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元宵作文(集錦1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做元宵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做元宵作文1
正月十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也叫上元節,有賞花燈、猜燈謎、劃旱船、吃元宵等習俗。
今年元宵節,我決定跟媽媽學做湯圓。我們準備好臉盆、米粉、芝麻核桃餡、開水等材料。媽媽教我先把米粉放到臉盆裡,再放入適量開水,用筷子慢慢地攪拌。我一邊攪拌,媽媽一邊添一點開水,等米粉能捏成團的時候就差不多了。接下來,我使勁得揉米粉團,可是我力氣太小,又沒有經驗,米粉都不聽我話了,還是媽媽有本事,兩三下就把米粉搓成一條長龍。然後媽媽教我把米粉長龍切成一塊一塊的,再把小塊搓成小團,捏扁,放入芝麻核桃餡,包好後再搓成團,元宵就做好了。媽媽做起來很簡單,我也真得以為很容易,馬上就動手做起來。“媽媽,我的小球怎麼搓不起來?”、“我的餡怎麼包不緊?”……問題接著一個又一個,最後還是在媽媽的指導下,湯糰做出來了,它長得黑乎乎的,還長了許多個小角,真像個外星人。我總結了第一個試驗品的經驗,開始了第二個、第三個湯圓的製作,不一會我和媽媽就做好了湯圓。所有的湯圓擺在一起可真是一道風景,黑白各異,形態萬千。
接下來是煮湯圓。我們先花3分鐘燒開半鍋水,然後小心地放入湯圓,蓋上鍋蓋接著煮。我好奇地問媽媽:“湯圓怎樣才算是煮熟了呢?”媽媽告訴我,等湯圓浮起來的時候就煮熟了。我在一旁焦急地等著、看著。過了一會兒,湯圓終於煮好了。“咦,水怎麼變黑了?”我仔細一看,原來我做的湯圓露餡了。最後是吃湯圓。湯圓很甜,可我的心裡更甜,因為我吃到了自己做的湯圓。
做元宵作文2
明天就是元宵節了,今天我們班提前慶祝節日,大家既做了元宵,還品嚐了元宵,開心極了。為了做好元宵,蔣老師還特地請了四位家長。
下午第一節課,我們興高采烈地來到了食堂,連忙鋪好桌布,唧唧喳喳地等待做元宵。蔣老師邀請的奶奶已經開始工作了!只見華欣柔奶奶用碗舀了一大盆米粉,王錦伊奶奶就在旁邊專門添水,華欣柔奶奶就在盆裡揉呀揉,終於把米粉揉成了一個團。同學們看見米粉團搓好了,蜂擁而至,都快要把手伸到奶奶們的手裡去拿米粉糰子。食堂裡熱鬧非凡,每個人拿到米粉團後,就開始搓了。我先把拿到的米粉團放在手裡抓一抓,再把它放在桌子上搓成了條形,我的奶奶說:“可以用手心推,這樣做的空間可以大一點。”我恍然大悟,把米粉條放在板上,兩手往前推,一會兒米粉團就搓成細細的條形後,我們就開始把米粉條拽成小小的米粉團,就開始搓成圓球了。揉著揉著,發現米粉團變硬了,就連忙通知我們組的隊員們:“我們要抓緊時間了,不然,米粉團變硬了,既不好揉也不好吃了。”隊員們聽到我的話,也立即加快速度做起來。大家幹得熱火朝天。正在大家忙碌時,不知誰大喊:“可以吃元宵嘍。”我一看,一大盆熱氣騰騰的元宵在向我們招手呢!我們看著美味的元宵,饞得流口水了。連忙跑去排隊,都吃元宵去了。元宵有沒味的,有花生味的,有芝麻的,可真好吃,我們吃得津津有味。吃一碗再盛一碗,吃著自己做的元宵,覺得比買的好吃多了。
今天的慶祝元宵節活動最令我們快樂了。
做元宵作文3
有到正月十五,我國最熱鬧的節日之一元宵節,那一天我們一家過得其樂融融。
元宵節有個習俗就是吃湯圓,寓意著讓每家團團圓圓,今晚奶奶“權力下放”,把煮湯圓的重要任務交給我來執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務,生怕煮破,因此心裡好像揣著一隻小兔子“怦怦”直跳。我想起以前奶奶教我煮湯圓的經驗:先將糯米粉用開水調和成皮,注意水不可以太多,多會過稀;也不能過少,少沒粘性。然後取一塊皮在手掌中搓成圓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個窩,把芝麻搗碎做餡,放在裡面“包”好。