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思鄉> 【推薦】思鄉作文彙總10篇

思鄉作文

【推薦】思鄉作文彙總10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思鄉作文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思鄉作文 篇1

  三三兩兩的扁舟,停泊在江畔。

  兼葭蘆葦茫茫,蕭蕭聲漂盪天際。

  風也竦竦地吹著……

  水面騰起的煙霧牽繞著江畔,

  宿眠沙汀的野雁撲騰起來,

  溪橋下的江水裡倒映著一輪殘月,

  月光與霜交融,

  似白色輕紗緩緩飄飛……

  東方曙光晞微,

  遙想山高水曲,

  又有多少人往來奔波呢。

  放眼望去,煙波隔斷了家的方向,

  怎麼突然間,有了歸家的念頭,

  此刻要是我能生出一雙羽翼,

  那該多好啊!

  愁雲慘淡,煙波浩渺,

  春去冬來,週而復始,

  人的一生,短暫得只在一瞬之間,像 浮萍一樣漫無邊際地漂浮著,

  又有什麼益處可尋呢?

  歸去吧。

  在那小橋流水人家處,尋常巷陌裡,還有待歸的雙老仍舊苦苦等待……

  西風啊,請你繞過我家門,

  雁兒呀,把信捎去吧,今年冬,孩兒歸,孩兒當歸……

思鄉作文 篇2

  輕輕地,你叩響窗欞;柔柔地,你擁抱四季。在這個多情的雨夜,我聆聽著你溫婉的歌唱。

  一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花瓣飛揚,迷濛瞭如絲如斷的雨;淺草沒堤,潤綠了輕歌曼舞的風。翠徑花臺的伊始透過雨絲傳來,一端繫著潤物細無聲的雨。一端繫著蜂鳴蝶舞的訊息。春就象一張被雨全盤浸染的畫紙,有著茸茸軟軟的跌宕。雨潤出了鶯啼蝶舞的婉轉,潤出了綠草如茵的生機,潤出了隨風潛入夜的詭異,潤出了潤物細無聲的輕盈。曉風伴著詩人的吟唱而揚袂舞蹈。舞出了傘下的孤獨背影,舞出了雨中的詩風才情,舞出了自然的風景逶迤,舞出了韓愈的千古留名。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在春雨飄飄的詩的殿堂裡,他看到了花重錦官城。

  二

  紅塵滾滾,一騎千涯。酷熱的風吹過華麗的屋舍,也吹過盛世下的浮華。每個追名追利的人都利令智昏,瘋狂地用無邊的黑暗蓋住尚存的光明。在金玉其外浮華暄囂的朝廷,在貴族傲慢奸人弄權的世道里,多少人沉醉在金色的奢華中。他們都是跳動在塵風中的浮塵,為了高官厚祿,處心積慮著偌大的陰謀。在世俗的世界裡,他們成了主宰者。於是,他們放肆地獰笑,正如日中天的驕陽,驕橫地炙烤。於是,盼望能有一場清潔的雨沖刷掉一切險惡,換來一個澄明的世界。於是,志潔行廉的君子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在遠離紅塵的地方,引竿垂釣: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在高潔豪放的夏雨中,君子與雨共舞,舞出了不羈的傲岸,舞出了靈魂的芬芳。

  三

  瀟瀟的雨浸溼了桌上的書信,冷冷的淚打溼了一顆思鄉的心。雜亂的衰草似早生的華髮,無名的落紅染透這思鄉的雨夜。多想把冰輪抱下來溫著,讓思鄉情懷不再因月色淒冷而愈顯苦楚;多想讓這雨遙系我深切的眷戀,越過千里烽燧急至我月下的故鄉。故鄉啊,你不必擔憂,數一數那紛飛的落葉就會感到我思鄉的情切;故鄉啊,你不必傷感,數一數那飄入窗扉的雨滴就會觸到我眼角的溼潤。秋雨啊,你緩些下,小心打落故鄉的花瓣;秋雨啊,你快些下,不要拒絕讓思鄉的遊子遙寄滿腔的秋月。冷月無聲,可你我有情。秋雨啊,別忘記帶上我的思念。秋雨讀懂他的心,遙寄了他的意,月光下,李商隱留下了一夜無眠: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共話巴山夜雨時。秋風秋雨秋夜秋思,都在詩中融成月華,玉色的月華中,百合般綻放著,月是故鄉明。

思鄉作文 篇3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飢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端午節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去年過端午節的.情形仍記憶猶新吧!現在我就介紹一下我家鄉的端午節吧!

