一年級對於圓柱的認識及直觀操作,能夠較準確的得出圓柱兩底面面積相等的結論。

  (2)、探究圓柱有無數條高:先讓學生說說自己是如何證明圓柱的高相等的。(學生可能透過測量或利用平行兩個底面間距離相等進行證明)然後通過出示課件的演示說明高有無數條。

  (3)探究圓柱側面展開圖:

  A、猜一猜:如果把圓柱的側面展開,會得到什麼形狀的圖形?此環節讓學生先猜想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什麼形狀,培養學生合理的猜想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B、剪一剪:學生動手把圓柱側面剪開後展開,看能得到什麼圖形?此環節我沒有強調讓學生沿高剪開,而是放手讓學生按自己的想法動手剪,大部分同學展開後得到的是長方形,也有些同學說是平行四邊形或正方形,我及時給予肯定,並讓其說說是怎樣剪的。並引導學生髮現不管側面怎樣剪,得到的圖形,都能透過割補的方法轉化成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這樣學生透過親歷立體圖形與其展開圖之間的轉化,逐步建立了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聯絡,進一步發展了空間觀念。

  C、論一論:接著讓學生兩人一小組觀察、討論展開後得到的圖形與圓柱有什麼關係?巡視的過程中發現有的學生用滾動的方法、有的用測量計算的方法等,學生在交流中掌握了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與圓柱底面周長相等,寬與圓柱的高相等。如果側面展開後得到的是正方形,那麼圓柱的高與底面周長是相等的。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等自主探索活動,對圓柱有了深刻的'認識,這既突出了教學重點,又突破了難點。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合作交流的意識,使學生在空間觀念、情感價值觀等方面得到發展。

  4、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環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本著思考性、綜合性的原則,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力求體現知識的縱橫聯絡。我設計以下練習:

  (1)、判斷下面哪些是圓柱,並指出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這個練習是鞏固圓柱各部分的名稱,使學生在不同的擺放方式下,能指出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這裡有一些做圓柱的圓面和長方形,哪些可以搭配做成圓柱?可以做成幾種形狀不同的圓柱?這個練習是鞏固圓柱側面展開圖的長等於底面周長的知識,體會側面由不同的捲曲方式可以形成不同形狀的圓柱,對應的底面大小也因此而改變。

  五、課堂檢測

  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六、全課小結

  七、教學反思

  課堂上留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究的實效性。讓學生結合實物閱讀教材進行自學,很好地利用了教材,並且把學生學習的全過程用“看一看”、“摸一摸”、“議一議”、“剪一剪”等幾個活動連線在一起,使整個教學過程形成一個動態的教學整體。對於“圓柱的高”的教學同樣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這一環節的處理應再深入一些。上課過程中應該讓學生親自動手測量一下手中圓柱的高。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體驗到它的高有無數條,而且知道測量外側的高比較方便,同時也為後面佈置的實踐作業奠定了基。

數學說課稿:圓柱的認識5

  一、教材分析

  圓柱的認識是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第十五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圓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幾何立體圖形,這部分內容包括圓柱的特徵,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和圓柱側面展開圖。教學這部分內容,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學習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和解決實際問題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由於聾校八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能夠根據具體情況,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相互探討,所以我在本課採用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法來獲取新知識。並利用多媒體課件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同時針對聾生聽力受損,語言發展相對滯後的特點,在課堂上注重了聾生語言的培養,採用雙語教學,鼓勵聾生自主發言,發展聾生的語言。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知道圓柱各部分的名稱,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掌握圓柱的特徵。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觀察、想象、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創新的能力;同時滲透轉化的思想。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運用課件提供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直觀感受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初步滲透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辯證觀點。並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理解圓柱側面展開圖的特點。

  四、教學內容與過程

  本課我採用了實踐操作法、課件演示法、小組討論式教學法等相關的教法。教師只是以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身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在互動的過程中充分地激起學生的探究熱情。因此我精心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開啟多媒體課件,出示圓柱的實物模型。同時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實物,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

  (透過以上教學,讓學生初步接觸圓柱,從生活實際感知圓柱,感受數學同生活息息相關。同時很巧妙自然的引入了課題,為學習新課做好鋪墊。)

  (二)、自主探究,瞭解圓柱

  1。學生自主學習,認識圓柱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徵。

  教師引導:拿出自己準備的實物,結合教材,透過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圓柱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都有什麼特徵?

