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施工方案> 關於施工方案模板6篇

施工方案

關於施工方案模板6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施工方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施工方案 篇1

  1、施工準備

  (1)踏勘現場,瞭解、熟悉現場情況。

  (2)仔細閱讀施工圖,充分理解設計意圖,使施工充分體現設計意圖。

  (3)作好苗木的準備工作,落實好土方來源。

  (4)落實苗木種植所需的營養土、介質土、綁紮材料、遮蔭材料。

  (5)組織好施工隊伍,落實機具裝置等。

  (6)搭設好施工和管理人員的生活設施。

  (7)制定質量目標、施工進度;落實監督、檢查制度。

  (8)測試土壤肥力及PH值,複核土方標高。

  2、主要施工方法

  A、清理場地,清除建築垃圾,集中堆放於甲方指定區域。同時抓緊時間將表層混凝土地坪、房屋基礎進行破碎,同表層三合土一起集中深埋到甲方指定區。在深埋過程中,對建築垃圾進行分層夯實,避免土方沉降不均勻。

  B、進土、深翻、粗平整及土壤改良

  清場後按計劃進度作好進土、深翻、粗平整及土壤改良相結合的辦法。外進綠化種植土優質沙性山泥,不含雜質,同時翻除現場石塊垃圾及各種廢棄物料,並集中堆置,隨時運出至指定棄料場。對20CM以下的土層用人工進行深翻,剔除垃圾,保證土壤質量並使土壤疏鬆、平整、平整之後的綠地地勢飽滿,自然坡度達到3%左右,做到無積水現象,為下一步工序打好基礎。

  土壤改良:在種植土內摻和有機肥。栽植大喬木處用黃沙摻和,有利於改善土壤的滲水性,減少土壤粘性。另外可增施過磷到鈣,按100公斤每過磷鈣施入土層內,確保樾手長時所需的養分。

  有機肥組成:由堆肥、醋渣、珍珠岩、草木灰、雞糞、共籽餅等成份。其優點一是重量輕,有機肥含氮、磷、鉀等多種營養成分,偏酸,PH值6---6.5,且營養釋放緩慢,極利於樹木的吸收;有機肥通氣性好,滲水率高,有利根系發育;有機肥內含有大量微生物,能吸收原土壤中的鹼性物質,將其轉化成有機物或進行分解,提高原土壤的理化性狀。

  除此之外,對於喬木和喜酸植物種植區域(香樟、杜鵑等)增設隔水層,防止鹽鹼隨毛細水上升而對植物根系的侵蝕,並進行部分換土,採用山泥做種植的順填土壤,加快植物的恢復生長,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地被草坪種植區域對錶層土壤進行改良,採用礱糠、醋渣與原表土相拌和(1:1.5)鋪設在表土層內。醋渣為酸性物質,可以大大降低土壤的PH值,礱糠可以使土壤疏鬆、透氣,防止表土層的板結,增大地被的成活率。礱糠、醋渣還可以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防止水份過度蒸發造成脫水現象。

施工方案 篇2

  1.模袋施工前的準備

  1.1模袋施工材料準備

  模袋充填材料選用透水性較好的中粗砂。模袋採用防老化丙綸編織土工布,單位質量不小於250g/m,縱橫向抗拉強度不小於30KN/m,伸長率不大於30%,滲透係數不小於(1-10)×10-1cm/s。

  1.2模袋製作與儲存

  模袋加工好後運至施工現場,用雨布蓋好,防止暴曬,注意保護好模袋。

  1.3清淤

  模袋鋪設前採用抓鬥挖泥船對圍堰基底清淤,清淤完成並達到設計標高後對基槽填砂,要求基底填砂平整,以便模袋鋪設。

  1.4放線定位

  用全站儀進行測量定位,船隻配合在模袋砂位置各控制點打入定位木樁,樁長15m樁徑80mm樁頂標高5m,並確保樁位穩定,準確標註樁位作為施工控制點,施工過程中採取保護措施並及時複測。

