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精品】大班美術教案合集5篇

大班美術教案

【精品】大班美術教案合集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美術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藉助相似造型,大膽表現與創造人物的五官。

  2、充分發揮想象力,體驗創作的樂趣。

  3、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範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4、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引導幼兒細緻觀察人物的面部特徵、表情變化,積累對人物刻畫的基本經驗,日常玩“五官像什麼”的遊戲。

  2、環境準備:在活動室裡提供空白臉譜及各種小型物品(如瓶蓋、小剪刀、幾何體、夾子、玩具等)讓幼兒運用小物品隨意擺弄臉譜造型。

  3、材料準備:

  ①多媒體教具:水粉顏料、水彩筆、彩色紙等

  ②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初步欣賞與感知

  1、欣賞配樂散文《給老師畫像》。

  老師教我們畫畫,畫紅紅的蘋果、金燦燦的太陽,還有翹起兩隻角的水果糖,我偷偷地給老師畫像,紅蘋果,是圓圓的臉蛋,金燦燦的太陽,是大大的眼睛,翹起角的水果糖,是老師笑眯眯的嘴巴。

  真像!真像!——小朋友都說,老師笑的時候,就是這個樣!暖暖的,甜甜的,噴香噴香。

  師:聽了這篇好聽的散文,誰願意按照散文裡的描述來給老師畫像?要畫得和散文裡的一樣美。(請一名幼兒在白板上演示老師的畫像)師:這張老師畫像和徐老師一樣嗎?哪裡不一樣?為什麼這樣畫?這種用相似物體替換的方法叫替換想象法。

  2、隱性示範與思考師:這裡有一枝神奇的小魔筆,它在畫什麼?(展示逐步變化的多媒體畫面,一枝小魔筆從基本點出發,慢慢變成了一個橢圓形,暫停)太陽、橄欖球、娃娃臉……小朋友猜了這麼多,到底誰猜對了?

  小魔筆繼續畫……原來是一張娃娃臉,臉上還缺什麼(根據幼兒的描述,陸續點擊出來)這支神奇的魔筆要施魔法了,(大螢幕上小魔筆晃動身體:我變,我變,我變變變)瓢蟲變成了娃娃的什麼?娃娃臉上的其他部分還沒變呢?小魔筆想請小朋友幫助它完成。大螢幕選項上有冒熱氣的茶壺,葫蘆、帆船,你準備用什麼替換鼻子、嘴、頭髮,為什麼?(請幼兒點選選項和五官進行替換,並說明理由)瞧,這張娃娃臉,變得多有趣,多漂亮,這就是運用我們剛才所說的相似物體替換的畫法。

  3、操作與討論。

  顯示屏上出現另一張娃娃臉,請幼兒用替換想象的方法拖動選項完成五官、頭髮(選項:門、窗、花、草、屋頂等)引導幼兒發現五官之間可以圍繞一個主題創造(如房屋娃娃、綠化娃娃等)討論:

  小魔筆畫的娃娃臉與房屋娃娃臉等有主題的娃娃臉,你喜歡哪一張,為什麼?

  4、表現與創造。

  現在,我們小朋友都來變一變,想一個最有趣的娃娃臉畫下來。

  指導要點:

  瞭解幼兒意圖,啟發幼兒大膽想象,鼓勵獨特表現。

  5、展示與體驗。

  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互相說說自己的畫,體驗與分享快樂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不是由教師按照自己的意圖來操作的活動,而是打破以往依樣畫葫蘆的教育模式,活動中我沒按以往的作法,去示範畫,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幼兒的動手、動腦去創作,實際上我為他們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透過一個活動,滲透多種教育,提高幼兒的多方面能力。併為幼兒創設寬鬆自由的氛圍。

  偉大科學家愛恩斯坦曾經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想象確是創造性思維的翅膀。活動中我為他們更好地提供創造性想象和創造性思維的空間,促進幼兒積極思考和大膽的想象。繪畫對孩子來說,本身就是一種遊戲。幼兒的繪畫作品是充滿個性化的。繪畫需要很強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我們應把幼兒作為美術活動的主體,作品創作的主人。在美術活動中,讓幼兒積極、大膽的表現自己獨特的、創造性的想法,使他們處於主動活動中,以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孩子們畫出了千奇百怪的花,可能有人會說“怎麼會有這樣的花”那又怎樣!不是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我們在以後的活動中應鬆開雙手,就象放飛鳥兒,讓孩子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遨遊在繪畫的世界裡吧!