  2。生彙報,師訂正。透過學生的語言,描述出圓柱各部分的特徵,師課件演示加以驗證。(課堂實錄)

  (針對聾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我讓學生自主探究,自己提供教學材料,這樣能迅速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為探求新知作好心理上的準備,並運用課件驗證了自己的想法。對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進行了演示,讓學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稱和特徵,一目瞭然,更加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觀察興趣,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

  (三)、合作交流,深化感知

  1。合作探究,圓柱的側面展開。

  (1)學生分組動手操作:把圓柱模型的側面剪開,再展開,觀察形狀。

  (2)師:你是怎樣剪的?展開後得到了一個什麼圖形?

  (3)學生操作後彙報,教師透過課件驗證和補充。(課堂實錄)

  (該環節是精心設計的,力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透過學生的合作探究,體現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人意識。同時透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展示了圓柱側面不同剪法的演變過程,淺顯易懂,讓學生很容易就瞭解了圓柱側面的特徵。)

  2。同伴互助,尋求發現

  (1)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得到展開後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係。

  (2)教師課件演示展開圖加以驗證,輕鬆的突破本課的難點。(課堂實錄)

  (讓學生在合作中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同時透過形象的課件演示,輕鬆的分散了本課的難點,突出了本課的重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鞏固拓展,延伸應用

  課件出示:

  1、下面哪些物體是圓柱?

  2、指出下列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3、實際測量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

  (練習的設計,既有對剛剛學過的圓柱認識的運用,也有圍繞易混易錯之處,讓學生用手勢判斷,使學生在寬鬆的氛圍裡,勇於發言、敢於辯論。訓練說理能力的同時,學生的思維也得到訓練。)

  (五)、自主小結,提升理念

  師:我們初步認識了圓柱,誰能告訴老師,對於圓柱你都知道了什麼?

  (這既是課堂小結,也是對學生的人文培養重要體現。讓學生在自主發揮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五、教育技術的應用

  資訊科技作為一種教育手段,越來越多的被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不但能創設一定的情境,而且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加的凸顯教學效果。而flash課件更是以其演示功能強大,動畫效果明顯等特點被廣大教師經常所應用。本課我運用了flash課件對相關的知識進行了動畫演示,課件貫穿了整個課堂。上課伊始,我對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進行了課件演示,讓學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稱和特徵。讓學生在開課的時候,就對本課產生一種興趣。課中展示了圓柱側面不同剪法的演變過程,淺顯易懂,讓學生很容易就瞭解了圓柱側面的特徵,輕鬆的突破了難點,同時,在此基礎上展示圓柱側面展開後與展開前的關係,讓學生一目瞭然,總之,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能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六、評價和反思

  課程標準中指出: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更要關注他們在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本課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讓學生透過想象、描述、合作交流,從實物觀察、到動手操作等多種方式來認識圓柱,並運用多媒體課件,及時有效的分散了難點,突破了重點,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紮實的掌握了所學的知識,突出“做數學”這個數學理念。也使學生在合作中共同進步,體驗成功。

數學說課稿:圓柱的認識6

  一、教材簡析

  《圓柱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二冊的內容,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中圖形的認識部分,學生在低年級已經初步感性認識了圓柱,能夠辨認圓柱物體。在學習了圓等平面圖形和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基礎上,本課進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幾何形體——圓柱。

  高年級學生已經具有較強的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的瞭解,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圓柱的各部分名稱、特徵和側面展開圖,能根據展開圖判斷和製作圓柱模型;

  過程與方法:在“做圓柱”的活動中進一步探索圓柱的特徵,體會圓柱側面和底面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能力;

  情感與態度:體驗圓柱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透過同學間合作做圓柱,共同進步,體驗成功。

  三、教學思路

  “做數學”是新課改所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我想讓學生在直觀認識圓柱的基礎上,透過做一個圓柱來深刻認識圓柱的特徵,自主獲得數學知識。

  基於以上思考,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創設情境匯入課題;自主學習,初步認識;動手操作,深化認識;實踐運用,拓展延伸。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匯入課題

  同學們:課前,我讓大家在生活中尋找圓柱,你們找到了嗎?誰願意來展示一下。

  李老師也找到一些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

  (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圓柱圖片)

  生活中的圓柱可真多呀!為什麼要把它們要設計成圓柱形呢?

  學生可能會說:因為圓柱沒有稜角,很光滑,所以欄杆、柱子要設計成圓柱形;因為圓柱可以滾動,所以壓路機、刷牆滾子設計成圓柱形……同學們,你們說得很好,圓柱有這麼廣泛的用途,今天讓我們進一步從數學的角度來認識圓柱。(板書“圓柱的認識”)

  2.自主學習,初步認識

  接下來,我讓學生結合自帶的圓柱自學教材第10—11頁上的內容。

  指導學生學會看書,從書本上獲取知識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感性認識圓柱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透過自主閱讀獲取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同學們:透過自學,你們都獲取了哪些知識?請拿著手中的圓柱來說一說?

