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精選大班美術教案範文七篇

大班美術教案

精選大班美術教案範文七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美術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美術教案 篇1

  設計背景

  《綱要》中明確指出:“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根據這些精神,我預設了本主題活動。我認為,選擇這一活動,大部分幼兒都能透過動手操作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並且在輕鬆自由的創作中,豐富了他們的情感體驗,這就是我設計這節課的初衷。

  活動目標

  1、 在活動中萌發幼兒感受美的情趣。

  2、 在操作活動中,讓幼兒親自體驗成功的喜悅。

  3、 讓幼兒初步掌握,水墨染畫的方法。

  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幼兒能初步掌握水墨染畫的方法,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的難點是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能正確掌握染畫的操作步驟。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盆、水、豆油、墨汁、白紙等。

  2.經驗準備:

  幼兒初步瞭解水墨畫的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匯入,引出課題。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幅有趣的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你覺得這幅畫怎麼樣?和我們平時見到的畫一樣嗎?

  1. 引導幼兒觀察範畫,初步瞭解水墨染畫。

  2. 引導幼兒簡單分析水墨染畫的繪畫方法。

  二、 教師示範講解水墨染畫的繪畫方法,步驟。

  1. 在筆上沾滿墨汁,把墨汁滴在水裡。

  2. 在有墨的地方點上少量的豆油。

  3. 將白紙平鋪在水裡上。

  4. 將紙輕輕拿出,完成畫面。

  三、 教師指導幼兒繪畫水墨染畫。

  四、 展評幼兒作品。

  五、 教師小結:

  今天小朋友們染出了這麼多漂亮的畫,你們表現的真棒,老師真為你們高興。為了慶祝我們的成功,讓我們一起聽著好聽的音樂,一起唱起來跳起來吧!

  六、結束課程。

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設計】

  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她有著獨特的魅力。孩子們也特別喜愛這個季節。本次活動主要讓幼兒透過借形想象,暢想秋天裡各種美好的東西,加深對秋天的瞭解。同時,線描畫開啟了兒童繪畫基礎的大門,更重要的在於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從而達到促進其自身全面發展的要求。大班的孩子有了創造線條的能力,有了塑造形體的方法,就有創作的慾望。他們想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透過運用線條表現在畫面上。因此,本次活動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展開的。

  【設計思路】

  活動主要由故事匯入—幼兒想象—教師示範—幼兒操作—集體欣賞並評價這幾個環節進行開展。

  【活動目標】

  1、透過想象,知道秋天裡有哪些物體,如水果、植物等。喜愛秋天。

  2、學畫流暢的長線條,充分發揮借形想象的能力。體驗裝飾圖形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師示範畫;幼兒每人一張畫紙,一隻黑色記號筆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夠根據圓形想象出秋天裡各種各樣的物體,如水果、植物等。

  難點:繪畫流暢的長線條並進行裝飾。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示範畫出長曲線。

  師:秋姑娘來嘍!看她悄悄地走進了花園,輕輕地聞著每一朵可愛的小花。她路過一朵小花就繞一個小圈,路過一朵大花就繞一個大圈。她圍著小花們飛呀轉呀,轉呀繞呀,她經過的地方留下了一條長長的、優美的曲線。她還經過了果園、動物園……(教師在黑板上示範畫出一條長曲線)

  師:小朋友們看一看,秋姑娘是從哪兒飛到哪兒的?這就是秋姑娘經過的線路圖。請小朋友伸出食指跟老師在空中畫一畫。

  二、引導幼兒想象並討論。

  師:秋姑娘留下了美麗的線路圖。看一看這些分割出來的圓圈像什麼?像秋天裡的什麼東西?

  三、教師示範,幼兒觀察。

  1、裝飾圓圈。

  師:我覺得這個圓圈像個大蘋果,我們就把它裝飾成漂亮的蘋果吧。教師示範畫出蘋果圖案。

  教師根據幼兒的表述,一一添畫,裝飾圓圈。

  2、裝飾線條。

  師:剩下的線條該怎樣打扮得更漂亮呢?教師示範畫出花紋(波浪線、橫線和豎線)。

  3、師:請小朋友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是黑色哪些地方可以是白色?給幼兒滲透黑、白的裝飾手法,進行部分裝飾。

大班美術教案 篇3

  一、選材的依據:

  1、源自新教材的創新實施

  大班《學習》教材中“我要上小學”是一個內容豐富的主題,在這個主題中涉及到的一些有關“模擬小學生的生活,初步感受小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內容與要求均是十分有價值且對於大班臨近畢業的孩子來講必須獲得的經驗。由此,根據《學習》教材中的核心內容又結合本班孩子的特點、需要進行改編與創新,組織了本次全新的集體學習活動。

