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活動教案> 精選中班語言活動教案6篇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精選中班語言活動教案6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語言活動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教學分析

  本次活動設計的靈感來源於幼兒平常在自然角的表現,有些幼兒因為新鮮或好奇,不斷地給種子、植物澆水,這種不合理的照顧植物方式導致有些種子不發芽,爛在土裡,有些植物也慢慢枯萎。當幼兒的新鮮感過了,又會忘記給植物澆水,導致植物的營養不良,葉子乾枯,種子沉睡。因為自然角出現的種種問題,在幼兒的困惑中,教師抓住機會,設計了本次活動。這一活動先和幼兒明確一個問題,種子萌發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然後幼兒圍繞這一問題,根據已有經驗進行假設和預測,比如是否應該有水、是否要有合適的環境、氣溫等。後來幼兒又受到課件資料或教師的啟發,進一步瞭解種子萌發所需要各種因素。激發幼兒對種子發芽的關注,滲透對幼兒進行關心植物關心生命的情感培養。最後幼兒歸納出:種子的萌發必須要有空氣、水分、環境和適宜的溫度。幼兒同時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是不容易的,需要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堅持不懈的精神。相信小班幼兒經歷了這樣失敗與成功的科學探究過程,對他們的成長是很有利的。

  教學目標:

  1.使幼兒瞭解植物的生長與水、陽光的關係知道植物的生長離不開陽光、空氣、水等知識。

  2.感受植物的生命力,加深對春天特徵的認識。

  3.透過對種子發芽過程的瞭解,培養幼兒愛護植物,照顧植物的情感。教學準備:

  課件、放在水裡的種子、放在乾燥土裡的種子、發芽的種子、適合播種的種子、泥土、透明種植容器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主題

  在歡快的歌曲《春天》中,教師帶幼兒來到活動室,跟著音樂表演,翩翩起舞。教師提問

  1.“你們喜歡春天嗎?”

  2.“冬天枯黃的小草在春天裡有什麼變化?”

  3.教師小結:春天是個很有生機的季節,小草綠了,種子發芽了

  二、觀察已經發芽的種子幼苗

  幼兒觀察自然角一盆已發芽的紅豆種子並進行交流

  三、探索種子發芽的條件

  ①教師播放錄音,傳來哭聲。教師提問:“是誰在哭?”(引出在乾燥土中的種子)教師問:“種子怎麼哭了,它為什麼沒有發芽?

  小結:種子的發芽需要水分,種子離開了水,是不能發芽的。”

  ②繼續播放錄音,聽見“救命啊!”的呼救聲。(引出完全淹沒在水裡的種子)教師問:“種子為什麼又喊救命啊?它為什麼也不能發芽呢?

  小結:種子發芽是需要空氣的,水太多了種子不能呼吸,會被淹死的。原來種子要發芽要長大是多麼不容易啊,它不但需要水,需要土壤和空氣,更需要我們的關心和呵護。

  四、觀看“種子發芽了”課件,建構基本經驗

  1.教師:“我們一起來看看種子是怎樣發芽、長大、開花的?”(透過觀看課件幼兒直觀地瞭解種子發芽的過程)

  2.引導幼兒總結:原來種子在冬天裡和小動物一樣在睡覺因為天氣太冷了。春天天氣變暖了,下雨了,種子就開始發芽了。

  五、活動延伸:一起種種子

  教師:“我們大家都明白了種子怎樣才能發芽,你們想不想親手種下種子?”教師和幼兒一起來到自然角每人嘗試親手種一粒種子,體驗播種的樂趣。在教師的幫助幼兒為自己種下的種子貼上名稱標籤,插上記錄表,以方便平常的照料、觀察、記錄。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推薦閱讀:設計意圖 詩歌《出海》語言簡潔,明瞭,節奏歡快,朗朗上口,富有趣味性,詩歌中的重疊量詞使幼兒更加便於記憶和創編。符合中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

