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建築工地實習日記10篇
忙碌而充實的一天結束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體會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日記吧。日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建築工地實習日記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建築工地實習日記 篇1
張工告訴我接下來幾天都需要學習有關於工地的安全問題,因為這是想要進入工地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今天先說了 “三保”防護,即: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
凡進入施工現場人員,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安全帽要經常檢查,不符合要求的堅決報廢。凡在2m及2m以上高處作業,必須繫好安全帶。安全帶上的各種部件不得任意拆掉和隨意更換。安全網的規格、材質必須符合國家標準,使用前要認真檢驗。該工程外側及龍門架外
側均使用密目式安全網全封閉,安全網支設完畢,經過檢查驗收後方可使用。
建築工地實習日記 篇2
1月2日星期四上午:晴下午:晴
今天是我們實習第一天,我們三個被分配到中建四局在獵德的一個專案。我們懷著比較興奮的心情來到了工地,找到了專案的生產經理,然後他分別給我們三個安排各自的師傅,我所跟的師父叫蔡師傅,因為我們在這裡實習主要是做施工員,可能我們專業出來主要都是做造價的,所以我就師父說可能很多東西都不懂,師父也叫我放心說沒關係,更令我意外的是同我跟同一師父的另外一個已經簽了的實習生拿了一本鋼筋的圖集給我看,並說有什麼不懂的再問,這樣讓我感覺不再那麼陌生。下午跟師傅去了現場逛了一下,預應力是他主要負責的一方面,面對幾個工作在那裡用千斤頂什麼的在張拉鋼筋,師傅也跟我說了一下,但我承認我確實不懂,雖然在學校有學過,但學得不深,所以來到現在根本啥都不明白。逛了一趟現在回到工程部辦公室,我就繼續在那看師傅給我的圖紙,那是C1棟的天面結構圖。
總的來說,第一天去到工地,感覺就是這工地各方面都很有順序的進行,現場很整潔並不像想象的工地那麼混亂。很有這專案真的很大,所以相信自己能在這專案中能學到不少東西。
1月3日星期五上午:晴下午:晴
實習的第二天,因為我們不在專案上住,所以很早就從學校出發過來8點左右就要來到專案。今天跟著師傅上來C1棟的天面,從師傅的口中我瞭解到C1棟的主體結構基本上完成了,現在還剩下天面的機房沒有做,昨天在辦公室看了一下天面的結構圖,也知道我們所在的天面標高有180多米,是寫字樓來的,在天面可以看到很多工人在支模板,師傅在工人在交代下什麼,我依然是個旁觀者,默默的在看著正在施工的現場。
第二天我主要還是在辦公室看圖紙,也開始慢慢看懂了一些圖紙上的配筋情況,也從資料中開始對專案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我們專案的工程名稱是獵德西區綜合發展專案C區三、四及六號地塊之中承包工程;業主是新鴻基、富力、富景三間公司組成。我們中建四局六分公司是施工總承包單位。
1月4日星期六上午:晴下午:多雲
今天第一次參加了公司的一個緊急安全會議,會議召開的主要原因是有工人不小心在砌築時摔傷了。在會議中,我們得知事故的原因是工人施工的龍門架沒有做護欄不小心摔下來的。安全部的文總也非常嚴肅的強調了今後一定要杜絕這種情況再出線,並要求施工工人一定要按照安全規範來施工,工作平臺超過一米五時一定要做護欄,並一定要帶上安全帽,這些都是不能馬虎的。透過這次緊急安全會議,自己也認識到了施工安全的重要性,不管怎樣,一切都是要以安全為主。也學到一些有關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知識: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繫好帽帶,2米以上高空作業必須繫好安全帶,扣好保險掛鉤,安全帶要高掛低用;施工隊定期對工人召開安全、消防、文明施工大會,堅定不移的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確保現場無安全、消防事故發生;施工隊堅持做班前安全、消防交底等
1月5日星期日晴
漸漸開始習慣了專案上的工作生活,雖然自己只是個實習生,一切都以學習為主。今天跟了小張(我們跟同一師傅,但他已經來這裡實習半年了)一同上去天面檢驗工人對鋼筋的施工情況,由於之前也有對圖紙很認真地研究,雖然還有一些看不明白也很難理解的,但透過在現場對照圖紙去認識,使自己對在看圖紙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透過拿著圖紙去檢驗鋼筋的佈置情況,自己也可以發現工人施工中的錯誤問題,比如底筋的間距不對等。
實習的第四天,有提高了自己看圖紙的能力,也瞭解了專案的組織結構。主要的部門有商務部、技術部、施工部、質量部、安全部等。
1月7日星期二晴
因為之前幾天去看了預應力張拉的施工,發現自己有太多的困惑,雖然有通知師傅瞭解了一些,但還是有太多的不懂,所以今天在辦公室學習了一些有關預應力的知識。
預應力張拉就是在構件中提前加拉力,使得被施加預應力張拉構件承受拉應力,進而使得其產生一定的形變,來應對鋼結構本身所受到的荷載,包括好屋面自身重量的荷載、風荷載、雪荷載、地震荷載作用等等。一般張拉用到鋼絞線、千斤頂、錨板、夾片等;其作用是在工程結構構件承受外荷載之前,對受拉模組中的鋼絞線,施加預壓應力,提高構件的抗彎能力和剛度,推遲裂縫出現的時間,增加構件的耐久性。對於機械結構來看,其含義為預先使其產生應力,其好處是可以提高構造本身剛性,減少振動和彈性變形這樣做可以明顯改善受拉模組的彈性強度,使原本的抗性更強。