  2、源自本班幼兒的經驗和實際發展的需要

  1)近階段是孩子們處於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是對小學生活的準備。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學習是他們成長中的一件大事、生活的重大轉折。他們即將離開幼兒園,踏入小學生活,對於小學的學習情況他們是好奇的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順應孩子們的興趣熱點,關於“我是小學生”的主題內容貫穿整個學期始末不緊不慢的開展著,透過照片、錄影陸續引導孩子瞭解了幼兒園與小學的區別,孩子們透過對小學和幼兒園的比較,對小學生活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但是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生哪些必須做,哪些可以做對孩子而言比較空洞和範範,對下課十分鐘的理解也比較片面,對於如何合理的安排使用十分鐘非常模糊。透過本次活動讓孩子們明確瞭解小學生下課十分鐘的活動,嘗試合理安排下課十分鐘,為入小學打下紮實的基礎。

  2)我班孩子對人物造型的把握,各種動態的掌握、以及不同繪畫方式有一定的認識和實踐能力。而設計一本連環須知和一人創編的盲目性、不可操作性給活動帶來的困擾。因此,選用透過集體的討論和力量來創編,分工合作完成的方式展開活動。對於他們而言,本次的合作嘗試雖然有難度挑戰,但是還是非常可行的,能夠更進一步發展他們的繪畫技能,鍛鍊他們與同伴合作的交往能力和創編的語言組織能力。可以更進一步鍛鍊他們的繪畫技能和創造想象力。

  3、源於我園課程原本化滲透責任教育目標中大班幼兒責任行為的目標:

  “合作意識”是大班孩子不可或缺的責任意識。在本次活動小組創作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在表現上既要有自己獨特的創想,又要與其它同伴的想法有所聯絡;既要兼顧自我和他人,同時又要完整表達創作意義, “合作”在本次活動中起到重大的作用,合作前商量的成敗更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根據幼兒年齡特徵中“大班幼兒開始有合作意識,能與同伴開展合作性遊戲”的特點;結合我班孩子們前期打下的紮實的繪畫基礎和分工謙讓品質,透過本次活動來嘗試合作繪畫,激發幼兒團隊合作的意識,同時在創作過程中能夠互相交流、商量、分工、配合;互相幫助,對合作和連環創作有新的認識和界定。透過合作引導幼兒積極參與集體實踐活動,培養為他人、為集體、為社會服務的,建立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團結互助、盡心盡責的態度,學會分享這也將是他們終身受益的人格品質。

  二、活動價值的分析:

  1. 明確下課十分鐘的活動,知道哪些事情必須做,哪些可以做。

  2. 推動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大膽表現人物側面、正面、背面的特點和動態,組合畫面,積累鞏固相關經驗。

  3. 培養幼兒分工合作的能力,養成遇到困難互相幫助、協商謙讓解決的良好品質。

  三、活動目標的內涵:

  1. 情感與態度:透過活動嘗試小組合作設計,體驗合作的樂趣。

  2. 社會與語言:能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大膽地在集體前交流。

  3. 能力與認知:透過觀察小學生下課十分鐘的活動,小組合作創作表現正面、側面和背面人物的不同特徵和動態。

  四、活動環節與教學法設計:

  本次活動我以“幼兒發展”為出發點、以“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為切入點,引導幼兒自主的交流、商量和創作。從以往“單一的學”轉變為“多元的學、自由的學”,結合體驗性學習和操作性學習,賦予幼兒學習鮮活的生命力,使學習的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激發幼兒創作慾望,自由的暢所欲言,達成共識,體驗合作的樂趣和成功感。主要預設以下四個環節層層推進:

  1、環節一:音樂匯入、激起興趣

  對前期低結構活動中個人調查下課十分鐘的活動進行交流

  ——激起興趣:課十分鐘的活動,激發後續的創作興趣

  2、環節二:觀察交流、感知表達

  觀察下課十分鐘活動的照片,比較人物不同正、側、背面的特點和動態。

  ——鞏固動態:人物正側背面的特點動態,為創作靈感、鞏固經驗。

  3、環節三:分工創作、合作分享

  運用人物的不同動態特點小組合作協商完成下課十分鐘須知的創作

  ——商量分工:明確自己的任務

  4、環節四:活動延伸

  將活動從下課十分鐘過渡到小學生上課與幼兒園的區別

  ——活動延伸:激發幼兒瞭解和探索小學的學習生活,激發幼兒嚮往小學生活。

  五、活動內容與要求:

