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精選】中班美術教案範文七篇

中班美術教案

【精選】中班美術教案範文七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美術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過程

  一、匯入,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每到新年的時候,我們就看到放許多美麗的煙花來慶祝,

  現在你們想看看美麗的煙花嗎?

  二、欣賞煙花

  1.課件演示,初步瞭解煙花的基本形狀。

  提問:這是什麼?(煙花)

  煙花象什麼?都有些什麼顏色?

  (豐富詞彙:五顏六色,彩色的)

  2.教師:煙花真漂亮,你們想放煙花嗎?

  今天我們用蠟筆來放煙花好嗎?

  三、示範畫煙花

  提問:你們想放什麼樣子的煙花?

  教師示範並講解:

  象噴泉一樣的(噴呀噴,噴得有高有低 )

  象雨點一樣的(雨一滴一滴密密麻麻的落下來 )

  象太陽一樣的(畫一個圓,放出許多的光芒)

  四、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五、結束

  講評,表揚大膽選用不同顏色作畫以及畫面飽滿的幼

  今天,我們用蠟筆放了這麼多的煙花,大家一起來看煙花吧!

  活動準備

  Ppt課件:美麗的煙花

  幼兒用蠟筆,畫紙 。

  活動目標

  掌握兩種煙花的畫法。

  初步學習用點、線、圈,由中心向外畫放射性花紋,表現煙花噴射出的火焰。

中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煙花的美感特點,初步瞭解色彩、線條的表達方法。

  2.嘗試用多種材料表現煙花的色彩和形象,感受並發現不同材料和工具表現出來的不同美感特徵。

  3.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4.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活動準備

  1.PPT、煙花影片。

  2.水彩顏料、塑膠管、彩色皺紋紙、彩色毛線、油畫棒、膠水、抹布、黑色繪畫紙。

  活動過程

  1.感知欣賞。

  (1)觀看影像材料:教師與幼兒共同觀看有關節日煙花的錄影,讓幼兒感知煙花的色彩和形象。

  (2)引導幼兒發表對各種煙花的認識與瞭解,例如:說一說煙花像什麼,色彩、亮度上有什麼變化等,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

  2.討論表現煙花的方法。

  (1)組織幼兒討論如何創作出五顏六色美麗的煙花作品。

  (2)說一說自己想用什麼材料來表現煙花。

  3.幼兒創作。

  (1)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美術方式進行煙花創作活動。

  (2)教師在活動中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和肯定性的鼓勵,必要時協助幼兒完成創作。

  (3)教師指導時注意:繪畫組重點引導幼兒大膽嘗試各種顏色的深淺過渡,感受亮點變化與增添白色之間的關係。貼上組重點關注設計過程中其內容的合理性、選擇材料的適宜性、製作方法的可行性。

  4.欣賞作品,交流經驗。

  組織幼兒分組展示作品,每組選代表介紹自己的作品,感受不同的藝術風格。

  5.活動延伸。

  (1)將美工材料和未完成的作品放入美工區,供幼兒繼續操作。

  (2)引導幼兒閱讀學習資源,讓幼兒進一步感受煙花的美感,並表現煙花。

  教學反思:

  我認為美術活動,應該多讓幼兒動手,可在這次的活動中,由於我匯入部分和欣賞圖片過長,所以幼兒動手操作時間很短,幼兒的想象力沒有很好的表現出來。在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時,教師沒有加上適當的引導導致幼兒選擇的比較偏,我及時做出了調整,避免了部分材料不夠的情況。但從幼兒的作品來看,活動還是達到了想要的效果。

中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會畫螞蟻的不同動態,能結合生活經驗構思出簡單的情節。

  2、透過作畫,瞭解螞蟻的組成部分和生活習性。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教學準備:

  範例、課前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螞蟻資料

  不同動態的螞蟻照片

  教學過程:

  一、用謎語引出螞蟻

  老師念謎語,幼兒猜出謎底

  二、出示各種動態的螞蟻照片,引導幼兒觀察螞蟻的外形特徵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螞蟻由哪幾個部分組成,它們長得怎樣?

  你們喜歡螞蟻嗎?今天我們就來畫螞蟻

  三、老師示範畫螞蟻

  師:先畫螞蟻的頭,後畫螞蟻的胸,再畫螞蟻的腹。最後在身體下面畫上六條腿。畫好螞蟻后你還可以想想螞蟻在幹什麼?生活在什麼地方等

  四、佈置幼兒作業,交待要求

  要求幼兒畫之前要先想好你畫的小螞蟻在幹什麼?是什麼樣子的螞蟻,周圍有什麼?

  五、指導幼兒作畫,

  引導幼兒大膽作畫,幫助個別幼兒完成作品

  六、展示評價幼兒作品

  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螞蟻

中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運用線條的粗細變化進行裝飾,嘗試運用線條的粗細變化進行裝飾。

  2、在嘗試運用粗細不同的筆作畫中初步培養幼兒線描的興趣。

  3、培養幼兒認真做事的習慣。感受線描畫的特點美。

  活動準備:

  粗細不一的記號筆若干、8的紙張若干、教師的範例。

  活動過程:

  一、花園裡剛剛開了一些非常漂亮的花,我們去看一看!

