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活動教案> 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模板5篇

科學活動教案

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模板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使幼兒透過探索發現塗蠟的紙杯不漏水,知道一次性紙杯是既衛生又方便的飲水用具。

  2、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探索興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一次性紙杯若干,其餘各種紙(新聞紙、馬糞紙等)製作的紙杯若干。記錄卡,筆。

  2、各桌一壺水,一個小桶,一塊抹布。

  活動過程:

  一、分組探索,瞭解不同紙杯盛水後的不同反應:

  1、請幼兒往紙杯中倒水,觀察水在各種紙杯中的變化。發現有的杯子漏水,有的不漏水。

  2、讓幼兒往各個杯子裡倒入等量的水,觀察,記錄不同杯子的漏水現象。

  3、提問:所有的紙杯都漏水嗎?哪種紙杯漏水快?哪種紙杯漏水慢?哪種紙杯不漏水?

  展示各組的觀察記錄結果,小結。

  二、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的紙杯,探索飲料紙杯不漏水的原因

  1、組織幼兒互相觀察比較、討論:為什麼有的紙杯不會漏水,有的紙杯會漏水?

  2、啟發幼兒透過探索發現不漏水的紙杯內塗了一層蠟。

  三、組織幼兒討論一次性紙杯的用處

  1、提問:你們在哪裡見過這種紙杯?他們都有什麼用處?(請幼兒互相交流、回答)

  2、教師小結,引導幼兒認識這是常見的一次性紙杯,它製造方便,既衛生又便宜,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普及。

  四、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做實驗,給一般的紙上塗一層蠟,檢驗其漏水程度。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名稱:我是中國小娃娃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中國人與外國人在膚色、外貌以及飲食習慣等方面的不同,知道自己是中國人。

  2、知道中國很大,中國人很聰明,萌發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1、各種膚色的小朋友圖片或錄影。

  2、《他們愛吃什麼》的圖片一張。

  3、世界地圖、中國地圖。

  活動過程:

  一、經驗交流

  1、出示各種膚色小朋友的圖片,引導幼兒找出圖片上的中國小朋友。

  2、中國的小朋友長得什麼樣?除了中國小朋友,圖片上還有誰?

  3、啟發幼兒將中國小朋友與其他國家小朋友進行比較,說說他們的不同之處。

  二、觀察與操作

  1、討論:我們最愛吃什麼?外國小朋友愛吃什麼?

  2、請幼兒幫助不同國家的小娃娃選擇餐具和食物。

  3、鼓勵幼兒學各國小朋友相互問好的語言。

  三、尋找發現中國的地理位置

  1、出示世界地圖,以“中國娃娃住在哪裡”為題,請幼兒在世界地圖上找找中國的位置,並用筆做上記號。

  2、共同認識首都北京的位置以及地圖上的特殊標記。

  3、引導幼兒嘗試在世界地圖上找到某些外國小朋友居住的大致位置,並將他們送回家(貼上在地圖上)。

  四、感受祖國真大

  1、在世界地圖上比較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大小,知道中國很大。

  2、看中國地圖,啟發幼兒說說中國地圖的外形像什麼,透過比較知道中國很大。

  3、欣賞詩歌《我們的祖國真大》

  詩歌:

  我們的祖國真大

  我們的祖國真大,

  北方,有冬爺爺的家。

  十月就飄雪花。

  我們的祖國真大,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

  一年四季盛開鮮花。

  啊!偉大的祖國媽媽,

  東西南北中的孩子們,

  在同一個時候,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有的圍著火爐吃西瓜。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我園的戶外活動場地上新置了一些廢舊輪胎供幼兒操作、玩耍,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或滾動或搭建,百玩不厭。在一次活動中浩然小朋友忽然問我:“老師,這些輪子這麼好玩,是怎麼做出來的?”這句話使我陷入了思考。幼兒對輪子並不陌生,從咿呀學語時的玩具汽車到路上的車水馬龍,可以說輪子遍佈在幼兒生活的各個角落。但越是熟悉的東西就越容易被忽視。輪子有什麼小秘密,以前沒有輪子時人們怎麼運送物品,輪子是怎樣演進來的,幼兒都無從知曉。因此我設計了“和輪子玩遊戲”的教育活動,透過玩遊戲、看動畫,幫助幼兒在探索、實踐中瞭解、認識他們熟悉但不熟知的輪子,知道輪子的演進過程。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索精神,能在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