  1.5模袋鋪設安裝

  模袋定位前應進行基線測量、佈設控制樁。施工前要設計好模袋排布圖,水下鋪袋時,為了防止灌砂時模袋移位滾動,需在擬鋪設模袋的兩側每隔3米打好定位樁。在鋪設處四個角插上毛竹,將模袋的角拉環套在毛竹上,灌砂時讓模袋順著定位樁沉入水底。當水位較深時,可將加工好的模袋卷軸,在填充袋施工位置上下游佈置機動船,裝有填充袋的一艘機動船在水流的上游垂直於堤軸線方向定位,校正邊線位置並拋錨固定,另外兩艘機動船在水流的下游平行於堤軸線方向定位,待以上的工作準備就緒後,將模袋上的繩子連線到機動船捲揚機上,開啟下游機動船的捲揚機,將模袋平展與水面,再根據放樣標誌調整上下游繩子長度,使填充袋處於正確的填充位置,然後繫緊繩子,再檢查填充袋位置是否正確,確定無誤後在模袋的邊緣綁紮碎石袋固定,並用鋼管打設定位樁加以固定。

  1.6模袋灌砂

  模袋衝填前,潛水員將泵砂管與袖口連線好,避免衝填砂過程中砂跑到模袋外面,為了保證有足夠的自重抵禦潮水下沉,可以在袋體下沉之前灌一些砂,增加其重量,以便下沉。袋體著底後由潛水員下水檢查模袋在下沉過程中有無翻卷,或者偏位的情況,如有應及時修正,當確定模袋著底情況良好,在指定的區域時,就可以開始灌砂。衝填砂施工時先將水與河沙按10.75混合造漿漿,然後採用泥漿泵抽取混合漿衝填,泥漿泵出壓力控制在0.02-0.1MPA。灌砂應均勻對稱的進行。灌砂過程中應密切關注鋼管是否在同一直線上,有無發生偏位,如果出現偏位,或者灌砂出現異常時潛水員應下水檢查灌砂是否均勻,如不均勻潛水員應將灌砂管移至其他袖口進行灌砂,保證填充平整、填實,逐層加稿;袋體按垂直於圍堰軸線分成鋪設,堆疊整齊,上下袋錯縫鋪設,同層袋相互擠壓,兩層袋體填充時間時隔應大於24小時,直到模袋堆直規定標高。

  2.質量控制及施工安全注意事項

  (1)在施工之前需要調查河床底的情況,對河床進行調平,以便模袋鋪設。

  (2)土工織物充填袋採用丙綸編織土工布,用工業縫紉機縫製而成,縫製線採用尼龍線,強度不小於30kN。模袋加工材料必須經過試驗檢測合格方可使用,以確保圍堰穩定與基坑安全。土工織物袋橫向尺寸從斷面頂寬至底寬範圍內取值,充填後厚度為50cm。

  (3)模袋材料採用水力灌砂,砂水混合物灌入模袋後水從模袋滲透出來,砂留在模袋中,吹填用砂選用中粗砂。袋內充填砂土應均勻,下一層沙袋施工前各充填口應封閉嚴實,以防砂土漏失,模袋砂被沉放,應依次逐層逐排進行,防止模袋砂被嚴重扭曲摺疊。

  (4)土工織物袋鋪設時上下袋體錯縫,同層相鄰袋體接縫處須預留收縮量,確保充填後兩袋相互擠緊,並保證充填後兩袋間不出現貫通縫隙。土工織物袋在鋪設或充填過程中,若出現袋體損傷,須及時修復。圍堰下層袋體在水位較低時鋪設,用自泵吹砂船吹砂充填。

  (5)模袋砂圍堰施工人員及作業船上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救生衣等相關勞保用品,現場用電嚴格按照臨時用電相關規定執行。

  (6)船舶上的相關人員必須遵守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保障船舶航行、停泊和作業的安全。施工船舶作業時,應懸掛燈號和訊號,燈光和訊號應符合國家規定。

  3.結語

  模袋混凝土圍堰是一種嶄新的水利施工技術,其具有施工速度快,費用低且圍堰效果好的優點,適宜在各種水利工程中應用推廣。模袋砂圍堰在水利施工過程中受各種因素影響,容易出現質量問題,本文透過對模袋砂圍堰施工的探討和總結,對模袋砂圍堰施工的質量控制及施工安全注意事項提出一些建議,以作為以後模袋砂圍堰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JTJ239-98.水運土工織物應用技術規程。

