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民俗> 關於民風民俗作文6篇

民風民俗作文

關於民風民俗作文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風民俗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民風民俗作文 篇1

  我的家鄉──興義,有一種風俗習慣: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夜晚,大人小孩都去摸秋,分享一年辛勤勞動的成果。

  我和小夥伴最喜歡這一天。早在幾天前,我們就盼望著……這一天終於到了。晚霞姐姐剛和我招手再見,我就背起小揹筐,提著小燈籠去找小麗、玲玲、祝梅。我們大家手拉著手,一蹦一跳地朝地裡走去。

  今夜是這般寧靜,遠遠望去千盞燈籠閃閃發光,螢火蟲也亮著小燈籠來湊熱鬧了,星星和月亮都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為我們照亮。不知不覺,已到了地裡。我們按傳統方法,先拔一些蔥、蒜、白菜和青萊。聽老人說,你拔了這些東西,新的一年中你就會變得聰明,會算,還很清白。

  我們最感興趣的當然是去摘蠶豆,“我家的蠶豆最好,又嫩又大還很甜。走,去摘我家的。”祝梅先發出邀請。“我家的才好。”小麗也不甘示弱。望著她們,我想了想說:“這好辦,我們一家裡摘點,吃著一比,不就行了嗎”這主意大家都同意了。

  於是我們一會兒在這家地裡,一會兒又躥到那家地裡、不大工夫,就摘了大半筐。走出菜地,坐在一塊乾淨的草坪上。這時我的肚子“咕咕”地提意見了,我想出個好主意,就說:“咱們把蠶豆煮熟了吃。”我的話剛出口,玲玲馬上拍手贊成。小麗和玲玲挖坑、剝,祝梅回家找鍋、柴,我去提水大家齊動手,很快就把蠶豆煮上了。

  蠶豆很快就煮熟了。我著又軟又甜的蠶豆,心裡有說不出的快樂。大概小星星也聞到了香味,都從雲層中鑽了出來。一大鍋蠶豆很快就被消滅了。“真好吃!”小濤說。“誰家的最好吃?”小麗問。祝梅、小麗兩家蠶豆我都摘了,分不清哪家的好吃,哪家的不好吃,只好說:“兩家樣好吃。”

  月亮姐姐照著我們踏上了歸途。今年真有意思,大人摸回一年的成果,我們呢?摸到了歡樂。

民風民俗作文 篇2

  我們所說的傳統,主要指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它既包括四大發明、萬里長城,也包括傳統節日、民風民俗;既包括崑曲京劇、古典音樂,更包括儒(道)家經典、唐詩宋詞等。

  當你手捧著《詩經》,吟誦著“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當你翻開《唐詩三百首》,默唸著“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當你品讀《宋詞選》,輕唱著“楊柳岸,曉風殘月”……你會領略到古典文學的意蘊。

  當你看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當你看到顏真卿的《多寶塔碑》,當你看到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當你看到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你會體悟到中國書畫藝術的韻致。

  當你聽到古琴曲《高山流水》,當你聽到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當你沉浸在《漁舟唱晚》中,當你陶醉在《春江花月夜》中……你會沉醉於傳統音樂的悠遠空靈。

  當你徜徉在北京故宮中,仰望著巍峨恢宏的太和殿;當你流連在蘇州園林,撫摸著雕花的欄杆;當你屹立於山海關上,凝望著綿延萬里的長城……你會讚歎傳統建築藝術的精妙。

  當你走入藥店聞到那藥草的香氣,當你在圖書館翻閱《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當你看到一位老中醫在把脈問診……你會驚奇於中醫中藥的博大精深。

  ……

  這些東西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中國人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獨特的貢獻。但更重要的是這些文化形態背後所蘊含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文化內涵。

  “位卑未敢忘憂國。”“苟利國家生死以,其因福禍避趨之。”這是一種何等熾熱的愛國情懷。千百年來,它鼓舞和激勵著無數的仁人志士在國家和民族危難的關頭挺身而出“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中國傳統文人堅守節操的宣言。所以,蘇武牧羊北海而其志不移,竹林七賢佯狂避世而不趨附權勢,朱自清寧願餓死而不食美國救濟糧。