放餡時一定不可以太貪心,否則會把皮的“肚子”給撐破的。終於包好後,可以下鍋。我又按照奶奶說的煮湯圓的四個訣竅:“開水下鍋,慢水煮,點冷水,勤換水”於是便將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元宵放進水裡。沒多久,可以起鍋,掀開蓋子,只見一個個雪白的湯圓漂浮在水上,彼此緊貼著,好像一粒粒大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將它們舀到碗裡,聞著那香噴噴的味道,忍不住先咬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剛把湯圓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嚥的吃開。大家高興地吃完我煮的湯圓,“美食家”奶奶還給我打一個九十五分,誇我長大,懂事。我興奮不已,第一次煮湯圓就得到這麼高的評價,我心裡美滋滋的。
品嚐著自己親手做的湯圓,覺得特別好吃,心裡特別開心。盼望著明年元宵節時再做更好吃的湯圓給大家品嚐。
做元宵作文4
元宵佳節即將來臨,俗話說:“年三十的煙火,正月十五的燈”。燈籠是這個節日的永恆主題,所以蕭山日報小記者團組織了元宵燈籠DIY活動,我也報名參加了。
這天一早,我就帶上做燈籠的各種材料,興致勃勃的跟著媽媽一起趕往活動現場。走到門口,一眼就看到了兩個精緻的燈籠。一個是公雞燈籠,一個是梅花燈籠。我心想:這大概就是我們今天要模仿製作的燈籠吧!等參加活動的同學差不多到齊了之後,水晶老師就開始教大家做燈籠了,他先講解的是梅花燈籠的製作方法。然後,開始講解公雞燈籠的製作方法。我豎起耳朵認真的聽著,生怕漏掉任何一個製作細節,因為我希望自己能做出一隻精美的燈籠來!
水晶老師講完之後,同學們都開始動手做了。按照老師講的流程,我先開始做雞脖子,可惜我畫不好,只能讓老師幫我了。接下來是製作雞翅膀、雞尾巴、雞冠等。我都是先在彩紙上畫出形狀,然後用剪刀剪下來,逐一把它貼上到燈籠上。紙張有些硬,不太好剪,但我還是克服了。終於,完成了公雞燈籠的製作!我好開心吶!
我覺得這個活動很有趣也很有意義,既鍛鍊了我的動手能力,又親身感受了我國元宵佳節的傳統文化。希望今後還有機會參加類似的活動。也希望我親手製作的這隻燈籠,給家人帶來健康、平安和幸福!
做元宵作文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最喜歡元宵節,雖然不清楚它的來源,但在我的家鄉,這一天就要做湯圓、吃湯圓。今天是元宵節,我正在做夢,一聲呼喚把我驚醒,我睡眼朦朧地看見一個身影立在我的床前,“奶奶什麼事呀?”奶奶有點兒生氣地說:“昨天你不是說,要我教你做湯圓嗎?怎麼現在起不來了?”我一聽,馬上笑嘻嘻地說:“我的好奶奶,我這就起來。”說完,一個鯉魚躍龍門我就起來了。
“好了,奶奶,我們第一步做什麼呢?”我歪著腦袋看著奶奶好奇地問,奶奶笑著說:“第一步呀,先把材料準備好。”然後我把做湯圓要用的紅糖、芝麻、湯圓粉、水、菜板、菜刀……擺放餐桌上。開始做湯圓了,奶奶教我用湯圓粉堆成一座“小山”,用手挖一個洞,倒入差不多的水,開始和粉。開始揉粉的時候很稀,因為水倒多了,所以我又加點粉,慢慢地揉了好一會兒,湯圓粉揉好了。接著做餡料。這個簡單,就是把紅糖、芝麻和在一起,我偷吃了一點,味道真不錯。
把揉好的粉揪一小塊下來,揉一揉,壓扁做成小碗狀,將餡料放進去,捏住,再揉圓,一個白白胖胖的湯圓就出爐啦。我和奶奶一起動手,速度快極了,湯圓包好後,奶奶燒開一鍋水,把湯圓一個個的下進去,再用小火慢慢的煮了一會,直到白胖的湯圓全都浮到水面上就撈進碗裡。
奶奶做的湯圓香甜不膩,含在嘴裡吞下去,感覺心都是甜的,我一口氣吃了六個呢!可我做的湯圓呢,就差多了,有的還開了膛,餡料都跑了出來,一“怒”之下,我把它們都用油煎成了糖餅,這是我做的,當然是由我來消滅啦,其實也挺好吃的。
做元宵作文6
盼呀盼,又盼來了一年一度的春節,這個春節,我準備向奶奶學習如何製作元宵。
