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推薦】小學美術教案彙編9篇

小學美術教案

【推薦】小學美術教案彙編9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透過教師示範和學生優秀作業展示,讓學生了解有“關”飛的原理,透過分析飛機會飛的技巧,讓學生掌握製作的技能。

  2、過程與方法方面:感受合作製作帶來的愉悅,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交往,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透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重點難點】創造性地進行會飛玩具的製作。

  【設計意圖】藉助“鳥的翅膀”,引導學生了解“飛”的原理,讓學生在對翅膀新增創意設計過程中培養創新意識,並激發對科學的熱愛。

  二、教學實錄

  1、談話匯入

  透過情景創設,將學生引入課堂,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拓寬了知識面,激發了學生對“飛”的好奇心。

  (出示課題:會飛的玩具)

  2、探究學習

  A、提升體驗: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玩具,想看看嗎?請每個同學從盒裡拿出一個.邊看邊想,小組內輕聲交流:它的形狀什麼樣的?上面翅膀是怎樣的啊?摸上去什麼感覺?這個看上去又象什麼?(學生欣賞玩具,互相交流)

  師:你們覺得它們“妙”在哪兒啊?

  生:…

  師:對啊,翅膀有直的,有曲的,還有條狀的.真是千姿百態,色彩斑斕啊!

  B、創造設計:

  1、欣賞

  師:這些美麗的畫紙除了自身很美,我們還可以把它製作成我們可玩的玩具呢!瞧:出示紙做的飛機。

  (師生一同玩紙飛機。玩具是學生們最感興趣的,也是最能調動他們興趣的,“轉轉飛”對於學生來說是很希奇的,對於怎麼玩,學生們更是不明白,由此在激起學生玩的熱情同時,也激起了學生研究學習的慾望)

  師:好玩嗎?除了這好玩的,還可以用它們製成各種精美絕倫的會飛的玩具呢?(一同欣賞實物玩具)

  師:好看嗎?其實用紙做的玩具不僅僅這些還有更多呢!(播放多媒體欣賞,來拓寬學生的視野)

  2、製作步驟

  師:如果是你來製作這些,你準備怎樣一步步的來創作呢?(板書:選材—構思—製作—組合—調整—試飛)

  師:剛才咱們不僅僅欣賞了這麼多美麗的作品,還掌握了製作方法.現在你們想自己也創作一個好嗎?

  C、學生學習,教師巡迴輔導(分發作業要求板)

  師:接下來同學們就用老師提供的材料,根據作業提示板上的要求小組製作.一件或幾件你們自己喜歡的作品,哪一組的同學分工最有序,合作最默契,作品最新穎獨特,那你們就有機會開啟這個魔術盒,最先了解到我們這裡有哪些同學20年後能成為著名的創作家,科學家。

  三、評價作品

  1、自我評價

  小組內學生互相介紹自己的作品。

  每組推選一個最好的作品,派代表給大家介紹他的作品。

  2、生生互評

  讓學生說出自己喜歡哪個作品,為什麼?

  3、教師評價

  結合學生的意見評選出最佳作品。

  四、展示學生作品

  教師在學生作品展示這一環節中,根據當時情況要做到及時改變原來的教學預設,面向全體學生,給了每個學生一次展示的機會,其意義將是深遠的。反映教師良好的教學機智,同時也反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實踐不斷提高的過程。

  面向全體學生,給每個學生一次展示的機會,這是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一般心理特徵的。這是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往往呈現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他們往往對自己的作品特別感興趣,他們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展示。如果讓學生向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他們個個都爭先恐後。在這一過程中,看似學生把自己的作品介

  紹給了同學,實際是自我欣賞的過程,也是自我滿足的過程。

  因此,面向全體學生,給每個學生一次展示的機會。實際也是給了每個學生一次成功的經驗。

  五、教學拓展

  同學們,美麗的“會飛的玩具”是來自你們的巧手,它們以奇特的形狀,瑰麗的色彩和“轉轉飛”博得了同學們的讚歎.它們是大家雕琢而成的精品,經過同學們的智慧和巧手,創造出更多新穎獨特的作品,我們每位同學只要善於觀察,樂於思考,精於創作那你們都有機會成為未來的創作家。

