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反思優秀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反思優秀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反思優秀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童年的水墨畫教學反思優秀,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反思優秀1

  課堂中,我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拓展學生的思路,交流自己童年生活的快樂的事。課後讓學生模仿《童年的水墨畫》寫出自己美妙的想象,或畫出童年生活時的圖畫。這樣做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激發讀寫兒童詩的興趣。

  不足之處

  透過這次的嘗試放手,我發現自己從前的憂慮有些杞人憂天,學生們其實是可以做到並做好的,我不應該過度擔心以及懷疑他們的潛力跟能力。接下來,我應該更勇敢更放心地把課堂教學還給學生,讓他們更大更多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向課堂要效益,學好知識,用好知識。

  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選擇歌曲匯入課題,請學生彙報前置預習中的思考。接著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既是為了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其實也是對生本教學前置作業的檢測。訓練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並對課文初步掌握的情況。然後理解詩意,放飛想象。“以讀引讀、讀說結合”是生本教育中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之一,這首詩你最喜歡哪個片段?相信總有打動你心靈深處的地方。為什麼?抓住這一點讓學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心靈的地方,細細讀,慢慢品,聯絡實際。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反思優秀2

  《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包括了三首小詩,分別以“溪邊”、“江上”、“林中”為題,表現了兒童極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畫般美麗。

  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孩子透過反覆誦讀走到詩的情境中去,細細品味,充分領略兒童詩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動聽的配樂中,學生們閉眼想象畫面,一個個鮮活的畫面在他們的腦海中形成,進而變成了流暢的、富於個性的語言。

  第一首小詩老師教學習方法。我引導學生,細細品味第一首《溪邊》,並談自己所看到和想象到的畫面,體會小詩中孩童的心情,將畫面的美和兒童的快樂讀進小詩裡。比如,“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並在讀中透過聯絡上下文自主理解難懂句子的意思,教會學生理解難懂句子的方法。

  第二、三首小詩讓學生運用剛才學到的方法——讀、想象畫面、聯絡上下文理解難懂的句子,小組學習後兩首小詩,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實踐運用。

  在多種形式的朗讀後,我啟發學生總結作者寫小詩的方法,學習小詩裡巧用修辭表現童年的美與樂的方法,讓學生也來試著用美麗的語言描繪下自己童年生活中的生動場景。

  不足:

  1、“以讀引讀、讀說結合”是生本教育中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之一。在學習過程中,我應該多問問學生:“這首詩你最喜歡哪個片段?為什麼?”抓住這一點讓學生從興趣出發,細細的讀,慢慢的.品,聯絡實際。放飛想象進行自主學習。

  2、拓展延伸,總結寫法。這一環節,沒有做到讀寫結合。

  生本教育的閱讀教學提倡讀寫結合。由於時間關係,我只引導學生總結了作者創作小詩的方法,說出了自己童年有趣的生活場景,而沒有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相應的小練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透過這節課,我感到自己的教學水平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今後,我還要多看,多思,多總結,做一名“學習型”的教師,不斷充電,使自己教學水平循序漸進,更上一層樓。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反思優秀3

  本課由三首內容淺顯、行文簡短且有趣味的小詩組成,極富畫面感。

  教學本課時,學生對於詩中畫面內容的感知並不是難點,但是,現在的小學生的生活環境充拆著電子產品,課餘時間不是看電視就是玩遊戲,日常的談話內容都離不開遊戲的角色或動畫片的情節,要想真正感受課文畫面中的景物美、人物歡卻並非易事。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展現畫面,讓學生將圖、文聯絡起來進行體會、感悟,自然在腦海中將文字進行了形象的轉化,並在小組中進行討論,說說自己在讀課文時,腦海中所程現的景象。

  同時,還引導學生在品讀感悟的過程中適時進行橫向拓展,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從中獲得了對畫面中人物情感的準確認知,巧妙實現了與畫面人物的情感共鳴,感受童年的各種樂趣,進而實現了對詩歌情感主旨的深化感知。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反思優秀4

  正所謂“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我覺得詩歌教學運用詞理論也非常有效。詩歌作為語言凝練,情感蘊含豐富的一種文體,沒有什麼方法比情感朗讀更加有效地體味詩歌的味道,相比那些細細的分析來說,誦讀才是詩歌教學的正道。

  在教授《童年的水墨畫》一文中,我首先緊緊扣住了詩歌的題目“水墨畫”,以藝術相通的理由,跟學生說“我們上一節詩意的美術課”。學生頓時愣住了,卻又有點興奮,都充著期待。在師生互動交流“畫畫的步驟和注意的事項”中,我獲得了許多的資源,有學生說“畫畫要先擬定一個背景圖”,有的說“畫畫要突出重點表現的景物”,“畫畫要根據心情用不同的色彩”“要有細節的描寫“……答案豐富多彩,也中了我的“圈套”。其實我就是想讓他們用喜歡的美術去學習《童年的水墨畫》,去感悟作者的畫,以及畫中的情。我簡單幾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畫框,並讓同學們思考“用剛剛分析的畫畫的理論,來想想該往這三副童年的畫中添上什麼景緻?”這一步其實是讓學生讀懂詩歌的大意,第一次引入了讀詩歌的階段。

  然而,這僅僅是從瞭解詩歌大意層面出發的,而更深的層面在於覺得這三副畫中的情。於是我在本節課上又滲透了一個“詩情畫意”的概念。引導道:根據同學們剛剛對詩歌大意的感知,我們基本完成了“畫意”的瞭解,然而“詩情”也就是作者表現的情感卻有待發掘。進而學生透過一遍一遍有感情的朗讀,其中包含了我的正確、錯誤示範朗讀的比較,引導他們發現朗讀應該注意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知道為何這樣讀。因此在這一系列多形式的朗讀中,學生自己也能夠抓住一些“詩眼”讀出感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