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班科學教案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西紅柿、小黃瓜的特徵,大膽講述在觀察中的發現
2. 知道多吃瓜果對身體有好處。
3. 體驗並享受科學觀察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幼兒準備:每人一個西紅柿、一個黃瓜、抹布、涼拌黃瓜、炒西紅柿、湯匙、叉子。教師準備:西紅柿、黃瓜、刀、涼拌黃瓜、炒西紅柿、PPT。
2. 知識準備: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身邊的花草樹木等物體特徵,培養幼兒觀察能力。
活動過程:
一、以謎語匯入,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位新朋友,我把它藏在了一個謎語裡面。
謎語:圓圓臉兒像蘋果,又酸又甜營養多,可以做菜吃,又能當水果。
師:西紅柿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蕃茄”。西紅柿還請來它的好朋友,你們瞧,它是誰?
二、第一次觀察,運用感官感知西紅柿和小黃瓜的外部特徵。
1. 引導幼兒認識西紅柿和小黃瓜的外部特徵。
師:用手摸一摸,有什麼感覺?用小眼睛看一看,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用鼻子聞一聞是什麼味道?
師:請小朋友認真安靜觀察,觀察完再回位置,和你的同伴討論。
2. 幼兒運用感官觀察,教師巡迴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認識它們的外部特徵,並能大膽講述在觀察中的發現。
3. 師幼共同小結,西紅柿和小黃瓜的外部特徵。
師:用眼睛看到的西紅柿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用手摸到的西紅柿是什麼樣子,說說有什麼樣的感覺?用鼻子聞到什麼味道?
小結:西紅柿是圓圓的,它有紅紅的身體。用手摸上去滑滑的,涼涼的。聞起來有一點點西紅柿的香味。
師:用眼睛看到的黃瓜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用手摸到的黃瓜有什麼樣的感覺?用鼻子聞到什麼味道?
小結:小黃瓜是綠綠的,長長的。用手摸上去刺刺的,粗粗的,有許多毛毛的小顆粒。聞起來有小黃瓜特有的味道。
師:西紅柿和小黃瓜它們長得有什麼不一樣?
三、第二次觀察,感知西紅柿和小黃瓜的內部特徵。
1. 引導感知西紅柿和小黃瓜的內部特徵。
師:用小眼睛看看它們小肚子裡面藏著什麼,用鼻子聞一聞它們有什麼香味?用手摸一摸它們的小肚子,摸完要用抹布把手擦乾淨。
師:請小朋友認真安靜觀察,觀察完再回位置,和你的同伴討論。
2. 幼兒運用感官觀察,教師巡迴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觀察西紅柿和小黃瓜的內部特徵,大膽講述在觀察中的發現。
3. 師幼共同小結,西紅柿和小黃瓜的內部特徵。
師:西紅柿肚子裡面藏了些什麼?
小結:西紅柿有一層薄薄的'果皮,肚子裡藏著幾個小格子,每個格子裡面有籽,還有汁,聞起來酸酸的。
師:小黃瓜肚子裡面藏的是什麼?
小結:小黃瓜肚子裡有淺綠色的果肉,中間有很多一小粒一小粒的籽。
四、瞭解西紅柿和小黃瓜的烹飪方法,並嘗一嘗知道多吃蔬菜有益身體健康。
1. 瞭解西紅柿和小黃瓜的烹飪方法。
2. 品嚐炒西紅柿,涼拌黃瓜。
提品嚐要求:①吃之前先請小朋友們用能幹的鼻子聞一聞是什麼味道的。②炒西紅柿用湯匙舀起來吃,黃瓜用叉子叉起來吃。③保持桌子乾淨,衣服也乾乾淨淨。
五、活動延伸,在品嚐中自由結束。
師: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開著小火車,回教室到科學區切切小黃瓜。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昆蟲世界充滿了奧秘,各種昆蟲長相各異、奇特,昆蟲的卵生性使它的生長過程充滿神秘。美美和醜醜就是毛毛蟲變蝴蝶的兩個不同生長時期的形象,毛毛蟲怎麼變蝴蝶這一問題引發了孩子探索昆蟲的慾望。因此,我便設計了這一活動,透過活動帶領幼兒進入廣闊的學習天地,去結識蝴蝶朋友,瞭解它的有趣之處,讓幼兒用一顆真摯的童心,去關注、體驗蝴蝶的生活、探索蝴蝶成長的奧秘,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討論,認識蝴蝶並初步瞭解毛毛蟲演變成蝴蝶的生長變化過程。
2、藉助故事比較美美和醜醜不同外形特徵,激發幼兒探索昆蟲世界的奧秘。
活動重難點:瞭解毛毛蟲演變成蝴蝶的生長變化過程,激發幼兒探索昆蟲世界的奧秘。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PPT、毛毛蟲變蝴蝶的轉變圖示。
經驗準備:學會兒歌《我想變成一直蝴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認識蝴蝶的外形特徵
1、謎語:頭上兩根鬚,身穿彩色衣;飛在花叢中,快樂又逍遙。
2、那你們見過哪些蝴蝶呀?