  我的家鄉―永昌,位於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而已。在彼,人們留心於早晚的雲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並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在此,人們嚮往著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中,端午節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朮、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繫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由於缺水,所以並不像江南等地划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淨,並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後才能吃。

  我最愛吃粽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媽媽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吃慣媽媽包的粽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乾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香氣中,彷彿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彷彿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為屈原的氣節所折服。何為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複著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尋真理的腳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來,手中的粽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過眼雲煙,君王霸業恆河沙數,最終空留嘆嗟,沉淪不已……

  粽子在手,母親在身邊,家鄉在心中,這時才發現只有親人才是你的一切。

思鄉作文 篇4

  每年的中秋節,我們一家總是樂融融地呆在一起,一家裡面就包括爺爺奶奶,叔叔嬸嬸一家以及我們。但是20xx年清明節,爺爺您離開了我們,從此我們就少了一位成員。但在這個中秋節,是過得最與眾不同的一次。

  在爺爺去世前的十幾個中秋節,我們總是坐在同一桌子上吃飯,月亮最圓的時候一起吃月餅賞月。媽媽們總是在家裡準備賞月時的食物,而我們4個邪豆侗就提著燈籠,在巷裡,祠堂裡走來走去。到了月亮最圓的時候,爺爺奶奶他們兩個總是會出來找我們4個“頑皮精”回家吃月餅賞月。秋高氣爽,秋風吹過來涼涼的,讓我不經意的睡著。只怪我當初不懂得珍惜與爺爺在一起的日子。

  在20xx年,爺爺離開了,我們少了一位成員。曾因爺爺去世的事情流過多少淚,應該沒人知道。在這段期間,每每我想起爺爺,我的鼻子就會不自覺的酸起來,腦海裡突然就會想起在這之前與爺爺鬥氣等等任性的行為。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就到了中秋,同樣,我們缺少了爺爺的一家,一樣圍在一桌子上吃飯,但少了點歡聲笑語。飯吃完後,我們4個“豆侗一樣拿著燈籠到處走。但是,在和以往不同的是,我們離開了村子,走到了一個爺爺在生時常常與奶奶帶我們去的那個可以看到火車經過的公園。慢慢地,我們走去爺爺常常坐著的椅子。在那裡,我們想起爺爺帶我們來這個公園時的樂趣。在炎熱的夏天,我們活蹦亂跳的拉著爺爺去公園,在我們玩遊戲的時候,爺爺周到地想到,在這個炎熱的天氣裡,我們總會要想吃雪糕的,所以,爺爺便去買雪糕給我們吃,我們1人1個,奶奶也有,只可惜爺爺有糖尿病,不可以吃雪糕,因此只可以看著我們吃;在涼爽的秋天,我們跟爺爺撒嬌,要爺爺給我們買玩具;在寒冷的冬天,我們在那裡聊天,鍛鍊身體……想到這裡,我們4個已是躺在椅子上看著天上的星星。星星一閃一閃的,就像爺爺在眨眼。不知何時,一聲“臭豬君”打破了夜的寧靜,我沿著聲音的發源體望去,原來是奶奶,還有身後的爸爸媽媽和叔叔嬸嬸。

  在那時,我們4個異口同聲地喊:“奶奶!”便開始跑向奶奶身邊哭了起來。在燈光閃爍的晚上,我似乎看見了奶奶臉上的淚,我便狠狠地哭了出來。突然就漸漸地聽到有肚子“咕咕”發出的聲音,我們捂著肚子說:“我肚子餓了。”我爸爸就走了過來,從身後拿出那要在月圓時吃的食物,我們歡呼起來。爸爸說:“今天就在這裡聚餐吧!”剛說完,我們大家都捂著耳朵,唯獨我爸爸沒有捂住耳朵,就在爸爸驚訝的時候,一輛火車“轟隆鹵地駛過,嚇得爸爸趕緊捂著耳朵,大聲喊道:“你們耍賴,有火車也不告訴我。”就在這時,我們開懷地大笑起來,開始吃食物。當我仰望星空的時候,我發現,月亮旁邊的星星組成一個像笑臉似的形狀,我微笑起來。然後繼續聽奶奶給我們講嫦娥的故事。