  (透過學生之間互相影響,相互感染,產生一種濃厚的藝術創作氛圍,再加上音樂的烘托和教師的協助、鼓勵,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創作信心。)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課 時:一課時

  課 型:美術課

  教學思路:兒童對時間的認識始源於各式的鐘表。本課透過欣賞、設計、

  製作、表演、歌唱等活動,給孩子們充分的想像與表現的機會,使學生得到幸福快樂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時間的珍貴,從而養成惜時、守時、不虛度時光的好習慣。

  教學目標:

  1.透過欣賞、設計、製作、表演、歌曲演唱等活動,使學生感受時鐘與生活、學習之間的密切關係。

  2.提高學生對美術要素的感知和想像力。體驗美術學習的快樂和滿足,獲得身心和諧發展。

  3.學會設計製作小鐘表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時鐘範作、學生製作材料、學生分成四個組,帶剪刀、膠水。

  教學重難點:

  學會設計製作小鐘表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時間的珍貴,從而養成惜時、守時、不虛度時光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律動

  課件出示鬧鐘,時間為晚上9:30,創設情境:小朋友看,現在是幾點鐘,

  夜深了,讓我們都上床休息吧。(課件:時鐘的滴答聲,鬧鐘響,鬧鐘指到6:30)鬧鐘響了,天亮了,大家起床吧。隨音樂做起床律動。(伸伸懶腰、揉揉眼睛、刷牙、洗臉、背書包上學、拍手)師生問好,××班的小朋友都是守時的好孩子,小朋友們早(好)。

  二、認認,說說,唱唱

  1.剛才是誰叫小朋友們起床的(小鬧鐘),對了,小鬧鐘是小鐘表的一種,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我的小鐘表》(揭示課題)。小朋友,你們會看時間嗎?(課件出示6:30, 7:30, 12:15,15:45,7:25,21:30),請小朋友說說在這些時間裡在做了什麼事情。

  2.請大家仔細看看,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你又想到了什麼?(課件時鐘的指標不停轉動,小朋友從小到大,從大到老)

  小結:時間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的,但是由於時鐘能夠反映時間的推移,所以看到時針的運動,就可以說是看到時間了,時針轉動1圈,時間就過了12個小時,時針轉動時間過去了就不能再回來,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

  3.時鐘代表了時間,小鬧鐘更是功勞大,它叫我們起床,提醒我們按時上學校,讓我們一起來《謝謝你小鬧鐘》。(課件出示,師生共唱《謝謝你小鬧鐘》)

  三、欣賞

  1.小朋友們,除了小鬧鐘,你還知道其他表示時間的工具嗎?(……的鐘,……的表)

  2.說到鐘錶,小朋友知道哪個國家是鐘錶王國嗎?(瑞士),瑞士雖然是鐘錶王國,但最早發明鐘錶的可是中國人,我們來看一看。(課件:欣賞古代發明的古代最早發明的利用太陽的影子計算時刻的日晷和利用流沙和滴水製作的漏壺及現代化各種各樣鐘錶).

  鐘錶是人們日常生活、學習、工作和進行科學生產、管理、研究必備的計時儀器,其歷史是伴隨著人類文明史而發展。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計時儀器的國家。小朋友們看,這是中國古代最早發明的利用太陽的影子計算時刻的日晷、這是利用流沙和滴水製作的漏壺,中國人開創了鐘錶的歷史。200年以後,歐洲才開始發展鐘錶業,我們為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鐘錶的種類逐漸發展到今天現代化的機械鐘錶、石英電子鐘錶、原子鐘表。鐘錶的發展過程,記錄了人類社會的進化和工業文明的發展。

  3.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現代各種各樣的鐘表。

  四、做一做

  1.鐘錶的作用這麼大,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它,小朋友們想不想做一款你自己的小鐘表?你想做一款什麼樣的小鐘表?(學生髮言)

  2.既然要自己設計製作鐘錶,那可得讓我們仔細看看鐘表的特徵:從外型看,鐘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相同:都有鐘面)分析鐘面造型,瞭解鐘面、表面由不同的幾何形組成。看看鐘面都有哪些形狀,你還可以設計哪些形狀的鐘面?

