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我心中的桃花源作文4篇

我心中的桃花源作文

我心中的桃花源作文4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心中的桃花源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心中的桃花源作文1

  如今少有人聽戲了。

  記得家鄉曾搭過幾次戲臺,請來戲班子,唱的多是《梁山伯與祝英臺》類的本子,難有新意。臺上藝人花冠彩裳,顧盼生姿;臺下老頭子敲著老式的長煙管吞雲吐霧,老婆子在雲霧縈繞中責罵著故事裡的負心男。

  我打小就愛聽戲曲。

  在老家,祖輩帶大的孩子大抵聽過戲,當然也大多會不耐煩,沒聽兩句就跑開了。我卻是愛極了的。祖母愛聽歌仔戲,每每電視上播戲了,她總坐在沙發正中央,招呼我:“乖乖,快來聽曲嘍!”我便邁著小步跑到她跟前,爬上沙發端坐在她身邊,安安靜靜地看戲。

  大一些了,記得最深的就是《霸王別姬》。畢竟是少年心性,聽不出泣血般的唱腔裡蘊含著人世間多少悲苦蒼涼,只覺得梅蘭芳先生的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都極具風韻。到了虞姬自刎的那一幕,我一時看得痴了,竟怔愣在原地,只覺得耳邊蕩氣迴腸的婉轉聲音彷彿是從我心裡唱出來的

  “大王,將寶劍賞與妾妃。”

  “孤大事去矣!”

  英雄末路,不甘和無奈,摧肝裂膽,蕩氣迴腸。

  或許從那時起,我命裡註定會藏有一方淨土,存放那些刻骨銘心的戲曲。

  時值青春,我著迷上了崑曲,如痴如醉。纏綿柔曼的吳儂軟語,唱出了人生因果與世間百態。水磨腔與花腔唱出《牡丹亭》,驚歎叫絕的《思凡》,無一不是千迴百轉又獨具風格。《思凡》裡色空開頭“正青春,被師傅削了頭髮”一段,無論看多少遍也不會膩,我總會情不自禁的隨著那“年方二八,一心不願成佛”的小尼姑,一步一回頭,走到哪裡唱到哪裡。

  戲曲裡有親親子子有矜寡孤獨,有生旦淨醜有喜怒哀樂,有善惡,有正邪,有千姿百態。一曲摺子戲,妝飾終將脫落,蒙冤也會昭雪。那浮世繪背後,是人間的一切美好你要相信天道酬勤,要相信善惡有報,要相信有情人終成眷屬,要相信世界盛大燦爛一切皆值得。

  只可惜,少有人聽戲了,少有人能有耐心能靜下心來,去聽一聽傳承千年的國粹了。

  浮華的年代,少有人能夠停下來,沉浸涵泳咀嚼品味,曾經光芒萬丈如今束之高閣甚而蒙上塵埃的悠久深厚的中華文化?

  你可曾瞭解關注過傳統文化的那些經典?粗獷豪邁的秦腔,無端五十弦的錦瑟,驚豔絕倫的敦煌壁畫,巧手精雕一塊玉石的絕活,再也沒人能聞火烈之聲而知其良木,製作一把焦尾琴了!司馬相如的《綠綺》和嵇康的《廣陵散》,還有誰能傾情演繹?

  我曾想,會不會有那一天,中華傳統文化將泯滅消亡?我們會不會再也聽不見一曲戲腔,吟不出一句古文,撫不出一聲古琴?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無人繼承,老藝術家們帶著憾恨與不甘闔然離世,身後是即將失傳的藝術瑰寶。我希望,漢服穿在身上,所有人都習以為常,不再收穫異樣的目光;隨手一把古琴,能奏出幾聲雅樂音階;臺上故事如歌如泣,臺下有人拍手叫好甚至還會落淚;秦腔一聲吼,仍能激起人心裡的勇氣與豪情,人們可以靠著它走過所有寒冬。

  流傳千古的,豈可失之於今朝?

  我心裡的桃花源,便是這奼紫嫣紅亙古長新的中華傳統戲曲。她依舊在燃燒,在發光,永遠不會熄滅,永遠在宇宙中盛放。

我心中的桃花源作文2

  棕褐的地板上,映著藤椅與黑褐小桌的影子,地板上閃著一個光點,惹人的眼,彷彿在說:“這是外婆的房間。”

  外婆房間的牆上也有光點,閃著微弱的光,在這些微光下,牆上紋著的淡藍色小花,也越發楚楚動人了,一朵朵搖曳著,抖落些陽光。陽光落在潔白的床上,落在幾朵淺紅的小花上,落在幾隻銜著小紅果的小雀上,它們從哪兒來,又回哪兒去?誰也不知道。走入房間,只感到簡樸與舒適。從小,我便是在這裡長大的。

