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清明節> 清明祭祖作文合集15篇

清明祭祖作文

清明祭祖作文合集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祭祖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祭祖作文1

  今天是清明節,為了拜祭祖先,我跟父親母親回到老家,一路上陽光燦爛,春風暖暖,可是父親似乎不怎麼開心,我也就不敢太那麼樂呵。小心翼翼地跟著父母后面走,突然父親問我:“小杰啊,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父親給我講開了: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為,清明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後來,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說話間,不知不覺就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地裡。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楊柳隨著春風輕舞,偶爾有幾隻小鳥忽的一下飛走又忽的一下飛來,給寂靜的墓地帶來一絲活力。

  來到墓旁,只見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塊石頭碑上刻著爺爺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時間,我算了一下,爺爺和奶奶年紀輕輕地就去世了,聽父親講爺爺奶奶都是十分勤勞善良的農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節約來的錢都供給父親唸書,自己有病了也捨不得看,當父親剛剛參加工作,日子剛剛好起來,本該享福了,卻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變得沉悶起來,難怪杜牧在詩中說“路上行人慾斷魂”,父親跟母親不聲不響地拔著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著雖然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但是兩行思念傷心的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雜草清理乾淨了,父親點上了紙錢,紅紅的火焰映紅了父親的臉,父親凝視著一張張寄託哀思的紙錢在火中發黃,捲起,變灰臉頰上流下了不知是淚水還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磕了三個頭,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不讓他們的辛勞白費。

清明祭祖作文2

  4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這是一個遠足踏青節、親近自然的好日子,我特別興奮,一大早就和哥哥們起了床,收拾好東西等爺爺奶奶,今天我們要坐大伯的車上山掃墓。

  爺爺奶奶下樓了,我們高高興興的上了大伯的車。我高興地說:“我們出發囉!”

  今天下著濛濛細雨,微風習習,路邊的野花有黃的、有紅的……隨著微風輕輕擺動,好像在說:“歡迎你們來掃墓”。馬路上的車輛特別多,大家都在忙碌著同樣一件事情,就是祭拜祖先,我們的車也隨著人群往郊外駛去……

  就在我和哥哥有點兒困的時候,大伯突然說:“到了”。我興致勃勃的跳下了車,看了看周圍,兩旁樹木綠油油,,小鳥在枝頭蹦來跳去,還唱著清脆的歌,我突然“哇”的一聲叫了起來,哥哥問我怎麼了?我說:“這些雜草怎麼比我還高啊?哥哥說:”當然啦,它們經過長久的生長時間,就會長得很高“。我說:”原來是這樣啊,我明白了“。奶奶告訴我們說:”你的祖公就葬在這裡“。接著大家拿出鏟子,把高高的雜草清除掉了,把祖公的墳墓打掃得乾乾淨淨。奶奶叫我拿三根香插在祖公的墳前,然後拜三拜,我就照做了。聽奶奶說這是對祖先的尊敬。奶奶拿出五顏六色的糯米飯,又拿出酒、水果……。然後在墳頭掛上白色紙錢,我和哥哥摘來野花做成花圈擺放在墳前,奶奶告訴我們燒紙錢、紙房子、紙衣服等、是讓祖公在地下不用擔心錢的問題。等燒完以後,哥哥拿出鞭炮開始燃放,在一陣”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中我們就坐上車回去了。

  路邊的野花依然美麗漂亮,好像又在說:“再見!再見!”坐在車上,微風輕輕吹過臉龐,舒服極了,就像媽媽的手撫摸我的臉,在車上爺爺奶奶對我們講了許多祖先在世時經歷過的艱難與困苦,爺爺奶奶還讓我們不要忘記了前輩和烈士英雄們為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所出的貢獻。聽完爺爺奶奶的話,我心裡暗暗在想:我要好好學習,用優異的學習成績來記念祖先和回報父母。

