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科學教案7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在動手操作中比較觀察瞭解溶解現象,產生觀察的興趣。
2、能初步記錄與交流自己實驗結果,樂意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教學準備:
1、教師操作材料:糖、黃沙、赤豆若干,一張大記錄紙。
2、幼兒操作材料:分別裝有糖、黃沙、赤豆的盒子若干,水杯、分類盒、小調羹若干,記錄板、記錄紙、貼上紙人手一份。
3、實驗記錄:用貼標記的記錄形式。
誰在水裡不見了姓名:
我的實驗材料糖黃沙綠豆
我的猜想
我的實驗
4、科學術語及詞彙:溶解。
5、時間安排:20~25分鐘。
教學過程:
一、幼兒認識材料,激發實驗興趣。
教師出示裝有糖、黃沙和赤豆的盒子,讓幼兒透過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認識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幾樣小禮物,看看它們是什麼?
二、幼兒實驗操作——誰在水裡不見了
(一)、幼兒猜想,到集體記錄板上記錄猜想結果。
1、師:今天,三種寶寶要和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請它們藏到水裡面會怎樣呢?你覺得哪個寶寶在水裡會不見了?
2、幼兒獨立思考、進行猜想,交流講述。
3、幼兒到集體記錄板上用貼上小紅花記錄猜想結果。
4、教師小結:有的小朋友覺得糖寶寶到水裡會不見,有的小朋友則認為黃沙寶寶,還有的小朋友認為是赤豆寶寶。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樣,待會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做一做,看看到底是哪個寶寶在水裡不見了。
(二)、幼兒實驗,在自己的記錄板上記錄結果。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交待實驗步驟。
師:①請小朋友選擇一種寶寶,放在紅色盒子裡的小水杯裡,用調羹攪拌一下,看一看發生了什麼?它是不是在水裡不見了?②如果這個寶寶在水裡不見了,就把看到的結果用小紅花貼上在“我的實驗”裡。③記住,試一種記錄一種,然後再去試另外一種,記錄一種。
2、幼兒證實猜想:將糖、黃沙和赤豆分別投入水中,觀察誰在水裡不見了。
3、幼兒實驗記錄:引導幼兒用貼上小紅花的方式將實驗結果記錄到自己的記錄板上。
4、幼兒自由交流:大家的遊戲做完了,哪個寶寶到水裡去不見了呀?它們到哪裡去了?請小朋友看著你的記錄表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好朋友。
5、幼兒交流,教師記錄結果在大記錄紙上。
教師小結:我們發現糖寶寶放在水裡會不見,化掉了,這就是溶解。
三、經驗拓展。
教師提問:還有哪些東西會像糖寶寶一樣放進水裡也會不見呢?我們回去再問問你們的爸爸媽媽吧!
小班常識活動:輕和響
一、活動目標
1、知道聲音有輕有響,並能加以簡單區分。識字:“輕”、“響”。
2、在看看、聽聽、玩玩的過程中,探索不同事物在易拉罐裡搖晃的不同聲音。
3、樂意參加常識探索活動,並學會在生活中主動探索。
二、活動準備
1、易拉罐若干(多於班級人數),半數裝有釘子或者豆類,半數裝有紙或者小木棍。
2、“響”“輕”立式字卡各兩份。
3、錄有伴奏音樂的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引題。
教師直接出示四隻易拉罐。並對其進行一定的解釋。
2、透過聽聽、看看來進行觀察。
①教師搖一搖裝釘子的易拉罐,請幼兒說說聽到了什麼聲音?(響)請幼兒對聲音進行模仿。
②教師搖一搖裝紙的易拉罐,提問這是什麼樣的聲音?(輕)
③教師展示“響”,“輕”字卡,並將兩隻易拉罐分別放在相對應的位置。
④教師將另外兩隻易拉罐分別搖一搖,結合幼兒的意見對其進行區分擺放。
⑤開易拉罐。教師引導:“這些易拉罐裡面到底裝的是什麼呢?我們來看一看吧!”教師分別開啟四個易拉罐,並把裡面裝的東西倒出來,分別在幼兒面前進行進距離的觀察。
⑥小結:這些東西都是不一樣的,他們放在易拉罐裡面搖一搖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
3、透過親身操作進一步感知輕和響。
①教師引導:老師這裡有這麼多的易拉罐,我一個人玩不了那麼多,我請小朋友跟我一起來玩,好嗎?
