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施方案> 實用的課題實施方案4篇

課題實施方案

實用的課題實施方案4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准備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題實施方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題實施方案 篇1

  為有效地落實素質教育,進一步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專業成長,走“科研興校”之路,以“校本”為依託,從解決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入手,從提高教師問題意識和能力開始,在上學年我校小課題研究的基礎上,經學校研究,決定於20xx年9月開始,繼續在我校開展教師小課題研究活動。

  一、 指導思想

  以《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為指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培養教師的問題意識和科研能力為基點,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為目標,堅持面向實際,重在實效,重在透過小課題研究,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使教師不斷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二、 研究意義

  透過小課題研究,幫助教師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問題意識和能力,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所從事教育工作和學科教學的質量。透過小課題研究,培養每個教師的課題意識,培養教師的課題研究方法、流程,為今後承擔大型課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 小課題領導小組

  領導組長:鞏向剛

  副組長:李 慧 牟維和

  組員:陳麗豔 于慧靜 牛曉斌 劉麗萍 田桂芳

  田繼紅

  指導小組:

  組長:牟維和

  組員:鞏象樹 牛鳳玲 王傳玲

  四、工作目標

  1.營造濃厚的教育科研氛圍,保證教研活動課題化,提高科研成效,建立合作、共享、創新的學校文化,建立教師發展型學校。

  2.研究和解決學校教育教學中的真實的問題。以課堂為現場,以教學為中心,以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為切入點,教師根據自身實際,個人興趣,對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立項研究,切實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

  3.引導教師在實踐中學會研究,成為學習者、研究者,提高自我發展意識,提高教師將教育科研與日常教學工作進行有機整合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4.提高教育質量。紮實、高效地研究教育教學中的現實問題大力促進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推廣,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五、小課題研究的途徑

  小課題研究常常以課堂為現場、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師個人為主體、從實際出發開展教學研究。在小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各自的不同興趣、不同特長、不同需要和教學實踐中發現的不同的問題進行個性化的研究,甚至得出個性化的結論。

  六、 小課題研究計劃安排及實施流程

  學校小課題研究的週期為一學年。

  (一)準備階段(20xx年9月)

  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開展教師交流,主要交流在“課堂與教學”中遇得到的問題與困惑,以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教師或學科組申報課題。學校科研處進行審定並批准。

  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30日)

  教師開展實踐研究:分析問題、尋找對策、實踐應用、解決問題、總結反思(包括:查詢相關的理論文獻與資料、收集他人成功的經驗與案例、記錄自己的教學體驗與反思)。

  學科教研組進行問題跟蹤,組織教學觀摩和主題研討。科研處組織中期檢查與交流。開展優秀青年教師沙龍活動,讓青年教師進行交流,透過思想碰撞,點燃他們的求知慾望,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

  教師繼續進行實踐研究。組織青年教師輪聽課及賽課活動,結合學校的教學月檢及公開課等活動,配合教務處抓好青年教師的研討課。

  (三)總結階段(20xx年6月)

  教師總結研究的成果,撰寫結題報告。學校開展結題鑑定。組織開展學校小課題研究評選,結合評選優秀青年教師活動,總結好的做法,樹立典型。

  七、教師小課題研究的管理

  實行個人、教研組、學校“三級管理”機制。以學科組或個人自主管理為主。即學科組或個人負責自主選題、課題申報、實踐研究、中期報告、結題答辯等。學科教研組負責組織交流與分享、包括“選題”階段的教師沙龍和“研究”階段的教學觀摩和主題研討,課題推薦、開題把關、過程管理、中期檢查和全程評價。學校成立“教師小課題研究領導小組”,由校級領導、科研處、教研室主任、骨幹教師以及有課題研究經驗的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實行專業引領,具體工作由科研校長牽頭,科研處、教務處負責計劃推進安排,各教研室、教研組分頭開展行動研究。

