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民俗> 【實用】民俗作文彙總6篇

民俗作文

【實用】民俗作文彙總6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俗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民俗作文 篇1

  我的家鄉是有“中國禪都”之稱的新興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說到家鄉民俗風情,大家都會想起新興的“雅岡走大王”“傅姓坊舞火龍”、“社圩舞火撈“、“天堂燒大炮”……而我最喜愛的是六祖鎮過元宵節時的“雅岡走大王”。

  早就聽說“雅岡走大王”這項民間活動很有特色的,從農曆的正月十三開始到正月十八結束,而正月十八是元宵節的高潮部分--“走大王”。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今年的農曆正月十八,我終於有機會一睹“雅岡走大王”的全過程。這日的正午時分我和爸爸來到六祖鎮的雅岡村,這裡已經是人山人海,一片鑼鼓喧天、鞭炮聲不斷的熱鬧場面,我們趕緊找個位置站好。

  13時左右,吃完“大王菜”後就是各坊“大王”(其實是各坊供奉的一尊神象)出發的時刻,我焦急地期盼著。哈!主角終於出場啦!只見一大群年青力壯的小夥子高高地抬著“大王”連跑帶走,後面陸續走出“走大王”的隊伍,我數了一數共有8隊,每隊都有一大群人簇擁著,陣容鼎盛。每個坊的隊伍齊心協力、不甘落後,都想在這次“走大王”中取勝,為自己的坊拿個好兆頭,我也加入了“走大王”的行列裡湊熱鬧。“大王”要途經 8個坊,在每個坊都會停留一會兒,村民們都會放鞭炮迎接“大王”。浩浩蕩蕩的隊伍繞著村子走兩圈半,終點是“雅岡祠”的舊址--現在的六祖鎮中心小學。每個坊的“大王”隊進入小學的運動場後,興奮地把“大王”高高舉起並用力搖晃,歡呼聲一浪接一浪,那種氣氛比過年還熱鬧呢!為什麼要“走大王”呢?我這個人不懂的問題總是要窮追不捨,可爸爸也是無法清晰地回答我。這時在我旁邊的一位老大爺告訴我:“雅岡走大王”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人們是透過“走大王”的方式來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大家“走”得這麼起勁。

  已經是下午4時了,“走大王”的隊伍逐漸散開,人們對這次“走大王”津津樂道。幸福祥和的氣氛依然停留在這裡,我彷彿看到了家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民俗作文 篇2

  民俗展覽館也是大街一個比較經典的地方,那麼就讓我給大家講講這裡到底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吧。

  一走進民俗展覽館,我看到了兩位老爺爺,一位坐著正在下棋,一位站在旁邊拿著菸袋觀戰。我跑到對面蹲下來,按住一個棋子說:“來,老爺爺,我和你殺上一盤!”但是兩個老爺爺沒一個搭理我的,這是因為啊——他們都是塑像!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民俗,直到現在我還經常可以在路邊或院子裡看到有人下棋呢!

  塑像的對面是一排“魔幻屋”,雖然和民俗沒有關係,但是卻很有趣。第一間是個“迷宮”,我和爸爸媽媽一進去,就感到漆黑一團,不光黑,而且這裡面還佈置上了許多鏡子,如果不小心,就會撞上去,我和爸爸分析,這個房間太小,為了“延長”迷宮裡的道路,設定迷宮的人一定把通道放在了迷宮的最外圈,於是我們一直集中精力順著牆邊走,果然,我們三轉兩轉,很順利地走到了出口,走出迷宮,我高興地喊:“裡面好黑啊!”另外幾間都是用來拍照的,有“橫屋”、“倒屋”、“斜屋”、“隱身屋”、“魅影屋”等,比如你在橫屋拍照後,把照片轉九十度,你會看到自己正坐在牆上呢!嘻嘻!

