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四單元]我家鄉的XX節>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集錦8篇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集錦8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提到端午節,心裡肯定想到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在我們家,過端午節當然少不了2件事,你們應該也知道那2件事了吧!如果不知道也沒有關係,因為下面有答案了,也讓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節的世界吧!

  包粽子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一大早的,太陽公公早早地起來向我們打招呼了,小草喜歡那吵鬧聲,所有也迫不及待地醒來了。我也有點迫不及待了,看見媽媽 在包粽子,我想:包粽子一定很好玩。我馬上跑過去,對媽媽說:“我也要包粽子。”媽媽嗯的一聲,我們現在就要包粽子咯。要準備糯米、粽葉、肉、花生、綠 豆、芝麻等材料。先把粽葉放在鍋裡滾洗,然後拿出來放在盆子裡洗乾淨,再把糯米洗乾淨,然後放在鍋裡炒,肉也要炒,和芝麻混合在一起,花生炒脆,還要把外 面的那層簿簿的皮去掉,還要壓碎,糯米、綠豆等材料混合在一起,嘻嘻,材料都準備好了。包咯,拿2片粽葉,上下一層,然後向自己的方向一轉,就像一個圓 錐,先放糯米,然後放肉、花生等,然後在再邊上加一片粽葉,再把側邊的粽葉壓下去,最後用繩子綁著,ok啦,大功告成,粽子下鍋咯!

  總算把粽子包完了去看賽龍舟。看見觀眾水洩不迎,可真熱鬧啊!觀眾們為賽者加油,大聲地歡呼。看完了賽龍舟,回到家裡,聞到一陣陣香味,一定是粽子的香味了,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裡美滋滋的。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過去了,小草再也聽不到那樣吵鬧的聲音了,我可真是懷念端午節的味道啊!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2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朮、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繫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首先把糯米用欗葉包成一個三角形,角要尖,然後放入3—4顆大紅棗,用欗葉裹緊,繫上五彩繩,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媽媽一個個地做著,汗水無聲的落著,終於,把粽子都做好了。接著就開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兩個小時才會又香又糯。

  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屈原,楚國丹陽人,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屈原為人性格耿直,卻因在修訂法規的時候,不願聽從上官大夫的話與之同流合汙,再加上楚懷王的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懷王疏遠了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同年五月懷恨投汨羅江自殺。老百姓打撈他的屍體,結果一無所獲。有人用葦葉包了糯米飯,投進江中祭祀屈原,定於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3

  又到了飄滿棕子香味的端午節了,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

  我五歲那年,在湖南老家過了一個端午節。那天上午,爸爸領著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還沒有到江邊,遠遠地就聽到了鑼鼓喧天,非常熱鬧。走近一看,江邊插著許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條龍舟在江裡一字排開,划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著。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你追我趕,爭先恐後。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異常熱鬧。

  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但是人們一點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裡。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有一條龍舟劃到了終點,笑聲、歡呼聲更響亮了。

  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裡扔粽子和雞蛋,我非常奇怪地問:“爸爸,他們在做什麼,為什麼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進水裡呢?”爸爸說:“賽龍舟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以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紀念他。借划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粽子等食物餵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我愛故鄉的端午節。我們故鄉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4

  我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粽子,粽葉有要求,新鮮的竹葉;碧綠碧綠的;散發著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裡,飽滿的紅豆,花生仁,都早已泡好,或是切好的五花肉塊,都早已用作料淹制好。五月初五的這天早上,勤勞的女主人把糯米炒香,用一些新鮮的粽葉包住糯米,在裡面放各種配料,然後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繩子層層纏繞,很快一個精緻的粽子便誕生了。包好的粽子放在鍋上蒸,等滿屋飄著粽子香的時候就可以吃了。煮熟了揭開鍋,屋裡頓時都瀰漫著竹葉和粽子的香氣。

  吃完粽子,便來到河堤上觀看龍舟賽。只見碧波盪漾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彷彿勝券在握。而站在岸邊的觀眾比隊員們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凝視著河面。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飛一般地向前衝去。頓時,河面上鼓聲震耳欲聾。你們看呀!那些龍舟多麼威風呀!