預應力張拉有先張法和後張法兩種,我們工地使用的是後張法。後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張拉應符合下列規定:
1、預施應力之前,應對構件的外觀和尺寸以及錨墊板後的混凝土密實性進行檢查,並將孔道中的灰漿清理乾淨。
2、預應力筋的張拉程式應符合設計要求。集中預製的混凝土箱梁宜按預張拉、初張拉和終張拉三個階段進行,集中預製的T梁宜按初張拉和終張拉二個階段進行。
3、各階段預施應力時的混凝土強度、彈性模量和齡期應符合設計要求。
4、預應力筋的張拉順序應符合設計要求。
5、預應力筋張拉端的設定應符合設計要求。
6、預施應力時,錨墊板、錨具和千斤頂應位於同一軸線上。釆用兩端張拉時,預施應力過程中應保持兩端同步,並且兩端的伸長量基本一致。
7、預應力筋在張拉控制應力達到穩定後方可錨固。錨固完結並經檢驗合格後即可切割端頭多餘的預應力筋,切割端頭多餘預應力筋應符合第7.5.2條規定,切割後的外露長度不宜小於其直徑的1.5倍,且不宜小於30mm。
8、後張法預應力構件的預應力筋斷絲或滑脫數量不得超過預應力筋總數的5%。,並不得位於結構的同一側,且每束內斷絲不得超過一根。
1月8日星期三晴
雖然現在對圖紙方面基本能看懂了不少,但每次看也會留下不少困惑,比如圖紙上的說明那裡經常提到的貫通筋、架立筋,通長筋等還是不少很明白,今天透過問師傅和自己的學習大概瞭解這三種鋼筋的含義和區別:
1.貫通筋包含通長筋和架立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力鋼筋。
2.通長筋是指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
3.架立筋是為解決箍筋的綁紮問題而設的,非受力鋼筋,一般佈置在梁的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當梁的支座處上部有負彎矩鋼筋時,架力筋可只佈置在樑上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也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紮。架力筋也有貫通的。
架立筋是樑上部鋼筋在梁淨跨的1/3處就斷開了,中間的1/3距離沒有縱筋,但是梁的箍筋沒法固定,這種情況就需要加設架立筋,一般為直徑14的鋼筋。
4.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長的鋼筋,一般在樑上(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的是架力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鋼筋。
5.當同排縱筋中既有通長筋又有架立筋時,應用“+”將通長筋和架立筋相連。角部縱筋寫加號前面,架立筋寫加號後面括號內。當全部採用架立筋時,則將其寫入括號內。例如:2B22用於雙肢箍;2B22+(4B12)用於6支箍,其中2B22為通長筋,4B12為架立筋。
6.大部分設定架立筋的情況有兩種:箍筋肢數多於通長筋時需設定,省鋼筋不設通長筋而採用架立筋。
1月9日星期四晴
雖然自己目前還不能在專案上做些什麼,但透過每天跟著小張去現場和跟他的溝通也開始瞭解了施工員的一下基本工作。比如每天都要寫施工日誌,另外在現場上發現問題,如施工方面做錯了,安全問題,還有材料未能及時清理等,都要寫整改單發到分包商東海勞務局那邊去,通知他們及時整改。
施工員的工作看起來好像是挺輕鬆的,但自己確實還不能單獨去完成,因為自己不能很全面的發現施工現場中的問題,還要懂的寫施工日記,整改單,和分包商、工人的溝通。一切自己都還要不斷努力去學習。
1月10日星期五睛
今天看了天面機房樓面的混凝土灌澆,混凝土是透過塔吊運上來的,然後工人在把它倒到梁裡面,透過機器把混凝土夯實。大概瞭解了混凝土的灌澆過程是怎樣的。自己也學習了樓面混凝土施工的方法:
施工工藝
施工工藝流程為:綁紮鋼筋→佈設標高控制網點→澆築砼→排隊砼表面遊離水→機械抹平→人工收平機抹印痕→灑水養護。
(一)板面標高控制採用在柱內豎筋上測設+50cm線作為標高控制。
(二)砼澆築時先用平板振動器振搗,再用2~3m括尺(塑鋼方管做成)按控制標高刮平,並使用一臺水平儀跟班複測樓面整平度,最後抹平壓實。
(三)為了便於機械抹平,採用真空吸水機排除砼表面遊離水,或採用引管和砼面刻劃臨時排水槽道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排除。
(四)機械抹平在砼初凝後,終凝前進行,即在砼澆築後約4~6小時進行,抹平機械採用先進的EY200抹光機。施抹時從一邊開始,機械沿該邊順行施抹形成一個抹光帶,逐漸向推進,相鄰抹光帶間重疊半個單機抹光面寬度。
(五)機械抹平後,對機抹印痕進行人工收平,最後進行灑水養護。注意事項
(一)砼表面平整度控制要特別重視,砼澆築前一定要做好可靠的標高控制,澆築過程中用水平儀跟班複測,確保砼面水平。
(二)砼中游離水儘量減少,可使用減水劑減小砼坍落度,控制砼中游離水的滲出。
(三)機械抹平是最關鍵一環,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開抹時間要把握好;二是機抹操作要熟練。開抹時間與氣溫、砼配合比等多種因素有關,不能一概而定,最好先作試抹來確定最佳開抹時間,抹光機械操作人員也要經過事先操作培訓,掌握其效能才能提高抹平質量。
(四)對機抹屯痕和機抹不到處,進行人工收平時操作人員腳下需墊墊板,防止踩壞地面。墊板可用五夾板或塑膠板做成,尺寸約40~50cm見方,操作人員每人兩塊,交換鋪墊移動。
1月11日星期六睛
今天一切還跟往常一樣,8點前到專案。還是跟小張一同去現場,主要是看預應力張拉的進度,今天已經拉到第四層了。CI棟的天面另一端的機房也開始在支模板了。
另外自己學習了模板施工需要注意的事項:
1、模板支撐必須穩固,確保幾何形狀和強度、剛度及穩定性。拼縫須嚴密,保證砼澆築振搗時不出現漏漿現象。