  我們隨後來到展覽民俗的房間裡,這是一個兩層樓,第一層裡面有許多塑像,用實物佈置成“結婚”、“祝壽”等一些過去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民俗場景。第二層是過去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食籃、食盒等。

  民俗展覽館雖然不大,但是我很喜歡這裡,因為這裡很有趣。

民俗作文 篇3

  民族村遊記

  我們美麗的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民族村是最能展現雲南特點的地方了。民族村位於昆明的西南方,在美麗的滇池附近。

  今年,我們就要去那兒春遊。下了車,我們看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舊城,旁邊寫著“昆明古城”四個大字。我們沿著石板路往前走,就來到了民族村。進去了之後,我看到了一個很大的圓形廣場,廣場的四周分佈著一些民族樂器的雕塑,有葫蘆絲、芋、笛子……還有一座臺子,導遊說那是敬酒臺,雖然我不知道那是用來幹什麼的,但我猜,可能是過節日的時候用來祭祀的吧。導遊還說,這個廣場叫民族團結廣場,象徵的民族之間的友誼和團結。我們還在廣場上玩起了“傳遞呼啦圈”的遊戲。

  離開的.民族團結廣場,我們來到了彝族村。彝族的房屋是用土和瓦做成的,冬暖夏涼彝族人把這種房屋叫做“土掌房”。進入寨中,我們看到了很多小夥子、小姑娘穿著彝族的服飾,手拉手地跳著舞,頓時讓人感覺熱鬧無比,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彝族人的熱情。接著我們來到了白族村。我看到了著名的“大理三塔”,它的周圍全是水,在陽光的照映下,大理三塔的影子倒映在水裡,看起來一模一樣。進到白族村裡,我看到白族的房屋很規整,全都是“三房一照壁”,還有一條條小路把他們連起來。進入蝴蝶園我看到了很多栩栩如生的蝴蝶標本,但卻沒見到活的蝴蝶。

  我喜歡民族村,下次春遊我還要來。

民俗作文 篇4

  龍舟競速,艾香陣陣,粽香十里,這就是我最喜歡的節日:端午節,而我最喜歡的端午習俗當然數賽龍舟啦!

  每到端午節,家鄉總是會舉行熱鬧非凡的龍舟大賽,這令我感覺很奇怪,端午節為什麼一定要賽龍舟呢?媽媽告訴我,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尋找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的五月五日,人們就以賽龍舟形式來紀念他們。也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從此,端午賽龍舟便成為了一個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去年端午節,我有幸能去現場感受了一番龍舟別樣的風味。

  我們早早地來到湖壩上,本以為我們搶佔先機,可以尋個好位置,不曾想,湖壩上早已擠滿了前來觀看比賽的人,真可謂人山人海。從上往下望,到處人頭攢動,有帶帽子的,有撐花傘的,就像是隨風逐波的麥浪,看來這炎炎夏日也抵擋不了人們的熱情啊!

  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位置靜靜等候比賽開始。盼啊盼,比賽終於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終於開始了。選手們個個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纏著一塊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一架架龍舟便如一支支離弦的利箭,在本平靜無波的河上來去如飛,激起了一圈一圈的波紋。兩岸看龍舟的人都大聲吶喊,有的還把家中的鑼鼓都拿出來,重重敲打助威,更有好事的年輕人把事先準備好的“連環響”鞭炮掛到樹上點燃。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起,在河面上迴盪,震耳欲聾。

  那些龍舟紛紛你追我趕,爭先恐後地奔向終點。選手們奮勇揮槳,動作整齊劃一,堅實的肌肉隨著動作一起一伏,額上佈滿的汗珠反射著太陽的光輝。擊鼓的人更是興奮異常,身體一蹲一起,雙槌齊下,恨不得把全身的力氣都使上去,讓人擔心那鼓會不會被敲破。賽到緊張處,更是精彩異常。鼓點越來越急,搖板入水的節奏也在加快。只見兩隻龍舟齊頭並進,力爭上游,誰也不讓著誰。選手緊張,觀眾的心也跟著懸了起來,岸上的呼聲一陣蓋過一陣。待到分出勝負,又是一陣的歡呼聲夾雜幾聲懊喪的嘆息聲。

  比賽結束了,人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比賽場地,湖面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龍舟比賽可真是多姿多彩啊!