  快回到家的時候,大家突然想起廣場還有活動,就轉了個頭。到了廣場。活動正在進行當中,活動有:舞龍舞獅、繞口令、小品……大家玩得高高興興、開開心心、快快樂樂。

  活動結束後,大家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廣場。啊!今天真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清明真的是一個踏青的好時節。

清明祭祖作文3

  清明節上山祭祖有很多習俗,印象最深的就是燒香拜神了。

  清明節前夕,爸爸總是要翻看黃曆,有時還要拿幾本不同的版本來對比,以確定清明節那天最吉利的時間來拜神。

  買拜神用的物品也是一件很講究的事情。買雞時,一定要問問賣家,這隻雞有沒有生過病呀?身體有沒有缺陷呀?要是賣家不耐煩了,就換一家再買,反正來不得半點馬虎。雞殺好後,還要仔細檢查,看看有沒有什麼地方的毛沒拔乾淨,有沒有把身上的雞皮撕破了,若是一切都完好,這隻雞才可以派上用場。

  上山掃墓,必不可少的事是把墳墓的雜草清除乾淨,這項任務完成以後就到了燒香拜神的時間了。爸爸把酒和茶都倒好,酒到倒滿,茶倒半杯就好,一邊倒還要一邊念:祖先請慢用。

  燒香也是講究順序的。一家之主燒第一炷香,然後,其他人才依次燒香,上香前,還要向祖先拜三拜,插上香後,還要再拜三拜,以示尊敬。燒完香後還不能拍手,那會讓祖先誤以為你嫌髒,不是真心尊敬他們。

  燒紙錢的時候,要把紙錢揉得皺皺的,點燃,一邊念還要一邊唸叨:“祖先請來領齋果錢財吧。”如果火燒得太旺,嚇著小孩子了,大人就會安慰他:“這是因為祖先收到我們的心意,正在答覆我們呢!”旁人也會附和,說:“是呀,紅紅火火呢!”

  最後,要敬茶酒了,只能倒一半在土地上,其餘一半要倒回壺裡,表示我們和祖先一起喝酒飲茶,心意相通。拜神結束後,我們還要坐在空地上把帶來的水果、飲料全部吃完喝完,聊聊先人生前的一些事,說的一般都是一些美好的回憶,大家才不會那麼傷感。

  每一次拜神都是如此虔誠,這是後人在向先人傳達一份敬意,一份懷念,一份追憶。只有在這一天,我們才會更真切的感受到,有這樣一些人曾真真切切地活在我們身邊,如今他們先離開了,我們只能以這種方式來表達我們真心的懷念了。

清明祭祖作文4

  “清明時節節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時節都下著濛濛的細雨,它總給人帶來無限的憂傷與哀愁。

  但今年的清明節卻是與往年不同,晴朗無比。

  這天早上,春光明媚,幾朵小烏雲剛想來“散步”,卻被太陽公公給掃走到一邊“玩”去了。

  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頂著頭上的太陽,踏著路上的青苔,順著乾溼交替的小路,去給奶奶掃墓。路邊的花草我無心欣賞,鳥叫聲,蟲鳴聲,我都無心聆聽,只盼著早點來到墳前,將自己的思念講給她聽,將備好的紙錢撒在墳前的土上。爸爸把四周的雜草除掉以後,又壓上了黃紙,插上了香。我想到她生前帶給我的歡樂,望著孤零零的墳墓,想著她親切的話語,我心裡非常難過,哭成了個淚人。好久才站了起來。

  這時,我發現了紅紅的杜鵑花。在它那火紅火紅的顏色裡,彷彿見到了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羅盛教捨己為人救落水兒童;邱少云為了戰鬥的勝利,被烈火活活燒死;黃繼光捨身堵槍眼……他們為了保衛祖國疆土,為了解放全中國,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最後獲得了永生。

  面對你們,我怎麼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深深地刻在史記上!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敬仰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有了今天的繁榮昌盛,祖國的強大。

  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懂得我們的幸福生活來自不易,我們更應該懂得我們所肩負的歷史重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為她增光,為她添彩。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幸福和憂愁。這種感受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因為這裡包含著巨大的內涵。我向往這種明媚陽光的幸福,因為它能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明天祖國的強大而更加努力!

