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術作文錦集10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民間藝術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間藝術作文 篇1
麵人,俗稱“捏麵人”。它是以糯米麵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而今大多數都已經被橡皮泥所取代。據瞭解,雖然麵人的製作方式比較簡單,但是卻是一種藝術性很高的民間工藝品。
在節假日,大街上、公園裡、飯店門口有時有捏麵人的民間藝人,我們小朋友看見了,必定要去圍觀。那麵人有文學作品中的孫悟空、林黛玉等,有動畫片裡的黑貓警長、乖乖虎等,還有玫瑰花、傳說中的龍等。小朋友看見喜歡的,會請求家長買一個,回家細細品賞。
週四作文課上,張老師帶了一個麵人,是三國人物關羽。她說這個麵人她已經收藏了十多年,當時花80元錢,從山東濟南的趵突泉公園買的。
這個麵人關羽,身高十多釐米。頭帶藍巾,身著五彩戰袍。那戰袍花紋精細,脈絡清晰。和戲劇舞臺上的戰袍一樣華美,真是巧奪天工呀!他右手握大刀,放在身後。左手放在胸前,好像在大喊:“哪個跟俺大戰三百回合”。
麵人關羽的頭部,只有花生豆大小。棗紅色的臉上,眉毛眼睛清晰可見。你可以看到他,緊鎖眉頭,怒目而視,十分威武。真是一個“單槍匹馬,過五關,斬六將”的猛士。
這個麵人關羽真是栩栩如生,可見捏麵人的藝人技藝真是高超啊!
民間藝術作文 篇2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講民間藝術剪紙。
剪紙是漢族民間藝術之一,是一種鏤空藝術,在視覺上給人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每逢過年或者新婚喜慶,人們便將美麗鮮豔的剪紙貼在家中,氣氛也因此被烘托的更加熱烈。
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是1967年,我國考古學家在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昌遺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發現的兩張團花剪紙,都是摺疊型祭祀剪紙,他們的發現為我國的剪紙形成提供了實物佐證。
剪紙常用的材料是紙,比如單色紙、彩色紙、金箔紙……所用的工具也很簡單,主要是剪刀和刻刀。
這些簡單的材料和工具就可以剪出:象徵富貴的“年年有餘”、“富貴牡丹”和象徵喜慶的“喜上眉梢”。還可以剪出活靈活現的“十二生肖”和栩栩如生的各種動物,比如:飛鳥、小兔子、小猴子……
現在你瞭解剪紙藝術了吧?你也喜歡剪紙嗎?
民間藝術作文 篇3
在北京有一種別緻的民間工藝品——麵人,它既可以放在家裡當裝飾品,也可以給小孩當玩具。
麵人也稱麵塑,是一種製作簡單但藝術性很高的民間工藝品。它用麵粉、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蠟、蜂蜜等成分,經過防裂防黴的處理,製成柔軟的各色麵糰捏成,是一件小巧的裝飾,更是一件可愛的小玩意兒!
這麵人在老北京幾乎隨處可見,因為捏麵人的原料是蒸熟的江米麵,拌上蜂蜜,再摻入十分鮮豔的礦物質顏料,分別製成品紅、湖藍、橘黃、翠綠等色面。我們這很少有人買江米麵,賣江米麵的也少,而北京最有特色的江米糖就是用江米麵做的,由此江米麵多,有這門技術的人也多,就造成了製作麵人的、賣麵人的人多了起來。
麵人和我們平時玩的橡皮泥差不多,但我們只是捏捏玩兒會兒而已,麵人藝人卻是將它捏成一個個深動有趣的老奶奶、老爺爺、小動物……他們是不同的捏法,也就是不同的家族的不同捏法捏出來的東西有不同的特性,他們手裡可以蹦出一個栩栩如生的面“人”!
但麵人這門工藝品的技術在一家一家地失傳,只有極少數的家族還保留著這門技術,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再也不會有捏麵人的藝人的'蹤影了。
麵人是那麼的可愛,有趣,讓我們一起向別人請教製作麵人的方法,不然麵人這個名字,就真的會成為我們腦海裡的“回憶”!
