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成語故事> 【推薦】成語故事讀後感

成語故事讀後感

【推薦】成語故事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成語故事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成語故事讀後感1

  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片語或短句。成語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成語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使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傳承下來的,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諺語相近,但是有一定的區別,而成語故事可以從一個故事中想出一個成語,這個成語代表的意思就與故事相同,而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也有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成語故事是我們想象和創造的源泉,它能讓我們愛不釋手,在我們成長的回憶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我記得最清楚的成語故事是畫龍點睛。張僧繇,是我國古代非常著名的畫家,他擅長畫龍。傳說他曾經在南京畫過龍,但是他畫的龍卻總不畫眼睛,這讓人們看到後都覺得美中不足。有一天,他去趕廟會,有人就問他為什麼不給龍畫眼睛,張僧繇說,不能畫,是因為給龍畫了眼睛後就會飛走。人們不信,就讓他畫了兩條龍的眼睛,一畫完頓時狂風大作,那兩條畫了眼睛的龍飛到了天空,過了一會兒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讀完這個故事後,我查看了字典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比喻藝術創作在關鍵處或說話在關鍵處加上精闢詞語,可以使內容更加生動形象。

成語故事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一個故事,故事中說到一個大財主大擺酒宴。席間划拳行令喧鬧如潮,一個老頭因牛肉沒嚼爛而卡住喉嚨,頓時大汗淋漓,翻白眼,眾人紛紛為他想辦法處理,把老漢左右折騰,老頭兒氣得大喊而吐出牛肉,財主見狀要各位回家說:“有了前車之鑑,要想不再發生這樣的災禍,酒肉不可吃,三餐不可有”。

  讀了這個故事之後,我想起了爺爺跟我講小時候學走路的事。當時我剛學會了走路,沒走幾步就會摔倒,但是當時自己都站不起來,然後爺爺把我抱起來放在地上讓我接著走,現在想想自己不想站起來,可能是再也不想學走路了,但是我並沒有因為摔倒而放棄了學走路。

  因噎廢食,故事中的財主,因為老頭兒被噎著,而放棄了三餐時,我意識到不能因為受到挫折而放棄做這件事情,雖然老頭兒因為吃牛肉噎著了。但是是老頭兒急於說話所造成的,所以財主因此放棄三餐是不對的,而是要找到事情的原因。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知道兩個道理,酒肉不可吃,三餐不可有是不對的可以在請別人吃飯的時候儘量不要說話,還有要是想說話就等到嘴裡沒有東西在說話才對。

成語故事讀後感3

  假期中,我讀了這本《成語故事》。這本書講述了成語背後有趣的典故。有些成語簡潔明瞭,有些成語意義深刻。如:口蜜腹劍、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唐玄宗時期的宰相李林甫品德很惡劣,他一方面巴結皇帝及其身邊的人,另一方面對其同事和下級官員又大耍兩面派手法。對於那些有權有勢的人,他就拉攏、結交,結黨營私。而對於有學有識或被皇帝重用、厚待的人,他則一手遮天,千方百計阻撓皇帝對他們的任用。李林甫就是這樣一個陰險狡猾,詭計多端的人,因此人們都稱他是“口有蜜、腹有劍”。現在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嘴上花言巧語,實際上居心不良,嘴甜而心毒。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典故講的是緬伯高帶了一批禮物和幾隻可愛的白天鵝去見唐太宗,半路上,他發現天鵝的羽毛髒了,就把天鵝放出來洗一洗。誰知,天鵝竟全都飛走了,只剩下了幾根羽毛落在地上。緬伯高只好撿起了一根羽毛,寫了一首詩,繼續趕路。見到唐太宗,他硬著頭皮把這些東西交上去,但唐太宗沒有責怪緬伯高,反而給了他許多禮物。現在,人們常用這個成語比喻禮物雖輕,但含有很多情意。

  這本書我要收藏起來,它的用處可大了!

成語故事讀後感4

  最近我讀了《成語故事365》這本書。我覺得拔苗助長這個故事講得很有意思,現在我就給大家講講拔苗助長這個故事。

  以前,有一個人他的性子很急。有一天,他種了一些秧苗,種下秧苗後,就希望秧苗立刻長大成熟。他幾次去田裡看秧苗,都沒看出秧苗長高,心裡很著急。有一天,他突然想:如果把秧苗往上拔一拔,秧苗不就長高了嗎?想到這裡,他快步跑到田裡,把秧苗一株一株地都往上拔了一大截。就這樣整整幹了一天,他才把田裡的秧苗都拔高了。晚上,他回到家裡高興地對家人說:“我今天辛苦了一整天,總算是幫田裡的秧苗長高了!”