2、施工過程中,隨時複核軸線位置、幾何尺寸及標高等,施工完後必須再次全面複核。
3、模板施工時必須注意預埋件及預留洞不得遺漏且安裝牢固,位置準確,有防止位移變形的可靠措施。
4、安裝模板時應輕拿輕放,不得碰壞已安裝的模板,以防模板變形。
5、拆模時不得硬撬,以免損傷砼表面,拆下的模板均應進行清理修整,並塗刷脫模劑。
6、任何一個部位的模板和支撐拆除必須經現場施工技術人員同意後,方可拆除。嚴禁私自拆除模板及支撐。
1月13日星期一睛
今天看到裙樓外有一部分腳手架正在拆除,自己在跟小張走完現場後,利用在辦公室的空餘時間去了解有關腳手架方面分知識。
工藝流程為:水平懸挑→縱向掃地杆→立杆→橫向掃地杆→小橫杆→大橫杆(擱柵)→剪刀撐→連牆件→鋪腳手板→扎防護欄杆→扎安全網。
定距定位。根據構造要求在建築物四角用尺量出內、外立杆離牆距離,並做好標記;用鋼捲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並用小竹片點出立杆標記;墊板、底座應準確地放在定位線上,墊板必須鋪放平整,不得懸空。
在搭設首層腳手架過程中,沿四周每框架格內設一道斜支撐,拐角除雙向增設,待該部位腳手架與主體結構的連牆件可靠拉接後方可拆除。當腳手架操作層高出連牆件兩步時,宜先立外排,後立內排。其餘按一下構造要求搭設。腳手架的拆除順序:總的原則,先搭的後拆,後搭的先拆。
1、拆除順序遵循由上而下、先搭後拆的原則。即先拆欄杆、腳手板、剪刀撐,後拆小橫杆、大橫杆、立杆等,並按一步一清的原則進行,嚴禁上下同時進行拆除作業。
2、拆立杆時,應先抱住立杆再拆開最後兩個扣,拆除大橫杆、斜撐、剪刀撐時,應先拆中間扣,然後托住中間,再解端頭扣。
3、連牆件應隨拆除進度逐層拆除,嚴禁先將連牆件整層或數層拆除後再拆腳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應大於2步,如高差大於2步,應增設連牆件加固。
1月14日星期二睛
今天跟著小張去看了C1棟39層在砌築牆體,所以也在辦公室學習了牆體砌築方面的知識。
牆體砌築工藝流程:
彈線基層處理(或砼翻邊)立皮數杆牆體植筋構造柱鋼筋綁紮擺磚砌牆預留7天后牆頂砌斜磚澆築構造柱混凝土質量驗評
砌築施工:
1牆體砌築時,應首先盤牆角,每次盤角高度不應超過三皮磚,隨盤隨靠平、吊直。
2牆體砌築正反面灰縫順直光滑、平整。
3砌築採用“三一”砌磚法,即一鏟灰、一塊磚、一揉壓,頭縫寬度大於等於2公分,以保證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應小於80%。嚴禁用水衝漿灌縫,不得出現明縫。砌體外側應保持平直整潔。
4砌築砌體時,多孔磚的孔洞應垂直於受力面,砌筑前應試擺。除設定構造柱的部位外,砌體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築,對不能同時砌築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臨時間斷處的高度差,不得超過1.2米高度)應砌成斜槎。
建築工地實習日記 篇3
7月2日星期一晴
今天上午,我們來到工地,專案經理給我們介紹給了陳工,以後就有陳工帶著我們實習了。開始陳工並沒有馬上帶領我們下工地,而是對我們進行了安全教育。教導我們必須貫徹“學習為主、安全第一”的安全原則。教導我們進入工地要注意“三保(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四口(樓梯口、電梯口、通道口、預留洞口)、五鄰邊”。尤其是要注意頭頂有沒有可能掉下東西、腳下有沒有釘子、電線等。他還給我們講了一些工地的事故,把我們都給嚇著了。後來他又向我們介紹了一些工程的情況:
雲南路輝建築有限公司的基本資訊如下:
工程名稱:雲南路輝建築有限公司
建設單位:雲南集團有限公司管理委員會
施工單位:雲南路輝建築有限公司
工程地點:昆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其中一再強調的就是注意安全,戴好安全帽,萬事小心。這也是我今天最大的感觸:安全第一。
下午,陳工讓我們在辦公室裡整理資料,熟悉周圍環境,並說明天把工程的圖紙找來先讓我們熟悉下圖紙,後天再下現場。
7月3日星期二微風
今天,林工帶我們去工地時,我們問他施工方案是怎麼確定的?
他對我們解釋說:施工方案的擬定是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的核心內容,這是陳工在工地上一再給我們說的話。選擇施工方案必須從單位工程的全域性出發,慎重研究決定,做到技術可行、工藝先進、經濟合理、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方案的合理與否,直接關係到單位工程施工的質量、進度和成本。
施工方案的擬定一般包括:施工階段的劃分,施工順序的選擇,選擇主要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機械,組織各項勞動資源等,是一個綜合的、全面的分析和對比決策的過程。既要考慮施工的技術措施,又必須考慮相應的施工組織設計,並確保落實。
擬定施工方案以前,要考慮現場的水電供應條件;施工階段主導的施工機械的型號、數量及供應條件;材料構件及半成品的供應條件;勞動力的供應情況;工期的限制等等。這些應該在施工方案的編制過程中逐步調整和完善。
7月4日星期三晴
今天陳工給我們拿來了一大摞工程的設計圖和施工圖,讓我們儘可能把圖紙看懂,有不懂的要向他們請教,或者自己看圖集,要把問題弄明白了。
雖然我們也做過課程設計,但那都是教學的一部分並沒有應用到實際中去,幾乎近似於紙上談兵吧。和這些圖紙相比,我們圖紙的工作量只是九牛一毛啊。
開啟建築圖和施工圖,我看見施工圖紙的幾個大概的部分,圖名、圖框、比例等等。第一次接觸正規的設計圖,會很自然地拿自己的畫的圖紙和它比較,首先最先看到的是圖框邊緣的一級註冊建築師印章,那是建築行業的通行證也是我們為之奮鬥的目標,這枚小小的印章代表的就是值得信任的技術水平和安全可靠的保證,多麼希望自己能有這麼一個章啊!
