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聲音》大班科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讓幼兒瞭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2、透過各種嘗試活動和操作活動,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大鼓一面,大米、豆子,串鈴、響板、碰鈴等樂器。

  2、錄音機、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聲音的產生

  ①請幼兒閉眼,老師自我介紹。你們聽見老師的聲音了嗎?,用什麼聽見的?敲鼓,什麼聲音,耳朵真能幹。

  ②聲音是從哪裡發出的?

  喉部經聲帶,嘴巴變形後發出的

  ③出示鼓?聽見了聲音,鼓面振動,產生聲音。

  幼兒手摸喉部,不發出聲音(沒有什麼感覺)手模喉部,問客人老師好:喉部聲帶振動發出聲音,豐富詞彙:振動

  (二)小實驗

  1、讓6組孩子分別用不同的物品進行實驗,並讓物品發出聲音。讓幼兒動腦用什麼方法使物品發出好聽聲音的?來;自.大;考吧;幼.師網;(敲、碰、敲擊、打等)讓幼兒自己總結並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

  2、情境表演

  大米:“小朋友們,我是大米,我可是個舞蹈家,你們想不想看我跳舞呀?”

  把大米放在鼓上,放音樂<<拔根蘆柴花>>,敲擊鼓面,大米在鼓面上跳舞。

  (引導幼兒感知大米的跳動是因為鼓棒敲擊鼓面,使鼓面振動才讓大米跳起來的。

  (三)分辨聲音

  1、教師分別播放好聽的音樂及雜亂的音樂,請幼兒聽聽有什麼感覺。樂音:好聽舒服愉快……噪音:難聽刺耳……

  2、學會分辨什麼樣的聲音是樂音?什麼樣的聲音是噪音,噪音對人身體有害?教育幼兒不要大聲說話,要保護聲帶,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四)使用聲音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會發出聲音的物品配上音樂表演。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容新穎,有創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範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⒈感知不同材料在瓶子裡發出的不同聲響。

  ⒉初步培養聽辨、比較和分析的能力,感受探索聲音帶來的樂趣。

  材料準備

  有蓋的各種瓶子、花生、綠豆、米粒等若干

  指導要點

  ⒈同樣的瓶子放入不同數量的相同豆子,發出的聲音有什麼不同?你能分辨我放的豆子是多還是少?

  ⒉將不同的豆子放進同樣的瓶子裡,聲音如何?哪種豆子放在瓶子裡聲音響?

  ⒊聽辨、比較和分析,將同樣的豆子放進不同的瓶子裡,聲音如何?不同的豆子在不同的瓶子裡呢?

  實施步驟

  第一層次:同樣的豆子,數量不同,同樣的瓶子。

  ⒈先出示一隻空瓶子搖一搖,聽聽有沒有聲音?

  ⒉再拿出一顆豆子放在瓶子裡搖一搖。有聲音嗎?什麼樣的聲音?

  ⒊原來聲音是可以製造出來的。出示已裝好許多豆子的瓶子,搖一搖,這裡還是一粒豆子嗎?為什麼?原來許多豆子和一粒豆子在瓶子裡發出的聲響不一樣。

  ⒋幼兒自己裝一裝、搖一搖、比一比、猜一猜、說一說。

  ⒌總結:同樣的瓶子,放入不同量的相同豆子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第二層次:不同的豆子,同樣的瓶子。

  1.出示不同的豆子,先逐個認識,什麼豆子?瞭解形狀、大小。

  ⒉同樣的瓶子放一顆不同的豆子,聲音一樣嗎?

  ⒊同樣的瓶子放許多不同的豆子,哪種豆子聲音響一點,哪種豆子最輕?

  ⒋幼兒自己探索操作,可以裝進不同的豆子,請同伴猜猜我放的是什麼豆子?

  ⒌總結:同樣的瓶子,不同的豆子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第三層次:同樣的豆子、不同的瓶子;不同的豆子;不同的瓶子。

  1.出示不同的瓶子,先逐個認識,什麼瓶子?瞭解材質的不同。

  ⒉同樣的豆子放在不同的瓶子裡,聲音一樣嗎?幼兒自己操作探索,相互聽辨、比較、分析。

  ⒊小結:同樣的豆子,不同的瓶子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⒋幼兒自己探索操作,不同的瓶子、不同的豆子,聲音如何?

  ⒌感受探索不同聲音帶來的樂趣。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3

  一、活動目標

  1、透過實驗,讓幼兒知道物體振動產生聲音,瞭解聲音的特性,引起興趣。

  2、知道噪音影響人的身體健康,養成不大聲喊叫的習慣。

  3、豐富詞:振動、噪音。

  二、活動準備

  1、鼓,鼓槌,紙折的青蛙一隻。

  2、各種操作器具:響筒、糖紙、撥絃、小鈴、水杯、響板各6份。

  3、時鐘1只,錄音機、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感知聲音的產生

  1、出示青蛙和鼓,讓幼兒感知聲音的振動。

  (1)出示青蛙和鼓

  師:這是什麼?(青蛙)

  誰能讓青蛙在鼓面上跳舞?(敲擊鼓面)

  (2)幼兒討論,青蛙為什麼會跳動?