  八、研究成果評價及獎勵辦法

  教師小課題研究實行“全程評價”與“重點評價”相結合、“能力評價”與“態度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1、在小課題研究中,要求每個學科組或老師個人要有研究方案,科研處制定《小課題研究跟蹤調查表》,加強對課題研究的檢查、指導,及時發現問題,調整研究思路,讓課題研究真正落到實處。

  2.加強對參加小課題研究課題組或青年教師的考核,學年末,將對課題等進行全面考核,將考核與評優等掛鉤,並制定青年教師成長檔案,記錄青年教師的成長軌跡。

課題實施方案 篇2

  一、課題的提出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體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地組織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學生身體形態機能和素質的發育,增強體質,提高學習工作能力。從我校教學情況來看,可以說只重視了課堂體育教學,而忽視了課外體育活動,這就造成很多學生身體素質差,健康水平低的現象。然而課外活動作為體育課教學的繼續與補充,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培養學生自我組織、管理體育鍛煉意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在校中學生對課外體育鍛煉的認識不明確,對課外體育鍛煉的興趣與目的也不強,而且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及每次鍛鍊的持續時間都不夠,中學生可利用的課外體育鍛煉的場地設施也不足。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實用價值

  1、學生在體育課上學習時間短,練習時間少,動作難以成型。如果沒有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去反覆練習鞏固,那麼體育課學習的運動技能掌握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相反,則會有利於學生運動技能的深層掌握。

  2、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多,沒有練習要求,學生在活動時淺嘗輒止,浮光掠影,沒有一定的運動技能深度。達不到較好的運動效果,僅僅是低水平的簡單重複,一段時間後,學生的練習興趣勢必減弱,造成學生活動量難以控制,練習的效果不高。如果課外體育活動適當與體育課的教學相結合,那麼這種狀況就會有所改變。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社會學依據:學業緊張、考試、升學壓力大,加之,學校、家長對中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支援力度不夠等因素,嚴重影響著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中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在形式上缺乏有效的管理,多數學生是以自發性組織和分散性組織為主,對培養體育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相當不利,很容易形成體育鍛煉的“疲憊症”。

  (二)教育學依據:符合寓教於樂,因材施教,全面發展的教育原則。中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消費比重佔學生日常消費額偏低,而且,學生獲取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與技能的渠道狹小等方面都存在問題。透過制定課外活動計劃,探討如何在課外活動管理和活動內容方面來提高學生健康水平,是全體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研究課題。

  三、研究目標

  (一)學生們作為課外體育活動的參與者也是主導者,擁有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的權利,可以有效的的緩解一部分學生盲目追隨、對體育課缺乏興趣等現象,根據更大的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使學生們充分的認識自我,有效的發掘自己擅長的體育專案。

  (二)鍛鍊學生們的大膽開拓精神和團隊意識,透過把做家務等作為課外活動的一項活動,使得學生們在身體鍛鍊的同時能夠體諒父母的辛苦。

  (三)把課堂教學內容延續到課外,同時給學生更多的自主交流與選擇的機會,在監督的同時有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使大家對體育課程不再反感,也是家長參與其中有助於隨時掌控學生的身體狀況做出相應對策。

  四、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一)本次課題的名稱為: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探究

  (二)關鍵詞:課外 興趣 態度

  (三)課題解讀:

  1、發揮學生體育活動的主體作用。學生們作為課外體育活動的參與者也是主導者,擁有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的權利,可以有效的的緩解一部分學生盲目追隨、對體育課缺乏興趣等現象,根據更大的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使學生們充分的認識自我,有效的發掘自己擅長的體育專案。同時學校對學生課外活動沒有固定時間的限制,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情況進行,使得學生們擁有更多的自由選擇的權利。

  2、豐富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和內容。課外活動形式多樣沒有限制,學生可以更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有利於學生個體的發展。同時被鼓勵嘗試新的體育活動和參加體育運動隊,可以鍛鍊學生們的大膽開拓精神和團隊意識。把做家務作為課外活動的`一項使得學生們在身體鍛鍊的同時能夠體諒父母的辛苦。