民間藝術作文 篇4
4月7日下午,我們瓦市小學晚報小記者來到甌海茶山的泉川藝社來採訪民間傳統藝術大師——王大普先生,並來體驗與製作百鳥燈。
剛到泉川藝社,隱隱從視窗看見了一隻碩大的鳥燈,燈上塗著豔麗的色彩,我心想:這就是百鳥燈吧!果然名不虛傳,長得這麼像一隻真正的鳥啊!我帶著好奇和疑惑進入了百鳥燈製作室。哇!這裡居然有這麼多漂亮的百鳥燈。我看著那個未完成的骨架,喃喃道:“這樣一個骨架要做多久呀!”大家欣賞了一會兒奇麗的百鳥燈,就坐下來,開始採訪。
起初,我們不敢提問,老師先提問:“百鳥燈是幹什麼的?”
王老師十分和藹地回答:“百鳥燈用於民俗活動,祈禱風調雨順。”
另一個老師問道:“百鳥燈有多少年的歷史?”
王老師回答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我再也忍不住了,大膽舉手,問道:“王老師,您為什麼要製作百鳥燈呢?”
王老師向我解答:“因為我想保護傳統文化,讓她傳承下去。”
另一位同學見我開始提問,她也舉手問老師:“王老師,您一般做一個普通的百鳥燈需要多少時間呢?”
王老師不假思索地說:“只要四天。”
全場都驚呆了!我原本以為做一個要一個月呢!沒想到只用四天就可以完成。
老師又提問:“製作百鳥燈需要什麼材料?”
王老師回答:“製作百鳥燈需要竹面、尼龍布、做鞋子的廢料、塑膠繩、膠帶紙、萬能膠、顏料、鐵絲等材料。”
……
採訪之後,我們去看王老師製作百鳥燈的骨架。只見,王老師的手拿著一根竹面,折一折,用塑膠繩綁一綁,再用膠帶紙繞一繞,一隻“鳥”的腿就做好了。
我看完老師製作骨架,也躍躍欲試,拿了一條竹面,按照老師的步驟去做。沒過多久,一隻“肥肥”的鳥腿骨架製作成功了。
這次採訪活動,讓我體驗到民間藝術的魅力!
民間藝術作文 篇5
20*年的8月7日,陽光明媚,萬里無雲,這天氣出去旅遊是再好不過的了,陽江遊。那天,我跟著爸爸、媽媽來到了美麗的陽江市。據我所知,陽江離我市不遠,在我省的西南部位,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特別吸引遊客。
一來到陽江,我立刻感到空氣清新,舒爽無比。那藍藍的天空,真像是被神奇的大海染藍了。天空上飛著很多蜻蜓和蝴蝶,它們不停的煽動著翅膀,為著你轉,好像在說:“歡迎您的到來,歡迎您的到來!”
遠遠望去,大海就像一塊巨大的藍寶石,有的時候,海浪特別大,我膽子小,被海浪嚇得哇哇直叫,撒腿就跑。大膽的小朋友卻高興得不得了,因為他們又可以玩衝浪的遊戲了!這時候,爸爸說:“孩子,不要怕,你是跑不過海浪的,你只要順著海浪、站穩腳跟,就不會被海浪推倒。”陽江的海水、藍天引人注目,沙灘也吸引了不少遊客呢!沙灘上的沙子又松又軟,躺在上面可舒服了。有的人還用沙子來埋人,堆沙山,挖沙洞等……
陽江那裡的水果特別多,有香蕉、荔枝、芒果、西瓜等,特別香甜。但是,荔枝要算那裡的水果王了。那裡的荔枝顏色紅似火。我看到這麼誘人的水果,實在忍不住再觀察它的表面了,摘下一個就往嘴裡塞。我覺得酸甜可口,好吃極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個,就這樣越吃越上癮,直到吃的肚子飽飽的才停下來。
陽江真是一個吸引遊客的地方啊!我愛陽江!
民間藝術作文 篇6
夏天的一個黃昏,太陽正緩緩西下,但這時在一處十字路口,卻熱鬧了起來,一群身穿粉紅一的表演者,帶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木製鼓,後頭緊跟一輛輛華麗的車,熱鬧的民藝表演就要開始了。
這次的民藝表演,花樣百出,我最先目睹的是打鼓者,他們的鼓款式不一,有的拿鼓棒敲打,發出的聲音低沉而響亮,彷佛大將軍要出征般的雄偉;另一種則是以手擊打,聲音十分清脆,讓人充滿活力。這兩種鼓在路上調和的演奏,為大會增添色彩。
後頭的車子,樣式很多,有巨魚、恐龍…等,車上表演的女郎,每人都穿得很清涼,活力四射的跳著舞,路上的行人看得直拍手,我也是其中之一。
這次的民藝表演是我第一次參加,活動十分精彩,讓人印象深刻,希望以後還能再來!