  [2]朱麗燕,朱聖橋.水下模袋混凝土護坡護底施工技術[j].小水電,20xx(04)

  [3]李衛慶;;模袋砂子堤及模袋混凝土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應用[J];公路;20xx年01期

施工方案 篇3

  道路廣場工程主要包括基層和鋪裝兩大部分,鋪裝工程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整個工程的效果。為此,我們要加強施工力量、加強施工質量監督,嚴格按照施工規範實施,具體如下:

  (一)、施工淮備

  l、材料準備

  鋪裝工程中,鋪裝材料準備工作任務較大,為此在確定方案時應根據鋪裝廣場的實際尺寸進行圖上放樣,確定方案中邊角的方案調節問題及廣場與園路交接處的過渡方案,然後再確定各種石才的數量及邊角料規格、數量。因為在實際施工中,往往會遇到上列問題。

  2、場地放樣

  按照設計圖所繪的施工座標方格網,將所有座標點測設到場地上並打樁定點。然後以座標樁點為準,根據廣場設計圖,在場地地 面上放出場地的邊線,主要地面設施的範圍和挖方區、填方區之間的零點線。

  3、地形複核

  對照廣場豎向設計圖,複核場地地形。各座標點、挖制點的自然地坪標高資料,有缺漏的要在現場測量補上。

  (二)、場地平整與找坡

  l、挖方與填土施工

  填方區的堆填順序應當先深後淺、先分層填實深處,後填淺處,每填一層入夯實一層,直到設計的標高處。挖方過程中挖出的適宜栽植的肥沃土壤,要臨時堆放在廣場邊,以後再填入種植地中。

  2、場地平整與找坡

  挖填方工程基本完成後,對挖填出的新地面進行整理。要剷平地面,使地面平整度變化限制在0.05 米內。根據各座標樁標明的該點填挖高度資料和設計的坡度資料,對場地進行找坡,保證場地內各處地面都基本達到設計的坡度。

  3、根據場地旁存在建築、園路、管線等因素,確定邊緣地帶的豎向連線方式,調整連線點的地面標高,還要確認地面排水口的位置,調整排水溝管底部標高,使廣場地面與周邊地平的連線更自然,排水、通道等方面的矛盾降到最低。

  (三)、地面施工

  1、土基施工

  根據設計要求,放寬一定尺寸進行開挖,碰到溼軟土基,必須換填,壓實仔細,按要求整出路拱,分批碾壓,先輕後重,先穩後振,先邊後中,先高後低,要求輪跡重疊,沿中心線方向進行,壓路機壓不倒部位,採用小型夯機縱橫迴圈夯實,防止漏夯,碾壓後,路拱不符合處及時耙開重新處理,有“彈簧”現象應返挖,曬乾後填築碾壓,整形后土基平整度控制2CM 內。

  2、下基層施工

  本標段基層結構為二灰碎石碾壓密實。

  其施工程式為:

  攤鋪碎石→穩壓→撤填充料→壓實→鋪攤嵌縫料→碾壓。

  (1)、攤鋪碎石

  可用幾塊攤鋪厚度相同的方木或磚塊放在夯實後的素土基礎上,用人工攤鋪碎石(碎石強度不低於8 級,軟硬不同的石料不能摻用)。以標定的攤鋪厚度,木塊或磚塊隨鋪隨挪動。攤鋪碎石一次上齊,上料應使用鐵叉,要求大小顆粒均勻分佈,縱橫斷面符合要求厚度一致。料底塵土要清理出去。

  (2)、穩壓

  先用10~12T 壓路機碾壓,碾速宜慢,每分鐘約為25~30 米,後輪重疊寬1/2,先沿整修過的路肩一起碾壓,往返壓兩邊,即開始自路面邊緣壓至中心。碾壓一遍後,用路拱板及小線繩檢驗路拱及平整度。區域性不平處,要去高墊低。去高是將多餘的碎石均勻撿出,不得用鐵楸集中剷除。墊低是將低窪部分挖松,均勻地鋪撒碎石,至符合標高後,灑少量水花,再繼續碾壓,至碎石初步穩定無明顯位移為止。這個階段一般需壓3~4 遍。

