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調查報告> 上半年四川企業用工調查報告

上半年四川企業用工調查報告

上半年四川企業用工調查報告

  為了解和掌握經濟新常態下企業用工的變化情況,為省委和政府準確研判就業形勢,制定就業政策提供科學依據,五月中下旬四川省統計局組織力量對全省除甘孜、阿壩以外的19個市州的262家企業用工情況進行了一次專項典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受去產能以及生產任務不足等因素影響,上半年企業減員多於增員,用工人數呈淨減少態勢,多數企業不缺工,但部份企業用工結構性矛盾仍然明顯。現將本次調查情況分析報告如下:

  一、調查企業基本情況

  262家企業分佈於農林牧漁業、採掘業、製造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業、居民服務業、租賃業、其他十二個行業,截至今年5月末有從業人員98184人,單位平均用工規模為374人。按從業人員規模分,1000人以上企業25家,佔9.5%、100-999人企業104家,佔39.7%、100人以下企業133家,佔50.8%;按企業登記註冊型別分,國有企業32家,佔12.2%、集體企業3家,佔1.1%、股份制企業94家,佔35.9%、私營企業118家,佔45.1%、港澳臺及外商投資企業6家,佔2.3%、其他企業9家,佔3.4%;按行業分,農林牧漁業22家,佔8.4%、採掘業20家,佔7.6%、製造業40家,佔15.3%、建築業21家,佔8%、批發和零售業22家,佔8.4%、住宿和餐飲業21家,佔8%、房地產業20家,佔7.6%、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17家,佔6.5%、交通運輸倉儲業18家,佔6.9%、居民服務業26家,佔9.9%、租賃業22家,佔8.4%、其他行業13家,佔5%。262家企業中屬產能過剩的企業16家。

  二、調查企業用工總體狀況

  調查顯示,上半年企業用工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企業減員多於增員,員工流失情況較為突出,用工人數總體呈淨減少態勢

  1-5月262家企業新招員工3419人,流失員工13841人,流失員工數高出新招員工數3.1倍,員工流失率達12.7%,扣除產能過剩企業後流失員工7771人,仍比新招員工數多1.3倍,員工流失率達10.2%。截至5月末,262家企業有從業人員98184人,分別比年初和去年同期淨減少10422人和11189人,降幅分別為9.6%和10.2%,扣除產能過剩企業後,分別比年初和去年同期淨減少4466人和2291人,降幅分別為5.8%和3.1%,與一季度相比降幅呈小幅擴大的趨勢。

  從企業看,由於員工流失較為突出,從業人員減少的企業數超過增加的企業數,企業用工穩定性有所下降。與年初相比,從業人員減少的企業有93家,佔比由一季度30.8%上升到35.5%,從業人員持平和增加的企業169家,比重比一季度下降4.7個百分點,其中從業人員持平的企業89家,比重下降8.7個百分點。

  從行業看,分化較為明顯,十二個行業四升八降,除農林牧漁業和租賃業有所增加,交通運輸倉儲業和房地產業微升外,其餘八個行業均比年初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其中以製造業、建築業和採掘業三個行業減員最多,分別達4954人、3813人和1251人,降幅為17.5%、22.3%和4.5%。

  從企業登記註冊型別看,減員較多的主要是股份制企業、私營企業、港澳臺和外資企業,分別比年初減少8816人、1254人和601人,降幅分別達13.9%、6.6%和12.8%,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其他企業從業人員基本保持穩定。

  從規模上看,1000人以上大企業減員最多,達8469人,佔到減員總數的81.2%,100-999人企業人數小幅下降6.1%,100人以下企業人數基本持平,僅減少48人。

  (二)一半的企業招錄了新員工

  調查顯示,今年初至5月末262家企業中有134家招錄了新員工,佔比為51.1%,比一季度下降1.4個百分點,共招錄新員工3419人,佔到招錄企業從業人員的6.5%。從行業看,招錄員工最多的三個行業是建築業、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分別招錄了1199人、757人和268人,共招錄2224人,佔到總招錄數的65%。從企業登記註冊型別看,招錄員工最多的是私營企業和股份制企業,分別招錄了1667人和1277人,共招錄2944人,佔到總招錄數的86.1%。從招錄員工的構成看,按戶籍性質分,以城鎮戶口人員為主,佔比57.5%;按文化程度分,以初中及以下為主,佔比45.1%;按年齡分,以25-34歲為主,佔比37.1%;從崗位看,以生產崗位為主,佔比49.5%。