思鄉作文 篇5

  當清冷的月光

  染白了一枕陳舊的夢

  當秋風輕撫窗紗

  便有凝聚在樹葉上的

  一聲嘆息

  懷戀老屋竹籬下的

  叢叢秋色

  想借菊之芬芳排遣

  寄於文字的絲絲寂寥

  還有秋夜裡的點點憂傷

  唧唧的蟲鳴

  無力穿透深夜沉沉的牆

  真心渴望著來一場雨

  可以洗卻我經年的

  相思和愁腸

  月色迷人

  卻擋不住昏黃的燈光

  從幽幽的簾後透出

  誰更能溫存我

  對家的渴望

思鄉作文 篇6

  我是一株蘭花,一株失根的蘭花。植根於五千年的華夏大地,卻被無情的移植在海外,在那裡,我枯萎了,因為汲取不到那巍巍五千年的文明源泉;在那裡,我暗淡了,因為我無時無刻不牽掛那片土地,以致愁腸百結。

  異國的風更加淒冷,彷彿是那鋼針,一下一下刺痛我歸思的心。異國的雨不那麼溫潤,卻恰似寒雨無情的敲打我思國之心。

  終於有一天,一群南方的大雁從我頭上飛過,於是我囑託南歸的大雁幫我向祖國母親送去一份祝福,臨飛之前,我又叫住它們,多添幾份慰問。雁群飛遠了,然而我卻望著他們遠去的身影,久久佇立。那一刻,我的心也跟著它們遠去了。

  遙遠的地方響徹天空的歌聲,聲聲入耳:“遠離家鄉,不勝唏噓,幻化成草泥,而我卻像落葉歸根陪在你身邊……”

  後記

  海天茫茫,風塵碌碌,酒闌燈灺人散後,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陽秋風巴山夜雨,無不牽動遊子的心。而那遠離國外的中國人所表現出來的風雨同舟休慼相關的情誼正令人感動。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家鄉人。只有遠離祖國的人。

思鄉作文 篇7

  一陣肅殺的秋風吹來,帶來陣陣涼意。張籍轉過身,突然聽到一個孩子叫:“媽媽,看,大雁!”詩人抬頭一看,一群大雁正從天空中飛過。張籍不禁想起自己客居洛陽,常年不歸。這大雁明年會回來,而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回到家鄉呢?這時,街上已空無一人,只有風吹落葉的沙沙聲。

  回到家中,張籍突然想到,自己雖不能回到故鄉,但可以寫信呀。可是,提起筆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寫起。詩人的腦海裡,不斷湧現著當年離別時的情景。恨自己那時年輕氣盛,與老母離別時竟頭也不回的走了,但不知這一別何時才能再見面。。。想到這裡,詩人不覺熱淚滿盈,一時間,所有的感情都似泉水一般湧了出來,詩人把所有的思念都寄於這一段段文字中。

  終於寫罷書信,張籍又將這封信仔細地讀了數十遍,深怕自己的思鄉之情不能表達出來。這時,忽聽打更人打了三更,已是三更天了,詩人才戀戀不捨地放下信,封好,和衣睡下,可他又翻來覆去睡不著,他是多麼想讓家人快點看到這封信呀!

  清晨,詩人早早地起了床,揣著信在門口等候捎信的人。不知何時,街角傳來馬蹄聲。“來了,來了!”詩人心裡激動萬分。只見送信的年輕人跳下馬,接過信說:“您放心,我一定會送到的!”說完,正要上馬,只聽見背後一聲大喊:“請留步!”他忙回身問:“先生你有事嗎?”“我。。。我想再看一下信。”年輕人猶豫了一下,把信交到了詩人的手裡。詩人急忙開啟信,仔仔細細又查看了一遍,這才又封好交給年輕人。年輕人跨上馬,揚鞭而去。詩人站在原地,眼中已滿是淚水。一陣秋風吹過,吹落了他的淚,一滴、一滴、一滴......

思鄉作文 篇8

  “鄉愁”是一個寬敞卻又充滿溫情的詞語,“鄉愁”是外面漂泊遊子心中的避風港,“鄉愁”更是人們靈魂的歸宿。

  “同學們,跟老師一起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小學老師帶領我們朗讀《靜夜思》這首詩的情景依稀在目,當時不懂事,並沒能領會這首詩真正的含義,只是跟著老師大聲朗讀,讀得好有獎勵。到了初中,自以為對這些淺顯古詩手到擒來,其實只是表面上對這首詩爛熟於心,卻沒有真正領會遊子漂泊在外,一天忙碌之後,夜晚對著皎潔的月光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那種感情。

  步入高中的校園,代表著漫無天日的住宿生活開始。由於學校離家很遠,甚至就不屬於東臺市,因此家裡人一個月就來一次。正是如此,讓我懂得了思鄉時的無奈、惆悵與悲傷之情。正如王維的“鄉書達何處,歸雁洛陽邊”的擔憂。我的床鋪在靠陽臺的一邊的上床,晚上寢室熄燈後,我躺在床上,玻璃門外的夜景盡收眼底,遠處高速上一排排燈照亮了天邊,偶爾有幾輛車呼嘯而過,夜空中星星依然眨著眼,月亮似乎進入了夢鄉,只露出了部分,像香蕉,又像鐮刀。此時,此情此景讓我想到了李白的經典名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看著皎潔的月光,周圍安靜得可怕,怎能不令人想到遠方的故鄉和親人,他們是否也在抬頭仰望,思念著他們親愛的孩子?