②教師提要求:在拿到易拉罐的時候不要隨便的搖,要先把易拉罐抱住,等到老師請小朋友們操作的時候才可以搖。小朋友搖一搖以後,聽聽這個聲音是輕的還是響的,是響的,就站在響字寶寶旁邊,是輕的,就站在輕字寶寶一邊。
③幼兒操作,找到相應的字寶寶並站在旁邊。
④教師檢查,糾正。
4、用易拉罐來給音樂配伴奏。
①聽音樂一遍,區分響的一段和輕的一段。
②幼兒和教師一起根據音樂輕響來給音樂伴奏。響的一段由拿響罐的小朋友搖,輕的一段由拿輕罐子的小朋友搖。
科學教案 篇2
目標:
1、認識河蚌,瞭解河蚌的生活習性和形態特徵。
2、瞭解河蚌與人類的關係,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準備:
1、河蚌實物若干,飼養在自然角,供幼兒實際觀察,河蚌的生活掛圖。
2、珍珠的形成過程圖片或影片。
過程:
1、匯入:小朋友們,前幾天我們班的自然角里來了幾位新客人,它們就是河蚌寶寶,我們把它們請出來吧!
2、教師出示河蚌,請幼兒觸控觀察。提問:
(1)河蚌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
(2)河蚌貝殼前端和後端是否一樣,貝殼的外面有什麼?
(3)看一下蚌的兩片貝殼的背面是由什麼連線的?
(4)河蚌在安靜狀態下和受到觸動時,表現有什麼不同?
教師結合河蚌實物總結介紹:
河蚌是生活在淡水水底的動物,2片對稱的貝殼保護柔軟的身體,貝殼的前端鈍圓,後端稍尖。貝殼的外層有一條條以殼頂(靠近前端上方的突出部分)為中心的同心環紋,寬窄和顏色深淺相間,叫生長線,它的形成受環境條件影響,但不代表年齡。兩片貝殼的背面由韌帶連線,韌帶有彈性,能使兩片貝殼張開。在安靜狀態下,貝殼能微微張開,露出斧足,由於斧足的伸縮使身體前進;當遇到刺激時,斧足收回,兩片貝殼就緊緊合在一起。
3、結合河蚌的結構圖,讓幼兒邊觀察邊猜測思考問題:
(1)河蚌的口在哪裡?它吃什麼東西,是怎樣吃東西的?
(2)河蚌有用嗎?它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有什麼用?
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回答。
4、結合幼兒的回答和珍珠形成圖,介紹河蚌的作用。
1) 適合燒、烹、燉,有清熱解毒、滋陰明目之功效。
2)河蚌渾身是寶:河蚌是珍珠的搖籃,不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養育珍珠。除育珠外,蚌殼可提製珍珠層粉和珍珠核,珍珠層粉有人體所需要的15種氨基酸,與珍珠的成份和作用大致相同,具有清熱解毒、明目益陰、鎮心安神、消炎生肌、止咳化痰、止痢消積等功能。將蚌肉和蚌殼分別加工、蒸煮消毒和機械粉碎,即可製成廉價的動物性高蛋白飼料,餵養動物。
5、觀看珍珠的形成過程圖片或影片,加深對河蚌的認識。
教師提問:
1)珍珠是在那種小動物的肚子里長出來的?
2)你喜歡珍珠嗎?為什麼?
3)我們如何來保護它?
6、教師小結。
提醒幼兒要愛護環境,減少環境汙染,讓小動物們都能快樂地生活、生長。
科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探索使潛水艇又快又穩地潛入水底的方法。
2、在小組活動中,懂得分工合作,明確各自承擔的任務。
3、勇於嘗試,不怕失敗,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製作微型潛水艇一艘(在飲料瓶的一面鑿一排或兩排孔用來進水),打好洞眼的塑膠瓶(每組一個)。
2、操作材料:螺絲、木塊、鵝卵石、橡皮、長磁條、沙子等。
3、皮筋、膠帶、整理箱裝三分之二的水、抹布、記錄表。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自制的潛水艇,提問:這是我們自己製作的潛水艇,誰來試試怎樣讓它沉下去?