  師:請兩位小朋友上來摸一摸,鼓面有什麼變化?(振動)

  (3)知道振動能產生聲音。

  鼓面振動還聽到了什麼?(聲音)

  現在呢?振動停止,聲音也就停止了。(豐富詞:振動)

  2、幼兒介紹自己,並用手摸摸頸部喉嚨處,體驗發聲時聲帶也在振動。

  師:鼓面振動能發出聲音,人的聲音是怎麼發出來的,讓我們摸一摸自己的喉嚨。

  當我們不發出聲音時,喉嚨怎麼樣?

  現在請你們介紹一下自己,這時你發現有什麼不同?

  3、透過操作,讓幼兒感知聲音的產生(分6組)

  (1)我這裡有許多東西,你們能讓它們發出聲音嗎?我們去試一試吧!(6種顏色為6組)

  (2)從小組的形式回答

  師:剛才你們都試過了,現在,每組派一位代表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讓這些東西發出聲音的?

  (二)感知聲音的特性

  1、讓幼兒知道聲音是靠空氣傳播的

  (1)請1——2位幼兒上來敲擊樂器(響板和小鈴)

  師:現在,我想和小朋友玩一個遊戲,請一位小朋友上來做動作,請你們猜一猜他在幹什麼?

  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那響板、小鈴的聲音是透過什麼傳到你們的耳朵裡的?(空氣)

  2、感知聲音的大小

  (1)教師擊鼓,你們聽到鼓聲了嗎?

  (2)教師拿出一隻時鐘,請幼兒聽一聽(不讓幼兒看到)

  師:現在你們聽到什麼聲音?(有:你聽到什麼樣的聲音)

  拿時鐘請每一位幼兒聽一聽

  (3)教師:

  聲音是靠空氣傳播的,沒有空氣,我們就聽不到別處的聲音,聲音大,傳播得遠;聲音小,傳播得近。

  (三)知道噪音對人體有害,教會幼兒保護嗓子

  1、請幼兒說一說在生活中你還聽到哪些聲音?喜歡聽什麼聲音?

  2、放錄音

  師:錄音中的聲音你喜歡聽嗎?為什麼?這些令人感到難聽的是噪音。

  3、:

  在生活中,有的聲音優美動聽,使人感到舒服,而噪音會損害人的健康,在平時,我們不能大聲說話,要保護好自己的嗓子。

  (四)聲音的儲存

  師:春天是美好的季節,讓我們一起來歡慶一下吧!

  現在請小朋友自己去找一樣東西,合著春天的音樂,發出美妙的聲音吧!

  1、幼兒在老師的哼唱中伴奏

  2、讓我們把這些美妙的聲音用錄音機錄下來吧!(教師指揮)

  四、活動結束

  1、

  2、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知道有各種聲音,不同的聲音能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

  2、初步懂得東西振動就產生了聲音。

  3、發展注意力和聽辨聲音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聲音

  2、小鈴、小鼓鼓、木魚等玩具。

  活動過程

  一、聽聲音引入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課件:聲音

  1、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

  (1)笑聲

  (2)哭聲

  (3)打呼嚕聲

  請小朋友睜開眼睛

  2、剛才,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讓幼兒說一說聽到的聲音,引起幼兒聽辨的興趣。

  3、你們還想聽其他的聲音嗎?

  請小朋友再閉上眼睛

  (1)吃東西的聲音

  (2)打噴嚏

  (3)鐘錶的秒針

  回答老師,聽到了什麼聲音?(幼兒自由發言)

  二、認識聲音

  1、你們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嗎?

  (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實驗:敲鼓

  (透過實驗讓幼兒理解物體的震動)

  讓幼兒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師用鼓槌敲幾下,讓幼兒透過

  耳聽、手模、眼看、感知物體發出聲音時在不停地振動。

  (2)小朋友用什麼能聽到聲音?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耳朵具有辨別振動的功能,能將振動發出的聲音轉換成神經訊號,然後傳給大腦。

  (3)你們知道耳朵除了能聽聲音,還有什麼作用嗎?

  告訴幼兒,我們的耳朵還能幫助我們保持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們一定要保護耳朵!

  三、幼兒操作,感知震動產生聲音

  1、請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這些小鈴、小鼓、木魚等玩具。

  提醒幼兒邊敲邊觀察,注意聽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讓幼兒感知物體發出聲音時在不停地振動。

  小結:物體振動產生了聲音。我們用耳朵來聽各種聲音。

  2、討論什麼樣的聲音好聽。

  (1)播放音樂

  (2)播放噪音

  讓幼兒感知樂音和噪音,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相互說一說各種聲音,

  好聽的聲音,不好聽的聲音。

  四、遊戲:聽一聽

  1、幼兒兩人一組,其中一人發出不同的聲音,另一名閉上眼睛傾聽,

  說說聽到了什麼聲音,知道了什麼事情。

  2、透過遊戲讓幼兒知道不同的聲音可以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

  如:敲門有人來了,打呼嚕有人在睡覺等。

  大班科學活動:小小橋樑設計師

  綜合活動:小小橋樑設計師

  教學目標:

  1、透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透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5

  目標:

  1、充分調動幼兒多感官參與,感知振動產生聲音的現象,瞭解聲波與聲音的關係。

  2、在師幼互動中,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培養幼兒良好的觀察、思維、實驗的習慣。

  一、遊戲化匯入,初步感知聲音伴隨振動

  (一)情境遊戲“跳舞的小人”。

  1、觀察小人跳舞。

  瞧,舞臺上小人跳得多歡快啊!為什麼有了聲音小人就會跳舞了?是什麼原因呢?

