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勤奮> 關於勤奮的作文合集八篇

勤奮的作文

關於勤奮的作文合集八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勤奮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勤奮的作文 篇1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都在苦苦追尋成功的秘訣。《胡雪巖的啟示》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從胡雪巖的成功經歷我認識到誠信與勤奮是成功者必備的品質。

  誠信,就是誠實守信。具體說來,一是要求真,也就是說無論是對工作,還是為人處世都要真誠,來不得半點虛偽和敷衍了事。二是守信,要信守承諾,言行一致,說到就要做到。

  勤奮,一是要勤奮學習,二是要努力工作,三是要樂於助人。前面兩點我們都很注重,但大多數時候我們忽視了第三點,其實這一方面同樣重要。因為真誠的幫助別人會給你帶來最好的人緣,而在這些你幫助的人當中很有可能將來會給你帶來人生的重大轉折。胡雪巖就是因為這一點才得到了他人的賞識並一步步走向成功。所以我們常說:“於人方便,於已方便。”

  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在加強學習勤奮工作的基礎上,我一定要努力做到兩點,一是信守承諾,言行一致;二是要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做好其它工作,並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幫助他人,為自己贏得好人緣,為自己打造成功的基石。

  不由得,我又想起了那句話,堅持就能成功!

勤奮的作文 篇2

  有的人說:天才在於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和百分之一的靈感。”有的人說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當看到天才的發揮時而驚羨不已,當看到笨蛋的愚蠢時而不屑一顧。然而我們在感嘆這一些時,是否想過天才背後的十萬倍努力和汗水,笨蛋後面的遊手好閒朋友們,你們要記住:做人,要腳踏實地;學習,要專心致志;做事,更要精益求精。在天才與笨蛋之間,只有一念之差。小時候,都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孩子。但是到青少年時,兩個人都變了,一個走上了正路,另一個人卻走上了不歸路。從此以後,兩個人的差距越來越遠。

  貪玩遊手好閒的人喜歡“玩”與“樂”,享受在玩樂之中,逃避現實,虛度光陰。

  而天才的講究就是“成”與“功”,“勤”與“奮”是“成”養成了“功”,同時,“功”也養成了“成”。正所謂功到自然成。只有辛辛苦苦的用功讀書,才能成功。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的一生,天才與笨蛋的差別,就在與“成”與“功”之間。

  古代著名詩人李白,小的時候十分的貪玩,不喜歡讀書。有一天,他出門玩耍時看見一位老婆婆手中拿著一根鐵棒在不停的磨。十分好奇,便問老婆婆在幹什麼,老婆婆說她想把鐵棒磨成繡花針。他聽了這句話,十分的震驚,從此以後,他用心讀書,把書當成自己的朋友,終於成為了一位鼎鼎大名的詩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讓我們勤奮起來吧,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天才吧!

勤奮的作文 篇3

  我們班有一個勤奮好學的同學,名字叫小芳。

  她有一定烏黑的頭髮,一雙漂亮的眼睛,小小的嘴巴一張開就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真可愛。小芳尤其勤奮好學,我多次看到下課時間、放學時間走在回家路上,她都在看書,看得很認真。現在她都近視了,但她全然不顧,還不停地看。真是惜時如金呢!

  上課的時候,小芳總是積極舉手回答問題,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她勤奮好學的故事很多很多……

  記得印象最深的一次,那是放學的時候,她還在教室裡不停地做作業,值日生對她說:“快回去吧,要關門了!”小芳說:“等我把這道題做完了就回去。”一會兒,值日生又說:“快點,我真的要關門啦!不然,你今晚就住在這裡。”小芳未等值日生說完,已經做完了作業了。

  當晚,小芳並沒有因為完成作業而放鬆,而是複習、預習,直到爸爸媽媽催促她去睡覺,她才覺得困了,上床休息。

勤奮的作文 篇4

  今天我們剛學完《說勤奮》這篇課文,它講述了:司馬光小時候十分聰明,每天老師教完課,他總是讀到滾瓜爛熟為至,長大以後,他為了抓緊時間,用“警枕”來抓緊晚上睡覺的時間來讀書寫作。童第周17歲才上中學,成績很差,他不氣餒,急起直追,過了半年,他的成績名列前茅,最後成為了一名的生物學家。

  是啊,天資聰明和基礎較差的人都要靠勤奮才能成才,我們也要勤奮才行啊!任天銘比我們先做到了這點。

  任天銘是我們班的作文大王,他的作文在全年級都是第一,可一年級時成績遠遠沒有現在的成績好!我十分奇怪,下課後,我去問任天銘:“任天銘,你的成績怎麼進步得這麼快呢?告訴我吧!”

  任天銘聽了認真地說:“我進步得這麼快不是靠別的,而是靠‘勤奮’,我每天寫完作業,只要一有空,總會看看書練練實作,日積月累,我的成績就好了。”

  同學們,我們可一定要向任天銘、司馬光和童第周學習呀!