2、幼兒演示,大家仔細觀察,發現問題。
教師:潛水艇下沉了嗎?下沉的速度怎麼樣?(幼兒爭先恐後表述:潛水艇下沉得太慢了:潛水艇後面先沉下去了,前面沒有沉……)
3、教師以海軍叔叔的身份交給大家一個任務:讓潛水艇快速下沉,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並要求幼兒與同伴商討解決的辦法。
4、幼兒4人一組展開討論推測,第一組認為在潛水艇上加上鐵塊或鐵條:第二組確定用石頭加重的辦法:第三組統一意見是在艇里加沙子,讓潛水艇變重;第四組認為再在潛水艇上多鑽幾個進水孔:第五組討論的結果是用磁鐵捆綁在潛水艇上增加它的重量。
5、教師詢問究竟哪種辦法好,幼兒都爭著說自己組的辦法好。這時,教師出示相應的操作材料和記錄表,讓幼兒明確如何記錄,提出分組操作要求,鼓勵幼兒去實際操作嘗試自己的推測能否成功。
6、幼兒4人一組開始分工,商討誰是記錄員、取材員、操作員和彙報員,明確了各自的職責後,大家開始進入有趣的實驗操作過程。
7、教師巡視觀察各組的操作程序,並有目的地指導幫助。
8、小組交流,確定彙報內容。(你們用了什麼材料?是怎麼做的?成功了嗎?)
9、集體交流,請操作員展示潛水艇是否下沉,彙報員彙報操作的過程後,本組其他成員可來補充。表揚能始終堅持分工、職責明確的第一、第二、第四小組。
10、根據幼兒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潛水艇不能平穩地下沉),師生共同展開討論:潛水艇為什麼會一頭先沉另一頭後沉呢?(重心不穩)哪一組有辦法讓潛水艇的身體同時平穩下沉?引導幼兒思考解決的辦法(將加重的物體放在潛水艇底部的某一個地方)。
11、鼓勵幼兒小組討論出解決的方法後,再次嘗試讓潛水艇既快又平穩地下沉。教師分別巡迴指導,提供能幫助固定的輔助材料。
12、請各組幼兒交流實驗的經驗、感受。
師:你們是怎麼取得成功的?(幼兒彙報本組實驗的`過程,採用的方法及實驗的感受。)
13、表揚在小組合作中能遵守職責的小組,鼓勵沒有成功的小組再次嘗試,尋找更好的方法。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科學教案 篇4
一、設計意圖
透過直接的感官的接觸,更能使他們記憶深刻並且情趣濃厚。同時在孩子們的體驗活動中,孩子們各自帶著興趣和需要直接和木珠接觸。透過看看,摸摸等感官的使用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粗淺的探究方法和學習技能。孩子們由探索得到了知識,自然積累了經驗,之後經驗又使活動昇華,這其實也是我們老師的最終目標:讓寶寶主動去學習,去觀察、去認知、去生活、去創造!
二、活動目標
1、樂於將珠珠拋進水中,初步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併產生好奇。
2、喜歡拋珠子活動,在活動中感知快樂。
3、願意向同伴、老師表述:“木珠浮在水上”、“玻璃珠沉下去了。”
三、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的木珠、玻璃珠若干,將木珠、玻璃珠放在幾個筐子中
2、塑膠大盆2個,裡面裝一半水。
3、在活動前組織幼兒看“跳水”的體育比賽,讓幼兒瞭解“跳水”這一運動。
四、活動過程
(一)以“跳水錶演”引出
1、孩子們你們看過跳水錶演嗎?今天,有2位朋友也要來表演跳水,你們看,是誰?(分別出示木珠、玻璃珠,引導幼兒與珠珠打招呼)
2、木珠是什麼樣的?(顏色、形狀)玻璃珠呢?