  2.認識輪子的演進過程,瞭解輪子的材質。

  活動準備

  1.自制多媒體課件、廢舊輪胎、三個裝有沙袋的紙箱、圓柱形積木。

  2.課前適量運動。

  活動過程

  一、實踐活動DD運箱子

  1.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剛剛做完運動,小朋友還有沒有勁?(有)那太好了,今天老師就請你們幫一個忙。看,這兒有三個箱子,很重,老師想把它們運到那邊,可怎麼也弄不動,你們可以想出各種辦法運送,看能不能運送成功。有信心嗎?開始!

  2.幼兒自由嘗試運送箱子。

  3.透過比較知道滾動省力。

  “剛才你們是怎樣運送箱子的`?”請幼兒演示。

  “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讓幼兒展示自己的方法。(推動箱子、拉動箱子、用圓柱形積木滾動箱子)

  哪種方法好?為什麼?

  4.想一想生活中更省力的辦法。

  幼兒講述自己的辦法。(用車)

  師:用有輪子的車子運送非常省力,但在以前沒有輪子的時候人們就是用剛才的辦法運東西,輪子是怎樣一步一步變化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輪子的故事吧!

  (評析:透過實踐,幼兒非常感性地認識到了滾動省力。這一環節幼兒非常活躍,積極地想各種辦法,推、拉、用積木撬…-由於箱子很。重還自發合作。最後想到將圓柱形積木放到箱子下滾動運送。教師有意限制了材料的投放,即只有箱子和圓柱形積木,這是因為生活中裝載工具先進,只有限制材料的投放.幼兒才能拋掉習慣思維,想到並感受人們最原始的運輸方法。)

  二、看課件認識輪子的演進

  1.看課件《輪子的故事》,以生、動形象的動畫認識輪子的演進。大滾木DD實心木輪DD拼接的實心木輪DD輪輻輪DD鐵皮輪DD橡膠輪DD鋼圈輪。’

  2.第二次看課件《輪子的故事》,觀察比較每個階段輪子的不同。

  以前沒有輪子,人們發現什麼能省力,用它運送巨大的石頭?

  最早的輪子是什麼形狀的?用什麼做成的?

  後來為了分散重力所以有輪輻,它是什麼形狀呢?

  最後為了增加硬度和彈性,又有哪些變化?

  (評析:輪子的演進過程以直觀、生動的動畫形式展現,比枯燥的講解或靜止的圖片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幼兒很輕鬆地知道了輪子的演進過程和輪子材質的變化。)

  三、和輪子玩遊戲

  談話:現在的輪子不但用處大,還非常好玩,大家可以和輪子玩遊戲。

  1.每人一個輪子實物,幼兒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

  2.說一說輪胎的小秘密。

  是什麼形狀和顏色的?

  摸一摸什麼感覺?猜一猜它是用什麼做成的?-

  它為什麼會凹凸不平?

  (評析:透過與輪子親密接觸和以前玩輪子的經驗,幼兒能找到輪子的秘密,瞭解輪子的特徵DD黑顏色、有彈性、表面有花紋……幼兒之間共同分享自己的發現,並現場驗證是否正確,最後對輪子有了較完整的認識。)

  四、遊戲練習

  1.看課件《請你幫我找到家》,示範玩法。

  2.幼兒上機操作遊戲。先按教師的要求找到相應的輪子,然後操作滑鼠送輪子回家。

  反覆遊戲,給不同水平的幼兒同等機會。

  (評析:資訊化技術開始應用在幼兒園,具有其他教學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課件並非只是一個“教具”,它也是幼兒的“學具”。它能實現人機互動,幼兒親自操作滑鼠以遊戲的方式鞏固所學,回顧歷史上曾經出現的各種輪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延伸活動

  談話:我們認識了以前的輪子和現在的輪子,那未來的輪子會是什麼樣子的,請你們當小小設計師,一起設計未來的輪子,好不好?說不定將來的汽車上會安裝上小朋友設計的輪子呢!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紙易皺、易撕、怕水、怕火等多種特性。(重點)