  (3)、撒填充料

  將二灰(粉煤灰和石灰)均勻撒在碎石層上,用掃帚掃入碎石縫裡,然後用灑水車或噴壺均勻灑一次水。水流衝出的空隙再以砂或灰土補充,至不再有空隙並露出碎石尖為止。

  (4)、壓實

  用10~12CM 噸壓路機繼續碾壓,碾速稍快,每分鐘60~70 米,一般碾4~6 遍(視碎石軟硬而定),切忌碾壓過多,以免石料過於破碎。

  (5)、碾壓

  嵌縫料掃勻後,立即用10~12T 壓路機進行碾壓,10~12T 壓路機進行碾壓,一般需壓2~3 遍,碾壓至表面平整穩定無明顯輪跡為止。 然後進行質量鑑定、簽證。

  3、面層鋪裝

  1.根據設計要求及鋪貼方法。準備好各種材料及其輔助材料。塊料面層要求規格一致平整方正,不能有缺稜掉角,不開裂,無凸凹扭曲,顏色均勻。鋪磚石材應按設計圖案要求,事先選好統一編號,以便對號入座。

  2.面層鋪裝板的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

  3.水泥採用42.5 R號普通矽酸鹽水泥或礦渣矽酸鹽水泥。 4.採用潔淨的無有機雜質的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得超過3%。各種填充材料、粘結劑應按設計要求進行。

  (2)、作業條件

  根據設計標高,路面寬度定放邊樁、中樁、拉好邊線。確定砌塊路面的砌塊列數及其拼裝方法。鋪砌面磚前應首先彈好各花樣品種的分隔線。選料時應按配花、品種挑選,尺寸基本一致,紋理通順,並分類存放,待鋪貼時取用。分塊排列布置要求對稱,縫子要求貫通。

  (3)、操作工藝

  1.鋪貼前對磚的規格、尺寸、外觀質量、色澤進行預選。並預先 溼潤後晾乾。

  2.根據水平線、中心線,按預排鋪好兩側標準後,再拉線進行鋪貼。

  3.鋪貼前,應先將基層澆水溼潤,再刷水泥漿一道(水灰比為0.5左右)水泥漿應隨刷隨鋪,不得有風乾現象。

  4.廣場磚縫隙寬度,當緊密鋪貼時不宜大於1MM,當虛縫鋪貼時一般為5~10㎜。應按設計要求進行。

  5.廣場施工時,應採用分段順序鋪貼。按標準進行拉線,並隨時做好各工序的檢查和複驗工作以保證鋪貼質量。

  6.面層鋪貼貼24 小時內,應根據各類面層要求分別進行擦縫,勾縫、壓縫工作。縫的深度及寬度應均勻,擦縫和勾縫,宜採用同品種、同標號、同顏色水泥,同時應及時清理表面水泥。並做好面層養護工作。

  (4)、質量標準

  1.各層的坡度、厚度、標高和平整度等應符合設計規定。

  2.各層的強度和密實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上下層結合應牢固。

  3.變形縫的寬度和位置、塊材間縫隙的大小,以及填縫的質量等應符合要求。

  4.不同型別面層的結合以及圖案應正確。

  5.各層表面對水平面或設計坡度的允許偏差,不應大於30MM。供排除液體用的帶有坡度的面層應作潑水試驗,以能排除液體為合格。

  6.塊料面層相差兩塊料間高差,不應大於允許偏差。

  7.水泥混凝土、水泥砂漿和鋪在水泥砂漿上的板塊、卵石面層與 基層的結合應良好,應用敲擊方法檢查,不得空鼓。

施工方案 篇4

  一、依據標準:

  1、《建築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xx

  2、《建築裝飾裝修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10-20xx

  二、施工準備

  1、材料準備和機具

  (1)水泥:複合32.5號水泥,顏色一致,宜採用同一批號的'產品。

  (2)介面劑:應採用同一產品,同一廠家,具備出廠材料證明檔案。

  (3)砂:平均粒徑0.35~0.5mm的中砂,砂顆粒要求堅硬潔淨,不得含有粘土、草根、樹葉、鹼質及其它有機物等有害物質。砂在使用前應篩好備用。

  (4)主要機具:砂漿攪拌機、7mm及5mm孔徑的篩子、一般常用的抹灰工具。

  2、作業條件:

