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精選】古樹作文四篇

古樹作文

【精選】古樹作文四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樹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樹作文 篇1

  安華,我的第二故鄉,它地處諸暨、義烏、浦一江一三縣(市)一交一界,為諸暨南大門。在安華的浣豐村,有一棵六百年多年的古樹,我兒時也隨著長輩慕名拜訪過幾回,但只是跪拜上香,就連樹的品種都不曾曉得,記憶中的樹是如此的高大雄偉,枝葉鬱鬱蔥蔥,令人心生敬畏。

  我不得不深感遺憾,難得放暑假,對於這麼一棵神秘的古樹,我決心要追尋它的歷史!

  第一,我來到古樹下,看到一塊牌子,才發現古樹原來屬樟樹,是諸暨市一級保護樹。樹幹是如此的粗一壯,挺拔,彷彿時光逝去,卻帶不走古樟樹一絲一毫的硬氣,果真是“行人不見樹少時,樹見行人幾番老”。我平生從未如此近距離的接觸一棵樹,我站在樹下,碧綠的粗葉遮擋著盛一陽一,它似乎是我堅強有力的依靠。在四周的土地上,還 散落著不少跪拜後用完的蠟燭,可見古樟樹地位之重。只是旁邊雜亂的一些垃圾,卻沒有人來清理。

  第二,我來到了村中的文化會堂,那是老人的集聚地。我詢問了一位和藹可親的爺爺關於那棵古樹的歷史,他十分詳細的解決了我提出的問題,並邀請我去參觀村中的文化長廊。我參觀完畢後,告別了爺爺,整理了一下收集的資料,總算是解一開了心中的疑惑,但我卻陷入了沉思……

  首先,古樟樹是在元朝時,一個姓一毛一的祖宗在他的土地上種下的,一代代相傳,迄今應有六百多高齡了,後來發生了一些變故,這棵古樟樹由私人財產易變成了國家財產。

  其次,在這棵樹身上,還 有著一段屈辱的歷史。新中國還 未成立前,日本鬼子曾血洗浣豐村,挨家挨戶侵略戰奪,一奸一強擄掠樣樣做盡。日本人當初就是站在那棵古樟樹上站崗,見一個人殺一個人。那無辜樸實的老百姓血濺四周的場面,讓人心中壓抑不住的憤恨!古樟樹似乎也發怒了,在一個雷電轟鳴的暴風夜,他的枝葉發了狂似的抖動,那些日本人還 來不及躲避,就被雷電活活的劈死了。後來其他的日本人都不敢再接近那棵古樹,都認為樹有神力。

  再次,改革開放後,古樟樹在百姓心中更是神一般的存在了,每年前來跪拜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而這棵古樹彷彿真是有求必應似的,那些人的願望,得以實現的有很多。自然這棵古樹就被人們越傳越神。而我身邊的親人也深受影響,太婆九十三歲時,生了一場重病,醫院回天乏術,也不讓住院。大家都心灰意冷,卻盼望有奇蹟的出現。這時不知誰想起去拜那古樟樹,大家都去了。那是一個寂靜的夜晚,我們一行人前來跪拜,卻不見那樟樹有何回應。在微風中,它輕搖著葉子發出“沙沙”的響聲,大家都莫名其妙以為有希望了,而我的內心卻是悵然若失。——迷信罷了,該走的總會走的。太婆果然熬不過第二天,還 是走了。我內心悲痛不已,既是為太婆,如此疼我的一個人的去世而感到可惜,也是為那愚蠢的迷信的人們而感到無奈。

  綜上所述,我反倒沒有任何的喜悅之情,心情很沉重。特別是想起已故去的太婆,心中更不是滋味。我認為我們更需要加強科學教育,封建迷信不過是圖個心安理得,都是騙人的,需要抨擊。而我們更要認真學一習一,不應該迷信,更需要保護環境。連百年古樹邊上都有垃圾未被清理,可看出村子對於保護古樹這一塊,做的還 不到位。只有人人行動起來,環境才能更美好。我們應該銘記歷史,古樹需要被人們保護,它是歷史歲月的見證,是國家的財富!

