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解決方案模板集錦九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准備工作,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檔案頭”形式下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解決方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解決方案 篇1
一、無法傳送簡訊
原因分析:
1、簡訊中心號碼錯誤;
2、手機欠費。
處理方法:
1、開啟資訊,點選虛擬選單鍵,依次點選“設定”-“簡訊服務中心”,將簡訊中心號碼設定為當地網路運營商的簡訊中心號碼。(不同運營商、不同地域簡訊中心各不相同,可致電當地運營商諮詢。)
2、建議繳費。
二、觸屏不靈
原因分析:
1、如果是充電時觸屏不靈敏,一般為非原裝充電器輸出電壓不穩定會造成觸屏不靈;
2、螢幕保護膜導致觸屏不靈敏;
3、靜電導致觸屏不靈敏;
4、系統軟體原因;
5、手機被ROOT;
6、硬體故障。
解決辦法:
1、更換原裝充電器。
2、撕開保護膜,檢視是否可以解決。
3、按兩次開關可釋放靜電。
4、在備份好資料的情況下恢復出廠設定,若問題還是不能解決,可檢視是否有新OTA版本,可升級到最新的版本。
5、送售後處理。
三、手機宕機
原因分析:
1、後臺執行程式太多,佔用執行記憶體過多,造成系統假死、宕機情況;
2、手機中病毒;
3、手機儲存資料過多或安裝太多程式。
處理方法:
1、退出部分後臺執行的程式,並養成透過返回或者退出虛擬按鍵退出執行程式的習慣。
2、安裝防毒軟體防毒。
3、刪除及解除安裝部分不常用資料和程式。4、將部分程式轉移到記憶體卡。
四、自動關機
原因分析:
1、電池觸點或電池聯結器氧化;2、靜電引起;3、電量不足引起;4、ROOT引起;5、設定了定時開關機。
處理方法:
1、使用橡皮擦或者棉籤擦試電池聯結器。2、保持手機清潔,或配手機皮套。3、因電量不足引起,充電即可。4、將手機送到售後進行升級處理。5、重新啟動後可將定時關機取消
五、機身發熱或發燙
原因分析:
1、智慧手機相當一臺微型電腦,CPU工作時會產生熱量(但手機不像電腦有專門的散熱裝置),熱量透過外殼散發,所以我們會感覺到機身發熱,這是正常現象。在玩大型3D遊戲或充電時使用手機,發熱現象體現得較為明顯。
解決辦法:
1、儘量避免長時間撥打電話、觀看影片或者充電時玩遊戲等情況。
六、耗電快、待機時間短
原因分析:
1、後臺執行程式較多;
2、螢幕亮度偏高;
3、開啟藍芽、GPS、WIFI及資料連線等;
4、手機開啟體感功能也很耗電;
5、智慧手機使用頻率高,也是造成待機時間短的重要原因。
解決辦法:
1、主介面按HOME鍵調出最近執行的程式,滑動退出後臺執行的程式。
2、螢幕亮度適當調低一些。
3、不使用時關閉藍芽、GPS、WIFI或資料連線等。
4、目前手機大部分是一天一充,只有部分電池容量高的手機待機時間會增長。一天一充已是常態。
七、手機無法識別到SIM卡
原因分析:
1、SIM卡未正確放置。
2、SIM卡過舊。
3、手機SIM卡座損壞。
4、手機機身的IMEI號丟失。
5、手機卡已被剪壞。
處理方法:
1、嘗試重新安裝SIM卡。
2、用橡皮將金屬晶片擦拭乾淨。若不能解決,而其他SIM卡可以讀取,建議更換新卡。
3、如果是手機SIM卡座損壞建議到客服中心維修。
4、輸入指令“*#06#”未顯示機身IMEI碼,建議送往客服維修。
5、到營業廳更換新卡。
八、照片或其它資料儲存不了
原因分析:
1、記憶體卡內有病毒;
2、記憶體卡損壞;
3、記憶體剩餘空間不足。
處理方法:
1、安裝防毒軟體防毒,也可格式化記憶體卡。
2、更換記憶體卡。
3、清理記憶體卡里儲存的資料及清理應用程式裡的資料(垃圾檔案)。
九、照相機照相模糊
原因分析:
1、相機拍照畫素設定過低。
2、攝像頭鏡片有汙物。
3、光線問題,晚上拍照會比白天模糊。
處理方法:
1、在照相機設定裡,把畫素設定為最高。
2、用眼鏡片布將攝像頭鏡片擦拭乾淨。
3、建議開啟閃光燈。
十、執行某軟體或遊戲宕機
原因分析:
1、手機執行記憶體不足;
2、手機被ROOT;
3、誤刪除軟體導致;
4、軟體本身故障。
處理方法:
1、退出部分後臺執行的程式。
2、進行OTA升級或者到售後進行軟體升級。
3、重新安裝最新版本程式或遊戲。
4、將手機重要資料備份,嘗試恢復。
解決方案 篇2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提升,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有線電視發展迅速,有線電視維護中也暴露了諸多問題。如何在有線電視維護中快速找到問題並及時解決問題,是每一個技術人員應有一項能力。筆者將透過自身的有線電視維護經驗以及與同事交流得來的各項要點進行彙總,對有線電視維護時容易忽略的幾個細節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有線電視;維護;細節問題