  (1)結構工程全部完成,並經有關部門驗收,達到合格標準。

  (2)加氣混凝土牆基體表面的灰塵、汙垢和油漬等,應清理乾淨,並灑水溼潤。

  (3)施工時使用的架子應提前準備好,橫豎杆要離開牆面及牆角200~250mm,以利操作,嚴禁在牆面上預留臨時孔洞。

  (4)保溫漿料抹灰前應檢查基體表面的平整,以決定其抹灰厚度。

  3、材料配製:

  (1)、基層介面砂漿的配製:

  介面劑:中細砂:水泥=1:1:1(重量比單位:Kg),先加入1份介面劑再加入1份中細砂和1份水泥,攪拌均勻成漿狀。

  (2)、膠粉聚苯顆粒的配製:現將35~40Kg水倒入砂漿攪拌機內(加入的以滿足施工和易性為準),倒入一袋膠粉料攪拌3~5分鐘,然後在倒入一袋聚苯顆粒輕骨料繼續攪拌3分鐘,直到攪拌均勻,膠粉聚苯顆粒應隨攪隨用,且在4小時內用完。

  (3)、抗裂砂漿的配製:

  抗裂劑:中細砂:水泥=1:3:1(重量比單位:Kg),用砂漿攪機拌均勻或提式攪拌器攪拌,先加入抗裂劑、中細砂攪拌均勻後,再加入水泥繼續攪拌3分鐘,抗裂砂漿攪拌時不得加水,所用中砂為幹砂,並應在配製後2小時內用完。

  三、施工工藝及做法:

  施工工藝流程:基層牆體處理→介面砂漿→30厚膠粉聚苯顆粒保溫層→3~5厚抗裂砂漿複合兩層耐鹼網布

  2、施工做法:

  (1)、基層處理

  ○1、徹底清除基層牆體表面浮灰、油汙、脫模劑、空鼓及風化物等影響牆面施工的物質,牆體表面凸起物大於或等於10時應剔除。

  ○2、各種材料基層牆體均應滿塗基層介面劑砂漿。

  (2)、保溫層施工準備

  按設計要求的保溫層厚度,用膠粉聚苯顆粒做標準厚度貼餅衝筋以控制保溫層的厚度。

  (3)保溫層施工

  ○1、膠粉聚苯顆粒保溫層施工至少應分兩遍,每遍所抹膠粉聚苯顆粒厚度不宜超過20,間隔24小時。

  ○2、膠粉聚苯顆粒保溫層施工應自上而下。

  ○3、最後一遍膠粉聚苯顆粒施工時應達到貼餅、衝筋的厚度、並用大槓搓平,使牆面平整度達到標準要求。

  ○4、保溫層固化乾燥(一般5天)後,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抗裂防護層及飾面層施工:

  ○1、將3-4厚抗裂砂漿均勻的抹灰在保溫層表面上,立即將裁好的耐鹼網布用鐵抹子壓入抗裂砂漿內,耐鹼網布之間的搭接不應小於50,並不得使耐鹼網布皺褶、空鼓、翹邊等。

