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思鄉> 關於故鄉作文9篇

故鄉作文

關於故鄉作文9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故鄉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故鄉作文 篇1

  我又回到了明月山腳下的故鄉溫湯,那個承載了我太多回憶的地方。

  這裡是曾經的外公家。再次站在這塊土地上,往事猶如影片一幀幀從眼前翻過。小時候,我一直住在鄉下外公家,會與小夥伴們一起爬樹,一起逮魚,一起走過田埂,一起吹蒲公英,偶爾還會給在田間勞作的外公遞水,也會在外公收漁網時加油鼓勁,期待著今晚可以吃很多的魚。晚上,螢火蟲在草叢間穿梭,一閃一閃,似是滿天繁星掉落人間,我便會捉住它們放進紙糊的燈籠裡,拿去逗小貓,小貓追逐著燈籠裡的點點微光。一時不小心,燈籠讓貓爪子抓破了,螢火蟲便一齊飛出,融入星光,映照著草地上嬉鬧的小貓和我,美得不真實。

  然而我做得最多的還是在家門前的空地上,望著那輪紅日將天邊的顏色染得絢麗,直到那紅色褪盡,天空被繁星佔據。那時也不知從哪翻來一本三毛的書,於是看晚霞時便多了一個活動——看書。並不能很看懂,只知道她是一個自由自在、不受拘束流浪的女人。我那時就想,我也要去流浪,遠走他鄉。於是,我會一邊看著夕陽,一邊幻想著在遠方流浪的生活。

  而今,我既沒有去流浪,兒時的這些,也不見了。

  推土機從我身邊轟轟開過,昔日的田梗,昔日的河流,昔日的螢火蟲,昔日一切的一切都不見了。在這偌大的空地上,我甚至不能指出曾經外公家在哪,田梗在哪,河流在哪,我爬過的樹在哪,我甚至分不清東南西北。問別人,說是要在這建立交橋,總之是對經濟發展有益的事。哦,是有益的事啊。

  可是,我曾擁有的那些哪去了呢?它們好像被你們推走了,不見了啊。

  我忽然想起我曾在一塊大石上刻上了我和另外一位小夥伴的名字。我便不停地去尋找,那是我在這存在過的唯一證據了吧。但是,直到我癱坐在地上時,也沒有找到,是啊,怎麼可能還留著,只是我的執念在作祟吧。我像一個患了癔症的瘋子,我所認為存在的一切都只是存在我的腦海裡。

  外公比我更痛苦吧?我經常去看他,他被兒女安置在高樓裡,已經不能去捕魚,卻還是會花上一個下午,戴著他的老花鏡,縫補著完好的漁網,當他看到河流消逝時該是何等的傷心?

  人們不斷地推倒又重建,不斷地書寫著離殤。

  到不了的叫遠方,回不去的叫家鄉,望著眼前滾滾的煙塵,我竟在故鄉流浪。

故鄉作文 篇2

  心中有一朵潔白的蓮,

  那是我的故鄉。

  我深沉的愛著她,

  我濃厚的思念她。

  那裡有最清澈的河水,

  那裡有最悅耳的鳥鳴。

  那裡還有最歡快的笑語,

  那裡存在最天真的夢想。

  我離開時給予過一個承諾,

  帶她去遼闊的海,

  看遠去的白帆。

  但是我卻不知道,

  那將會是永遠的分別。

  現在,我回來了!

  可那是我的故鄉嗎?

  她走遠了,她等我多時了,

  我想再擁入她的懷抱,

  得到她溫暖的愛。

  吉林吉林永吉縣永吉十中初三:李敘藝

故鄉作文 篇3

  “鄉情常在朦朧月色裡,鄉音常在微微晚風裡……”聽著這熟悉的歌曲,我想起了我那熟悉的故鄉,想起了故鄉的一切。

  故鄉,沒有城市的喧鬧,是一個舒適安逸的地方。高山一座連一座,森林一片連一片,翠綠蔥蘢。那裡生機勃勃,花鳥魚蟲,應有盡有。動物和植物給故鄉帶來了一片生機。

  故鄉,沒有城市的高樓大廈,但是鄉親們在木房子裡住得很舒適;雖然沒有城市裡的起汽車公路,但是在鄉親們樸實的心裡,對這一切已經很滿足了。

  故鄉的河流和土地養育了那裡的人民。那裡沒有自來水,沒有瓶裝的礦泉水,但是河流一條連一條,人們就去河邊挑水。河水乾淨,清澈,甘甜。土地肥沃,每家人都種植大片的莊稼,靠自己勤勞的雙手來豐衣足食。雖然辛苦,但很幸福。