一、有線電視內保險管問題及解決方案
在有線電視內,有許多部件都設有起著防止過流導致電視裝置損壞的保險管,例如光接收器、放大器以及供電器都內建了保險管。在電視機內線路過流時,為了保護有線電視的內部裝置,保險管會自動燒斷防止損傷元件,當裝置維修人員進行維護修理時,最容易忽略的細節就是工作人員往往不深入調查故障的原因,只是草率的將燒斷的保險管用更大流量的保險管代替,這樣不僅使保險管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更是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隱患。如何解決這樣的事情發生,則需要求維修人員在更換保險管之前,結合電流過流的實際情況,使用更為符合電路情況流量的保險管,讓保險管可以發揮出最佳的作用,保護有線電視的安全。
二、有線電視使用的光纖盤線問題及解決方案
近年來,隨著網路電視的普及,各大有線電視也開始採用了光接收機傳遞電視及網路訊號的方式。光接收機作為一種消耗型電器,使用者經常會投訴訊號傳輸慢,看電視有延遲,以及接收不穩定等問題,工作人員在前往維修時,只是片面的以為是光纖或者光接收器出現了問題。在將光纖和光接收器更換之後,訊號問題並沒有得到改善,原因是放置光纖的光纖盤的彎曲半徑過小,導致光纖在光纖盤內損耗增加,輸出率也大打折扣。為解決此類問題,工作人員應該在進行光接收器檢修時,加大光纖盤的彎曲半徑,減少不必要的輸出損失,儘量將光纖盤彎曲半徑增大到光纖直徑的100倍以上。
三、幹線放大器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幹線放大器時有線電視裡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幹線放大器的作用在不同的有線電視系統中的工作方式也略有不同,放大器級間距離、型號以及幹線長度等因素對有線電視的系統設計起著決定作用,而系統的設計直接影響著幹線放大器的作用。不僅如此,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影響著幹線放大器的工作方式,工作人員在進行幹線放大器的除錯時,幹線放大器的工作方式需要調節幹線放大器的電平大小來確定,這時要求工作人員在除錯時選擇穩定範圍內的輸入與輸出電平,既不可過高也不能過低。當電平過低時,電視機因為幹線訊號載噪能力下降,電視機畫面會有白雪花的現象出現,對畫面質量影響很大;當電平除錯過高時,有線電視內的互動調指標則會下降,導致網紋類的干擾出現在有線電視畫面中。在工作人員實際除錯時,經常會忽略電平大小的重要性,隨意的選擇幹線放大器的工作方式,導致使用者在正常使用有線電視時出現畫面不佳的狀況。為此,工作人員應該加強對幹線放大器的深入認識,意識到幹線放大器在有線電視正常播放畫面中的重要地位,按照嚴格的標準,嚴謹仔細的選擇幹線放大器的工作方式。
四、幹線電纜F型接頭問題以及對策
在對有線電視的饋電線路進行維護和檢修的過程中,電纜F型接頭可能會造成一系列不良故障,例如導致線路短路、開路或者接觸不良等等。然而因幹線電纜F型接頭所引起的安全問題機率較小,所以技術人員經常忽視該方面的細節問題。例如技術員進行常見的維護工作,幹線電纜中放大器出現故障時,需要測量幹線電纜中應用場強儀的輸出端,並檢測是否有訊號輸出,但是電視訊號輸入端處於斷開狀態,就會對測量資料產生干擾,雖然電視訊號內部電壓穩定,幹線電纜中選取不同的放大器,再次測量時反饋電壓一直波動,同時輸出端的訊號也為不穩定狀態。就能得出故障原因為幹線電纜F型接頭針座和再電纜銅芯接觸不良造成的。因此,即使幹線電纜F型接頭故障不常見,但是技術員為了提高維修效率,對有線電視進行維護的工作人員處理故障時也需要細緻考慮該問題。
五、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有線電視普及度越來越廣,使用者人數也在直線上升,本文透過筆者在多次進行有線電視的維護工作後,總結歸納出文中提到的若干容易忽視的問題,並針對問題提出瞭解決方案,希望文章對有線電視維護技術員有所啟發,針對問題更加細膩,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有線電視服務。
參考文獻:
[1]李娜.有線電視維護容易忽視的幾個細節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xx(26):12.
[2]龍厚國.有線電視維護容易忽視的幾個細節問題[J].中國有線電視,20xx(06):604.