清明祭祖作文5

  今天是4月4日——清明節,我和媽媽還有姐姐一起去替先祖上墳,這一天的天氣有點陰沉,好像要下雨的樣子,讓我想起了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句。一路上,我看見許多人手持菊花、還有鞭炮、冥幣……一些燒給祖先的東西,而我則和媽媽一路找著姥姥的墳,那裡的墳可真多,有祖墳(就是整個家族的墳)。

  到了姥姥的墳以後,我們先燒香,接著再把準備好的冥幣燒給姥姥,願姥姥願姥姥在天國裡得到很多的錢,買東西給自己吃,買自己衣服穿,買小轎車開……等等一些要買的東西。到最後我好像姥姥祈禱祝願我的成績步步高昇,一年四季不感冒,鼻菸也不要經常犯,而姐姐已經高三了,今年就要面臨嚴峻的考試了,當然希望考個好的大學啦!每年上墳都是這些程式:一、燒香。二、燒冥幣和一些天國用的東西。三、叩頭。四、燒鞭。這也是對死去的親人一種紀念吧。

  想著想著,我就想起我小時候姥姥還沒有去世的時候。那時的姥姥雖然滿臉皺紋,頭髮都白了,但是還是會很慈祥的對我們下一輩的人笑,姥姥慈祥的笑,給我從小就留下了深刻印象,她那笑,使我忘掉膽怯;她那笑,使我感到親切;她那笑,使我由衷的感到長輩對下一倍的關心……

  從小,姥姥對我們就非常的關心,愛護,姥姥家後院有一大片菜地,每年她都會種一些青菜、桔子、地瓜、豆子,收成以後,都會分一些我們這些下輩人,所以,我和媽媽每回去姥姥家的時候,回來時,都會提一些姥姥菜園子裡的菜回來,那一段時間,我就非常有口福,因為我有姥姥種的好吃的菜,所以我非常喜歡姥姥。但姥姥在前幾年去世了,當時我非常傷心,因為,我再也看不見姥姥那慈祥、溫馨而又親切的笑了,再也吃不到姥姥種的香甜可口的菜了,再也看不見姥姥了,再……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話,又浮現在我的耳邊,每當想起這句詩句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那些離我們而去到天國的親人,總是不禁的想起他們,想起他們的對我們這些人的好,而這些人雖然離我們而去,但是我們會每年4月4日去看他們,替他們掃墓,也算是一種寄託哀思吧!

清明祭祖作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年清明我都會想起杜牧的這首詩,當然啦每年清明我們一家都要回家祭祀祖先,今年也不例外。

  媽媽在清明的前幾天就已經把祭祀所需物品準備好了,有紙錢,水果,燒雞,燒酒,鞭炮等,然後我們還去花店挑選了一些百合,菊花,做了一個精美的花籃。看著這個花籃,我心中充滿了崇敬,思念之情。

  清明節一大早,我就被媽媽叫了起來,帶著準備好的物品,坐上了去紫山陵園的汽車,走著走著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也許這雨也飽含著對親人哀思的淚水吧。在路上,我問爺爺:“為什麼清明節我們要去祭念祖先?”爺爺告訴我:“清明節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當我們來到紫山陵園的時候,雨還沒有停,我的心顯得更加悲傷。我們來到太爺爺的墓前,我先拿著打火機,把鞭炮的引線點燃,“噼裡啪啦,噼裡啪啦”趕緊捂著耳朵跑到旁邊,雖然我用手把耳朵捂得緊緊的,但是仍能隱隱約約聽到鞭炮的聲音,彷彿中間還混雜著太爺爺對我說的心裡話。等鞭炮放完後,我發現墳墓周圍長出來許多雜草,我又拿起鐮刀割雜草,然後清掃墓碑上的灰塵,我幹著幹著想起來了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感嘆到這野草的生命力真是強大,可是人的生命卻是如此的脆弱!