  故鄉的人民樸實,熱情。他們不會欺矇詐騙,而且對人也很熱情。哪家有了好東西,就要拿點到其他人家去,和別人一起分享。濃濃的鄉情洋溢在人們樸實的心田。

  “鄉情常在朦朧月色裡,鄉音常在微微晚風裡……”樂曲又把我從回憶中拉了回來。啊!故鄉,我為你望穿秋水常相憶,究竟何日是歸期?

故鄉作文 篇4

  故鄉的秋,是忙碌的秋,是收穫的秋,是美味的秋。當一縷飄香為大地刷上金黃時,農人們開始了忙秋。那時地裡遍地金黃的大南瓜,有掛著的、有躺著的,更有甚者,是側倒著的。但,不管是何姿態,就衝那飽滿的金黃,也值得農人們驕傲開顏。每到午時,地裡幹活的人們就會找一個大小合適的南瓜,用刀巧妙的取下頂部,去除內芯,放入米和水,架火上蓋,不到半個時辰就能吃上舒潤甘甜的南瓜悶飯。

  那時水田裡的稻穀早已換上新裝,在田裡整齊的昂首挺胸,好似等待檢閱的部隊似的。農人們會選擇在晴天收割,之後就地晾曬幾日,等稻穀初步脫水後,田裡會響起人們揮舞的旋律——那是農人們在“打穀子”。經過敲打脫粒的稻穀會被裝袋運回,存入各自家的小糧倉。

  為了更好的收穫,人們總是儘量在一天內把稻穀脫粒完成,所以總會在中午吃“晌午”——雞湯米線。“打穀子”那天中午也是我們孩子最高興的時候,因為可以和自家參與勞動的家長一起去“蹭吃”。本地鮮雞切塊熬湯,米線煮熟後搭配雞湯,外加搗碎幹炒花生米和各種佐料,鮮香四溢,那一份米線,我們總能吃幾碗。在那美味下,足以讓人們掃除勞動的疲憊,使人流連忘返。 當然,地裡的金黃還有它們,那一列列如同列兵的筆直杆子,上面還有閃耀寶石光澤的金黃顆粒——玉米。收玉米不同收水稻一樣一定要很多人,它可以是自家去收,也可以叫人一起去;可以慢慢收,也可以雷厲風行……總之,當傍晚一輛輛牛車載滿裝袋的玉米歸家時,農人們總是笑容滿面的。

  故鄉還有很多故事,他們融匯在生活裡,融匯在勞動中。故鄉的秋,是金黃的秋,是美味的秋,是忙碌的秋……更是,農人們一年勞動成果的展示,一年付出的回報,更是人與自然你來我往下的和諧共存。

故鄉作文 篇5

  多年前,年少輕狂的我也夢想著遠方,厭倦著熟悉的小城,厭倦著同樣的日落日出,厭倦著無波無瀾的一切。雖然,生活還是很舒適,沒有重負與艱難,但也沒有輝煌與成就。只覺此地陽光懨懨,此地氛圍溷溷。所以,心就嚮往了遠方,覺得那是不一樣的天空。

  常常一個人凝視著延向遠方的鐵軌,只想跟隨呼嘯的列車駛過千山萬水,到一個個的地方,或繁華如織,或蕪如洪荒,或荷香百里,或綠草如茵,或林海莽蒼,或小橋流水,或清泉深潭,或磐鼓鳴鐘。只想自己如天空中自由飛翔的小鳥,能飄洋過海,戰勝一切風雨,到一個美麗的伊甸園永享人間的安寧。

  遠方,是朦朦朧朧的,而越朦朧就越神秘,那神秘常使我們幻想:遠方的平房變成宮殿,遠方的小溪變成大江,遠方的強悍變成溫馴,冰雪封蔽的遠方變成綠土。似乎遠方總是使人嚮往的。

  哪麼在遠方是否就能不食人間煙火?在遠方是否就能不用揮汗勞作?在遠方是否就沒有人事紛擾?在遠方是否就沒有欺瞞與傷害?在遠方是否就沒有冷暖與壓力?在遠方是否就一定生活得輕鬆與愜意?