  (2)(不同:有得是用刻度、指標表示時間、有的是用數字表示時間;鐘錶的外型不同)。

  (3)觀察用刻度、指標表示時間的鐘表的特徵。

  鐘錶的外型雖然多種多樣,但要想準確知道時間,都離不開鐘面上的哪些東西?鐘面上的12個數字(刻度)、指標(時針最短、分針居中、秒針最長)。

  秒針走一圈等於分針走多少?

  一小格(1分鐘)。

  分針走一圈等於時針走多少?

  一小格(1小時)。

  看來老師沒有難倒大家,小朋友數學學得真好。

  3.如何設計製作一款鐘錶?老師給每個小組準備了一款老師製作的小鐘表,各小組仔細觀察,集體討論。(觀察老師提供的範例,討論如何設計製作一款鐘錶。)製作步驟,老師重點示範。(構思 設計 剪貼 裝飾 組合)

  4.現在就請小朋友們用老師提供的材料,根據自己喜好設計製作的一款與眾不同的小鐘表,然後分小組展示,比一比那一組小朋友設計製作的小鐘錶款式最多。(培養學生注意教室衛生,剪下的紙屑放在老師準備的籃子).

  讓學生感受到時間的珍貴,從而養成惜時、守時、不虛度時光的好習慣。

  5.學生製作,老師巡迴指導。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教學內容:瞭解有關魚的一些基本知識,初步學習用中國畫畫魚的基本方法,感受、體驗中國畫(轉載於:www.hNNsCy.coM:用彩墨畫魚美術教案)用筆,用墨和用色的特點。嘗試用國畫的方法表現形象生動、色彩豔麗的魚。

  教學目標:

  顯性目標回憶中國寫意畫的用筆和用墨方法,自學自創畫魚的方法。掌握魚基本結構的表現方法,能靈活運用。表現不同魚類的特點。

  隱性目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體會中國畫的筆墨情趣,激發他們學習國畫的熱情。教材分析

  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內容。透過欣賞和學習中國畫,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它的主要特點,感愛體驗中國畫用筆、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藝術特色,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表現方法,同時在創作時又不受表現方法、技法的限制,大膽地將自己對魚的認識和感受表現出來,提高學生中國畫的表現能力。透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關注大自然,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至少兩種魚的畫法,國畫中用筆和用墨的正確方法。

  難點創造多種方法畫魚,國畫中用筆和用墨的正確方法,儘量避免描、塗、抹。教法:匯入法、討論法、展示法、演示法、實踐法、討論交流法、總結法教具:國畫工具(毛筆、宣紙、國畫顏料、調色盤、洗筆筒、氈子或報紙),圖片資料,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組織教學,檢查用具準備情況。穩定情緒,做好上課準備。

  二、講授新課

  1、你看到了什麼?(看看它們長的是什麼樣?有什麼特點?)(課件出示)

  2、如果讓你用國畫方法表現,你能用幾種方法表現?

  比一比,哪個小組發現的方法最多。(小組討論,並嘗試繪畫)

  3、發表、展示本組的方法。

  4、請大家仔細觀察(課件出示),你看到了幾種表現方法?有哪些是新方法?

  1)觀察,分析。

  2)嘗試表現。

  3)發表本組的方法並演示。其他組補充。

  4)觀察分析。

  三、實踐與指導

  按照課件上的方法步驟臨摹一幅魚。

  四、展評、評價、繼續修改。

  第二節

  一、問題匯入:

  你喜歡什麼魚?

  它有什麼特點?

  它喜歡生活的地方生長著什麼植物?