  緊接著我把紙錢打上錢印,開始燒紙錢,只見那一張一張紙錢由黃變黑,由黑變小,最後變成了漫天飛舞的灰塵,隨後我拿出太爺爺生前最愛喝的燒酒,給太爺爺倒上三杯,敬給太爺爺,灑在火中,大火越燒越旺,希望太爺爺在天堂中有錢花,有酒喝,生活過的無憂無慮。最後,我又恭恭敬敬地給太爺爺磕了三個響頭,跪在墓碑前,雙手合一,在心中說道:“太爺爺,我很想你,希望您在天堂中過的開心,您放心吧,以後我會好好學習,不辜負您對我的期望。”

  我帶著對離我而去親人無限的思念和憂傷返程回家,我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我會把對他們無限的哀思化作學習的動力,去完成好自己的使命。

清明祭祖作文7

  每年清明節,媽媽都會帶我去祭祖。

  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扁擔山,那兒離我家非常遠,要轉好幾道車。記得小時候,我總是非常高興去祭祖,因為母親在墳前一燒紙錢,就管不我了,我便滿山遍野地到處玩,直到母親把我拖上車去。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去祭祖不再又玩又鬧了,而是逐個逐個地觀察每一座墳。有一次我發現在一座破爛不堪的墳前,從來沒有紙錢燒過的痕跡,我非常奇怪,就彎下腰,仔細辨認碑上的文字,上面好像刻什麼“生前曾參加過抗美援朝的戰鬥”,而且他還是個外鄉人哩!咦,他應該埋在烈士墓園吧!為什麼上面沒有一個親屬的名字?

  我帶疑問跑去好奇地告訴母親,母親沒有抬頭,只是緩緩地說:“唉!你拿些紙錢去為他祭祖吧!”我接過了母親遞來的一疊紙錢。走到了他墓前,一邊往火裡扔紙錢,一邊喃喃地說:“從來沒有人來為您上過墳,您一定非常寂寞吧,我雖然不知道您叫什麼,也不認識您,但您當年一定是個功臣,如今屍骨卻流落他鄉,我為您燒一些紙錢吧……”這時,一雙手溫和地扶住了我的雙肩,我回頭一看,原來是母親,她輕輕從我手中拿了一些紙錢,扔向火中,紙錢打旋落在火中,一張,兩張、四張……

  今年又到清明瞭,由於母親得了嚴重的風溼性關節炎,她不能祭祖了,而我一個人去她又不放心。於是我們就在室外燒紙錢,母親扔一些紙錢就說:“爹!您接吧!小遠(我的舅舅)拿……”

  紙錢只剩下最後一疊時,母親把它遞給我說:“小詠,你為那位死不知名的人燒吧,唉!沒人給他祭祖怪可憐的。”……火光映我的臉,我在心裡說:“安息吧!明年清明節時,我一定為您去祭祖!”一陣風吹了過來,把紙錢燒過的灰燼吹走了……

  清明祭祖,心情非常沉重,因為死者將永遠死去,我們或者的有一天也將死去,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

清明祭祖作文8

  我們今天也去祭奠逝世的爺爺。一路上我看見了道路兩邊的櫻花樹,枝頭上開滿了一簇簇、一片片粉色的花朵,把樹枝都壓彎了。白色的櫻花像銀白色的霜花,櫻花把春光渲染的多麼鮮明、濃豔啊。

  路上我看見了綠油油的麥田,田裡的麥苗長得非常茁壯,一大片金黃色的油菜花開得非常鮮豔,道路兩邊的大樹長出了嫩葉,一片春天的氣象,人們在這風和日麗,享受著陽光,享受著幸福生活。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朝詩人杜牧寫的一首關於《清明》。祭奠親朋,在這個傳統的節日裡年復一年。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_清明裡,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不遠百里,來到老祖宗們的墓碑前,手捧鮮花,祭掃先人。