在奶奶的指導下,我把糯米粉倒在大碗裡,加了點水,用手和勻。不一會兒,就和好了。我把一大塊和好的粉團搓成一條“長龍”,然後扯下一小團,準備搓成圓球。我把適量的粉團放在手心裡,使勁地搓著。可過了一會兒,我開啟手心一看,哎!新的問題又來了:元宵被我幾番折騰後水分全沒了,乾的都快要碎了。可是我並不氣餒,又重新再元宵的表面塗上些水,是乾裂的口子恢復原狀,然後用手心輕輕地搓。這次,我搓得比剛才更加小心,不一會兒,一個圓溜溜的小元宵降生了。我就像剛才一樣,一個一個地搓,又過了一會兒,就做了滿滿一大碗的元宵。
我把元宵倒在水開了的鍋裡。聽奶奶說,元宵得浮在水面上才會熟。不一會兒,鍋裡冒出了煙。我開啟鍋蓋,心想元宵一定好了吧。可一看,元宵還是像一個個睡夢中的小孩,靜靜地躺在水中,還沒浮上來。我只好蓋上了鍋蓋,繼續耐心等待。再等了幾分鐘,我揭開鍋蓋一看,呵!元宵全浮起來了,而且還脹的很大,活像一群頑皮的小孩在水中嬉戲。我連忙關掉火,用勺子把元宵盛了起來。
我們全家坐在沙發上,吃了我親手做的元宵後都讚不絕口。我聽了心裡美滋滋的,這畢竟是我自己第一次親手做元宵呀!
做元宵作文7
要做能給我們帶來吉祥和好運的迎神接福的兔子燈籠,我和杭州網小記者的其他小記者在前往目的地萬科·草莊的路上就格外興奮。
到了萬科·草莊,迎接我們的是滿面春風的四位工作人員,他們把我們帶到了一個非常寬敞的大廳裡,大廳的桌子上已經擺好了做兔子燈籠的材料,我們先看阿姨為我們展示製作兔子燈籠的全過程。然後就輪到我們自己動手了,我們把材料一一從袋子拿出來,有彩色紙、竿子、塑膠輪子、膠水、膠帶等。首先我們把兔子燈籠的框架搭好,在兔子燈籠的框架下部裝上三個小輪子,接著把白紙包在做好的兔子燈籠的框架上,再貼上兔子耳朵,然後我們把剪好的彩色紙當做兔子的毛並一層一層地貼到白紙上,最後用線穿在框架上連起一根竿子,這樣就可以提著兔子燈籠了。瞧,一個漂亮的兔子燈籠做好了。我們拿著自己剛做好的兔子燈籠開開心心地在座位上玩起來。有的小朋友,把兔子毛做得又長又鮮豔,有的小朋友把兔子毛剪得又短又細,有的小白兔身上還停著幾隻小蜻蜓,大家的`兔子燈籠都做得別具特色。兔子燈籠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顯眼。大家都沉浸在這快樂之中。
上次元宵節前的做湯圓活動我沒能參加感到很遺憾,這次我非常榮幸能夠參加杭州網小記者網組織的做兔子燈籠的活動。這次活動帶給我不少快樂,今後我會更多地參加這些有意義的活動。也企盼這些兔子燈籠吉祥物為杭州網小記者網帶去一年的吉祥如意。
做元宵作文8
在元宵節的前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沃爾瑪買做元宵的材料。
第二天,元宵節,我們一起去奶奶家過元宵節,一到奶奶家我們就開始用開水和糯米粉,再讓和好的糯米粉涼著的時候,我們就去做芯,我們做了香蕉椰茸味的、蘋果味的、草莓味的、還有肉的,過了一會兒,我們就用和好的糯米粉和做好的芯就開始搓元宵,我揪下一塊來,把它搓成圓型的,然後用大拇指按出一個凹,奶奶還在包湯圓的時候放了5個硬幣,因為我們有五個人,她就在五個湯圓裡放五個硬幣,誰能吃到,誰今年就幸運。
我們包完個湯圓,就開始燒水,等水開了就把湯圓放入燒開的水裡,然後再放米酒,,還要用勺子把它攪一下,等湯圓全都浮起來就說明煮熟了,我們把湯圓都舀起來,放在自己的碗裡,湯圓就算是做好了。
我們在吃湯圓的時候都吃得很多,因為我們都做了湯圓,都累了。我爸爸在吃湯圓的時候一下子吃到四個硬幣,還剩一個硬幣在奶奶那裡。這說明爸爸和奶奶今年最幸運。
我看見爸爸和奶奶都吃到硬幣,我卻沒有吃到,心裡覺得很不服氣。心想:這次我沒吃到,明年我一定全都吃到。
今年元宵節我過得很開心,可是我們一家人根本沒有團年,因為我嬸嬸和叔叔還在英國沒有回來,希望明年他們可以回來團年。
做元宵作文9
每年春節元宵的那一天,我都能夠吃到外公做的湯圓。那湯圓圓圓的,白白的,吃在嘴裡糯糯的,甜甜的,因為裡面包啦黑芝麻做的餡,所以吃的時候更覺得香甜。