  “言必行,行必果。”“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這是信守諾言的準則。所以,尾生才會抱柱而死,曾子殺豬而不欺幼兒。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體現了昂揚的進取精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則是一種寬容的心態和博大的胸懷。

  忠貞愛國、仁德博愛、矢志不移、誠篤守信、明禮謙遜……這些可貴的價值觀念正是傳統文化的精髓。

  然而,進入近現代以來,傳統文化和傳統精神在一次又一次的社會變革中受到了侵襲。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全球化和商品經濟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力量衝擊著民族文化的傳統,使其生存狀態愈顯艱難。

  孩子手中捧起的是日本漫畫,而不是含蓄雋永的唐詩宋詞;學生閱讀的是魔幻小說,而不是《紅樓夢》《三國演義》;年輕人熱衷於過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而傳統節日的味道越來越淡;新新人類聽的是搖滾,是rb,而那些傳統經典音樂幾乎成了空谷絕響。

  然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全球化並不意味著文化同質化、單一化,惟其多樣,世界文化才會更美!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世界的瑰寶,怎能讓它淹沒在時代的潮流之中?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思考如何將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民風民俗作文 篇3

  老師曾經說過:“如果只是這種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那麼學生只能學到總量百分之四十的知識。如果在老師講的基礎上學生還能互相交流合作,那麼能學到百分之六十的知識。究竟怎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呢?就是讓學生先自己學會再教其他人,這樣能吸收百分之八十的`知識。”為了學會更多東西,我們全班舉行了一次民俗風情的主題研究活動。

  老師並沒有直接教我們這次研究的重點知識,而是教會我們學習方法。這好比古人所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教會了我們方法,接下來,我們就要一起在無邊無際的大海里抓捕智慧的魚兒。其實我們整個研究的過程都非常簡單,雖然遇到過不少困難,但收穫頗豐。

  我學會了感恩。

  我感謝我的組員在集合的時候等待遲到的我;我感謝我的組員在排練時就算一次次重來也從來沒有抱怨;我感謝我的組員就算得知結果差強人意也儘可能的安慰我;我感謝我的組員在修改幻燈片時給的一次次建議;我感謝我的組員與我分享成功時的喜悅。

  我學會了探索。

  剛開始的我們就猶如雛鳥一般懵懂,對藥王節一無所知。直到後來,我們知道了它是壯族人所通曉的節日;知道了它是一年一度舉辦於四月二十八日節日;知道了它是為了紀念藥王所創辦的;知道了它對於壯族人有著特殊的意義;知道了······

  透過這次活動,我主要學會的就是兩點,感恩和探索。在這個世界裡,有太多太多危險和謎團,所以我要感謝那些在困難時曾經幫我一把的人,儘管有的熟悉,有的只是打過一個照面的陌生人。我還要探索那些謎團,在探索出結果時,我會突然發現收穫的不僅僅是成功的喜悅,還有自身能力的提升與一種境界的昇華。

民風民俗作文 篇4

  “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過幾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首,三十晚上熬一宵,大年初一去拜年。”這首廣為流傳的民謠概括地描述了從臘八到大年初一人們忙忙碌碌過節的情景。

  臘月初八,家家熬臘八粥。傳說這天為佛祖得道之日,當年釋迦牟尼化緣,化得五穀雜糧充飢。後人為紀念他,在每年臘月初八也用多種米、豆熬粥供佛。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兒”。這一天,家家戶戶要鄭重其事地舉行祭灶儀式。

  灶祭之後,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了。

  春節前,家家要徹底清掃,人人都理髮洗澡,準備乾乾淨淨過新年。民諺道:“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撣塵土,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理髮師傅們這時也挑著挑子走街串巷,忙於為人理髮。節前,一般人家在門上貼門神、門框上貼春聯,門楣上掛掛箋,門前插芝麻秸。屋門上貼有”抬頭見喜“等吉祥文句,窗上貼剪紙。屋內擺設的八仙桌、太師椅帶上桌圍椅帔。條案正上方掛上有吉祥圖案、語句的中堂、對聯。條案前方桌上擺設五供、高足盤,放上蜜供或年糕。屋裡掛起大紅燈籠。牆上要貼年畫、福字。

