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謝枋得《疊山集》版本源流考流傳論文

謝枋得《疊山集》版本源流考流傳論文

謝枋得《疊山集》版本源流考流傳論文

  論文摘要:謝枋得生前雜著詩文六十四卷,稱為《疊山集》。由於屢經戰亂,散佚嚴重,存者無幾。至明代由枋得同鄉黃溥採集遺佚,成十六卷本,於景泰五年(1454)首次刊刻,後代刊刻之各種版本均由此本增刪而成。《疊山集》的現存版本主要有十六卷本,二卷本,六卷本,五卷本,四卷本等。本文將一一介紹,並對《疊山集》的版本流傳情況加以梳理,使其脈絡清晰。

  論文關鍵詞:謝枋得,疊山集,版本,流傳

  謝枋得(1226~1289)字君直,號疊山,南宋弋陽(今江西省弋陽縣)人,宋理宗寶祐四年(1256)進士。歷任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防守信州,與元師戰敗,遁隱於建寧唐石山中。南宋滅亡後,元朝屢召,不應。後被強制送往大都,堅貞不屈,於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絕食而死,葬於疊山。謝枋得生前著述頗豐,除《疊山集》外,今存世者有《文章軌範》、《唐詩解》、《千家詩》、《批點檀弓》和《碧湖雜記》。《疊山集》原本六十四卷,由於屢經兵燹,大多散佚,存者無幾。本文試對《疊山集》版本流傳情況加以考證。

  一.明代的版本及流傳:

  元代藏書目錄均無《疊山集》的記載。據明清各書目著錄知,《疊山集》是在明朝景泰年間首次整理和刊刻,元代沒有整理和出版。所以《疊山集》的版本刊刻和流傳情況要從明代說起。

  《疊山集》首次刊刻是在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此本前有劉儁序,後有黃溥序。半頁十一行,行二十一字,黑口,四周雙邊,題“裡生潭石黃溥編”。監察御史黃溥與謝枋得同鄉,採輯枋得詩文若干篇,正其誤謬,各以類歸,為十六卷。卷一至三為詩、詞調,卷四、卷五為書,卷六為序,卷七為記,卷八為墓誌銘,卷九為說、跋,卷十和卷十一為啟、狀,卷十二為札、詞、頌,卷十三為表,卷十四為疏,卷十五為文,卷十六為附錄。並撰有序文一篇,附於書後。黃溥好友廬陵劉儁,亦為《疊山集》作序。張金吾《愛日精廬藏書志》著錄:

  《疊山集》十六卷,明景泰刊本。劉儁序,景泰甲戌;黃溥後序,景泰癸酉,即是此本。此本於明憲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被王杲翻刻。內容、卷數、版式均不變。

  明世宗嘉靖十六年丁酉(1537),黃齊賢重刻景泰黃溥本。此本半頁十行,行二十字,細黑口,四周單邊。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著錄:《疊山集》十六卷,明刊本。宋謝枋得撰,……後有嘉靖丁酉古姚黃齊賢后序謂:“黃公所刻年久板毀,遂鳩工重刻之。”是為再刻本也。

  據本條著錄知,嘉靖時黃齊賢因景泰時刻板年久毀壞,遂重新刻板印刷,且為之作序,說明此次重刻原因。此本內容仍與景泰黃溥本相同,但少黃溥後序(可能已經遺失),增黃齊賢后序。卷中有“汪士鍾藏”、“鐵琴銅劍樓”等藏書印記。此本在民國二十三年(1934),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收入《四部叢刊續編》,書後附張元濟跋。

  明代目錄中著錄十六卷本的還有:

  朱睦(木挈)《萬卷堂書目》:《疊山集》十六卷,謝枋得撰。

  徐(火勃)《徐氏家藏書目》:謝枋得《疊山集》十六卷。

  焦竑《國史經籍志》:謝枋得《疊山集》十六卷。

  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揭陽林光祖為廣信知府,又以景泰黃溥本為底本校刊行世,此本僅分上下二卷。所收詩文有詩六十八篇,書十一篇,啟十二篇,婚啟二十三篇,札十六篇,青詞一篇,頌一篇,序七篇,記五篇,墓銘一篇,說二篇,跋三篇,功德表、疏、文共二十篇,附錄胡一桂《上疊山書行實》,李源道撰《神道碑》,宋史本傳,李養吾《讀北行詩跋》,李仲慄、周嶽祭文,李奎《請褒崇忠疏》。書首有王守元序。周弘祖《古今書刻》記載:《疊山集》廣信府刻,即指此本。

  明神宗萬曆三十二年(1604),陽羨吳侍御又據林光祖本重刻於上饒。是本為六卷,前有江西按察副使方萬山序,後有上饒縣吏朱萬春跋。此本編次混亂無序,錯誤較多,而且有依託之文,校訂頗不精審。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著錄:此萬曆中陽羨吳侍御刻於上饒,前有江西按察副使鄣郡方萬山序,後有上饒縣吏濡須朱萬春跋。其中忠齋之“留”誤“劉”,《蔡氏宗譜序》末署“至元十五年廣信後學謝某某謹序”,又第四卷列傳、行實、神道碑、祭文,之後又為啟、札、表、疏編次無敘,且有依託之文,校訂似未盡善。有吳中柱函風館藏書印,竹涼軒藏書中桂兩印,更有徐虹亭釚印並跋雲:“壬申七月,亡友雪灘叟,令嗣顧子德公名世和,來執贄於餘,所見贈也。中有吳氏函風館印,乃餘妻之祖中柱公圖記也。中柱為兩宮保之後,藏書最富,今館且鞠為茂草矣。”

  綜上所述,明景泰黃溥本是《疊山集》的最早刻本;而後王杲和黃齊賢分別翻刻和重刻黃溥本;嘉靖三十四年的'林光祖刻本也是以黃溥本為底本校刊行世;而萬曆年間的吳侍御刻本又是據林光祖刻本重訂而來。可見,景泰之後刊刻的《疊山集》均是由黃溥本增刪而出。此外明代關於《疊山集》的著錄還有:

  趙琦美《脈望館書目》:《謝疊山集》一本

  陳第《世善堂書目》:《謝疊山文集抄》二本

  王道明《笠澤堂書目》:《謝疊山集》

  王圻《續文獻通考·經籍考》:《疊山集》弋陽謝枋得撰

  以上著錄均未註明卷數,遂不能斷定具體指哪種版本,但由此可知《疊山集》在明代確實被多位藏書家收藏,流傳不衰。

  二.清代的版本及流傳:

  據清代張金吾《愛日精廬藏書志》、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及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著錄(上文已引,此不重複)知,景泰黃溥本、嘉靖黃齊賢本和萬曆吳侍御刻本在清代均被藏書家收藏。

  此外,嘉靖林光祖刻本,在清代也被收藏,有著錄可證。彭元瑞《天祿琳琅書目後編》:《疊山謝先生文集》一函二冊,宋謝枋得撰。……是本乃嘉靖中揭楊林光祖知廣信府,以黃溥所校刊行,書首餘姚王守元一序,與集不相應,其意欲刻《疊山批點》,讀書而不果行耳。

  以上兩條著錄均指嘉靖林光祖刻本,說明此本在清代仍流傳。

  清代又據明本增刪刊刻《疊山集》,主要有以下幾種版本:

  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和國家圖書館網站上提供的館藏資訊看,清康熙年間刊有兩個版本,一是康熙五十年(1711)寧淡齋刻本,此本收《謝疊山先生文集》六卷;二是康熙六十年(1721)謝氏蘊德堂刻本,此本是弋陽縣知縣譚瑄根據萬曆吳侍御刻本重刻為《謝疊山文節公文集》六卷,正文五卷,附錄一卷,與吳本相比更為詳備。嘉慶六年(1801)謝氏蘊德堂又重刻此本,正文仍為五卷,只附錄編為外集三卷。

