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閱讀與作文九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閱讀與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閱讀與作文 篇1
帶一卷書,走十里路,選一個清靜地,看天,聽鳥,倦了時,和身在草綿綿處尋夢去。
徐志摩
閱讀,濃香深沉,如飲醇酒;含蓄雋永,如品香茗,濃淡自得,滋味悠長。一路與閱讀同行,樂在其中。
啟一個瑰麗世界
幼時,童話是我的一切。封面、書中繪著各種有趣的圖案,似乎捕捉了世間最美好、明亮的色彩,一下子綻放在眼前。我似是一腳踏入了兔子洞,眼前開啟了一個瑰麗的世界。
當灰姑娘滌去臉上的煤灰,挽起滿頭熠熠的金髮,一顆心會被她的魅力震顫。當她足履水晶鞋,裙襬盪漾,王子握起她嬌小的手,一顆心又為她的幸福陶醉。
懵懂時,我晃著腳丫讀童話,它賦予了我對世界最初的感觀。漸漸地,我心中那顆閱讀的種子開始萌發了。
捧一束智慧火炬
長大些了,不再迷戀於童話。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驅使我探索這世界。
於是,我的書櫥裡又多了幾本厚厚的書。我跟隨《十萬個為什麼》的腳步,一步步探索大千世界的奧秘;跟隨法布林的腳步,領略《昆蟲記》裡小昆蟲身上的無窮樂趣;跟隨《唐詩三百首》的腳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在一行行碧綠的夢幻中行走著,眉眼間便溢著滿滿的喜悅。我用眼睛領略字裡行間的智慧火花,心中的空洞被知識塞滿。
很多時候,閱讀中有了心得,我能與大人們分享,彷彿一下子成長了許多。我心中那棵閱讀的種子,日益長高,成了一株小樹苗。
走一段靈魂旅途
現在的我正值青春,心中的情懷湧動,開始向文字的更深處漫溯。
我讀冰心、丁立梅、席慕容的文字,原來這世上竟有如此溫暖人心的文字,心境亦如陽光在書本上鋪陳、流轉、跳躍、舞蹈,有著淡淡的香。
世上所謂美好的事物,大抵都如此,只安靜地住在自己的美好裡,這才儲存了它們的本性,留住了這個世界,最原始的天真。走在丁立梅的文字裡,就像走在幸福的依戀裡,走在最深的感動裡,連靈魂都被溫暖。
心中那棵閱讀的種子似已長成了參天大樹,我亦學會了給予和愛的快樂。
伴著指尖捻過書頁,那些見過的沒見過的美,聽過的沒聽過的雅,嗅過的沒嗅過的芳香,無一不落入腦海,匯入心泉,匯成如翡翠般動人的心境。
一路與閱讀同行,樂在其中。
閱讀與作文 篇2
沈熹微說:“我看到了,因生長土地的貧瘠帶來的自卑、羞愧和緊張。”
我不知道腳下的這片土地,是否貧瘠依舊。但當我赤誠地面對這世界,我是如此謙卑。因為這絢麗背後的一切,或許因年齡尚小,都還為來得及親自碰觸。幸而透過文字,足以觸及每一方厚實的大地。
前人把書籍看作前進的階梯,可我更願意,把它看作一雙長在好奇滿滿的孩子身上一雙不知疲憊的雙腳。替每日拘於小城的我,涉足這世間的每一個角落。我在撒哈拉大沙漠裡,和三毛一起,驚歎荒涼土地上的隨性與熱鬧,乾涸土地上,巫術竟如此繁茂地生長;在敦煌筆畫前,與餘秋雨一起,想象正褪色的壁畫,曾經該是怎樣的絢麗輝煌。數千年的文明古國,文化本該厚重如此;艾比湖旁,與熊久紅一同,看繚繞碧波的綠茵,正在哭泣的湖水,貪婪者在怎樣為子孫挖掘墓穴。
或許隨著年齡增長,有時間有能力親自踏入所向往的每一寸疆土。然而,隨著時間所消逝的,又該去哪裡尋找?翻翻書吧,看看驪山北側,阿房宮曾經的雄偉風光。或許今日的人們,也只有從留下隻言片語的典籍中,重聽管絃嘔啞、重看渭流漲膩、重睹南非人權運動竟曲折如此。我看到,薩克斯斷臂上重新綻開的花,華榮府裡的世事變化。
如果說閱讀只是看到現今世界的另一個角落,或者說回憶這個角落的過去,那麼太容易被工業產物替代。幸而,透過閱讀,還可以有與筆者直接的心靈碰觸。你是否聽過,荒涼的黃土小路上,面對經書外流,餘秋雨先生無聲的吶喊?又是否明白,為何文化的程序,始終是一場苦旅?你是否體驗過,茶花女面對世俗眼光的無奈掙扎?又是否明白,熊培雲所闡述的自由,既在高處,也在心間?