  ○2、抗裂砂漿達到一定強度後應適當噴灑水養護。

  ○3、塗料飾面時在抗裂砂漿乾燥後刮柔性膩子,要求平整光潔,乾燥後噴刷塗料。

  3、質量要求

  (1)主控專案

  ○1、保溫層的厚度及構造做法應符合建築節能設計要求,保溫層厚度應均勻,主體部位平均厚度不允許有負偏差。

  ○2、保溫層與基層牆體以及各構造層之間必須粘結牢固,無脫層、空鼓、裂縫等。

  (2)一般專案

  ○1、表面平整、潔淨、接槎平整、無明顯抹紋、線角應順直、清晰、面層無分化、起皮、爆灰現象。

  ○2、牆面埋設暗線、管道後、牆面用網格布和抗裂砂漿加強、表面抹灰平整。

  (3)允許偏差

  序號專案允許偏差序號專案允許偏差

  1立面垂直4mm3陰陽角方正4mm

  2表面平整4mm4踢腳線上口平直度4mm

  四、安全及文明施工

  1、配比要按要求施工,嚴格控制配合比。

  2、落地灰隨清隨用,做到工完料淨場地清,嚴禁浪費,每天下午必須將道路及攪拌棚內灰清理乾淨。

  3、每個房間內抹完灰清完落地灰後,地面必須用水沖洗乾淨,露出原砼地面,以防以後地面磚空鼓。

  4、施工機具要愛護,每天要清理乾淨。嚴禁野蠻施工,造成損壞的,按原價加倍賠償。

  5、上樓水管必須綁緊,不用時關閉閥門,嚴禁跑、冒、滴、漏,澆水潤牆應自上而下,嚴禁浪費。

  6、所有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

  7、施工用電必須由專案電工統一架設,絕對禁止私自動電。

  8、安全生產,文明施工。

  五、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空鼓、開裂:由於抹灰前基層底部清理不乾淨或不徹底,抹灰前不澆水每層灰抹得太厚,跟得太緊;加氣混凝土表面沒清掃,不澆水就抹灰。抹灰後不養護。為解決好空鼓、開裂的質量問題,應從三方面下手解決:第一施工前的基體清理和澆水;第二施工操作時分層分遍壓實應認真,不馬虎;第三施工後及時澆水養護,並注意操作地點的潔淨。

  2、面層接槎不平、顏色不一致:槎子用得不規矩,留槎不平,故接槎時難找平。施工前基層澆水要透,便於操作,避免壓活困難將表面壓黑,造成顏色不均。

  六、成品保護

  1、視窗臺殘存的砂漿應及時清理乾淨。

  2、翻拆架子時要小心,防止損壞已抹好的牆面,並應及時採取保護措施,防止因工序穿插造成汙染和損壞,特別對邊角處的保護。

  3、各抹灰層在凝結前應防止快乾、爆曬、水衝、撞擊和振動,以保證其灰層有足夠的強度。

  4、其他工種不可隨意蹬踩窗臺,防止損壞稜角。

施工方案 篇5

  主體施工準備

  先熟悉圖紙,進行圖紙會審。向技術人員、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包括鋼筋製作、加工,混凝土生產、運輸、澆築、養生,模板的支設及質量標準、質量要求。對原材料進行檢測並進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試驗。安排臨時設施的修建,確定材料進場路線,及時進場,按指定位置堆放。材料要分類分檔堆放,嚴禁各種材料混放。修建好現場縱橫向施工便道,平整好場地。主體施工與水、電、暖、通風各專業施工密切配合。

  主體施工進度計劃

  一層計劃工期10天,20xx年6月26日開工至20xx年7月5日完工,二層計劃工期10天,20xx年7月6日開工至20xx年7月15日完工,三層至頂層每層8天,計劃工期112天。

  主體施工順序安排

  主體施工每層,鋼筋工程、模板工程、砼工程依次流水作業。鋼筋工程施工驗收合格後,模板支模,模板驗收合格後開始澆築砼,依次類推組織流水施工。

  鋼筋工程、模板工程、砼工程施工方案

  鋼筋工程

  1、材料的堆放和保護

  根據現場場地實際情況,材料進場後,在指定地點,架空堆放並掛牌標識,註明使用部位、規格、數量、產地、試驗狀態等。

  2、鋼筋加工工藝流程及質量控制:

  a.鋼筋配料單編制

  熟悉圖紙,準確及時編制鋼筋配料單,細化鋼筋配筋,做到鋼筋下料時預留機電洞口一次綁紮成型,不切割一根結構鋼筋,徹底消除土建和水電結構施工階段機電洞口任意切割現象,確保結構安全及水電預埋位置準確。

  b.粗直鋼筋切斷

  在工作平臺上安裝標有尺寸刻度線的鋼板(3mm厚)並設定控制斷料尺寸用檔板(角鋼上打眼自拱螺絲固定)以控制鋼筋下料的準確。鋼筋切斷遵循先斷長料,後斷短料,同規格根據不同長度搭配統籌排料的原則,減少短頭,減少損耗。

  c.鋼筋彎曲成型

  Ф10以下箍筋採用手搖扳手手工製作,其餘鋼筋按劃線機械彎曲成型如圖:

  3、鋼筋綁紮施工質量保證措施

  a.板筋間距

  底筋:在模板上彈放鋼筋位置線,嚴格按線綁紮;麵筋:參照底筋位置準確綁紮。

  b.箍筋間距

  在梁兩側鋼筋雙側劃線,梁兩端箍筋距柱外筋的外皮50mm,且支座內設一道箍筋。

  c.主筋位置

  梁:對於四肢以上箍筋,上下主筋製作鋼筋卡具,且在卡具水平鋼筋端頭接觸模板處點防鏽漆,二排鋼筋與一排鋼筋之間加放墊塊。

  4、鋼筋綁紮定位技術應用

  a.梁筋定位

  縱向受力鋼筋為雙層或多層時,兩排鋼筋之間以直徑25mm-28mm的短鋼筋墊起,間距為受力鋼筋的100d。

  框架樑節點處鋼筋十分稠密時,應留有能滿足澆灌混凝土和振搗的間隙。

  每跨梁除按八字形綁紮外,在淨跨梁兩端(牆、柱面)向內300mm處各增加和個定位箍筋,定位箍筋的間距應為粗直徑受力鋼筋的60d,且應在兩個定位箍筋之間的梁底設一組(兩塊)墊塊。

  b.板筋定位

  鋼筋網綁紮應為左右扣綁紮方法。單向板除周邊兩行為每點綁紮外其餘為梅花綁紮法;雙向板必須每點綁紮,且鋼筋網下塑膠墊塊間距(雙向)為100d鋼筋直徑。

  5、鋼筋接頭選擇

  梁板受力鋼筋採用閃光對焊,柱筋採用電渣壓力焊,由持有上崗證的操作人施焊,工程使用前,從每批成品中切取6個試樣,複試合格後方可用於工程,所有取樣及複試工作均要有工程監理人員或甲方人員到場。

  鋼筋製作綁紮交接:班組內實行“三檢制”,合格後報

  工長檢驗,合格後依次報專案部技術質量負責人進行核定,並填寫預檢記錄表格、質量評定表格和報驗單,並向監理報驗。每個環節檢查出質量問題,視其性質查處上一道工序,並由上一道環節負責人負責改正。”

  鋼筋工程質量控制注意點,樑柱節點處柱內箍筋應在擺放梁筋前佈置好,同時應與木工緊密配合,梁單側封模,保證柱頭箍筋綁紮到位。

  頂板澆築砼時,必須檢查底筋保護層墊塊,麵筋支撐馬凳是否完好,鋼筋拐頭是否垂直朝下,並搭設砼施工通道。澆築砼時必須由鋼筋綁紮班組設專人看鋼筋,隨時檢查鋼筋是否移位、塌落、鋼筋拐頭是否上翻,並及時組織恢復。

  砼施工時,吊斗不得衝擊牆柱豎筋,造成鋼筋彎曲。

  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是影響混凝土工程質量的關鍵因素。為了使混凝土的外型尺寸和外觀質量達到較高要求,實現清水無粉刷,我公司將充分發揮模板工程上的優勢,利用最先進的最合理的模板體系和施工方法,滿足工程質量要求。

  模板採用12mm覆膜鏡面竹膠板以60×80mm方木;柱、梁採用組合鋼模板。支撐體系選用標準腳手架鋼管體系。為加快施工進度,柱模、梁模配足一層,現澆板配足兩層。

  柱、梁模板採用竹膠模板,支撐為鋼管、扣件系統,模板採用對拉螺栓加固。柱模安裝前,必須在距軸線800mm處彈一道垂直控制線,以保證模板的垂直度。模板安裝時,必須壓實海綿條,以保證模板接縫密實。

  頂板模板採用竹膠板配以60×80mm方木,間距400mm進行佈置,作為縱向小格柵。平板接縫處表面貼上膠帶紙,以避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漏漿。頂板模板鋪設時,拉通線控制其標高及平整度。

