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美術教案範文五篇

美術教案

美術教案範文五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對邊折成雙正方的方法。

  2、學習看2―3步摺疊圖。

  3、養成做事細緻認真的學習態度。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正方形紙、摺疊圖、豬頭的範例。

  活動過程:

  1、出示範例:豬頭。觀察豬的長嘴巴和大耳朵,引起幼兒疊豬頭的興趣。

  2、出示摺疊圖帶領幼兒學看圖紙摺疊。

  3、教幼兒捏住豬耳朵拉開豬頭,小豬就張開嘴巴笑了。

  4、用摺好的豬頭配合說兒歌:小豬小豬哼哼叫,胖胖的身體鼻子翹。使兒童愉悅,或表演動作。

  活動建議:

  配合折豬頭活動,聽故事“豬八戒吃西瓜”。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能力本身就是一種終身受益的品質,最根本的能力則是自我學習的能力。小班幼兒的思維依靠行動,帶有直覺行動性,而且隨意性很強,於是我就讓孩子先自由折,以滿足孩子的需要,發現摺紙的奧秘,掌握一定的技能,然後再加於輔導、加深。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欣賞面具藝術,認識面具的來歷與演變,瞭解面具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係,從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認識面具藝術的文化內涵。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質特徵,瞭解面具的設計特點和造型方法,瞭解面具在表現人物外形特徵和性格特徵上常用的手法。

  2、能力目標:*透過面具藝術的欣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各小組合作,選用恰當材料,運用剪、刻、貼上、彩繪等多種技法,設計出平面或立體的面具,鍛鍊協作能力與培養互助精神;

  舉辦面具表演活動,增進表演能力。

  3、情感目標:透過分小組製作,讓學生體驗集體制作的樂趣,學會交流,懂得合作與分工,分享成功的快樂。透過表演感受面具獨特藝術魅力,認識面具藝術對環境、氣氛的烘托作用。

  重點

  1、從歷史、民族、宗教、文化等多角度認識面具藝術的文化內涵。

  2、對材料的理解(材料的色彩、肌理、材質特點)和材料的綜合利用。

  難點

  設計製作出有新意的、藝術效果獨特的面具。

  教學準備各種面具圖片、實物;彩色卡紙、皺紋紙、瓦楞紙;及時貼、麻繩、毛線、羽毛等;顏料及著色工具(毛筆、水、調色盤);彩色筆、蠟筆;剪刀、雙面膠等。

  教學方法

  探究、輔導法等

  板書設計

  1、面具文化:

  2、面具的型別、造型、色彩特點。

  3、面具的技法步驟。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份禮物,想知道什麼嗎?(出示面具成品).

  見過嗎?----在哪見得?-----瞭解嗎?-------做過嗎?幾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神秘的面具世界。

  二、知識探討

  1、面具的功能

  面具是一種古老的原始藝術,早在幾千年前就有一些原始部落頭戴面具,揮動兵器驅鬼降魔。當時的人們認為面具可以賦予他們一種神的魔力。面積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與原始的樂舞、儀式、巫術、圖騰及民間的歌舞、社戲、戲曲、臉譜、面具舞會相互融洽、依存、滲透,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內涵和造型特點,特別是藏戲面具更具特色,因此面具作為民間藝術廣泛流傳。

  2、面具的現在

  如今,古老的面具藝術正向現代文明走來,從“神”的文化圈裡跳出,步入一個多元、文明的“人”的精神世界。

  一方面我們可以透過旅遊,從民間藝人、旅遊商品店那裡購買面具,作為自己家裡的裝飾品,欣賞面具的雕刻技藝。

  如課文24頁藏戲面具——它的製作非常講究。在皮革上裱藍底花緞,藍色是勇敢和正義的象徵;輪廓嵌貝殼、瑪瑙和綠松石,面具大額頭正中是太陽和月亮,兩耳垂有流蘇,整個面具光彩奪目。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自己設計製作充滿現代感的面具,揭開面具神秘的面紗,體驗面具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喜悅。如課文25頁就有我們同齡人設計的面具:彩紙、皺紋紙等做成的蘿蔔娃娃,有各種五彩顏料彩繪製成的五彩面具。

  好!透過我們欣賞了這麼多優美的面具文化,下面

  教案《七年級美術上冊《面具設計製作》教案》,來自網!