看結構圖紙時,發現都用的是平法標註,記得在大一時,王老師給我們講過平法標註,也給了我們101圖集,不過我們都沒有看,到現在都看不懂。還好辦公室裡還有圖集,我們一遇到不懂得就找圖集,弄的我一上午就看了一張圖紙,沒辦法不懂啊。回去了一定在好好研究平法標註。
7月5日星期四晴
今天,陳工說要檢驗一下我們測量的基礎,帶我們去放線去。到了現場,他把我們介紹給了一個姓張的技術員,讓他帶著我們。
張哥對我們挺好,一開始先讓我們熟悉一下放線所用的水準儀和經緯儀的操作。我發現這裡用的儀器和學校裡的儀器有明顯的不同:儀器比學校裡的儀器好用,操作也簡便,可以這麼說儀器的操作和在學校學測量時的有很大出處。這說明在學校裡學的知識都是基礎,教你一種學習的方法,而不是死東西。
後來,張哥就給我們講了放線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項,今天放線的內容是柱子和梁。主要是確定柱子的定位軸線。他的技術特別熟練,沒多長時間就把一個柱子定位好了,看著他那麼容易就弄好了,我也想試試,不過他沒讓,而是讓我先去一個空地,給了我們一組資料,讓我們先練習一下,等他檢查過關了才能讓我們真正參與放線。
真是看著容易做著難啊。我們弄了好長時間都沒合格,不是墨線太粗就是不清楚,有的地方還有雙線,彈出來自己都感覺不好,更別說用來指導施工了。看來我還要繼續努力啊。
不過他還誇我們說第一次做成這樣挺不錯的了,聽他這麼說,高興了許多。後來我們就自己在一邊練習了,爭取明天能真正參與放線。
今天張哥還告訴我們一個使墨線又細又清楚的小方法:
a、將剛澆了墨水的線從墨斗里拉出來在空中拉緊,然後輕輕的彈一下。這樣可以把墨繩上過多的墨水彈出來,從而避免了彈出來的墨線變得太粗。
b、彈墨線的時候,用力把墨繩拉緊,這樣彈出來的線就可以又細又清晰了。
後來我用這種方法彈出來的線就好看多了。
7月6日星期五陰
上午,林工做了實習動員,著重給我們講了實習中安全的重要性,強調安全第一,要處處注意安全。接著讓我們端正實習態度,強調這是集體活動,每個人到要參加,不可以隨便缺席。最後林工給我們講了這次實習的意義,讓我知道了這次實習的重要性,透過這次實習我將會學到許多我平時在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開闊我的視野,使我對這個專業有更加深刻地認識和了解。
下午,我們分別參觀了本校區和寶山校區的建築工地。主校區的實驗室由於搬遷,所規模比較小,一部分是對建築材料應力和變力的實驗,另一部分是混凝土養護實驗室,裡面24小時保持高溫高溼,我們沒有進去,蛋殼開除其裝置很先進,精度很高。王營校區的建工實驗室就要大多了,我們首先去了一間廠房一樣的建築裡面,那屋頂上面有一個吊機,下面是兩臺鋼材壓力試驗機,地上放著許多試件。鋼材斷面就是由上面的吊機吊到試驗機上進行壓力試驗的。接著我們去了另一棟建築,裡面上下兩層全都是實驗室,我看見一樓簡介上寫著國家二級實驗室。裡面主要有混凝土試件壓力測試,石子,黃沙,水泥沙漿的強度,易和性測試,其中有一間實驗室裡有一臺超級龐大的壓力試驗機高度直達房頂,使我們吃了一驚。老師介紹說這是300噸的鋼材壓力試驗機。除了這300噸的以外,旁邊還有幾臺100噸和50噸的。看著這些龐然大物,我們興奮不已,同時也感到自己將來責任重大。接著我們來到二樓,二樓主要是水力測量實驗室,裡面有許多精密的實驗裝置,林工說將來我們學專業課時將回來這裡做實驗。雖然天空下著小雨,但我們還是因為見了這麼多實驗裝置而感到高興。
7月7日星期六晴
今天一大早,我們去了市材料園。一進門我們就看見地上堆放著一排排預製板,按不用的規格疊放在那裡。每塊板中間都有三個圓孔,不同規格的板圓孔不同,圓孔下面有一排鋼筋頭從板底伸出,每塊板上四角還有四個突出的小圓環。林工們介紹說這板的全稱叫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板,板上的圓孔起著減輕重量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增強隔熱保溫效能。圓孔在澆鑄時開口被封了,是防止儲存時有昆蟲老鼠在裡面生殖產卵,另外還可以在安裝時為防止沙漿進入孔中。然後我們參觀了澆鑄場地,原來澆鑄時是將磨具一排排整齊的排放好然後把一根根很長的鋼筋穿過一整排磨具連在兩邊的受力柱上,使鋼筋受力,在澆鑄好後產生一個收縮力。這個力就叫預應力,它使預應力板能夠防止和減少受力變形。接著我們參觀了板,grc板主要是由抗鹼玻璃纖維網格,低鹼水泥,珍珠岩和外加發泡劑防水劑組成。主要用於做牆隔開空間。這種牆隔熱隔聲效果好,但不能承受外加重力,只能承受自身重力。它可鋸,但不可以拼接。
隨著建築業的發展,考慮到種種因素,不得不吧人文生態考慮進去。為了消除噪音,灰塵等的汙染。一些城市都建立了混凝土攪拌站,這樣不僅大大提高生產效率,而且質量也得到了保障。我們參觀的構件廠也有這樣一個混凝土攪拌站。只看見幾個十幾米高的大罐子倒立著佇立在幾堆石子黃沙前。有一個傳送帶將石子黃沙送到旁邊的一棟建築裡。老師說那是攪拌房,各種材料在那裡面混合攪拌,然後灌進混凝土攪拌車裡送往工地。林工還給我們講了不同材料所混合出的混凝土的效能的不同,使我們既開闊了眼界又增長了知識。
下午我們聽了一場報告,報告主要講了一下現代建築的分類:磚木結構般用於單層建築及村鎮住宅;磚—鋼筋混凝土結構(即磚混結構)般用於6層左右民用建築和中小型工業建築;鋼—鋼筋混凝土結構一般用於大型公共建築及大跨度建築;鋼結構般用於超高層民用建築和有特殊要求的工業建築。林工特別介紹了一下高層建築,現在中國如果要看高層建築的話,那還得是上海了,上海的高建中又得數金茂大廈,東方明珠電視塔,這些建築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聽著這些使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我們將來要儘自己的所能,造出更高的建築為祖國爭光。老師還講了土木工程分為三步驟:設計、施工、管理。講了土木工程未來可以從事的社會工作崗位可以有哪些?