  二、教師邊講邊示範一幅魚的畫。

  三、實踐與指導

  請你試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畫一畫。最後給它加上簡單的背景。表現出一幅奇特的海底世界。

  如何新增背景。同桌討論交流。學生操作。

  指導重點:應:筆斷意連下筆有力

  忌:來回塗抹反覆勾描引導實用美觀的構圖。

  四、小結展示用筆和用墨好的作品。

  整理物品。分析優點。整理物品。

  板書設計頭用彩墨畫魚

  身體幾種方法:鰭頓筆溼筆顏色的搭配尾巴中鋒渴筆側鋒

  札記:有了上節課的鋪墊,本節課學生畫的好多了。但難點是魚的身體與尾部的連線要自然,但又不能沒有變化。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培養表現力

  2.學習線條的變化和線條的表現知識

  重點:培養欣賞美的能力

  難點:學習線條的質感

  教具:範例、圖片等

  教學活動:

  一、匯入:

  線條,可以勾畫物體的輪廓,又可以描繪他們的明暗和質感,還可以表現作者的風格和情緒。

  二、板示課題

  有的線短促而激烈,

  有的線柔美而舒展,

  有的線粗獷而有力,

  有的線沉靜而舒緩┄┄

  三、出示範例

  不同的工具畫出的線是不同的,你一定要親自去試一試

  嘗試不同的畫筆畫出不同形態的線條,體會線條的變化以及工具和線(如粗細、深淺、剛勁與柔和等特徵)的關係。

  試一試,看誰變的最多。

  作業選擇:

  嘗試用不同的畫筆畫出不同形態的線條,體會線條的變化以及工具材料和線(如粗與細、深與淺、剛勁與柔和等特徵)的關係。

  嘗試畫些輕重、粗細變化的線以及輕快的線、沉重的線、歡樂的線、憤怒的線等等。

  試用富有變化的線描繪一個形象,避免用鐵絲框一樣死板無變化的線畫輪廓,充分體現線條豐富的表現力。

  教學隨筆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一、 說教材分析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出殼了》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透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這節課面對的教學物件是二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想象思維最為活躍。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展開回憶與想象,表現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出殼時的情景。

  能力目標;透過學生充滿感情地美術創作,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欣賞、觀察的過程中得到美的薰陶,在動手製作中增強學生對動物的熱愛及保護自然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啟發學生回憶與聯想動物出殼的生動情景,利用多種方法開啟學生思路,鼓勵創新,表現出生動畫面。

  教學難點——表現不同種動物出殼的特點和畫面的自由性生動性。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以“透過觀察活躍學生想象思維”為主要目的,針對小學兒童天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我將採用“啟發、誘導、交淡”為主要教學方法。如:以錄影這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 激發學生參與美術學習的興趣。誘導想象小動物出殼時的心情。透過提問“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該怎樣去保護它呢?”對學生滲透珍惜自然、愛護生靈的思想品德教育。

  為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育思想,我將更關注學生如何去學。讓學生在觀賞動畫、圖片,聯想小動物出殼的表情和心情的基礎上透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表現出生動畫面,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合作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一)、播放動畫,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瞧!雞寶寶、鴨寶寶出殼了。(播放小雞、小鴨出殼的動畫)觀賞後問:你們剛剛看到什麼了,它們是怎樣從蛋殼裡出來的?哪你們猜猜還會有哪些小動物是從蛋殼裡鑽出來?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將課堂氣氛推向第一個高潮。有這麼多小動物是破殼而出的,那麼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創作小動物出殼的情景。出示課題《出殼了》。

  (二)、體驗動物寶寶出殼

  剛剛我們看了雞寶寶和鴨寶寶破殼而出的過程,那你們想不想親身體驗從蛋殼裡鑽出來的感覺啊!