評語:
將整個嘉年華會寫得這麼有聲有色,讓人身歷其境,實在佩服!雖然沒有華麗的詞藻,但文筆流暢,文章鋪陳也很有層次!真的很棒!
唯一的缺失是某些用詞太“口語化”或是重複使用率太高,像口頭禪似的!試著將修改過的文章再念一遍,便能感受問題所在!
民間藝術作文 篇7
本次拜訪山西途中,參與了非遺文化活動-剪窗花,收穫頗多。
不知何時起,似乎北京的帝都古韻逐漸被淡化了。電子,科技,現代技術一點點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蔓延開來,而紫禁城所原有的古老與傳統感,一點點被淡忘了。而在遊學期間所邂逅的剪紙藝術,倒是喚醒了許多曾經的記憶…
一直覺得,剪紙是門幼稚且簡單的藝術,但我確實小看他了。用完午餐後,導遊帶領一位身著黑色褂子褂子的中年男人來到我們桌前,自稱——民間剪紙藝術的傳承人。對於山西剪紙,簡單直接,熱情奔放的圖案,火焰一樣跳躍的火紅的色彩,在廣闊的黃土高原上,那些零零落落的村莊裡,門上、窗上、牆上,貼的到處都是。在一片灰撲撲的色調中,跳出一抹鮮活的亮色,激起人們火熱的生活激情。簡直就像平淡生活中的奇蹟。
這是我對它的第一印象。
一片紅紙在老師的手中旋轉,雕琢,最終形成惟妙惟肖的圖案。接著,老師又拿起一張方紙,折成五折,經巧手一過,再次展現出一副大師之作。老師臉上並未出現任何驕傲自滿之色,唯有沉浸於剪紙中的愉悅神情。
現在的學生,亦或是人群,對民間藝術的瞭解實在淺薄。很多人自以為,所謂的民間藝術只是“老街邊售賣小玩意兒的攤販”,顯而易見的,這是錯誤的。著實不敢說自己對這些的理解有多麼深刻,但至少,我對此報以崇敬。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瞭解到民間傳統藝術,這些不單單是一門手藝,也是人類變遷的見證。
本次山西研學之旅收穫頗多。生活在大都市中的我們,習慣了科技,現代,電子…。似乎“傳統”二字聽起來是十分遙遠的。我們可以因一款新出的手遊而津津樂道,卻講不出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的一二。這是今天的時代最令人痛心的,這些被人們逐漸淡忘甚至忽視的民間傳統藝術,都是幾千年來人類智慧的凝聚,被歷史長河所沉澱下來的珍寶,它們值得被銘記,值得被學習。本次遊學,也讓我們真真正正感受到了中國民間藝術的精髓與魅力,這樣的感受,或許很難用文字表述清楚,但那能清楚感受到的,是作為一位中國人,一位中國傳統藝術的小傳承人所具有的強烈驕傲與民族自豪感。
當然,像剪紙一樣的民間藝術不計其數,可以叫得上名的比如皮影,毛猴兒,糖人,太多太多。本次僅以剪紙為主題做了探究性活動,而其他的民間藝術,它們宛如一顆顆失落在民間的粲星,默默等待著,綻放的那天,而“那一天”即將降臨。
剪紙,剪出一片星河,剪出祖國山水,剪出人類文明的瑰麗……
民間藝術作文 篇8
凡是看過中國傳統工藝——麵塑製作過程的人,無不驚訝於它的神奇。麵塑可以把各種事物的形態塑造的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人物麵塑主要由五個步驟組成。
首先,要選擇麵塑的材料。這種面由普通麵糰和糯米麵外加防腐材料糅合而成,外加一把小刀、一支毛筆及一些廣告顏料。
第二步,先做頭部。把麵糰揉成瘦長橢圓狀,再用小刀勾勒出人物的面部輪廓。而後,再用毛筆蘸著顏料塗在麵糰上。再用小刀刻出一縷縷頭髮,也可適當在頭髮上加些飾品。作飾品有個竅門:先大後小,先輪廓,再區域性。
第三步,再做軀幹。根據人的大小,選取適當大小的麵糰,把人的姿態大體捏出來,之後一點點就加工,並把衣服的輪廓刻畫出來。而後把這些物品上色。
第四步,刻畫人物四肢。可在軀幹上直接捏出,也可用麵糰捏出四肢,然後連線起來。前者整體感覺較連貫,後者軀幹較前者豐滿。也可在人物的手、胳膊上加上適當裝飾品,如包、花籃等。而鞋和腳一般都是一氣呵成的。所以,只需用刀在腳部把鞋和腳稍作分離,有層次即可。
第五步,風乾。一個光鮮豔麗的作品要製作成功,風乾這道環節必不可少。風乾時應注意,不能陽光下暴曬,以防爆裂,要陰乾;也不能風力過大處,要慢慢風乾。總之,要放在陰涼透風處。
經過這幾個步驟,一件麵塑作品就可以出爐了。作為炎黃子孫,保護民間工藝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護民間傳統工藝吧。