  (出示準備好的範畫,線描畫的花,引起幼兒對線描畫的興趣)

  二、請幼兒說說,這些花跟我們平時看到的花有什麼不一樣?

  1、幼兒討論範畫裡運用了哪些美麗的線條,並請幼兒用肢體表達。

  2、看看線條與線條之間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三、教師講解在創作線描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1、線條的粗細,筆的粗細要注意。

  2、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運用各種線條對花兒進行裝飾。

  四、教師提出要求,幼兒進行創作。

  1、幼兒創作時要注意線條的粗細變化。

  2、在創作的時候要能夠與同伴友好的合作。

  五、展示作品,並評價

中班美術教案 篇5

  中班美術教育活動《可愛的烏龜》

  活動目標:

  1.複習畫烏龜,鼓勵幼兒合理地佈局畫面。

  2.透過欣賞課件,感受畫面佈局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課件製作《可愛的烏龜》

  2.烏龜手偶。

  3.畫紙、勾線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烏龜手偶。

  “今天,我請了我們的好朋友來,你們知道是誰嗎?”

  “烏龜不高興了,它迷路了,你們知道它住在哪裡嗎?”

  2.展示課件,幫助幼兒感知烏龜“住”不同的地方,畫面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1)出示海水圖,聽聽烏龜說了什麼?(“謝謝你們給我找了一個家,可是我應該住在哪裡呢?”)

  (2)讓烏龜分別住在右上角、左上角、畫面中下部,請幼兒說說烏龜住在這裡好不好?為什麼?聽聽烏龜是怎麼說的。(“不好不好,我的頭、腳都在水外面了;不好不好,我住在草堆裡不舒服”)

  (3)讓烏龜住在畫面中間,聽聽烏龜怎麼說?(“太好了,我最喜歡在水中間游來游去的了。)

  (4)出示一個小烏龜在中間,聽聽它怎麼說?(“這麼大的海,就我一個人住?我很孤單哦!”)請幼兒想想辦法?

  (5)增添許多個小烏龜(畫面較飽滿),聽聽烏龜怎麼說?(“太好了,這樣我就不會孤單了。”)

  (6)出示一個小烏龜,一個大烏龜,感受知畫面。

  3.請幼兒也來給烏龜安一個家。(1)提出要求:先想好是給大烏龜安家還是給小烏龜安家,給1個還是給幾個烏龜安家,安在哪個地方,烏龜最高興呢?

  (2)幼兒繪畫,教師巡視指導。

  提醒幼兒照顧烏龜的感受(即合理佈局畫面)

  (3)作品展示。

  幼兒互相欣賞、介紹作品,感受畫面佈局的美。

  反思:

  畫面佈局是幼兒比較難掌握的一個問題。以前,幼兒已有了畫烏龜的經驗,但在繪畫過程中,總是會畫的太小或太偏了,畫面給人的感覺總是不太漂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設計了這個活動《可愛的烏龜》。

  我改變了以往的繪畫模式:引起幼兒興趣→教師示範→幼兒繪畫→作品評價的方法,而是製作了課件,將整個佈局的問題放在課件中來解決,並且運用了幼兒較易接受的擬人化的手法及音效,幫助幼兒感受烏龜住在海水裡的不同地方畫面的感覺及烏龜的感受,烏龜說的話更能幫助幼兒理解畫面佈局的重要性,更易讓幼兒接受。

  在幼兒繪畫過程中,教師的指導顯得更形象了,以往要幼兒將物體畫中間,畫大一些,畫滿一些,總是用平直的語調說,總有些孩子只顧自己畫,不去理會老師的話,但這次透過展示課件後再畫,有的幼兒畫了一個烏龜,我便說:“你想想,這隻烏龜一個人住,它會怎麼想呢?”幼兒很自然的就會多畫幾隻烏龜了。

  幼兒在合理佈局畫面的基礎上,也充分顯示出自己的想法與創造,有的幼兒畫了許多隻小烏龜,在前面畫了一隻大烏龜,他說:“大烏龜帶著小烏龜做操呢!”有的幼兒把小烏龜畫在大烏龜身上,他說:“這隻小烏龜玩累了,在爸爸身上休息呢!”還有的幼兒畫了一個大烏龜、中間殼是空的,再在旁邊畫了只小烏龜:“媽媽剛把小烏龜生下來,正教它游泳呢!”可見幼兒的想象也是非常豐富的。

  在評價過程中,我組織幼兒一起欣賞了同伴的畫,幼兒都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畫的是什麼,講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整個活動,這個課件顯得尤為重要,它不但解決了幼兒的佈局問題,還拉近了幼兒與烏龜的距離,幼兒在繪畫過程中能考慮烏龜的感受,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中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畫小鳥,瞭解其主要的組成部分,掌握大致的結構關係。

  2、能在觀察理解的基礎上學畫不同動態的小鳥。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畫小鳥,瞭解其主要的組成部分,掌握大致的結構關係。 2、能在觀察理解的基礎上學畫不同動態的小鳥。

  【活動準備】 範畫及小鳥磁性教具一套,幼兒用書,水彩筆或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請小朋友翻開幼兒用書“小鳥”一頁,看看上面有什麼?你們都喜歡小鳥嗎?