或許此刻才明白,何以讓人甘願“賣卻屋邊三畝地,添成窗下一床書。”
閱讀,足以讓人看遍這繁華世間的處處風景,回憶這蒼穹間的每一分光景,觸及每一個用筆書寫思想著的心靈。自不必侷限於屋邊三畝之地。
願你我,始終在閱讀中同行。
閱讀與作文 篇3
書是開導我們的神器,是夜空中的智慧星,更是知識的源泉。
小時候,我還不識字,就每天纏著媽媽,讓她給我講故事,什麼《小紅帽》、《白雪公主》、《三毛流浪記》等,我都聽不懂,於是媽媽開始教我認字,寫字、學拼音,用不著幾天我就學會了許多字兒。
記得一次暑假,我在一本書上看了“煮書”二字心中的好奇心就被激發了,於是我拿上一本書和一口小鍋,加上水放入書,再燃上火爐“煮書”開始了。不一會兒,書煮好了,我把書盛在碗中吃了起來。“呸呸呸。”我把書吐了出來,“什麼嘛,那麼噁心。”
這時,媽媽來了,她見我狼狽不堪的樣子,再看看桌子上的書,馬上就明白了。她把東西收拾乾淨,然後告訴我。“蔣燁,這書是不能煮著吃的,書上寫的“煮書”只代表理解書的義意罷了。”聽了媽媽的話,我非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從此以後,我養成了看書的習慣,學到的知識越來越豐富。
閱讀與作文 篇4
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就是閱讀。正如高爾基所說的:“書籍是人類的階梯;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
俗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可我覺得它不僅僅只是如此,它比還要重要千倍萬倍,因為它並不只是通往成功的道路。它還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豐富我們單調的生活以及開闊我們腦海中的新鮮事物。即使我說的只是冰山一角,可這也足以讓我們明白閱讀是多麼美好。
在我小的時候,由於我的需要,母親為我買了一本書,這也是我閱讀史上的第一本書籍——《城南舊事》。經過一番周折,我也是得到了它,可我並沒有去閱讀這本書,因為我需要的並不是想去閱讀這本書,而是我想擁有一本《城南舊事》,這也是我慚愧之處。
在那個時候,我周邊的朋友幾乎每個人都有一本《城南舊事》,每天都會有一本而去炫耀,正因為如此,我也就有了想要這本書的想法了。
我的目的並不單純,這使我得到它後並沒有閱讀,而是放到一邊不再過問。在那之後,由於各種理由,我得到了許許多多的書籍,可都由於我得到它們的初衷並不是為了閱讀它們,我對它們也都不聞不問。
直到那一件事的發生,讓我改變了這個舉動去正真的閱讀。那天我外出剛到家門口,就看見在家的母親要出門,她剛好看見了我,“回來了,正好要去找你,你三叔要去南方居住,不會再回來了,你三叔平時最疼愛的就是你,你再去看看他吧。”
當我們火急火燎的趕到那裡時,三叔已經走了,聽到這個訊息,我急的嚎啕大哭,沒有辦法,只能就此回去了。回到家中,看見我和三叔的照片,傷心的感情油然而生,眼淚又在眼眶裡打轉,不經意間,我的眼神突然看見了一本書——《城南舊事》。雖然我沒有看過它,但書的簡介我是看過的,它是一本關於懷念的。此情此景,與我目前的情景一模一樣,不知不覺中,我打開了它,懷著對三叔的懷念去看這本書。
不知過了多久,我終於看完了它,雖然如今的我已然忘記了那時的感受、想法,但我依舊記得我的感觸、我的收穫、我的思想在那時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種改變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這也是我第一次正真意義上的閱讀,感觸頗深。
後來,閱讀成為了我的一種愛好,以前買的書本我也都一一找了出來,閱讀並擺放整齊。我的閱讀經歷,坎坷萬分,所幸,我並沒有把閱讀當成一種負擔。
閱讀與作文 篇5
試卷:
天津
題目:
請根據下面的材料,寫一篇文章。
在閱讀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透過手機、電腦等電子裝置,在寬廣無垠的網路空間中汲取知識;你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悅讀”有形有色、有聲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繼續手捧傳統的紙質書本,享受在墨海書香中與古聖今賢對話的樂趣……
當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開闊,個性鮮明,在閱讀方式的選擇上不拘一格。請圍繞自己的閱讀方式,結合個人的體驗和思考,談談“我的青春閱讀”。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 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鮮明;