(二)跳水錶演(教師演示,幼兒表述)
1、跳水錶演現在開始,首先出場的是木珠。(教師演示木珠跳水)聽“咕咚”,木珠寶寶跳到水裡去了。(學說“咕咚”)
2、木珠跳到水裡後是怎麼樣的?
3、玻璃珠也來跳水,它跳到水裡後會是怎麼樣的呢?(幼兒猜測後教師演示)
4、玻璃珠跳到水裡後是怎麼樣的?它和木珠一樣嗎?(幼兒學說:“木珠浮在水上”,“玻璃珠沉下去了”
(三)幼兒操作
1、仔細聽,誰在說話啊……原來還有很多珠珠也想來跳水,我們一起幫助它們吧!
2、每個幼兒1盒珠珠,把它們拋入水中,觀察珠珠在水裡的沉浮現象,並用語言進行表述。
3、收拾整理玩具,活動結束。
五、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過幼兒的實踐操作,感知和探索沙的特點。
2、透過玩沙給幼兒帶來愉快的情感體驗,培養幼兒建構能力。
3、培養幼兒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和科學探索精神。
活動準備:
1、盛水的杯子每人一個,圍裙每人一條,小棒若干。
2、活動前檢查沙坑安全及衛生。
活動過程:
1、感覺遊戲
帶領幼兒到室外脫下鞋襪在水泥地上跑一跑、跳一跳,說說是什麼感覺?(很硬,腳踩上去不舒服,摔在地上很疼。)
請幼兒再到沙坑裡跑一跑、跳一跳,說說是什麼感覺?(很軟,很舒服,摔倒了都不會疼。)
與幼兒共同討論得出結論:沙很軟。
2、發現遊戲
①讓幼兒用手玩一玩幹沙,鼓勵幼兒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感知,看看有什麼發現: (沙很輕,不用費勁兒就可以拿起來。沙會跑,它會從手指縫裡掉下去,說明它很細。沙沒有味道。幹沙不能粘在一起……)
②發給幼兒每人一個杯子,讓幼兒到水池裡取水,自由活動。鼓勵幼兒將新發現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把一杯水全倒進沙裡,水倒得太多,就能看見沙的上面有很多水,水上面還有幾粒沙浮在上面。把水慢慢地倒進沙裡,水就不見了。把沙放進杯子裡,沙不會溶解。沙變溼了可以捏東西……)
師生共同總結沙的特點。
3、建構遊戲
引導[1][2]下一頁 幼兒運用小棒進行建構遊戲(也可用小棒在沙上面畫畫)對自己在沙坑周圍獲取材料進行活動的幼兒加以肯定。
4、欣賞遊戲
共同欣賞每位幼兒的作品,給每位幼兒以肯定和鼓勵。
5、收拾、整理材料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後,看看什麼地方有沙,它們是用來幹什麼的。次日告訴老師和小朋友,一起說說沙的用途。
活動點評:
本活動以發現教育為契機,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使幼兒的探索慾望得到滿足。培養了幼兒的求實精神,提高了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
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為了幫助幼兒形成初步的生態環保意識:動物吃別的動物或被別的動物吃掉是大自然的規律,瞭解動物的共棲現象,我們設計了這一課題。
活動目標
1、對動物的共棲現象感興趣,知道動物有不同的生存方式。
2、透過觀察、思考、分析、探究發現事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並大膽的用語言表述出來。
3、培養幼兒愛護動物的意識,進行初步的生態教育。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對動物的共棲現象感興趣,知道動物有不同的生存方式。
活動難點:透過觀察、思考、分析、探究發現事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並大膽的用語言表述出來。
活動準備
PPT課件、影片、圖片
活動過程
一、從幼兒熟悉的事物入手,出示相關圖片,讓幼兒找到誰也離不開誰的好朋友,初步理解相互依存的含義。
今天耿老師帶來一些圖片,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誰和誰是離不開的好朋友,請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師出示圖片,讓幼兒說出是什麼,找出好朋友並說明理由。)
幼:媽媽、孩子,鑰匙和鎖……
師:小朋友真棒,剛才我們找的好朋友他們誰也離不開誰,像這樣的關係叫做相互依存。小動物也有相互依存的好朋友,看看今天來到我們這裡的動物朋友都有誰呢?