解決方案 篇3
光碟機不讀盤一般跟光碟機本身的問題有關,不是鐳射頭功率不夠,就是硬體老化。但是遇到的光碟機不讀盤故障卻是由於硬碟重新分割槽造成的。
故障現像:某老型號電腦,最近播放影碟時,總是提示找不到要播放的檔案,而且光碟機也不能讀取其它資料光碟。
故障檢查:進入Win98,發現“我的電腦”裡面有C和D兩個分割槽,D區的圖示就是光碟機圖示。可是雙擊D區圖示進入到D區,卻發現裡面的檔案不是光碟上的檔案,而像是硬碟上的一個分割槽裡的檔案。於是懷疑到有人虛設了光碟機,把光碟機磁碟機代號對映成了硬碟上的一個分割槽。
但是,在程式組中並沒有發現虛設光碟機的提示。於是重新啟動,用Win98啟動光碟進入DOS狀態。檢視光碟時,發現要按磁碟機代號F才能進入光碟,這說明硬碟上有C和D兩個分割槽。肯定是誰重新裝了系統,把硬碟分成了C和D兩個分割槽,但沒有把光碟機驅動程式載入上,故光碟機無法驅動。
故障排除:為了重新載入光碟機,在DOS狀態下進入A區,把oakcdrom.sys檔案複製到C區根目錄下。用“edit”命令編輯config.sys檔案,在config.sys檔案中加入一條語句“device=C:oakcdrom.sys/d:mscd001”,然後用“edit”命令編輯批處理檔案autoexec.bat,在autoexec.bat檔案內容的後面加入“c:windowscommandmscdex.exe/d:mscd001”語句。
重新啟動計算機,開啟“我的電腦”,可以看到多出一個E區磁碟機代號,說明光碟機驅動已經正常載入,故障得以排除。
解決方案 篇4
常見故障一:
1.驅動程式預設輸出為“靜音”。單擊螢幕右下角的聲音小圖示(小嗽叭),出現音量調節滑塊,下方有“靜音”選項,單擊前邊的複選框,清除框內的對號,即可正常發音。
2. 音效卡與其它插卡有衝突。解決辦法是調整PnP卡所使用的系統資源,使各卡互不干擾。有時,開啟“裝置管理”,雖然未見黃色的驚歎號(衝突標誌),但音效卡就是不發聲,其實也是存在衝突,只是系統沒有檢查出來。
3. 安裝了Direct X後音效卡不能發聲了。說明此音效卡與Direct X相容性不好,需要更新驅動程式。
4. 一個聲道無聲。檢查音效卡到音箱的音訊線是否有斷線。
常見故障二:音效卡發出的噪音過大.出現這種故障常見的原因有:
1. 插卡不正。由於機箱製造精度不夠高、音效卡外擋板製造或安裝不良導致音效卡不能與主機板擴充套件槽緊密結合,目視可見音效卡上“金手指”與擴充套件槽簧片有錯位。這種現象在ISA卡或PCI卡上都有,屬於常見故障。一般可用鉗子校正。
2. 有源音箱輸入接在音效卡的Speaker輸出端。對於有源音箱,應接在音效卡的Line out端,它輸出的訊號沒有經過音效卡上的功放,噪聲要小得多。有的音效卡上只有一個輸出端,是Line out還是Speaker要靠卡上的跳線決定,廠家的預設方式常是Speaker,所以要拔下音效卡調整跳線。
3. Windows自帶的驅動程式不好。在安裝音效卡驅動程式時,要選擇“廠家提供的驅動程式”而不要選“Windows預設的驅動程式”如果用“新增新硬體”的方式安裝,要選擇“從磁碟安裝”而不要從列表框中選擇。如果已經安裝了Windows自帶的.驅動程式,可選“控制面板→系統→裝置管理 →聲音、影片和遊戲控制器”,點中各分裝置,選“屬性→驅動程式→更改驅動程式→從磁碟安裝”。這時插入音效卡附帶的磁碟或光碟,裝入廠家提供的驅動程式。
常見故障三:音效卡無法“即插即用”
1. 儘量使用新驅動程式或替代程式。筆者曾經有一塊音效卡,在Windows 98下用原驅動盤安裝驅動程式怎麼也裝不上,只好用Creative SB16驅動程式代替,一切正常。後來升級到Windows Me,又不正常了再換用Windows 20xx(完整版)自帶的音效卡驅動程式才正常。
2. 最頭痛的問題莫過於Windows 9X下檢測到即插即用裝置卻偏偏自作主張幫你安裝驅動程式,這個驅動程式偏是不能用的,以後,每次當你刪掉重灌都會重複這個問題,並且不能用“新增新硬體”的方法解決。筆者在這裡洩露一個獨門密招:進入Win9xinfother目錄,把關於音效卡的*.inf檔案統統刪掉再重新啟動後用手動安裝,這一著百分之百靈驗,曾救活無數音效卡性命……當然,修改登錄檔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