我想,湯圓這麼好吃,我也來學著做幾個。於是,我學著外公的樣子,先取啦一小團已經和好啦的糯米粉,把它捏成一個小碗的樣子,再放進去一個事先搓好啦的黑芝麻餡,然後把糯米粉小碗的碗口給捏起來,最後放在兩隻手心裡輕輕的搓圓,一個湯圓就做成功啦。我一口氣做啦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共是九個,就混在外公做的湯圓中一起下啦鍋。我真有點急的等著吃湯圓呢,一會兒,外公說,撐船啦,撐船啦。我一看原來有兩個湯圓在燒滾的時候破啦,黑芝麻餡漏啦出來。我想,這一定是我做的那九個中的兩個,外公做的湯糰從來都是不會破的,燒湯圓的水永遠都是清清的。外公鼓勵我說,第一次做湯圓就有這麼多都是好的,很不錯!下一次一定會做得更好,真的很不錯!我一邊吃著自己第一次做的湯圓,一邊用調羹攪著碗裡有點黑乎乎的湯水。
忽然,我想起啦《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一書裡的“理髮師”那一篇中,小姐姐第一次理髮把弟弟的頭髮剪得“像翻耕過的草地似的”,最後還讓弟弟“一個人面對著鏡子裡的禿頭髮呆”。第一次,也是第一次,我忍不住笑出聲來。
做元宵作文10
正月十五,是一年裡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所以,大家都歡聚在一起,吃湯圓,賞月亮,放煙花,看花燈,猜燈謎。
今天,我們在外婆家過元宵節。下午,外婆準備做湯圓,我高興地提出幫忙,外婆先讓我去洗乾淨手,然後,我就坐在桌子邊,看她開啟一袋糯米粉,倒在臉盆裡,又在中間挖個洞,倒一點溫水,就揉起來,一邊揉一邊說:“這和麵既不能太乾,也不能太稀,太乾,到時候做的湯圓會裂開,太稀,就還要往裡加糯米粉。”我在旁邊仔細地聽著,看著,一會兒,就差不多好,我的手癢起來,我讓外婆給我試試,她把臉盆端到我面前,我學著外婆的樣,揉啊揉,有點像在搓衣板上搓衣服,軟軟的,很好玩,外婆還表揚我。然後,外婆拿一團面搓成長條,再一小塊一小塊掰下,拿起一塊,放在手心,揉成一個圓形,往裡面放肉餡,再把口子慢慢捏攏,再搓圓,一個湯圓就做好。我也學著做起來,可是,那個肉很不聽話,老要跑出來,所以,我就在外面又給它貼一層糯米粉,這下,我做的這個湯圓成湯圓中的“巨無霸”,玩一會兒,我就不太有耐心,後來由於不聽外婆勸告,我被剝奪做湯圓的權利,最終,被分得一堆面,做一些被阿舅們評價為“四不像”的東西,有虎、兔、叮噹貓……
晚上,煮湯圓咯,“巨無霸”被分入我碗中,落入我口中,真不是蓋的,大,真大,咬好幾口,才咬到一滴點的肉,真苦愛吃肉的我,以後,還是要好好聽大人話的,不管怎樣,這個元宵節我還是過得很快樂的。
做元宵作文11
正月十五點燈籠是我國的傳統習俗,爸爸告訴我,他們小時候,沒有賣燈籠的,都是自己做燈籠,我感覺很不可思議,燈籠有方的,有圓的,既要安全,又要美觀,怎麼做呢?於是,我就纏著爸爸教我做燈籠。
爸爸說:“做燈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認真,還要準備一塊木板,一些鐵絲和一張紅紙。”
等材料準備齊了,爸爸讓我先把木板的四個角鑽上小洞,小洞鑽好後,再把鐵絲固定在木板的小洞上,把四根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然後在紅紙上,畫上自己喜歡的畫,把它彎成圓筒,套在鐵絲圍成的支架外邊,用膠帶或膠水粘牢,就成了一盞燈籠了。爸爸說:“為了安全,我們還要在這個圓筒的上邊,用鐵絲挽一個扣,等蠟燭點燃的時候,用小棍挑著,以免燒著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終於做成了一盞燈籠,爸爸一個勁地挑我的毛病:這根鐵絲短,那根鐵絲長,紙粘歪了……可我一點也聽不進去,只顧自我陶醉呢!我第一次做這樣,已經很不錯了!我迫不及待地點燃蠟燭,燭光紅彤彤的,清晰地映出我畫的圖案,我高叫著“成功了!我成功了!”小朋友們都圍在我身邊,用羨慕的眼光看著我做的燈籠,我心裡充滿了自豪感,因為自己做的燈籠哪裡都買不到!