  設計意圖

  詩歌《出海》語言簡潔,明瞭,節奏歡快,朗朗上口,富有趣味性,詩歌中的重疊量詞使幼兒更加便於記憶和創編。符合中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孩子們初次接觸詩歌被詩歌中描述的優美意境深深的感染,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很快就理解了詩歌的內容。

  活動結束後與孩子交流:“在大海上除了能看到浪花、白雲、海鳥、帆船,還會看到什麼呢?”這一話題引發了幼兒的興趣,這也與孩子對大海的已有經驗較豐富,孩子們討論起來滔滔不絕,於是引發了活動2仿編活動,目的在於透過調動幼兒的經驗進行擴充套件想象,從而仿照詩歌的`句式結構表達自己的理解,以此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和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活動1

  詩歌欣賞:出海

  活動目標

  1.仔細傾聽詩歌,感受詩歌中描繪大海美好的意境。

  2.理解、欣賞詩歌內容,感受詩歌句式結構的特點。

  3.學習有情趣的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配樂詩歌《出海》、課件。

  活動過程

  (一)播放海浪聲,激發幼兒出海的興趣

  師:聽!這是什麼聲音?海上有什麼呢?小朋友想不想出海,到大海上去看一看?

  師:出海觀光我們應該坐什麼去呢?

  教師小結:有這麼多的海上交通工具,我可以划著小船去,可以坐飛機去看海,可以坐大輪船去。那我們就坐大船去。

  (二)創設出海情境,感受理解詩歌的意境

  師:嗚……我們的輪船出發了。

  ——小朋友們你看到了什麼?大海和天空是什麼顏色?

  ——孩子們看,海上掀起了大浪,大浪翻滾起來像什麼?

  ——看!天上有什麼?我們平時看到的白雲是什麼形狀的?

  ——這是什麼?有多少海鷗?許多隻海鷗我們可以說一隻只的海鷗在大海上飛翔。

  ——小朋友看,遠處是什麼?為什麼帆船這麼小?

  (三)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透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出海我們都看到了些什麼?

  ——你喜歡詩歌裡的哪一句?為什麼?

  (四)幼兒學習朗誦詩歌

  1.再次欣賞,跟唸詩歌。

  2.和著抒情的音樂進行朗誦。

  3.分組加上動作表演詩歌。

  4.重點引導幼兒感受理解詩歌的語言和意境。

  活動延伸

  1.將詩歌內容的相關圖片投放在語言區,供幼兒鞏固理解詩歌。

  2.親子互動——“生活中的量詞大搜尋”。

  2.仿編詩歌。師:在大海上除了能看到浪花、白雲、海鳥、帆船,還會看到什麼呢?

  活動2

  仿編活動:出海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到仿編詩歌活動中,體驗仿編的快樂與成功。

  2.通過出海觀光,連線已有對海的經驗進行拓展想象。

  3.仿照詩歌的句式特點“××一××”,仿編出自己的詩歌段落。

  活動準備

  出海觀光影片課件、圖片、詩歌仿編板

  活動重點

  運用重疊量詞,根據詩歌句式“××一××”進行仿編。

  活動難點

  量詞和事物匹配的正確表述。

  活動過程

  (一)回顧詩歌,調動幼兒對大海的原有經驗

  1.組織幼兒朗誦,引發幼兒對詩歌的回憶。

  2.教師提問:小朋友,海上除了能看到浪花、白雲、海鳥、帆船,還會看到什麼?

  (仿編活動是文學作品學習中前三個活動層次基礎上進行創新的過程。活動開始,組織幼兒朗誦,為了引發幼兒的回憶。提問充分調動幼兒已有經驗進行拓展想象。)

  (二)創設“出海”情境,拓寬幼兒思路為仿編做鋪墊

  1.帶領幼兒欣賞海上風光,教師適時進行解說。

  2.剛才出海你看到了什麼?