3. 不支援PnP音效卡的安裝(也適用於不能用上述PnP方式安裝的PnP音效卡):進入“控制面板”/“新增新硬體”/“下一步”,當提示“需要Windows 搜尋新硬體嗎?”時,選擇“否”,而後從列表中選取“聲音、影片和遊戲控制器”用驅動盤或直接選擇音效卡型別進行安裝。常見故障四:播放 CD無聲
1. 完全無聲。用Windows 98的“CD播放器”放CD無聲,但“CD播放器”又工作正常,這說明是光碟機的音訊線沒有接好。使用一條4芯音訊線連線CD-ROM的模擬音訊輸出和音效卡上的CD-in即可,此線在購買CD-ROM時會附帶。
2. 只有一個聲道出聲。光碟機輸出口一般左右兩線訊號,中間兩線為地線。由於音訊訊號線的4條線顏色一般不同, 可以從線的顏色上找到一一對應介面。若音效卡上只有一個介面或每個介面與音訊線都不匹配,只好改動音訊線的接線順序,通常只把其中2條線對換即可。
常見故障五:PCI音效卡出現爆音 一般是因為PCI顯示卡採用Bus Master技術造成掛在PCI總線上的硬碟讀寫、滑鼠移動等操作時放大了背景噪聲的緣故。
解決方法:關掉 PCI顯示卡的Bus Master功能,換成AGP顯示卡,將PCI音效卡換插槽上。
常見故障六:無法正常錄音
首先檢查麥克風是否有沒有錯插到其他插孔中了,其次,雙擊小喇叭,選擇選單上的“屬性→錄音”,看看各項設定是否正確。接下來在“控制面板→多媒體→裝置”中調整 “混合器裝置”和“線路輸入裝置”,把它們設為“使用”狀態。如果“多媒體→音訊”中“錄音”選項是灰色的那可就糟了,當然也不是沒有挽救的餘地,你可以試試“新增新硬體→系統裝置”中的新增“ISA Plug and Play bus”,索性把音效卡隨卡工具軟體安裝後重新啟動。
常見故障七:無法播放Wav音樂、Midi音樂
不能播放Wav音樂現象比較罕見,常常是由於“多媒體”→“裝置”下的“音訊裝置”不只一個,禁用一個即可;無法播放MIDI檔案則可能有以下3種可能: 1. 如今流行的PCI音效卡大多采用波表合成技術,如果MIDI部分不能放音則很可能因為您沒有載入適當的波表音色庫。
2. 早期的ISA音效卡可能是由於16位模式與32位模式不相容造成MIDI播放的不正常,透過安裝軟體波表的方式應該可以解決。
3. Windows音量控制中的MIDI通道被設定成了靜音模式。
常見故障八:PCI音效卡在WIN98下使用不正常
有些使用者反映,在音效卡驅動程式安裝過程中一切正常,也沒有出現裝置衝突,但在WIN98下面就是無法出聲或是出現其他故障。這種現象通常出現在PC音效卡上,請檢查一下安裝過程中您把PCI音效卡插在的哪條PCI插槽上。有些朋友出於散熱的考慮,喜歡把音效卡插在遠離AGP插槽,靠近ISA插槽的那幾條PCI插槽中。問題往往就出現在這裡,因為Windows98有一個Bug:有時只能正確識別插在PCI-1和PCI-2兩個槽的音效卡。而在ATX主機板上緊靠AGP 的兩條PCI才是PCI-1和PCI-2(在一些ATX主機板上恰恰相反,緊靠ISA的是PCI-1),所以如果您沒有把PCI音效卡安裝在正確的插槽上,問題就會產生了。
解決方案 篇5
1.專案概況
1.1專案背景
倉儲管理在物流管理中佔據著核心地位,傳統的倉儲業中存在諸多問題,如:進出庫人員操作混亂、庫存報告不及時、倉庫貨品屬性不清晰、堆放混亂、盤點不準確等,都需要一個基於資訊化管理的技術進行徹底的改造。
基於RFID技術的倉庫管理,將改變傳統的倉庫管理的工作方式與流程,把所有關鍵的因素透過貼上RFID標籤,在倉庫管理的核心業務流程:出庫、入庫、盤點、庫存控制上實現更高效精確的管理。RFID技術以識別距離遠,快速,不易損壞,容量大等條碼無法比擬的優勢,簡化繁雜的工作流程,有效改善倉庫管理效率和透明度,保持企業業務運營的精益。
像世界零售巨頭沃爾瑪這樣的大型零售商已經開始在他們的物品倉庫和配貨中心部署RFID倉儲管理系統。一些研究機構估測,沃爾瑪的RFID系統每天產生大約7兆位元組的資料。因此,對於RFID倉儲管理系統,如何儲存和檢索海量RFID資料也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2專案目標