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設計意圖:

  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即將結束愉快的幼兒園生活,進入小學學習。就孩子而言,小學畢竟是一個陌生而又富有誘惑力的地方;就教師而言,面臨的則是如何為孩子解除疑慮,如何滿足孩子熱切的期望,並從身心發展的許多方面為他們進入小學做好充分的準備,實現從學前教育到小學教育的順利過渡。結合我園自治區級課題“家庭、幼兒園、社群教育資源共同最佳化幼兒成長環境的模式探索”研究和幼兒發展的迫切需要考慮,我們針對過去幼小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設計開展了“我要上小學”這一主題活動,旨在透過教師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各項活動幫助幼兒瞭解小學、做好入學前的各項準備,減緩兩個學段的坡度,促進幼兒和諧發展。在預設主題活動中我們有了《參觀小學》的活動,但是原來的設計沒有幼兒比較和記錄的內容,講述生成的過程。 (例如此活動的生成過程:聽到參觀完小學後在衛生間談論幼兒園和小學的不同,並且有很多幼兒加入 ,說到激動處有些幼兒孩子還在用手比劃甚至畫了起來…….由此,生成新的活動由原來的參觀簡單瞭解到深入、全面、細緻的瞭解有了今天的活動。)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和講述的方法,學習比較小學和幼兒園的不同。

  2、 引導幼兒嘗試自己整理文具,建立對小學初步的感性認識。

  3、 激發幼兒想做一名小學生的願望。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經驗。

  1、出示哥哥姐姐在小學活動的照片。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照片,我們來看看這是哪兒?他們在幹什麼?”

  2、教師請幼兒講述參觀小學後的發現,並指導幼兒相互交流講述自己的調查表大班綜合:我眼中的小學大班綜合:我眼中的小學。

  ①師:“我們也參觀了小學,現在請你來說說你參觀小學後新發現。”(幼兒輪流表述,其他幼兒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

  ②“小朋友說了很多有關小學的情況,那我們拿出調查表,把你記錄到的情況講給你的小夥伴聽聽吧!”(幼兒相互交流表述,教師加以引導)

  3、遊戲:對對碰。

  師:“大家說了很多幼兒園與小學的情況,現在我們來玩一個好玩的遊戲――對對碰。找一個朋友碰一碰,碰什麼呀?就是剛才大家找到的幼兒園與小學的不同的地方。”。

  二、教師引導幼兒按有關時間、環境、教師、學生類的,分組交流、比較、記錄、彙報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之處。

  1、分組記錄、彙報。

  師:“大家找了這麼多不同,那我們分成小組,根據不同的內容記錄在一張大表上。每6人一組,每組自選一個記錄員,大家一定要看清楚桌上的標誌再記錄。”(幼兒自由分組記錄)

  2、請每組的代表講述這一組的記錄情況,其他幼兒注意傾聽別人發言,有沒說到的地方可以加以補充。

  3、教師總結幼兒園與小學的相同之處,指導幼兒與聽課教師互動,增加幼兒自己的資訊量。

  師:“大家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小學的老師和幼兒園的老師一樣,都希望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今天來了許多老師,那我們去問問她們對我們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呢?”