  3、建立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的模式。家長和學生共同記錄,不僅增強了學生自己的責任感也增加了家長對活動的參與,是家長更直接的瞭解孩子的身體狀況,在更好的監督了學生課外活動的完成情況同時加強了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有利於學生們的健康成長。

  4、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在本次課程中起到了引導的作用,把課堂教學內容延續到課外,同時給學生更多的自主交流與選擇的機會,在監督的同時有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使大家對體育課程不再反感,也是家長參與其中有助於隨時掌控學生的身體狀況做出相應對策。

  五、研究內容

  課外活動是體育課教學的延伸,它能夠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特點、興趣、愛好去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專案。因此,對學生本身來說,能夠在長期的鍛鍊中得到樂趣,而娛樂性是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必要條件。這些都是日後學生們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基礎。

  (一)研究如何充分發揮學生們在體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二)如何讓課外活動內容多樣。

  (三)如何有效提升學生家長在學生課外體育活動中的參與度。

  (四)如何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六、研究方法 :

  (一)比較研究法。透過國外與國內、校內與校外、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比較低,研究出激發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有效辦法。

  (二)教學實驗法。實驗法是指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象進行觀察的一種研究方法,教學實驗法就是利用教學過程,對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進行研究和實驗。

  (三)個體訪談法。透過選擇個體學生進行深入細緻的訪談,全面瞭解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形式的選擇和愛好。

  (四)問卷調查法。有針對性的擬定書面調研問卷,選擇目標調研人群,進行問卷發放,統計得出目前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趨向,有針對性的開展課外體育教學活動。

  七、實施步驟

  根據確立的課題,我把研究過程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申報階段(xx年12月):廣泛研究、結合實際,認真選題,申報研究課題,制定研究辦法及具體實施方案。

  (二)實施階段(xx年1月-4月):制定研究計劃,分類設計調研問卷,進行個案研究,透過個體深度訪談、調查問卷調研、教學實驗比對、多範圍多角度比較研究,總結經驗,提煉研究彙總,著手起草研究成果論文。

  (三)評估階段(xx年5月):把研究成果逐步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在實踐中評估總結提升。

  (四)總結階段(xx年6月):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和評估實踐資料,進行分析、總結、撰寫研究報告,申請成果鑑定。

  八、預期成果

  本課題研究後,擬取得以下成果:

  (一)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二)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三)圍繞課題研究形成的論文

  (四)課題研究的相關資料

  (五)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課題實施方案 篇3

  一、 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情境”主要源自中國古代文化(美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就是有情之境,和諧之境.情境教育實際是為受教育者創設一個可以激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的環境。對它的研究國內外已有很多。美國教育家杜威就十分重視情境教學,他主張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境,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在我國,越來越多的學者、專家和教師正在對情境教學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教學,並取得了效益。譬如上海育才中學1977年試行的“八字”教學法;我國學者黎世法建立的“六因素單元教學”。法盧仲衡教授領導的中學數學自學輔導教學實驗所總結出來的“數學自學輔導教學方法”。胥長辰、劉學浩提出並論證的“學導式”教學方法,還有我們提出的“講練工程”等教學模式。課堂匯入作為教學情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它作為專門的課題去進行研究還不夠深入,值得在教學中進一步探索,總結經驗。

  二、 選題意義

  這裡所說的問題匯入模式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創設和運用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中,教師透過直觀手段與資訊科技相結合等手段,營造適宜的氛圍,激起學生的情趣,把學生的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充分鍛鍊自己,提高自己。

  三、 研究價值

  1、保障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透過創設問題匯入模式,可以將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直觀地顯現出來,幫助學生從數、形兩方面加以考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各種教學手段的引入,使學生在猜中學,做中學,改變了傳統課堂中的聽中學的單一局面,學生可以自主觀察、思考,學習形式的多樣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於學習。

  2、轉變學習方式,發展學生數學探究能力

  學生一改被動接受的狀態而變得主動活躍,親身感受和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在參與的過程中,在自主的、積極的探索活動中,獲得情感體驗,不斷髮展自身的學習數學的探究能力。