  2、能大膽猜想與實驗,積極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新發現。(難點)

  3、喜歡探究紙的秘密,知道要愛惜和節約用紙。

  活動準備:

  1、摸箱,內放各種有特點的紙若干。

  2、廢報紙若干,空瓶子每人一個。

  3、小紙人一個,課件。

  活動過程:

  一、採用摸箱的遊戲,讓幼兒感知、回憶各種紙的外部特點。教師引導語: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來和你們一起玩一個摸箱的遊戲。1、請幼兒上前摸紙箱中的紙,猜出名稱,並說出理由。2、請幼兒說說還知道哪些紙。

  二、透過競賽讓幼兒瞭解紙易折、易皺、易撕、易卷等特點。

  1、教師介紹競賽規則:每個人眼前有一個空瓶子和一張舊報紙,看誰能用各種辦法快速地把這張廢報紙快速地放到瓶子裡。(幼兒操作時,教師強調平常做紙的實驗時也要用廢舊紙,因為紙很寶貴,同時鼓勵幼兒發散性地想出各種辦法)

  2、請有代表性的幼兒演示方法,得出紙的各種特點,同時隨機教育要愛護紙。教師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紙有易折、易皺、易撕、易卷的特點,再以後使用紙製品的時候可千萬要小心、仔細,不要把它們弄折、弄皺、弄撕、弄捲了。

  三、透過小遊戲讓幼兒瞭解紙的其他特性。

  1、紙寶寶迷路回不了家了,這兒有四條路,幫幫它看走哪條路能最快最安全的回家?

  2、教師演示課件教具讓幼兒知道紙怕火、怕水、怕劃,同時進一步教育幼兒愛惜用紙。(出示課件:有四條路同向小紙人的家,長短不一,其中路上分別有火堆、水坑、碎玻璃、小草,請幼兒預測小紙人走這四條路會發生什麼事情,同時演示課件、現場演示)教師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紙還怕火、怕水、怕劃再以後使用紙製品的時候可千萬要小心、仔細,離火、水、刀子遠一點。

  四、談話:讓幼兒瞭解一些特殊的紙。教師設疑:不是說紙怕水嗎?那我們平常喝水用的紙杯為什麼不怕水呢?(原來這些紙是經過特殊處理過的,已經不怕水了)那你還知道哪些特殊的紙呢?(教師介紹一些特殊的紙:不怕高溫的紙,可放在微波爐裡烤;可以吃的紙等)請幼兒一起品嚐可以吃的紙。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發現肥皂的外形和用途。(肥皂的顏色、形狀、氣味,肥皂可以去汙。)

  2、學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樣的肥皂。

  3、透過吹泡泡活動,增添幼兒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為每組幼兒準備形狀、顏色、氣味不同的洗衣皂、香皂、藥皂、嬰兒皂等等。吹肥皂泡瓶若干,盛水臉盆幾隻作洗手用。

  2、操作卡片“請你塗顏色”。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肥皂的特徵,學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肥皂。

  “桌上有許多肥皂,請你們看看、摸摸、聞聞,然後告訴大家你的以現。看完一塊後可以拿另一塊肥皂觀察。”“請你說說肥皂是什麼樣的?”(這是肥皂,要求幼兒說出名稱。肥皂有圓、長方、橢圓等各種形狀;有香味、藥味、肥皂味、……有紅、綠、黃、白等顏色。)

  2、引導幼兒發現肥皂的用途。

  “現在你們用肥皂洗手。”(啟發幼兒洗手前後看看自己的手和盆裡的水有什麼變化)幼兒洗完手後,教師問:“你們發現有什麼變化?”(手洗乾淨了,水髒了。肥皂能幫你把手上的髒東西洗掉。)“肥皂還有什麼用處呢?”(可以洗衣服、洗澡,藥皂還能消毒……)“想一想,你們還可以用肥皂幹什麼?”(吹泡泡)“現在我們請幾位小朋友來吹泡泡,大家看誰吹得大,吹得多!”(使小朋友在歡樂中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