  4、幼兒講述自己得到的建議。

  三、整理小書包。

  師:“下課鈴聲就要響了,讓我們像小學生一樣去整理好自己的小書包,背上小書包跟王老師一塊走出活動室。”

大班美術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三原色,感知顏色的變化,產生探索顏色變化的興趣。

  2.能在活動過程中探索顏色的變化,並能說出×顏色和×顏色混合在一起變成×顏色。

  3.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影象的快樂。

  4.鼓勵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幼兒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二、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顏料(紅、黃、藍),一次性杯子,A4紙三、活動過程1、故事匯入,引起興趣。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向你們介紹三位可愛的寶寶,他們分別是紅寶寶、黃寶寶、藍寶寶(師出示課件),他們是最好的朋友。一天,藍寶寶和黃寶寶一起到公園玩,她們在公園裡跑呀,跳呀,玩的非常開心,並且激動地抱在了一起,(出示課件)她們抱啊轉啊,結果……你們猜怎麼樣?

  --結果他們都變成了綠寶寶,你們相信嗎?

  2、讓幼兒感知顏色變化。

  今天我把黃寶寶和藍寶寶都帶來了,我們一起看看,會不會變成綠色呢? "好了,小朋友仔細看清楚了,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咯!"(教師示範操作)學生觀察教師操作,感受顏色的變化。(教師實物操作)小結:藍寶寶和黃寶寶抱在一起變成了綠寶寶。

  --生活中常見的綠色的物體(展示課件圖片)在黃寶寶和藍寶寶玩的開心的時候,紅寶寶來了,黃寶寶看見紅寶寶,連忙跑過去拉她,也激動地抱在了一起,小朋友們想一想,這時紅寶寶和黃寶寶抱到一起,會變成什麼顏色寶寶呢?(幼兒思考,猜想。)師:我把紅寶寶和黃寶寶也請來了,我請一位小朋友來變變看。(邀請一名幼兒示範操作)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

  小結:紅寶寶和黃寶寶抱在一起變成了橙寶寶。

  --生活中常見的橙色的物體(展示課件圖片)小朋友再想一想,假如紅寶寶和藍寶寶抱到一起,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寶寶呢?(幼兒思考,自由猜想。)邀請一名幼兒操作演示,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

  小結:紅寶寶和藍寶寶抱在一起變成了紫寶寶。

  --生活中常見的紫色的物體(展示課件圖片)3、總結:引出原色概念(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稱之為原色,原色可以合成其他的顏色,美術色彩三原色:紅,黃,藍)加色法原理:藍+黃=綠紅+黃=橙藍+紅=紫4、幼兒欣賞圖畫藝術作品,探索顏色變化。

  師:這些顏色寶寶不僅會變顏色,還能印出許多漂亮的圖案,(師課件展示範作品,幼兒欣賞),這些圖案好不好看啊?我們下一節課也來動手印一印吧!

  5、結束:兒歌《彩色的世界真奇妙》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後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透過欣賞作品,領會畫面中所呈現的自然風光之美,體驗盲女用心去感受的寧靜。

  2、在音樂與環境的藝術氛圍中用心去想象、感受作品的意境與人物的情感。

  3、能對盲女的處境產生深切的同情,願意給予生活中的盲人關心與幫助。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5、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柔美的音樂(最好是關於大自然),眼罩人手1副。

  2、油畫棒、白紙、記號筆、教學掛圖:《盲女》。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教學掛圖《盲女》,播放音樂,師幼共同欣賞。

  1、引導幼兒觀察整體畫面。

  師:老師請小朋友欣賞一幅圖畫,看看圖上有什麼?(兩個小女孩、彩虹、原野、牛羊、飛鳥、鮮花、蝴蝶)地上有什麼?(草)遠處是什麼?(村莊)

  2、師:這幅畫的顏色怎麼樣?你看到這幅畫有什麼感覺?

  3、引導幼兒討論畫中人物的關係。

  師:圖上的兩個女孩是誰?為什麼有個小女孩閉著眼睛呢?

  4、師:這個小女孩眼睛看不見,我們叫她盲女。

  請你們猜猜坐在盲女邊上的小女孩在做什麼?

  5、引導幼兒觀察人物的表情,體驗盲女的用心感受。

  師:盲女的眼睛看不到,她能感覺到這些美麗的風景嗎?(可以,眼睛看不見,可以用耳朵聽)

  6、師:除了聽,她還可以怎麼感受呢?她會摸到什麼?她會聞到什麼?