  根據學生的彙報整理出:

  兩個相等的圓面是圓柱的底面;

  周圍是一個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

  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圓柱的高。

  (動畫閃爍:底面,側面,高。)

  其實,我們還可以這樣來看:長方形以它的一條邊為軸旋轉一週形成一個圓柱。

  請拿出學具小旗,轉一轉,試一試。

  3.動手操作,深入認識

  為了突破圓柱側面展開圖的長和底面周長之間的關係這一難點,我設計了自制圓柱模型的活動。

  同學們:我們現在對圓柱有了一定的認識,你們願意自己動手做一個圓柱嗎?請看活動要求:

  要求:

  ①同桌兩人為一組,藉助課前準備的卡紙等工具,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做一個紙圓柱。

  ②接縫都不要重疊,只需用透明膠紙貼上。

  ③二人小組彙報,彙報時請指出圓柱的底面半徑和高各是多少?

  在學生製作的過程中我會重點關注每組學生所用的方法、遇到的困難,對有需要的小組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

  學生做圓柱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形:

  (螢幕分兩格分別顯示)

  a.利用參照物做

  有的學生可能會選擇用圓柱物體做參照物來做,有了實物做參照,能輕鬆得到兩個圓形底面,對於這種做法,我會重點關注他們如何得到圓柱的側面。

  學生可能會採取用卡紙在圓柱上圍一圍,或者採用把圓柱在卡紙上滾一滾的方式感受到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在介面做上記號,得到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再剪下和底面進行貼上。

  b.不用參照物做(也有的學生不用參照物做)

  ①先做底面,後做側面

  有些先畫出兩個圓做底面,再做側面,沒有參照物,側面該怎樣做呢?透過嘗試他們會發現,用長方形捲成一個圓筒可以形成圓柱的側面。那麼,這個長方形該做多大才能捲成和底面大小合適的圓筒呢?

  ②先做側面,後做底面

  還有些學生可能先做了側面,那又怎樣確定圓柱的底面呢?如果直接沿著圓筒底的周圍去畫一圈,會發現由於紙筒很軟,很難畫出標準的圓。底面怎樣才能畫得又圓又大小合適呢?

  不管以上哪種做法,都會促使學生思考側面與底面之間的關係。在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做圓柱後,我再組織他們進行彙報、交流。展示他們的作品,說一說成功的經驗和遇到的困難。

  展示中也許會出現這樣的一些作品:

  有的製作非常標準,有的或許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側面小了包不住、上下底面不一樣大、底面和側面接不上……

  學生出現的錯誤是教學的重要資源,我緊緊抓住這些問題,讓他們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說一說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讓學生幫助學生,把所做的圓柱修改完善,體驗成功。

  同學們:透過做圓柱,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在做圓柱和交流的過程中獲得了大量的資訊,對圓柱的特徵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很快歸納總結出:

  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

  長方形的寬等於圓柱的高;

  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底面周長。

  在這個環節中,我透過讓學生做圓柱更深刻地感受圓柱的特徵,體會圓柱側面展開圖的長等於底面周長,在側面的展開和圍成的過程中,不斷經歷二維和三維空間的轉換,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4.實踐運用,拓展延伸

  最後一個環節我分層次設計了兩個練習和一個活動。

  (1)判斷下面哪些是圓柱,並指出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第一個練習是鞏固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在不同的擺放方式下,能指出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這裡有一些做圓柱的圓面和長方形,哪些可以搭配做成圓柱?可以做成幾種形狀不同的圓柱?

  這個練習是鞏固圓柱側面展開圖的長等於底面周長的知識,體會側面由不同的捲曲方式可以形成不同形狀的圓柱,對應的底面大小也因此而改變。例如:(2)號長方形可以分別和(1)、(3)號圓搭配做成不同形狀的圓柱。

  課後活動:

  先用蘿蔔製作一個圓柱,猜一猜它的橫截面、豎切面、斜切面各是什麼形狀?