1,建築公司。
2,行政部門。
3,房地產公司。
4,監理公司。
還可以從事交通部門的工作。老師還講到了我們目前大學教育的創新。他認為這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他要我們學生樹立起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興趣。建立起終身學習的習慣與愛好。
7月8日星期日晴
今天一早,林工便帶我到施工現場學習。在現場已經拆了模的柱前,林工讓我指出該柱的缺點,我看了一會也沒有發現問題。林工卻指出三點問題:首先,從外觀看由於柱是分兩次澆築完成的,而且,第二次支模板不夠準確,使柱上部分稍微小於下柱,對於沒有經驗的人來說,是查覺不到的。但對於有經驗豐富的人來說,一眼就能發現問題的所在。其次,柱子在第二次澆築砼的時候,施工縫未做好,有漏漿現象,造成了施工縫處的爛根現象,雖然,後來又在該處抹灰,並且,對結構不產生影響,但是,在評“長城杯魯班獎”時還是不允許的,且不符合規範要求。
接下來,我又學習了關於梁的模板中一些我們未學到的問題。首先,在支梁模板時,應該在模板的內側每隔一段距離撐一根鋼筋,目的是為了防止在梁側支撐頂緊時和對柱螺栓的作用。使模板的內側倒塌。同時,每隔一段距離要設定對柱的螺栓,將其設在梁側支撐及兩側各兩根相接近的鋼筋固定,用於保持模板之間的設計厚度,並承受砼傳來的側面壓力和水平荷載,使模板不致變形。
7月9日星期一晴
今天我們來到前幾天澆築完混凝土的樓層,聽說今天要拆模,我們就來看看。今天明白了老師說的“支三拆一”的意思了。它的意思就是說:在這要澆築混凝土的這一層下面要有三層的模板支撐不拆,這樣有利於保持整個結構的穩定,防止事故的發生。
回到辦公室查了關於拆模的資料:
1、不承重的側面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稜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損壞,方可拆模板;
2、承重的模板應在混凝土達到拆模強度以後才能拆模板;3、混凝土拆模前要求填寫拆模申請單同意後方可拆模。
4、牆、柱及梁側模拆除: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稜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損,一般強度達到1。0mpa左右方可拆除。牆、柱模板拆除後,及時用木板條,將樓梯踏步、通道處陽角保護起來。
5、拆模時間應根據混凝土的強度等級、環境溫度或透過同條件養護試塊進行控制。
6、梁、板底模拆除:梁、板跨度在2m以內時,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50%;2—8米範圍內時,其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大於8m的混凝土必須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時方可拆除。
7、懸挑構件的模板拆除:無論其跨度長短,均要求必須在混凝土達到其設計強度的100%時方可拆除。
8、拆除陰陽角部位的模板時,禁止使用撬棍硬撬,以免損壞模板和混凝土表面,影響混凝土的觀感質量。
9、拆模時拆除高處鋼管,二人配合作業,嚴防鋼管等對樓面形成衝擊荷載;拆除的模板、支撐均開碼放,並及時運出。
7月10日星期二晴
今天,實習任務是混凝土澆築。還沒到工地,大老遠的就聽見振動棒的“嗡嗡”聲,朝著聲源趕去看到的就是混凝土澆築。現在混凝土日趨專業化,全部採用專業的混凝土公司輸送商品混凝土以保證混凝土的質量,避免了現場攪拌產生的操作失誤使得混凝土強度不能得到保證,減輕了工人的勞動量,並且澆築也是採用泵送混凝土以提高澆築效率。
回想課上學的關於泵送混凝土的知識,再結合現場明白了泵送混凝土的一些原理和泵送時要注意的問題。
1、泵送混凝土前,先把儲料斗內清水從管道泵出,達到溼潤和清潔管道的目的,然後向料斗內加入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漿(或1:2水泥砂漿),潤滑管道後即可開始泵送混凝土。
2、開始泵送時,泵送速度宜放慢,油壓變化應在允許值範圍內,待泵送順利時,才用正常速度進行泵送。
4、混凝土泵送宜連續作業,當混凝土供應不及時,需降低泵送速度,泵送暫時中斷時,攪拌不應停止。當葉片被卡死時,需反轉排隊,再正轉、反轉一定時間,待正轉順利後方可繼續泵送。
5、泵送先遠後近,在澆築中逐漸拆管。
6、高溫季節泵送,宜用溼草袋覆蓋管道進行降溫,以降低入模溫度。
7月11日星期三晴
今天下雨了,我們就沒有辦法去現場了,不過我們也沒有閒著。昨天看泵送混凝土時,每一車都要檢查坍落度,所以我們今天重新複習了坍落度的實驗。
1、用溼布將拌板及坍落度筒內外擦淨、潤滑,並將筒頂部加上漏斗,放在木板上。
2、用鐵鍬將混凝土裝入桶內,並插搗,頂層裝料時,應使拌合物高出筒頂。
3、插搗完畢後卸下漏斗,將多餘的拌和物用鏝刀颳去,使之與筒頂面齊平,筒周圍拌板上的雜物刮淨、清除。
4、將坍落度筒小心平穩地垂直向上提起,不得歪斜,提離過程約5~10s內完成,將筒放在拌和物試體一旁,量出坍落後拌和物試體最高點與筒的高度差(以mm為單位,讀數精確至5mm),即為該拌和物的坍落度。
7月12日星期四晴