  清明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踏青、除塵的好時節,其名字也正是“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的意思。

  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再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親愛的爺爺。您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裡很久很久了。孫女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孫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母親媽媽帶著紙錢和冥幣,在爺爺的墓前,為他“寄”去。我向周圍掃視了一下,人們的臉上都帶著一絲傷感,一絲懷念。

  唉,當我在媽媽肚子裡3個月的時候,爺爺就去世了,每當其他同學提起爺爺對自己 怎樣好的時候,我總是又羨慕又傷心。

  冥幣在火中慢慢被燒成了灰,看著這正在燃燒的火,我想象著要是爺爺還在世的話,一定會加倍疼愛我_好吃的給我,好玩的給我……我真希望現在在我面前的不是一座冷冷的墓碑,而是一位身體健康,面帶笑容的爺爺啊!

  可現在我只有默默的站在墳墓前許願:“希望爺爺能保佑我學習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我站在爺爺的墓碑前,兩行熱淚像斷了線的珍珠,順著臉頰流了下來……

清明祭祖作文9

  今天是清明節,為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媽媽回到老家,一路上陽光燦爛,春風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麼開心,我也就不敢太那麼樂呵。小心翼翼地跟著爸媽後面走,突然爸爸問我:“聰聰,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爸爸給我講開了: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為,清明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顯而易見,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後來,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說話間,不知不覺就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地裡。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楊柳隨著春風輕舞,偶爾有幾隻小鳥忽的一下飛走又忽的一下飛來,給寂靜的墓地帶來一絲活力……來到墓旁,只見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塊石頭碑上刻著爺爺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時間,我算了一下,爺爺和奶奶年紀輕輕地就去世了,聽爸爸講爺爺奶奶都是十分勤勞善良的農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節約來的錢都供給爸爸唸書,自己有病了也捨不得看,當爸爸剛剛參加工作,日子剛剛好起來,本該享福了,卻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變得沉悶起來,難怪杜牧在詩中說“路上行人慾斷魂”,爸爸跟媽媽不聲不響地拔著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著……雖然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但是兩行思念傷心的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了下來……雜草清理乾淨了,爸爸點上了紙錢,紅紅的火焰映紅了爸爸的臉,爸爸凝視著一張張寄託哀思的紙錢在火中發黃,捲起,變灰……臉頰上流下了不知是淚水還是汗珠。

  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磕了三個頭,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不讓他們的辛勞白費……今年清明時節雖然沒有雨紛紛,但是路上行人一樣欲斷魂……

清明祭祖作文10

  在我國,祭祖文化源遠流長。“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花燃山色裡,柳臥水聲中。”清明祭祀中,湧動的是人間共通的情感,是古今不絕的思念,是融入中國人血脈、薪火相傳的文化信念。

  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所所長向雲駒介紹,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曆史。

  中國與清明有關的古詩詞中飽含祭祖和緬懷先賢的情懷。唐朝詩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刻畫了唐代盛行的清明掃墓之風。“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透過文字,能感受到掃墓時思念故人的淒涼。

  傳統的樂舞告祭儀式裡,中華兒女在悠悠樂聲中向先祖神靈虔誠祈禱,緬懷故人。陝西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傅功振介紹,我國除漢族外,還有彝、壯、布依、滿、侗、瑤、白、土家、黎、傈僳、畲、水、納西、仫佬、羌、毛南、仡佬、錫伯、普米、俄羅斯、鄂溫克、京、赫哲族等也過清明。在海外,也是新加坡華人紀念祖先的傳統節日,清明日前後兩個星期,人們會攜帶祭品、鮮花,到墳場去掃墓,祭拜祖先。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說起有關清明詩句,也許最膾炙人口的莫過於杜牧這首《清明》。

