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精華】中班美術教案合集六篇

中班美術教案

【精華】中班美術教案合集六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美術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說說、看看的過程中,瞭解烏龜的外形特徵,大膽畫出烏龜。

  2.在活動過程中,激發幼兒對美術的熱愛以及感受活動的樂趣。

  3.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重難點:瞭解烏龜的外形特徵,大膽畫出烏龜。

  活動準備:

  1.PPT;

  2.畫紙、記號筆、水彩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猜謎的形式引入1.師:今天,王老師給小朋友們說一個謎語,請小朋友們仔細的來聽:穿件硬殼袍,縮頭又縮腦,水面四腳劃,岸上慢慢跑,這是什麼?(幼兒回答)師:原來是一隻烏龜。

  師:孩子們,你們看烏龜長的什麼樣子?

  師:小烏龜的身體是什麼形狀的?

  師:小烏龜的龜殼上面有什麼?

  2.請幾名小朋友到前面畫一畫龜殼上面的圖案。

  二、自由創作--有趣的烏龜幼兒創作,透過觀察嘗試繪畫烏龜師:孩子們你們想不想到海邊上來畫出小烏龜,王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畫紙,彩筆和油畫棒,一會兒請小朋友們畫小烏龜並且給小烏龜穿上漂亮的衣服,想一想小烏龜在海邊還會遇到誰,把你想到的也畫出來好嗎?

  三、欣賞交流:說說我的小烏龜師:畫完的小朋友去給老師們講一講你的小烏龜遇到哪些好朋友?

中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名稱:

  美術活動——鴨司令

  活動目標:

  1、比較雞和鴨的明顯不同點,大膽表現鴨子的主要特徵。

  2、瞭解鴨子群居生活的習性,體驗關心同伴的快樂。

  活動重點:

  大膽表現鴨子的主要特徵

  活動難點:

  嘗試畫出往不同方向遊的鴨子

  活動準備:

  插入材料:一隻小雞和一隻(正反兩面的)小鴨、蠟筆。

  活動過程:

  一、匯入主題,區分小雞和小鴨的不同

  1、 師邊講故事,邊出示鴨圖片

  在一個遙遠的小河邊,有一個鴨棚,裡面住著一群小鴨子。夏天來了,天氣越來越熱,小鴨

  子覺得身上癢癢的,難受極了,它們準備到河裡去洗個澡。剛剛來到小河邊,突然聽到,

  “救命呀!”“救命呀!”這是怎麼回事呢?是誰在喊救命呀?

  幼兒發揮想象,大膽的說

  2、 師出示小雞圖片:原來是誰掉進水裡了?(小雞)

  你怎麼知道是小雞呀?……(幼兒說出小雞的特徵)

  二、教師示範

  3、師繼續講故事:一隻小黃鴨大聲的說:“我去救他,我去救他!”只聽見撲通一聲,小黃鴨跳下了水。

  師提問:小黃鴨要不要去救小雞?為什麼?

  為什麼小雞不會游泳,小鴨會游泳?

  小雞和小鴨長得一樣嗎?哪裡不一樣?

  3、 師示範畫鴨

  4、 師繼續講故事:師:小黃鴨跳下水後用力的`往前遊,遊呀遊呀,來到了小雞身邊,把小雞馱在自己的背上,把他帶到了岸上。小黃鴨覺得河裡的水可舒服拉,他在水裡歡快的游泳,大聲地呼喚:朋友們!河裡的水可舒服拉,快來洗個痛快澡吧!嘎嘎嘎!來啦!鴨司令第一個跳下水,緊接著小鴨子都跳下了水,鴨司令帶著鴨子們在水裡一起遊戲,玩得可開心拉.

  !

  5、師邊講邊出示鴨子圖片

  6、師:突然,鴨群中一隻鴨媽媽叫了起來:“不好!我要生蛋了!”鴨蛋能不能掉到河裡去呀?那怎麼辦呢?

