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守則> 新版《守則》體現對中小學生的人文關懷

新版《守則》體現對中小學生的人文關懷

新版《守則》體現對中小學生的人文關懷

  “中小學生要不說謊不作弊、會自護懂求救,堅決遠離毒品……”27日,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與2004年守則相比,新增“自覺禮讓排隊”、“文明綠色上網”、“低碳環保生活”等新內容。這是繼2004年以後,《中小學生守則》10年來的首次重新修訂。由於會直接影響下一代的培養,新《守則》甫一亮相,就引發社會高度關注。(9月1日中新網)

  新版《守則》共九大條,即“三愛”:愛祖國、愛學習、愛勞動;“三講”:講文明、講誠信、講法治;“三護”:護安全、護健康、護家園。這九大條用詞精煉、簡約,跟舊版《守則》相比,敘述語氣更為平和友善,少了居高臨下的行政語句和命令式語氣,並且與當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新版《守則》著眼於學生實際,突出了‘學生味’,學生更易接受,有利於將內容落實為具體行為。”有中學校長對其積極評價。而筆者以為,新版《守則》刪除了那些超出中小學生心智所能理解的、逾越他們能力的要求,最突出的如刪除了“見義勇為”內容,這不僅是對中小學生的道德“減負”,更是體現了對中小學生的人文關懷。

  作為中小學生的行為指南,在過去的10年間,《中小學生守則》陪伴了無數青少年學生度過了校園生活,在對中小學生行為習慣的規範與養成教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同時,也因一些內容“抽象”、“煩瑣”等,超出了孩子們的理解範圍和力所能及,因而也曾引發不斷爭議與質疑。“救火英雄”賴寧就曾作為青少年學生的榜樣和偶像,而在校園中大為宣傳和塑像。在宣傳這樣的少年英雄事蹟中,我們恰恰忽視了青少年尚未成熟的心智和力所不及的實際,使得他們在突發性災難中,或無受難,或白白犧牲生命。生命之樹過早夭折、生命之花過早凋落,讓多少父母難忍其痛,多少家庭難受其重!

  尤其值得重視的是,近年來,我國各類中小學生安全事故頻發,一方面固然與中小學生的安全意識淡漠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他們的自救技能匱乏大有關聯。因此,在當今社會,一部中小學生守則應該起到的作用,除了規範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之外,更應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和行為習慣,進而保障他們的生命安全。新版《守則》不但刪除了“見義勇為”,還將舊版中的“珍愛生命,注意安全”8個字拓展成為獨立的一條:“護安全。紅燈停綠燈行,防溺水不玩火,會自護懂求救,遠離毒品,珍惜生命。”變抽象概念為具體可行的操作指南,顯示出對學生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視。

  有教育專家這樣認為,新版《守則》有“三個突出”:一是突出國家意識,二是突出生命意識,三是突出孩子的自主意識。應該承認,受年齡、身體狀況和救助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很多中小學生尤其是小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尚且不足,盲目的見義勇為可能會造成無謂的犧牲。頻見媒體報道的中小學生因下水救人而溺亡的悲劇即是證明。用“會自護懂求救”取代“見義勇為”,鼓勵學生採取一種更為穩妥的方式,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見義智為”去救助他人,體現出對學生的關愛和保護。

  新版《守則》,無論是以兒童為本的刪“見義勇為”,還是彰顯科學理性的增“自護求救”,雖是“徵求意見稿”,但這樣的改變已是一次有力的探索,必將為探索青少年學生安全教育新方式留下空間。這種改變和探索,既是教孩子們學會尊重: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生命,尊重規律,尊重自然,尊重規則,尊重道德,也是體現作為一種教育管理制度和行為規範對中小學生儘可能實現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