倉庫管理系統(WMS)作為某一公司的核心業務系統,利用計算機軟體模擬實施倉庫管理的系統流程,其綜合性要求達到簡明實用、提高倉庫管理的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將物資集中放置在一定的場所需要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管理,並且實現高效準確的出入庫操作,在保證基本效率的前提下,及時的將貨物更新資訊提交到伺服器資料庫;上層的管理系統要保證貨物在儲存期間數量不發生變化、維護相應的出入庫記錄和定期盤點資訊。
在貨物儲存時要達到空間利用的最大化,勞動力和裝置要達到最大程度和最有效的利用,貨物能夠方便的存取,在需要時能夠做到快速的定位。另一方面,此管理系統要實現高效準確的出入貨驗證稽核機制,使得在有限的工作時間內再無差錯的基礎上更多數量的完成入貨和出貨的操作,從最大程度上節省人力資源消耗,避免人為因素導致錯誤的發生。
2.專案需求
2.1倉庫管理系統需求
傳統的倉儲管理,一般依賴於一個非自動化的,以紙質檔案為基礎的系統與人工記憶相結合來實現庫存管理。這種方式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容易出錯,使得貨物倉儲環節效率低下,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為了彌補傳統倉儲管理系統的缺點,我們設計基於RFID的倉儲管理系統。
系統的主要功能
2.1.1入庫模組需求描述
在成品包裝車間,工人先將RFID電子標籤貼在產品上,成批裝箱後貼上箱標,需打托盤的也可在打完托盤後貼上托盤標。一般貼標方式有:1.產品單件貼標;2.多件產品包裝在一起,外包裝貼標;3.托盤貼標,並與單件產品標籤或外包裝標籤資料關聯。
包裝好的產品由裝卸工具經由RFID閱讀器與天線組成的通道進行入庫,RFID裝置自動獲取入庫數量並記錄於系統,如貼有托盤標的,每托盤貨物資訊透過進貨口讀寫器寫入托盤標,同時形成訂單資料關聯,然後透過計算機倉儲管理資訊系統運算出庫位(或人工在一開始對該批入庫指定庫位)。
2.1.1.1入庫模組業務描述
在倉庫的門口部署RFID固定式讀寫器,同時根據現場環境進行射頻規劃,比如可以安裝上下左右四個天線,保證RFID電子標籤不被漏讀。
接到入庫單後,按照一定的規則將產品進行入庫,當RFID電子標籤(超高頻)進入RFID固定式讀寫器的電磁波範圍內會主動啟用,然後RFID電子標籤與RFID固定式讀寫器進行通訊,當採集RFID標籤完成後,會與訂單進行比對,核對貨物數量及型號是否正確,如有錯漏進行人工處理,最後將貨物運送到指定的位置,按照規則進行擺放。RFID在倉庫管理應用中最主要的優勢非接觸式遠距離識別,且能夠批次讀取,提高效率與準確性。
2.1.1.2入庫模組實現要求描述
倉庫中每一種物品的位置、數量、規格型號等都可以在倉儲管理軟體中一目瞭然地顯示出來,實現了倉儲狀態的視覺化。完成入庫操作後,應生成入庫產品資料表,記錄入庫產品的名稱、種類、生產日期、入庫時間、入庫批次、質量狀況、入庫數量、入庫經辦人、倉庫程式碼等資訊,以便查詢。
2.1.2出庫模組需求描述
部門的發貨人根據銷售要求的發貨單生成出庫單:即根據出庫優先順序(比如生產日期靠前的優先出庫)向倉庫查詢出庫貨物儲存倉位及庫存狀態,如有客戶指定批號則按指定批號查詢,並生成出庫貨物提貨倉位及相應托盤所屬貨物。
領貨人攜出庫單至倉庫管理員,倉管員核對資訊安排裝卸人員執行對應產品出庫。
裝卸人員提貨經過出口閘,出口閘RFID閱讀器讀取托盤上的標籤獲取出庫資訊,並核實出貨產品與出庫單中列出產品批號與庫位是否正確。
出庫完畢後,倉儲終端提示出庫詳細供管理員確認,並自動更新資料到資料庫。
2.1.2.1出庫模組業務描述
根據提貨的計劃,出庫的貨物進行分揀處理,並進行出庫管理。如果出庫數量較多時,將貨物呈批推到倉庫門口,利用固定式讀寫器與標籤通訊,對出庫的貨物的RFID電子標籤採集,檢查是否與計劃對應,如有錯誤,儘快的人工處理。對於少量的貨物,可以使用RFID手持式終端進行RFID電子標籤的資訊採集(手持掃描槍或RFID平板電腦),出現錯誤時,會發出警報,工作人員應該及時的處理,最後把資料傳送到管理中心更新資料庫完成出庫。
2.1.2.2出庫模組實現要求描述
裝卸人員接到出貨指令,到指定貨位取貨物。取前裝卸人員讀寫器再次確認貨物準確性,然後將貨物送至出貨口傳送帶,出貨口傳送帶讀寫器讀取貨物標籤資訊是否準確,校驗無誤出貨。
2.1.3盤點模組需求描述
