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彙總九篇

美術教案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彙總九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美術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術教案 篇1

  第一部分前言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我校依據黨的教育方針、國家課程實施計劃的要求,在特色學校建立過程中,為尊重學生個性發展與文化

  需求,充分利用學校的文化積澱、優厚的學校資源以及社會豐富的資源與社群文化資源,引導繪畫時尚,全面構建學生的審美價值和精神世界,積極做好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與實驗工作。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總體目標

  為了加強本校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激發其藝術靈性,學校結合自身優勢,經課程開發小組共同討論,初步確定我校現階段校本課程的美術課程目標為:一、透過藝術教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藝術素養和能力,積累深厚的藝術文化底蘊,激發學生對藝術的熱愛之情。二、讓每個孩子都學有所長,透過美術教育,努力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為他們的今後提供自我發展的空間。三、透過藝術教育,塑造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豐富孩子們的人生,使他們健康快樂地生活。

  具體目標如下:

  1、能欣賞、評述國內外優秀的美術作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欣賞價值觀,並且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2、讓每個學生用初中三年時間具備一定美術的技能,如繪畫、書法、雕塑、設計當中的任何一門,同時具備一定的美術的表現能力。

  3、瞭解基本的技法理論,如色彩、構圖、透視、構成、解剖等技術理論。

  4、訓練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和基本的造型能力。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取和運用各種美術資訊及資料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6、養成對美術終身愛好的情感,提高美術素養,熱愛祖國優秀的文化。

  第三部分 課程內容與活動安排

  根據上述目標,根據中學生認知基礎和生活實際,本課程主要安排如下:

  1. 吸收各班的美術愛好者和學習美術的佼佼者,以鼓勵和提高學生興趣為主,對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鞏固和複習,紮實學生的美術基礎。

  2. 多介紹課外的美術知識來豐富學生,同時以多種形式開展活動來激發學生興趣,以便平時能帶動其他同學去學習美術,併為班級設計板報。

  3. 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大量接觸美術作品,培養美術尖子生,使學生對美術較精,能夠參加美術的各種比賽。

  4. 對每位校本課的同學進行輔導,多參加一些比賽、和畫展。

  活動時間:每單週教學一節課,利用週二的校本課程時間教學。具體安排如下:七年級十節,八年級十二節,每節兩課時

美術教案 篇2

  課題 :登山遊戲

  教學環節

  一:匯入環節

  教師:我們周圍有哪些山?你爬過哪些山?把爬山的經過和大家分享一下 學生:... ...

  教師:我們身處的這個市叫黃山市,我們安徽就有九華山、黃山、齊雲山、大蜀山、八公山和大別山等等,在江西有五臺山、太行山等等,我們周圍有這麼多山,大家爬山時候的感覺是什麼樣的?

  學生1:刺激、興奮

  學生2:很累,流很多汗

  學生3:登上山頂的那一刻很自豪、驕傲

  教師:確實登山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體會,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影片,看看登山的時候會遇到哪些困難。

  二:新授環節

  1.欣賞影片:清華大學天倫登山隊20xx 年登山紀實。感受登山的魅力以及登山隊員的耐力挑戰和勇氣,感受登山的辛苦,以及攀登高峰時候的自豪感。

  2.瞭解我們身邊的山:黃山,欣賞黃山的幾個著名景點,講解黃山的小故事,感受山的魅力。

  並讓學生講講,他們知道的山。

  3.用黃山路線圖複習登山遊戲路線圖的做法,講解路線圖設計的步驟以及重點難點。

  4.展示教師製作的“登山達人”遊戲棋盤,請部分表現好的學生幫助一起找到剛講好的景點放入遊戲棋盤中,共同完成遊戲棋盤。

  5.教師展示轉盤的做法,講解制作步驟,現場製作轉盤。

  三:鞏固提高

  1.優秀學生作業欣賞

  2.佈置作業: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設計製作一份登山遊戲,可以結合日常生活、學習中有意義的事情!

  四:展示評價

  將做好的作業貼在黑板上,並評選出大家“最喜愛的登山遊戲”

  教師對獲獎團隊鼓勵並頒發獎品,並請獲獎團隊代表談談製作過程中的心得。

  五:課後擴充套件

  1.邀請同學玩遊戲,體驗成功,分享快樂。

  2.思考和尋找:哪些材料可以用來製作遊戲棋?