  除夕和元旦是春節的高潮,守歲辭歲、送神仙、接灶、祭祖先、吃團圓飯、過橋、摸門釘、拜年等,活動繁多。舉行”接神“、”接灶“儀式時,要將”接神桌“放在院中,置”百份“於案上。”百份“亦稱”天地“,上繪有天地間諸神像。在”百份“前要擺設蜜供、年糕、餃子、蘋果等祭品。夜深之後,人們點上紅燭,開啟大門,燃放鞭炮、燒”元寶“、”接神咒“,貼上準備好的新灶君爺神像。接神完後,一家人在神壇前行叩首禮,並祭拜家中的祖先像或家譜。

  大年初一,人們紛紛外出拜年。親友相見,總要拱手作揖,並說”恭喜發財“、”新喜、新喜“等等。初二祭財神,一大早人們就拜祭財神像,有些人還要到廣安門外五顯財神廟燒香祭拜。初五又稱”破五“。自這天起,年節期間的各項禁忌均可解除。初六以後,雖然人們的生活起居逐步恢復常態,但仍很有節日氣氛。初八稱”順星日“,傳說眾星神於此日降臨下界。當是日夜幕低垂、群星閃現之時,人們在院中案上放置糕點果品,祭拜星神。有些人家還要把”星神馬“放在胡麻杆上燒掉。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是春節活動的又一高潮和尾聲。從正月十三日到十七日大街小巷、宮苑廟宇到處張燈結綵。入夜後,觀燈者滿街滿巷,耍社火,放鞭炮。

  據文獻記載,過去北京城近郊區共有七百餘座寺廟。春節期間,大小廟宇均向香客、遊人開放。在廟內或其附近設有集市,故稱廟會。北京的廟會以白雲觀、大鐘寺、東嶽廟等處最為著名。一年一度的廠甸,更是盛極一時。

  西便門外的白雲觀原為北方道教中心。元代道教全真派始祖邱處機曾在這裡居住,死後葬於此。白雲觀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九開廟。傳說十九日邱處機下界超渡有緣者,稱”會神仙“,開廟時遊人如雲,各路民間花會多來此表演。大鐘寺正名覺生寺。廟內的永樂年間鑄造的大鐘,聞名中外。開廟時,廟中住持在其懸鈕兩側孔下,系一小銅鑼,遊人登樓用銅錢投擊小孔,傳說擊中者可得福。宣武門外琉璃廠會從初一到十六開市,人稱”廠甸“。此處遼代為海王村,明代為琉璃窯廠,清乾隆時始成市肆。開市之日,商販雲集,凡文物、古書、首飾、珠寶、玩具、食品,應有盡有,為舊時北京春節最熱鬧的去處,最受孩子們歡迎的是廠甸出售的各種民間玩具。逛廠甸的孩子,一般都要買風車和空竹,再買上一串春節才上市的大糖葫蘆,捧在手裡,走在街頭,為節日增色不少。此外,還有風箏、毽子、泥人、鬃人等等。傳統木版年畫”新正逛廠甸“反映了這種節日景象。北京最大的喇嘛廟雍和宮每年正月二十九、三十要舉行”跳布札“活動,俗稱”打鬼“。雍和宮”打鬼“之後,北京的全部傳統春節活動就結束了。

民風民俗作文 篇5

  潑水節最初起源於印度,後傳入到緬甸,再傳到泰國、寮國和我國雲南省傣族地區。潑水節要進行潑水、丟包、划龍舟、放高升、拜佛、趕擺等活動。

  關於潑水節的來歷有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的一個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農家漢子,為保護村莊,從金沙江裡挑來一桶桶水,經過一天一夜不停地潑灑,大火被撲滅了,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乾了,渴倒在山頭上。後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

  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的這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用綠樹搭起長500米的青棚,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的時候,眾人穿行於青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項活動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潑水節。

  潑水又分為文潑與武潑。文潑是對長者,潑時舀一勺淨水,說著祝福的話,讓水順脊樑淌下,被潑者高興地接受祝福。武潑無固定形式青年男女互相潑水對戲。人們用銅缽、臉盆以至水桶盛水,擁到大街小巷,嬉戲追逐,逢人便潑。民間認為,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災除病。不論潑者還是被潑者,雖然全身上下溼透,但還是高興異常。