勤奮的作文 篇5

  勤奮之花,當它悄然綻放時,你會發現,其實,它很美麗。

  ——題記

  在我班的一個角落裡,一個男孩靜靜地低著頭,彷彿那個小小的角落是屬於他的世界,他就這樣垂著頭,默默地學習著,耕耘著,彷彿角落外的一切都被他拒之門外。他就是盛開在我心中的勤奮之花——我的同桌許志武。

  許志武在我心中是一個既乖巧又愛學習的男孩,她像他的腦裡、眼裡、心裡、想的、看的、記的一切都是學習,不管環境多麼惡劣,他總是一絲不苟堅持不懈。

  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晚上放學後,我們倆一起在他家的樓上做作業。夏天的晚上,天氣格外悶熱,加上蚊子都業湊熱鬧,耳邊總是響起雷鳴般的嗡嗡聲。我用手左拍拍,右拍拍,勉強打起精神,翻開書,開始覺得一行行字在上面活動起來,像要飛,後來竟覺得模糊一片,像一窩螞蟻在紙上亂爬。而許志武呢?仍專心致志地寫著作業,從不顧及蚊叮蟲咬。只見他時而咬著筆頭,時而緊皺著眉頭,時而左手託著肋。兩眼凝視著文題,掩卷深思。不一會兒,他臉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我拿過他的本子一瞧,不禁大吃一驚,他竟然在夏蚊成雷中堅持不懈地將作業精益求精地完成了。

  我最欣賞他的一點是不恥下問,只要遇到難題,不是問同學,就是問老師,總要弄個水落石出。

  一次,他在作業中遇到一道幾何難題,他伏案疾書,苦思冥想,午後的陽光射到他的臉上,使他的兩頰更加紅潤。他拿著筆的手託著腮,張大的眼眶裡,晶瑩的眸子緩緩遊動著,豐滿的下巴微微上翹。但這次洋溢在他臉上的並不是容光煥發,而是滿臉愁苦,他硬是沒給想出來。於是,他連忙跑去問老師。老師撫摸著他的頭慈愛地說:“你能問我,我很高興,但這道題我準備明天的課堂上重點講角,人象天好好聽,行嗎?”但他色愈恭,禮愈至地拉著老師的手懇求道:“我想先睹為快,今天就弄懂,您就教教我吧!”老師拗不過他,接過本子和筆,細細地講解著解題思路。他時而頷首低眉,時而笑頰粲然,竟然如痴如醉……

勤奮的作文 篇6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至理名言,形象地說明了學習需要勤奮。

  勤奮就是要為你的目標去努力,去拼搏。只有勤奮才能有機會讓夢想變為現實。雖然勤奮不一定會百分之百成功,但是失敗乃成功之母,也許經歷千百次失敗後就會成功呢?

  孔子博覽群書,潛心研究。連穿竹簡的熟牛皮繩都被他翻到過多次。正是“韋編三絕”這樣的勤奮學習,才使孔子成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董仲書專心致志,埋頭苦學,三年內目不窺園,最後也成為了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現在大多數的青少年還沒有明白學習的真正意義,也沒有正確理解其中的道理,每天渾渾噩噩,如同行屍走肉。而其他一些人恰恰相反,他們明白要在這青少年的大好時光裡勤奮學習,為以後的幸福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古人云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有些人認為自己沒有那麼高的天賦,不是學習的那塊兒料。但是他們錯了,天才需要99%的汗水和1%的靈感,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成功關鍵在於他後天的努力。

  每個人的能力都不是與生俱來的,就算有天生的資質,不學習也終會變成一個普通人。有一個叫方仲永的孩子,在五歲時顯露出天才般的智慧,會做出許多詩,但卻被他的爸爸當做搖錢樹,領她到處逛到處收錢,但就是不讓他學習。最後方仲永終於不會作詩了,他才能耗盡,成為一個普通人。方仲永由神童淪為普通人,主要是他不勤奮的原因,真是可惜呀!

  無數事實證明了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學習需勤奮。

勤奮的作文 篇7

  今天下午,我們班召開了以“告別不道德行為,做一個文明學生”為主題的班會,老師確定了26個方向,讓同學們每人任選一個作為本學期的目標,比如:“我最講禮貌”,“我最孝敬長輩”,“我最誠實守信”,“我最勤奮學習”,“我最喜歡讀書”,“我最愛發言”……同學們踴躍發言,最終我選擇了“我最勤奮學習”這個目標。

  勤奮,對我們一生最重要,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正像郭沫若說的“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是勤奮”。我們想要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就必須勤奮學習,所以我選擇了這個目標。既然是目標,就要想方設法、努力地去實現它。要知道,我以前學習中最大的毛病是手懶,像讀書懶得摘抄,數學懶得演算,英語懶得默寫……所以,我必須從原來的懶惰中走出來,勤奮刻苦地學習。雖然我的天資並不是特別聰明,但我相信“勤能補拙”,“一分辛勞一分才”。我不但要這個學期勤奮,還要把這個好習慣保持下去,不只是學習時間上勤奮,還要在學習方法上勤奮,要多動腦,多動手,爭做一個勤奮學習的好少年。一片莊稼不用汗水和心澆灌,是不會發芽長葉,學習也是如此,不勤奮努力用心去學,也是學不好的。一些天資非常聰明的人,因為懶惰而毀了一生,而一些天資一般的人,卻透過勤奮學習走上了光明大道!勤奮是學習的糧食,它會像一塊甜美的糖,讓我們的生活甜甜美美。

  新學期剛開始,我制定了學習計劃,又定下了這個奮鬥目標,我要用我的決心和信心去實現它。我要從現在開始,告別懶惰,在一個新天地裡好好學習,讓我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光明,越走越輝煌!

勤奮的作文 篇8

  現代原子物理學的奠基者盧瑟福對思考極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爾發現一位學生還在埋頭實驗,便好奇地問:“上午你在幹什麼?”學生回答:“在做實驗。”盧瑟福不禁皺起了眉頭,繼續問:“那晚上呢?”“也在做實驗。”

  勤奮的學生本以為能夠得到導師的一番誇獎,沒想到盧瑟福居然大為光火,厲聲斥責:“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實驗,什麼時間用於思考?”

  勤奮的學生遭到斥責,看似委屈,實際上大師是在傳遍真經啊。很多時候人們寧可讓歲月淹沒在彷彿很有價值的忙碌中,卻極不情願拿出時間進行思考,以至於思維在低水平的層次上徘徊,最終一無所獲。

  如果說智慧是創造的源泉,那思考便是智慧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