  我們來總結下面具設計思路有哪幾種、造型與色彩的特點。

  3、面具設計思路的種類、造型與色彩的特點。

  種類:人物、也可以選擇動物或者植物的形象。

  造型:

  師:面具透過對五官的變化和裝飾來完成人物的性格和塑造。如表現人物的兇猛、威武、滑稽、忠誠等。

  師:透過對五官的哪些地方進行刻畫的?

  生:眉毛、鼻子、眼睛、牙齒進行刻畫,呈現出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形象,產生強烈的震撼力和藝術的美感。與我們實際看到不一樣。而是非常的?神態誇張!

  色彩:色彩強烈、豔麗、裝飾感強。

  4、最後我們看一下面具製作要求:

  技法:剪刻折、彩繪、貼上、穿編綜合運用

  (1)根據構思剪刻眼睛,

  (2)剪刻粘,成半立體面具

  (3)彩繪圖案,剪粘彩色紙片、毛線、玻璃繩等,

  (4)貼鼻子、嘴巴。

  三、課堂作業--面具的設計製作

  教師:在過一個月左右,就是新年了啊,我們可以舉辦一個新年假面舞會祝賀我們的新年,祝賀我們的.成長,怎麼樣?

  題目一:以小組為單位為新年假面舞會製作一個生動的面具。

  題目二: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部影視片或語文(哈利波特、西遊記等)、英語、歷史課文設計製作一組面具。並佩戴面具表演一段對白。

  以上題目每小組任選一題。

  要求:1、充分利用所帶材料的質地、色彩和肌理,大膽設計,使面具造型新穎別緻,色彩豔麗,神態誇張。技法:剪刻折、彩繪、貼上、穿編綜合運用。2、各小組合作完成,

  各小組相互看看準備的材料,參考面具圖片及實物,確定自己要製作的面具造型;討論製作步驟;分工合作製作面具。

  五、作品展示

  形式一:新年假面舞會。

  歡快音樂;新年好

  教師:請同學們戴上自己的面具,站在自己的位置邊,唱起歌、跳起歡快的舞蹈,讓我們盡情享受面具帶給我們的快樂吧。

  形式二:選擇一部影視片或語文(哈利波特、西遊記等)、英語、歷史課文的一段故事情節。並佩戴面具表演一段對白。

  六、課堂小結,師生共勉

  透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大家的面具演出很精彩!今後讓我們繼續展開想象的翅膀,用靈動的雙手使色彩飛翔,製作出最美、最有個性的面具,使面具這一古老藝術品得以發揚光大,使我們的生活更快樂。

美術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過大年》

  依據美術課程國家標準的精神和有關學習建議,本課《過大年》以過年為題材,設定了民間美術的學習內容,《過大年》旨在幫助學生了解民間美術的特點和表達方式、方法,領悟美術與傳統文化的關係,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喚起他們對傳統民間美術的關注和熱愛。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喜慶節日,其間穿插大量民俗民間活動,這是我國民間美術的重要內容之一。教材選擇了陝北農民貼窗花、舞獅、劃旱船等圖片營造出節日的熱烈氣氛。在特定的情景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個教學活動的設定,相對獨立又統一在同一題材中,為不同地域學校的教學提供選擇。戴上自己製作的羅漢頭,表演一段有趣的節目,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滿足他們的表現慾望和成就感;透過調查活動尋找、發現身邊被忽略的民間美術活動,培養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拓寬學生的民間美術知識面;學習剪紙窗花的折、剪等技能方法,瞭解民間美術的表現特點,表達節日的喜慶心情。透過學習,使學生意識到古老的民間美術一樣可以與現代生活聯絡在一起。

  “資料庫”中給學生提供相關資訊,對學生構思和實際操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學習大空間”裡的年畫和燈綵是學生輕易想到的民間美術活動,有助於學生拓展民間美術知識。教學實施過程應該著眼於如下方面:引發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興趣,透過知識技能的學習、掌握和運用,使學生能夠進一步瞭解民間藝術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社會生活以及時代氣息等內容、特點,體現美術課程所具有的人文性質。

  二、教學目標

  *瞭解傳統民間美術活動和民間美術的表現形式。

  *運用民間美術的表現方法,完成一件美術作品,透過設計、製作、策劃、表演等活動表現節日的喜慶心情。

  三、教學思路

  1.教學題材

  有關節日活動的圖片用做情境設定的提示和參考,在教學中可根據條件加入圖片或影視資料補充,將教學引入喜慶、熱烈的環境氣氛中;