  (三)近三分之二的企業不缺工

  據調查,262家企業中,有170家企業不缺工,佔比達到64.9%,比一季度上升了0.7個百分點,反映出目前企業缺工現象不突出。從缺工企業的具體情況看,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短期缺工或臨時性、季節性缺工現象相對突出。在缺工的92家企業中,短期缺工企業67家,佔到缺工企業總數的72.8%;二是行業間缺工差別較大。分行業看,缺工企業比重較高的三個行業是農林牧漁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居民服務業,佔比分別為50%、47.1%和42.7%,房地產業缺工比重最低,為15%,缺工比重最高與最低的行業之間相差35個百分點;三是普通員工和中高階技工缺工較多。調查顯示,企業缺工佔比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普通員工、中高階技工、其他員工、管理人員、科研人員,佔比分別為31.5%、30.4%、19.6%、13%和5.4%,中高階技工缺工佔比較一季度上升了7.8個百分點,而普通員工缺工佔比下降了10個百分點。

  (四)近七成企業新招錄員工月底薪與去年同期持平。調查顯示,134家企業今年初至5月末招錄普通員工的平均月底薪為2133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月底薪持平的企業達91家,佔67.9%,佔比較一季度上升1.4個百分點;月底薪上漲的有36家,佔26.9%,佔比與一季度持平,其中漲幅在5%以下的企業有16家,占上漲企業的44.4%,漲幅在5-10%的企業有15家,佔41.7%,漲幅在10%以上的企業有5家,佔13.9%。月底薪下降的`有7家,只佔4.8%。從行業看,月底薪上漲企業較多的主要集中在農林牧漁業、交通運輸倉儲業、住宿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四個行業,佔比分別為54.5%、45.4%、37%和30%。從企業登記註冊型別看,月底薪上漲企業較多的主要為港澳臺及外商投資企業和股份制企業,佔比分別為33.3%和13.2%;從規模上看,1000人以上大企業月底薪上漲企業較多,佔比達32%。對於月底薪上漲,漲薪企業中有10.6%的認為對企業經營沒有壓力,佔比較一季度上升了4.6個百分點;認為對企業經營有壓力,但能消化的比重由一季度64%上升到65.2%;認為壓力明顯增大的由一季度30%下降到24.2%,從總體看,多數漲薪企業對新招員工月底薪上漲反應溫和。

  三、企業經營狀況及對企業用工的影響分析

  調查顯示,上半年多數企業經營處正常狀態,但行業及企業間分化十分明顯,從而對企業用工帶來了不同的影響。262家企業中,60家採掘業、製造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15.6億元,同比增長0.6%,202家非採掘業、製造業企業營業收入213.2元,同比增長10.7%,262家企業利潤總額11.4億元,同比增長10.1%。扣除16家產能過剩企業後,44家採掘業、製造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72.8億元,同比增長3.2%,246家企業利潤總額10.9億元,同比增長33%。從企業看,經營狀況較好,收入和利潤同比均增長10%以上的有65家企業,佔24.8%,實現銷售收入41.9億元,營業收入114.2億元,利潤總額5.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9%、23.3%和71.5%;經營狀況較差,收入和利潤同比均下降的有71家企業,佔27%,實現銷售收入15.3億元,營業收入20億元,同比分別下降45.3%和16.3%,利潤為虧損0.46億元,同比增虧4.6億元。

  從經營狀況對企業用工的影響看,主要特點是,經營狀況較差對企業用工的影響明顯大於經營狀況較好對企業用工的影響,即經營狀況較好的企業用工總體基本穩定,經營狀況較差的企業減員較為嚴重。從企業看,經營狀況較好的65家企業5月末有從業人員25989人,分別比年初減少了315和505人,分別下降1.3%和1.9%。經營狀況較差的71家企業5月末有從業人員16722人,分別比年初和去年同期減少了4985人和3056人,降幅分別達23%和15.5%。具體看,對企業用工影響較大的主要集中在兩類企業,一類是產能過剩企業,另一類是建築企業。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以鋼鐵、煤炭為代表的產能過剩行業去產能步伐加快,對用工人數的影響開始明顯加大。5月末在用工人數比年初減少最多的十個企業中,鋼鐵、煤炭企業佔了四個,分別是攀鋼集團四川長城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四川廣旺能源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四川華鎣山廣能有限責任公司、雅安市安盛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大片煤礦,四家企業比年初減員5617人,佔到企業減員總數的53.9%。5月末262家企業中16家產能過剩企業從業人員26340人,分別比年初和去年同期減少了5956人、8898人,降幅分別達18.4%和25.3%,分別佔到企業減員總數的57.1%和79.5%。由於訂單減少,生產任務不足,建築企業減員也較為嚴重。5月末建築企業有從業人員13287人,分別比年初和去年同期減少了3813人和1264人,降幅分別達22.3%和8.7%。若扣除產能過剩企業和建築企業的減員因素,調查企業用工人數只比年初減少653人,降幅將由9.6%縮小到1.1%,呈小幅下降的態勢。由此可見,去產能及建築企業生產任務不足是導致上半年企業用工人數減少最主要的因素。