我們今天來看看前天澆築的混凝土,看看工人們是怎麼養護的。我還發現上面並沒有鋪塑膠薄膜進行保養,也沒見有人往上澆水,後來經仔細觀察才發現原來上面塗刷了一層養護劑,混凝土養護劑又稱混凝土養生液,是一種塗膜材料,噴塗混凝土養護劑是高分子材料,噴灑在混凝土表面後固化,形成一層緻密的薄膜,使混凝土表面與空氣隔絕,大幅度降低水分從混凝土表面蒸發損失。從而利用混凝土中自身的水分最大限度地完成水化作用,達到養護的目的。
查查資料為了保證已澆築好的'混凝土在規定齡期內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並防止產生收縮裂縫,必須認真做好養護工作:
(1)在澆築完畢後的12h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澆水;對於硬性混凝土應在澆築後1h—2h內養護。一般情況下,混凝土的裸露表面應覆蓋吸水能力強的材料,如麻袋,草蓆,鋸末等。
(2)混凝土澆水養護的時間,對採用矽酸鹽水泥,普通矽酸鹽水泥和礦渣矽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於7d,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小於14d。
(3)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表面處於潤溼狀態。一般當氣溫15℃左右,每天澆水2次—4次,炎熱及氣候乾燥時,適當增加。
(4)混凝土養護用水一般是生活用水。目前我國很多地方採用塑膠布覆蓋養護混凝土的方法。當採用塑膠布養護混凝土時,起敞露的全部表面應用塑膠布覆蓋嚴密,並應保證塑膠布內有凝結水。
7月13日星期五晴轉多雲
今天我們任務是砌築工程,在施工課上這也是個小重點。把師傅教的重點結合差的資料真理如下:
(1)磚澆水:粘土磚必須在砌筑前一天澆水溼潤,一般以水浸入磚四邊1。5cm為宜,含水率為10~15%,常溫施工不得用幹磚上牆;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達到飽和狀態的磚砌牆;冬期澆水有困難,則必須適當增大砂漿稠度。
(2)砂漿攪拌:砂漿配合比應採用重量比,計量精度水泥為±2%,砂灰膏控制在±5%以內。宜用機械攪拌,攪拌時間不少於1。5分鐘。
(3)砌磚牆:
1、組砌方法:砌體一般採用一順一丁(滿丁滿條)。磚柱不得采用先砌四周後填心的包心砌法。
2、排磚撂底(幹擺磚):一般外牆第一層磚撂底時,兩山牆排丁磚,前後縱牆排條磚。排磚時必須有個全盤考慮。
3、盤角:砌磚前應先盤角,每次盤角不要超過五層,新盤的大角,及時進行吊靠,如有偏差要及時修整。
4、砌磚:砌磚宜採用一鏟灰、一塊磚、一擠揉的“三一”砌磚法,即滿鋪滿擠操作法。
5、留槎:外牆轉角處應同時砌築。內外牆交接處必須留斜槎,槎子長度不應小於牆體高度的2/3,槎子必須平直,通順。對牆體砌築質量要求:磚縫必須橫平、豎直,錯縫搭接,避免通縫,同時磚縫砂漿必須飽滿,厚薄均勻。
7月14日星期六陰有雨
由於天氣的原因,今天只能在會議室裡看圖紙。
這時實驗員楊工回來了,他給我講解了鋼筋的檢驗與鋼筋接頭的工藝檢驗。鋼筋的檢驗首先要檢查鋼筋的標牌號及質量證明書;其次要做外觀檢查,從每批鋼筋中抽取5%,檢查其表面不得有裂紋、創傷和疊層,鋼筋表面的凸塊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於所在部位的允許和偏差,鋼筋每一米彎曲度不應大於四米;接下來力學效能試驗,每批若小於60噸則從中抽取2根,每根擷取兩段,分別做拉伸和冷彎試驗。在擷取試件時應除去鋼筋兩端100—500mm,在擷取試件大於60噸還需在取相應的鋼筋。如果一項試驗結果不符合要求,則從同一批中另取雙倍數量的試樣做各項試驗。如仍有一個試樣不合格則該批鋼筋為不合格,熱軋鋼筋在加工過程中發生脆斷、焊接效能不良或機械效能顯著不正常等現象,應進行化學成分分析和其它專項檢驗。
7月15日星期日大雨
今天下起大雨,所有工人無法施工,我趁機向林工請教了我的一些疑問,直至大雨聽,工人們才繼續施工。
7月16日星期一晴
今天我們跟著監理到現場驗筋,還是跟著監理學的知識多啊。這一天我們老圍著他問,都給他問煩了。後來多不好意思問了。
驗筋主要看以下幾方面:
鋼筋的品種和質量、焊條的牌號、效能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鋼筋表面必須清潔;鋼筋的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間距、錨固長度、接頭設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範的規定;焊接接頭機械效能試驗結果必須符合鋼筋焊接及驗收的專門規定;綁紮鋼筋的缺扣、鬆釦數量不超過綁扣數的10%,且不應集中;彎鉤的朝向應正確;綁紮接頭應符合施工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均不小於規定值;用i級鋼筋製作的箍筋,其數量符合設計要求,彎鉤的角度和平直長度應符合施工規範的規定;對焊接頭無橫向裂紋和燒傷,焊接均勻;接頭處彎折不大於4度,接頭處鋼筋軸線位移不得大於0。1d,且不大於2mm;還要符合某些誤差的限制。
7月17日星期二晴
今天為了熟悉配筋圖和更多的瞭解鋼筋,我們拿著配筋圖的圖紙,和鋼筋工綁紮的鋼筋一一對應檢視。我們著重看了以下幾點:
1、是否按圖施工,綁紮成型的鋼筋骨架,直徑,品種,數量,間距,形狀是否正確。
2、綁紮成型的骨架外形尺寸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偏差是否超過規定,保護層厚度是否符合要求,構造筋是否符合構造要求。
3、錨固長度,箍筋加密區及加密間距是否符合要求。