  (本環節利用動態影片——《海上風光》給予幼兒視覺的刺激,影片中有海上的沿途風景,有海島上的景色,一座座高樓,一塊快礁石……形象而又具體,調動幼兒的視聽感官,再次激發幼兒想象,為仿編詩歌做好鋪墊。)

  (三)師幼討論,引發幼兒對詩歌仿編的興趣,並初步練習仿編

  1. 幼兒嘗試仿編。

  提問:“小朋友可不可以把看到的東西編到詩歌裡面?誰來試試看?”

  2.師幼討論詩歌句式的特點。

  3.師幼共同仿編詩歌。

  (本環節利用嘗試教學法的原則,嘗試在前,指導在後,先讓幼兒嘗試仿編,然後師幼共同討論,幫助幼兒進行比較、分析、概括詩歌句式的特點,一步一步引導幼兒創造仿編。)

  (四)分組討論,自由創編

  1.幼兒合作仿編詩歌,教師巡迴指導。

  師:我把海上的美景拍成了一張張的照片,下面我們分組來編詩歌,每人挑選一張最喜歡的照片,看看上面有什麼,然後學著詩歌裡的語言把它編一編,然後貼上到詩歌框裡面。一會比比看哪一組小朋友編得最有創意。

  2.每組幼兒逐一展示。

  (五)迴歸生活,再次激發幼兒仿編的興趣

  1.脫離圖片,繼續鼓勵幼兒大膽想象仿編

  師:今天我們來到活動室,小朋友又看到了?請把你看到的來編一編。

  2.教師小結:出海可以編成優美的詩歌,那麼我們在逛公園、逛超市、出去遊玩的時候都可以把它來編一編。

  活動延伸

  1.繪畫仿編:大海上還有些什麼?請小朋友透過網路、書籍或親身體驗,探索大海上的景物,以繪畫的形式畫下來,然後編成詩歌。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活動準備:

  1、魚兒頭飾一個。

  2、 多媒體制作圖片三幅。

  3、 調查表人手一份。

  4、 事先佈置任務:找找大魚照顧小魚的資料圖片等。

  活動過程:

  1、遊戲匯入:和幼兒一起玩遊戲《大魚和小魚》。

  2、問題討論:當遇到敵人來欺負小魚,魚爸爸和魚媽媽會不會保護自己的孩子?你覺得會用什麼方法保護自己的孩子呢?

  3、引導幼兒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見解。

  語言:大魚和小魚

  4、觀看多媒體:向幼兒介紹幾種魚的照顧方式。如:羅非魚會將孩子含在嘴裡、鯊魚會將敵人趕開等。

  5、遊戲體驗:幼兒扮演魚爸爸、魚媽媽做保護小魚的遊戲。

  活動延伸:

  提出問題:那我們小朋友的爸爸媽媽是不是象魚爸爸、魚媽媽那樣愛我們呢?

  鼓勵每個孩子回去問問爸爸媽媽,並要求爸爸媽媽將關心照顧你的事情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讓我們大家一起聽聽感人的故事。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⒈學念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⒉體驗大樹和小鳥這對朋友相互依存的快樂情感。

  活動準備:

  圖加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引出詩歌。

  ⒈我們現在是中班小朋友了,也交到了很多好朋友,你的好朋友是誰?

  ⒉今天我還帶來了另外一對好朋友,他們是誰呢,聽聽詩歌《大樹和小鳥》你就知道了。

  二、欣賞並理解詩歌。

  ⒈教師第一次完整朗誦詩歌。

  ⑴詩歌裡說的一對好朋友他們是誰?(大樹和小鳥)

  ⑵這是棵怎樣的大樹?(是呀,大樹高高,住著小鳥)

  ⑶大樹和小鳥做了哪些快樂的事,我們再來聽聽詩歌。

  ⒉結合圖片教師再次朗誦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⑴結合圖片完整朗誦詩歌一遍:大樹和小鳥這對好朋友做了些什麼事?