  再切一切,驗證自己的猜想。

  這個活動,是課堂做圓柱的進一步延伸。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以上描述的是我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我主要是讓學生透過做圓柱來認識圓柱。

  製作圓柱的過程,是一個探究與發現的過程,是一個實踐與創新的過程,也是一個師生互動、合作共享的過程。

  我相信:聽過可能會忘記,看過也許能記住,做過就能真正理解。

數學說課稿:圓柱的認識7

  一、說教材

  1、授課內容:

  人教版第12冊第二單元第38面至39面(圓柱的認識)、做一做、練習十的第1題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圓柱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對它已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

  本單元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後一部分內容,圓柱的認識是本單元的起始教材,是學生在學習圓和長方體、正方體的基礎上來認識的。學生認識圓柱,瞭解圓柱各部分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徵是以後學習圓柱的表面積、體積以及圓錐和球的認識的基礎;更有利於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可見,圓柱的認識教學在後繼的幾何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引導學生切實學好。

  3、教學目標的確定:

  (1)使學生認識圓柱,瞭解圓柱各部分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徵

  (2)透過操作、觀察、比較、探索,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判斷和空間想象能力,理解事物間的相互聯絡,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立體觀念。

  4、教學內容的編排特點及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這樣編排的:教材首先從直觀入手,透過對常見的圓柱實物觀察,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形狀,並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幾何圖形,然後介紹圓柱的各部分名稱,說明圓柱的上、下兩個面是平的,是兩個相同的圓面,叫做圓柱的底面。對於圓柱側面的認識,先透過觀察和用手摸,知道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再把圓柱側面展開,使學生了解圓柱側面的展開土是長方形,以及它的長與寬跟圓柱底面周長與高的關係。可以看出,理解並掌握圓柱的特徵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認識圓柱側面的特徵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5、教具準備

  師:圓柱體的實物、模型和相應電腦軟體

  生:自帶貼有標籤紙的圓柱形物體;剪刀、線、尺。

  二、教法、學法指導

  依據教材編排特點和學生已有知識基礎,本節教學的基本教學思路是:聯絡比較,建立表象——導引結合,探索新知——強化練習,鞏固新知。為了體現這一教學思路,實現教學目標,教學時擬用“導探結合法”為主進行教學。

  充分利用課前5分鐘,透過師生比賽說長方體的有關知識,既複習了舊知,又激發了學習興趣。

  在導引結合,探索新知時,改變以往怕出偏差、怕學生自己弄不懂而不敢放手的做法,根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他們已掌握的操作方法和方式,循著學生的思路去引導、去釋疑、去點撥,創設有利於學生主體活動的情景。結合“觀察、比較、操作、發現”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在自己動手摸、比、看的過程中,利用知識的正遷移,把認識長方體的方法和認識圓柱聯絡起來,發揮學生想象:如學生想到長方體有底面、側面和高,那麼圓柱有沒有底面、側面和高?長方體的對面相等,圓柱的兩個底面會不會相等?圓柱本身還獨具有什麼特徵?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發現知識的異同點、轉化點,使學生的思維進入發展區。

  充分利用學生好動、好說、好表現的年齡特點,教學時,讓學生在擺一擺、摸一摸、剪一剪、比一比的過程中,採用發言、討論、複述、交流、演說等形式,讓學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如在探討圓柱上下底面為什麼相等的方法時,學生透過操作後可能會出現下面幾種說法:(1)把兩個圓剪出來比較;(2)把圓柱的底按在紙上描出一個圓,再把模型倒過來,將另一個底面疊在所描的圖上,正好重合;(3)量出它們的直徑或半徑進行比較;(4)用線圈上、下底面的周長來比較等。在討論圓柱的側面時,學生透過操作比較,說出圓柱側面的特徵後,可能有學生會提出,圓柱側面展開圖也有可能是正方形或平行四邊形,教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並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做的和展開後的圖形與原來圓柱之間又有什麼關係。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圓柱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徵的認識,又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針對學生好新、好奇、思維活躍、有意注意永續性差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恰當藉助電腦的多媒體作用,如演示把實物圖抽象為立體圖、上下兩圓相同、高處處相等和圓柱的側面展開過程等,讓學生在觀察中,把對圓柱的特徵的感性認知昇華為理性認知。同時,配合教師豐富的情感,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把教材知識結構轉化為自己認知結構的過程,為了實現這個過程,還要透過有效的練習,才能使所形成的認知結構更加完善和充實。所以,在新課授完後,教師安排了針對性練習和發展性練習,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感知基礎。

  這樣,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參與探索、分析、說理、概括的全過程,實現了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能力,使課堂教學得到最佳化。透過本節的教學,力求使學生實踐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自主探索新知的方法;學會觀察、分析、比較知識、抽象概括知識的本質屬性的方法;自學課文質疑問難獨立學習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說過程

  為了體現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我是這樣安排的:

  (課前5分鐘,師生進行比賽:(看誰對長方體瞭解得多))