  1、觀察小學生下課十分鐘的活動,比較表現正面、側面和背面人物的不同動態和特徵。

  2、嘗試小組協商合作進行創作,體驗合作分工的快樂。

  六、活動準備:

  1、孩子前期經驗:

  1)用各種方式收集過小學生下課十分鐘的活動。

  2)在以往活動中,繪畫過人物的不同動態。

  2、環境材料創設:

  1)多媒體課件“下課十分鐘”、音樂:下課鈴聲、《下課十分鐘》、上課鈴聲

  2)小木偶、紙、勾線筆等

  七、活動過程:

  一、音樂匯入、激起興趣

  *鈴聲響起

  二、觀察交流,感知表達

  三、分工創作,合作分享

  四、延伸活動:伴隨上課鈴聲退場

大班美術教案 篇4

  設計背景

  最近上課有的小朋友拿著卡通書來看,有時也喜歡自己學著畫,一天,小顏畫的海豚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好多小朋友圍攏過來,十分羨慕的樣子。看到這些我想到了一個好方法,給他們上一節有意義的美術課,我借鑑了曾經看過的一則用故事方式教幼兒畫畫的形式,實施了本節活動。

  活動目標

  1、讓他們從故事中感受到畫畫的樂趣。

  2、初步嘗試變化圖形組合的方法表現動物的外部特徵。

  3、在想象創造各種影象中體驗有體貌地招呼同伴的快樂。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重點難點

  1、能簡單運用圖形變換組合的方法表現動物的外部特徵。

  2、會用簡單的圖形拼成小動物的造型。

  活動準備

  1、教具:背景圖

  2、 畫紙、彩筆

  3、幼兒作畫工具、五角星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匯入活動:

  教師邊在紙的中央畫一個大的圓,在大圓的兩頭畫兩個小圓,大圓的下面還挨著一個稍微長一點的橢圓,邊畫邊介紹,大家來猜一猜它是什麼動物呢?(幼兒猜測)

  二、討論演示:

  1、小熊的頭上還缺什麼?(教師按幼兒的提示逐一添畫眼睛、耳朵、鼻子等)

  啟發幼兒討論:小熊的頭上有什麼?有幾條怎麼樣的腿?尾巴是什麼樣子的?是什麼顏色的呢?(頭上有兩個圓溜溜的耳朵、有兩條粗粗的腿、卷卷的尾巴)

  2、(逐一演示小熊的動態,引導想象)

  一天,小熊在草地上散步,它一轉身,抬頭看見了小鳥,就看著小鳥輕輕地說:“小鳥,你早!” 小鳥得怎麼回答的呢?(幼:小鳥就快樂地唱起了歌……)

  它又遇見了大樹,就對大樹輕輕地說:“大樹,你早!”大樹怎麼說的?

  小熊低頭碰見了小花,就對小花說什麼?小花會怎麼表示?

  3、森林裡的朋友們都知道來了一個會打招呼的小熊,大家都想和它做朋友。想想還會有哪些動物想和有禮貌的小熊做朋友呢?

  今天請小朋友們來當會打招呼的小熊好嗎?快把大圓和小圓變出來,一起去找更多的好朋友。

  三、幼兒創作:

  四、貼上星星:

  “這裡有這麼多有禮貌的小熊,我要好好地獎勵你們。我把星星送給你們來打扮你們的小動物。”

  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小星星交給幼兒貼上。

  教學反思

  美術活動需要教師的講解與示範,激發孩子的興趣,但也需要幼兒積極的想象。本節活動中用圓為主題介紹小熊的基本結構,使枯燥的演示變得有趣,使技能成為情景的一個部分,讓幼兒充滿想象,從中也滲透了禮貌教育。本節課也有不足的地方,有些孩子沒有跟著老師做,沒主動參加到活動中來。

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印、剪、畫等多種手法大膽創作,表現花樹的不同形態。

  2、體驗表現與創造的樂趣,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ppt(桃花樹、梨花樹、迎春花樹、櫻花樹的圖片)

  幼兒有過剪花瓣的經驗

  蠟筆、棉籤、顏料、彩紙、剪刀、白紙。(一組投放蠟筆,一組投放棉籤、顏料、吸管,一組投放吸管、顏料“手指點畫”,一組投放剪刀、彩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匯入語:春天來了,你發現大自然中有哪些變化嗎?

  引導幼兒交流春天大自然的一些特徵。

  2、師:你看到春天的樹有什麼變化嗎?哪些樹會開花?

  幼兒回憶經驗,知道春天的`大樹有很多變化,有的樹葉發芽了,有的樹開花了……

  二、觀察ppt圖片,發現不同的樹的樹枝和花朵的不同形態

  過渡語:看看,這裡有一些樹開花了,你認識它們是什麼樹嗎?