  我知道了,遠方最大的魅力是它代表我們在此地實現不了的.夢想,而在它那裡彷彿都能實現,尋找遠方,實際就是尋找夢想。我知道了,遠方最大的盅惑是它代表我們能把此地的失敗與不滿通通拋棄,而在它那裡彷彿一切都是清新與新鮮的,尋找遠方,實際就是擺脫現實的不滿。

  其實,只要人心不安,就算走遍天涯海角,紛擾掙扎還是一樣要浮出水面。在世上,安靜無爭也許只有在松柏環繞著的墓地才能找到,國與國,家與家,人與人,總是有矛盾和融洽的。

  人為了夢想而活,曾經擁有過的夢想,到如今都已被現實所代替。現在也有夢想,也將被以後的現實所代替。夢想,就像一條彎曲的小溪,蜿蜒在人生道路的兩旁,永遠看不到盡頭,也永遠不會與自己的腳印同步。

  尋找夢想,是人生存的永恆的一個主題,可是人生的責任更是無從推卸的使命。夢想實現不了,也許並不要緊,可責任履行不了,那是有真實的愧疚與懲罰的。所以,無論在哪裡,要緊的是種好自己的園地。

  此心安處,即是故鄉。遠方並不誘惑!

故鄉作文 篇6

  任何一處地方的美食,都比不上自己家鄉的美食的。我的故鄉在溫州,臨近新年,我回到家鄉,迎接我們的就是撲鼻而來的菜香味和香噴噴的飯菜。

  我家住在一個小巷子裡,每天清晨,來往的人就已經很多了,喊著賣食物、小零食的聲音就是每天使我從睡夢中醒來的動力,我最愛吃的是九層高,它有九層,每一層都是由自己做的糕,有時顏色不同。有一黃一棕,有一紅一紫;而且散發著它獨特的香味,輕咬一口,甜甜的,而且嚼勁十足,這便是家鄉的味道,而且賣糕的老翁也是手藝很不錯的,在做糕這行已經幹了幾十年了,家鄉的味道便是沒有變化過。

  晚上就要過年了,每家店員都互相問暖,聊家常,我路過一家麵館,聽見老闆做面的聲音“滋滋”作響。便要了一份炒粉絲,香氣十足的面端在我的面前,這也是家鄉獨特的一種味道。

  早知道溫州產海鮮,奶奶在大年夜煮了螃蟹,大魚,龍蝦,魚丸,魚餅,雞肉,牛肉的簡直應有盡有,我們打開了窗,將桌子置於窗邊,看著街頭的舞龍向我們越走越近,我們邊說邊笑,吃進嘴裡的飯,暖在心裡。

  品著故鄉,聞著香,吃著香,這大概就是故鄉的味道。

故鄉作文 篇7

  祖父退休了,暫住我們家。

  我的祖父是一個和藹的人,銀灰色的頭髮約有一寸長,一根根精神抖擻地豎立著,一點兒也不頹廢。鬍渣留在下巴上,也是銀灰的,有些扎人。他整天樂呵呵的,偶爾在小區裡閒逛,可更多時候,卻只看見祖父一個人趴在窗臺上,遙望著未知而又迷茫的遠方……

  也許是老人“重男輕女”的觀念吧,我與祖父的關係遠不如與外祖父的關係好。每次放學回家,淡淡打過招呼後便各自忙自己分內的事,不再有任何一句多餘的交談。但每看到祖父那瘦弱無助的身影倚在小小的窗臺上時,心中便泛起一陣心酸。我知道,祖父想回到他生長的故鄉。