  3、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 促進教師對於教材的解讀。

  四、 研究目標

  透過創設問題匯入模式,引起學生心理的認知矛盾衝突,並使他們意識到,經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解決這種矛盾的衝突,從而引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起學習的動機,使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使課堂成為鍛鍊學生才能,增長學生知識,培養學生個性的場所,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研究內容

  創設問題情境———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且與我們息息相關《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出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就要求教師聯絡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去設計富有情趣和有意義的教學活動。教師要善於捕捉“生活現象”,聯絡“生活畫面”,設計“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去感受客觀事物。創設各種情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生活中的許多數學現象學生不易理解,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實踐,將思維啟迪與操作相融合,引導學生親歷、體驗,達到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具體思路如下:

  (1)根據教材內容,確定整合模式

  根據教材內容,或是在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階段,或是在知識的拓展與應用方面,創設教學情境,從而確定整合模式,為學生的主動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2) 制訂教學設計方案

  根據認知學習理論預先制訂教學設計方案,從而避免盲目的實踐探索。由課題組組織召開專題研討會,就教學設計的方方面面進行詳細論證,最後形成教學設計方案。

  (3)教學設計方案實施與反饋

  邀請校教研室及校評議組、校課題組、其它教研組老師參加聽課、評課活動,並對課題開展情況提出批評與建議。

  六、主要觀點和創新之處

  我們提出了創設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匯入模式,在研究方向上有以下側重:(1)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課堂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教師的問題意識,提高教師把教學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的能力和技巧。(2)透過問題教學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達到全面發展。

  七、研究物件、研究方法

  由於課題組每個授課老師都是帶兩個平行班,每人分別取一個班做實驗班,一個班做對比班,再綜合分析各個老師從實驗中得出來的具體資料,這樣可提高可信度,實驗準備在本校高二年級進行。

  本課題主要運用情境化、實地性的研究方法開展研究。在進行具體專案的研究時,則根據不同的研究領域及其特殊性,運用相關文獻法、行動研究法、調查法、案例研究法等開展研究。

  (1)行動研究法:開設研究課,並加以深入分析,透過課後教師評議、學生反饋情況提出改進方案,再開設研究課,繼續探索,逐步完善數學教學匯入的新模式。

  (2)調查法:透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對研究課的教學效果作出評判,為下一輪行動提供借鑑。透過與各種型別學生交談,瞭解學生對課題研究課的看法,以彌補問卷調查法的不足。

  (3)案例研究法:通過了解開課、聽課老師的觀察結果,對課題研究課的教學情況作定性判斷開展案例研究。。

  八、技術路線

  我們的研究過程將分如下幾個步驟進行:

  1.課題準備階段

  ①成立課題組,蒐集有關教學匯入模式的文獻資料,總結同一研究領域的已有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完成課題設計方案。

  ②學習與創設問題匯入模式有關的理論依據,積極開展理論學習與教學研究,認識匯入新課時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③邀請專家為教師作講座,提高認識,解放思想。

  2、研究課題如何開題

  本課題正式立項後,將重點進行資訊化平臺搭建工作的研究,進一步明確研究方向、理清研究內容、調整研究方案。查閱已有的研究成果,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認知心理學理論,增強教師在網路教學中的作用。抓住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學生的學習方式設計、師生互動設計、自動答疑設計、教、學評價設計等幾個方面開展研究,做好開題工作。

  3.實驗研究階段

  按方案和計劃開展實驗教學研究,加強集體備課,同一教師備課過程對本節內容共性的認識,要求共性的東西在課堂上要落實,再有個性的發揮,設計教師具有良好活動情境的教案,探求情境設計的最優方法。並且圍繞課題的基本價值取向和各項內容開展研究(期間進行不定期的成果展示與評估),完成有關論文、教育教學案例和音像資料等。在研究過程中

