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說明文的作文四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明文的作文4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明文的作文 篇1
說明文一般結構形式為:先對說明的物件作總的概括介紹,然後匯入具體說明。
一、概括介紹的方式
1、概述式
開頭用簡潔的語言介紹事物的概況,給人以總體形象。如《故宮博物院》是這樣開頭的: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紫禁城。現在人們叫它故宮,也叫故宮博物院。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有五百多年了。
開頭介紹了故宮博物院的地理位置、名稱、性質和年代。透過概述的介紹,我們可以大致瞭解故宮博物院的概況。
2、描述式
開頭描寫事物的特徵或狀態,讓讀者有一個直觀的總體認識。如《中國石拱橋》開頭是這樣描述的:
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話裡說,雨後彩虹是“人間天上的橋”,透過彩虹就能上天。我國的詩人把拱橋比作虹,說拱橋是“臥虹”“飛虹”把水上拱橋形容為“長虹臥波”。
開頭描述石拱橋的重要部位“橋洞”的狀態特徵,然後用神話傳說和詩人對石拱橋的描述補充說明這一特徵。
3、設問式
開頭設問,能激發讀者瞭解知識的慾望和興趣,急切瞭解事物或事理。如《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第一段。由描述紅花的鮮豔和美麗,自然提出“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問題,讓人們隨作者的具體解說了解其原因,探尋其知識。
4、定義式
開始對事物下定義,提示事物內涵(本質特徵)和外延(包含的範圍),讓人瞭解事物的本質。如《統籌方法》開篇是這樣定義事物的:“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程序的數學方法,它的實用範圍極其廣泛。”
二、具體說明的結構思路
說明文的結構由事物的性質確定,一般來說,確定它的結構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
1、按說明物件的自身條理性來安排結構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條理規律,把握了這種規律並據此安排結構,能使說明的內容井然有序,條理清楚。一般來說,運動、變化、發展的'事物,它的條理性表現在時序上,不同時間有不同的形態,說明時可按時間順序安排結構。如《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就是按時間順序安排結構的,先寫文字產生和出現書籍的雛形,再寫正式的書籍,最後寫現代的書籍,從而說明了書籍演變發展的過程。
處於靜止狀態的事物,如建築群、名勝古蹟、物品等,常常從空間位置上體現它的條理形。說明這類事物,宜按空間順序,先表后里、先外後內進行說明。如《故宮博物院》說明一個古代建築群,這個建築群處在一定的空間方位上,排列有序,內部建築有主有次。文章按照空間位置,先寫外部城門,後寫城內建築,寫內時先寫主,後寫次。整篇文章層次井然有序。
2、按人們對說明物件的認識規律安排結構
對讀者陌生以及讀者難以理解的說明物件,說明時常常由具體到抽象,由表面現象到內在事理。由個別推及一般。在具體說明中,宜先寫狀態,後寫功用或成因,最後揭示性質特徵。如《死海不死》是一篇事理性說明文,具體說明部分先說一種現象:傳說約兩千年前,羅馬統帥狄杜把俘虜的奴隸投在死海里,但奴隸卻安然無恙。然後解釋原因,這是因為死海海水的鹹度很高。接著進一步解說死海的成因,說明時先敘事,後說它是自然界變化的結果。這樣說明,讀者易於理解。
對讀者並不陌生的事物或事理,說明時可先說一般,再敘說個別現象。這種寫法宜先寫性質特徵,後寫狀態,人們可先獲得事物或事理的總體認識,然後具體理解。如《蘇州園林》,一般讀者都知園林這一事物,但蘇州園林與其他園林有所不同,因此,寫作時宜先說出它與其它園林不同的性質特徵,然後具體說它的形態。這種結構安排有利於讀者儘快地認識事物。
說明文的結尾一般是自然結束,說明清楚了,文章就結束了。有的說明文最後再次歸結特徵,有利於讀者區別事物。如《故宮博物院》最後寫道:“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牆,錯綜相連,而井然有序。這樣宏偉的建築群,這樣和諧統一的佈局,令人不能不驚歎。”結尾直接點出了故宮建築群的特徵:宏偉、和諧、統一。有的說明文,結尾作一些補充性的說明,或開拓讀者的視野,或增強說明的準確、嚴密程度。如《看雲識天氣》結尾是這樣寫的:“在某些情況下,看雲識天氣往往要受到限制,因而,還是要依靠天氣預報。”這一補充,比較全面地說明了“看雲識天氣”的作用,增強了說明的科學性。
說明文的作文 篇2
今天,我想學做一道菜,就對媽媽說:“我想學做飯!”媽媽微笑著點了點頭說:“可以。”媽媽又笑著對我說:“你想學什麼呀?”我想了一會兒說:“我想學蔥炒火腿腸!”媽媽高興的說:“我在旁邊教你做,好嗎?”