  二、教師創設有藝術氛圍的環境,引導幼兒去想象、感受作品的意境與人物的情感。

  師:你們見過盲人嗎?盲人是什麼樣子的?(有的戴著眼鏡,有的眼鏡睜開一點點等)

  師: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靜靜聽老師講述畫面中美麗的自然風光吧!(播放柔美的背景音樂)

  師:親愛的盲姑娘,輕輕地坐到這裡來,用你的手去摸一摸,你感覺到柔軟的草地嗎?用你的鼻子去聞一聞,你聞到清新的空氣了嗎?你聞到花香了嗎?用你的耳朵去聽一聽,你聽到小鳥的歌唱了嗎?你聽到牛羊在草地上奔跑的聲音了嗎?你聽到……還有,我要告訴你,天空很藍,還有一道絢麗的彩虹,草地很美……(教師可以自己創編表現畫面意境的文字朗誦)

  三、讓幼兒閉著眼睛感受周圍的環境,激發幼兒的愛心。

  師:閉上眼睛以後你有什麼感覺?

  師:盲人需要我們的幫助嗎?你會怎麼樣幫助盲人呢?

  四、戶外寫生。

  1、準備好繪畫材料,組織幼兒去戶外寫生,進一步感受自認風光之美。

  2、幼兒自由寫生,教師巡迴指導。

  五、回活動室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師:你在畫面上畫了什麼?為什麼要畫這幅畫?你覺得哪裡美?

  【活動反思】

  作品《盲女》是一幅表現鄉村現實生活的油畫。本活動引導幼兒透過欣賞《盲女》,領會畫面中所呈現的自然風光之美,體驗盲女用心去感受沉靜的自然之美,以此產生對比,從而萌發幼兒對盲女的境遇產生同情、關愛盲人的情感。

  在活動的選材上,盲人,可以說是幼兒所熟悉的。無論是在街上,或是在電視中,幼兒或多或少都瞭解過盲人,知道他們生活在黑暗的世界裡,是多麼嚮往光明。因此,給幼兒欣賞《盲人》,並沒有脫離幼兒的生活經驗,反而在活動中便於引導幼兒與作品中的盲女感同身受,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所帶來的啟示。

  《盲女》這個活動大致可分為三個環節:有逐步深入觀察畫面的探討,有用心想象、感受的'體會,有幼兒矇眼睛做盲人活動的遊戲。整個活動教師都在創造多樣化的欣賞方法和途徑,從而讓幼兒不斷地變化角色去感知、體會,這比教師單純而又有限的講述生動有趣多了。同時,透過欣賞,還能讓幼兒感知大自然的色彩之美,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對幼兒的繪畫能力也有所幫助。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三環節,讓孩子們閉上眼睛,教師用舒緩的語氣描述著畫面中大自然的美,讓孩子們感受盲人嚮往光明的意境。我認為這一環節不但欣賞的形式比較特別,用優美的語言帶領幼兒與盲女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而且也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受,有助於提高幼兒的高尚情操。

  但是,遺憾的是最後的遊戲環節並沒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原本設計這一環節,是想讓幼兒進一步的感受盲人在生活中的許多不便之處,以此對盲女產生深切的同情。但在活動過程中,有些孩子似乎覺得蒙著眼睛做盲人很好玩,帶著好玩的心態去體驗,沒有真正感受到盲人的無奈心情。

  透過活動我也意識到了自己在此方面的諸多不足之處,需要繼續提高自己的美術欣賞的素養。才能更好地組織幼兒的美術欣賞活動,更好地成為幼兒欣賞的引導者。

大班美術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幼兒園是現代幼兒生活學習最為熟悉的環境之一,活動開始我就讓幼兒在活動中以欣賞圖片,感受螞蟻之間團結合作的友愛精神,同時也注重幼兒參與活動的過程。在整個活動中我都是強調以幼兒自主參與活動為中心來培養幼兒的興趣。有了這種興趣才能讓幼兒對下面乃至今後的藝術活動保持積極的心態,這種心態對幼兒以後的工作學習都是會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為在活動中要求幼兒自主分工來展開活動。