  及時總結,積累資料,寫出階段性總結及召開階段總結交流會。

  4.總結階段

  系統分析整理資料,總結、鑑定實驗成果,完成結題報告《創設問題匯入模式,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整理課題研究的相關成果(論文和案例、有關影像資料等),籌備結題。

  九、實施步驟

  1、 前期準備:

  20xx年4月3日-4月15日 課題申報和可行性分析,提出課題研究方案,組建研究隊伍。丁蘋年負責

  20xx年4月16日-4月30日學習製作課件的軟體的應用。尹玉枝負責

  20xx年5月1日-6月1日對“當今社會中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進行調查,並整理調查報告。周婧負責

  20xx年6月2日-7月15日課題相關材料的收集。楊景豔負責

  20xx年7月16日-8月30日進行第一專題《資訊科技背景下創設教學情境,啟用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楊景豔 王彬負責

  2、 中期研究:

  20xx年9月-10月 進行第二專題《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幾點思考》的研究

  20xx年11月-12月 總結、彙報

  20xx年1月-2月 進行第三專題《創設問題情境的實踐與研究》的研究

  20xx年3月-4月 總結、彙報

  20xx年5月-6月 進行第四專題《創設問題匯入模式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的研究20xx年7月-8月 總結、彙報;撰寫研究報告。

  3、 後期綜合、評估:

  20xx年9月-10月 綜合四個專題的研究結果與研究報告,做結題準備

  20xx年11月-12月 申請結題

  十、課題研究的成果

  1、 階段成果名稱

  1.1 《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幾點思考》,由丁蘋年負責;

  1.2調查報告《當今社會中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的調查》,由周婧負責:

  1.3《資訊科技背景下創設教學情境,啟用數學課堂教學》,由楊景豔負責;

  1.4《創設問題情境的實踐與研究》,由孫志新負責;

  1.5《創設問題匯入模式,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由楊貴枚負責;

  1.6研究報告《創設問題匯入模式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由王彬、尹玉枝負責。

  2、最終成果名稱

  2.1《創設問題匯入模式 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由丁蘋年、 周婧負責;

  2.2《創設問題匯入模式 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由楊貴枚、楊景豔負責;

  2.3《創設問題匯入模式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由王彬、孫志新、尹玉枝負責。 十一、主要參加者的學術背景和研究經驗、組成結構

  課題領導小組:

  組長 丁蘋年: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高階教師;

  副組長 楊貴枚: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一級教師;

  組員 楊景豔: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一級教師;

  王彬: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一級教師;

  孫志新: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一級教師;

  周婧: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二級教師;

  尹玉枝: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二級教師。

  課題研究小組:

  組長 丁蘋年: 13年教齡,中學高階教師。現任學科組長,有豐富的教學和教學管理經驗。

  楊貴枚:11年教齡,中學一級教師。現任高三數學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

  楊景豔:9年教齡,中學一級教師。現任高三數學教師,教學能力突出。

  王彬:7年教齡,中學一級教師。現任高一數學教師,知識結構全面。

  孫志新:9年教齡,中學一級教師。現任初中數學教師,掌握熟練的教學技能。

  周婧:5年教齡,中學二級教師。現任高二數學教師,教學理念新。

  尹玉枝:4年教齡,中學二級教師。現任高二文科數學教師,計算機水平高。

  2課題組分工

  丁蘋年:主持課題研究的日常工作,調配課題組成員的分工,制訂課題研究計劃與進度,負責專題保障課題研究正常執行。

  楊貴枚、楊景豔:進行教學實踐,參與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實踐教學相關課例、資源庫等的建立與拓展。

  王彬、孫志新:收集資料,設計並參與課題相關教學實踐,相關教學資源的準備等工作,參與撰寫實驗報告。

  周婧、尹玉枝:整理課題研究中的過程性檔案,包括文字材料及撰寫總結、結題報告等文字材料,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實踐,整理課題研究中的過程性檔案,包括問卷調研過程等。