3、我們小朋友見過那麼多蝴蝶,我們在仔細的看一看蝴蝶到底長的怎麼樣?
4、這隻蝴蝶長的漂亮嗎?所以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美美”
5、美美長的那麼漂亮,它除了有美麗的翅膀,還有什麼
6、小結:蝴蝶可以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有兩對翅膀,六隻腳。只要有這些特徵的我們都說它是昆蟲。
二、認識美美和醜醜,觀察比較不同的外形特徵。
有一天,蝴蝶美美飛呀飛呀來到了花園裡。遇到了毛毛蟲。
1、蝴蝶美美在公園裡遇到了誰呀?(毛毛蟲)
2、毛毛蟲和蝴蝶長的一樣嗎?長的哪裡不一樣?
3、所以毛毛蟲也有一個名字叫醜醜。
3、運用故事,引出蜜蜂的話
4、幼兒討論:美美是不是醜醜變的呢?讓幼兒猜測!
三、觀看錄影,瞭解蝴蝶的成長過程
1、胡老師今天準備了一段錄影,請你們仔細的看一看,蝴蝶是不是毛毛蟲變的?
2、請幼兒說說醜醜是不是美美小時候的樣子。
3、醜醜是怎樣變成美美的?
4、梳理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圖,卵——毛毛蟲——蛹——蝴蝶
5、我想變成一隻蝴蝶。小朋友,咱們一起來玩一個毛毛蟲變蝴蝶的遊戲吧!
幼兒扮演毛毛蟲,嘗試運用肢體動作表現蝴蝶的生長過程。
四、拓展教育
1、昆蟲世界裡還有哪些動物也和毛毛蟲和蝴蝶一樣,小時候的樣子和長大了的不一樣?
2、幼兒繼續探索,各種途徑尋找答案。
設計意圖
透過觀察,讓幼兒知道蝴蝶的基本特徵,同時,讓幼兒欣賞蝴蝶的美麗來與後面環節毛毛蟲的醜形成對比埋下伏筆。
鼓勵幼兒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透過觀看PPT蝴蝶的生長讓幼兒瞭解先是小小的蟲卵,然後變成毛毛蟲,再後來變成蛹,最後變成蝴蝶
透過我想變成蝴蝶這一環節,讓幼兒嘗試用動作表現,鞏固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發現、再現物體的序列,體驗不同的排序方法;
2、能在操作活動中有規律地繪畫圖案,提高動手能力;
3、培養幼兒思維的多樣性,初步感知數學中的規律美。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小熊的圖片一張
3、幼兒領域的操作用書
活動過程
一、感知規律。
(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小熊搬新家了,它請了三位好朋友到家裡去做客,看看它們是誰呀?(小兔,小貓,小狗)
師:去小熊家有三條不同的路,三位好朋友各走了一條小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走的是怎樣的小路呢?