大家也來動手做一做吧,拿著自己做的燈籠上街走一走,一定很有趣。
做元宵作文12
今天是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聚在一起吃湯圓。往年都是媽媽一個人做,我在一旁看著吃現成的。今天我決心試一試,讓媽媽享一次現成福。
媽媽聽啦很高興,為我作啦準備。第一道工序是揉米粉。我往粉裡倒進一點水,然後用手摻和。可是水太少,摻和來摻和去,就是粘不成團。我又倒進半碗水摻和。可這回水又放多啦,盆裡的粉成啦糊糊。忙啦豐天卻一事無成,我有些灰心啦。媽媽在一旁鼓勵我說:“做事要有耐心。再試著加點乾粉,慢慢來。”於是,我按媽媽的指點,邊加乾粉邊揉搓,終於把粉團揉成啦。
開始做湯口啦。心想,這回要容易多啦,搓圓粉球誰不會做!我抓起一小糰粉,捏成半圈,把餡放進去,輕輕合上口,用手搓起來。誰知用力太猛,粉團散成啦碎塊。我把餡和粉分開,重新把粉捏成半圈,放上餡再搓。由於不取用力,搓啦半天,粉團也沒搓固,還裂開啦一條縫。我又小心把縫壓緊再搓,好不容易才把第一個湯固做成。我把湯固放到大盤裡,看見它中間大兩頭小的怪樣子,我和媽媽都笑起來。媽媽又告訴我:“搓湯固的時候,用力要均勻,兩隻手要合起來,不能仲得太直。”我照媽媽的指點調整啦姿勢和力度,結果一個比一個好。在媽媽的鼓勵下,我高興極啦,不一會就做啦滿滿一大盤。
看著盤裡又白又圈的湯因,心裡真高興。我終於在媽媽的指導下學會做湯圈啦,從原來只知吃不會做,變成啦一個會做會吃的人。同時,透過這個“第一次”,也讓我真正體會到啦勤動手、勤動腦的重要性。因為任何一件事情要想熟能生巧,掌握規律,有親自實踐,反覆練習,並不斷總結、改進,才能達到目的。
做元宵作文13
正月十五是我們的傳統佳節元宵節,在這一天,人們會用各式各樣的活動來慶祝這一傳統佳節。吃元宵代表著全家人團團圓圓,而裡面的豆沙則象徵著日子過得甜甜蜜蜜,今天我們蕭報小記者們也用做元宵的方式為節日添上了一份自己的心意。
我們來到蕭報的食堂,水晶老師和橙子姐姐為我們每個小組提供一盆糯米麵和豆沙,這是製作元宵的食材。首先用適量熱水將麵粉和成勁道的麵糰,然後揪一塊下來,用雙手搓成一個圓子,接著把圓子壓扁,四周要薄一點,用筷子挑一小坨豆沙進去,再將圓子口從中間向兩頭按,使口子封住,最後就用手掌輕輕揉搓了,很快一個“大珍珠”形狀的元宵就完成了。這是我第一次親手完成元宵的製作,心情非常激動。我迫不及待的要繼續做下去,結果第二個元宵的豆沙放多了,搓揉的時候,豆沙漏出來了,我緊皺眉頭,想要把豆沙塞進去,結果還是沒有成功。有了前面的經驗,我接著做下面的元宵的時候,在豆沙和糯米麵的用量及揉搓的力量上都十分小心,結果後面的圓子越做越上手,越做越完美了。心情一下子又雨過天晴了,一股成功的感覺湧上心頭。當我們完成了所有的元宵後才發現胳膊已經酸酸的了,原來元宵雖然好吃,過程卻也是艱辛的啊。
這次的慶元宵活動,我過得太開心了,它不僅使我學習到了這個傳統節日的文化常識,還讓我品嚐到了元宵的美味。願我們將這個美好的節日一代代傳承下去。
做元宵作文14
