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思鄉> 有關故鄉作文三篇

故鄉作文

有關故鄉作文三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故鄉作文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故鄉作文 篇1

  看過寬廣宏大的都江堰;欣賞過仙氣繚繞的峨眉山;遊歷過普渡眾生的樂山大佛。但最讓我難忘的,是家鄉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那年清明時,正好下著朦朧的小雨。空氣中漫開了一層水霧,初春的雨天不禁讓人打著寒顫,小得只發出“悉悉索索”的聲音。雨水沿著深色的瓦礫滴上佈滿青苔的石板路,鑲嵌在石板間的青苔好像也在說:“雨天路滑,小心摔倒哦!”再往前走,小草在土裡冒著新芽兒,一旁小水潭裡的鴨子正悠哉遊哉地漫遊水中,激起水中一圈圈漣漪,好像一點兒也不把這朦朧小雨放在眼裡。

  我覺得這時應有一把油紙傘來襯這美景。白牆青瓦石板路上,好像一抬眼,就出現了一位姑娘;她穿著淡綠色的長袍,打著素色的油紙傘,挽著雲鬢,緩緩走過,神情淡然溫婉。好像是仙女下凡的時間到了,還沒來得及多看幾眼,便消失在眼前了,只留下雨中泥土的芳香。

  穿過幽深的小巷,有一片農田:遠處若隱若現的高山,半山腰有幾根白色的“腰帶”,有的露出深綠的腦袋,有的覆蓋著墨色的頭髮,好像是在玩捉迷藏的小孩,心裡想著:“快來抓我呀!”

  水車此時還在嘩啦啦地響。水流悉數流向田地前的一條小溪,發出拍打岸邊和鵝卵石的交響樂曲;看看溪水,可能就是吳均說的:“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吧,不像黃河中下游那般渾濁,洗洗手,頓覺清涼舒適。我想,這一定是孩子們夏天互相戲水的好去處。順著小溪拐角個彎,還能看到一棵老榕樹,他像個身段佝僂,飽經風霜的老人,有時候還因為雨水的調皮而掉下了幾根“頭髮”。雖然現在是在雨幕中,但我想,當暖陽灑向大地時,陽光穿過樹葉,細碎鋪在大榕樹下的草地上,依靠著它古老的身軀看書或沉思,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嘛!

  還有那田裡高高的苗——足足有我那麼高!一大片一大片的,向外蔓延著;頗有種“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的意味。還有許多我叫不出來名字的農作物,但它們都不約而同地仰頭看著天,接受雨水的滋潤,舒舒服服地歡迎春雨的到來,爭相往上竄著。

  此刻呈現在我面前的,儼然是一副田園風景圖;哦,不!是“欲界之仙都”,沒有城市的喧囂,只有鳥語花香與大自然的聲音碰撞,讓我不願離去,最愛故鄉清明時,小雨紛紛回家遲啊。

  天色暗了下來,雨也停了,我踏上那熟悉的石板路,離開了這片人間仙境。

故鄉作文 篇2

  歲月輪迴驚幽夢,煙雨流年彈指間。婉約旋轉逍遙行,濃情四月賞花魂。又是一年花開時,又是一夢醉不醒,絲絲縷縷香襲懷,纏纏綿綿傍山行。

  多姿四月林間情,從貪睡的冬季醒來舒展柔臂,從靜默的幕後走向T臺,從琴瑟的雨韻聲中起舞,從情人的眼眸飄逸炫麗。迎著風,含著笑的小興安嶺,那種爽心,幽靜,風雅,麗質的景色,一一鎖上我的眉梢。雨中的思念,風中的情愫,也一併讓我迷情。

  動情四月山間行,遊走小興安嶺這個花開蝶舞的地界,不經意間一抹柔情跳入我的眼簾。柳枝搖曳,絮飛梨花舞;燕雀呢喃,昧意挑心動,勾起我久違的戀念。

  嫵媚四月雨中情,恬靜地欣賞朦朧細雨,淺唱輕吟的雨聲,攪惹春心蕩漾,靜靜地佇立林間,細心地品味箇中滋味,婉約流韻,淡漫如煙,雨淚輕落戲吻香腮,千嬌百媚愛有憐。四月的雨意,讓小興安嶺的山山水水迷情,將我生活的小鎮滋潤得妖嬈嫵媚。