  7、師:小黃鴨連忙轉身帶著大家往回遊,小鴨們護送鴨媽媽終於來到了岸邊,鴨媽媽在岸邊找了一個隱秘的地方去生蛋了。

  三、幼兒作畫

  師:你們覺得鴨司令和鴨子們本領大不大呀?你們想不想當鴨司令呀?鴨司令可以帶好多好多小鴨子一起游泳,那我們一起把好朋友請來好嗎?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四、作品分享

  師拿1—2名幼兒作品同大家一起分享,讓幼兒自己介紹作品。

  五、活動延伸

  師扮鴨司令,幼兒扮小鴨一起律動。

中班美術教案 篇3

  中班美術教案一:紙編活動

  一、生成活動

  在我園的民族教育活動中,我班的民族工藝展示臺上,展示著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其中有各類編織的物品。一天,班上的李元溶小朋友拿著一個竹編的小動物好奇地問:“咦?這是什麼做的呀?真好玩。”他的一句話馬上吸引來幾名幼兒。他們又拿起其它的幾件編織的物品,看著、摸著、說著。幾天後,班上的小朋友先後拿來了竹編、草編、布編、繩編等各種編織物。見孩子們的興趣越來越濃,我準備就編織開展幾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

  透過觀察編織物品,激發幼兒參與學習的慾望。培養幼兒多種能力。

  三、活動過程

  (一)欣賞活動

  目標:

  ⑴ 觀察編織物的特點,激發幼兒參與的慾望;

  ⑵ 瞭解幼兒對圖示的理解水平。

  材料:各種編織物品若干,紙編作品若干,彩條若干,說明書一份。

  過程:

  ⑴ 出示展示臺,讓幼兒欣賞,並介紹自己所帶的物品,找異同點,引導幼兒小結用的材料不同,都是編織而成的;

  ⑵ 教師出示紙編作品組成的畫面,讓幼兒欣賞,引起幼兒的興趣;

  ⑶ 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出示作品所用的材料,並出示相關的紙編說明書,提出探索問題上面符號代表什麼,和以前看過的摺紙圖示有什麼不同;

  ⑷ 幼兒熟悉材料,嘗試看圖學習直編。

  分析:幼兒對參與活動,尤其是說明書的投放很感興趣,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熱情,但是說明書的第五步對幼兒較難,需成人指導,所以在說明書的旁邊應投放相應的供幼兒拆編的紙編作品,提高對圖示的理解。

中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用各種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圖案,將蝸牛的家裝飾的豐富多色。

  2、豐富幼兒的色彩感,讓幼兒初步瞭解各種各樣的色彩美。

  3、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製作出和別人不同的作品。

  【活動準備】

  PPT課件、教師範畫、幼兒操作材料、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看魔術師變魔術嗎?(幼兒回答)

  2、教師用變魔術的方式引出“圓”

  3、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圓”還有一個名字嗎?(波點)

  4、你們知道波點可以變成什麼嗎?

  (二)幼兒觀看PPT圖片

  1、和幼兒們一起分享不同的波點組成的圖片。

  2、如果給你很多圓你們能變出什麼?

  3、出示範畫

  師:其實我們的小蝸牛也很喜歡用波點來裝飾它的家,今天有四隻小蝸牛帶著它們好看的家到我們中四班這邊展示展示,小朋友想看嗎?

  4、幼兒觀察圖畫,說說它們的不同和相同之處

  師:小朋友仔細觀察觀察,它們的家有什麼特點呀?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我這邊還有好多的蝸牛,它們也想有一個好看的家,我們一起幫幫它們,好不好?

  2、教師巡迴指導,幫助能力弱的幼兒,鼓勵他們大膽把圓變成各種圖案。

  (四)評價和欣賞

  幼兒們互相參觀作品,選出孩子們認為好的作品,和幼兒們一起評價。

  (五)結束

  小朋友,今天我們幫助小蝸牛裝飾了它們的家,那現在我們也一起裝飾裝飾我們的家吧!

中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所講故事的內容畫連環畫。

  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影象的快樂。

  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實物投影儀、錄音機、鋼琴曲磁帶。

  2、每位幼兒一本繪畫練習本,上有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等字樣。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用提問幫助幼兒記憶故事內容。

  老師富有表情生動地講述故事:"離我們很遠,有一個奇妙的花果山,那裡長著一種奇妙的樹,會變的樹。“文章、出自大、考、吧幼、師網、"這種樹種下去第一天,就會長成一棵大樹,樹上只有一片葉子。第二天的時候,這種樹就開始變了,它會一下子長出各種形狀的樹葉:有的葉子像圓圓的蘋果,有的像彎彎的月亮,有的像圓圓的輪子,有的像芭蕉扇,有的像葫蘆,有的像小朋友張開的手……顏色也變得豐富多彩,紅的像火,黃的像金子,綠的像青草,藍的像天空……真是美極了。到了第三天,你猜,這種會變的樹上會發生什麼事呢?"(停頓一下後繼續講述)"每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樹葉精靈,有的像在哭,有的像在笑,有的兩片葉子靠在一起,兩片樹葉精靈手拉手好像在做遊戲……到了第四天,這種樹還會變下去,每天都會變出新模樣。"提問:這種樹叫什麼樹它第一天是怎樣的?第二天、第三天是怎樣的?