  第二天,他的兒子跑到田裡一看,原來綠油油的秧苗,現在全都枯黃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做事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這樣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裡的那個農民一樣那麼著急,到頭來什麼也沒有做好。

成語故事讀後感5

  爺爺給我買了一本《成語故事》書,才看了幾頁,我就被它精彩的內容深深吸引了。

  成語是中華人民特有的語言表達方式,成語故事以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說明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體現了古人的'聰明才智。

  《成語故事》這本書主要分為歷史成語故事、神話成語故事和寓言成語故事三類。如:《破釜沉舟》、《畫龍點睛》、《守株待兔》。其中我非常喜歡《守株待兔》這個成語故事。它講的是古時候,有個農民因為天氣太熱,幹完了農活在大樹下休息。突然一隻兔子從遠處奔過來,一頭撞死在樹幹上。農夫見到,高興地把兔子拎回家,美美吃了一頓。從此,他再也不幹農活,天天坐在樹下等兔子,結果不但沒等到兔子,莊稼卻死光了。

  從這個成語故事中,我懂得了學習和做事都要腳踏實地,不能總守著以前的一點點經驗,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只有通不斷的努力才能有所收穫。

  《成語故事》這本書不僅讓我開闊了視野,增加了不少歷史知識,更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從中得到啟示。

成語故事讀後感6

  我讀的書是《中華成語故事》,這本書裡有許許多多的成語故事,就是這些成語故事記下了中華五千年的輝煌成就。雖然,那些現在被我們敬仰的古人已經不在了,但是,他們流芳百世的故事流傳了下來。所以我們要當一次傳香火的人,把這些成語故事像傳香火一樣傳下去。

  此外,我還選了許多我喜歡的成語故事,我來介紹一下吧。

  程門立雪:告訴我們要像楊時和遊酢一樣,誠懇好學,尊敬師長。

  前車之鑑:告訴我們如果犯了錯誤,以後要謹慎一些,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重蹈覆轍也是這個意思)

  打草驚蛇:告訴我們以後做事要謹慎,不要驚動對方,免得打草驚蛇。

  寵辱不驚:告訴我們被別人得寵或屈辱時,不要過於表現自己或記恨別人。

  我覺得這的的確確是一本好書,以後如果還有這類的書的話,我一定還會看的,另外,我推薦大家也來看這類的書。

成語故事讀後感7

  這周我認真閱讀完了《成語故事》,這本書把成語分成了三類,分別是:為人處事篇、堅強意志篇、求學求知篇。各類成語分別從不同角度講述了很多道理。

  如:拔苗助長,這個成語就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不能理想化,要切合實際,更不能違背自然規律辦事。我的感悟是學習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漸進,透過不斷積累新知識,才能取得好成績。

  玩物喪志,這個成語就告訴我們做遊戲、看電視等等非主要事情,都不能過於沉迷其中,迷失方向,從而忘記了自己的志向,忘記自己本應該做的事,時間久了將變成廢人。這個成語故事對我最大的警示是,我不能廢寢忘食地看動畫片。我很喜歡看《變形金剛》、《喜羊羊》等動畫片,我一看到這些動畫片,經常連飯都忘了吃,後來飯涼了也就不吃了,為看動畫片,也不少捱罵。看了這個成語故事,我感覺到古人很早就知道的道理,我現在還沒明白,我要趕緊改正,在不能“玩物喪志”了。

  透過閱讀《成語故事》我不僅知道很多成語的意思和應用,更讓我受到了教育,知道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給我以後的學習帶來很多的幫助,我很喜歡這本書。

成語故事讀後感8

  《成語故事》這本書裡包含著各個成語不同見解和哲理。比如拋磚引玉這個成語故事,比喻用粗淺的東西引出完美。珍貴的東西;再比如聲東擊西這個成語故事,指製造出要攻打東邊,實際上卻攻打西邊。而有一個故事,叫懸樑刺股,故事裡的人物讓我深感敬佩。

