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方案> 【精品】理財方案四篇

理財方案

【精品】理財方案四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那麼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理財方案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理財方案 篇1

  專家建議說,40多歲的年齡應該學習“用兩條腿走路”——收益不僅來自於工資收入,投資也能固定增加您的財富。

  事業有成家庭重在搏

  個例重放:韓先生,40歲,每月家庭收入1萬多元,車房都有,購買了幾支股票型基金。決定拿3000元,用於保險投資,希望得到專家建議。

  理財建議

  專家:韓先生在經濟上、生活方式上都趨於穩定。子女的教育經費、贍養父母等方面是韓先生所考慮的,著手準備投資增值計劃是正確的。

  理財規劃:建議除去必用資金,每月將收入的30%投向進取性、較有風險的投資或股票,20%作為保險資金,30%購買定時定額平衡型基金,20%購買黃金或其他較為穩定型基金。

  投資風格:有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品種多樣化,應該以進取型投資風格為主。

  保險型別:意外險、健康險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在有經濟條件的情況下,購買部分養老險。

  單親家庭重在“穩”

  個例重放:蔣女士,40多歲,月收入4000元,獨自帶一個女兒。雖然沒有供房壓力,但女兒面臨上大學的問題。

  理財建議

  專家:蔣女士的情況,應以“穩”為前提。但蔣女士的收入模式非常單一,擁有資金也基本處於儲存狀態,應該擴大理財方式,學會“把雞蛋放在幾個籃子裡”。

  理財規劃:將比較固定的存款轉成較有保障的國債或基金,以保證孩子上大學的費用;另外除去日常消費,剩餘的零散資金可投入貨幣市場基金及保險。

  投資風格:應該以溫和進取型投資風格為主,在保障生活質量的同時,為自己買一些保險,防止意外事故打亂一家人的生活。

  保險型別:為了孩子與父母著想,意外險要考慮得多些,同時在可能的情況下購買部分健康保險。

理財方案 篇2

  周女士26歲,本人有社保和醫保。丈夫25歲,有社保和醫保,每月有住房公積金1000元。家庭年收入5萬元,家庭年支出2萬元,家庭負債1.8萬元,是上學期間的助學貸款。雙方父母都無社保,無醫保,暫不需要支付贍養費。投資偏好屬於保守型。

  5年內購置50萬元的房屋;3年內打算要個小孩。

  根據周女士目前的家庭財務狀況,按目前每年3萬的節餘,結合其保守型的投資偏好,只能投資於債券型基金或保本型理財產品,並且中途還有生育小孩以及還清欠款的費用,因此對於其在5年內既買房又生育小孩的理財目標,理財師認為其兩者不可兼得,建議將購房計劃延遲至8年。

  鑑於周女士家庭的財務狀況還不是很穩定,建議提取3個月生活開支費用約5000元作為家庭的應急準備金,以備失業、疾病等意外情況。

  建議將第一年結餘的3萬元中的1.8萬元用於還貸,其餘1.2萬元資金可以考慮購買保本型基金,並且在第二年開始,將年結餘3萬元進行追加,由於在第三年要預留1.2萬元的生育資金,以及每年要增加8000元的育兒費用,因此第三年僅追加1萬元,從第四年開始周女士每年可以穩定投入20000元用於投資追加。

  周女士夫婦有社保和醫保,同時面臨較大的短期買房和生育所需資金壓力,所以建議先補充意外險,待收入有所增加後再補充壽險。意外保險按兩人各10萬元保額計算的話,可購買200元對應10萬元保額的水平購買保險,兩人每年共需要400元的意外險保費支出。建議周女士5年後考慮再為家庭購買約5000元/年保費的對應壽險保額。

理財方案 篇3

  家庭情況

  胡先生在某外資企業擔任中層管理人員,太太在一家廣告公司擔任副總經理,17歲的兒子在一所私立中學讀高一。眼看著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讓孩子到海外留學,胡先生也萌動了讓兒子高中畢業出國留學的願景。

  胡先生目前每月的工資收入有3萬元,太太每月工資1萬元,家庭日常生活開銷與娛樂休閒消費約2.5萬元。每年胡先生和胡太太還有約20萬元的年終獎金,這筆錢被用來孝敬雙方父母4萬元、兒子私立學校的學費、住宿、伙食費用2萬元、全家人旅遊出行及購物消費4萬元。家庭資產方面,現金以及定期存款約20萬元,基金約市值有100萬元,在市區的一套自住房市值300萬元。

  理財目標分析

  胡先生家庭目前年度總收入68萬元,每月支出2.5萬元,加上年末旅遊等消費10萬元,年度總支出約40萬元,家庭每年可結餘28萬元左右。家庭資產方面,房產300萬元,金融資產銀行活期加上基金為120萬元,基金以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為主。這是一個年收入豐厚,現金流充沛,已有相當積累的家庭。胡先生夫婦倆離退休還早,因此還有足夠的時間積累更多財富,實現近期和遠期的理財目標。

  近期目標是送兒子出國留學。兒子到美國留學估計要4年的時間,據胡先生了解,如果沒有獎學金,每年的學費、生活費用大概要3萬多美元,4年總計12萬美元,按照目前匯率6.362計算,摺合人民幣80萬元左右。兒子目前讀高一,胡先生還有兩年的時間籌備留學費用。由於留學費用並不需要一次支付,因此20萬元的流動資金,再加兩年內每年近30萬元的結餘,完全可以支付兒子的留學費用。