  遊戲前先讓學生想好自己要表演哪種動物寶寶,然後縮成一團做好準備,在音樂中隨著老師的話語開始表演:寶寶在殼裡一動也不動,慢慢的、慢慢的,寶寶睜開了它的眼睛,它們的身體越來越大,覺得裡面太擠了,想衝出這個黑黑的房間,它們鑽呀,爬呀,有的頭出來了、有的背出來了、有的腳出來了、有的尾巴出來了,它們接著爬呀,鑽呀,哇!終於出來了。接著把每一小組表演的生動形象同學請上臺,鑽進假設是蛋殼的塑膠袋裡再次表演動物寶寶出殼。讓下面的學生再次感受到動物寶出殼的生動過程。

  遊戲後採訪全體學生:你是表演什麼動物寶寶呀?你是怎麼從殼裡鑽出來的呢?透過體驗動物寶寶出殼,說說動物寶寶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裡心情是怎樣的呢?動物媽媽見到自己的寶寶又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從中引匯出動物媽媽對寶寶的愛。

  用遊戲的形式來體驗小動物出殼,給學生以新鮮感,同時又讓他們在興奮的狀態中嘗試了小動物出殼的艱難,獲得真實的體驗。在這一環節中我將把各種小動物的圖片獎勵給一些有獨到見解、敢於表現的學生,以此來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自主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地體驗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也使遊戲和圖片為發揮想象進行創作打下基礎。

  (三)、嘗試創作

  1、好不容易從殼裡鑽了出來,這真是一件令人難忘的事,如果能把這美妙的一刻畫下來,那該多好啊!

  2、 瞧!真有幾位小朋友把它畫下來了(出示小動物出殼的圖片)。看看他們畫的都是些什麼小動物出殼了,又是怎樣畫的?

  3、寶寶們再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殼都怎麼了?那怎麼來畫破的殼呢?

  透過交流讓學生知道:小動物從殼裡出來,需要力氣,因為殼比較硬,所以在表現破殼或殼的裂痕處都要用折線來表現。後師示範。

  如果讓你來表現動物寶寶出殼的情景,你會把動物寶寶出殼的地方畫在哪?讓學生透過自主交流總結出:可以把動物寶寶畫在雞窩裡、草從中、孵化箱裡等地方出殼。

  接下來給學生3分鐘時間,創作一個不用塗色的小動物出殼的場面。(作為下面內容的鋪墊,同時也給學生以嘗試創作的機會。)

  在創作中我將播放一些小動物的圖片以及動物寶寶出殼的圖片。創作完後把一些有代表性作品貼上在展示區後交流。

  在交流時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一切努力,肯定一切孩子的努力。並由衷讚揚他們,這樣,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進一步創作指導

  出示兩張對比圖片:一張只畫了蛋寶寶出殼的場面且沒有背景的作品和一張有蛋寶寶出殼的場面,還有媽媽和姐姐在旁幫忙,有背景的作品。問學生:你喜歡哪一張,為什麼。我更喜歡下面這一張:因為,上面這張只有一隻孤零零小雞在那,且還沒有背景,而下面這一張不僅有背景和豐富色彩,還有雞媽媽和雞寶寶的兄弟、姐妹一起幫助其它想要出殼的雞寶寶。

  你們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被你們發現了。看樣子,在畫面適當的位置新增一些東西,畫面會變得更有趣、更豐富一些。如果讓你來新增,你會加些什麼呢?

  你們不僅眼睛亮、想象力也很豐富。我想我們班上的很多同學腦子裡肯定已有與其他同學不同的蛋寶寶出殼的場面,那就讓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一起來說一說,並相互提提建議。

  這樣既讓學生在畫面上感受到了豐富的色彩,也讓學生直觀掌握瞭如何才能把畫面表現的更生動。

  此時,學生已經對錶現動物寶寶出殼場景已有了一定的創作能力,下面給學生10分鐘,在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方式下,續繼展開創作。學生在創作中有可能不會表現蛋殼與小動物的的前後關係。我將指導學生先畫前邊的形象,再畫後邊的形象;或者先畫動物寶寶,再用剪、貼的方法制作。

  之後,讓學生把自己的作品貼上在“交流區”先自評後互評。

  在評價中我將以學生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保護和激勵他們所有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五) 、拓展延伸