  2、教師演示:聽到聲音就看見了振動。(這裡的“聲音”和“振動”用記錄的實物圖表示。)

  (二)情境遊戲“跳動地米粒”。

  1、老師這裡有些小米粒,試一試,看小米粒能不能跳起來?個別幼兒敲擊小鼓,觀察小米粒隨著聲音而振動。

  2、提問:為什麼小米粒跳動起來了?

  3、引導幼兒小結:啊,有了聲音小米粒就會跳動。原來是聲音使小鼓面產生了振動。我們不僅聽到了小鼓的聲音,還看到了它的振動。請幼兒操作白板,表示聽到了聲音就看到了振動。

  4、引發進一步思考:難道使物體振動就能讓它發出聲音,是不是這樣呢?

  (三)體驗咽喉發聲時的振動。(摸一摸自己的咽喉,感受振動)

  1、師生共同觸控咽喉,體驗咽喉振動後發出了聲音的現象。

  2、引導幼兒小結:有振動就有了聲音。

  3、幼兒操作白板,用圖片表達“有振動就聽到了聲音”。

  二、操作驗證,形成正確認識:振動產生聲音。

  (一)觀察桌面材料,瞭解操作內容。

  1、師:桌上有什麼?(皮筋小琴、拉繩玩具、鋼尺)

  請你讓他們發出聲音,看看發出聲音後能不能看到振動的現象發生?(在記錄紙上用符號記錄“看到振動後就聽到了聲音”)

  2、結合記錄紙,介紹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結果。(你用什麼方法使XX發出聲音的?有沒有看到它振動?)

  3、教師演示拉繩玩具,進一步驗證,形成正確認識:振動產生聲音。

  三、感受了解聲音與聲波的關係。

  (一)敲擊小鼓,發現聲波的出現。

  1、教師敲鼓(一聲大一聲小),觀察聲波的不同。(後面的演示,幼兒可以嘗試用聲波的方式記錄聲音。)

  2、引發思考:你看到了什麼?(學說“波紋“)他們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3、引導幼兒小結:振動的波紋與聲音就像是一對好朋友一樣,形影不離。

  (二)發聲遊戲,感知聲音與聲波的關係。

  師幼合作表演唱,感知聲波長聲音大,聲波短聲音小,聲波密集聲音節奏快,聲波疏鬆聲音節奏慢。

  (三)匹配聲波,形成新的認識。

  1、欣賞一段樂句重複的音樂。

  2、分析:幾句音樂是一樣的嗎?音樂一樣,聲波一樣嗎?

  3、驗證操作:將樂句相同的聲波進行重疊比對,發現——聲波相同音樂就一樣。

  四、情境遊戲“閃爍的燈光”

  (一)提出問題:小人表演的舞臺安裝了燈光,如果燈光閃爍起來就更精彩了。怎樣才能出現閃爍的燈光呢?

  (二)出示鏡子,探索讓鏡子晃動製造閃爍的燈光。

  五、合作表演。

  師生自選方式(歌唱、使用操作材料伴奏)與跳舞的小人一起表演。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6

  【活動意圖】

  幼兒園的小朋友,特別是幼兒時期,對於聲音格外的好奇和感興趣。大班的幼兒是對各種聲音充分認識和了解的最好時機,可以增長小朋友的知識並且能激發小朋友們對於美妙聲音的喜愛。

  【活動目標】

  1、瞭解並知道有各種各樣的聲音,能透過不同的聲音瞭解不同的事情。

  2、初步瞭解和懂得聲音的來源是某些物體發生了振動。

  3、發展注意力和聽辨聲音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有各種聲音的錄音。

  2、能發出聲音的玩具:小鈴、小鼓鼓、木魚等玩具。

  【活動過程】

  一、聽聲音引入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課件:聲音

  1、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

  (1)笑聲

  (2)哭聲

  (3)打呼嚕聲

  請小朋友睜開眼睛

  2、剛才,你聽到了什麼聲音?讓幼兒說一說聽到的聲音,引起幼兒聽辨的興趣。

  3、你們還想聽其他的聲音嗎?請小朋友再閉上眼睛。

  (1)吃東西的聲音

  (2)打噴嚏

  (3)鐘錶的秒針

  回答老師,聽到了什麼聲音?(幼兒自由發言)

  二、認識聲音

  1、你們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實驗:敲鼓

  (透過實驗讓幼兒理解物體的震動)

  讓幼兒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師用鼓槌敲幾下,讓幼兒透過耳聽、手模、眼看、感知物體發出聲音時在不停地振動。

  (2)小朋友用什麼能聽到聲音?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耳朵具有辨別振動的功能,能將振動發出的聲音轉換成神經訊號,然後傳給大腦。

  (3)你們知道耳朵除了能聽聲音,還有什麼作用嗎?

  告訴幼兒,我們的耳朵還能幫助我們保持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們一定要保護耳朵!

