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范仲淹> 《義田記》閱讀答案

《義田記》閱讀答案

《義田記》閱讀答案

  《義田記》是講述范仲淹的一篇文言文。我們為大家整理了《義田記》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義田記

  錢公輔

  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鹹施之。方貴顯時,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濟群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兇葬皆有贍。擇族之長而賢者主其計,而時共出納焉。日食,人一升;歲衣,人一縑。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婦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數,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歲入給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給其所聚,沛然有餘而無窮。屏而家居俟代者與焉,仕而居官者罷莫給。此其大較也。

  初,公之未貴顯也,嘗有志於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為西帥,及參大政,於是始有祿賜之入,而終其志。公既歿,後世子孫修其業,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雖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車羸馬,桓子曰:“是隱君之賜也。”晏子曰:“自臣之貴,父之族,無不乘車者;母之族,無不足於衣食者;妻之族,無凍餒者;齊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餘人。如此,而為隱君之賜乎,彰君之賜乎?”於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予嘗愛晏子好仁,齊侯知賢,而桓子服義也;又愛晏子之仁有等級,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後及其疏遠之賢。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晏子為近之。今觀文正公之義田,賢於平仲,其規模遠舉,又疑過之。

  嗚呼!世之都三公位,享萬鍾祿,其邸第之雄、車輿之飾、聲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門者,豈少也哉?況於施賢乎!其下為卿,為大夫,為士,廩稍之充、奉養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壺瓢為溝中瘠①者,又豈少哉?況於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義滿朝廷,事業滿邊隅,功名滿天下,後世必有史官書之者,予可無錄也。獨高其義,因以遺其世雲。

  (選自《古文觀止》,中華書局1959年版)

  【注】①瘠:通“胔”,屍骨。

  《義田記》閱讀題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擇族之長而賢者主其計 計:賬冊

  B.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逮:達到

  C.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 觴:酒杯

  D.世之都三公位 都:處在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11.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

  A.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

  B.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

  C.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

  D.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

  12.下列各句對文章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1段寫范仲淹置辦義田“以養濟群族”,養濟之法很是明細,從中可窺範公的仁心。

  B.補寫范仲淹參政而“位充祿厚”,才實現義田壯舉,意在說明範公用俸祿購田的無私。

  C.作者用孟子“親親而仁民”的話凸顯晏子的克己好仁,認為范仲淹的義舉與之相接近。

  D.將范仲淹救濟親族士人的行為,比照一毛不拔的公卿大夫,愈見範公“後樂”的`美德。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3分)

  (2)屏而家居俟代者與焉。(3分)

  (3)廩稍之充、奉養之厚,止乎一己而已。(4分)

  《義田記》閱讀答案

  9.C/觴:罰飲酒。

  10.C/於:均為介詞,表物件,在…上。A.以:上句,介詞,表物件,用;下句,連詞,表目的,來。B之:上句,結構助詞,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下句,代詞,這件事。D.而:均為連詞,上句,表承接,接著;下句,錶轉折,卻。

  11.D/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

  12.C/原文的意思是,晏子自己“敝車羸馬”,卻不吝君賜供養親族士人的行為與孟子的理想接近,范仲淹克己好仁的義田之舉,超過了晏子。故作者用孟子“親親而仁民”的話,意在凸顯范仲淹的賢德,說范仲淹的義舉與晏子接近,不合文意。

  13.(1)購置臨近城邑常年豐收的千畝田地,叫做義田。(置、負郭、常稔,各1分)(2)退職回家等待補缺的人,也提供資助。(屏、俟代、與,各1分)(3)官府供給糧食這樣充裕,朝廷俸祿這樣優厚,(卻)停留在一己私慾罷了。(廩稍、厚、止、一己,各1分)

  《義田記》譯文參考

  范文正公是蘇州人,生平喜好用財物助人。選擇那些親近卻貧困、疏遠卻賢良的人,全都救濟他們。當他富貴顯達時,購置了臨近城邑常年豐收的千畝田地,叫做義田,用來供養救助全族的人。(使他們)每天有飯吃,年年有衣穿,嫁娶喪葬時,都有供養。選擇族中年長又賢能的人管理那賬冊,在按時共同掌管收支。每天吃飯,每人一升米;每年製衣,每人一匹絹。嫁女的給錢五十貫,再嫁的給錢三十貫;娶妻的給錢三十貫,再娶的給錢十五貫;喪葬的比照再嫁的錢數,葬小孩的給錢十貫。族人聚居的九十多人,(義田)每年收入提供稻穀八百斛,用田中收入的,供給聚居在這裡的人,充足有餘而且取用不盡。退職回家等待補缺的人,也提供資助;出仕為官的人,就免去供給。這就是義田大概的情形。

  先前,范文正公尚未富貴顯達時,曾立志設定義田,但他力量不能達到,擱延了二十年。不久他當了西路邊帥,接著參與朝廷政事,至此才有俸祿賞賜的收入,來達成他的願望。文正公去世後,後代子孫治理他義田的事業,繼承他好施的遺志,和他在世時一樣。他雖然位高祿多,卻清貧一生。去世時,自身沒有用來入斂的東西,子孫沒有用來辦喪的東西。只是把佈施貧民和養活族人的義行,留傳給他的子孫罷了。

  從前晏嬰坐破車駕瘦馬,桓子說:“你這樣做是隱藏國君的賜予啊!”晏子回答說:“自從我富貴之後,父親一族,沒有不乘車的;母親一族,沒有不在衣食上豐足的;妻子一族,沒有受凍捱餓的;齊國有三百多計程車人,等我來救助才能升火做飯。像這樣,是隱藏國君的賞賜呢,還是彰顯國君的賞賜呢?”於是齊侯端起晏子的酒杯,罰桓子喝酒。我曾喜愛晏子的好行仁德,齊侯的瞭解賢能,以及桓子的誠服大義;又喜愛晏子的仁愛有親疏,而且言談有先後。先是父族,其次母族,再其次是妻族,然後推及到那些疏遠的賢士。孟子說;“親愛自己的親人,進而仁愛百姓;仁愛百姓,進而愛惜天下萬物。”晏子的作為接近孟子的理想。現在我觀察范文正公的義田之舉,比晏嬰更賢能,他的義田格局可長久推行,又似乎勝過了晏子。

  唉!世上身居三公高位,享受萬鍾俸祿的人,他們的府第如此雄偉,車馬如此裝飾,聲色如此繁盛,妻兒如此富裕,都停留在一己私慾罷了,但親族中不能踏入他家大門的人,難道是少數嗎?更何況對於施救賢人呢!其次那些任卿、大夫,任士的人,官府供給糧食這樣充裕,朝廷俸祿這樣優厚,停留在一己私慾罷了。但他的族人手持壺瓢乞食,最終拋屍溝壑,難道是少數嗎?更何況對待他人呢!這些人都是愧對文正公的罪人啊!

  范文正公忠義充滿朝廷,功業遍及邊境,功名傳遍天下。後世必定有史官加以書寫,我可以省略不記。只是推崇他的義行,藉此將他的義行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