古樹作文 篇2

  青蔥的古樹,醉人的暖綠,那古樹輕輕吟唱著我們之間的密語。

  古樹好似千年的智者,它葉片上精緻的紋理彷彿要告訴我些什麼;它的.圈圈年輪好似在暗示我些什麼;它粗糙樹幹上的脈絡好似蘊含著什麼道理。

  傳說每一棵上百或上千年的古樹洞裡都住著一個精靈,只要你向它傾訴,就會忘掉煩擾和痛苦。記得兒時的我特別討厭別人向我傾訴苦惱,有一次竟為這個和好友大吵一場。不知認錯的我便偷偷躲到了你的樹幹上,向你說起我的故事。聽著風吹葉子的“沙沙”聲,夾雜著你對我的輕柔教誨,我慢慢領悟這世間的人情世故。是你的啟迪,讓我學會傾聽。

  側耳傾聽,樹洞中傳來一陣哭泣聲。對了,那次弟弟將我剛剛寫完的作業撕了個亂七八糟,我頓時火冒三丈,抬起手來想教訓教訓這個壞小子,可這小子竟“哇哇哇”地嚎啕大哭起來,這時媽媽走過來哄他,還不分青紅皂白地罵了我一頓,眼淚如開閘的洪水奪眶而出。受了委屈的我又跑到了你身邊抱膝而坐,望著你被亂砍的樹冠,回想夏日你給人們的蔭庇,我漸漸理解了你所給予的啟迪:寬容。

  還記得一次大旱,大地上出現了縱橫交錯的裂痕,貧瘠的土地上寸草不生。所有的農作物都要枯死了,聽長輩們談話:“忙忙活活了大半年,到頭兒來卻顆粒無收,唉!”我急忙問:“古樹會不會枯死啊?”“沒有水當然會死!”害怕失去古樹的我於是每天都會到你的樹下張望一會兒。漸漸地所有的樹都黃了發,可你卻依舊那麼綠那麼茂盛。哦!我明白了你的啟迪:是堅強,以堅強的個性戰勝挫折。

  春風十里,不如你,你如心靈的導師一般時刻啟迪著我。教我人情世故,教我寬以待人。教我堅強面對,讓我在這生活的泥潭中依舊活得瀟瀟灑灑。

  古樹下,你輕輕吟唱,時光中迴盪著那不老的歌謠。

古樹作文 篇3

  我們的校園裡有一位“年邁的老人”——古樹,它雖將近百歲了,可是魅力卻勝過當年。你看它枝葉繁茂,古木參天,氣勢磅礴,霸氣襲人。是啊,它的根已深深紮在這片泥土。它頂天立地,歲月滄桑,這種感覺,在這個深秋裡你才能深刻的體會到……

  秋,是農民收穫喜悅的日子,也是草木傷感的日子。因為,花木美麗的容顏,柳樹飄逸的秀髮,都要隨著秋風逝去。

  在這個季節裡,我們的校園可謂是“秋色滿校關不住,一堆枯葉飄過來”!每天清晨、黃昏,古樹下都會有我們清掃落葉的身影,一堆又一堆的葉子落下來,積了厚厚的一層,好煩吶!古樹也無奈地搖著頭,眼睜睜看著一群群“兒女”離它而去!

  我們圍著古樹,用簸箕鏟著投向大地的落葉,不由得抬頭,卻發現“萬黃從中一點綠”。哦,那是沒有掉落的綠葉,雖然沒有盛夏時那樣綠得油亮、嬌嫩,但依然充滿生機!已是深秋時節,雖然古樹只“成就”了這一小部分綠葉,但是能堅持到這個時候真是不容易啊!難道它要跟秋天鬥一鬥,要跟秋風、秋雨鬥一鬥嗎?