  三、幼兒操作,感知震動產生聲音

  1、請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的這些小鈴、小鼓、木魚等玩具。

  提醒幼兒邊敲邊觀察,注意聽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讓幼兒感知物體發出聲音時在不停地振動。

  小結:物體振動產生了聲音。我們用耳朵來聽各種聲音。

  2、討論什麼樣的聲音好聽。

  (1)播放音樂

  (2)播放噪音

  讓幼兒感知樂音和噪音,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相互說一說各種聲音,好聽的聲音,不好聽的聲音。

  四、遊戲環節:聽一聽

  1、幼兒兩人一組,其中一人發出不同的聲音,另一名閉上眼睛傾聽,說說聽到了什麼聲音,知道了什麼事情。

  2、透過遊戲讓幼兒知道不同的聲音可以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

  如:敲門有人來了,打呼嚕有人在睡覺等。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2、發展幼兒的聽辨能力,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興趣。

  3、培養幼兒良好的說話習慣,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重點:

  讓幼兒瞭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活動難點:

  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準備:

  1、樂器鈴鼓、三角鐵、木魚、小鼓、圓舞板等每人一件,琴一架,大鼓一面。各種瓶子盒子、植物種子、石子、橡皮筋若干。自制樂器一件。

  2、錄有悅音和噪音的磁帶,“大自然的聲音”的磁帶各一盤;錄音機一臺。

  3、歌曲《我們的祖國是花園》。

  4、請家長在家引導幼兒注意聽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例如鐘聲,電鈴聲、喇叭聲等。

  活動過程:

  一、尋找聲音

  1、透過遊戲激發對聲音的興趣。

  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了好多的小演員來給小朋友表演節目。配班教師報幕:“現在演出開始,首先是歌曲《閃爍的小星星》。小演員很害羞要在屏風後面演唱,我們猜一猜他是誰好不好?”(教師在屏風後邊用樂器演奏。)提問:小朋友誰在為我們唱歌?(幼兒回答樂器在唱歌)你是怎麼知道的?(聽到的聲音。。。。。。)我們來看一看小樂器是怎樣來唱歌的。

  2、讓幼兒瞭解當物體發生碰撞時,就會發出聲音。

  出示樂器,幼兒自由實驗交流,怎樣可以叫樂器發出聲音。

  幼兒分組進行樂器操作,叫手中的樂器發聲。操作後請幼兒回答:你的樂器叫什麼,它是怎樣發聲的?(例如,我的樂器叫三角鐵,它是透過敲打發出聲音的)。

  3、透過操作活動感知不同材料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

  相鄰的兩組幼兒交換樂器。幼兒再次感知樂器是怎樣發聲的,並說出和剛才的樂器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教師小結:不同材料的物體,經過打擊碰撞後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4、利用實驗遊戲,叫幼兒懂得聲音的產生必須是多樣物體碰撞後發生震動產生的。

  配班教師報幕:“下一個表演節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為大家表演舞蹈。”教師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動。教師:“主持人怎麼花生米不跳呢?你知道為什麼嗎?配班教師:哦我忘了,花生米說要用這面大鼓來伴奏。”教師用鼓槌敲擊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問:花生米為什麼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你知道為什麼嗎?(引導幼兒感知鼓槌必須和鼓面發生碰撞,鼓面震動而發出鼓聲)。

  玩遊戲,怎樣叫我的樂器閉上嘴。首先叫樂器發出聲音,然後馬上阻止震動,看看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發現物體沒有震動就沒有聲音,進一步理解聲音是透過振動產生的)。

  二、製造聲音

  1、幼兒嘗試叫所有的物體發聲。

  提問:除了樂器還有什麼能發出聲音呢?幼兒在自身和活動室找出聲音,並說出透過什麼方法叫它發出聲音的。

  (1)請小朋友找一找我們的身體什麼地方能發聲音?你怎樣叫它發聲的?幼兒自由在身體尋找聲音。叫幼兒用完整的話說出。例如:我的小手會發聲,雙手一拍就出聲。

  (2)請小朋友在活動室尋找發聲的物體。(幼兒自由去找能發聲的物體,並叫它發出聲來)請個別幼兒說出發聲的物體是什麼,怎樣叫它發出聲音的。例如,桌子會發聲,我用手一拍,手和桌子發生碰撞就能發出聲了。

  2、操作活動。利用瓶子、盒子。石子、種子、橡皮筋等製作樂器。教師出示自制樂器,請幼兒說出它是怎麼發出聲音的,老師用什麼物品做成的。幼兒利用廢舊物品相互討論並進行樂器製作。

  提問:你的樂器是用什麼做的,它是怎樣發聲的?請有代表性的幼兒回答並進行樂器演示叫自制樂器發出聲音。

  三、分辨聲音

  1、分別播放兩段音樂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麼不同的感覺?教師提問:第一段是什麼聲音?幼兒回答:小鳥的叫聲。第二段是什麼聲音?幼兒:颳風和打雷的聲音。提問:這兩段聲音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幼兒:鳥叫的聲音好聽,風聲和雷聲不好聽。教師:你聽到不好的聲音有什麼感覺?幼兒:聽到風聲和雷聲很害怕。

  2、聽錄音“大自然的聲音”幼兒找出好聽的聲音。

  3、幼兒說一說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聲音。什麼樣的聲音好聽,什麼樣的聲音不好聽。教幼兒懂得好聽的聲音是樂音,不好聽的是噪音。

  4、教師小結:大自然中萬物透過震動和碰撞發出了好多聲音,有好聽的聲音,有不好聽的聲音,多聽不好的聲音,有害人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在遊戲活動當中輕輕的說話,不免噪音,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四、結束活動

  教師和幼兒用自制的樂器為歌曲《我們的祖國是花園》進行伴奏。

  五、活動延伸

  1、將幼兒實驗操作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去,繼續探索,讓它們發出不同的聲音,並想象這像誰發出的聲音。

  2、提供動畫片,聽一聽有什麼聲音,鼓勵幼兒利用身體與物品接觸、物品與物品接觸發出各種聲音來模仿動畫片中動物走路的聲音。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容新穎,有創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範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8

  一、活動目標:

  1、 透過操作,知道振動產生聲音,培養幼兒科學探索的慾望。

  2、 樂於積極動腦實驗。

  二、活動準備:

  1、小鼓、紙、小棍、瓶蓋、玩具、音樂盒等。

  2、幼兒用書。

  三、活動過程

  1、 遊戲,激幼兒興趣:在鼓面上放上豆子,教師敲鼓,讓幼兒說說發現發什麼?聽到了什麼?