小兔:不同顏色一隔一的排序
小貓:不同大小一隔二的排序
小狗:不同形狀一、一、一的排序
(引導幼兒發現並講出其中的規律。)
二、出示PPT,引導幼兒體驗學習不同排序方法。
(一)引導幼兒按規律排列。
師:三個好朋友都到小熊家了,小熊可開心了,為小動物們準備了它們最愛吃的食物呢!可是想吃這些食物可沒那麼容易哦!小熊還為小動物們提供了沒有裝飾完的盤子呢,我們只要把小熊的盤子裝飾完,最愛吃的東西就會出現了。
小兔:不同實物一隔一的排列下去(說對了出現蘿蔔)
小貓:不同大小一隔二的排列下去(說對了出現小魚)
小狗:不同形狀一、一、一的排列下去(說對了出現骨頭)
三、幼兒動手操作。
(一)簡單介紹活動內容。
師:小熊還要請我們小朋友去做客呢,但是小熊為小朋友出了一道題,闖關成功的小朋友才可以到他家做客。小熊出的題在老師手上,叫按規律畫。畫對的小朋友才可以到小熊家做客。
(二)教師的示範講解。
(三)幼兒動手操作。
1、提出製作要求:
按一定規律排序
保持安靜,完成後舉手告訴老師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按規律排序》,目的在於訓練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整個活動以收到禮物貫穿主線。分三個環節完成,層次清晰,第一個環節透過讓幼兒自己觀察去發現圖形排隊是有規律的。透過圖形的對比引導幼兒感知圖形排隊的基本特徵。這是對幼兒進行初步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第二個環節讓幼兒在發現規律的基礎上採用啟發法、提示法,引導幼兒進一步掌握並概括圖形的排列特徵。讓幼兒感受了不同顏色,不同圖形按規律排序的樂趣,也訓練了幼兒的觀察力,思維的敏捷性。
在活動中還設定一些分難易層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1、透過實驗,瞭解磁鐵的特性。2、能大膽交流,瞭解磁鐵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1、磁鐵、磁性動物教具、回形針、硬幣若干。2、樹葉、鑰匙、花布、毛線、積木等。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老師:小朋友們好,這節課我們一起進入科學的世界來進行探索吧!首先老師要給小朋友們表演一個魔術,大家看好啦!
(進行魔術表演,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初步感受磁鐵的奧秘。)
比如說:在一張紙上放一個有磁鐵的玩具,側面遮住,手拿磁鐵在紙上來回移動。
老師:小朋友們看看,東西在上面怎麼了啊?
(幼兒回答)
老師:猜猜我是用什麼方法讓它移動的呢?
鼓勵幼兒大膽猜想。
二、基本部分。
1、老師展示磁鐵.
老師:哦,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哦,原來紙的下面有個東西,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幼兒回答)
老師:對啦,這個是磁鐵,你們知道磁鐵還能吸什麼嗎?
(幼兒思考)
2、幼兒透過實驗認識磁鐵,進一步感受、瞭解磁鐵的特性。
老師:剛剛有的小朋友說了自己的看法,那現在請你們看看桌上的東西,先猜猜哪些東西能被磁鐵吸起來,哪些不能?然後再用磁鐵一個個的實驗。
(幼兒用磁鐵進行試驗,老師觀察並給予幫助。)
3、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引導幼兒根據實驗總結磁鐵的特性。
老師:好啦,大家都動手操作了一下,那根據你們所實驗和所觀察的,發現磁鐵有什麼奧秘呢?
老師總結:磁鐵有吸鐵的特性。
(遷移幼兒生活經驗,說說磁鐵在生活中的運用。)
老師:你們發現我們周圍哪裡有磁鐵的東西?我們大家上街的時候也可以看看問問,這樣就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哦。好了,現在我們來看看練習吧!
指導幼兒進行課後練習。
四、活動結束。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目標:
初步瞭解豆芽的外行特徵及生長過程,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營養。
重點:
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營養。
難點:
瞭解豆芽的外行特徵及生長過程。
準備:
黃豆芽、綠豆芽、黃豆、綠豆、影片臺
過程:
1.師把裝有黃豆芽、綠豆芽的盤子發到每一桌,並用手帕蓋好。
2.師提問,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春天到了,種子有了什麼變化?
幼:種子開始發芽了。
師:真聰明!好!開啟手帕,你們發現了什麼?
幼:豆芽師:豆……芽, 豆芽是誰發的芽?