  ⑵大樹笑笑,小鳥怎麼樣?(叫叫)分角色配合動作嘗試唸詩歌。

  ⑶大樹搖搖,小鳥怎麼樣?(跳跳)那我們也學小鳥跳一跳。

  ⑷小鳥大樹在一起怎麼樣?(快樂陶陶)你知道快樂陶陶是什麼意思嗎?(好朋友在一起非常開心的意思)誰來和好朋友做一做大樹小鳥快樂陶陶的樣子?(做做快樂親密的樣子)你在什麼時候也是快樂陶陶的?

  三、以互動形式學念朗誦詩歌。

  ⒈看圖完整學唸詩歌。

  ⑴第一次完整學唸詩歌。

  大樹和小鳥這對好朋友做了那麼多開心有趣的事情,那我們看著圖片把他們的事情說一說。

  ⑵第二次集體學唸詩歌。

  這一次我們為大樹和小鳥做的事情配上好看的動作再來說一說。

  ⒉引導幼兒發現詩歌規律。

  有沒有發現這個詩歌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配合老師的肢體暗示)詩歌每一節的前一句說的是誰?後一句說的是誰?(前一句說的是大樹,後一句說的是小鳥)

  ⒊師幼互動朗誦詩歌。

  那跟著我再來唸一念這首詩歌。這一次我來唸大樹的詩句,你們念小鳥的詩句。現在請你們來當大樹念大樹的詩句,我當小鳥念小鳥的詩句。

  小結:大樹和小鳥是好朋友,所以在一起十分快樂。好朋友在一起做快樂的事情,心裡就會甜甜的。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2、樂於探究房子結實的原因,知道做事不圖省力。

  3、學習詞:撞、四腳朝天、煙囪、柴、爐。

  4、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實物稻草、木頭、磚。

  2、操作圖一張,小黑豬、小白豬、小花豬、大灰狼、草房、木房、磚房圖片各一張。

  3、師用大圖書《小豬蓋房子》

  活動過程:

  1、 師出示實物與幼兒談話。

  (1)、讓幼兒說出實物名稱:“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麼?”

  (2)、猜一猜:“這三種材料如果拿來蓋房子,哪種材料蓋的房子最結實?”

  (3)、我們一起來聽聽下面這個故事就明白了。

  2、 教師結合大圖書講述故事,透過提問,幫助兒理解故事主要情節,重點突出大灰狼三次撞房的不同結果。

  (1)、三隻小豬各選用哪種材料來蓋房子?(在操作圖上插入小豬與相應房子圖片)

  (2)、一撞草房:大灰狼最先要吃掉哪隻小豬?小黑豬不肯開門,大灰狼怎樣做?(在操作圖上畫出一個箭號,學習動詞:撞,結合動作讓全體幼兒跟學)結果怎樣?

  (3)、二撞木房:小黑豬逃出草房邊跑邊喊:大灰狼來了,大灰狼來了(讓全體幼兒跟讀)小黑豬跑哪去了呀?(小白豬的木房裡)小白豬不肯開門,大灰狼怎樣做?(重點突出撞兩次,並在操作圖上標出兩個箭號)結果怎樣?

  (4)、三撞磚房:小黑豬、小白豬逃出了木房時邊跑邊喊:大灰狼來了,大灰狼來了(讓幼兒說),兩隻小豬跑哪去了?(小花豬的磚房)小花豬不肯開門,大灰狼怎樣做?(重點突出撞了三次,並在操作圖上畫出三個箭號來表示)結果怎樣?(頭上撞出了三個疙瘩,學習詞:四腳朝天,讓全體幼兒用動作表現一下。)

  (5)消來大灰狼:大灰狼很狡猾,它看到房頂上有一個什麼?(學習詞:煙囪)大灰狼接下來怎樣做?三隻怎樣對付大灰狼(學習詞:柴、爐)

  3、 分析房子所用材料,幫助幼兒尋找磚房結實的原因。

  (1)、師生共同數一數大灰狼三次撞房所使用的次數和結果。師問:為什麼草房一撞就倒,磚房撞了三次也不倒?幼兒園的房子也是磚房,我們一起來推推看,(師生一起推牆,師再問:“難道在這三種材料裡藏著什麼秘密嗎?