  含羞四月花間情,山花爛漫奪人眼,紛紛擾擾覓情處,纏纏綿綿尋芳香,拽動了繾倦的思念,驚醒了幽怨殘夢。四月的小興安嶺,矜持少女般的美麗,步入成熟的春天。陽光柔和暖意融融,花香四溢醉意濃濃。那嫩綠的青草,那初妝的葉芽,那懵懂的溪水,那搖曳的枝條,一切的一切襯托花的美、山的豔、人的麗。

  四月的小興安嶺,詩情畫意,輕歌曼舞惹人醉;四月的家鄉小鎮,燕語窗下,雨淚輕吻香花魂。多情的畫筆,昧人的鍵盤,觸控我的情,敲擊我的魂,讓我多了幾分輕狂,讓我多了些許騷動,奇奇怪怪的思緒,七七八八的遐想,縈繞我的心扉,絆住我的心志,依舊戀在款款深情的春夢裡。

  小興安嶺的四月,欲言又止的風韻,若隱若現的花意,彷彿一幅輕描淡寫的水墨畫。家鄉小鎮的四月,煙柳搖影的寫生,風染春馨的撩人,恰似一曲魂牽夢繞的情歌。溪水,輕蕩迤邐的`風情;垂柳,勁舞婀娜的麗影;炊煙,意趣茅舍的門楣;細雨,飛濺矯情的親吻。無一不是煽動春的畫意,無時不在挑逗春的魅惑。

  家鄉的美,美在小興安嶺的四月春。四季輪迴一世情,百花相伴一生愛。賞不完美豔,香不夠的家鄉,遊走心中,追夢遠山,小橋聽雨,流蘇曼舞,多少情緣幻夢,滯留心底,留一份這四月春情,留一份這煙雨風雲,珍藏在我的記憶中。

  情,戀在四月故鄉,緣,系在我的心靈。

  我的家鄉,我的夢。

故鄉作文 篇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換寢夢佳期。”

  ——題記

  我又站立在這片故土上,小時候的老舊房子依舊沒有動過的痕跡,只是被周圍新建的高樓大廈掩得差點失去了蹤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我那故鄉的土、故鄉的房、故鄉的門前的大樹已不自覺的籠罩上了歲月的年輪。我依然想念曾經的故鄉。

  曾經的故鄉里,家中的奶奶時常挺著健壯的身子東串門,西奔走。不過的是為了閒聊幾句:誰家的兒子又考上了城裡的學校;誰家的女兒又中考落榜;誰家裡又添子增孫;誰昨天打牌又贏了多少錢……只是這些零零碎碎的生活中的小細節卻很少出現在現在這個地方了。

  我推開了記憶中的那扇飽經風霜的鐵門。老舊的門吱吱呀呀的勉強的隙開了一條縫隙,因為我過大的力氣抖下了滿屋的塵埃順著照射進來的陽光侵蝕著這棟老屋。奶奶說這棟房子在我出生很久以前就有了,只是在我的記憶中已經有十幾年沒有打掃過了。這棟不足八十平米的房中曾經有很幸福的一個家庭,每個人在房中忙忙碌碌,只是現在這裡卻變成了孤獨的滋生地,十幾年來只有棵老槐樹靜靜的陪著老屋數著年輪。

  從有記憶起的每個夏天,我便天天捧著碗香甜的醪糟坐在門前的樹蔭下,聽著從門前經過穿著白襯衫的青年人的叫賣聲:“醪糟。醪糟粉子。湯圓心子。”那時的醪糟並不繁雜,只是純淨的酒水中浸泡著幾團糯米,可我卻因貪吃以至於上火。現在我也經常吃陪伴我長大的這種食物,只是嚐到的只有舌尖的酸甜,並沒有童年吃時心裡的滿足。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無論怎樣的世事變遷,怎樣的衰頹敗落,又或是怎樣的被新的時代所代替。我依然想念我曾經生活過的那片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