  六:照片欣賞

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用簡單的線條畫出南瓜的形狀,學習用蠟筆均勻的塗色。

  2、發揮想象力,嘗試進行舔畫。

  3、喜歡參加美術活動,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幼兒思維能力還處於懵懂期,為加強他們的繪畫水平,讓幼兒能用簡單的線條畫出南瓜的形狀,學習用蠟筆均勻的塗色。將成為本次活動的重點。

  幼兒想象力豐富,但創造能力相對較弱,所以,發揮想象力,嘗試進行舔畫將會成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大南瓜圖片一張;農民伯伯正在哭泣圖片一張;白紙,鉛筆,蠟筆若干。

  2、經驗準備:幼兒對南瓜的外形能有初步的認識。

  活動過程:

  (1)情景匯入:

  師:小朋友們,農民伯伯菜園裡面種的南瓜豐收了,他呀,準備把這些南瓜拉去集市賣。看,好多南瓜呀!(出示各種南瓜圖片)誰來說說這些南瓜長得什麼樣子的?有什麼顏色呢?(有圓形的,有橢圓的,還有扁的,有大有小)圖片上的南瓜有哪些顏色呢?(黃色,橙色,綠色。)這麼多南瓜,農民伯伯想拿到市場上去賣,但不知道好不好賣,小朋友們願意幫他把這些南瓜畫出來給市場的叔叔阿姨嗎?

  (2)基本部分:

  1、教師範畫,幼兒仔細觀察,引導幼兒用簡單的線條畫出南瓜的形狀。

  2、幼兒看圖片初步嘗試畫出各種各樣的南瓜:那現在小朋友們拿起手中的鉛筆畫出你最喜歡的南瓜。(強調怎樣佈置構圖,教師巡迴指導)。

  3、小朋友們都非常棒!那我們怎樣才能把南瓜畫得更可愛呢?南瓜呀也可以變成南瓜寶寶,怎樣才能變成南瓜寶寶呀?哦,給南瓜加上各種表情!(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舔畫,用簡單的線條加上南瓜的眼睛,鼻子,嘴,畫出南瓜的表情。)

  4、師:小朋友們給南瓜寶寶添的表情太可愛了!誰來說說你為什麼要給南瓜寶寶添這個表情呢?(引導幼兒說說為什麼會給南瓜寶寶添上哭,笑,或者生氣的表情。)

  5、師:南瓜寶寶也要穿漂亮的衣服,現在請小朋友們為南瓜寶寶塗上美麗的衣服吧!(教師強調上色時要均勻,巡迴指導幼兒。)

  6、幼兒將畫完的畫與同伴之間互相展示,教師將畫得比較好的作品拿出來單獨展示,體驗成功的樂趣。

  (3)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們一個個都把南瓜寶寶畫得這麼可愛,剛剛呀老師已經把你們畫得南瓜給農民伯伯拍照發了過去,農民伯伯看見後可開心啦!他說謝謝你們!下次呀請你們去他的菜園玩好嗎?那現在我們一起出去排隊,把小手洗乾淨吧!

  (4)活動延伸:

  教師組織幼兒開展手工活動:南瓜寶寶。

美術教案 篇4

  時間:班級:執教人:活動目標:

  1.學習人物頭像畫,能按紙的大小確定影象位置,能夠根據爸爸的臉部特徵進行表現。

  2.激發愛爸爸、愛家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請幼兒帶爸爸的照片到幼兒園。2.記號筆、油畫棒若干,範例一副活動過程:

  一、觀察爸爸的照片,激發幼兒的興趣。

  引導語:今天,你把誰的照片帶來了?(爸爸。)你喜歡爸爸嗎?他長什麼樣子呢?