  像凱旋歸來的勝利者。撓手們分別穿著紅短衣、藍短衣、黃短衣、白短衣、青短衣……頭上綁了塊白布,上面寫了幾個字——”奮鬥!奮鬥!努力奮鬥!戰勝困難!“他們如同軍隊一樣威風”加油呀!加油呀!“在人們的吶喊助威聲中,伴著急促的鼓點和響徹雲霄的響鑼,龍舟好手們鬥志昂揚、奮力揮舟,衝向彼岸。好一副龍舟競渡,百舸爭流的景象。

  多麼令人難忘的節日啊!一個催人奮進的節日。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5

  我家鄉的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在那天,我們有吃粽子的習慣,還有賽龍舟,向河裡扔粽子,為的是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戶戶都要掛上五毒旗,因為那時候是五毒剛開始活動的時候,五毒有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五種毒物,掛五毒旗是為了把五毒驅趕走,不讓他們來危害人類。因為它們咬住人們有可能中毒甚至死亡。還要做端午香囊,媽媽說:“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帶五彩繩的風俗,查了資料知道了,端午節當天把彩色絲縷拴在小孩的手腕、腳腕和脖頸上,據說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這種彩色絲縷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來,丟進河裡讓水沖走。陝西地區的傳說認為這和藥王孫思邈的事蹟有關,將花線丟進河裡,等於百病也被帶走了,具有送災的性質發展到現在,一般都用繡花用的絲線,顏色多且豔麗,用色比較靈活,多則十多種顏色,少則二三種。用什麼色也很靈活,有些人手頭有什麼色就用什麼色。等到五月五日這一天,大人小孩都戴上彩縷,走到一起時都會比比看誰的更漂亮,頗有情趣。當然比較講究的人家依然是用五色線。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6

  家鄉的端午節有著二千多年的歷史,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今天農曆初五,這一天有著濃濃的節日氣氛。它能和家鄉的春節、清明、中秋節一樣熱熱鬧鬧,處處洋溢著人們歡歌笑語,歡度節日的快樂。

  家鄉的端午節更加隆重,端午節前幾天家家戶戶就準備迎接它的來臨,後幾天準備划龍舟慶賀。這天人們買好箬葉、棕、糯米和肉等物品包粽子。今年的端午節更加具有節日氣氛,你看現在離節日還有四五天,挨家挨戶都在緊鑼密鼓地包粽子。原來單調的粽早有了改進,現在有豆沙餡的、板栗餡的、蜜棗餡的……真是五花八門,口感好極了。滿街都能聞到粽子飄香,真是猴得人直流口水,提前帶來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這天,每家每戶早餐桌上都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早點,讓你看得眼花繚亂。不過最不能缺少的是包子、麻圓、粽子、茶蛋和大蒜,這是家鄉傳統的佳餚。大家歡度在一起,團團圓圓,吃得熱熱鬧鬧,津津有味,但對我來說到沒有什麼新鮮感,因為這些東西我早就吃厭了。聽外公說,他們小時候多麼盼望節日這一天的到來,因為只有過節才有這樣的幸福生活,平時那有這樣好的生活呢?

  想想現在,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呀!這真要感謝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我們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7

  我喜歡熱熱鬧鬧的春節,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喜歡張燈結綵的元宵節,但我最喜歡粽子飄香的端午節。

  每逢到端午節,人們都喜歡包粽子,吃粽子,聽說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因為愛國投江死去,人們為了不讓魚吃屈原的屍體,把米團扔進江裡,用這種方法來紀念屈原。

  每到這個時候,最熱鬧的就是包粽子,各家有各家的包法,我最喜歡看媽媽包粽子了。媽媽先把綠油油的粽子葉洗得乾乾淨淨,左手託著粽葉,右手舀起糯米往裡放,還可以加些蜜棗葡萄乾等。放在鍋裡,煮出來粽子的味道飄滿整個房間,再煮些茶葉蛋,味道就更濃香四溢了。一切準備好後,我和家人出去踏青,聽說端午節那天早上出去踏青,還可以治病呢!回到家裡我急忙拿出一個大粽子,輕輕的扒開粽葉,裡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咬一口,那蜜棗的甜汁、糯米的香味往嗓子裡鑽,好吃極了!時間過得真快呀!

  終於到了開飯的時候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著香甜的粽子,品嚐著美味大餐,說說笑笑!開心極了!尤其是小孩子胸前掛著香荷包,手裡拎著大葫蘆,滿屋子跑!高興極了!

  啊!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8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裡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