  學校生活索然無味,整天面對就是幾何體、英文單詞等,看得我昏天黑地,天旋地轉。更加令我想起溫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讓我愈發地對故鄉產生思念之情,想念故鄉美好讓我心情舒暢的事物。還有李白的《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句句深入心中,表達了我對親人的牽掛。

  “露從今夜白,夜是故鄉明”,等待夜晚,獨自對著月亮,暗自吟誦思鄉之詩。

思鄉作文 篇9

  不知道為什麼鄉情總是與"愁"聯絡在一起,是因為懷鄉給人的感覺是"愁"嗎?從字面上來看,"鄉愁"大概是一種很美的東西,大部分人無法拒絕。對鄉愁做種種解釋是毫無意義的,鄉愁只能被描述。

  鄉愁是一杯茶,這是一個平庸的比喻,但我卻很喜歡。我不願把鄉愁說成酒,因為鄉愁沒酒那麼濃烈,鄉愁只能是在無人的暗夜的一縷清香,將遠離喧囂世界的我們一點一點溶解。鄉愁是茶,總在苦澀中帶著那麼一點甘甜;鄉愁是茶,但卻不會愈衝而愈淡。

  鄉愁總與距離有關,總與去國離鄉有關。鄉愁是條穿越時空的線,這端是遊子,那端是故鄉。遊子走得愈遠,鄉愁收得愈緊。當遊子頭髮斑白了,累了,心上也就勒出了最深最深的痕。

  鄉愁亦是鄉音,有時它被埋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地底,但卻不斷髮酵,於是我們會在說著順暢的普通話時無意間冒出一句方言,於是我們會對千百種口音中突然響起的熟悉的聲音如此敏感,於是我們會很容易就做到在兩種不同語言間嫻熟地切換。鄉音,永遠是我們屬於哪一方土地的印記。

  鄉愁是一種習慣。就像吃慣了家裡的小蔥而永遠不能適應北京的香菜一樣。鄉愁讓我們有了一種思維定勢,因為它,我們會在端午節到來時想起外婆裹的粽子,在清明節到來時想起該去上墳了,在春節到來時想起凍米糖和甜酒釀...

  鄉愁更是記憶,記憶捉摸不定,鄉愁也就咂摸不夠。在他鄉流浪十幾年幾十年,記憶中的故鄉卻永遠不會變,我們會很準確得說出每一個細節,但卻在回到故土時發現已然發生太大的變化。我們寧願看到一個記憶中的村莊,不願時光對其無情地篡改。但當我們失望地離開了,鄉愁又開始積聚,開始發酵,於是我們又努力在記憶中撫摩故鄉的門環。

思鄉作文 篇10

  塞外,濃郁的月色籠罩著大地,征戰沙場的戰士伴著寂靜的月夜遙望著千里之外的家鄉。

  聽,樂聲響起,連綿起伏,柔剛並重。似高山流水,如溪水潺流,無不令人陶醉。琵琶偏偏今夜奏出了新的曲調,如詩那般幽靜,極富有意境,讓人沉醉在清幽曠遠之中,想象這婀娜多姿的舞蹈又怎樣呢?應該如琵琶曲那般富有詩情畫意!此刻詩人的心情也許會隨樂曲平靜嗎?不過樂曲多聽也會乏味的,曲調此時聽得人們心煩意亂。這奏不完,聽不盡的曲調讓詩人王昌齡又怕聽,又愛聽。哎,北方邊患末消除,尚不能盡息甲兵,怎能不心煩呢?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如巨龍臥地,等待騰飛,秋月高照,似乎免不了秋日淒涼的感覺,免不了秋月嫵媚冷落之情。景象壯觀而又悲涼。此時此刻詩人是無限的鄉愁;立功邊塞的雄心;對於現實的憂愁;還是。為了能讓老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早日能夠平息這些大大小小的戰爭。

  詩人王昌齡遙望家鄉,想家的心情一刻也末停止。他心潮澎湃揮筆寫下千古流傳的名詩《從軍行》:

  琵琶起舞換新聲,

  總是關山淚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

  高高秋月照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