  教師先和幼兒一起輕聲交流爸爸的髮型、五官、鬍鬚等明顯特徵,然後集體交流。

  二、欣賞範例,進一步觀察人物的外貌特徵。

  教師:這是老師的爸爸,你們看看我的爸爸長什麼樣子。

  教師:你們為什麼能看清楚老師爸爸的樣子?(因為畫得大)

  教師小結:我的爸爸,眉毛粗粗的,鼻子高高的,有許多鬍子,還戴著一副眼鏡。

  三、教師邊示範邊講解畫人物頭像畫的方法。

  教師引導幼兒想一想怎樣確定影象位置,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如:畫頭部時要畫多大,從哪個位置開始畫,畫到什麼地方;頭部要畫得足夠大,五官才能畫清楚。

  教師示範講解畫人物頭部時的要點:抓住頭部的主要特徵,畫出臉型、鼻子、耳朵、髮型、鬍鬚的特點,再看看還有哪些特徵沒有畫出來。

  四、幼兒繪畫,教師巡迴指導。

  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各個部分的特徵。

  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按紙的大小確定影象位置,使每一部分都能畫大、畫清楚。鼓勵動作快的'幼兒用油畫棒新增相關背景。

  五、欣賞作品。

  活動反思:

美術教案 篇5

  課題:棉絮畫

  課型:手工製作

  課時:1課時

  教法:觀察法、示範法

  教學目的:

  1、透過看、摸、感受棉花的材質,進行聯想。

  2、對小動物的形體特徵進行分析,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3、學習用棉花製作毛茸茸的小動物。

  教學重點:小動物形體的分析和概括,特徵的把握。

  教學難點:小動物五官的貼上及背景的裝飾。

  教具:多媒體課件、投影儀、棉花、彩紙、剪刀、膠水、課本。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匯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件禮物,是什麼禮物呢?這個禮物需要大家遵守紀律、認真聽講,才能順利的得到。老師還帶來一些作品,讓大家來欣賞,請看大螢幕:(出示多媒體課件:各

  種手工圖片)

  看完課件教師進行提問:

  1、圖片中的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屬於美術中的哪一種類?

  2、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

  3、製作過程中利用了材料的什麼特點?

  今天我們上的也是手工課,而且老師也帶來了一種材料,請看—

  (教師出示棉花)

  這一節課我們就用棉花做棉絮畫

  板書:8棉絮畫

  三、新授

  1、教師帶領學生充分運用各種感官的感受棉花的質感,並進行聯想。

  (1)看:觀察棉花的顏色和自然形態;

  (2)用手模,用臉貼,感受一下棉花;

  (3)透過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進行聯想:我們用棉花還可以做哪些手工作品?(聯想的越多越好,並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

  2、提出問題:我們怎樣用棉花做出棉絮畫呢?

  3、教師邊講解,邊示範:

  (1)要想做出棉絮畫,我們首先要觀察物體的大的基本形組合。(出示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學會觀察)

  (2)教師用投影儀展示臺用棉花做小白兔,示範撕出基本形,在棉花下塗上膠水,粘於深色襯紙上。

  (3)引導學生回憶小白兔的特點:長耳朵、短尾巴、紅眼睛。教師根據學生所提供的內容,把小白兔的特點添上。

  (4)教師師範裝飾背景:用彩紙剪出一隻蘿蔔帖在小白兔旁邊。

  (5)教師展示作品,並提問剛才的製作步驟,並板書:

  觀察形體

  抓住特點

  裝飾背景

  四、學生製作,教師巡迴輔導。

  五、展評學生優秀作品。

  六、進行小結,並展示禮物。

  剛才我們用棉花製作了各種各樣的棉絮畫,同學們製作的積極性非常高,而且也很認真。你們知道麼?在同學們製作的過程中,老師已經把禮物送給了你們。是什麼禮物呢?請看大螢幕(出示多媒體課件):

  這個禮物就是:巧巧手,多動手;大眼睛,細心觀察;聰明屋,多動腦。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中用這個禮物製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美花我們的生活。

  板書設計

  8棉絮畫

  1觀察形體

  2抓住特點

  3裝飾背景

美術教案 篇6

  一、對於教學內容的理解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寶貴的、有限的資源,透過《水資源》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水的相關知識,特別是水資源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並透過水資源現狀——緊缺、汙染嚴重,讓學生認識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培養對水資源的危機感,喚起學生以實際行動保護和節約水資源的意識