  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在感受它美的同時更有責任去保護它,那怎麼去保護呢?請小朋友課後去收集這方面的資料,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從而激發學生對人類生態保護的意識。

  五、 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四部分:課題、示範區、展示區、交流區。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吹、祝”等14個生字;會寫“快樂”等6個字。

  2、能用歡快的語調正確流利的朗讀背誦;能隨著優美的曲調歌唱。

  3、感受自己生活的快樂幸福,並有實現未來理想的願望。 德育目標:感受自己生活的快樂幸福。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感悟朗讀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匯入

  1、今天,班裡來了許多老師,大家有沒有信心成為最出色的孩子。那麼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老師先問一個問題:屬於兒童自己的節日是?

  老師簡單介紹六一兒童節

  2、老師還請來了許多節日,請你們來連一連。(連完齊讀)

  3、同學們真聰明,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講的就是在六一兒童節這天,老師和同學們唱歌、跳舞,一起慶祝這個快樂的節日的情景。

  板書:25、快樂的節日

  學生書空,齊讀。

  二、 初讀課文。

  出示要求:

  1、自由讀小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圈出要認的字。

  2、想一想,這首詩有幾個小節。

  三、字詞檢測:

  在家裡,同學們都預習過生字嗎?那老師現在考考你們:

  1、觀察,老師講解“祖”“祝”,它們的相同點都是“示字旁”,不同點“祖”是平舌音,“祝”是翹舌音。

  2、小老師領讀。

  3、去音節齊讀;男生讀;女生讀。

  4、開火車讀

  5、齊讀詞語

  6、交流識字方法

  (1)從字的結構上看一看老師為什麼把這些字分為4行?

  (2)交流識字方法

  7、指導寫字。

  “快”(1)觀察“快”,看字的結構,交流如何才能寫好這個字。

  (2)跟老師一起寫,書空。

  (3)口頭組詞

  (4)仿寫,教師巡視指導。

  “樂”(1)這是一個多音字,跟心情有關時讀lè,跟音樂有關時讀yuè。

  (2)觀察“樂”,看字的結構,交流如何才能寫好這個字。

  (3)跟老師一起寫,書空。

  (4)口頭組詞

  (4)仿寫,教師巡視指導。

  8、核對課文有幾個小節。

  四、課中休息:

  同學們表錯真不錯,那麼老師現在獎勵大家休息休息,聽一首愉快的歌曲。

  播放《快樂的節日》

  五、分析課文

  音樂好聽嗎?它是用我們的課文譜曲而成的。同學們聰明又認真,現在我們就去學習課文。

  學習第一節

  1、 現在老師請四位小朋友帶著快樂的心情讀一讀詩歌,其他小朋友思考,出示:

  想一想:

  (1)、他們的心情怎麼樣,都去了哪裡?

  (2)、他們看見了什麼,聽見了什麼?

  全班齊讀第一小節,反覆讀。

  2、六一兒童節你會呆在家裡嗎?對,我們會走出門外。你瞧,鳥兒飛是在給我們帶路,風兒也暖烘烘的吹著我們。此時,你的心情怎麼樣?(快樂)文中的小朋友也一樣,快說說他們都去了哪裡玩耍?

  (花園、草地)板書

  3、他們在來到花園裡,草地上會做什麼呢?生答...瞧,他們玩的多開心呀!

  你會仿照課文補充句子嗎?

  我們像_____一樣,________。

  __像_____一樣,________。

  4、請你們觀察一些圖片,小朋友們美嗎?你從哪裡看出來的,請結合課文回答老師。

  鮮豔的紅領巾,美麗的衣裳,像朵朵花兒開放。

  你會填空嗎?

  鮮豔的() 美麗的()

  5、真歡樂呀,請你們再以快樂的心情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6、指導背誦。

  學習第二節

  1、同學們讀的真心不錯,現在請聽老師讀第二小節詩歌。同學們邊聽邊思考,出示:

  小朋友來到花園裡,來到草地上看見了什麼,又聽見了什麼?