  只見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開,在陽光的對映下形成一道道彩虹。每逢潑水節日的到來,傣族村村寨就變成了歡樂的世界,飛灑著水的柔情和友誼。

民風民俗作文 篇6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菖蒲的風俗,據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在中秋節,我國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陽節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節日。下面就讓我介紹一下我們最重要的節日——春節。

  春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每當春節一到,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粘上紅紅的春聯,個個都滿面春風的,到處洋溢著一派喜慶的氣氛!就先說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邊看春節聯歡會邊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煙花的外面盡情地玩,而大人也會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電視、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直到很晚,我們才上床睡覺。有的大人還守年歲的呢。

  還有,在我們這裡除夕夜要放“關門炮”的。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續不斷地,這是“開門炮”。中國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裡啪啦的,熱鬧非凡。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我最喜歡過春節了,不僅可以盡情吃,盡情玩,可以穿新衣服,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變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親戚給的壓歲錢。據說我們得到這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這就是我家鄉過年的風俗。你們家鄉過年的風俗是怎樣的呢?相信你們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獨特的風俗習慣。

  “56個民族一家兄弟,愛我中華,愛我中華……”。家喻戶曉的一首經典之作,流露著一個國家,團結、繁榮、昌盛等。

  雲南有“彩雲之南”,“金屬王國”,“動物王國”……當然也是少數民族最多,鄉土民風忒別純的地方之一。比如德宏傣族,有景頗族,慄粟族,阿昌族,德昂族…雲南只可會意不可言傳,需要切生去看,去聽,去感悟。應為雲南風景數不勝數,豐富多彩,就用德宏舉例詮釋雲南角落美。

  雲南德宏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有“孔雀之鄉”,“日光之城”,小小城市,各種名族和諧,快樂,安定的生活。其中傣家人民辛勤勞做,長久以來,走了她們獨特的飲食文化,崇高的信仰。“金孔雀,展翅開,傣家的竹樓,傣家的小竹帽”…聽這首歌,我總會有身處其景,聽著娓娓動聽的葫蘆絲,看著溫文爾雅的傣家少女竹樓河邊一次次婀娜的舞姿。

  傣家,萬人狂歡“潑水節”,真的有非一般的感覺,這個節日有美麗傳說。潑水節向她們潑水,是發表對他人的美好祝福,樣樣好的意思。她們她們在歌在舞,她們名族獨特的舞姿,伴隨聖水,一起狂歡三天。驅走夏日的炎熱,迎來清涼夏日。節日說了,下面說說吃的。首先呢想到吃的一馬當先的應該是烤乳豬,皮脆肉鮮,在家獨特沾水,風味十足,回味無窮。然而,薩斯這道美味佳餚也是當仁不讓的,她永遠吃不膩,吃了還想吃,爬朗菜,牛犢子果……

  一切的美,美在德宏,美在盈江,“三角梅之鄉”,美在勐弄,有原生態風景,有回味無窮的“勐弄山茶”勐弄山歌大賽,也在冉冉……民風民味,非一般感覺,身處其景,民情暖暖。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今年的元宵節媽媽讓我獨自購買湯圓。我興奮地來到了超市,看著冰櫃裡琳琅滿目的湯圓,我從中精挑細選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湯圓。

  回到家,媽媽將湯圓片刻煮熟了。我們一家人邊吃湯圓,邊欣賞仲秋節晚會。

  團圓飯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爸爸媽媽帶著我出門看禮花。

  我們來到樓區花園中心,抬頭仰望天空,天空中接連不斷的禮花給無邊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絢麗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個個彩燈在我眼前閃過,我定睛仔細看,許多人家門口都掛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元宵節為什麼要掛彩燈籠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後,我在網上閱覽了元宵節相關的資料。

  原來元宵節掛彩燈籠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啊。

  以前,有一隻神鳥因迷路而迫降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百姓無辜受難,就冒險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人們。

  過了好久,有個老人想出了辦法,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積極響應。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驅邪避鬼神。

  看來元宵節還有這麼多的習俗和傳說呀,真令我大開眼界。元宵節這一天讓我懂得了很多課外知識和文化習俗,中國是個文化古國,還有更多的奧秘正等著我們去發現它,探究它,把祖國傳統的文明的文化習俗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