  本課是“綜合·探索”類的美術課程,目的讓學生透過實踐活動充分發揮美術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對“水”問題進行挖掘的同時拓展學生的美術視野,從美術的角度理解水與人類的密切關係,在交流學習探討中,萌發關心社會問題的意識,以此來激發美術創作的強烈慾望。在體會美術與生活的關係的同時,培養學生利用美術技能服務於生活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明白水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學習並利用招貼畫的方式宣傳節約水資源。——知識目標

  (2)看懂招貼畫,分析瞭解招貼畫設計的基本要素及其創作手法,進行簡單的節水、愛水、保護水資源的招貼畫創作。——技能目標

  (3)進行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教育,培養學生關心社會問題和熱愛祖國的情懷。 ——情感目標

  重點:瞭解水對人類的重要性,用美術特有的方式來宣傳節水、愛水、保護水資源。

  難點: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相關素材,創作一幅個性化的招貼畫。

  三、教學的準備:

  教師整體感知這課的內容,預設出教學計劃。然後根據本課的教學計劃,然後網路,查詢各種所需的資料,用PowerPoint設計出教學課件。最後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自己製作了幾件示範作品。

  學生的準備:常規的作畫工具和材料。

  四、試教的過程和體會。

  1、情境匯入。

  (1)播放一段表現水的音樂,讓學生靜靜地聽。設問:這段鋼琴表現的是什麼的聲音?大部分學生能夠聽出,並齊聲回答。

  (2)引出課題——水資源。

  (3)科學知識的介入:出示水迴圈的圖示,介紹水的迴圈過程。(讓學生說說圖示的意思,本來估計五年級應該知道自然界的水是如何迴圈的,但是他們不知,所以教師直接傳授。)

  2、欣賞感受。

  (1)播放課件,觀察各種各樣水的圖片(江海之水、湖泊之水、瀑布之水以及家鄉千島湖的美麗圖片)。 透過觀察使學生髮現水的動態美與靜態美、以及水的形和色的變化。(美麗的圖片,讓學生沉浸於自然景色,他們不由地發出讚歎,特別是欣賞到千島湖的圖片時,學生感觸很深。)

  (2)水是那樣的美 ,更是人類、動植物乃至整個地球不可缺少的資源。早在20xx多年前,由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就是著名水利工程。

  課件出示我國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簡單介紹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坐落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於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於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

  (增加學生對優秀民族遺產的瞭解和熱愛,增強民族自信心。當學生得知在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並沒有什麼大影響,學生們一片譁然)

  (3)介紹都江堰的設計者——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 。課件出示李冰父子雕塑。並簡單帶過大禹治水有關的故事。

  3、思考討論。

  (1)課件出示汙染水現象的圖片。透過比較,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水汙染的嚴重。

  依次引出以下問題:

  水是怎樣被汙染?

  水汙染的害處是什麼?

  我們如何防止水的汙染?如何節水?

  (讓學生思考討論,結合前一段時間由於洪水原因,學校自來水被汙染和停水的事件來說說自己對上述問題的看法。)

  (2)介紹有關水的保護的資料。讓學生進一步瞭解目前水資源的緊缺和由於水的缺少和汙染給社會的威害,以及人們在水的保護方面的努力。

  (3)教師用課件展示圖片,結合學生的講述,小結保護水資源迫在眉睫,大家趕快行動起來,宣傳發動大家節水、愛水、保護水資源。

  (4)思考:為了節水,你會做什麼?匯出——招貼畫

  4、欣賞分析。

  (1)課件出示:《保持水源,防止沙漠化》、《地球上的水》、《禁止汙水超標排放!》等招貼畫。

  (2)說說這幅畫中畫了什麼?猜猜它想表達什麼?

  (3)分析是利用什麼創作手段來表達意思的,思考:招貼畫有什麼特點?