  師:我說這個鐵罐(舉出)的形狀像長方體。

  生:我說橡皮的形狀像長方體。

  師:我說長方體有六個面。

  生:我說長方體有八個頂點。

  ……

  (一)、聯絡比較、建立表象

  1、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師:課前我們初步複習了長方體的各部分名稱(構造)和特徵。(板書:構造特徵)

  (1)觀察:

  師:(師拿出一個用紅布蒙著的圓柱筆筒,揭開布)這個物體的形狀還能稱為長方體或正方體嗎?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板書:圓柱),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筆筒,今天老師準備把它作為一件禮物,送給大家,誰想得到它呢?看誰表現得好就送給誰。這個筆筒的形狀是圓柱(教師再出現幾個圓柱模型)學生拿出形狀是圓柱的實物。

  (2)舉例:誰來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也是圓柱形的?

  (3)認識立體圖

  閉起眼睛,在腦子裡想象一個圓柱的形狀,如果我們把觀察和想到的圓柱形狀畫成立體圖會怎樣呢?(電腦演示,貼出立體圖)

  (二)、導引結合、探究新知

  引入:剛才,同學們舉出了好多例子,這說明了在生活和生產中我們離不開圓柱,我們更應該來認識它!(板書:的認識)

  1、請你來說一說,你想認識圓柱些什麼?

  (現在,我們就隨著這些想法一起來認識圓柱,好不好?)

  2、初步感知

  (1)看看、摸摸,同桌討論:圓柱體有幾個面?這些面怎樣?

  (2)初步反饋:圓柱體有三個面,其中有兩個面是平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叫做圓柱的底面;還有一個面是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在立體圖上標明)(學生閉起眼睛摸手中的圓柱,並說出它的各部分名稱)

  (3)請你猜想一下,哪兩個面是一樣的,你是怎樣知道的?可用什麼方法來證明?

  引導學生從下面幾點來說明:1、剪出來比較;2、量半徑、量直徑;3、量周長;4、沿著模型在紙上畫出一個圓,再把模型倒換過來比較。(媒體演示,上下底面重疊過程)(教師說明:今天我們研究的都是像這樣上下一樣的粗細的,直直的圓柱。)

  (4)學法指導。(板書:觀察、猜想、操作、發現)

  (5)聯絡比較,強化感知:(媒體出示:)

  4、圓柱的高

  (1)指上題中高、低兩個圓柱問:哪個圓柱高,哪個低?想想,這與圓柱的什麼有關?(引導學生得出:圓柱的高低與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有關。)

  (2)怎樣測量著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呢?

  透過圓柱的縱切模型引導學生感知應該測量兩底面圓心的距離最科學,它叫做圓柱的高。同時媒體演示,使學生知道:圓柱的高也可以表示在圓柱的側面上來。(師在立體圖上表示出高,學生在自己的圓柱上畫高。)

  (3)重複剛才的媒體操作,問:你還發現圓柱 /article的高有什麼特徵?你是還可以怎樣得到?(有無數條高,長度都相等。(板書)(1)縱切面是長方形,可以有無數條高;(2)側面上可以做無數條高;(3)兩底面之間處處可以做高)

  5、圓柱的展開圖

  (1)圓柱的兩個底面都與側面相交,觀察一下,上面的平面與側面相交形成那條線?這條線就是底面的什麼?下底面也如此。

  (2)側面是圍起來的一個曲面,如果沿著它的一條高剪開,再展開,你能想象出側面會變成一個什麼平面圖形嗎?(長方形或者正方形)(學生動手操作)(媒體演示)

  (3)同桌討論這個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有什麼關係?(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媒體演示)

  (4)什麼情況下展開圖是一個正方形?如果不沿著高展開,側面展開後可能會是什麼圖形?

  (三)教學小結

  圓柱的認識和教學告一段落後,為了給學生一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學生看板書,總結學到的知識。

  (學生:透過學習,我懂得了……)

  (四)、強化練習、鞏固新知

  1、針對性練習

  做一做2

  2、發展性練習

  (1)一張長方形紙,長30釐米,寬20釐米,你能不能用它來圍成一個圓柱的側面?圍成後的側面與長方形紙有什麼關係?

  (2)一張正方形紙邊長20釐米,來圍成一個圓柱的側面?它們之間又有什麼關係?

  (五)、總結整理、深化新知:

  1、指導學生閱讀課文,進一步把握知識要點,再次進行質疑問難。

  2、歸納本節學了哪些知識,學會了什麼,怎樣學,達到強化新知,掌握方法的目的。

  (六)、作業

  用硬紙做一個底面半徑為2釐米,高5釐米的圓柱。

  自我簡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