  我們又好奇地摸了摸古樹的腰桿,滿是割痕,有的地方樹皮都快要潰爛掉下來了!我想,肯定是樹幹把蟲子從樹葉上引下來了。可是,樹幹圖個什麼呢?真是令人費解!同伴們望著這棵大樹,望著這滿是的枯黃和星星點點的綠色,靜靜地思考,忽然間好像明白了什麼,幾乎是異口同聲,大聲喊道:是母愛!我恍然大悟,可不是嗎,樹幹把蟲子引過來咬自己,卻把汲取的全部營養輸給了葉片,這就是母愛呀!母親總是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把希望和生命給了孩子。那一刻,我們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

  古樹下,我們繼續撿拾著那一片片落葉,撿拾著那一份份愛……

古樹作文 篇4

  再一次走進嶽麓書院,映入眼簾的是那些參天的古木,密密麻麻的葉子遮住了七月的驕陽。數百年來,不管外面如何變化,它們都將自己的綠意與陰涼送給一批又一批的學子。

  正堂內是歷代名人留下的字跡,展示著一段段輝煌的歷史,遊客們發出一陣陣唏噓與慨嘆,而我的心卻不由自主地泛起一陣悲哀與沉重。這種悲哀與沉重是母親傳染給我的。

  去年暑假,母親也曾帶我遊覽過這千年學府。當母親的手撫摸著大堂內的碑刻時,她的眼裡滿是淚水。她的曾祖也曾在這裡求學,但母親的曾祖帶給家族的不是榮耀與福祉,而是近半個世紀的苦難與恥辱。

  母親的曾祖天資聰穎,幸運地考到了嶽麓書院。在當時,這是一個家族多大的榮耀啊!他每年的學費是整整一船穀子,用好幾天時間從資江輾轉運到湘江。那是一個有二十幾口人的大家族每年辛苦勞作後所有的積餘。那船承載著家人對他的期望。他終於在長沙衙門內謀到了一份文書的差事。

  當他帶著衣錦還鄉的喜悅回家娶完親再回到衙門時,別人已經取代了他。灰頭土臉的他只好回到家鄉辦起了私塾,然而私塾也辦得不順利,他把內心的不滿發洩到學生身上,常常責打學生,後來私塾竟也辦不下去了。周圍人的嘲諷、父母親人的失望與責怪,一切像冰雹一樣向他砸過來。族人惱怒他一事無成,先前令家人驕傲的高等學府的學子,一下子成了家庭的累贅。當鄉鄰都沉浸在新年的喜悅中時,他給家人留下了冰冷的屍體,給不到兩歲的兒子——我母親的祖父,一個破敗的家。

  母親曾祖的自殺,破滅了這個家庭最後的希望。當他們在茶餘飯後反反覆覆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他們已離嶽麓書院越來越遠。惡劣的生存環境,加上世道的艱難,更因為讀書的慘敗,使得他們血本無歸。於是,他們把過錯歸結於讀書,百無一用是書生啊!

  當歷史的車輪向前,當讀書成為每一個人生命的必需品,母親曾祖的後代們才有機會來反思這個家族的歷史,反思這個家族的苦難與失敗。去年暑假,母親曾這樣對我感慨:“孩子,讀書人必須具有胸懷萬民之心,回報社會之志。我們的祖先就是缺少這樣的胸懷和抱負啊!”

  望著眼前的書院,我依稀還可以聽到千百年前的讀書聲。但嶽麓書院是無法記住也是不願記住這樣一個懦弱而又失敗的學子的。然而對於一個家庭而言,這樣沉重的記憶是無法抹去的。我長長嘆息一聲,今天我們讀書,已不再是少數人的幸運,也少有人揹負著光宗耀祖、出人頭地的沉重包袱,我們明白讀書的更高境界是探尋真理,為人類謀福祉,我們明白一個真正的讀書人應該是胸懷天下的。但是,且不說一百來年前的中國,在經濟飛速騰飛的今天,又有幾個家庭能有這樣的心態來送孩子上學?我們今日的讀書人又有幾個擁有這樣的心態?

  我徜徉在嶽麓書院那些蒼翠了百年的老樹下,它們在告訴我,當我們用自己的生命萌庇別人時,我們也給了自己生命的活力。埋葬在母親老家的祖先,躺在地下的他,是否明白,如果他胸懷能廣闊些,他的世界就大了很多。

  在嶽麓書院的古樹下,我再次凝望名人的墨跡。歷史記住的永遠是強者,而強者總是胸懷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