4、鋼筋接頭:綁紮搭接,搭接長度,接頭位置數量是否符合要求;焊接接頭和機械連線,外觀質量,取樣力學效能試驗是否達到要求,接頭位置數量是否符合要求。
在這裡用到了以前土木工程材料課程裡的鋼筋的效能檢驗的知識,各種專業課的知識的融會貫通對於我們這些實習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在以後的學習中我要重視每一門專業課,這樣才能把知識學的更透徹,在實際應用中才能更得心應手。
7月18日星期三晴
今天我們留意了工地的現場佈置,現場共設有三個鋼筋車間,一個木工車間,兩個生活區,一個辦公區,兩個材料儲藏倉庫,場區道路佈置符合運輸要求,生產區和生活區分開且便於工人進入生產區。看來在學施工平面佈置圖時的知識在這裡都有體現啊。
回憶單位工程施工平面佈置圖的原則:
1、在保證施工順利進行的前提下,現場佈置儘量緊湊,以節約土地。
2、合理佈置施工現場的運輸道路及各種材料堆場、加工廠、倉庫、各種機具的位置,儘量使得運距最短,從而減少或避免二次搬運。
3、儘量減少臨時設施的數量,降低臨時設施費用。
4、臨時設施的佈置,儘量便利工人的生產和生活,使工人至施工區的距離最近,往返時間最少。
5、符合環保、安全和防火的要求。
陳工程師說,如果是外地工地,還應瞭解當地施工期間的氣溫、降雨量、風力、風向以及地震烈度、地方資源、地方交通運輸、地方施工協作單位以及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有關建築市場的管理檔案等。
7月19日星期四晴
今天,去工地時,我看見了工人們正在處理一處露筋的地方,問了問旁邊的的技術員,他說露筋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灌築混凝土時,鋼筋保護層墊塊位移或墊塊太少或漏放,致使鋼筋緊貼模板外露。
(2)結構構件截面小,鋼筋過密,石子卡在鋼筋上,使水泥砂漿不能充滿鋼筋周圍,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當,產生離折,靠模板部位缺漿或模板漏漿。
(4)混凝土保護層太小或保護層處混凝土振或振搗不實;或振搗棒撞擊鋼筋或踩踏鋼筋,使鋼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澆水溼潤。吸水粘結或脫模過早,拆模時缺稜、掉角,導致漏筋
防治的措施:
(1)澆灌混凝土,應保證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正確,並加強檢驗查,鋼筋密集時,應選用適當粒徑的石子,保證混凝土配合比準確和良好的和易性;澆灌高度超過2m,應用串筒、或溜槽進行下料,以防止離析;模板應充分溼潤並認真堵好縫隙;混凝土振搗嚴禁撞擊鋼筋,操作時,避免踩踏鋼筋,如有踩彎或脫扣等及時調整直正;保護層混凝土要振搗密實;正確掌握脫模時間,防止過早拆模,碰壞稜角。
(2)表面漏筋,刷洗淨後,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漿,將允滿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較深的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顆粒,洗刷乾淨後,用比原來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填塞壓實。
7月20日星期五晴
今天就要回去了,見了總工,我就問這麼大的工程他們是怎麼管理的這麼好?
他說:
1、認真執行工程建設程式;
2、搞好專案排隊,保證重點,統籌安排;
3、遵循施工工藝及其技術規律,合理安排施工順序程式和施工順序;
4、採用流水施工方法和網路計劃技術,組織有節奏、均衡、連續的施工;
5、科學的安排冬雨期施工專案,保證全年生產的均衡性和連續性;
6、提高工業化程度;
7、儘量採用國內外先進的施工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
8、儘量減少暫設工程,合理儲備物資,減少物資運輸量,科學的佈置施工平面圖。
高質的工程處於優秀的管理,像這樣的公司一定會越來越優秀。
7月21日星期五晴
我的實習期馬上就要結束了,我要把握住最後的這幾天,努力學習,爭取多掌握一些經驗。
今天,林工給我看了施工圖,還教育我看圖的重要性,“看圖你要了解結構的柱距、柱網尺寸;柱和梁的斷面、高度和跨度;圍護牆體和柱軸線之間的尺寸關係;板的厚度和結構標高等。明確柱子縱向鋼筋的強度等級、規格、數量以及搭接要求;箍筋的規格、間距、和強度等級;每層柱及柱的配筋量的變化;梁的配筋要求及每層梁及梁的配筋量的變化;板的配筋要求等;瞭解各層所用的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以及其他特殊要求如抗滲、抗蝕、防腐等。
圖紙的稽核主要是為防止一些圖紙的矛盾對施工的影響,如建築標高與結構之間是否矛盾,管線的安裝對結構是否有影響,圖紙的設計是否能夠實現等。”
7月22日星期日晴
實習最後一天,上午我正常實習下午提前從工地下來,在辦公室整理了檔案,桌子,把辦公室打掃的乾乾淨淨,向師傅和經理們告別後,離開了實習工地。
為期一個多月的社會實踐終於結束了,在這裡我要感謝實習單位為我提供的這次實習機會,以及為我提供優越的教學與生活條件,此次生產實習,令我受益終身,我將繼續努力學習,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建設者!