  四、需要關注的問題

  1.多數企業經營擴張慾望不強,招工能力有所減弱,用工需求上升預期不高。調查顯示,多數企業對擴大用工持謹慎保守的態度,262家企業中預計三季度用工與二季度持平和下降的多達221家,佔84.3%,比重較一季度上升了0.5個百分點,其中預計用工持平的有196家,佔74.8%,比重較一季度上升了3.3個百分點,預計用工增加的只有41家,比重由一季度16.2%下降到15.7%,反映出企業用工需求總體較為疲軟。從行業看,住宿和餐飲業、採掘業、製造業、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預計用工持平和下降的企業較多,所佔比重均超過86%。預計用工增加的企業主要集中在農林牧漁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兩個行業,所佔比重分別為36.4%和23.5%。

  2.部份企業用工結構性矛盾仍然明顯。調查顯示,儘管上半年企業用工需求不旺就業壓力較大,但仍有47.3%的企業認為存在“招工難”,其中有11.5%的企業認為存在較為嚴重的“招工難”。在招錄了新員工的134家企業中有41家企業認為今年招新員工的難度超過去年同期,佔到調查企業的30.7%,佔比較一季度上升了9.5個百分點,91家企業認為今年招新員工的難度與去年同期相差不多,佔比由一季度71.4%下降到67.7%,只有2家企業認為今年招新員工更容易一些。從行業看,認為新招員工難度超過去年同期的主要有采掘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農林牧漁業、住宿和餐飲業和交通運輸倉儲業,佔比分別為63.6%、62.5%、42.8%、38.5%和37.5%。從企業登記註冊型別看,主要集中於股份制和私營兩類企業,佔比分別達到41.9%和23%。從企業規模看,從業人員在100-999人企業反映較為突出,佔比達到37.3%,其次是1000人以上企業,佔30.8%。調查顯示,目前企業較難招的除一些髒重危崗位的普通員工和普通崗位的熟練工外,主要是專業技術人員,如農業科技、汽修保養、保健養生、酒店及物業管理等。對於招工難度增大,企業認為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求職者對薪酬期望過高,佔47.5%;二是符合崗位要求的應聘者減少,佔31.2%;三是求職者人數減少,佔14.8%;四是招聘渠道不暢,佔4.9%。

  五、受訪企業的呼聲與建議

  1.部份煤礦企業反映:煤礦員工年齡普遍偏大、文化水平較低、工資收入較低、家庭負擔較重,壓減煤炭產能後,裁減的員工再次就業的困難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穩定因素,企業壓力大,期盼政府能儘快出臺相關辦法或給予政策上的支援,幫助引導企業向適應市場發展的新能源轉產,實現煤礦職工再就業。

  2.部份保安服務公司反映,作為非一般納稅人受“營改增”政策影響較大,主要是營改增後,最大的成本人工工資等暫不能納入抵扣稅項,卻要按增值稅稅率交納稅金;其次,開具的發票不是增值稅發票,客戶方不能抵扣稅金,影響業務的開展。期待國家針對行業的特殊性,給予稅收方面的合理政策,促進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3.部份市政公用企業反映:政府補貼偏低,經營壓力較大。如遂寧市公交公司呼籲:提高政府政策性補貼;適當調增運營票價;適當增加公交駕駛員的薪酬待遇。如攀枝花市水務公司呼籲相關部門針對工商用水實行同價出臺相應的補貼政策。

  4.部份企業的建議:

  一是強化技術人才培養激勵措施。注重對引進技術人才的選拔、培養和激勵,制訂相關政策措施,對技術人才可以推薦申報享受市、區政府特殊津貼等政策,同時出臺相關人才住房保障體系,透過解決技術人才的工作、住房等措施,實現技術人才的落地。

  二是政府有關部門進一步健全就業服務體系,增加人力資源招聘會的次數和力度,尤其是多開展特定行業的招聘會,為用工單位和求職者搭建供需平臺,引導企業和求職者實現人崗有效對接。

  三是就業服務機構與企業加強合作,大力開展多層次、多類別的定向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緩解求職者求職無技術、企業想招人但無合適人員的兩難問題。

  四是切實落實好減輕企業稅費負擔的各項舉措,對於困難企業給予部分社保費用免繳、緩繳或降低費率。同時建議對企業用工出臺獎勵政策,以調動企業用工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