  1、觀察桃樹、梨花樹圖片

  師:這是什麼樹?它的樹枝是什麼樣子的?花朵的顏色是什麼樣子的?

  (引導幼兒觀察桃樹、梨花樹的樹枝、樹幹和花朵的顏色)

  2、觀察迎春花樹、櫻花樹圖片

  師:這兩種樹你認識嗎?它們有什麼不一樣?花朵是怎樣排列的?

  (引導幼兒觀察樹枝的不同:迎春花的樹枝是長條的,櫻花的樹枝是彎彎的;觀察花朵的顏色以及排列的不同:有的是一朵一朵排列在樹枝上,有的是幾朵花簇在一起)

  三、示範作畫,重點介紹吹畫樹幹和點畫花瓣的方法

  過渡語:開滿花兒的大樹真美呀,你們想不想來畫一畫美麗的花樹呢?

  1、討論畫樹幹的方法

  師:你想畫什麼樹?樹幹可以怎樣畫呢?

  師:除了用蠟筆來畫樹幹,我們還可以用顏料和吸管來吹出樹幹。

  教師介紹吹畫的方法:

  用吸管蘸上褐色的顏料,滴在畫紙上,然後往不同的方向吹,吹出不同方向的樹枝。

  2、介紹作畫的工具,討論畫花的方法

  師介紹作畫的工具:彩紙、剪刀、吸管、顏料、蠟筆等。

  師:你想用什麼工具來畫花?怎樣畫呢?

  教師重點介紹點畫花瓣和剪花瓣的方法。

  四、幼兒作畫,提出作畫要求

  過渡語: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畫畫春天裡的花樹吧。

  1、教師提出作畫的要求:

  (1)幼兒可以選擇不同的作畫工具來創作,大膽用不同的方法表現春天裡的花樹。

  (2)表現大樹上的花的時候,注意畫面的佈局美,可以是一朵一朵的開,也可以幾朵幾朵的開在一起。同時還要注意畫出樹枝的不同方向。

  2、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作畫,教師指導。

  針對幼兒的不同能力適時的進行指導,重點指導花的佈局以及樹枝的方向,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出不同的花樹的形態。

  五、展示作品,講評

  1、將幼兒的作品佈置成一片花樹林,幼兒互相欣賞同伴的作品。

  2、講評:

  (1)請小朋友來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你畫了什麼樹?用什麼材料來創作的?介紹一下自己的創作方法?(鼓勵幼兒來講述自己的作品)

  (2)你覺得哪棵花樹最特別?你喜歡它的什麼地方?(引導幼兒從樹枝和花兒的不同形態來評價)

  (3)春天裡還有什麼樹也會開花?是什麼樣子的?(鼓勵幼兒以後創作不同樣子的花樹)

大班美術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砂紙在日常生活中作為打磨工具出現幼兒並不陌生,但在砂紙上作畫卻是第一次,大班幼兒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動手能力教強,喜歡嘗試探索,結合這一特點,選擇這個活動,激發幼兒大膽常識作畫,感受砂紙畫與紙畫畫的不同,掌握在砂紙上作畫的技能。

  活動目標:

  1、探索嘗試用砂紙作畫,充分想象畫出與眾不同的自己喜歡的畫面。

  2、掌握畫砂紙畫的技能,能用不同的力度和色彩表現畫面的主次層次。

  3、感受畫砂紙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油畫棒、試塗顏色的砂紙、人手一件半成品砂紙賀卡、作品展示區。

  活動過程:

  一、出示砂紙畫賀卡激發幼兒興趣。

  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禮物?(出示半成品賀卡)

  二、幼兒觀察砂紙的特點,砂紙和白紙的不同之處。

  砂紙和白紙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引導幼兒大膽講述砂紙與白紙的不同之處。(白紙光滑、塗上顏色鮮豔,砂紙底色深、粗糙、上面有小沙礫、對油畫棒的著色力較好。)畫畫時用什麼樣的方法塗色呢?師幼共同用手指撫摸手背的方法感受力度的輕重。(塗底色時用油畫棒平貼在砂紙上輕輕的掃過。畫主要景物時要用力,象手指重重的按在手背上。)你喜歡什麼顏色?引導幼兒大膽在砂紙上試塗各種顏色,探索發現適合砂紙畫選用的顏色。(白色、粉色、黃色、天蘭色、桃紅色、淺綠色、紫羅蘭等一些色彩豔麗的顏色,還可以讓幼兒試用先塗白色打底,再塗紅色、深藍、綠色等顏色。)