建築工地實習日記 篇4
星期六
天氣:晴
今天是生產實習的第一天。雖然不是第一次來工地實習,但還是有些興奮和期待。早上七點半我就來到了施工現場,在與專案經理進行簡單的溝通之後,我的為期四周的生產實習正式開始了,第一件事就是在施工部門的安全科接受安全生產教育。除了基本的安全條例,安全科的工作人員給我重點介紹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害、觸電等常見的工地危險事件。我認真的聽,仔細記錄,我想,在工地實習學習知識,參與實踐是目的,但更應該學會保護自己,讓自己避免傷害,而我只是在這裡工作一個月,安全規章制度還是有映像的,但大部分工人師傅就不一定了,所以我想,每天出工前,專案負責人、班主對工人的技術交底和安全生產交底是十分必要的,建築施工現場安全隱患相對還是很多的,更要讓我們把安全因素放到首位。今天到現場時工地已經開工,我的今天的任務就是觀摩學習,在現場看了看工人師傅現場操作就到施工科報道,施工員安排我先看看施工圖紙熟悉一下工程概況,下午施工科比較忙,專案部與甲方監理召開了技術會議,通知明天將澆築二號樓地下一層的混凝土,一天的工作就在匆忙間結束了,期待明天的混凝土澆築。
建築工地實習日記 篇5
今天主要學習了用水平儀檢查板厚,並大致瞭解了其工作原理雖然只是瞭解了一下皮毛,但是還是頗有感觸啊!接下來我們還去看了5#樓的放線過程,其大原則是先先對外牆大框架的定位,再根據外牆線對裡面的房間過道的牆體進行定位。放線的主要儀器和工具有:精緯儀、鋼尺、觀線、吊線墜、墨斗等。
今天一個施工員告訴我們一個使墨線又細又清楚的小方法,先將剛焦了墨水的線從墨斗里拉出來在空中拉緊,然後輕輕的彈一下。這樣可以把墨繩上過多的墨水彈出來,從而避免了彈出來的墨線變得太粗。再彈墨線的時候,用力把墨繩拉緊,這樣彈出來的線就可以又細又清晰了。心裡又小小的竊喜了一下。
建築工地實習日記 篇6
20xx年9月21日 星期日 天氣 多雲
今天天氣還可以,風很大,我們幾個又跟著劉師傅他們去屋面上放線,因為由此向上就全是標準層了,所以比以前的放線就容易多了,漸漸也知道了放線的要領,我和同學王臣一起放線找了個點,劉師傅說還可以,我們聽了心裡特別高興,畢竟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
建築工地實習日記 篇7
20xx年9 月5日 星期 六 天氣 晴
今天是第一天來工地實習,初來建築工地,對工地上的一切都感覺新奇和陌生,看到工地上的師傅們都忙碌的熱火朝天,對我也產生了很大的鼓舞,我決定虛心的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吃苦耐勞的工作精神,工作熱情。
首先,我們幾個實習的學生先去了工程專案經理那裡打了個報告,然後給我們每個人分配了一個師傅帶著我們學習,我的師傅是個40歲的中年人劉工,劉師傅在工地領導施工管理20多年,是一位難得的經驗豐富,待人和藹的施工主管。劉師傅首先給我們幾個進行了安全教育,每個人分配了一個安全帽,然後又領我們幾個去施工現場給我們大體講解了施工的進度情況和各個方面的構造。
20xx年 9月6日 星期 天 天氣 多雲
我來到的這個施工工地,基礎已經完工,開始支地下一層屋面的模板了。在劉工昨天給我們的大體講解下,我們才明白這個工程是個由6棟小高層組成的住宅小區工程,是典型的框架剪力牆結構的工程,用的模板基本上都是竹膠模板,減力牆200厚,砌塊牆有100厚和200厚兩種。此時還有一部分工人正在綁紮鋼筋.牆體的混凝土已經澆注完成,還用“SBS”改性防水卷材覆蓋著地下室的外牆鋪設一層防水卷材,工地上的工人忙的熱火朝天,因為晚上就要開始澆築屋面混凝土。
20xx年9月7日 星期一 天氣 晴
昨天晚上8點開始澆築混凝土一直到今天,於是我今天早上很早就來看混凝土的澆築。還沒有到工地就聽見攪拌車的聲音,攪拌車前停放著一輛泵送混凝土車,樓上的人正在忙碌的澆築著另一個人還在忙碌著拿著震動棒震動混凝土使其均勻嚴實,澆築混凝土是有先後順序的,從屋面的一邊逐漸往另一邊澆築。今天一天我都待在施工現場看工人打混凝土,學到了很多打混凝土的知識,例如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2m,如超過2m時必須採取措施,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
20xx年9月8日 星期二 天氣 晴
今天工地上繼續澆築混凝土,聽劉工給我講解了很多關於混凝土澆注的知識,下午我辦公室也查閱了一些書籍,結合在學校課本上學習的知識,讓我懂得了使用插入式振搗器必須掌握的基本要求:移動間距不大於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為30~40cm)。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c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平板振動器的移動間距,應能保證振動器的平板覆蓋已振實部分邊緣。
澆築混凝土一般還必須連續進行。如必須間歇,其間歇時間應儘量縮短,並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築完畢。間歇的最長時間應按所用水泥品種及混凝土凝結條件確定,一般超過2h時,應按施工縫處理。
澆築混凝土時還應經常觀察模板、鋼筋、預留孔洞、預埋件和插筋等有無移動、變形或堵塞情況,發現問題應立即停止澆灌,並應在已澆築的混凝土凝結前修整完好。
20xx年9月9日 星期三 天氣 多雲轉陰
今天劉師傅和工地上的兩名技術員叫我們跟著學習放線。放線是在澆築的混凝土面上定出柱子和牆的位置,因為牆是豎直澆築的所以他們既根據在一層牆上的標記在地面上定好經緯儀然後瞄準拿一點直接向上打上一層的軸線。這些都定好後就在屋面上定牆、邊柱、和梁的位置,而且在樓梯和電梯口的邊緣都定二道線,最外邊的一條是控制線是防止裝上模板後把梁的邊線擋住。
20xx年9月10日 星期四 天氣 陰
今天還是在繼續在剛剛澆築好的屋面上跟著師傅們放線,同時我看到了綁鋼筋的工人們用的電軋壓力焊把兩根柱子的鋼筋結長,以便連線上一層柱子鋼筋,為了邦扎鋼筋工作提前做好準備。
建築工地實習日記 篇8
今天跟著他們一起去三樓“平水”。剛聽到“平水”二字我一頭霧水,到了現場才知道是進行水平線的定位。等到現場施工的時候,我主動要求想試試,對於水準儀的操作在學校的時候已經操作過,心想應該沒問題,但實際操作中才知道竟然差那麼多,所以犯了不少錯誤。經他們的指點和講解,才幡然醒悟。
建築工地實習日記 篇9
今天學習的是 “四口”防護,即:樓梯口、電梯口、通道口、預留洞口均需進行安全防護。樓梯踏步拆模後,沿樓梯設1.2m高雙層護身欄杆。在工程的東西兩側各設一個通道口,並搭設防護棚。
棚的寬度大於出入口,長度不小於3m。棚頂用5cm厚木板鋪滿,其餘暫不通行的單元入口臨時封閉,封閉要牢固嚴密。預留洞口要用蓋板蓋嚴,固定牢固。通道口、樓梯口要有醒目的示警標誌,夜間掛紅燈示警。
建築工地實習日記 篇10
今天學習了施工圖紙識讀,施工過程中,結構圖應與建築圖有效結合,看圖先看總說明,內容包括:瞭解工程的概況,結構型別,使用年限,抗震設防等級。相關的規範,承及一些節點詳細構造等。
鋼筋做為結構的重要組成部份,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比如鋼筋的接頭位置、接頭的搭接長度,還有錨固長度等。它所包括的構件有:板、梁、柱、牆、洞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