  (2)、分析實物稻草、木頭、磚。

  請幼兒上臺來摸一摸、捏一捏、掂一掂,並說出感受,教師演示:折斷稻草,用釘釘木頭和磚,分清三種實物的硬度,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小結:“在這三種材料裡,稻草最輕,木頭較重,磚最重;稻草又細又軟容易折斷,木頭雖不易折斷,但是較軟,磚頭最硬最結實,所以,用結實的材料蓋出來的房子才結實。”

  (3)、教育幼兒做事不圖省力。

  小豬在蓋房子前曾問豬媽媽:用什麼東西蓋房子?媽媽是怎麼回答的?從豬媽媽的話中,小豬知道磚房是最結實的,但為什麼小黑豬、小白豬沒有選擇磚來蓋房子(稻草木頭輕圖力氣),這樣做的結果是:險著被大灰狼吃掉,看來做事老想著怎麼省力是不行的,小朋友想,如果幼兒園是用稻草或木頭建成的,那樣會怎樣呢?(本文作者潘老師,第一次發表於寶寶龍.稚樂園.)

  (4)、如果你要蓋房子,你將選用哪種材料?記得小花豬是怎樣蓋磚房嗎?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活動結束)活動延伸:在區角中播放故事錄間,讓幼兒學習故事人物對話。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援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聽故事,初步瞭解不同材質的小船安全性不同,知道要使用安全的小船,並用語言表達清楚。

  2、透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過程:

  一、 引入

  小朋友,你知道嗎?海龜爺爺要過生日啦!一大早,海面上就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小船。

  二、 講述故事

  1、 小動物們都來給海龜爺爺祝賀生日啦!你瞧!小刺蝟來啦!它乘著樹枝編的船,背上插滿了鮮紅的果子,這是給海龜爺爺的禮物。還有什麼小動物來了?乘的是什麼船?

  2、 幼兒發言:

  小灰鼠來了,乘的是西瓜船,它手裡拿著一束鮮花。

  小貓來了,乘的是大皮靴船,船上繫著一隻大大的氣球。

  小松鼠來了,乘的是圓圓的草帽船。

  小花狗來了,乘的是用易拉罐船,它手裡捧著一隻大大的生日蛋糕。

  小猴子來了,乘的是用樹幹船,船上放著一大筐又大又紅的桃子。

  3、 你覺得哪艘船最好?為什麼?

  4、 啊,各式各樣的小船,象一支小小艦隊,向海龜爺爺划來,海龜爺爺高興得不停地招呼大家。海龜爺爺說:“你們一直生活在陸地上,為了祝賀我的生日,這回都下了海,為了答謝大家,我帶大家遊遊大海,都坐到我的背上來吧!”於是小松鼠、小灰鼠、小貓、小刺蝟、小花狗、小猴子都跳到海龜爺爺的背上,海龜爺爺就像一艘大海船,載著它們開始了海上旅行。

  5、 海龜爺爺這艘大船又大又穩,還絕對不會漏水,真安全!

  三、 延伸

  我們身邊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做船的,又安全又穩當?下次我們還可以試著自己來做做看!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把表達和表現有機的結合,為孩子們創設了想說、敢說、願意說、的環境,樹立以“兒童發展為主體”的理念,尊重孩子。且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我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組織了角色遊戲活動,透過角色分配,增強了幼兒之間的合作意識,力爭讓每個孩子都能做到開口、開心、開竅。儘管在遊戲過程中,幼兒有的只是在玩,但是他同樣也感受著語言的氛圍,活動時場面是活潑的、愉快的,氣氛非常濃厚。只是在幼兒表演和延伸時收的有些快,抑制了孩子的活動興趣,還可以讓幼兒繼續表演和講說。這有點遺憾,我想只要自己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請教,不斷的反思,自己一定能更快地進步,更快的成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