  2、師幼一起討論繪畫方法。

  組織幼兒討論:現在請你們把這個故事畫下來,你認為該怎麼畫?

  幼兒個別講述。

  師幼一起小結:可以把第一天樹的樣子畫在寫有第一天字樣的那頁紙上,依此類推。

  3、教師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提醒幼兒畫自己想出來的樹,塗色要均勻。

  4、利用投影儀展示幼兒作業,並讓幼兒相互評價。

  孩子的講述能幫助教師發現、理解他們的創作意圖及創造性表現,也使其他小朋友學到同伴的優點。

  活動延伸:

  在美工區畫自己聽過的故事或創編的故事。

  教學反思:

  主要還是引導幼兒自己去發現。善於提出問題。

  選擇好的場所讓幼兒親自去親近自然,幼兒能自主的去觀察一年4季的變化,同時能讓幼兒瞭解樹變化的同時,對環境保護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中班美術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孩子的好奇心是不可抹滅的,每當教師拿剪刀的時候,他們總會圍在旁邊好奇地觀看。由於年齡較小,幼兒手指的靈活性及操作能力仍比較欠缺。本次活動正是為滿足幼兒好奇心、發展幼兒操作能力而設計的。透過活動提供讓幼兒學習使用剪刀的機會,引導幼兒嘗試用剪刀剪出圓形和波浪線,同時學習間隔一定距離貼上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幼兒對此活動的興奮點。

  2、幼兒嘗試用剪刀剪圓形和波浪線的情況。

  3、幼兒進行對應地並間隔一定距離貼上的情況。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 材料準備:圓頭剪刀、鉛畫紙、彩色紙(事先在上面畫有較大的圓形)、水彩筆、油畫棒、漿糊、紙製螞蟻模板(一大一小)。

  2、 經驗準備:

  ⑴ 學習使用剪刀的方法。

  ⑵ 在區角活動中嘗試畫、剪波浪線。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引起興趣

  (出示兩個螞蟻模板)冬天到了,螞蟻爸爸造了一間新房子,看看是什麼樣的?(出示畫有較大圓形的彩色紙)螞蟻一家住在這裡可舒服啦!小螞蟻一天天長大,有一天,它對爸爸媽媽說:“我已經長大了,我想一個人住一間房間。” 螞蟻爸爸同意了。

  二、講解示範

  1、 我們幫小螞蟻把房子隔開來,變成了兩個房間。(教師在圓內畫波浪線)

  2、幼兒操作用彎彎的線把小螞蟻的家分成兩個房間。

  三、觀察演示,幼兒操作

  1、 設疑:這幾天老是下雨,小螞蟻的房子就要淹沒了,怎麼辦呢?(我們一起來幫小螞蟻搬家)

  2、學習使用剪刀

  ⑴ 示範用剪刀沿線條剪,剪一點,轉一轉。(先剪出圓形,再沿著波浪線把圓形一分二。)

  ⑵ 幼兒學剪,教師觀察指導:

  ① 指導幼兒拿剪刀的方法。

  ② 觀察幼兒能否沿著輪廓線,剪一點,轉一轉。

  3、學習貼上(也可放在延伸活動中進行)

  搬呀搬,搬到哪兒去呢?這裡有一塊空空的地方。(出示鉛畫紙)

  ⑴ 示範貼上

  先把小螞蟻住的小房間搬過來。再搬爸爸媽媽住的大房間,彎彎的地方是房間的門,兩間房間門對門,中間留出一條路,它們就可以走來走去,相互關心。(教師示範把彎彎的波浪線間隔一定距離貼上。)

  ⑵ 幼兒貼上,觀察指導

  觀察幼兒能否對應地並間隔一定距離地貼上。(指導語:兩間房間彎彎的地方對對好,中間分開一點,有一條路。)

  四、活動講評、提出要求:

  1、展示幼兒作品,相互欣賞。

  2、 小螞蟻的新家搬好了,快把小螞蟻請進去。(幼兒隨意用水彩筆在上面點小點子)

  活動反思:

  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興趣濃濃。在孩子們的自由作畫時間了,老師巡迴指導,發現較好或有自己創意的孩子就進行及時表揚,孩子們互相學習,很好的完成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