  在戰國時期有個叫蘇秦的書生,他的身境非常之坎坷,曾到一位隱居深山的鬼谷子那裡學習學成後,他想去各國遊說,找一個一官半職。蘇秦曾來到秦國,在一個小旅店裡住了兩年,一連給秦惠文王上了十次奏章,宣揚自己治國主張。可是,秦惠王沒有采納,蘇秦在心灰意冷的時候回家了。回家之後,親戚。鄰居們都看不起他,這讓他感到非常之慚愧,決定要發奮讀書。從此以後,他整天都在家裡讀書。到了晚上如果打瞌睡,蘇秦就會拿旁邊的錐子刺自己的大腿,經過一段時間的苦讀,終於掌握了更多治國道理。對各國的軍事更加的瞭如指掌。這就後來成為戰國時代一位具有響噹噹的大縱橫家。

  從這個成語故事中我學會他那種勤學苦練。發奮讀書的精神。

成語故事讀後感9

  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片語或短句。成語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必須的意義,在成語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使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傳承下來的,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諺語相近,可是有必須的區別,而成語故事能夠從一個故事中想出一個成語,這個成語代表的意思就與故事相同,而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也有相同之處與不一樣之處。

  成語故事是我們想象和創造的源泉,它能讓我們愛不釋手,在我們成長的回憶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我記得最清楚的成語故事是畫龍點睛。張僧繇,是我國古代十分著名的畫家,他擅長畫龍。傳說他以往在南京畫過龍,可是他畫的龍卻總不畫眼睛,這讓人們看到後都覺得美中不足。有一天,他去趕廟會,有人就問他為什麼不給龍畫眼睛,張僧繇說,不能畫,是因為給龍畫了眼睛後就會飛走。人們不信,就讓他畫了兩條龍的眼睛,一畫完頓時狂風大作,那兩條畫了眼睛的龍飛到了天空,過了一會兒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讀完這個故事後,我查看了字典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比喻藝術創作在關鍵處或說話在關鍵處加上精闢詞語,能夠使資料更加生動形象。

成語故事讀後感10

  這個學期我和老師、同學們共讀了一本書——《成語故事》,這本書有七十九個成語,每一個成語之後都有一個發人深省的歷史故事,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我特別喜歡讀。

  讀完這本書,我的收穫很大。“程門立雪”講的是尊師重道的故事,表現了楊時和遊酢學習的刻苦及對師長的尊重。也告訴我們,在學習上一定要謙卑、刻苦,只有這樣才能學到真本領。“對牛彈琴”則告訴我們,跟不同的人說話應該採用不同的方式,要因材施教,對症下藥。“負荊請罪”講了廉頗故意在人前羞辱藺相如,但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所以避開廉頗。廉頗後來明白藺相如的良苦用心,負荊向其請罪,最終兩人結為生死之交的故事。它啟示我在集體中生活應該顧全大局,做了錯事要及時改正。

  “高山流水”讓我明白知音難覓的道理。如果在學習生活中能遇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學習,一起進步,豈不是一件快事?“覆水難收”更讓我明白做決定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不能口出狂言,做讓自己後悔的事;也讓我明白人無完人,不能將不如自己的人全盤否定……

  成語是多麼美妙又是多麼深奧,我希望我以後能學到更多的成語。

成語故事讀後感11

  在暑假裡,我讀了《成語故事》這本名著。其中,我最喜歡孺子可教。

  孺子可教說的是張良因行刺秦始皇沒有成功,逃到下邳隱蔽。但有一天,他在下邳散步時,遇到一個老者。他看到張良走來,就叫道:“喂,你去把我橋下的鞋子撿起來!”張良聽了很不舒服,但礙於老人的年紀,就去橋下給老人撿鞋。老人見了,非但不道謝,還大大咧咧的讓張良把鞋給他穿上。張良想,鞋都撿了,就不計較了。便幫老人把鞋穿上。老人連一句感激的話都沒說,就走了。五天後,老人把自我用畢生心血寫成的《太公兵法》交給了張良,讓他好好鑽研,張良對此深表感激。

  由此可見,張良的確是“孺子可教”啊!我們也要學習張良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當然,我喜歡的故事還有很多,如:鷸蚌相爭、愚公移山、水滴石穿等。

  成語故事讓我學到了很多精神,你也能夠看看哦!