二、幼兒透過觀察、思考、分析、探究發現動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
1、犀牛和犀牛鳥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
幼:犀牛
師:在犀牛背上你看到的動物是誰?
幼:小鳥
師:對,小鳥的名字叫犀牛鳥,我們一起來看看犀牛和犀牛鳥是怎樣做朋友。
播放影片
師:誰來說一說犀牛和犀牛鳥之間是怎樣做朋友的?
幼:犀牛鳥幫犀牛吃掉身上的寄生蟲,犀牛就不癢了。
犀牛身上的寄生蟲被吃光了,犀牛鳥也就吃飽了。
師:它們兩個互相幫助,真是一對相互依存的好朋友。
2、鱷魚和牙籤鳥
師:小朋友們,看看這又是誰?
幼:是鱷魚
師:鱷魚怎麼了?
幼:鱷魚它牙疼。
師:鱷魚牙疼,可這隻小鳥在幹什麼?
幼:牙籤鳥用它尖尖的嘴把鱷魚牙齒裡的殘渣一個一個清理乾淨,它的牙就不疼了,牙籤鳥也吃飽了。
師:呦,原來,牙籤鳥是在幫助鱷魚呢,怪不得鱷魚張著大大的嘴巴呢。
師:他們兩個也是在互相幫助,也是一對互相依存的好朋友。
3、小丑魚和海葵
師:下一對好朋友又是誰呢?
分別出示小丑魚和海葵的圖片。
師用海葵口吻:哎呀,蝶魚要來吃我了,我該怎麼辦呢?
小丑魚:不用怕,我來幫你趕走蝶魚。
海葵:謝謝你,小丑魚。
小丑魚:不客氣,我在你的身體裡游來游去,也可以不受敵人的傷害呢!我們是在互相幫助呢!
師:小丑魚和海葵是怎樣互相幫助的呢?
幼:……
師:它們兩個互相幫助,所以它們也是一對相互依存的好朋友。
三、培養幼兒愛護動物的意識,進行初步的生態教育。
師:咱們認識了哪幾對好朋友?它們都是怎樣的朋友呢?
幼兒回答……
師:你喜歡什麼動物呢?
幼兒自由回答……
師: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可是有好多動物越來越少了,我們該怎麼幫助他們呢?
幼:要保護動物、保護環境……
四、透過音樂遊戲“找朋友”,進一步拓展幼兒對相互依存的認知。
1、出示圖片,幼兒自主選擇。
師:我們來玩一個找朋友的遊戲,小朋友每人拿一張有動物圖案的圖片,想一想和它相互依存的好朋友是誰?我們圍成一個圈,聽音樂開始找朋友,音樂一停,馬上和你相互依存的朋友站在一起。
2、幼兒自主選擇圖片後圍站成圓圈,老師播放音樂一起玩“找朋友”遊戲。
3、音樂停止,幼兒說說自己找到的相互依存的朋友。
師:請和你的朋友抱一抱,大聲說:“我們是相互依存的好朋友”
活動反思
幼兒在本次活動中,透過觀察、思考、分析、探究發現了事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增強了幼兒愛護動物的意識。活動中再向幼兒介紹犀牛鳥和犀牛、鱷魚和牙籤鳥、小丑魚和海葵這三對相互依存的動物時,我根據幼兒的特點,採用了動畫欣賞、自主探究、聽故事總結這三種方式,讓幼兒從被動接受到嘗試探究再到提煉總結。在活動中鍛鍊了幼兒的觀察力、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只是有個別幼兒在表達時說話不太完整,這需要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加以培養。在第三個環節中我用聊天的方式讓幼兒在自在的氛圍中增強了保護動物的意識,達到了情感目標。在遊戲環節“找朋友”中,我將今天所學與遊戲相結合,在遊戲中既鞏固了知識,又將相互依存的認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絡,豐富了幼兒的認知,效果很好。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躲貓貓的遊戲中辨別、瞭解四種水果的特徵。
2、嘗試從整體到區域性觀察常見的水果,提高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對常見水果的名稱、形狀、顏色等有初淺的認識。
材料準備:自制大書;黑色彩紙做成的蘋果、梨、香蕉、檸檬的影子;用透明塑封紙做成的蘋果、梨、香蕉、檸檬;各種顏色的蘋果、梨、香蕉、檸檬實物。
活動過程
一、尋找蘋果、梨、香蕉、檸檬的影子
1、激趣匯入:今天我們要看一本特別大的書,讓我看看書的名字叫什麼,——《果娃娃躲貓貓》。你會躲貓貓麼?怎麼躲啊?(好玩吧)那這裡面是誰躲起來了啊?我們一看好不好?