  模板的拆除

  a.柱、梁側模的拆除根據以往積累的施工經驗,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在夏季12小時,冬季24小時強度均可達到1.2Mpa,故在側模拆除時必須保證其養護時間達到24小時以上,此強度拆除可保證混凝土稜角不被破壞。

  b.底模的拆除

  模板拆除時,側模要在保證其表面及稜角不損壞情況下,方可拆模。底板(跨度≤8m的梁板)混凝土強度達設計強度的75%方可拆模;懸挑構件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後方可拆除模板。

  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為全現澆框架結構,梁、板、柱全現澆,針對工程實際情況,決定採用商品混凝土。

  在砼澆築前作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技術部門根據專項施工方案向操作工人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同時檢查機具、材料準備,保證水電供應,與氣象部門建立聯絡,掌握天氣季節的變化情況,檢查模板、鋼筋、預留洞等的預檢和隱蔽專案。檢查安全設施、勞動力配置是否妥當,能否滿足澆築速度的要求。一切就緒後,簽發砼“澆築令”,嚴格貫徹澆築令制度。

  振搗過程中應遵守以下要點:“快插與慢撥,落點要均勻,不可漏點振,時間掌握好,密實質量佳”。在砼施工階段,砼工長應做好“砼施工日誌”。

  澆築過程中,各專業派專人負責各自專案的質量,經常檢查模板、支架、鋼筋、預埋件和預留洞的穩定情況,當發現有變形、移位時,應立即停止澆築,並立即採取措施,在已澆的砼終凝前修整完好。

  施工縫的留置位置選擇在結構受剪較小且便於施工的部位,應滿足以下規定:

  a.柱:留置於基礎、梁的頂面、梁的底面。

  b.單向板:留置於平行於短邊的任何位置。

  c.有主次梁的樓板順次梁方向澆築,施工縫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間1/3範圍內。

  d.施工縫的處理措施,頂板施工縫的處理:施工縫處底板下鐵墊15mm厚木條,保證下鐵鋼筋保護層;上下鐵之間用木板保證淨距,與下鐵接觸的木板按下鐵鋼筋間距鋸成豁口,卡在鋼筋上。

施工方案 篇6

  一、情況說明

  中國銀行資訊中心(上海)專案一期工程2號樓辦公樓、3號樓屋面新增型鋼結構裝置基礎。其中2號樓辦公樓型鋼結構位於2—1軸~2—3軸與2—F軸~2—G軸間及2—8軸~2—9軸與2—F軸~2—G軸間,安裝高度為31。030米,女兒牆高度33。00米,採用28a號及18號工字鋼,總數量19根,總重約4T,其中單根最長9米,重約為400Kg。3號樓宿舍樓型鋼結構位於3—6軸~3—8軸與3—A軸~3—B軸間,安裝高度為26。50米,女兒牆高度28。10米,採用28a號及18號工字鋼,總數量11根,總重約2。4T,其中單根最長9米,重約為400Kg。

  二、施工方案

  由於2號樓、3號樓起重塔吊以全部拆除,人貨電梯無法運送其就位,所以擬採用T吊車單根一次性吊裝,型鋼吊裝到位後,在現場進行鑽孔拼裝,經與業主協商,裝置底盤固定孔由裝置供應商負責施工。吊裝示意圖詳見附圖

  三、安全要求

  1、分包單位現場施工人員必須經過安全技術教育。

  2、要求施工人員執行以下列內容為主的安全施工措施,定期對執行情況進行檢查,杜絕事故隱患:

  a、特殊工種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b、吊裝施工前必須檢查吊裝機具處於完好工作狀態;

  c、高空作業必須掛好安全帶;

  d、禁止上下拋擲物件;

  e、用電設施連線必須安全可靠,電氣設施和線路絕緣良好;

  f、必須貫徹執行“動火審批制度”;

  3、吊裝構件時,應按設定的吊點進行起吊,吊裝前要分析其重心位置,以免發生傾翻事故,風速為10米/秒時,吊裝施工應停止,

  4、鋼結構的吊裝焊接區域,必須設定安全警戒線,嚴禁高空墜物。

  5、設立消防專用箱,有關部門要定期檢查和更換滅火機。

  6、加強工地安全教育,遵守施工現場的各項法規、條律和文明規範。

  7、各種裝置、材料儘量遠離操作區域,並不許堆放過高,防止倒塌下落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