  轉眼,清明又至,記者跟隨“牧童所指”來到安徽池州的杏花村文化旅遊區。一場春雨降臨這裡,花香暗湧,鳥兒啁啾。秋浦河上野鴨悠然遊弋,岸邊曲徑迴環,透過亭臺、書院與茶田,遠眺墨青般矗立的現代化樓宇,恍然置身世外桃源。為了“記住鄉愁”,那些渴望親近泥土的遊客可以走進杏花村,而“開心農場”也不拘於網路虛擬的開墾收割。

  這裡的“詩、酒、茶、花、水”等文化元素,與池州本土佛文化、儺文化、徽文化和杏花村文化的有機互動。牽牛試犁、播撒稻種、“杏花村裡半畝田”認領認耕等農事體驗,令“歸田園居”不再只是詩中的怡然自得,更讓往來者讀懂並記住“鄉愁”。

  向雲駒說,清明節可視作是中國傳統春季節俗的綜合與昇華。人們今天所說的清明節,其實是古代“寒食”“清明”“上巳”三個節日的複合體。在古代,清明節前兩日原為“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

清明祭祖作文11

  回家

  清明節。早上一起來便知道今天的使命!毫無疑問,拜祖墳,掃祖墓。也罷,餐畢便隨著爺爺風塵僕僕地趕回故鄉——我出生的地方。順便看望慈祥的奶奶。

  路上,我真觸動了!一路都有賣所謂金元寶 銀元寶 紙錢 ……之類的。森白的陽光照射其上,反而映襯出另類的光華~來往的路人皆是提著這類祭祖之物,大多也是向城外奔去,奔向那深山藏翠,那瓦房納魂。

  祭祖

  到家之後,與奶奶聊了幾句,稍作整頓便出發向那祖墳。路上的寒風,呼呼作響,刺骨的冰冷卻也不覺得什麼。到了之後,站在那顛簸的田路上,望著墨翠的大山,我頓時心生曠達……那在學校的苦悶霎時化解了去。不過在我往前走了幾步後,我的眉頭不禁皺了起來,從墳山飄來的濃煙令人作嘔,那都是燒紙製品的味道……

  不過沒辦法,這樣的事被父親稱作習俗 。我硬著頭皮衝進人群中時,徹徹底底的無語了:漫天飛舞的紙燼,瀰漫不散的濃煙,撲面而來的熱浪,纏繞耳邊的聒噪……這些對我來說真是一種折磨,痛苦!我實在是忍不住了,便跑了出來,在人群外邊,手提著時刻陪伴著我的水瓶四處晃悠,欣賞這大山。至於那祭祖大軍,饒了我吧!那樣的環境我會當場暈掉的……

  感受

  祭祖回家後,我唯一的感覺便是,暈。這樣的活動也叫做緬懷先祖?燒燒紙錢,拜拜墳?祭祖的祭字含義恐怕不僅僅如此簡單,或許不必要弄得這樣煙塵抖亂,又汙染空氣,又浪費資源,還耽誤時間。其實,祭,應該是懷著敬畏的心態,去掃墓,回想先祖曾經的輝煌對後人有何影響?也許,墳座落在那,對我們後人的要求並不是燒紙錢,而是深記曾經有這麼一個人在這片大地上,只不過現在累了,想要長久地休息一下。一束花,一顆尊敬的心,足矣……實在不必如此大費周章!面對著祖墳,閉上眼睛,讓心靈在這兒洗滌!

清明祭祖作文12

  清明節,自然會想到杜牧的那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情景清爽、愜意也不乏豪情。

  但當下的京城,沒有綿綿的春雨,沒有放歌的牧童,也沒有飄著黃旗的酒家。獨有的就是熙攘的人群,穿梭在綠柳和花海之間。

  祭祖,是清明節的一件大事。每年的這個時候,從煙霧繚繞中,感受到的是異鄉人的思鄉的氣氛。繼而會想到自己的祖先,卻又不停的在心裡問自己:我的先祖是何許人?長得是一個什麼模樣?有沒有特別有權或是特別有錢的?如果有,為什麼又敗了?如此等等...思緒就這樣毫無方向的衝向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之前。然後,毫無頭緒,折轉,到了自己的祖父祖母身上。我是確只能記得他們的模樣了。所以,我想祭拜的,怕也只是他們。