  2、師範讀

  3、課文中說“它們向我們祝賀”,它們是誰?生答:花兒、小溪

  4、他們是怎麼祝賀我們的?生答:花兒—點頭,小溪—流淌

  5、看見他們的行動你們有什麼感覺? (快樂) 請以快樂的

  心情讀一讀。

  6、它們說了什麼?

  有我們就更加美麗,有我們就充滿希望。

  為什麼說,有了我們就更加美麗?生答

  教師補充:同學們想象一下,花園裡,草地上,到處百花齊放,彩蝶飛舞。當鮮豔的紅領巾迎風飄揚,美麗的衣裳翩翩起舞,你們有什麼感覺?(美麗)

  風景已經很美了,有了我們的點綴,世界就更美麗了。

  板書:美麗。

  為什麼說有了我們就充滿希望?生答

  教師補充:我們國家已經很強大了,但是需更加強大。還有許多事情沒有完成,這就需要我們好好努力。長大以後,為國家做許多事情,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所以說,有我們就充滿希望。板書:希望。

  7、它們的話,開不開心?自不自豪?讀出來。

  8、小溪和花兒這樣用行為和語言來表示慶祝就叫---祝賀!

  9、指導背誦。

  10、完成大冊子第五題。

小學美術教案 篇7

  一、教學重點

  師生一起協作完成“集體大樹”的製作

  二、教學難點

  剪或撕“名字樹葉”的方法

  三、課業型別

  工藝製作

  四、教具準備

  剪刀、彩紙、“集體大樹”的範圖、教學課件

  五、學具準備

  剪刀、膠水、彩紙

  六、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匯入新課:

  教師出示“集體大樹”的範圖,介紹這棵大樹代表我們的班集體。?

  1、提出問題:如何才能使這棵大樹變得完整?並且我們都能來到這個集體中??

  2、結論:製作樹葉——寫上名字——貼在大樹上。?

  3、教師小結:這棵大樹代表我們的班集體:一年級X班,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樹,只有我們每位同學都來到這裡,成為它的一員,這棵樹才能茁壯地成長。

  (三)講授新課?

  1、教師出示外形和製作方法不同的兩片樹葉,樹葉上寫著老師的名字,老師做自我介紹。?

  2、教師展示其中一片對稱形樹葉?

  提出問題:如何製作出這種對稱形樹葉?

  3、教師總結並演示實驗結果:對摺——從開口處剪或撕樹葉的一半——展開成為完整的葉子(教師輔助演示)?

  4、提出問題:葉子是什麼形狀的?

  6、出示課件:樹葉的常見形狀、顏色和特殊形狀、顏色?

  ?

  5、教師小結:大家一起動腦筋,用自己的方法來製作“名字樹葉”,看誰的樹葉最好、最漂亮、最先來到“集體大樹”上。

  (四)、學生製作,教師巡迴輔導。?

  作業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紙張和適合自己的方式,最好能自己創作出其他方法;在樹葉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反面寫上自己的愛好。

  師生共同將“名字樹葉”貼在“集體大樹”上。圍繞“集體大樹”,請“名字樹葉”的小作者逐個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如:姓名、年齡、愛好等等。全班同學給以掌聲鼓勵,使介紹者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五)、教師總結:?

  同學們你們看,我們用“名字樹葉”裝點的這棵“集體大樹”多美呀!集體因為有我們的存在才充實,才充滿活力,我們也因為有集體的愛護、培養才能夠茁壯成長。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們將共同生活在這個集體中,用我們的行動去維護它,用我們的雙手將它建設得更加美好!