  祖父喜愛喝酒,喜歡用大大的酒桶裝市場上最廉價的高粱酒,喝時再倒到小金茶壺中。每抿一口酒,便接著“咔嚓咔嚓”地嚼一口菜。喝了酒,他白色的鼻子便變得通紅,一直紅到耳根。有一次,老人喝醉了,與我們嘮起家常,說到他的故鄉時,他眼中微微泛起晶瑩的淚花,用沉沉的聲調,操起家鄉的口音說道:

  “以前啊,村子裡的老人去世了,那戶人家便會請人擺酒席唱戲。那時村中有八九個唱戲的,我啊,就是其中的一個。”老人抿了一口酒,清了清嗓子,再低低地繼續說著,“那時候,我們從黑夜唱到白天,每次都是唱三夜的。我們幾個就一起,四五個伴奏,兩三個唱。我就是裡邊拉二胡的。”

  “現在呢……唉——”老人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眼眶變紅了。他大聲擤了一下鼻子,又說道:“現在,唱戲團裡的老人都只剩下兩三個了。他們唱別人的去世,現在卻變成別人唱他們了……”

  祖父說不下去了,他輕輕咳嗽了幾聲,又擤了一下鼻子,放下了他的碗筷,輕輕地離開了座位,再次趴在窗臺上,望著那深色的夜空。但我知道,祖父的心,又一次飛到了他的故鄉……

  祖父一直都想回家鄉,但出來了好幾年,故鄉的瓦房早已荒廢了。祖母便也不許,說是再到外打工幾年,有了積蓄再回家。祖父的回家夢一次又一次破滅了。

  偶然間一次回家時,見祖父在沙發上埋頭看著我的一本書。他戴著老花鏡,很努力地眯著眼,頭低低地埋向書本。我輕輕喚著他:“爺爺!”他才猛然抬起頭,眼眶紅紅的。見是我,便說:“晗,你過來!”他語中竟有幾絲孩子般的興奮,似乎是剛剛碰面了一個久違的熟人,“這篇文章《月亮》真好!”

  我知道,這篇文章所寫的,是農村與城市的不一樣。農村裡的人在月光滋養下長大,月是永遠大而亮堂的;而城裡的夜雖永遠是燈火通明的,但夜空中卻只剩下無盡的黑暗與迷茫……

  “鄉下真好,真好……”祖父長嘆著氣,不停地反覆地重複著這句話,這句深深烙印在他心裡的話。窗外仍又是一個燈火闌珊的夜。

故鄉作文 篇8

  那是一片我愛的土地;

  那是一片生我的土地;

  那是一片不能忘的土地。 ——題記

  記不清,有多長時間沒有回老家了,沒有踏上那片土地了,沒有回去看望爺爺奶奶了,真的記不清了。

  我,出生在農村裡,是個名副其實的農村女孩兒。但從小時候起,我就沒在我的家鄉真正住過。那時候,家裡很窮,所以父親不得不四處尋生路,打我記事起,我們家就沒有固定場所,只是到處漂泊,這也是我的家鄉為什麼不是養我地方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也就一直跟著爸爸媽媽一起“流浪”,直到9歲時我才上學。因此,對於家鄉,我不瞭解。

  但爸爸曾告訴我:“雖然咱們那地方窮,但不可以忘記它,並不可以看不起它,因為那是生你的地方,你一輩子也割捨不掉的地方。”我點了點頭,記住了。

  對於故鄉的模樣,我是很清楚的。那裡山清水秀,數木成蔭,瓜果齊全,夏天的時候,拿著一本書,坐在大樹下細細閱讀,陣陣微風拂過頁面,別提有多爽了。而今,現在。20xx的最後一天,也就是大年30,我終於隨父母回到了久別的故鄉。

  那裡變了,變得好了。泥濘的小路變成了柏油馬路;黑窯小屋變成了磚砌房屋,空空原野變成了牛羊遍地&……村裡的人都樂呵呵的說,黨的政策好啊。對啊,黨的政策就是好。面對著自己的家鄉,踏在這肥沃的土地上,站在自家的小院裡,心裡的感覺無法形容。除了高興就是激動,除了激動還是高興。

  歲月不留人,時間可真快呀,這不,自己又老了一歲了,但農民們的生活卻在進步。家鄉的故土啊,我嗅著你的芳香追尋著我的理想之夢,不管我走在何方,你的味道又怎一個“香”字了得?