20xx年過元宵節的時候,每家每戶一定少不了吃元宵,我今年過元宵節在家學做元宵。媽媽準備了花生仁,黑芝麻、白糖、一個小臉盆、糯米粉和溫水。
媽媽做的元宵可好吃了,又香又滑。平時我什麼也不做,看見媽媽在搓湯回圓皮,包的元宵又圓又大。“汶宗,我教你包元宵”,媽媽叫我。我懶洋洋地站起身,漫不經心地說:“這有什麼好教的,看也看會了。”我學著***樣子,把元宵皮放在手裡,倒了半勺子的芝麻花生餡,然後包了起來,可它在我手裡卻不聽話,芝麻花生餡露在元宵皮上了,我又重新拿一張元宵皮包上。好不容易包上了,上看扁扁的、長長的,不象元宵像漫頭,芝麻花生餡還在外面,難看死了。再看桌子上到處是芝麻花生餡。我偷偷看了媽媽上眼,她已經憋不住了“哈哈……”,媽媽大笑起來,說:“你看你,包的像什麼樣子,扁扁的長長的,倒像個漫頭”。我站在桌子旁,臉上發燙,心裡真不是滋味。
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你平時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所以什麼都不會幹。今天,媽媽要讓你鍛鍊一下,勞動勞動,可你太逞能了,還沒學會就嚷嚷‘會了’,這個壞毛病可要改啊!從小愛勞動,學習要虛心,這樣你才能不繼進步……”。聽了***話,我心裡更不是滋味了。“來,我們一步一步來學”。媽媽邊說邊給我示範,我就學著***樣子,認真地包了一個又一個,漸漸地,我掌握了要領,越包越好。
晚上,我們全家圍在餐桌前吃元宵。我拿來湯勺,倒著我自已包的元宵咬上一口,元宵皮薄,芝麻花生餡香甜,今天的元宵比哪一年的都要好吃!
做元宵作文15
元宵節快到了,爸爸我的媽媽要給我買燈籠,可是我想節省點錢,就對爸爸說:“爸爸,我們自己做一個燈籠吧!”爸爸說:“咱們連材料都沒有啊,怎麼做啊?”我連忙從桌子上拿來一個大盒子,從牆邊拖出一根長竹竿,從櫃子裡翻出水彩筆、剪刀,還有四張彩色宣紙。爸爸笑著說:“哈哈,原來你早有打算呀!”我的媽媽說:“可是有了材料,你知道怎麼做嗎?”我想了想說:“我可以把紙盒弄空糊上宣紙,在裡面點上蠟燭,圖案不就印出來了。”
開始動手,我想起了花兒,在紙盒上畫出了蝴蝶;想起了晚上的天空,畫出了美麗的群星;我想起了奧運會的志願者,就畫出了一個個的愛心;想起了夢幻的圖形,便畫出了一對對對稱的圖形。
畫完了還要剪下來呢,我剪得很認真。爸爸我的媽媽都說我剪得又整齊又漂亮。我想:“如果燈籠上有這麼幾個洞不太好看,就往上糊上彩色的宣紙吧。”於是我在有愛心的那麵糊上了紅色的宣紙,在有小星星的那麵糊上了黃色的宣紙,又在有蝴蝶的那麵糊上了粉色的宣紙,最後在對稱圖形上糊上了綠色的宣紙。燈籠變得越來越漂亮了。
今年是兔年,燈籠上應該有兔子啊。爸爸說:“你可以剪四隻小兔子塗上顏色貼到燈籠上。”我馬上興高采烈地做起來了,不一會兒四隻小兔子就變得栩栩如生。
經過我的努力,燈籠終於做好了,望著我自己親手做的燈籠,我開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