  (4)出示《迴圈一萬年》的招貼畫,具體分析這一幅作品的主要構成和創作手段。

  標題——標題可大可小,要與圖形協調地編排設計在一起。

  創意圖形——可以用各種手法表現圖形

  利用聯想、擬人、誇張等手法透過寫實的、裝飾的、抽象的、漫畫的形式來表現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招貼畫主要特點:構圖單純、主題鮮明。

  5、激發想象,學生創作。

  欣賞範作及同齡人的作品,說說他們所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學習並啟發思維。

  展開聯想,進行創作。(要求構思新穎、有創意)

  6、大膽宣傳,展示評價。

  把全班學生的作業展示在後面的黑板上,組成了“保護水源,節約用水”的主題招貼畫展欄。(教師設計刊頭)

  學生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

美術教案 篇7

  教材畫梅分析:

  本課畫梅的學習內容是中國花鳥畫表現技法。畫梅按照國家義務教育美術新課程標準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中設定的階段目標,指導學生透過學習梅花的表現技法,讓學生近距離地熟悉中國畫的工具、材料,有意識地運用中國畫的表現語言來傳遞自己的思想感情,畫梅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

  教材運用大量圖片和優秀中國畫作品欣賞,介紹梅花的生長習性、造型特點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從認識中國傳統繪畫表現角度出發,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筆墨表現的特點,體會筆墨的韻味,感受畫家所寄託的人格精神,並能感受中國畫託物言志的特點。

  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另外,選擇梅花畫法中筆墨運用、線條組織、畫枝幹和花瓣的基本要領,作為技能學習的內容,學習使用國畫用具,嘗試國畫的表現技法,在此基礎上,拓展到國畫中同樣表現人格精神的蘭、竹、菊等其他題材的欣賞與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用美術、音樂、生物、歷史、地理、文學等知識進行探究性地學習,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體會民族藝術的偉大。

  教學目標 :

  情感態度目標

  透過梅花挺直堅硬、生機勃勃的造型特點,讓學生感受梅花頑強、倔強、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藝術作品中的象徵意義,進一步瞭解藝術作品與自然的關係,感受主觀情感和客觀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藝術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知識技能目標

  1 .熟悉中國畫工具、材料,體會筆墨的韻味。

  2 .學習傳統的畫梅技法,嘗試水墨的表現技法。

  3 .運用所學,嘗試表現其他題材,發展有個性的表現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透過互動的學習方式,參與到對梅花的學習活動中,嘗試中國畫工具和材料,體驗作畫的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獲得對中國畫學習的持久興趣。

  教學思路:

  整個教學過程以欣賞感受、筆墨嘗試到創作表現為線索逐步展開,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 由賞梅——詠梅——畫梅展開,體會梅花頑強、挺拔向上的精神,體會筆墨的韻味;第二課時,學生大膽嘗試水墨技法,親自感受中國傳統畫法的藝術魅力。

  教學方法:

  互動法、探究法、欣賞法等。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透過介紹梅花的生長習性、造型特點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學生了解中國畫借物抒情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時引導學生體會筆墨的韻味,感受畫家所寄託的人格精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梅花頑強、倔強、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藝術作品中的象徵意義。

  教學難點:怎樣較好地把握筆墨幹、溼、濃、淡的變化。

  涉及學科:生物、歷史、地理、音樂、文學等。

  教學準備:教具——多媒體、圖片、中國畫材料等。

  學具——課本、國畫用具等。

  教學過程:

  一、認識、引入

  師:我們生活在一個花的世界裡,生活因為有花而美麗。同學們最喜歡什麼樣的花呢 ?( 生答 )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我最喜歡的花,大家猜猜是什麼花呢 ?( 多媒體展示梅花圖片 )

  師:這些梅花美不美 ? 有哪些同學和老師一樣也喜歡梅花呢 ? 為什麼 ?( 生答,教師予以鼓勵 )

  師: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 由於它獨有的品質而被歷來的文人墨客所讚頌。今天, 同學們就和老師一同走進傲雪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潔、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堅毅。 ( 情境匯入——激趣 )

  二、賞析、探究

  ( 一 ) 賞梅: ( 多媒體展示 )

  師:梅花是我國的特產,原產於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東一帶的山地,大約 6000 年前分佈到了長江以南地區, 3000 年前即引種栽培,據科學考證,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臘梅”、“元臘”已有 2150 年的歷史。

美術教案 篇8

  教學活動

  1、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產生的背景:

  在封建社會里,帝王、貴族為了鞏固他們的統治地位,炫耀其顯赫聲勢,而盛行厚葬。在他們的陵墓區裡,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製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這些雕刻作品代表了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成為中國古代雕塑藝術最重要的部分。

  欣賞:中國古代雕塑──陵墓雕刻

  欣賞任務:霍去病陵墓雕刻

  教師提出問題:①說一說:霍去病墓石雕的藝術特點

  ②學生討論,回顧教師提出的問題並作回答。

  形體單純、古樸,構思獨特,氣魄雄偉,力量沉厚。作者透過岩石的自然形態,產生聯想,某些部位甚至不施一鑿一錘,極富藝術創造力。

  教學活動2、中國古代雕塑──石窟造像

  佛教造像產生的原因

  在我國曆史上有一段長期分裂割據的時期,人民生活極端困苦,自然地會嚮往有一個能解放他們的救星出現統治者也需要一種法寶來證明自己作威作福是理所當然的,使人民甘願受宰割。佛教就這樣出現了。因此當時的統治者都大力推崇佛教,開鑿石窟雕造佛像。

  欣賞任務:我國四大石窟簡介

  在我國,自魏晉、十六國和南北朝開始鑿的石窟有15處,其中最著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個石窟群:

  A甘肅敦煌石窟B甘肅天水城東麥積山石窟

  C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崖的雲岡石窟D河南洛陽市南郊的龍門石窟

  (四)教師總結

  1、陵墓雕刻產生的社會原因:是帝王貴族為鞏固他們的統治地位,炫耀其顯赫聲勢,盛行厚葬而產生的。

  2、佛教石窟造像產生的原因:在戰亂的年代,人民要尋求得到解脫的精神支柱,統治者要尋求鞏固政治的理論根據。佛教恰恰提供了這樣包治百病的精神藥方。隨著佛教的傳播,石窟雕刻得以產生。

  3、石窟造像、陵墓雕刻的發展歷程和藝術特點

  時代特點:在什麼樣的特定社會環境裡,就有什麼樣與之相適應的作品的出現。沒有遊離於時代背景之外的藝術。如陵墓雕刻與佛教造像。

  民族風格:古樸莊重、深沉雄大、氣魄宏偉、想象神氣、富於審美理想,是中國古代雕塑作品突出的特點。

美術教案 篇9

  單元主題:《讓家園更美好》

  課題:《我和動物交朋友》

  一、學習內容與學習任務分析

  《我和動物交朋友》是人教版小學《品德與生活》第四冊第二單元《讓家園更美好》第四課的學習內容。在學習本課的同時,要求學生充分聯絡生活的經驗和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相關的知識學習,相關的歌曲與圖片、影片資源、美術資源進一步與多媒體資源配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審美能力的同時,昇華本課的思想教育內容。

  二、學習者分析

  本課時的教學物件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二年級的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好奇心極強,所以對於動物都帶有好奇而且渴望與之親近的心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經常與動物接觸,所以有關動物的知識是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只不過學生對於如何能友好地和動物相處,那些行為是傷害和戲弄動物的認識都很膚淺,甚至不瞭解。

  在本課中注意利用多媒體資源創設一定的教育情景,不僅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而且更能引導學生重新關注身邊的動物。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被提高;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培養學生有一顆感恩、善良的心,懂得珍愛生命。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讓學生透過多媒體這一平臺,認識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的動物(同時拓了有關仿生學的知識),把自己喜歡動物的原因與夥伴分享,瞭解動物與人類間的友好關係。從而懂得如何保護、愛護動物朋友,使學生透過本課題的學習能擁有在生活中明辨是非的能力,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同時培養學生初步的環保意識。

  2、能力發展目標:

  在學習交流有關動物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認真觀察、認真聽、樂於與同伴交流展現自我的能力,突現學生是學習的小主人的願望;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小組協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目標:

  讓學生在學習中懂得有一顆感恩的心、善良的心、無私的心,愛護我們的動物朋友,明白戲弄、殘殺動物的行為都是不對的。認識動物是我們的好幫手,好朋友,尊重動物,珍愛生命,我們才能和動物永遠交朋友,地球才會更和諧美麗。