我興奮的說:“好!”
媽媽讓我先開啟火,把鍋放到火上。等鍋幹以後,再倒進去油。把鍋搖晃搖晃,使油均勻的灑在鍋裡。這時,我把事先切好的火腿腸倒進鍋裡。接著又把切好的綠油油的蔥段倒進鍋。可就在這時,鍋裡的油一下子濺到了我的手上。
“好疼啊!”我叫了起來。媽媽連忙說:“用清水洗洗。”我用涼水洗了洗,過了一會兒,才不覺得那麼疼了。我不敢再倒火腿腸了。可媽媽卻鼓勵我說:“沒關係,再試試吧!”我只好又試了一次,結果沒有事。我高興地叫了起來:“我會了,我會了!”
我接著就學著媽媽平時炒菜的樣子,拿鏟子把菜翻來翻去。過了一會兒,香味兒飛進了我的鼻子。我正美著呢,媽媽走過來,對我說:“你炒菜的方法不對,我來給你示範一下。”媽媽讓我站在旁邊看。原來翻菜也有一定的學問呀!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又炒了幾下。香噴噴的蔥炒火腿腸出鍋了。
我美美的吃著,心想:我真的學會了做飯,太棒了!
說明文的作文 篇3
常言道“滴水能把事穿透”這句話我們每個人都聽說過,它是要告訴我們: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有恆心,有毅力,不要輕言放棄。雖然說努力和堅持並不一定就會取得勝利,但放棄便一定會失敗。如:一滴水不能把一塊石頭穿透,但日積月累起來便真的會有奇蹟的發生。這就像我們平時做事一樣。雖說,我們不管在幹什麼的時候,總會有挫折的出現,然而,此時的我們不能知難而退,應知難而進,越是有困難的出現,我們就應該去闖一闖。我們平時在做題時,總會有遇到不會的題的時候,這時,同學們大多數是等到老師明天講,根本就不自己用各種方法找其答案,而有的同學呢,他們的情況則相反,這表面是說有的同學“懶”不愛動腦筋,但這主要的問題是他們遇到困難“知難而退”。生活中,我們無法迴避挫折。還記得劉翔永不言棄的速度,愛迪生永不言棄的勇氣,中國女排永不言棄的頑強。他們都是在“堅持”。這一切告訴我們堅持是一種品格,更是一種頑強,堅持不懈的人,最終勝利的果實會是你們的。老鷹是頑強的動物之一。
當雛鷹出生不久後,雛鷹的父母會選擇一個適當的時期,讓它學會飛翔,因為飛翔是做鷹的關鍵。當雛鷹的父母把它從懸崖上扔下去的時候,雛鷹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飛翔,否則便會摔下去。它在做最後的努力,它掙扎著努力使勁的拍打著自己的翅膀。在最後他做了努力,克服了困難,終於它感覺自己浮在了空中,它學會了飛翔。此時它在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堅持不懈的人,永遠看到的只是希望,而輕易放棄的人,等待他的只會是另他難過的“絕望”。堅持的人,心中總會是一個樂觀,安適的心態,而輕易放棄的人的情緒煩惱萬分,終日生活在睏倦和悲觀之中。總之,堅持便會是勝利,加油吧!
說明文的作文 篇4
在眾多的水果中,我最喜歡的要數西瓜了。
西瓜有圓形的,如果把瓜皮畫成籃球的樣子,還真能在眾多籃球中以假亂真。除了圓形還有橢圓的。西瓜的顏色更是獨特!淡綠色的底上鑲嵌著墨綠色的花紋。
說起它的味道,那更是妙不可言,無以倫比的
把西瓜切開,一股清香就撲鼻而來,而且汁水會源源不斷地從切開的瓜裡湧出來。甜而不膩、可口。西瓜的瓤不像蘋果那樣容易氧化,也不像草莓那樣輕輕一碰就爛了,如果將西瓜切開放入冰箱,想什麼時候享用都可以
西瓜被人稱為“夏季水果之王”。據《本草綱目》記載:胡嶠徵回紇得此種歸,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始入中國。又一說:五代時胡嶠入契丹,第一次吃西瓜。契丹從回紇引入西瓜,胡嶠把西瓜種帶回中國。由此可見,西瓜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因它來自西域,故名“西瓜”。因其性寒,又名“寒瓜”。
西瓜的吃法也有很多。可以將瓜切成兩半用勺子吃;還可以將瓜切成一塊一塊的小牙狀。還有,西瓜皮可以像菜一樣炒著吃,西瓜籽也可以製作成各種炒食。可以說,西瓜渾身是寶!
據說,西瓜還具有清熱散毒、防暑降溫、美容養顏的功效呢!俗話說得好“暑天半隻瓜,藥物不用抓。”呵,同學們,一起來嘗美味,快樂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