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 閱讀收穫作文4篇

閱讀收穫作文

閱讀收穫作文4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閱讀收穫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閱讀收穫作文 篇1

  閱讀既是語文學習中各項基礎知識的集中表現,又是我們收集和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

  你是否欽佩過李白的才氣?你是否崇拜過孫子的機智?你是否想過難道他們是天才,再成為嬰兒的時候,就已經具備了這些條件?不,他們也曾飽讀詩書,才獲得了功成名就。

  一些文章重視人文精了功成名就。

  一些文章重視人文精神的挖掘,體現著鮮明的時代特色,包涵著豐富的思想與生活內容,有足量的適合我們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尤其是有些文章大多出自名家之筆,或立意深邃,或構思精巧,或議論深刻,或語言優美。其輻射的大量閱讀資訊對我們的思想品德、文化素養和文字基本功都有極大的幫助。

  張海迪就是因為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覺得自己應該像書中的保爾一樣堅強,便從生活的困境中走了出來,成了生活中的強者。

  就連魯迅這樣的大文學家,也常常提醒年輕人讀書,魯迅曾經做過這樣一件事: 1932年,魯迅先生翻譯了兩部蘇聯的著名作品《毀滅》和《鐵流》。

  一天代售那兩本書的書店來了一個年輕人,他是一個買票工人,他想買魯迅翻譯的《毀滅》,但口袋裡的錢不夠,魯迅只收了一元錢邊讓年輕人把兩本書都拿走了。 魯迅先生把年輕人渴望進步,愛好讀書的熱情當作給自己的安慰和鞭策。 這個故事也說明了書在舊中國獨特的作用和地位,在舊中國,書是人的第二個老師,是革命人教授青年人的一種方式。可見,課外閱讀作用之大了。 的確,書在生活中起著無形的作用,在你不經意時你的課外閱讀能力就展露出來了,或許你說了一個別人不會的成語,或許你聽過哪一篇文章,並能完整的複述出來,在你眼中,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別人眼裡,對你的印象卻有了大的改變。 作為一名小學生,現在首先是學好功課,當然也需要從課外書中吸取營養。世界上有許多好書,而好的書刊是智慧的鑰匙。 在我心中,書是我趣味的源泉,是我心靈的摯友,是收穫希望的土地,願我們辛勤耕耘,獲得更多的精神糧食吧!

  一聲呼喚,呼喚書籍,呼喚真知,呼喚人類的進步與發展!

閱讀收穫作文 篇2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小學的第五次暑假就過去了一大半。以前的暑假,我總是玩啊玩,當在不經意間的掐指一算中,才回過味兒來——暑假已經過了一大半,作業卻還有一大半沒有寫。但今年暑假不同,我合理的安排了時間,作業早就寫完了。餘下的時間便用來看課外書和預習六年級的新課。你別說,這樣一來,我增長了不少的課外知識,還透過書本開闊了眼界,真是兩全其美的事啊。

  在我暑假期間所讀的所有書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三國演義》了,不知是因為在課本上學到了裡面的內容,還是它確實有著無窮的魅力,它像磁場一樣吸引著我。雖然這本書我已經在去年暑假就看過很多遍了,但今年暑假我又在在新華書店“淘寶”時,“淘”到了一本古文版的《三國演義》,我卻仍然愛不釋手,便買了下來。

  真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啊,再一次捧起《三國演義》時,我又有了不少新的收穫。

  這本書的開頭是我非常欣賞的。“話說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我翻來覆去的讀著——別看它並不長,只有十來個字,但它所包括的內容可謂多矣!“合久必分”是指漢朝自漢高祖劉邦統一以來,延續四百年後群雄並起,後呈三足鼎立之勢,魏、蜀、吳三國各據一方。“分久必合”是指三國最後被“晉國”所統一。短短的一句話,卻將正本書的大意概括了出來。我想:或許這就是老師常提到的“寫作文,一定要言簡意賅”吧。另外,我還發現作者運用了“總分總”的手法,而且這句話與結尾的“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首尾呼應。在以後的寫作中,我也應該嘗試著加進去一些寫作手法,並且注意文章結構,是作文錦上添花。