  羅漢頭製作結合遊戲進行,可以考慮模擬節日民間活動的節目或作為新年聯歡會的準備,以感受節日氣氛為主要目的,穿插有關民俗的知識內容;

  調查活動安排在課餘展開,應為學生提供資源和路徑以及調查研究的方法(參考七年級上冊《門》);設計、剪刻窗花的學習活動結合民間剪紙的一般知識,以對摺、剪刻技法為主要內容,教學中可以根據當地資源優勢進行調整。在技能訓練、創意表現等方面應該始終圍繞喜慶吉祥等民俗內容和形式,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調整難度,使學習既有趣味又有知識含量。

  2.教學組織

  課前準備好多媒體課件、實物、服裝、道具以及作業用紙、剪刀、膠水等材料工具。羅漢頭製作活動要考慮遊戲的場地和時間,最好安排在室外或課餘活動時間進行,以免影響其他班級上課;剪紙活動分組圍坐,便於製作時交流;涉及社會調查的活動也應分組進行;對活動紀律、工具使用、安全、衛生等事項等提出要求。

  3.教學策略

  營造喜慶吉祥的氛圍,用熱情愉快的語言帶領學生很快地進入特定情境,順利匯入教學活動。結合教材補充的圖片資料,師生互動,暢談自己曾參加過的民俗活動以及感受。總結、歸納節日民俗活動的主題:納福迎祥、驅災辟邪、喜慶祝壽等對吉祥、幸福、美好的祝福。暢談自己在過大年時參與或見過的一些民俗活動,如吃年飯,放焰火,貼對聯、門神、年畫,掛花燈等,引入羅漢頭或窗花的活動內容。

  製作羅漢頭的難度不大,學生很容易操作,需要注意對細節的提示,啟發學生對頭飾的設計進行變化;戴上自制頭飾表演一段與過年有關的小節目,巧妙地把其他民俗活動融於表演之中;對錶演和製作水平做出評價。

  按小組分工,制定計劃,進行了解民間民俗的社會調查,利用網際網路、有關書籍刊物、圖片文字資料;運用攝影、速寫、翻錄電視節目等手段,彙集整理,分類成冊;利用獲得成果,在校園內(網站或櫥窗)舉辦展覽。

  製作窗花的教學活動以介紹剪紙作品匯入,介紹窗花、門箋、牆花、炕圍花、頂棚團花、燈花、喜花,甚至是刺繡用的花樣剪紙型別。透過演示折剪雙喜字或其他較簡單的內容開始,讓學生對剪紙的基本技法有一定的認識。提供一定素材,開闊學生的設計思路。營造節日氣氛,佈置新年準備,大家動手以剪紙的形式裝飾“大家庭”(教室),製作紅包或小禮物。引導學生研究設計和剪刻的方法,分析窗花設計種種有關造型要素的運用,製作表現喜慶、祥和的剪紙圖案;作業過程中及時點評、提示,表揚和鼓勵大膽的創意和巧妙的設計;用作業佈置教室,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介紹剪紙藝術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4.教學評價

  以佈置教室的方式進行作業展示,在觀賞作品時進行學生互評,教師在評價中對大家的看法進行歸類、總結。評價內容著重於對民間美術的認識、瞭解和興趣,在設計中造型要素的運用,大膽、巧妙的創意以及認真細緻的製作等。

  四、教學選擇

  教學活動可以有所選擇,以適應於地域和學校的資源環境。“活動二”的內容有助於其他活動的開展,可以考慮安排在前;羅漢頭製作可以考慮作為節日聯歡的節目準備,安排在課餘進行;窗花製作為本單元的重點,用一至兩課時完成。

  五、教學建議

  1.關於教材處理的建議

  應該增加窗花製作活動的知識內容,以補充教材的不足。如陰刻、陽刻以及剪紙的多種表現手段,民間美術形式語言的運用以及造型要素在設計中的運用等,本教參在參考資料中給予補充。

  2.關於教學情境創設的建議

  教室環境的佈置有利於教學的開展,可以視為本課教學活動的組成部分。屆時於冬季期末,新年、春節期間,配合學校的聯歡活動,將學習環境佈置一新,不僅增添了節日氣氛,同時也為教學營造了相應的情境。也可以考慮將教室環境的佈置作為作業展示的方式,將教學活動置於迎接新年的準備工作中。