  十二、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首先,課題主要參與者都是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都在一線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且分佈在不同的的年級,是我校青年教師中的骨幹力量。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基礎和比較豐富的經驗。參與者一直在研究教學改革方面的問題,對課堂教學以及學生也都有相應的研究,能夠很好的理解課程的新理念。課題組成員均有較高的寫作水平,擅長將研究發現提煉出研究成果。課題組成員年齡結構合理,精力充沛,為課題研究提供保障。此外,課題組成員思想要求進步,積極進去,敬業愛生,不斷追求自身的發展,在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同時迫切希望從事教科研工作。這也為課題研究能夠高質量的完成提供了主觀保障。

  完成課題的客觀保障條件:

  第一:學校有教師機房,學生機房,班裡有大螢幕,教師可以隨時上網查閱資料也可以隨時應用多媒體與教學想結合進行教學研究。

  第二:課題研究方法多樣化,適合不同問題的探究和解決。文獻法有利於瞭解此類課題的研究現狀、前沿動態和指導課題的基礎理論;調查法有利於研究者在課題實施中發現個案的特色,規律性的東西,以便提煉和總結打下基礎。這些都為課題研究的進行和順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三:我校領導非常支援課題研究工作,對於課題研究中的合理需求學校都能給予幫助和滿足。

  我想,有這樣好條件的學校,有這些支援教育科研的領導,還有這些基礎理論的指導,更有這些勇於探索、不怕困難的老師團隊,我們的課題研究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課題實施方案 篇4

  一、研究背景: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反對填鴨式、注入式教學,解放學生的思維,尊重學生的人格,發展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面向新時代的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如何學習,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在學習上獲得主動、自主和獨立。

  二、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語文課題組將在上級相關部門和學校教科室的領導下,以推進課程改革為核心,加強我校的教學常規建設,完善我校的語文師資隊伍建設,大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認真進行課題研究,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為學生創設和提供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提高語文教育教學質量,讓每個孩子都接受良好的語文薰陶。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一)研究的總目標:

  1、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2、拓寬學生自主性閱讀的渠道,擴大閱讀面,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3、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讓學生能讀通文言文。

  4、透過無命題自由習作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審題,立意,自由寫作的能力。

  (二)預期目標

  1、使學生"會學"、"善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特別是在學法指導方面的能力,並不斷總結,不斷實踐,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探索初中生學習方法指導的途徑及方式,形成系統、實用、開放的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法指導模式。

  四、研究措施:

  1、建立課題組,形成管理網路。由校長顧問,教導處監督,教研組長組織實施,教研組長、組員具體開展,做到分層管理,步步落實,確保課題研究順利執行。

  2、注重教師培訓,加強理論學習。

  實施"學法指導"的實驗研究,對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業務素質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組內首先組織教師進行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弄清"學法指導"的實質和任務,明確課題研究的目標。

  3、強化過程,加強全程管理。

  首先開展課題研討活動,使研究者明確研究的任務和目標;其次是加強調查研究,把握學生在實驗前、中、後三個不同階段的學法水平,以有的放矢的實施指導,不斷修正課題研究方案,使課題研究工作更趨科學化和規範化;再次是開設學法指導課,選擇課題承擔者根據各自研究的內容上好實踐課,供大家觀摩學習;第四是督促全體組員不斷總結,積極撰寫論文、心得體會、個案分析等。

  三、教育實驗研究法的一般程式

  1、準備階段

  (1)選定實驗研究的課題形成研究假設

  (2)明確實驗目的,確定指導實驗的理論框架

  (3)確定實驗的自變數

  (4)選擇適合的測量工具並決定採用什麼樣的統計方法,從而明確評價因變數的指標

  (5)選擇實驗設計型別,確定控制無關因素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實驗的內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2、實驗的實施階段

  按照實驗設計進行教育實驗,採取一定的變革措施(實驗處理),觀測由此而產生的效應,並記錄實驗所獲得的資料、資料等。

  3、實驗結果的總結評價階段

  要對實驗中取得的資料資料進行處理分析,確定誤差的範圍,從而對研究假設進行檢驗,最後得出科學結論。在實驗研究結果分析的基礎上,寫出實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