師:這是誰啊?(笑臉)它好像在說話呢,它說了什麼?認真聽哦。(教師模仿語氣)大家好,我們是水果娃娃,願意和我們玩躲貓貓嗎?(翻頁)媽媽就在這兒,可我們的影子躲起來了。我們影子就在那邊,趕快幫我們的影子找到自己的媽媽吧。
2、找一找,貼一貼:我們來試一試,去拿這些影子,來找他們的媽媽。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幼兒將影子貼到大圖書相應的輪廓圖,教師觀察指導:
(1)幼兒能否按照外形吧水果影子送至相應的地方。
(2)當幼兒匹配正確時,教師用提問幫助幼兒提升:這是誰的影子?它的形狀是怎麼樣的?
4、教師
(1)重點提問:瞧一瞧大家都找對了嗎?知道這些是誰的影子嗎?你怎麼知道這是蘋果、梨、香蕉、檸檬的影子?它們的形狀是怎麼樣的?像什麼?
(2):蘋果的形狀是圓圓的,梨的形狀是一頭大一頭小,香蕉的形狀是長長的、彎彎的,檸檬的形狀是橢圓形的,兩頭有點尖尖角呢。我們是根據形狀找到了蘋果、梨、香蕉檸檬的影子。
二、尋找蘋果、梨、香蕉的顏色。
1、再次激趣:這個笑臉現在是怎麼樣的?它又說話了。(模仿水果聲音)小朋友,你們真棒,透過形狀找到了我們。現在看看邊上有個小信封。(看看那裡面是什麼?可是他們有顏色嗎?又說話了)我們的衣服顏色躲起來了,請你們幫我們找出顏色。我們來看看果娃娃的顏色在哪裡?——這裡有哪些顏色
2、交代任務:你看這些水果的衣服顏色都沒了,請你們找到他們的顏色,就貼在哪種顏色裡。準備好了嗎?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教師觀察指導:
(1)幼兒是否將透明的水果送至與其相應的顏色底板上
(2)當幼兒匹配正確時,教師用提問幫助幼兒提升:你為蘋果、梨、香蕉、檸檬穿上了什麼顏色的衣服?
4、教師。
(1)當綠色沒有幼兒使用時,重點提問:蘋果寶寶有哪些顏色的衣服?你在哪裡看見過不同顏色的蘋果?
(2)有個別幼兒用到綠色時,重點提問:你在哪裡用到綠色的蘋果?蘋果寶寶還有什麼顏色的衣服?
(3):不同的水果有不同顏色。有些同一種水果也會有不同的顏色。
三、尋找躲在門後的水果。
1、第三次激趣:(模仿水果聲音,回到笑臉)小朋友們真棒!你們一會兒就找到了我們的影子和顏色,我們還沒有玩夠呢,再躲起來,哈哈,這次有點難找呦。可是你們能找到我們嗎?真的有點難找哦。
2、交代任務:這次蘋果、梨、香蕉、檸檬躲在門背後,只露出一點點。我們來看看到底門後面躲著誰。
3、幼兒觀察、判斷,誰躲在門後。
——圓圓的形狀讓你想到了什麼水果?黃黃的衣服顏色讓你想到了什麼水果?長長的柄讓你想到了什麼水果?
4、教師:你們的眼睛可真厲害,我們只露出一點點還是被你們給認出來了。水果娃娃說想去教室躲貓貓了,我們帶他們去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