民間藝術作文 篇9
泥巴有什麼神奇的?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可是,當它經過了泥塑大師的手後,就變身為民間工藝品啦!它可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
做泥塑,泥土需精心準備,一般選用帶些粘性又細膩的土,經過捶打、摔、揉,有時還要在泥土裡加些棉絮、紙或蜂蜜。泥塑的模製一般分為四步:制子兒、翻模、脫胎、著色。制子兒就是製出原型。翻模就是把泥土壓在原形上印成模子。脫胎就是用模子印壓泥人坯胎。最後一道工序是著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說。一般著色之前先上一層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潔,便於吸收彩繪顏色,彩繪的顏料多用品色,調以水膠,以加強顏色附著力。
在我的家裡,有一個泥塑作品——菩薩頭像。它並不很大,長短和語文書一般。菩薩頭髮上都有一層紗,泥塑也不例外。它頭上薄紗的一部分在頂部的頭髮前將其遮住,發後的自然向下垂落,披至肩部,然後向左邊飄去。左邊薄紗的後面則向左上方翹起,好像風兒吹得再大些,薄紗便會飄走。菩薩頂部的頭髮上,有著許多飾品。在呈波浪型的珠鏈前後,有著花一樣的東西,十分美麗。垂落下來的凌亂的頭髮正與頸間的項鍊交織在一起。此時的菩薩眼睛微張,好象在俯視什麼東西似的。眉心的紅點格外鮮明,嘴角稍微上揚。在純潔的白色衣服中的左手臂抬了起來,手十分靠右,還是蘭花狀,右臂在身後,握著白玉蘭瓶,瓶中什麼都
沒有,空蕩蕩的。手臂的衣袖十分寬,以致衣袖都有了褶皺,一道一道的,很明顯。白色的薄紗、衣服,黑髮,淡色的飾品,就組成了一個樸素的、善良的菩薩。它是那麼逼真,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啦!
泥塑歷史悠久,深得百姓喜歡。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張”和無錫的惠山泥人。泥塑早已走出中國,遠渡重洋,成為中外文化的使者。它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民間工藝品,記載著中國的歷史磨難和輝煌,它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們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驕傲!
民間藝術作文 篇10
今天,我學完琴出來,在門口看到一位不起眼的中年婦女坐在一個不起眼的小攤前忙活著。說不起眼,是因為那個攤位只有我們的一張課桌那麼大,可是她旁邊的草垛卻有一頭大象那麼大,而且草垛上插滿了用糖做成的各種動物。
我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腳步。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對我說:
“我們請她做一個吧。”媽媽問了價錢,只要三元,我選了一條跳躍的鯉魚。只見她麻利地在桌前的白色大理石板上抹上一層油,然後從右手邊的鍋子裡舀了一勺化好了的糖汁,用一把平鏟輕快地抹在大理石板上,頃刻間一條鯉魚的魚身就出現在了我的眼前,就像中國畫的
“大寫意”。她又舀起一勺,朝魚身慢慢傾倒。隨著糖汁的緩緩流下和她手不斷地舞動,魚身上的鱗片出現了。隨後是魚鰭和魚尾,片刻間,一條鯉魚已呼之欲出。她拿起一根竹籤子放在魚身上,可魚眼呢?卻見她用那鏟尾的尖蘸了點糖在魚眼處一按,
“真的是畫龍點睛啊!”我忍不住叫了出來。當那位婦女將那條活靈活現、晶瑩剔透的糖畫魚遞到我手裡時,我覺得很不可思議。我用舌頭舔了一下,呵,真甜啊!可我不捨得吃,我還要好好欣賞。
不知什麼時候,原本空空的攤位前一下子圍了很多人,成了一道最搶眼的風景。在回家的路上,媽媽還告訴我,我們中國有許多傳統的民間手藝,它在我們勤勞的民間藝人中傳承……聽著媽媽的話,我心裡想:我們中國的民間藝術可真神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