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朱自清> 《文明素養:朱自清隨筆》介紹

《文明素養:朱自清隨筆》介紹

《文明素養:朱自清隨筆》介紹

【《文明素養:朱自清隨筆》推薦理由】

  《文明素養:朱自清隨筆》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朱自清那些討論生活片段的文章有些像詩。

  ——詩人學者聞一多

  朱自清先生文如其人,風華是從樸素出來,幽默是從忠厚出來,腴厚是從平淡出來。他的散文,確實給我們開出一條平坦大道,這條道將永久領導我們自邇至遠,自卑而以升高。

  ——作家學者楊振聲

  他早期的散文如《匆匆》、《荷塘月色》、《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都有點做作,太過於注重修辭,見得不怎麼自然。到了寫《歐遊雜記》、《倫敦雜記》時候就不然了,全寫口語,從口語中提取有效的表現方式,雖然有時候還帶一點文言成分,但是念起來上口,有現代口語的韻昧,叫人覺得那是現代人口裡的話,不是不尷不尬的“白話文”。

  ——作家學者葉聖陶

【朱自清簡介】

  朱自清,(一八九八——一九四八)中國現代散文家、學者。幼年在私塾讀書,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一九一六年入北京大學讀書。大學畢業後在中學任教,一九二五年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一九三一年留學英國。漫遊歐洲五國。一九三二年回國後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中文系主任。他積極參加五四新文化運動,是新文學運動初期的代表詩人,也是成就卓著的傑出散文家。他的一生始終保持著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的高風亮節,被譽為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的民主戰士和愛國者。

【《文明素養:朱自清隨筆》精彩文摘】

  萊因河(The Rhine)發源於瑞士阿爾卑斯山中,穿過德國東部,流入北海,長約二千五百里。分上中下三部分。從馬恩斯(Mayence,Mains)到哥龍(Gologne)算是“中萊因”;遊萊因河的都走這一段兒。天然風景並不異乎尋常地好;古蹟可異乎尋常地多。尤其是馬恩斯與考勃倫茲(Goblenz)之間,兩岸山上佈滿了舊時的堡壘,高高下下的,錯錯落落的,斑斑駁駁的:有些已經殘破,有些還完好無恙。這中間住過英雄,住過盜賊,或據險自豪,或縱橫馳驟,也曾熱鬧過一番。現在卻無精打采,任憑日曬風吹,一聲兒不響。坐在輪船上兩邊看,那些古色古香各種各樣的堡壘歷歷的'從眼前過去;彷彿自己已經跳出了這個時代而在那些堡壘裡過著無拘無束的日子。遊這一段兒,火車卻不如輪船:朝日不如殘陽,晴天不如陰天,陰天不如月夜——月夜,再加上幾點兒螢火,一閃一閃的在尋覓荒草裡的幽靈似的。最好還得爬上山去,在堡壘內外徘徊徘徊。

  這一帶不但史蹟多,傳說也多。最悽豔的自然是炙人口的聲聞巖頭的仙女了。聲聞巖在河東岸,高四百三十英尺,一大片暗淡的懸巖,峋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