故鄉作文 篇9

  有時候,我認為:或許這個時代已經沒有了所謂的“故鄉”。我們就像是一群失去了兒時記憶的孩童,記憶中的故鄉正在逐漸地消逝,一步步地離我們而去,這正如王開嶺先生所言:“無數‘故鄉’正在淪陷,被連根拔起。”

  我雖然對我的故鄉記憶已經模糊,但有時我還能主動地去回想往昔的一些片段,以便能讓我的“故鄉”在我的記憶中再留存一些時日。

  仍記得,那時的我還未滿十歲,每逢節日到來,我常常會隨著父母回到他們曾經生活過的故鄉,與老人們一起歡度節日。每到下午,爺爺總會從屋子裡的某一個角落,抱出一個落滿灰塵的盒子,小心翼翼,鼓搗半天,終於“咔噠”一聲開啟盒蓋,再“嘩啦”一下把盒子裡的撲克牌一股腦兒全倒在桌上,然後他們幾個人就一起喝著茶,在桌上消磨一個下午的時光。

  那一刻開始,我就一個人,開始我的“冒險之旅”。我找到鐵質水盆,用它舀一盆水,小心地注入到水泵中,然後雙手握緊鏽跡斑斑的搖桿,吃力地上下搖動,幾次下來,水裝滿了水盆,然後跳下竹凳,把盆子端起來,又把水全部倒進水泵裡,再次跳上竹凳,重複那看上去毫無意義卻又讓我樂此不疲的動作。

  玩累了,我就坐在屋外高高的臺階上,高懸雙腿,晃動雙腳,從口袋裡抓出一把葡萄乾,往嘴裡塞幾顆,再往前面空地上拋扔幾粒,然後,像看大戲一般,看雞和鴨們進行的“葡萄乾戰爭”。

  不知不覺間,太陽已經西斜。漸漸的,屋裡那打撲克的聲音,也隨著太陽的西遊而低沉了。夕陽赤金色的餘暉傾灑在桌面上,冒著熱氣的美味佳餚頓時鋪上了一層躍動的淡金色,那時,準會有一聲吆喝從屋裡傳來:“吃飯啦!”美好的滋味,便駐留在唇齒腮邊。飯桌上,大家互相說著讓我們開懷大笑的話題,長輩們都笑了,我也笑了。

  這大概就是我的記憶之中剩下的故鄉了。如果一切如常,即使會淡忘,但也不會失去它。然而,20xx年的那一場大地震,卻幾乎將這一切徹底奪走。地震,把一切的過往全部拔除,而且是那樣的無情,連一絲記憶都不剩下。

  幾年後,再次回到我的“故鄉”時,一切都變了樣。我瞪大了雙眼,“這是哪裡?為什麼在這個熟悉的土地上看到的卻是如此陌生的一片空間?”紅色磚石蓋的老房子不見了,那生了鏽的水泵也不知何時成為了哪一口鐵鍋的材料,取二者而代之的是用石灰刷得潔白的災後重建房和擦得鋥亮的店鋪玻璃。雖然看著重建的住所讓我有一些欣慰,但總是覺得心裡空空的,有一種失重的感覺。走在新修小區的街道上,空氣中瀰漫著新鮮的空氣,但來來往往的都是陌生的面孔。

  我的故鄉,終究是失去了它的容顏和記憶能量,隨著我的記憶一起永遠地離開了,只剩下了“北緯”“東經”這兩個空蕩蕩的概念以及冰冷的數字。

  父母常常說,等他們老了,要住回老家去。或許對於他們來說,那裡有著他們的家園,畢竟人總是希望能夠落葉歸根,而那裡是他們曾經生活過的家,有著他們對於“故鄉”的記憶。然而,我的故鄉在時光的淘洗中,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