  我又該拿什麼來紀念他們呢?因為我無法得知他們現在的需求,所以我參不透這個迷局。那個世界真的有嗎?我不想拿唯物主義來搪塞自己。因為我希望它存在,我也希望那是一個清平的世界,沒有煩惱,沒有生老病死。試想著,同一個家庭兩個世界之間該有一個獨有的神秘的鎖鑰,在相互思念的時候,可以有一個慰藉。但轉念一想,這樣彷彿會出現很大的問題,那邊的世界如此美好,當下的人們該如何自處呢?索性都過著同樣的現實的世界。但這樣的話,相互之間又何必自添煩惱。於是,生便是生,死便是死,生死不相往來。

  幾十年後,我也將走向那個未知的世界,我想在我去世之前,留一句話給我的孩子,告訴他們,每年的這個時候,不需要為我花費一分錢,去買任何東西,只需在那天,對著我的照片(如果還留著的話)說一聲,我們現在過的很好,就足矣。

  於是,我想當然的把這種想法放到我的祖父祖母身上,因為,在他們生前,我能深刻的體會到他們這種意願。放之大眾,清明的凝重感就可以散去,堂而皇之的換之愉快的幸福的玩耍。

清明祭祖作文13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像去年一樣和媽媽一同去為姥爺掃墓。在路上,我不停地追問著媽媽:"媽媽媽媽,姥爺是長得什麼樣子呢?"媽媽總是和藹可親地說:"就和媽媽一樣啊!"我的姥爺在媽媽二十幾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每當其他同學提起姥爺對自己怎樣好的時候,我總是又羨慕又傷心。

  到了姥姥家,向我們迎來的便是年過七旬的姥姥。我來到房間裡,折起紙花,也把一個個思念折進了紙裡。下午,太陽當頭照,我、媽媽、舅舅和姥姥頂著烈日到公墓給姥爺掃墓。一到公墓四周跳望,就看見公墓周圍被一片翠綠包圍著。舅舅用油漆將姥爺的墓重新刷了一遍,並並拔去墓周圍的雜草。

  我麻利地從袋子裡取出紙花紙帶,灑在了姥爺的墳墓上,最後把一束美麗的菊花擺在墓前。聽媽媽說,菊花代表對去世親人的思念。這時,墳墓像變魔術似的變成了一座大花椅子。奶奶也在墳墓前擺上圓鼓鼓的鴨蛋、香噴噴的肉、紅通通的蘋果、香甜可口的六味蜜餞……

  我們把香點著,雙手舉起香排成一行向姥爺祭拜。隨後,我們燒起了紙錢,放起了鞭炮。"啪啪啪……"那炮聲好像是姥爺在我們表示祝福。

  突然,我鼻子一酸,哇哇大哭了起來:"姥爺,姥爺,我要姥爺!"媽媽對我說:"孩子,你別哭!人死了不可能復活。你姥爺雖然不在了,但他知道自己的外孫很健康、很乖巧,他一定會很欣慰的。只要你認真學習,取得好成績,就是對姥爺最好的思念。"我懂事地點點頭。隨後,媽媽拉著我的手和大家一起往山下走去。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姥爺,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告慰您的在天之靈。

清明祭祖作文14

  4月5日是我們傳統的清明節,一大早,我們一家子就開車去老家,為我的曾祖父和曾祖母“掃墓”。

  我們一邊開車,一邊聽汽車廣播,廣播里正在播一些捨己救人的“最美浙江人”。聽著聽著,一股發自內心的敬佩之情由然而升。因為清明小長假,路上車水馬龍,半小時的路程開了將近一個多小時。到了奶奶家以後,我們吃過中飯,準備好祭品,一群人就向山上出發了。