  ——提問:敲鼓的時候,豆子怎麼樣了?

  ——提問:你們知道聲音是怎麼來的嗎?

  2、 幼兒透過探索,發現聲音是怎麼來的。

  ——幼兒摸著自己的喉嚨,然後發出聲音,看看有什麼感覺,相互討論。

  ——教師:老師這裡有很多的東西,請你們用它們發出聲音。請幼兒用各種材料製造聲音。並相互交流。

  ——教師:你是怎樣讓這材料發出聲音的?材料發出聲音時,你有什麼感覺?哪裡振動了?

  ——這些東西放在那裡的時候沒有聲音,可是我們敲一敲、抖一抖,它們就會發出聲音了,你知道聲音是怎麼產生的嗎?(幫助幼兒得出結論:聲音是由振產生的。)

  3、 引導幼兒懂得在什麼場合應該發出聲音什麼樣的聲音,不要影響別人。

  ——教師:我們要知道保護自己的嗓子,用自然的聲音說話、唱歌,不要發出不好聽的聲音影響別人。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9

  設計意圖:

  聲音與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關。對於大班幼兒來說,聲音是十分熟悉的,在桌面遊戲時,孩子們總愛用不同的玩具敲擊,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並對聲音是怎樣來的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隨著幼兒年齡增長,說話的聲音也越來越大,有的甚至喜歡高聲尖叫。因此,我設計了這次科學活動,旨在透過活動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學習分辨什麼是好聽的聲音,什麼是噪音,感受聲音帶來的樂趣,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發揮幼兒想象力。同時也求使活動儘可能地遊戲化、多元化,充分發揮孩子的自主性。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關注生活中聲音的多樣性,用不同的方法使不同物體發出聲音,感受聲音帶來的樂趣。

  2、引導幼兒積極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發揮幼兒想象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聲音帶來的樂趣。

  2、難點: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發揮幼兒想象力。

  活動準備:

  1、鈴鐺、響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蓋等等。

  2、錄製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

  ( 鳥叫聲、馬蹄聲、風聲 、打雷下雨聲、笑聲、掌聲 、牛叫聲、公雞報曉聲音、汽車喇叭聲、母雞帶小雞聲音、警車聲、加油聲、火車汽笛聲)

  3、沙錘、盤子、木碗、鍋蓋若干,人手一份,聽課教師各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猜猜他是誰:請四名幼兒事先藏在遮擋物後面,分別對大家說一句話,大家根據說話的聲音,猜一猜都是誰在說話?)

  小朋友,仔細聽一聽,這是誰在說話?(請一幼兒說一句話)這是誰的聲音?(幼兒猜)小朋友真棒!再聽聽這又是誰的聲音?(四名幼兒一一說一句話讓幼兒才出是誰)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讓物體發出聲音

  教師:人的聲音是各不相同,小朋友們都能根據不同的聲音猜出說話的小朋友是誰。小朋友這是什麼?(出示鈴鐺或三角鐵)我們來聽聽它是怎樣發出聲音的。(老師輕敲)老師用什麼方法使它發出聲音了?現在怎麼沒了聲音?(老師停止了動作,它就發不出聲音了)

  小結:原來物品要運動運動起來,它才會發出聲音,不動它,就沒有聲音了。

  2、感受聲音的不同

  (1)老師準備了很多物品,小朋友想不想跟它們做好朋友?這些東西很奇怪的,你如果不愛惜、保護好他,不和他做好朋友,他生氣了發出的聲音就不好聽了,想不想讓他們發出好聽的聲音?(一一出示響筒 、竹筷、木梳、玻璃杯、瓶蓋等, 請幼兒敲敲、聽聽,引導幼兒說出清脆的、低沉的聲音,高音、低音)。

  (2)老師改變敲物品的快慢,請幼兒聽聽有什麼變化。(節奏快、慢的聲音)

  (3) 請小朋友說一說,除了剛剛聽到的這些有趣的聲音,生活中還聽到過哪些不同的聲音?(要求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4)出示口哨:小朋友,這是什麼?在哪裡會用到它?(做操的操場上、比賽場上、戶外活動時……)在這些場合,它都能幫助我們。如果老師在上課,它突然冒出聲音來會怎樣?(讓幼兒討論)

  小結:原來不同的物品發出的聲音各有不同,物品敲動的快慢也使聲音的節奏不同,如果我們使用不當,就會成為噪音。老師經常要求小朋友不要大聲喊叫,上課用適量的嗓音讀書,為什麼?(要保護好自己的嗓子)

  3、聽錄音,想象感受聲音的多樣性

  教師:生活中會有各種不同的聲音,我們來聽聽這是什麼聲音。聽到這些聲音,你們會想象到什麼事物?