民俗作文 篇5

  隨著城市的建設飛速發展和新農村的住建完善,許多人都告別了大雜院,相繼搬進了高聳如雲的樓房。以前,那種端著飯碗去串門的情形越來越少了;以前,芝麻糖、年糕等年貨都是自己做,小孩可以整夜不睡覺等著吃那第一口美食,可現在什麼都能買到,什麼時候都能買,不用親自動手,也不用盼到過年再吃;以前初一一直到初十五都在拜年,現在幾乎都被電話或手機資訊所代替了。所以總聽大人說年味兒越來越淡了。

  今年我又來到老家過年,原本以為只是在家看看電視吃吃零食,沒想到今年村裡組織了串馬燈的活動。

  馬燈?我們城裡小孩甚至大人可能都不太瞭解。它是蕪湖民間在春節間搞的一種帶有遊玩形式的演出活動,它還被列為安徽省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馬燈裡面的人物全是“三國演義”與“楊家將”等戲裡的英雄,我在裡面扮演的是岳飛的兒子——岳雲。馬燈的走法也是有講究的,是按照孫子兵法演變而來的。我們這些小孩都得提前一週,由大師傅帶領著,每天要訓練好幾個小時呢!否則你一人走錯,會影響整支隊伍的。

  到了正月初一,我們凌晨三點起床,開始準備。要花上京劇的妝容,戴上華麗的戲帽,身上套著假馬,穿著戲服,褲子上繫著兩個鈴鐺。一直忙到9點,我們在鞭炮聲中開始了“表演之旅”。

  我們要去關係比較好的鄰村表演,每到一處,我們都會選一處空曠的地方表演,我們隨著鑼鼓點,變換陣勢,包括:八卦陣、四馬親嘴、荷花出水、龍蝦戲水……

  到了午時,村裡都會準備豐盛的佳餚招待我們。這裡的門道也很多:進門不能踩門檻;安排好你坐在朝門的長凳上,坐了就不能隨意走動;不能自己夾菜,進門就不能說話,不要就擺擺手;吃完飯得圍著他們家的餐桌和床繞一圈,雙方圍繞對方繞一圈,然後才能走。

  就這樣我們一直忙到晚上八九點才能到家,一天下來要走四五十里路,雖然十分辛苦,但是我嚐到了馬燈的樂趣。

  在串馬燈中,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久違的親切感,鄰里之間熱情的招呼,鄉村之間濃濃的鄉情,同時也體驗到民俗——馬燈的魅力和它的文化內涵。

  今年我的中國年,過得很有年味兒!

民俗作文 篇6

  眾所周知,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既然是移民城市,五湖四海的人難免會聚集在這裡。其中,有和我們膚色不同的,有和我們國籍不同的,也有和我們居住在同一片華夏土地上,只是信仰不同、習俗不同的56個民族的朋友們。

  深圳的習俗可以說,是聚集了各個民族的精華部分,主要由廣府民俗、沿海民俗和客家民俗這三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都蘊含著千年文化的精髓,比如說廣府民俗的:鞭打土牛催春耕,集市貿易有墟期,敬祖睦宗大宗祠,金獅獻瑞鬧新春,初入學堂拜孔子。客家民俗的:迎神驅鬼打大醮,祥瑞麒麟舞鵬城,龍騰四海慶太平,涼帽遮顏唱山歌。還有沿海民俗奇特的:天后廟前“辭沙”祭,浮家泛宅水上人,沙頭角街舞魚燈。

  這些民風民俗可謂是各具特色,但有些人會忍不住發問:“深圳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前沿的高科技城市,這些看似有趣但質樸古老的東西,對於我們深圳來說,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呢?在現在這樣的時代,我們還要不要將這些習俗延續下去呢?”

  其實,任何一個古老的東西,都是由厚重的歷史疊加而來的,一個沒有歷史的地方則是可怕的。而這些民風民俗不但歷史厚重,還結合了許許多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比如說,廣府民俗的“初入學堂拜孔子”,就是這樣一個儀式“廣府人八百多年來演繹出多姿多彩的廣府民俗。由於有重教崇文的優良傳統,當地初入學堂的學生,都要先舉行“進孔門”的祭孔子儀式。”這個儀式恰恰體現出了廣府人注重修養和學問,而這樣的修養和學問,在以後的發展中而起到了重大作用;還有沿海民俗的“沙頭角街舞魚燈”,舞魚燈是一項傳統的民俗,早操清朝就已經廣為流傳,魚燈不僅僅樣式美觀,還蘊含著人民美好的祝願,慢慢地,就從莊重的祭祀活動演變成了輕鬆的娛樂。別忘了“金獅獻瑞鬧新春”,這就是最早起源的舞獅的本體,可以說是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大突破。

  “民俗的,才是世界的。”任何東西都不能像一個值得紀念的民風民俗那樣長久地存在在某一個地方。可以說,我們的民風民俗已經成了深圳的另一個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