  乾隆四十六年(1781)修成《四庫全書》,收《疊山集》五卷。此本以康熙六十年謝氏蘊德堂刻本為藍本,加以刊削而成。《四庫全書總目·別集類17》著錄:《疊山集》五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此本乃本朝康熙中弋陽知縣譚瑄所重訂,視舊本較為詳備。枋得忠孝大節,炳著史冊。《卻聘》一書流傳不朽,雖鄉塾童儒,皆能誦而習之。而其他文章亦博大昌明,具有法度,不愧有本之言。觀所輯《文章軌範》,多所闡發,可以知其非苟作矣。惟原本有《蔡氏宗譜》一首,末暑至元二十五年,其詞氣不類枋得,確為依託;又有《賀上帝生辰表》、《許旌陽飛昇日賀表》,此類凡十餘篇,皆似道流青詞,非枋得所宜有,亦決非枋得所宜作,其為雁本誤收,亦無疑義。今並加刊削,不使其亂真焉。

  四庫館臣在謝氏蘊德堂刻本的基礎之上,刪除了其中的《蔡氏宗譜》、《賀上帝生辰表》、《許旌陽飛昇日賀表》等偽作十餘篇,重新整理為五卷。卷一為詩、詞,卷二為書,卷三為記、銘、說、跋、啟,卷四為外集,卷五為附錄。《四庫全書》本與嘉靖黃齊賢本比較,黃本中卷十二的《薦父青詞》、卷十四的疏和卷十五的兩篇放罪文共十七篇,四庫本除收卷十四中的《梅野起居疏》一篇外,其它均未收,應是四庫館臣所認定的偽作。

  道光二十八年(1848)涇縣潘駿文刻《乾坤正氣集》,收謝枋得文四卷,題為《謝疊山先生文集》。此本卷一為書、序,卷二為記、說、墓銘、跋、啟、說、疏,卷三為啟、札,卷四為表、疏、文、詞。有謝枋得傳記,無附錄和詩(《乾坤正氣集》所收作品凡專有詩集者均不再另收其詩)。此本在光緒元年(1875)、光緒七年(1881)、光緒十八年(1892)被重印。

  同治五年(1866)刻《正誼堂全書》收張伯行輯《謝疊山先生文集》兩卷,卷一為書、啟,卷二為序、記、墓銘、說、跋。有張伯行序和《宋史》本傳。此本內容較少,兩卷合計僅三十篇。民國二十五年(1936),由上海商務印書館重刻,收入《叢書整合初編》。

  三.現存版本及流傳:

  明清以來刊刻的《疊山集》之各種版本今大多都儲存。

  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集部三》著錄:

  《疊山先生集》十六卷,宋謝枋得撰。明景泰刊本,十一行二十一字,黑口四周雙闌。題“題裡生潭石黃溥編”,前有景泰五年廬陵劉雋克彥序,雲雜著、詩六十四卷,藏於家,兵燹無存。御史黃溥採輯散佚,為十六卷刻之,後有景泰癸酉黃溥序......,今有“臣存恕”、“勿之”、“香圃所藏”、“陸氏香圃”、“芝榮印信”、“蔣香生氏”、“秦漢十印其收藏記”各印。

  《疊山集》十六卷,宋謝枋得撰。明景泰刊本,十一行二十一字,黑口,四周雙闌。今有“五硯摟袁氏”、“陳墫西畇”、“陳貞蓮”、“包子莊”各藏印。

  《疊山集》十六卷,宋謝枋得撰。明嘉靖刊本。十行二十字。題“裡生潭石黃溥編”。

  從傅增湘先生的著錄看,明代景泰黃溥本和嘉靖黃齊賢本,傅先生均曾目驗。且景泰黃溥本在流傳過程中,經多位藏書家收藏,藏印累累,彌足珍貴。景泰黃溥本今在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均有收藏;嘉靖黃齊賢本在國家圖書館收藏。