倉管人員使用RFID手持式的終端,在每個貨架或者是托盤邊走過,能夠讀取出貨架或者托盤上的貨物的數量種類,並進行累加,盤點完成後生成盤點報表,並提供系統內的資料資訊與倉庫實際存貨的數量對比,以供倉管人員參考,同時可根據需要修正系統內的資料資訊,保證貨、賬一致。
2.1.3.1盤點模組業務描述
按照倉庫管理的要求,進行定期不定期的盤點。傳統的盤點,耗時耗力,且容易出錯。而這一切RFID把這些問題解決了,當有了盤點計劃的時候,利用RFID手持式的終端進行貨物盤點掃描,盤點貨物的資訊,可以透過無線網路傳入後臺資料庫,並與資料庫中的資訊進行比對,生成差異資訊實時的顯示在RFID手持終端上,供給盤點工作人員核查。在盤點完成後,盤點的資訊與後臺的資料庫資訊進行核對,盤點完成。在盤點的過程中,系統透過RFID非接觸式讀取(通常可以在1~4米範圍內)非常快速方便地讀取服裝貨物資訊,與傳統的模式相比,會提高很多效率和盤點的準確性。
3.技術解決方案
3.1硬體平臺
倉庫管理系統主要的硬體裝置包括:UHF固定式讀寫器、手持式讀寫器、電子標籤、應用PC、WEB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等。
以單個倉庫為單位,倉庫出入管理可以採用固定式讀寫器來管理、倉庫物資的盤點定位等可以採用手持式讀寫器來管理。
3.1.1硬體佈局
標籤的貼放方案
電子標籤作為標示倉庫貨物的唯一標誌,在貼放時要特別注意。應為標籤的貼放直接關係到讀寫器天線的安裝方式和標籤讀寫效果。為了獲得最佳的讀寫效果,讀寫器的極化方向要與標籤的極化方向一致。
這裡將標籤主要分為抗金屬標籤和非抗金屬標籤,來標識不同介質的貨物。抗金屬標籤是貼放在金屬貨物表面的,非抗金屬標籤(包括卡片、不乾膠、Inlay等)主要貼放在非金屬貨物標籤。像木箱、帆布包、塑膠袋子、紙箱等貨物均可以透過非金屬標籤來標識 。
在倉儲管理中,主要採用托盤級管理,即一個托盤上的貨物作為一個單位來完成入庫、出庫、盤點等操作。標準托盤的大小為 120cm*100cm*15cm。因此,一般在貼放標籤時,一個托盤貼放一張標籤來標識,貼放的位置根據具體的托盤貨物堆放方式來確定。通常,貨物在托盤上的堆放高度不大於 80cm,也即托盤與貨物一起堆放的最大高度不大於1m。
手持終端透過WIFI網路來完成資料互動。操作人員透過手持機讀取到物資上的電子標籤,電子標籤的資訊顯示在顯示屏上。手持機透過WIFI無線網路將標籤資訊上傳到無線 AP,無線 AP 透過有線或無線網路將資料上傳到後臺 PC,PC 透過無線網路與後臺伺服器進行資料互動。
3.2軟體平臺
作業系統:Windows 7以上的系統
資料通訊:一般採用100/1000乙太網和無線AP
資料庫:SQL Server 20xx R2
主介面:C# / JAVA 語言程式設計
可與該系統共同應用的軟體包括:ERP,MES,TPM等
解決方案 篇6
Moxa一直是基於IP通訊網路解決方案的技術領先者。如今,Moxa不僅為鐵路行業提供專業的網路知識和創新技術,還成為IEC鐵路委員會的成員之一。鐵路運營商已在全球範圍採用了Moxa獨特的鐵路技術來節省部署時間和成本,例如智慧無線車廂連線、自動裝置配置、毫秒級網路冗餘、毫秒級無線漫遊切換技術。Moxa擁有超過25年的工業網路經驗,在產品研究上也經歷了時間考驗。其具有長MTBF(平均故障間隔時間),擁有核心部件,並與多個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伙伴關係,為鐵路應用提供可持續的解決方案。據摩莎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軌道交通市場總監蔡中興介紹,目前,Moxa的鐵路解決方案已應用於世界各地,如Moxa的廣泛組合解決方案已經被部署在世界各地主要的POS(客運服務)、乘客Wi-Fi服務、CCTV(閉路電視)系統、CBTC(基於通訊的列車控制系統)、ATO(列車自動執行)、軌旁DCS系統和其他鐵路系統。其中在車站上有使用到Moxa的核心層交換機、接入層交換機及機架式交換機。在軌旁Moxa有工業無線產品、RTU控制器。而在車載的部分,Moxa提供車載NVR交換機、IP攝像機等產品,來滿足軌道交換行業的需求。