  小時候,我經常到外婆房間去,尤其喜歡到外婆房間裡去曬太陽。走進房間,順帶把外婆的鞋踢到床底下、小桌邊,接著便坐到床邊,坐到那暖洋洋的陽光下,有時睏倦了,就兩手一張,腿一伸,像個“大”字一樣躺在床上。現在想想,依舊覺得有趣。有時無聊了,就趴在床上,數數花瓣,數數小雀,數數小紅果。一直到外婆發現鞋不見了,直接嘟嘟嚷嚷地慢慢俯下身去,撿床底下的鞋,到時候她又會說我的不是了,現在也還常常說呢,我已改掉不少壞習慣——畢竟現在,我可不會踢鞋了。

  曾記得,我撿到過一隻小麻雀,它從視窗飛入了走廊,卻飛不出去了,我雙手託著這小生靈,感受著它的心跳,打算餵養它,外婆洗完菜,在一旁看著我把小麻雀放入小籠,微微俯下身說:“把它放了吧,這樣養不久的。”於是,那天中午,陽光把外婆的房間烘得暖洋洋,我與外婆在房間裡,開啟窗,放了小麻雀,看著它越飛越遠,我倚著窗臺想,它會銜著小紅果回來嗎?以前對這事不以為意,現在想想,才知道我那時學到了多麼珍貴的品質,那是善良。

  仔細想想,在外婆房間裡,有許許多多的事情。在應該吃午飯時,我躲在房間的窗簾後,笑嘻嘻地聽著外婆喊我。天空打雷時,我緊緊握住外婆的手,那是粗糙的、溫暖的手,當握住那雙手時,心裡就有了著落,有了依靠。

  待到我長大了,專注於學習,不再躲在窗簾後,而是站出來擔起一些責任,外婆依舊每天見得到,房間卻不常去了。學業越來越緊張,責任與夢想鼓舞著我前行,也就不再去外婆房間了。

  現在再走入房間,也只有我一個人了,外婆又在不停做家務,時間的灰白也一點點攀上了她的發,待到我再見她時,卻又出了房間……不知不覺地,過去那情景卻已成了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

  外婆,請放下家務吧,到房間裡和我聊聊天吧,我願意和你慢慢聊,讓我再入一回桃花源,可以嗎?

  我心中的桃花源,莫過於此。

  濱海鎮中學林海莉點評:淺淺的文字,淡淡的失落,忘不了的是外婆對“我”的沉沉的愛,“我”對外婆的濃濃的思念。外婆房間的陽光是溫暖的,外婆的數落是溫暖的,外婆的善良是溫暖的,外婆的手是溫暖的,甚至與外婆的迷藏也是溫暖的。雖然文章並沒有運用太多優美的文字來描寫這一切溫馨的回憶,但是,作者運用的特寫方式,恰恰帶給了讀者身臨其境之感,一分一秒,一點一滴,甚至連在陽光中飄舞的塵埃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放大文字的身影,放緩閱讀的速度,情更真切,意更濃郁。

我心中的桃花源作文3

  我不是那晉太元中獨飲菊花酒的詩人,不是那個吟誦“採菊東籬下,悠然見難山”的方子。他獨有才華與不慕名利,有著脫俗的境地。

  從小就喜歡打著彩繪油紙傘站在綠油油湖邊的畫面的我也有屬於我自己江南的桃花源。那朦朧細雨中散發著的獨屬江南的味道。

  我憧憬著如西湖般美麗的桃花湖,到了夏天,那湖便會開滿嬌嫩綠油油的荷花與荷葉。晚上,便有著青蛙歌唱家美麗的歌聲突兀地出現在靜謐地夜晚中。在湖邊嫩綠的草地上坐著男女老少,他們搖著扇子談論著屬於他們茶餘飯後的話題。天空的星星掛在空中,多得數不清。他們有的亮有的暗。一一點綴在藍寶石

  般的夜空中。在烈日照耀下,那毫無雜質的水中有著孩童嬉戲的.身影,那冰涼的水珠為他們帶來了涼爽。

  到了秋天,湖邊種的樹木紛紛落下了葉子,枯黃的樹葉有的垂直在枝頭,搖搖欲墜,只見那落葉紛飛的樹木下,孩子們在穿梭著,他們拾起一片片形色各異的葉子,晃了一晃,臉上綻開的笑容彷彿在訴說著他們有多開心,那鋪滿落葉的草地更是別有一番風味,在那整齊的有著江南風味的屋舍裡傳來陣陣的歡歌笑語,他們嬉鬧著。那夜幕降臨,那從屋舍裡透出的一縷縷燈光是那麼溫馨。

  到了冬天,春節的來臨讓熱鬧的江南小居更是熱鬧非凡,那張燈結綵的屋門上更是在訴說著他門此刻高興激動的心情。從屋舍傳來的年夜飯香味是那麼的濃厚,溫馨與甜蜜,每個街坊鄰居踏某家門,總是被拉著吃年夜飯,害的家人等的火燒眉毛,弄的大家是哭笑不得,那煙從屋頂上冉冉升起,看著也是那麼的溫馨,那些孩子們穿的喜氣洋洋,孩子們手中拿著糖葫蘆,拿一晃一晃的紅色讓人看了更是喜氣。

  這不同季節的桃花源有著不同的感覺,但有著相同的感覺——和諧與溫馨。

  我心目中的桃花源是一個溫暖而美麗的地方,那裡沒有爭鬥,沒有私慾,沒有生存的壓力,人與人都能夠坦誠地想待,是一個和諧、發展社會形象。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而無壓力的工作狀態應該是人們都向往的世界吧。然而,它看似離我們並不遙遠卻又遙不可及。從幼兒園的孩童到退休的老人哪一個沒有壓力呢?