  除以上兩種版本外,其它版本的收藏情況,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和全國各大圖書館網站館藏資訊可知:

  《新刊重訂疊山謝先生文集》二卷,明嘉靖三十四年林光祖刻本,在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等地收藏。

  《謝疊山先生文集》六卷,清康熙寧淡齋刻本,泉州市圖書館藏。

  《謝疊山公文集》六卷,清康熙六十年蘊德堂刻本,浙江圖書館藏。

  《四庫全書》本、《乾坤正氣集》本和《正誼堂全書》本,可為常見。1983年,北京中華書局重印《叢書整合初編》;1985年,上海書店重印《四部叢刊續編》,此本成為今日的通行善本。

  此外,《全宋文》、《全宋詩》的編輯是當代對《疊山集》的又一次整理和補充。

  《全宋文》將謝枋得文編為七卷。卷一為表、書,卷二至卷四為書、啟、札,卷五為序、跋、說,卷六為記、頌、墓銘,卷七為誄、書、文。序曰:“本書所收謝枋得文,以《四部叢刊續編》影印明嘉靖本《疊山集》為底本,參校國家圖書館藏明景泰四年刊本(簡稱景泰本)。集外輯得佚文五篇,共編為七卷。”《全宋文》在每篇作品之後都註明該作品來源和刪改補充情況。輯佚之文分別來自道光《金谷縣誌》、康熙《廣信府志》、同治《興安縣誌》等書。

  《全宋詩》收謝枋得詩四卷。其序曰:“謝枋得詩以《四部叢刊》影印明景泰五年刻《疊山集》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嘉慶六年謝氏蘊德堂刻《謝疊山公文集》(簡稱嘉慶本)。校本多出底本之詩及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四卷”。《全宋詩》也註明了所收作品來源。輯佚之詩分別摘自《詩林廣記》、《隱居通議》、《元風雅》、同治《弋陽縣誌》等書。

  《疊山集》版本流傳圖(較原書有增刪的用虛線連線):

  ②此指明嘉靖黃齊賢本。

  參考文獻

  1 清]張金吾.愛日精廬藏書志[A].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清代卷第5冊[Z].北京:中華書局,2006:576

  2 清]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A].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清代卷第4冊[Z].北京:中華書局,2006:333

  3 明]朱睦(木挈).萬卷堂書目[A].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明代卷第1冊[Z].北京:中華書局,2006:605

  4 明]徐(火勃).徐氏家藏書目[A].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明代卷第2冊[Z].北京:中華書局,2006:413

  5 明]焦竑.國史經籍志[A].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明代卷第2冊[Z].北京:中華書局,2006:900

  6 明]周弘祖.古今書刻[A].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明代卷第3冊[Z].北京:中華書局,2006:161

  7 清]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A].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清代卷第3冊[Z].北京:中華書局,2006:776

  8 明]趙琦美.脈望館書目[A].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明代卷第1冊[Z].北京:中華書局,2006:978

  9 明]陳第.世善堂書目[A].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明代卷第2冊[Z].北京:中華書局,2006:41

  10 明]王道明.笠澤堂書目[A].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明代卷第2冊[Z].北京:中華書局,2006:552

  11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經籍考[A].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明代卷第2冊[Z].北京:中華書局,2006:669

  12 清]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A].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清代卷第1冊[Z].北京:中華書局,2006:1032

  13 清]彭元瑞.天祿琳琅書目後編[A].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清代卷第11冊[Z].北京:中華書局,2006:442

  14 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45:1408

  15 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3:1277—1278

  16 曾棗莊、劉琳主編.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全宋文.第355冊[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46

  17 傅璇琮等主編.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第66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4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