  三、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賀卡準備送給誰?(這麼美麗的砂紙畫賀卡你想送給誰?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想要送給什麼人。

  你想在賀卡里面畫些什麼內容?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想要畫的內容。

  四、教師示範背景色和主要景物的塗色方法,提出要求。

  背景色:時將油畫棒橫過來平貼在砂紙上輕輕的一下一下塗,塗完以後不要再塗。

  主要景物:主要景物畫的大、下筆用力。

  要求:

  1、作畫時大膽想象畫出與眾不同的畫。

  2、先塗背景色再畫主要景物,主要景物要突出。

  3、要選鮮豔的顏色,注意畫面衛生。

  五、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鼓勵能力弱幼兒大膽作畫。

  六、作品展覽,幼兒互評。

  從畫面的主次層次表現情況、顏色的選擇、內容的表現的情況。

  活動分析:

  幼兒在學習砂紙畫時表現出非常高的興趣,畫畫的過程中既滿足了幼兒的探索欲,又學習了砂紙畫的方法。在處理難點上採用在手背上用手指輕輕撫摸,用力按的方法來表現不同力度,幼兒在輕鬆有趣的活動中掌握難點,在評價過程中幼兒饒有興趣的進行互評,幼兒能根據要求從畫面主次層次、顏色、內容方面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幼兒的體驗了成功,感受了畫砂紙畫的樂趣,從而提高了幼兒的自信心,幼兒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大班美術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摺紙能鍛鍊幼兒的動手能力,同時它也是一種深受幼兒喜愛的活動形式。最近學習的主題是美麗的花卉,我和錢老師在準備一些區域材料的時候,總有一些孩子會圍在身邊,指著我們折的各種花問這問那的,很多孩子對摺紙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有的孩子還問我能不能教一教他折這些好看的花,為了滿足孩子的探索慾望,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學習簡單的摺紙方法,學會摺疊三瓣花。

  2.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3.體驗摺紙活動的樂趣,激發幼兒繼續探索學習的慾望。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活動準備:

  1.三角形白紙彩紙若干(幼兒至少每人一張)。

  2.範畫一幅。

  3.摺疊步驟例項。

  4.白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 匯入活動。

  1. 出示範畫。

  師:小朋友們,還記得這幅畫嗎?什麼時候見過它的?

  有沒有發現這幅畫上跟你以前看到的有什麼地方不一樣的啊?

  嗯,多出了一些花,那它們是不是也是像小動物那樣用顏料刷出來的啊?

  哦,是折出來的!(突出摺紙)它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三瓣花。你們想不想來學一學折這個三瓣花啊?

  2. 出示三角形的操作紙

  簡單介紹摺疊三瓣花所用的材料是正三角形的紙

  二、 初次示範摺疊三瓣花。

  1. 邊示範摺疊邊講解步驟。

  2. 提醒幼兒摺疊過程中要注意的細節:

  先折出谷線、集中一角折、邊和邊角和角要對對齊。

  三、 再次示範摺疊,幼兒學折三瓣花。

  1.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折一折老師折的三瓣花啊?請小朋友將你們小椅子下的白紙拿出來,跟老師一起來學習摺疊三瓣花。

  2. 幼兒操作材料,師邊示範摺疊邊講解出示步驟例項。

  (1)提醒幼兒折出谷線,集中一角折以及向裡翻折的時候要注意邊和邊、角和角對對齊。

  (2)個別遇到困難的幼兒,下位指導,並提醒他們看步驟例項。

  3.師:好,小朋友們摺好三瓣花了嗎?

  請摺好的小朋友將你折的花舉起來給老師看看。

  嗯,很好,還有一些小朋友還沒摺好,請摺好的小朋友把你折的花也給旁邊的小朋友看一看,比比看誰的花折得美,等一等沒摺好的小朋友,好嗎?

  四、 幼兒再次嘗試,自主摺疊。

  1. 師:都摺好了嗎?還想不想再折一些五顏六色的三瓣花啊?

  好,那就先把你們摺好的花藏在口袋裡,輕輕的搬小椅子回座位,在你們的桌子上,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漂亮的彩紙,請你們動動小手把它們變成美麗的三瓣花吧。

  2. 幼兒自主操作材料,教師巡迴指導。

  五、 活動延伸

  在美工區提供白紙,幼兒添畫。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的探索的興趣還是比較濃厚的,活動目標基本達成,但是在某些地方還存在著一些不足:

  1. 應該再準備一張步驟圖,帶著孩子複習一些摺疊符號,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2. 活動評價環節可以準備一個KT板,以及若干工字釘,讓完成的幼兒在作品上寫上名字,展示到KT板上。

  3. 課堂常規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