在城市人口和經濟快速增長以及公共政策措施的強力推動下,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正在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新階段。藉助於蓬勃發展的好態勢,20xx年Moxa在軌道交通行業也保持著持續穩定的增長態勢,全年增長率超過30%,創造了令人驕傲的業績,包括蘇州地鐵、南昌地鐵、合肥地鐵、長沙地鐵、南寧地鐵、鄭州地鐵和青島地鐵。
Moxa專為軌道交通提供高質量、高品質的產品。20xx年,Moxa榮獲了IRIS認證(國際鐵路行業標準),IRIS是在ISO9001:20xx的基礎上,針對鐵路行業的特殊要求而由歐洲鐵路聯盟發展的一個國際認可的標準。得到了四大系統制造商(龐巴迪、西門子、阿爾斯通和Ansaldo)的大力支援。Moxa在IRIS稽核過程中,獲得高於平均水平的結果,從而順利獲得涵蓋乘客資訊和通訊系統的IRIS認證。
軌道交通的市場非常龐大,而隨著全數字化、資訊化、智慧化的步伐加快,如何挑選優質、高品質的企業與政府共同建設好軌道交通行業,是當前的重要任務。獲得IRIS認證,意味著Moxa可以透過專案生命週期管理來管理產品的實現流程,並確保在整個工作期間都會有高度的客戶參與性。Moxa以顧客為中心進行專案管理,提供高質量和高可靠的管理,從而降低生命週期成本,確保完整的生命週期供貨。這也是Moxa對軌道交通的承諾,堅信只有持續的改善才能創造出優越的產品與服務質量。
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軌道交通市場,中國企業的業務也逐步走出國門,例如巴西世界盃採用了很多中國製造的產品,其中就包括中國北車研發製造的EMU電動車組和1A地鐵車。蔡中興對此表示:“走出國門對於中國企業而言是一件好事,表明軌道交通領域中的‘Made in China’已經逐步佔領全球市場,成為市場中的主要玩家之一。Moxa作為全球性的公司也已經積極投身於全球軌道交通市場的發展。在歐洲,Moxa作為德國和西班牙的代表參與了IEC標準組織和標準制定,參與了多個專案,如德國IEC高速列車車廂通訊骨幹網路和乘客WiFi熱點上網系統、法國地鐵車載IP通訊網路系統、挪威地鐵車載骨幹網路、芬蘭地鐵乘客娛樂資訊系統、歐洲某CBTC系統、法國有軌電車地面系統和車載系統等,獲得來自客戶和業內的廣泛好評。作為一家全球性公司,Moxa除了大力開拓全球的軌道交通專案之外,更會積極地與國內合作伙伴一起,推進自主化產品的研發和製造,攜手走出國門,開拓更大的全球市場。”我們也希望Moxa可以緊跟國家的政策及標準,持續不斷地為市場提供穩定、可靠的軌道交通全方位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 篇7
兩種可能:
1 驅動程式問題,安裝滑鼠自己的驅動程式
2 可能和硬體加速設定有關。右鍵單擊:我的電腦/屬性/裝置管理器,把硬體加速的滑動塊向左移動。
其次:
一、滑鼠指標抖動的原因
1、老機的適應狀況較差:
老使用者在計算機的升級過程中還在保留原來的串列埠滑鼠,而這類滑鼠可以在任何一類具有COM介面的主機板上使用,但是隨著顯示卡的技術提高,顯示卡就佔有了更多的中斷資源,顯示卡就會搶斷COM介面,造成滑鼠抖動。
2、電腦外部放射性訊號的擾亂:
計算機硬體是以一定頻率進行工作的,如果發現頻率波聲發生變化,就會帶動滑鼠指標抖動。
3、受到外界的雜散光影響:
滑鼠為了追求外觀的美麗,而使得透光性較好,如果出現光路遮蔽不好現象,如果出現強光擾亂的話,就就會影響滑鼠的光訊號傳輸,則滑鼠就會進行晃動。
4、滑鼠質量較差:
如果滑鼠質量不好的話,受到室內溫度的影響,使滑鼠的工作頻率不穩,則會出現滑鼠晃動現象。
5、電纜的中芯線出現斷路:
滑鼠埠處的四根中芯線受到滑鼠的來回折動,時間長久之後就會有折斷而造成滑鼠運動不規律甚至出現定格不動。
6、滑鼠墊的問題:
滑鼠墊是否乾淨,粗糙度是否很好,還有就是滑鼠墊放置是否平穩,都會影響滑鼠指標。
二、滑鼠指標抖動解決方法
1、檢查放置滑鼠的滑鼠墊是否太過光滑,可以調換個滑鼠墊試試。
2、看看驅動是夠出現問題,可以先解除安裝了這個驅動,然後在進行重新安裝。
3、如果是滑鼠的介面壞了,那麼就只能更換滑鼠了。
4、用棉布擦一擦滑鼠的感光燈,清理感光燈的雜物,使得滑鼠的感光燈不再受雜物的影響。