  (1)鳥叫聲:這是什麼聲音?想一想,鳥兒會在哪裡快樂的歌唱?我們也來做一隻快樂的小鳥怎麼樣?(引導幼兒模仿鳥叫的聲音,做出鳥飛的動作)

  (2)馬蹄聲

  (3)風聲

  (4)笑聲

  (5)掌聲

  (6)打雷、下雨聲

  (7)牛叫聲

  (8)公雞報曉聲音

  (9)汽車: 聽到汽車的聲音,你能想象是什麼場景?在什麼地方?

  (10)母雞帶小雞聲音:去捉蟲子

  (11)警車聲:警車出動,去抓壞蛋了

  (12)加油聲:運動員在賽場比賽

  (13)火車汽笛聲:火車在鐵軌上飛馳

  小結:不同的聲音能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我們可以根據聽到的聲音想一想,猜測發生了什麼事情。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老師把生活中一些有趣的聲音組成了一個小小的樂隊,我們一起來演奏吧!(一一出示道具,讓幼兒聽聽聲音,說出相應的象聲詞。)(分組發放道具)

  小小樂隊

  我的沙錘沙沙沙,我的盤子叮叮叮, 我的小碗砰砰砰,我的鍋蓋鐺鐺鐺, 有趣的聲音一起來,沙沙砰砰叮叮鐺, 真呀真熱鬧!

  小結:小朋友,生活中有各種各樣有趣的聲音,小朋友們以後仔細觀察,試著模仿,就會發現很多樂趣。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內容貼近幼兒生活,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我在活動開始時,設計了猜一猜的遊戲引出課題,然後出示了鈴鐺、響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蓋等簡單直觀的教具,讓幼兒對聲音產生興趣,分別感受各種聲音的不同,將目標重點牢牢抓住。在這一環節,還抓住了一個教育契機,透過口哨出現的不同場合,讓幼兒自己分辨什麼是噪音,聯絡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什麼聲音不應該出現的場合,引申到讓幼兒知道怎麼保護好自己的嗓子。接著透過分辨生活中各種不同的聲音,鳥叫聲、馬蹄聲、風聲 、打雷下雨聲、笑聲、掌聲 、牛叫聲、公雞報曉聲音、汽車喇叭聲、母雞帶小雞聲音、警車聲、加油聲、火車汽笛聲,讓幼兒感受聲音的多樣性。最後透過探索--發現—操作,讓幼兒在演奏中發揮幼兒想象力,從而達到目標的難點。整個活動設計合理,環環相扣,重難點把握得當,幼兒在自主的探索中、在輕鬆遊戲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參與的積極性高。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讓幼兒瞭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2、學會分辨什麼樣的聲音是好聽的,什麼樣的聲音是噪音,培養良好的說話的習慣。

  3、透過各種嘗試活動和操作活動,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小鼓、小鈴、盤子、碗、小勺子、各種瓶子、空的盒子、米、豆子等若干。

  2、錄有聲音的磁帶一盒,錄音機一臺。

  活動過程:

  一、尋找聲音

  1、透過遊戲,激發幼兒對聲音的興趣。

  教師請四名幼兒事先藏起來,分別對大家說一句話,請大家猜猜是誰在說話。

  教師提問:你是怎樣知道的?(引導幼兒感知,每個人說話的聲音都有自己的特點。)

  教師提問:你是用什麼發出聲音的?(引導透過各種方法:摸、發聲看讓幼兒認識身體的發聲器官――喉嚨。並且知道人是透過喉的震動發出聲音的.。)

  2、讓幼兒自由探索,透過碰、打、敲等方法讓各種物體發出聲音,知道物品發出聲音是由多樣物品碰撞發出來的。

  3、讓幼兒透過實驗,知道聲音的產生必須是幾種物品碰撞後產生震動發出聲音。

  情境表演:大米(由老師扮演):“小朋友們我是大米,我可是個舞蹈家。你們想不想看我跳舞啊?”

  將紅米放在鼓面上,用鼓棍敲擊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紅米在跳動。

  提問:小朋友們,大米是個舞蹈家,她是怎樣在舞臺上跳舞的?(引導幼兒感知大米的跳動是因為鼓棍敲擊鼓面使得鼓面震動才讓大米跳起來的。)

  小實驗:讓鑼、撥、鋼琴、鼓等樂器發出聲音後馬上阻止震動,發現震動消失聲音也消失了。使幼兒知道聲音是透過震動產生的。

  二、製造聲音

  1、讓幼兒嘗試讓所有的物品發出聲音。

  2、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及發現。

  3、讓幼兒透過進一步自由探索,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三、分辨聲音

  1、教師播放兩段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2、學會分辨什麼樣的聲音是好聽的,什麼樣的聲音是噪音,教育幼兒在活動中輕輕地說話,避免產生噪音,養成良好的說話的習慣。

  四、使用聲音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自制的會發出聲音的物品配上音樂表演。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透過看、聽、說使幼兒瞭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

  重點:

  透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培養幼兒養成不發出噪音的習慣。

  難點:

  透過看、聽、說使幼兒瞭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棉花、香菸、瓶子

  2、自攝的有關空氣汙染源的錄影片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聽樂音說感受——聽了這些聲音你感覺怎樣?

  (聽噪音,想想說說)剛才你聽到了什麼聲音?聽了這些聲音你又有什麼感覺?