成語故事讀後感12

  我利用今年的寒假讀完了《成語故事》,他是我有增長了一些知識。

  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懸樑刺股》這個故事。它訴說了戰國時的蘇秦。蘇秦年輕時,目不識丁,無所作為,連家人都看不起他,常受到別人的嘲笑、譏諷。他為了有所成就,便開始發奮學習。俗話說“少年時學習,像剛出升的太陽;中年時學習,像中午的太陽;老年時學習,像燃燒的蠟燭。”蘇秦無時不刻不在學習,就連家人熟睡時,他還在挑燈夜讀。蘇秦還找來了一把錐子。每當困了的時候,就用錐子猛刺大腿,讓疼痛驅除疲倦,繼續看書。

  哈哈哈。剛才我也用了一個成語——目不識丁呢!那就來說說“目不識丁”的故事吧。

  目不識丁講的是唐憲時,張弘靖手下有兩個胡作非為、仗勢欺人的官吏,分別是韋雍和張宗厚。一天,韋雍喝醉了。他來到軍營,見士兵們正在操練,便大發狂言:“現在國家太平,又沒有戰爭,你們就是能拉開二石重的弓,又有啥用?還不如去認個“丁”字!

  自從我讀了《成語故事》後,我不僅增長了知識,還學到了許多道理:蘇秦懸樑刺股、墨翟墨守成規。有勤奮、有聰明,看來,我更應該去看一些好書,讓自己變得更棒!

成語故事讀後感13

  這個暑假我讀了《中華成語故事》,有很深的感受,中華成語故事是文明智慧的源泉,思想文化的結晶。漢語成語,濃縮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語言文化中的一枝獨秀的奇葩。在文字表達中恰當地使用成語,能起到畫龍點睛、生動形象、意境深奧的效果,這也是其他語言文字難以比擬的地方所在。

  我從“不自量力”的成語中學到了:要正確地估計自己的力量,不能過高估計自己。

  我從“大公無私”中學到了:要完全為集體利益著想,沒有一點私心。也可以指處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才能受人愛戴。

  我從“懸樑刺股”中學到了“只有刻苦學習才能成為大器之材。感受很多,不能一一列舉。

  一個成語故事往往就是一段歷史,一個傳奇,一個哲理。我要以史為鑑,學習古人的智慧,時時反省自己,嚴格地要求自己,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成語故事讀後感14

  暑期裡做生日時,父親送我的生日禮品是一本書《成語故事》。

  看了這本書,我不僅知道了很多成語,並且知道了他們的來歷。看了這本書,我還了解了很多我國曆史上的知名人士,例如“磨杵成針”裡的李白,我還學過他的《靜夜思》和《望廬山瀑布》呢。三顧茅廬裡有三國諸葛亮和三國劉備。我最喜歡聽父親講三國演義了。書裡也有許多寓言故事。例如夸父追日、盤古開天闢地這些。

  一個個成語小故事,好像打開了一扇扇歷史時間的窗子,使我領略到了在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藝術。

  成語,可謂是中華漢字的精華,每一個成語都是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懸樑刺股”、囊銀映火”告知我想勤奮好學,不可以“玩物喪志”“愚昧無知”;辦事不可以“急於求成”,應當“由淺入深”;和盆友要“患難與共”“風雨共舟”;看待他人要“和人友善”,不可以“心懷叵測”。

  我謝謝《成語故事》來教我這麼多到大道理!

成語故事讀後感15

  最近幾天,我看了一本書,名叫《中華成語故事》,這裡面有一個成語最令我印象深刻,就是“江郎才盡”。

  這個成語講的是南北朝著名文學家江淹,家境十分貧困。儘管條件不好,但還發奮讀書,由於他刻苦自學,寫出了許多精彩的文章。可是到了晚年,他的才思大大減退,寫出的文章也沒有風采了,人們都搖著頭說:“江郎才盡了。”

  關於這個成語其實還有一個傳說:有一次,江淹在亭中午睡,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對他說:“文通兄,我有一隻筆在你那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還給我了吧!”江淹聽了,從懷裡取出一支五色來還給他,從此,江淹文思枯竭,便再也寫不出什麼好文章來了。後來人們就用“江郎才盡”來比喻人的文思減退。

  從這個成語故事中我知道了:學無止境,只有不停的學習,才能不斷的提高自己,才不會像江淹一樣不斷倒退,使原有的才華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