5、調整滑鼠的精確度,使得滑鼠能夠適應電腦的執行需要。
解決方案 篇8
1、開啟聲音調節板,在右下角的小喇叭上點右鍵,選擇“錄音裝置”。
2、對錄製選項進行修改,選擇“錄製”,在中間的空白處點滑鼠右鍵,勾選“顯示禁用的裝置”--“立體聲混音”-啟用
3、對混音選項進行除錯,點選“立體聲混音”,右鍵“屬性”,或者是右下角的。出現“立體聲混音”音量條,根據實際效果自行調節,點右下角的“確定”。再點到播放上,在揚聲器上右鍵屬性,點選級別,把裡面的所有小紅叉點消掉。
4、音訊管理器設定,雙擊開啟右下角的“紅色小喇叭”;或者是:開始-設定-控制面板-高畫質音效卡。揚聲器“喇叭組態”設定。在音效欄中繼續設定 -“預設格式”設定--- 麥克風“麥克風效果”設定-“預設格式”設定-裝置高階設定”。
5、確定後,VISTA系統下的音效卡除錯基本完成,如有其它方面需求,按自己的意願進行操作修改。
解決方案 篇9
一、概述
暖氣不熱的原因多種多樣,必須深入現場針對性分析方能找到解決方法。可以大致分為小區整體不熱和個別使用者不熱。小區暖氣不熱又可以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明:就是熱量送不來或者是熱量送不走,其根本就是熱力公司要送來足夠的熱量,然後二級換熱站又把足夠的熱量送到各使用者的問題。對於暖氣不熱的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引起暖氣整體不熱的原因較多,對其作為主要分析物件。
二、原因分析
1、首先討論一下小區整體不熱在一次迴圈水側的原因。小區整體不熱,首先要考慮是否熱力公司的問題,然後再查詢小區二級換熱站裝置或執行問題。現在小區換熱站都安裝有熱量總表,方便用來分析查詢原因,熱量總表測量出熱力公司送來的一次水流量、進水溫度、回水溫度,這三個引數反應了熱力公司送入的總能量。簡單方法計算,在大氣溫度-5℃時,送入10T/h進水80℃回水40℃的熱水,可以供10000㎡的用暖。如果低於這個供應量,小區將可能整體不熱或者只有少部分使用者熱。下面分析一下低於這個供應量的原因。
1.1、熱力公司進入小區的一次迴圈水的閥門開度太小,送入的水量不夠。
1.2、換熱站處於熱網末端,進、回水差壓小,不能提供足
夠的流量。
1.3、換熱站內的換熱器一次水側的流道結垢、濾網堵塞致使流通阻力大,一次迴圈水供水量不夠。
1.4、換熱器選型錯誤,換熱器流道長而且狹窄,造成流通阻力較大,這種換熱器應安裝在熱網的首端,但裝在了熱網末端,一次迴圈水沒有足夠的進、回水差壓克服這個阻力,來提供足夠流量。就像電路一樣,電壓較低,電阻較大,電流就小。
這幾種情況歸結起來就是熱量送不來的問題,發生在一次迴圈水側,其表現是一次迴圈水量不夠,沒有把足夠的熱量送過來。
2、下面再分析二次迴圈水側引起暖氣整體不熱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查詢原因時,還是要依靠小區換熱站安裝的熱量總表,當熱力公司供的一次迴圈水回水溫度較高,小區暖氣使用者全部或大部分不熱就要查詢下面一些原因。
2.1、小區熱網迴圈泵一臺泵流量不夠,例如:小區熱網需要流量500T/h溫度45℃的水進行迴圈,但只運行了一臺額定流量300T/h的迴圈泵,處於小區熱網首端的樓層較低的使用者的流量能夠滿足,處於熱網末端的或供暖樓層較高的將因流量不夠而不熱。
2.2、換熱器的二次水側流道結垢,流動阻力增大,熱阻增大,使二次迴圈水量和迴圈水溫都下降,造成使用者暖氣不熱。
2.3、樓棟較多,小區熱網管線較長,換熱站送出的二次循
環水不能平均分配給每個樓棟,造成小區熱網首端的使用者暖氣熱,末端的不熱。
這幾種情況就是熱量送不走的問題,就像有足夠多的物品,就放在這裡,有許多人需要,但是不能合理的分發下去。
三、解決方式
送不來的問題可以從一次水流量、進回水溫度這幾個引數反映出來,但有些原因不是熱力公司造成,具體是哪些原因,需要從簡到繁逐一查詢,需要以熱力公司為主體進行工作,透過安裝在換熱站內的表計來分析問題根源。主要解決手段有開大一次水側閥門;清理換熱器和濾網使換熱器阻力減少,來增大一次水流量;由熱力公司提高一次水進水壓力或在一次網管道上加裝變頻迴圈泵增大一次水流量。這些都需要和熱力公司合作才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