  四、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a)透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喜歡和動物交朋友。

  b)引導學生能夠善待動物,知道戲弄動物的行為是錯誤的。培養學生保護動物動物的意識。

  2、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能夠善待動物,知道戲弄動物的行為是錯誤的。培養學生保護動物動物的意識。

  五、教學設計思路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較為開放、靈活、實在的學科,它以生活、社會現象為藍本,促使學生髮現生活、體現生活,最終達到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為目的,所以品德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是學生學習的重點。本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正是根據《品德與生活》的學科特點,結合學習內容的特點以及學生固有的知識特點,我把課程安排了五個環節:

  i.創設情景、激發思維。

  ⑴師:小朋友,你們想去動物園嗎?(出示課件:動物園,以可愛的動物畫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調動學習興趣,同時從心中產生喜愛之情)

  ⑵師:小朋友你們看到這麼多可愛的動物時,心裡有什麼想法?(引出課題學習)

  ii.暢所欲言、奏響共鳴。

  ⑴那你們喜歡和什麼動物交朋友啊?這又是為什麼呢?

  ⑵你們和動物相處的時候有沒有發生一些有趣的事呢?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⑶同學們說得真好!的確,動物給我們的帶來了許多歡樂,而且還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幫助呢,同學們,你們知道動物是怎樣幫助我們的嗎?

  (4)師小結:同學們真會觀察,對小動物給我們的幫助可多呢,老師也想分享一下我的發現。(出示課件:仿生學)

  3、激起慾望、實踐感悟。與小白兔進行親密接觸。

  ⑴今天有一位小動物朋友來到我們的課堂想和大家交朋友,你們猜猜它是誰呢?

  (出示小白兔)

  ⑵師:多麼可愛的小兔呀!同學們,看到這位動物朋友你有什麼想法?(生:想摸一摸它)

  ⑶(師把耳朵湊近小兔)呀,小兔剛對老師說,因為它第一次和同學們相處所以有些害怕,那麼我們在和小兔相處的時候應該怎樣對待它呢?

  ⑷小組輪流與小兔進行親密接觸。

  4、長頸鹿媽媽的訴說:昇華認識、引導行動。

  ⑴(哭聲引出影片:長頸鹿媽媽的訴說)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這樣的行為對嗎?

  ⑵再聽一個故事,聽一聽故事裡的小朋友的行為對嗎?(故事小鳥回家)⑶、那麼怎樣對待動物,才是真正友好的行為?(小組討論)

  ⑷、做一做、比一比:判斷題。(鞏固與反饋)

  出示影片讓孩子進行判斷哪些對待動物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不對的。

  ⑸小結:對,孩子們,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它,愛護它,千萬不要做戲弄或傷害動物的事情。

  5、總結:和諧家園共同創!

  ⑴、小朋友,學到這裡,你有什麼收穫呢?

  ⑵、活動:放動物朋友迴歸自然(那麼你們覺得動物怎樣才會最快樂呢?生答:回到大自然中去,對,那麼我們就把動物們送回大森林去好嗎?(flash遊戲、美術貼圖)

  ⑶、作業:送金魚回大自然(老師給每位同學分發一條小金魚,請同學們利用週末把小金魚放回大自然)

  六、依據的理論:

  本課主要透過學生在各個活動中進行感悟、交流、實踐、合作學習和在教師的引導、考評,使學生懂得如何愛護動物、如何使人和動物和諧相處。讓學生從感悟、交流中學,此外,在本課時中還體現了合作學習。

  七、資訊科技應用分析:

  本課時運用了多媒體資源和動物實物進行教學,把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帶到課堂上來,呈現在學生面前,創設了學生喜愛的學習環境和學習內容,把品德文字和動物動畫、有趣聲音影片合二為一,從視覺、聽覺、觸覺調動了學生濃濃的學習興趣,體現課堂學習的快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透過多媒體情景匯入,認知交流學習,體現合作交流的快樂。

  八、教學反思

  1、教學評價

  學習興趣:從教學的設計來看,教學環節很緊湊,一環緊扣一環,教學中的活動設計也很有技巧,能從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的角度考慮,教師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有效地投入到活動中去。

  教學環境:在教學中,周老師能緊緊地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展開教學,學生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好,教學效果較為理想。同時在老師與學生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