  一路上,大家有的挑著擔,有的拎著竹籃,都在向山的方向走去。不一會,便到了山腳下。要開始爬山了!我的心“怦怦”只跳,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興奮。

  “嘿呀,嘿呀!”山真陡啊!有事要手腳並用,抓住兩旁的樹枝,才能爬上去,一不留神就會和大地母親來個“親密接觸”。

  我們一行人搜搜尋尋,找了好久,終於找到了我們要祭拜的墳墓。我以看,墳墓就像一個圓圓的球。“掃墓”開始了,因為我們一年沒來了,墳墓前的空地上已經雜草叢生,堆滿了枯枝爛葉,所以爸爸和爺爺先把墳墓前得空地打掃乾淨,這叫作“清場”。接下來,大伯拿出帶來的酒菜,水果和蠟燭,大伯點著了蠟燭,我們開始祭拜儀式。我看了看祭品,有魚,肉,韭菜炒蛋,清明點心和黃酒。祭品結束後,爺爺便把酒菜和水果都扔到了墳墓上面,讓曾祖父和曾祖母來“吃”。

  下面就是給曾祖父和曾祖母“寄錢”了,大伯一邊把冥幣點著,一邊還半開玩笑半當真地說:“這些啊,都是美元,歐元,足夠前輩們用一年了!”全部儀式結束後,爺爺還不忘“森林防火”,用水把燒過冥幣的煙都給澆滅了。我們和曾祖父,曾祖母“說再見”後,便下車開車回家了。

  這次清明雖然一點兒也不隆重,但也表達了我們對親人前輩們的掛念。它讓我懂得了許多家鄉的祭祖習俗,也讓我更加懷念那些離開人世的親人們了。

清明祭祖作文1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想起這首字裡行間都透著淒涼的小詩,我的心頭,總會劃過一絲莫名的哀傷,這哀傷會頃刻間煙消雲散,可那留在心間的,卻是永遠抹不去的傷痛。

  今年清明,天氣分外晴朗,可家裡每個人的眉間都透露著與天氣不符的憂傷,因為我們要去緬懷我已逝去的爺爺。

  車緩慢地開著,彷彿時間靜止在這一刻。半小時後,我們到達了墾利陵園,順著一條寂靜的小路望去,成百上千的墓碑冰冷地立著,有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不知不覺,我們已走到爺爺的墓碑前。我站在墓碑前久久佇立,目不轉睛地看著墓碑上的字,那個名字,陪伴了我多少個春秋;那個笑容,給予我多少幸福;那個聲音,給了我多少鼓勵……

  記得很久以前,爺爺告訴我,每個人都有離開的時候,當他離開的時候,叫我不要悲痛,他只是去了另一個地方,那裡,是比人間還幸福的地方。當時,我笑著答應,卻沒有看出爺爺臉上的悲傷。可是此刻,我竟沒有辦法讓他再回到我身邊,叫我怎樣不悲痛。這漫長的等待,這無限的痛苦,像是一根針穿透了我的心,但一點兒也不痛,因為早已沒了知覺。不知什麼時候,淚水浸滿了眼眶。等我回過神來,爸爸媽媽已為爺爺放上祭品,點了三炷香,之後我也畢恭畢敬地給爺爺鞠了三個躬,默默祈禱,祝他在天堂安心,歡樂!離開的時候,我又順著小路望去,覺得那些墓碑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富有生氣的,因為他們的家人來看望他們,他們遠在天堂,也不會孤單。

  清明節並不是人們迷信鬼魂的存在而過的節日,而是為了對故去親人和烈士們的思念之情,這個節日把生者和逝者緊密的聯絡在一齊,哪怕時間不長,也能夠表達那份悲傷和思念。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逝去的人不可能再回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此刻,珍惜身邊的人,不要讓祭祀者的淚珠串成一段段溼漉漉的回憶。從此刻開始,孝敬自已的父母,不要等到他們離去再說後悔。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次想起這首小詩,心中卻沒有了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