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形式:
材料作文
主題
現代科技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影響
閱讀
形式與內容的關係
材料分析:
列舉了現代社會中獲取知識的方式:不再侷限於傳統的紙質書閱讀,網際網路和多媒體都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考生需要結合自己的閱讀經歷,描述自己對“青年人閱讀方式”的態度,鮮明表達觀點。
立意角度及素材
立意一:堅持選擇傳統的閱讀方式
立意二:傳統的閱讀方式之外,使用網際網路和新興媒體,採用“碎片化”閱讀等方式,多渠道獲取資訊
立意三:(推薦)載體的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閱讀的內容。這種內容不僅僅是單純的資訊,更重要的是蘊含於其中的思想與觀點。青年人除了從閱讀中獲取知識本身,更需要從中培養提取、篩選和概括資訊的能力,進而形成價值觀。
特別注意:
1保持近年天津卷的命題難度和特點,審題難度不高,區分度高,不容易跑題;
2論述勝於素材
3“科技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主題的延續
4“閱讀”主題:閱讀的內容本身,閱讀給不同人群的影響,閱讀在不同時代的方式
難易度:
☆
閱讀與作文 篇6
讀書可以使人的靈魂昇華,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讀書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讀書可以充實我們的心靈。書籍讓我與眾不同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的一生不可缺書,我從小就愛讀書,它們是我童年時的好夥伴
還記得小學六年級時,我的成績不太好,總是用很多時間用來看課外書,在老師的批評下,幾度失去信心,那時,我就會抱著一本課外書坐在庭院中閱讀,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當我讀到保爾,柯察金雙目失明卻仍然堅持寫作時,淚水打溼了我的臉頰,多麼頑強的毅力,一個頑強,堅毅的英雄形象讓我深深拜服著,我決心做一個像保爾那樣與眾不同的堅強的人,執著於自己的夢想,我的血液在沸騰
在之後的期中考試中,我一拿到試卷,心裡便樂開了花,居然有十五分的大題都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上的節選閱讀題,我做起來得心應手,終於考了一個好成績,讓老師和同學們對我刮目相看,我嚐到了讀書的甜頭,更加積極於讀一些好的文學做品。讓我變得與眾不同,一個有追求有目標並執著於夢想的人
現如今,書已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成長路上,書香作伴,讓我與眾不同。
閱讀與作文 篇7
都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喜歡讀書,喜歡在浩瀚的樹海里面遨遊,我更喜歡和媽媽坐在寧靜的角落裡,仔仔細細的去品讀一本書,那時,我就會覺得,生活如此愜意。
星期天,我把老師佈置的作業全部完成了,還把這個星期所學習的知識全部複習了一遍,查漏補缺。我從書架上抽出了一本書,拉起了媽媽的手,坐在了樓梯上。我翻開了書本,這本書叫做《女生蘇丹》,作者是常新港。
我迫不及待的翻開了書本的第一章,正準備閱讀正文。媽媽笑了笑對我說:“看書的時候,不要過於心急去看正文讀書是有技巧的。我對著身旁的媽媽眨眨眼,想不到平常不擅長看書的媽媽,竟然有這樣的技巧。
媽媽接著說:“首先,要先看看作者的簡介,瞭解一下作者和這本書有些什麼寫作背景,這可助於你更好的去你瞭解這本書,不然讀著讀著,你也不知道它為什麼這樣寫了;然後,再看一看章節目錄,按目錄去看書,把自己喜歡的先看,或者按目錄來選定自己每天閱讀的數量;最後才看正文。”我驚愕了,隨即又點了點頭說:“好的,媽媽,我們一起看書吧。”
於是,我和媽媽一手握住書的一邊,媽媽握住書的另一邊,坐得筆直筆直,閱讀書的目錄和作者簡介。一邊看,媽媽一邊在旁告訴我要注意哪些,終於看完了書的.目錄和作者簡介,可以看正文了。我的眼底裡閃爍興奮的光芒,太好了,終於可以看正文了!媽媽看了看我,然後笑了,媽媽的笑容,就像是一輪皎潔的明月。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看著看著,我的脖子有點酸了,於是,我一隻手握著書,一直託著住下巴,津津有味的看著書,媽媽提醒我:“晴晴,坐姿要端正,否則,是很容易會近視的!”我極不情願的扭動了一下身子,撒嬌道:“媽,我的脖子好酸,就不要坐得那麼端正了嘛。”說完,還搖了搖媽媽的手臂,媽媽的臉忽然變得嚴肅起來了,說話的語氣也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威嚴:“不行,既然要看書,就必須得坐好。”我撇了撇嘴,無奈,只有老老實實坐好。但我知道,媽媽這也是為了我好。正是因為媽媽每次的不斷提醒,所以我的視力可以保持如此好,這真是得益於媽媽的幫助呢。
