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名著讀後感> 名著讀後感2篇

名著讀後感

名著讀後感2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著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著讀後感1

  “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祥子,不知陪人家送了多少回殯;不知道何時何地會埋起他自己來,埋起這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裡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這就是駱駝祥子的一生。

  洋 車伕,是二十年代北平的一種象徵,而作為一個高等車伕,就是自己有車的那一類,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自己的車,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的手中。祥子,懷著對北 平別樣的熱愛,離開了除自己就空無一人的農村,來到了北平,要在這兒成家立業。把北平作為自己的家,雖然那裡沒有父母親戚,沒有任何財產,可是那到底是他 的家,全個的北平城都是他的家。作為一名車伕,他不怕吃苦,有著鄉間小夥子的足壯和誠實,也沒有一般洋車伕的可以原諒而不便效法的惡習,無疑可以成為最出 色的車伕。他的最大的唯一的理想就是買上一輛車,一輛屬於自己的車。“有了自己的車就有了一切”,“他下了決心,一千天,一萬天也好,他得買車”。於是, 他省吃儉用,起早摸黑,三年之後終於得償所願,擁有了一輛屬於自己的車。這當然是值得高興的,這是祥子自己的努力奮鬥的結果,這是可愛北平給他的一道希 望:自從有了這個車,生活過得越來越起勁,幹上兩年,至多兩年,他就可以買輛車,一輛,兩輛??他也可以開車廠子了。

  可是現實卻遠遠是祥子 難以預料的,他的車被奪走了,他用三年的心血與汗水換來的新車,被搶走了,他的一手經營的理想破滅了。祥子繼續想著存錢買車,雖然奮鬥的熱情不是先前那樣 的強烈,他懷著滿腔的痛苦與委屈,繼續拉著恁來的車。可是社會對他的打擊卻沒有停止,當孫排長以“買命”的名義窄取了祥子僅有的一點點積蓄,當虎妞用自己 的錢為祥子買了一輛車,祥子開始接受虎妞生活正一點一點變好,虎妞卻因難產而亡,祥子卻又不得不因為虎妞的喪事而再次把車賣掉時,祥子真的再也承受不住 了:“坐在炕沿上,點著一支菸,並不愛吸。呆呆的看著菸頭上那點藍煙。忽然淚一串串的流下來,不但想起了虎妞,也想起了一切。到城裡來了幾年,這是他努力 的結果,就是這樣,就只這樣!他連哭都哭不出聲來!車,車,車是自己的飯碗。買,丟了;再買,賣出去;三起三落,像個鬼影,永遠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與 委屈。沒了,什麼都沒了,連個老婆也沒了??越想越恨,淚被怒火截住,他狠狠的吸那支菸,越不愛吸越便要吸。把煙吸完,手捧著頭,口中與心中都發辣,要狂 喊一陣,吧心中的血都噴出來才痛快”。

  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是充滿著矛盾的,它們也往往不能調和的,然而它們卻又同時存在著。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為了某個人的理想而改變,祥子生活在那樣的一個時代,他的悲劇,他的無奈,他的遺憾是必然的.

  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是要因人而異,因社會而

  異。 如果總是無法實現理想,那麼就有可能變成“祥子”,墮落、衰敗,厭惡生活。畢竟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是少數。追求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然而這一 過程會很複雜,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會迷失方向,甚至墮落。 明天會怎樣?我不得而知。而現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好今天。

名著讀後感2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歷史源遠流長,這是人們不可否置的。在這悠久的歷史中,自然會孕育出許多文化的`結晶。不論是聞名世界的“四大名著”,還是婦孺皆知的“四書五經”,都代表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神。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論語》。

  也許很多人對《論語》都不甚瞭解。《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書中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作為儒家學派的經典,深受人們所推崇。在《論語》中,有許多人們耳熟能詳的名言,例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但唯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令我印象頗深,感觸良多。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簡單來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感到疑惑疲憊。這句話為孔聖人所言,恰到好處地辯證了學習與思考的關係。只可惜,初次接觸到這句話的我還太過年幼,根本無法理解此句中的“學習”與“思考”。後來,我經歷了一件事,正是那件事讓我深刻地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

  那是初一下學期時,一節課上,老師為我們解釋了一個新的知識點。當時,我很認真地聽,可無奈實在聽不懂那個知識點的原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什麼老師說的答案看似那麼荒謬,實際上是正確的呢?我心中帶著疑問,但並沒有深入思考。帶著悶悶不樂的情緒,我放學回到了家裡,可腦袋裡依舊是懶洋洋的,沒有什麼靈感,更別談思考這道幾乎全班人都不解其原理的題了。罷了罷了,既然老師說了答案,那就肯定是對的了,還糾結什麼呢!我輕輕地撇了撇嘴,決定不再理會這道題。然而,我的目光向四周一瞥,卻瞥見了我最近看的書——《論語》,而書上的一句話讓我不由一怔: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忽然,我的腦海中跳出了一個有些令人不可思議的想法:從始至終我都沒有認真地思考過這個問題,只是死板地汲取上課時老師所傳授的內容。如今我的迷惑不解不是正好對應上了句子中的“罔”嗎?也就是說,只有我將學習與思考結合起來,才能不惑嗎?俗話說“心動不如行動”,有了想法我當然要試一試。於是,我拿出紙和筆,在腦海裡不停地演算著,將可能有用的條件都列在紙上……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著。經過大約半個時辰的艱苦奮戰,我終是將這道難題攻克了下來。得出答案的那一刻,我的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揚,勾起一個自豪的弧度。同時,我也真正理解了那句話,明白了“學”與“思”的關係。

  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不就是為了告訴人們“學”與“思”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嗎?我們學習後,只有思考,自身理解透徹了理論才算學會;思考後,也只有學習,從中獲得實踐才說得上明白。學習是思考的基礎,思考更是學習的昇華。春秋時期的孔夫子,想告訴我們的也便是這些吧。學習與思考,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應當形影不離。

  中華文化是上下五千年的積澱,更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多多學習其中的優良之處,能讓我們在各方面“更上一層樓”。學與思,無疑是這文化賜予我的極大饋贈。從今往後,我們要築起屬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家園,我們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