  借用節日民俗習慣安排教學活動細節,使學習適合於喜慶祥和的氛圍。如羅漢頭表演藉助於秧歌、旱船形式,剪紙運用於窗花、禮品、紅包等等。

  使用相關主題的音樂背景烘托氣氛。

  3.關於教學方法靈活運用的建議

  對民間美術知識的學習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透過社會調查、作品分析等方法,幫助他們掌握彙集資料、分析造型規律和運用綜合知識理解民間藝術的方法,促進他們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如問題設定的排序要考慮學習方法的過程,資料彙集要注重分類的方法等等。在教學引導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見解和想法,鼓勵他們以獨特的眼光和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及時點評學生的創意和製作,並給予合適的建議。教學示範應考慮使用直觀的演示,可以由教師演示,也要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師生教學角色的變換,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有助於激發學習熱情。

  4.關於教學媒材和教學手段擇優使用的建議

  教學媒材主要用於營造情境,除充分運用多媒體和影視課件以外,不可忽視其他媒材的利用,如演示、演出、展示用的道具,民間美術作品實物以及工具材料等。

  5.關於採納不同教學組織形式的建議

  窗花製作可以考慮一種方法進入,多種題材分小組進行的形式,在課時內做出不同品種的作品;也可以參照七年級上冊《花圃》的展示方法,採用規定尺寸和摺疊方法,將不同表現主題的作品,拼成大圖案,增強視覺效果。

  民間美術的調查,可以採用分組分類的辦法收集材料,根據學生的條件,自由組合,分頭採用不同途徑蒐集,最後整理彙總。

  6.關於學習指導方法和學習小竅門的建議

  幫助學生掌握窗花剪刻的對摺變化方法,用一個圖案造型,讓幾個學生分別用不同折法進行剪刻後向全班展示,對摺引起的圖形變化便一目瞭然。運用造型要素的圖示對應作品,幫助學生理解剪紙作品的表現方法,可以起到好的效果。結合成語、俗語以及人們熟悉的寓意諧音對民間美術中的表現內容加以解釋,可以使學習生動有趣,同時可以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面。

  六、教學資料

  民間美術品種極為豐富,既有供玩賞用的造型藝術,又有衣食住行中以實用為主的工藝品,並與民俗、宗教及其他民間文藝存在密切關係,形成多種分類法:1繪畫。包括版畫、年畫、建築彩畫、壁畫、漆畫、燈籠畫、扇面畫等。2雕塑。包括彩塑(寺觀彩塑、小型泥人)、建築石雕、金屬鑄雕、木雕、磚刻、麵塑、琉璃建築飾件等。3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製玩具、鐵製玩具、紙玩具、蠟玩具及綜合材料所制玩具等。4染織刺繡。包括蠟染、印花布、土布、織錦、刺繡、挑花、補花等。5服飾。包括民族服裝、兒童服裝、嫁衣、繡花荷包、鞋墊、首飾、絨花絹花等。6傢俱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木器、竹器、漆器、銅器及革製品、車馬具等帶有裝飾及藝術價值者等。7戲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會造型等。8剪紙。包括窗花、禮花、刺繡、刺繡花樣、掛箋等。9紙紮燈綵。包括各種花燈、各種紙紮。10編織。包括草編、竹編、柳條編、秫秸編、麥稈編、棕編、紙編等。11食品。包括面花面點造型、糕點模、糖果造型等。

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運用石子、沙子、瓶蓋、罐子或一些體育用品,集體排列立體圖形。

  (2) 啟發學生利用各種材料表現具象與抽象物體的造型。體驗材料的美感。

  (3) 強調在排列創作過程中發揚集體團結協作精神。

  教材簡析:

  本課其實是用一種行為藝術的形式,引起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透過走出教室到校園裡上課的方法進行。要提前一節佈置學生準備材料。

  教學重、難點:

  教學氣氛既要熱烈,又要有序。

  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蒐集可樂罐、沙子、石子、瓶蓋、體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教學活動過程:

  (1)交流階段:

  師生共同交流所準備的物品,及所帶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題和造型。

  (2)思考與討論階段:

  分組展示自己所準備的物品,引導學生思考座談,開展積極想象,怎樣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組集體一起排列出新穎的立體造型。

  欣賞教師提供的名家作品及本校美術小組的裝置藝術作品。

  (3)發展階段:

  帶好材料來到操場,人人參與,把瓶罐重疊或向四周擴充套件加上砂石,排列成一種抽象或具象的圖案或造型。透過組與組交流,互相補充,拓展思路,瞭解自己小組所設計排列作品的優點與不足,進行修改。

  (4)收拾與整理:

  作品完成後,督促學生收拾整理好工具與材料,保持環境清潔衛生。

  課後拓展:

  運用所學到的排列方法,在課後回家利用各種物品進行排列組合各種圖形的練習。

  在排列時,要大膽想象。造型的內容,材料的運用應更加豐富更加廣泛。

  教學評價:

  (1)是否在課前準備好所需的材料。

  (2)能否課前觀看一些行為藝術作品,及名家作品,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3)教學中能否強調集體合作精神。

  (4)就地取材,會利用廢舊物品或當地物產,如:小石頭、沙、泥、貝殼……運用於主體造型之中。

美術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本課是一節欣賞評述課。教材從線條、明暗、體量和空間四方面介紹了古今中外的藝術作品,涵蓋建築、雕塑、繪畫和工藝等藝術形式。旨在透過對作品的賞析,引導學生勒腳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感受其豐富的表現力。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感受其豐富的表現力。 過程與方法:學生透過欣賞感受、比較分析、交流評述等學習形式,鑑賞古今中外不同型別的美術作品,理解造型的表現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透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不同型別美術作品的造型表現力,發現身邊的美,感受身邊的美。

  四、教學重點:造型基本要素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

  五、教學難點:靈活運用造型要素分析藝術作品。

  六、教學準備:多媒體及課件

  五、教學準備:多媒體及課件 六、教學過程:

  色彩是訴諸視覺最具感 染力的形式語言,而繪 畫 恰是能體現色彩感染 力載體。 色彩是美術作品的重要表現因素。 色彩不僅能夠真實地再現表現物件 的色彩關係,而且由於色彩所具有 的感情特徵,對於觸動人的心理和 情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為大青綠設色絹本, 縱51.5釐米,橫1191.5釐米,氣勢 遼闊超凡。 ? 《千里江山圖》後來被當時的宰相 蔡京收藏,他在上面的提拔記述了 宋徽宗指點王希孟,收他入翰林書 畫院的經歷,王希孟在二十多歲的 時候去世,關於他的史料很少。 《千里江山圖》後在清乾隆年間收 入宮中,現儲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作品欣賞

  作品為大青綠設色絹本,間以赭石 配色。畫面色彩勻淨明麗,富於裝 飾性。壯麗秀美的山水,彷彿將人 帶入了一個超乎物象之外的精神的 世界

  《出水芙蓉圖》

  【名稱】宋吳炳出水芙蓉圖 【類別】中國古畫 、扇面畫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作品欣賞

  作品為了表現荷花“出汙泥而 不染”的純潔、嬌豔的資容與 品格,分幾十次層層渲染進行 賦色,達到了柔和潤澤而又美 豔動人的藝術境界。

  《乾草垛》

  進入90年代,莫奈創作了若干 組作品,即“組畫”。所謂的 “組畫”,就是畫家在同一位 置上,面對同一物象,在不同 時間、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 多幅畫作。

  作品欣賞

  看似平凡的草垛光彩奪目,與天空 和遠處的樹叢交相輝映,構成一曲 色與光的交響。 馬蒂斯

  亨利· 馬蒂斯(Hei Matisse ,1869— 1954)法國著名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和 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畫家。 他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21歲 時的一場意外,令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 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他一生的轉折 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 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 我的生活,而它主宰 我。”

  作品欣賞

  野獸派畫家馬蒂斯追求一種簡潔明 快的色彩效果,這幅暖色調為主的 作品,明確地表達出了一種溫暖、 柔和、安適的氣氛與情調。

  於非闇(暗)

  於照,畫家。生於一八八八,字非 廠,別署非闇,又號閒人,山東蓬 萊人,久居北京。著有《中國畫顏 色的研究》、《我怎樣畫工筆花鳥 畫》有《於非闇工筆花鳥畫 選》、 》、《都門釣魚記》、《都 門藝菊記》、《 都門養鴿記》等。

  作品欣賞

  畫面以石青為底色來烘托玉蘭花各 黃鸝鳥,強的色彩對比,生動地表 現出一派晴空萬里、鳥語花香的大 好春光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