我喜歡和媽媽一起看書,因為媽媽能正確的引導我怎樣讀書,讀書須注意些什麼,她不僅讓我懂得了讀書的技巧,更是讓我體會讀書的滋味真好。
閱讀與作文 篇8
我是一個愛寫作文的女孩,喜歡對日記本說悄悄話,寫下所有的煩惱和許多快樂的事情。時間一長,就突然冒出一個想法:試著寫一本完整的日記。一開始,我很高興,有一種長大的感覺,我可以寫文章了,多棒啊!那時候,我就是在玩,只寫一兩行字,寫得亂七八糟,還以為自己寫得很好。可後來,在課堂上,我知道了寫作並不是玩耍,寫一篇好作文是要花時間、花心思的。於是,我更加努力地寫作文,慢慢地,到了現在,我已經能正確地用標點符號,把事情寫得清清楚楚,偶爾還會用上一兩句好句,一兩個好詞。這時,我寫的東西才能叫作文。我讓自己從一個只會寫幼稚語言的女孩,到現在會創作一篇好文章的女孩,中間經歷了許多磨難和失敗,但我能堅持不懈,向勝利的方向跑去,才讓我有了今天的成績。
我幾乎每天寫、日日寫,同時,我還要不停地閱讀。從閱讀裡我可以提取精華,可以得到好多課堂上無法得到的東西。漸漸地,閱讀成為了我成長的一部分,閱讀親近了我的生活。這閱讀使我有了格調,有了不平庸的眼睛,可以認識到別人認識不到的知識,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東西。
每一個大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閱讀經典,都希望孩子能一步步地走進經典裡去。所以總是會給我們一些“讀書目錄”,像一張書單,要我們讀完每一本書,像《論語》、《老子》、《孔子》、《上下五千年》、四大名著等。可我的書櫃裡卻放滿了漫畫、繪本和童話書,只有一兩本經典圖書,那我的作文是不是就寫不好?不,我一樣寫得好,尤其是童話,是我的最愛。因為我的想像力豐富,常有一些鬼點子和奇怪的想法,每一次班上創作童話故事,我寫的都當作範本讀給大家聽,那是因為媽媽給我買我喜歡看的書,大都是童話,才有這樣的結果。
我想我以後還要開心地閱讀下去,開心地寫下去。
閱讀與作文 篇9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我卻說;“書籍是人類枯燥生活的一劑良藥”。書是我心靈的歸宿之地,書更是我成長的園地,讓我感到無窮的快樂。後來漸漸地如痴如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我愛書,詩歌、散文、小說像磁石一般吸引著我,而他們又像“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曾經愛過金庸、古龍的武俠,也曾為古典小說而沉醉,常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而書讓那無趣的生活一點一滴變得滋潤起來,身心也在潛移默化地成長著。
我愛詩詞,詩詞之美在於他們如畫的意,動人的情有“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壯美,也有“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寧靜。有“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愛國之情。也有那“匆匆,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的纏綿小意。更有“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的國之悲痛。還有那“乍暖還寒時,最難將息,三兩杯淡酒怎能敵它”的愛之悲痛。
我更愛散文,散文在於作者那豐富的想象,強烈的感染力,一次次的抒情往往引人入勝,打動人心。用它的空靈、虛幻,用一個個細緻的描寫,勾勒出美妙的幻境世界,讓人沉醉在其中洗滌人們的心、魂。在這世界中,曾與朱自清一起聽過那絲絃合鳴的《歌聲》,也曾在那西園中,看見那落紅,那點點的離人淚。曾跨過那《三重們》,渡過那《九月悲傷逆流成河》,才瞭解《夢裡花落知多少?》。心也曾在世界中跟隨三毛,一起去撒哈拉大沙漠邂逅荷西,和羅蘭一起品味《寂寞的感覺》。
在書中我掙脫看了世俗的枷鎖,他用感悟的神奇、領悟的哲理、感悟的奧秘。為心靈洗盡鉛華。讓它不再彷徨,不再迷茫,不再惆帳,一心明鏡,只為書;心如止水,只為書。在書中沒有了世俗的紛擾,沒有了喧囂。只有書與我。只有書中的他、她、它。我與書成長,在故事中成長,在書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