  胡先生另一個理財目標是養老金的準備。近期胡先生讀到某經濟學家的一個觀點,認為未來1000萬元養老都不見得夠,讓他很不踏實。其實,所謂1000萬元養老並無實際的測算根據。胡先生夫婦目前已持有100萬元基金,在此基礎上,每年可結餘28萬元追加投資,按年均6%的投資收益,15年後他們退休時,可擁有500多萬元金融資產,加上社保支付的養老金,應該說可以養老無憂。

  理財規劃及建議

  家庭備用金:以貨幣基金替代活期存款

  胡先生家庭收入頗豐,淨資產儲備較高,經濟基礎良好,但從另一方面來看,資產配置方面可作改善。建行財管家建議如下:

  以貨幣基金形式留存備用金。家庭緊急備用金通常為家庭3-6個月的生活費,也就是說要有15萬元的備用金。這筆錢存活期有點不划算,不如以活期存款加貨幣基金形式留存。貨幣基金具有風險低、流動性強、申購贖回無費用,贖回通常是T+1天到賬,是家庭理財活期存款的替代品。目前貨幣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在3.5%-4.5%之間,要遠高於活期存款利息。

  長期定投:債基收益更穩定

  每年的結餘資金可參與基金定投,但需定期對投資物件進行檢視。保留現階段評級較高業績較好的品種,考慮長期利得。

  目前胡先生的基金的.配置不是最合理,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與股市高度相關,對於胡先生這樣平時工作繁忙又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的人,高比例的股票型基金顯然是不明智的。在胡先生的資產配置中,應該轉化一部分資金獲取相對穩定的收益,如投資債券或債券型基金,也可在低位時購買黃金,用於養老。

  債券的固定收益屬性決定了其受宏觀經濟和政策的影響巨大,尤其是利率政策。從央行去年年底開始多次的貨幣寬鬆政策來看,中國進入降息降存準的通道。這對於債券市場來說是個極大的利好訊息。自去年12月份開始債券型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基本超過6%。而在未來的一年中,貨幣寬鬆政策仍將繼續,降息通道仍將持續,債券基金投資進入一個黃金時期。

  另外,在追求穩定收益的同時,也可適當參與黃金等貴金屬的投資,現在不少銀行、黃金公司都推出了投資金條、賬戶貴金屬,為普通百姓提供了更多投資渠道。不過,黃金投資時,也需要注意風險,切不可將黃金投資視作為保本類的投資。

  各國本科留學費用知多少?

  近年來,在高考後選擇出國留學的國內學生越來越多。進入20xx年以來,儘管各國留學費用漲聲一片,但依舊難擋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熱情。這裡筆者對一些熱門國家的留學費用作下介紹。

  美國:四年本科留學費用約合55萬至150萬元人民幣。美國留學的基本費用包括學費、住宿費、生活費和其他雜費等。在學費方面,以商學院、法學院、醫學院等為最高。地區之間的生活標準也存在著差異性,一般生活費和其他雜費在6000-15000美元之間。

  英國:三年本科留學費用約合51萬至75萬元人民幣。在英國讀本科一般需要三年時間,名校的學費還要略高於普通學校。

  加拿大:四年本科留學費用約合60萬至88萬元人民幣。其中每年學費約為8萬-14萬元人民幣,生活費約為7萬元人民幣。

  澳大利亞:四年本科留學費用約合60萬至84萬元人民幣。著名大學的學費較高,尤以悉尼和墨爾本地區的大學為最。20xx年赴澳大利亞讀本科的費用相比20xx年上漲了2萬元人民幣。但由於澳大利亞政府允許學生打工,所以部分學生透過打工可以貼補生活。

  日本:讀本科年均費用約合15萬元人民幣。由於入學第一學期除學費外,還需繳納報名費、入學金、雜費等,因此,第一年費用要比隨後三年多出30%左右。而生活費每年約需6萬-7萬元人民幣,但在東京的生活成本要比其他城市高出一倍。

  出國留學是家庭的一個重大投資,要從孩子的學業基礎和相關專業的前景等方面綜合考慮,也要對家庭經濟的承受能力做一評判,不贊成為盲目地留學而留學。

理財方案 篇4

  許多老年人在理財上有自己的考慮,面對家庭多年的積蓄,他們渴望能透過投資獲得較高收益,理財專家建議,老年人家庭,風險承受能力越來越低,理財應首先考慮收益穩妥,減輕風險性投資,避免使養老資金蒙受損失。

  今年66歲的黃老先生老伴也已過花甲之年。孩子們均已獨立生活。黃先生退休後,拿出多年的積蓄30萬元專職炒股,先期股市好的時候賺了不少錢。而近幾年來,股市大跌,股市泡沫被不斷擠出,致使資金僅剩20餘萬元。最近,黃老先生正在檢討當前的投資策略,並思考自己的養老之道。

  許多老年人也都有類似黃老先生的經歷,他們不僅注重儲蓄,把每個月節餘存入銀行,為晚年生活做好積澱。而且不滿足於銀行存款、國債等低收益產品,期望獲得較高的收益。哈爾濱市商業銀行個人業務銷營中心林巖說,老年家庭的理財之道應當優先考慮投資安全,以穩妥收益為主。許多老年人投資意識都很強,非常注重投資理財方面的收益,將全部資金均投入到股市中。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退休養老的壓力越來越大,風險承受能力越來越低,所以理財思路應逐步趨向穩健。

  理財專家林巖建議,老年人最理想的投資模式應按照比例組合搭配,降低投資風險。投資組合可定為:30%股票型基金(可作為獲取高收益的投資),40%國債儲蓄(作為老年養老資金的儲備),30%銀行存款(用於應急備用金)。這種組合即可滿足老年人對高收益的追求,又可有效降低投資風險,使資金漸漸增值,並有助於老先生的身心健康,不至於承擔過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