  2、瞭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請幼兒自由從書本上了解並交流。

  3、結合生活經驗講述:

  你還在哪裡聽到過樂音?什麼地方聽到噪音?

  4、結束活動,師生共同總結。

  出示難受的、笑的兩張臉譜圖請幼兒說說他們聽到了什麼聲音?

  5、延伸、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找找哪裡有噪音,並尋找有關資料,尋求解決方法。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能自由地選擇材料進行對聲音的探索,知道物體振動可以產生聲音。

  2、瞭解、分辨樂音和噪音,養成輕聲說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課件:相關的圖片及聲音。

  2、操作材料:金屬、塑膠等多種材質的自制樂器,小鼓、三角鐵等。

  【活動過程】

  一、匯入

  由怎樣讓沙筒發出聲音匯入活動主題。

  二、引導幼兒自由操作探究,瞭解物體振動產生聲音。

  1、引導幼兒動手玩提供的材料,看一看,摸一摸,感覺它們是怎樣發出聲音的。

  2、討論:怎樣讓物體發出聲音?物體發出聲音的時候你發現了什麼……

  3、引導幼兒探究怎樣讓身體發出聲音。

  4、教師小結:敲鼓,鼓面振動,發出聲音;攪水,水振動,發出聲音……物體振動發出聲音。

  三、引導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探究聲音的不同。

  1、剛才玩的時候,聽到物體發出的聲音一樣嗎?物體為什麼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音呢?引導幼兒動手試試、看看、找一找。

  2、幼兒交流自己的發現。

  3、教師小結:

  因為材料不同、用力大小不同……物體振動時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四、引導幼兒認識樂音和噪音。

  1、透過聽覺感受,使幼兒知道什麼是樂音和噪音。

  2、透過動手操作進一步感知樂音與噪音的不同。

  3、在情境中讓幼兒學會減少噪音的做法。

  五、延伸活動

  鼓勵幼兒說到做到,把聲音的秘密告訴爸爸媽媽。

  六、結束活動

  教師和幼兒唱著歌走出活動區。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體驗聽診器可以使聲音放大的現象,產生操作興趣。

  2.產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聽診器1-3個。塑膠漏斗,像皮管,酸奶杯,線,回形針。

  活動過程

  一、聽聽說說樂幼教

  1.引導幼兒把手放在胸膛上,感覺心臟的跳動。

  2.指導幼兒趴在同伴的胸前聽一聽心臟跳動的聲音。

  3.讓幼兒戴上聽診器聽一聽同伴,老師心臟的跳動聲。

  教師:用聽診器聽到心臟的跳動聲和趴在前用耳朵聽到的心臟跳動聲有什麼不同?

  二、小實驗

  1.觀察桌上的材料

  塑膠漏斗,像皮管,酸奶杯,線,回形針。

  2.教師提問:

  我們能運用桌上的材料來做一個傳遞聲音的實驗嗎?”

  3.教師示範製作方法:

  在倆個酸奶杯低各挖一個小洞,用線穿過,再用回形針卡住。

  4.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三、遊戲—打電話

  1.用自制電話通話。

  教師引導幼兒用手握住線。

  2.教師:你發現了什麼現象?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

  3.教師小結:聲音是透過線來傳播的,如果把線握住,聲音就傳不過去了。

  四、幼兒討論:動聽的聲音和煩人的噪音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瞭解物體振動會發出聲音,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2、初步瞭解噪音的危害,喜歡欣賞悅耳的聲音,對聲音感興趣。

  3、知道製造噪音是不禮貌、不文明的行為,同時也能避免聽噪音。

  活動準備

  1、聲音:切菜的聲音,接水的聲音等。

  2、準備容易發出聲音的物品:鈴鼓、裝有黃豆的小瓶子、會發聲的動

  活動過程

  一、傾聽聲音。

  1.複習歌曲《山谷迴音真好聽》,在歌聲中體會聲音的美好與神奇。

  2.教師:聲音的本領可大了,不僅能告訴我們誰來了,還能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事。

  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仔細地用耳朵聽一聽,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二、觸物遊戲

  1.體驗猜測聲音的樂趣。

  教師:聲音真是我們的好朋友,

  請你上來隨便摸一樣東西,並讓它發出聲音,

  小朋友要猜猜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

  2.請幼兒上前遊戲,讓其他幼兒一起聽辨聲音,並說說自己的聽辨理由。

  三、操作活動,繼續感受不同的聲音,瞭解物體的振動會發出聲音。

  1.教師:看!桌子上那麼多的東西也都忍不住要發出聲音了,

  可它一個人發不出,需要小朋友的幫助。

  請你們去試試看,說說自己是用什麼辦法讓它發出聲音的。

  2.請幼兒逐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發出聲音,大家一起聽辨聲音,

  感受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四、引導幼兒討論:你喜歡什麼聲音?為什麼?

  1、組織幼兒傾聽錄音機中播放的不同聲音

  切菜的聲音

  馬桶沖水的聲音

  可怕的聲音

  敲門聲

  打雷聲

  救護車聲音

  颱風

  2、說說自己喜歡聽到什麼聲音?不喜歡聽到什麼聲音?為什麼?