  而《綱要》對幼兒藝術教育的目標是: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以往我們的美術活動基本是以幼兒單獨進行創作的形式來進行,忽略了美術活動中幼兒的交往和合作。而合作畫的關鍵是要作畫的人之間默契的配合。這中配合說簡單也不簡單,對幼兒有一定的挑戰性,說難也不難只要幼兒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不難完成。在教師適時的引導和集體作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中就讓幼兒手腦眼結合協調並用的,它的巧妙之處就在於其潛移默化性,是比較適合大班的幼兒。這樣既能面向全體又能保護好他們對藝術表現的積極性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活動中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對幼兒表達出現困難的地方加以點撥。使每個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參與到活動中,這也是組織該活動的價值所在。

  活動目標:

  1。大膽想象,用簡單的形象表現螞蟻的各種動態。

  2。體驗用不同的繪畫方式作畫以及創意繪畫帶來的愉悅感。

  活動重難點目標:

  重點目標:大膽想象,用簡單的形象表現螞蟻的各種動態。

  難點目標:能夠結合畫面的需要畫出螞蟻的各種動作姿態。

  活動準備:

  螞蟻搬西瓜幻燈片、畫紙、膠水、水彩筆若干、西瓜圖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欣賞幻燈片

  1、師:一群忙碌的螞蟻在幹什麼?

  2、集體欣賞:

  在一個炎熱的夏天,小螞蟻們又熱又渴,出門找水喝,他們驚喜地發現了一塊大西瓜,便迫不及待的爬上大西瓜嚐了起來。"真好吃啊,咱們把它搬回家吧!"一隻小螞蟻跳下來,伸開了胳膊,蹬開了兩腿,咬著牙使出了渾身力氣推西瓜,瞧,連小觸角也來幫忙了,可還是推不動。於是,他們只好跑回家,請來更多的螞蟻兄弟幫忙,你們瞧,大家忙開了,有的用鏟子鏟,有的用手推,有的用繩子吊,有的用肩扛,有的兩人抬……經過大家的齊心努力,大西瓜終於被順利的搬回了家。

  3、學一學螞蟻搬西瓜的動作

  二、動態形象,添畫示範。

  這麼有趣的故事,我都忍不住想畫下來了!我呀,最喜歡那幾只發現了大西瓜的小螞蟻,讓我們來仔細看看小螞蟻發現西瓜時多開心啊!

  (一)分析動態,添畫肢體(單圖一)師:我也來變只跳起來的小螞蟻吧,小手彎一彎,小腳抬一抬,觸角翹一翹,我的螞蟻跳起來。(或變跑出來的小螞蟻)(分析:教師邊講解邊畫螞蟻相關動作姿態,這種藉助於語言的提示,動作表演,及時繪畫的方法,給了幼兒很新穎的示範,加深了幼兒對螞蟻動態的印象。

  (二)分析動態,添畫身體(單圖二)師:這隻螞蟻還缺少什麼?圓圓的胸部,長長的腹部,小手彎一彎,小腳抬一抬,觸角翹一翹,可愛螞蟻變出來

  (三)觀察表情,添畫區域性(單圖三)

  1、師:我們的小螞蟻:張開大嘴巴,眼睛眯成線,趴下身子吃得歡。

  2、師:如果我想讓西瓜看起來更加好吃,可新增小汗滴(請幼兒嘗試新增)小結:原來只要小手小腳彎一彎,眼睛嘴巴動一動,可愛的小螞蟻就畫出來了,如果再加上幾滴小汗珠或幾滴西瓜汁,可愛的小螞蟻就更加有趣了。

  (評析:這個環節的設計關鍵讓幼兒仔細觀察螞蟻的不同表情,能為幼兒繪畫螞蟻的面部動態提供很好的幫助,在實際得學習活動中,發現此環節很重要。)

  三、繪畫創作。

  1、師:還有很多西瓜在筐子裡,請你幫助螞蟻把西瓜搬回家,看看誰的方法最好。

  四、評價、欣賞

  教師請個別幼兒大膽講述自己創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