  二、講解示範

  小鳥的全身有哪幾部分組成?小鳥的身體和頭都可以看做是什麼形狀的?我們可以把大圓當做頭,小圓做身體,這樣的小鳥比較有趣。翅膀在身體的兩側,可以分開點,也可以靠近點,有時只能看到一邊的翅膀,因為另一邊讓身體擋住了。身體的後面是尾巴,頭上還有眼睛和嘴巴。嘴巴放的高一點,小鳥的頭就揚起;嘴巴放低一點,小鳥的頭就低下。如果你想讓小鳥換個方向飛,只要把身體、翅膀和尾巴的位置移一移,再把嘴巴動一動就行了。 (出示範畫)這張畫上有許多可愛的小鳥。

  三、幼兒練習。

  1、要求大膽作畫,畫出有趣、可愛的小鳥。

  2、給小鳥的身體、翅膀、尾巴圖上漂亮的顏色。

  四、講評。

  請先畫好的幼兒自由的走一走,看看同伴的作品,最後請他們談談最喜歡誰畫的小鳥,為什麼。

中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發幼兒對塑膠薄膜這一材料的探究興趣。

  2、嘗試使用貼上、添畫、摺疊等方式進行表現。

  3、掌握相關材料的.操作規則,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㈠塑膠薄膜貼上畫:

  ⒈材料準備:

  ⑴塑膠薄膜掛曆紙剪成的各種圖形,置於框中。(塑膠薄膜要求無摺痕,否則不宜貼上)

  ⑵一盆清水,3~4塊易吸水的抹布,各種淺色的瓷磚。

  ⑶剪刀、小木棒及尚無剪裁的塑膠薄膜等用具。(主要為幼兒意願剪圖形服務,小木棒則是為了方便幼兒移動瓷磚上的小圖形或撥弄薄膜角提供方便)

  ⒉操作層次建議:

  ⑴啟發幼兒對於“塑膠薄膜浸水可以粘在瓷磚上”的表現手法感興趣,並樂意嘗試。初步能注意以下操作程式,以保持桌面、地面整潔。薄膜浸水→取出薄膜在抹布上輕點兩下,濾取多餘的水→將薄膜貼上在瓷磚上

  ⑵能粘貼出簡單的圖案。

  ⑶嘗試貼上一幅簡單的畫,並保持整潔。

  ⑷貼上過程中,有意識地考慮色彩、構圖、造型等。

  ㈡摺疊:跳舞的小人

  ⒈材料準備:

  剪成糖紙大小的塑膠薄膜掛曆紙、膠水、剪刀、油畫棒、圖畫紙等。

  ⒉操作建議:

  將塑膠薄膜折成瓦楞狀,中間打個結,然後展開貼在紙上,稍加添畫,“跳舞的小人”就“活”了。

  ㈢自由創意區

  活動過程:

  ㈠用作品激發幼兒興趣,並感知所用的材料。

  ㈡但無需解釋貼上成畫的過程,讓幼兒根據所提供的材料自己去探索,教師略作引導。

  ㈢材料的操作程式制定可在幼兒玩過後感受到太溼而不方便操作的情況下,引發討論“怎樣才能保持清潔”。因此,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觀察幼兒貼上畫的過程,也要注意留心材料使用的規則。㈣注意觀察幼兒打結及添畫的過程,幫助幼兒有意識地考慮色彩、構圖等。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能自發地組織邀請同伴參與活動,說明中班孩子已經養成了自主學習、主動調整的能力。本次活動內容,對孩子來說選擇範圍較大,同時自由區的開設,使孩子完全可以憑著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的內容,這無疑讓人覺得對於培養孩子的堅持性有一定困難。其實不然,我覺得孩子的堅持性是在一步步接近成功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正如以下的實錄,孩子們在不斷地探索中,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同時,不斷地配合,和同伴間的互助,使孩子們戰勝困難的勇氣也在提高。最終的成功作品,不僅驗證了孩子們的能力,也培養了孩子在活動中的堅持性。

  對於教師來說,區域活動中教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觀察,觀察整個區域,觀察個別幼兒及群體幼兒。特別是在瞭解孩子活動過程時,教師要在觀察中擺正自己的位置,並要要學會引導等待,等待孩子的主動成長。不要在孩子剛碰到困難時,就挺身而出,這不僅易使孩子產生依賴性,也不利於孩子堅持性、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當然教師也不是完全置身事外,應讓孩子處於自己的觀察範圍中,及時瞭解孩子的需要,特別是孩子發生像以上觀察中遇到的障礙時,教師應進行適當的引導,使他們看到成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