幼:豆子師:對的。豆芽是豆子發的芽。
3.幼兒每人拿一根豆芽,觀察豆芽外行特徵,並把黃豆芽和綠豆芽作比較。
師:小朋友們,現在每人拿一根豆芽,看看你拿的豆芽長什麼樣子?
幼兒觀察和小夥伴交流,師對幼兒作指導。
師:誰來說說,你的豆芽是什麼樣子的?
幼:我的豆芽有兩個瓣。
幼:我的豆芽有兩個瓣,還有兩片小葉子。
幼:我的豆芽有兩片小葉子,還有兩個小瓣。
幼:我的豆芽上面是黃顏色,下面是白顏色。
幼:我的豆芽上面是綠顏色,下面是白顏色。
幼:……師:好,XXX請你把你的豆芽,放在影片臺上,我們一起看看它長什麼樣?
師把豆芽用影片臺放大和幼兒一起看。
師:看,XXX的豆芽,上面是什麼顏色的啊?
幼:黃顏色師:下面這白色的是什麼呢?
幼:根師:那最下面的這是什麼呢?(師指豆芽的根)幼:是莖師:真聰明,這白的是豆芽的莖,根在最下面。老師想問問小朋友們,有和XXX的豆芽不一樣的豆芽嗎?
幼:我的豆芽和XXX的不一樣幼兒把豆芽放在影片臺上。
師:看看,這兩根豆芽,哪兒不一樣?
幼:一根豆芽的莖胖,另一根豆芽的莖瘦幼:一根豆芽的上面是綠色,另一根豆芽上面是黃色幼:一根豆芽上面的瓣大,另一個豆芽瓣小幼:一根豆芽的莖長,另一個豆芽莖短師:這兩根豆芽是不一樣的,你們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媽$咪$愛$嬰$網$幼兒園$教案頻道
幼:不知道。
師:這叫黃豆芽,黃豆芽--有兩個黃顏色的大瓣,莖胖,而這個叫綠豆芽,綠豆芽--有兩片綠色小葉子和小瓣,莖瘦。
4.師利用黑板畫,讓幼兒知道豆芽的生長過程。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黃豆……芽,是什麼發芽長成的呢?
幼:黃豆師:綠豆芽呢?
幼:綠豆師:真是太棒了!(師拿出豆子,出示在影片臺上)這樣一個圓圓的豆子,怎麼會變成一根長長的豆芽呢?
幼:給它澆水,讓它曬曬太陽師:說的真好!
師在黑板上畫豆芽的成長過程。
師:黃豆寶寶和綠豆寶寶在泥土裡,給它們澆澆水,曬曬太陽,漸漸地芽就長出來了,鑽出地面,上面有兩個瓣。
5.師對幼兒進行引導,讓幼兒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營養。
師:老師想問問,你們吃過豆芽嗎?
幼:吃過師:喜歡吃嗎?
幼:喜歡師:經常吃嗎?
幼:經常吃。
師:那你們知不知道我們為什麼要經常吃豆芽呢?
幼:因為它很營養。
師:對的,因為豆芽是很有營養的蔬菜。
師:我們為什麼要經常吃豆芽?
幼:因為豆芽是很有營養的蔬菜。
6.師和幼兒一起種黃豆、綠豆,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們想和老師一起去種黃豆、綠豆嗎?
幼:想師:這樣我們就可以親眼看看豆芽是怎樣長成的。
師和幼兒一起把豆種在放有棉花的魚缸裡。
活動反思:
本節科學課目標是初步瞭解豆芽的外行特徵及生長過程,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營養。課前教師要對豆芽的外行特徵和豆芽的生長過程作詳細瞭解,同時也要準備黃豆芽、綠豆芽,並且要知道黃豆芽和綠豆芽的異同。在課堂上比較兩種豆芽異同時,充分利用了影片臺,將豆芽放大便於幼兒觀察、比較。比較時,讓幼兒自己探究,自己組織語言說出異同,師從旁指導,真正體現"幼兒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在講述黃豆芽和綠豆芽成長過程時,避免了"空口白描"而是利用黑板畫,讓幼兒對過程有了直觀形象的瞭解。課後延伸中,師和幼兒一起種豆,既培養了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又激發了幼兒觀察、記錄豆芽的生長情況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