  也許那美好的桃源要永存心底吧。當人生迷茫的時候,當我在十字路口徘徊而不知道向左走向右走的時候,當絕望的氣息包圍我的時候,我可以躲進心目中那美麗的桃源,以此來慰藉自己。我想我看到的是這世界上最美麗的臉,最純潔的眼睛,那就是我的學生,他們就像暗夜裡的星星,點綴我的孤獨,我想我需要他們,同時我知道我同樣也是被需要的。終於,我找到我人生奮鬥的方向。

  想到此,我覺得這就是現代人的悲哀,不,是我們繼承了陶淵明的悲哀,甚至更悲哀,他可以拂袖而去,而我們卻不路可走。我們都生活在偽我的社會中,本真早已遠去。不知何處是桃源,也許永遠在心底,或許就在我的心裡。

我心中的桃花源作文4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紗窗,淅淅瀝瀝、斑駁陸離地灑在我的身上,將我從一夜好夢中喚醒,那一刻,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伸個慵懶的懶腰,探著鼻子盡情的呼吸,鼻中是清晨未散的溼意和清新。

  開啟門,走出去!望著眼前那豁然的光景——成片的田壟綿延到天際,金燦燦的麥浪翻滾不息,哪兒有蛐蛐和鳴,哪兒有蝴蝶蹁躚,哪兒就有了生機,這便是我心中的桃源樂土,一片放牧心靈,淳樸自然的天地。

  我愛自然,那兒總有數不盡的樹木和叢林。

  走在林間小道上,沾著冷溼清涼的露水,踩過綠意盎然的天然葉毯,撫過樹幹粗糙的滄桑,聽鳥兒清音,看詩情畫意,聞草木之息,享競中之靜,那樣放鬆而恬淡,自由的感覺,最自在不過了。或許運氣好時,真能親眼目睹“曲境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別樣意態,享受“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韻味。貼近自然,擁抱自然,我體會了自在。

  我愛田園,那兒總有收穫與豐收的喜悅。

  秋天,不僅是金色的季節,更是收穫的季節,正如我們學習的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一般。看大棚裡的果實掛滿枝頭,看田地裡的蔬菜蓬勃生機,看黃燦燦的麥子捲起麥浪,看那老實敦厚農人歡喜採擷。寫到這兒,我不禁想起魯迅筆下那片美好的百草園,他有酸酸甜甜的桑葚,我便有咧開笑臉的石榴罷,用杆子打一下,剝開將那些飽滿的子粒放進嘴中,唇舌留香。 我還喜歡那溝壑縱橫的田梗與阡陌,走在上面,撲鼻的是泥土的氣息,又軟又松,舒服極了,偶有幾隻撲著玩的小貓小狗跟著走,或是幾隻小鳥兒不怕地落在肩頭,那定又是別一般的情趣。

  我愛鄉下的雨天,因為風雨過後總會有彩虹。

  暑假裡曾在城裡看到過一次大彩虹,那是自我出生後看過的為數不多的一次彩虹,也是我所見過的至今為止最大的彩虹。彎彎的彩虹橫跨在漫漫的天際,巨大的光暈把我們都籠在裡面,但很快便又消失了。那時,母親總會念叨起她兒時的那道道彩虹,那些彩虹更大、更豔、也更具童心,令我羨慕不已。更重要的是,它讓我相信風雨過後真的會有彩虹,失敗過後真的會有成功與希望。

  我愛鄉下那簡樸卻有趣的小木書桌,它雖小卻泛著書香。

  那小木桌不禁使我想起魯迅那個刻著“早”的書桌,事事早,時時早,勤勉於學,書香滿溢。

  我更愛鄉間的天空,那是蔚藍、博大、保羅永珍的天空。

  白天,藍天白雲相映成趣,天空藍的似水,白雲白得如糖,像海里的一卷浪花,打溼了天上翱翔的鳥兒。那抹藍、純淨、清新、不染一絲汙塵,這在城市裡是永遠看不到的,或許是因為那片天染了灰,遮了簾,又或許是忙碌的我們永遠沒有時間去看那片天。天,給予我喜悅,所以清一直蔚藍。

  傍晚的天,褪去寶石般的藍,反而鍍上了一層豔麗的紅,像印度舞娘身上的紗,紅得熱情,紅得耀眼,燒起了半邊天的雲。

  夜裡的天,是星星的搖籃,滿天的星,流淌成一條璀璨的星河,灑下一夜的光輝,寧靜而安詳。

  就這樣,在星輝斑斕李,靜靜入睡吧。

  我的桃源,在那最接近自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