  我最喜歡的片段就是“火燒赤壁”,諸葛亮十六字藥方,周郎之用兵,都令我讚不絕口。諸葛亮只用十六個字就揭開了周瑜心中的疑團,真乃世之奇才也!最讓我佩服的是作者羅貫中只用“火趁風威,風助火勢,船如箭發,煙焰漲天”四個詞就將曹操的慘象淋漓盡致的勾勒了出來。看來寫作文不在於字的多少,而在於內容之精啊!譬如:某人要賣一頭奶牛,把奶牛的好處寫滿了一塊黑板,還不如直接寫一個“售”字明瞭。

  新的`閱讀,新的收穫。在這次閱讀中我明白了許多的寫作手法和寫作最忌諱的事情。下一次閱讀又會有怎樣的收穫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閱讀收穫作文 篇3

  大家都說:“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確實不錯,有了動物,我們的生活也會變得更加充實。 有這樣一位老人——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裝鳥食的塑膠袋也褪了色。這身穿著真是太樸素了,太平常了,但這位老人的所作所為卻平凡的偉大。 老人每天步行從郊區趕到翠湖公園,目的只有一個——給海鷗餵食。十幾年來,老人從來都沒有斷過,天天如此。當然,時間久了,老人和海鷗之間已經建立了一層感情。老人把海鷗當做自己的兒女;海鷗把老人也當做親人,可見,它們之間的關係無異於親密無間。 終於有一天,老人不幸逝世了,他永遠離開了我們,永遠離開了他的“兒女”——海鷗。

  當鷗群知道這個訊息時,它們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了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可見,海鷗們對老人有太多的感激,太多的愛。 這就是一位老人的堅持,一位老人對大自然動物們的愛! 看了這個故事,難道我們還把鳥兒關在籠子裡,供自己玩弄,還是把它們送到廣闊的藍天呢?我們都有家,鳥兒也有家。它們的家就是藍天,就是大自然。我們得為它們營造一個溫馨、快樂的家! 看了這個故事,難道我們還讓小動物們活生生的死掉,還是保護它們呢? 我們都有親人,小動物也有親人。我們知道失去親人的痛苦,那麼小動物也是如此。我們得保護它們,愛護它們,不在傷害它們! 看了這個故事,難道我們還要執迷不悟、無動於衷嗎?難道我們就不能從中獲得一些道理嗎?不會,不會的,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好似我們的親人,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會向他們伸出那雙惡手! 一位老人,平凡而偉大!

閱讀收穫作文 篇4

  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今年寒假,我閱讀了許多有意思的書。有義大利作家科洛迪所著的《木偶奇遇記》。講述了一個一旦說謊話,鼻子就會變長的木偶——匹諾曹。蘇聯作家高爾基的《童年》,高爾基筆下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如此的悲慘,但他都沒有被生活擊敗。更有海明威所寫的《老人與海》,書中的老人即使捕不到魚,也從未放棄……

  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葉聖陶爺爺所著的《稻草人》,裡面寫一個農夫,用細竹枝做骨架,用黃稻草做肌肉和皮膚,用破籃子和破荷葉當帽子,做成了一個稻草人。他站在稻田裡,遇到了三件令他悲傷的事情,第一件是一位可憐的老太太,在八年前,她的丈夫死了,三年後,她的兒子又去世了。可惡的飛蛾還把豐收的莊稼吃了個乾淨,稻草人拼盡全力想趕走飛蛾,但是稻草人不能動,他只能眼睜睜看著,什麼也做不了,他感到十分的悲傷。第二件事,有一個漁婦的孩子生病了,想喝茶,但是漁婦必須去捕魚,明天好給孩子煮粥喝,所以舀了碗河水給孩子喝。稻草人這時多麼想給孩子煮茶喝,但他依然不能動,無能為力,他更加傷心了。第三件事是一個女人想要尋死,稻草人想救他,可是稻草人不能說話,叫不醒沉睡的漁婦去救那個女人。,第二天這個女人真的死了,稻草人傷心極了,但是他不會說,不會動,也不會流淚。直到最後稻草人寧願倒在地上,也不願再看見這個災難深重的世界。

  透過這本書,我看到了一個心地善良,助人為樂的稻草人。記得有一次我拉丁舞下課,外面下起了毛毛細雨,跟我同班的一個孩子,因為媽媽腳扭傷了,只能自己淋著雨走很遠的路回家。我和媽媽想送她,但她婉言謝絕了。因為媽媽急著送我去上古箏課就開車走了。事後我很內疚,她不坐我們的車,但我可以給她一頂雨傘呀!看完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更堅定要成為一個善良,勇敢,樂於助人的好孩子。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閱讀使我獲取更多知識,閱讀使我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知識的海洋中任我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