小學美術教案 篇8

  年 級:小學一年級

  課 時:40分鐘

  執 教 者:周志霞

  教學目標

  1、享受自制“食品”的喜悅,提高對美食的興趣與欣賞水平。

  2、學習泥塑的簡單技法,用可塑性材料進行食物造型。

  3、在佈置食品店,進行模擬商品交易過程的遊戲中,體驗社會生活分工協作的情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習泥塑的簡單技法,用可塑性材料進行造型。

  難點:製作的精巧,細緻。

  教學準備

  教具:學成蛋糕房,各類範品,製作用具。

  學具:教材、彩泥等各類製作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準備製作用具,規範美術製作習慣。

  二、匯入新課

  1、演示:學成蛋糕房,引導學生欣賞。

  1)你看到了什麼?

  (蛋糕,麵包,糕點,餅乾等)

  2)你去過哪兒嗎?什麼時候去過?

  3)你能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一下嗎?

  4)你對他們哪兒的什麼印象最深刻?

  2、揭示課題

  三、欣賞感知

  1、 教師出示多份蛋糕,供合作小組欣賞感知。

  1)這是什麼?

  2)你知道是怎麼做的嗎?

  3)你覺得好看嗎?你覺得哪裡最好看?

  聞聞他的味道,怎麼樣?

  4)想不想嚐嚐?品嚐蛋糕。說說味道?

  2、教師製作的範品展示。

  1)你知道這是又是用什麼做的嗎?

  2)你知道做的是什麼?

  3)你知道製作的步驟嗎?

  3、學生們相互討論,交流。

  你們覺得做糕點怎麼樣才能做的象?

  (抓住糕點的特徵,重點是製作糕點的奶油的樣式,精緻的製作奶油裝飾)。

  4、情境創設

  四人小組為單位,合資開一家小小食品店,你有什麼高招來促進銷售呢?

  1)你們是怎樣分工的?

  2)你們主要是經營什麼食品?

  3)你們的特色食品是什麼?

  4)價格怎麼樣?

  四、學生嘗試練習

  用彩泥,彩紙等各色材料製作“食品”,經營小小食品店。

  五、教師巡迴指導。

  1、及時反饋、糾正。

  2、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參與其中。

  六、展示,遊戲。

  1、“小小食品店”開張,模擬經營。

  2、學生扮演,“店主”食品介紹,“顧客”挑選。

  3、學生們遊戲活動小結

小學美術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一)綜合分析

  生活中許多平常的自然材料,經過巧妙構思,雕刻插接,就變成了生動有趣的形象,雕蘿蔔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思維創作能力,訓練學生安全地使用材料、工具及運用材料,屬於“造型表現”領域。

  (二)教學目標

  ①造型遊戲活動中,啟發學生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

  ②學習利用各種蘿蔔拼接組合,雕刻簡潔的造型。

  ③巧妙利用蘿蔔的形與色,進行聯想,創作有趣的形象。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各種各樣的蘿蔔、刀、圖片資料等。

  ●學生準備蘿蔔、刀、牙籤、豆粒兒、大頭針等。

  (二)教學過程:

  ●匯入:一盤各種各樣的蘿蔔(包括剖面、橫截面)實物展示。

  ●觀察:教師取一段胡蘿蔔切開,再插上牙籤拼接組合。

  ●欣賞:課本上學生製作的雕蘿蔔作品。

  ●啟發:這些有趣的“形象”是利用蘿蔔的什麼特點創作的?

  分組評論評述:列舉課本上學生作品的例子說明如何利用蘿蔔的顏色和外形進行創作。

  ●設計造型:仔細觀察分析自己帶的蘿蔔,精心構思,然後進行雕、刻、剝、切等造型活動,再用牙籤拼接組合,用豆粒兒當眼睛,裝飾完成(提醒學生注意用刀安全)。

  學生可以走出教室到家田、蘿蔔地裡去親近大自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到菜市場去觀察各種不同的蘿蔔,然後有選擇的購買,將觀察、聯想、構思的步驟放在菜場裡進行,也很有趣。

  三、學習評價建議:

  ●是否在設計活動中表現出創意,並且能用語言對自己和同學的作業進行評述。

  ●能否利用蘿蔔的特點進行簡單的加工造型。

  ●在製作過程中是否積極的動腦、動手。

  四、教師教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