  3、幼兒自由交流:自己聽過喜歡的和不喜歡的聲音,

  特別是要談談聽到不喜歡的聲音時,是什麼感覺?(不舒服、心煩、害怕等等。)

  五、介紹噪音的危害,教育幼兒避免聽噪音。

  1、教師:不好聽、亂糟糟的聲音我們叫它噪音,噪音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害處。

  經常聽噪音,耳朵會變聾,還容易得心臟病。

  2、引導幼兒積極討論。

  小朋友如果到了有噪音的地方應該怎麼辦?(捂住耳朵,或者離開那裡。)

  六、教師小結並鼓勵幼兒學習控制音量的禮儀。

  不同的場合需要不同的聲音,上課發言要聲音響亮是為了讓別人聽清楚;

  人多地方說話聲音輕是為了不影響別人,不製造噪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根據場合來確定聲音的輕或響。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15

  設計意圖:

  活動內容、活動方式的選擇,與孩子主動學習及效果有著密切的聯絡。"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孩子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前幾天,有一個小朋友在玩一隻錄音娃娃,捏一捏它的左手說句話,捏一捏它的右手就能聽到,這隻娃娃吸引了好多的孩子,誰都想玩一玩、試一試。於是,我決定就從孩子的興趣入手,讓孩子們來探索,嘗試一下"聲音複製"這一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廣泛應用的科學技術,正如《綱要》中所指出的:從生活中孩子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導孩子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日常生活中,錄音技術在很多場所廣泛應用,如商場、學校、電臺、公交車上等,現代的錄音工具也日益豐富:mp3、復讀機、錄音筆、帶錄音的照相機、攝像機等。如何使孩子對這一科學技術有一個直觀形象的感知,同時,嘗試學習運用這一科學技術呢?我給孩子創設了生活化的情境,帶給孩子最直觀的感受,引導孩子在其中自學、互學、集體學、多層面的學習,成為主動的探索和學習者。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感知聲音的複製。

  2.學習看標記使用復讀機錄音。

  3.體驗聲音複製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方便與樂趣。

  活動準備:

  1.復讀機若干,錄音操作指示卡。

  2.課件一份,話筒一個。

  3.創設幾個相對安靜的錄音空間。

  活動過程:

  (一)投石問路:聲音從哪裡來?

  教師:小朋友們好,我是邵老師,今天X老師有事不在班上,她有一些事情要關照我們小朋友。

  播放錄音。(小朋友好,我是X老師,提問:X老師人不在我們這裡,她的聲音是從哪裡來的呢?

  小結:原來,我們可以把我們要說的話完整地錄下來,這就是聲音的複製,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錄音。

  (二)心靈手巧:感知聲音COPY。

  1.開啟多媒體課件,(1)情境一:兔媽媽急著出門,她有一個任務要交給我們小兔,可我們怎麼知道兔媽媽交待的是什麼任務呢?

  教師:咦,這不是錄音筆嗎?(開啟錄音)快聽聽媽媽和我們說了一些什麼?

  錄音內容:兔寶寶們,媽媽有事出門了,你們要把門兒關關好,別讓壞人進來,再過幾天,小狗就要過生日了,媽媽想和寶寶們一起唱個歌給小狗聽,你們在家先把本領練好哦!

  提問:兔媽媽用了什麼好辦法給我們交待任務的?

  小結:原來,聲音是可以完整地錄下來的,這就是聲音的複製,也就是平時說的錄音。

  (2)情境二:兔媽媽坐公共汽車去動物超市,可是,該怎麼知道到動物超市了呢?

  教師:公共汽車裡有報站名的聲音會提醒我們,這聲音是從哪裡來的?

  提問:生活中還有哪裡會用到錄音?

  小結:生活中有這麼多地方會用到錄音,它給我們帶來了方便。(六一演出音樂,早操音樂、復讀機、電話錄音、公交車報站名)

  2.學習體驗:學習錄音,體驗錄音帶來的便捷。

  情境三:在動物超市裡,小猴吆喝得滿頭大汗,有什麼辦法能讓小猴省力一點?

  (1)幼兒操作:幫小猴錄製吆喝的聲音。

  1)學習看操作提示卡使用復讀機。

  2)交待操作要求:5只小兔一組合作完成錄音任務。

  3)教師重點指導操作有困難的小兔。

  (2)展示錄音成果,總結錄音經驗。

  教師:在合作錄音的過程中,你們遇到了什麼困難?是怎麼解決的?(教師講解錄音時的注意點:不要發出噪聲,儘量選擇在安靜的空間進行錄音,錄音時聲音要響亮。)

  小結:小猴現在省力多了,他很感謝我們兔寶寶的幫助。你們不但學會了錄音的本領,還幫助了小猴,心裡高興嗎?

  3.藝術再造:鞏固學習,錄製生日歌曲。

  (1)複習領唱、合唱的技能。

  教師:我們在以前學過一首《》,今天我們用領唱合唱的形式把她唱出來。

  (2)錄製歌曲。

  教師:本領練好了,我們要正式錄製歌曲了,準備好了嗎?

  (3)現場播放錄音,感受成果。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我們的錄製的歌曲吧!

  4.結束部分,教師小結。

  教師:這麼美妙的歌曲,我想送給小狗當生日禮物,小狗一定會很高興。回到家,寶寶們還可以嘗試用其他錄音工具進行錄製聲音,希望你們能有更多發現,更多收穫!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在探索區內投放錄音工具,讓幼兒進行學習錄音,體驗錄音帶來的歡樂和便捷。

  2.遊戲活動:講錄製好的歌曲放置在小舞臺中,作為表演的背景音樂。

  3.家園共育:和爸爸媽媽一起體驗錄音的快樂,學習更多錄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