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魯迅> 有關魯迅的作文合集七篇

魯迅的作文

有關魯迅的作文合集七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魯迅的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魯迅的作文 篇1

  從小時候的頑童“哥兒”,到青年的“憤青”,再到中老年成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一生髮生了很多的改變,而這些改變和他接受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接下來我們就來說一下魯迅的求學之路。

  幼年時期,由於家境不錯,魯迅很早就上了私塾。私塾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一種開設於家庭、宗族或鄉村內部的民間幼兒教育機構。作為舊時私人所辦的學校,它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在教學方法上,私塾完全採用注入式教學。而且,由於私塾先生具有相當的權威,因此體罰盛行,遇上粗心或調皮的學生,先生經常揪學生的臉皮和耳朵,還打手心、罰跪,以達到懲戒的目的。比如,魯迅著名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的先生,“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矩,但也不常用”,不常用並不意味著不用——這是很能說明問題的。雖然接受私塾教育的學生大多是隻會背誦的“念”死書,如“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再如小說《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得意於“回”字有四樣寫法,但它無疑還是讓少年魯迅有了最初的文化啟蒙。

  1889年,18歲的魯迅考上了南京江南水師學堂。一年後,又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路學堂。這兩所學校都是“新式學堂”。新式學堂是晚清西學傳播的重要途徑。在晚清,由於中國傳統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引起了教育領域的變革。這種學堂不再是隻教四書五經的私塾了,而是增加了很多別的現代學科,如清政府在1902年頒發的《欽定中學章程》,對所開課程作了這樣的規定:“修身第一,讀經第二,算學第三,辭章第四,中外史學第五,中外輿地第六,外國文第七,圖畫第八,博物第九,化學第十,物理第十一,體操第十二。”從小城紹興,到大城南京,青年魯迅不僅見了新世面,更是在新學堂裡看到了一片新天地,也接觸到了新思想。

  當時的中國已經認識到自己和別的先進國家的差距,所以晚清政府派了很多優秀學生去歐美和日本等強國學習現代知識。1902年,二十一歲的魯迅得到了到日本留學的機會。1904年,魯迅由東京弘文學院改到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習醫學。在這裡,魯迅碰到了我們所熟悉的藤野先生,也是在這裡,他看了中國人麻木圍觀國人被槍斃的畫片,醒悟到醫術只能拯救人民的身體,拯救不了他們麻木不仁的靈魂。正如他在吶喊自序裡說:“從那一會以後,我便覺得學醫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作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候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於是,魯迅決定棄醫從文,為的就是從思想上解放中國人民,因為只有人民自己站起來反抗,才有得到自由的一天。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對魯迅一生最好的寫照。毛澤東曾經這樣評價魯迅:“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而魯迅之所以為魯迅,都是在時代背景下,與他的求學之路以及在這一過程中個人視野的不斷拓展、思想的日漸成熟緊密相連的。

魯迅的作文 篇2

  冬日的陽光照耀在大地上,雖然積雪還沒有完全融化,但我們的心猶如受到了拂面的春風,今天天氣彷彿是特地為我們準備的——今天是冬令營。同學們各個興高采烈,紛紛議論著。

  這次冬令營我們要前往紹興,去“訪問”著名的作家魯迅先生和“瞻仰”大禹皇帝。

  “到了!到魯迅故里啦!”一位眼尖的同學激動地叫了起來。我順著他手指的地方望去,果然,“魯迅故居”四個大字引入我的眼簾。車還為停穩,我們就像出籠的小鳥,蜂擁而下。下車後,飛奔向這次參觀的目的地——魯迅故居。來這裡認識這位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我們跨過高高的門檻,踏著一塊塊青石板鋪成的石板路,走進了既富麗堂皇又古色古香的魯迅故居。十分氣派的大客廳裡,一張張檀香木雕做成的桌椅,顯得那麼古老;一幅幅精美的圖畫,顯得那麼豪華……我瞻望著牆上魯迅先生銳利的眼神,聽著導遊的介紹:五間二層樓房,東首樓下小堂前,是吃飯、會客之處,後半間是魯迅母親的房間,西首樓下前半間是魯迅祖母的臥室。西次間是魯迅誕生的房間。樓後隔一天井,是灶間和堆放雜物的三間平房。魯迅的童年、少年時期在此度過,直至1899年出外求學……在這裡,我瞭解到了魯迅先生的妻子是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舊禮俗;在這裡,我知道了魯迅童年有個小夥伴叫閏土,他在這裡告訴了魯迅很多的新知識;在這裡,我看見了“百草園”,高高的圍牆上爬滿了藤,一棵桑樹,一棵皂角樹,一片菜園,雖然還“覆蓋”著殘剩無幾的白雪,但我的眼前彷彿看到了它生機勃勃的場景,出現了魯迅和那些朋友們一起學習一起玩耍在大院裡的情景。

  離開百草園,我們走過一條窄窄的青石板路,走過一座小小的石拱橋,四個醒目的大字吸引了我的眼球——三味書屋。這是魯迅先生的書房,教室。我們立刻湧向了裡面,一張大講桌上躺著一把陳舊的戒尺,周圍6張大小不一,各式各樣的書桌述說著歲月的痕跡。魯迅先生的書桌在哪兒,我伸著脖子想看看那個“早”字,可惜,導遊說為了保護它,拍成了照片給大家看。望著“早”字,聽著魯迅先生為了給他父親治病買藥而藥店當鋪來回跑,為了告誡自己不再遲到而在書桌上刻下的“早”字,我的眼睛溼潤了,多麼艱辛的生活呀,可他依然努力學習著!想想自己那是多麼的幸福……

  走出魯迅故居,我們品嚐了“孔乙己”的茴香豆、紹興的臭豆腐,我們忽忽悠悠漫遊著。

  最後“咔嚓”一聲,在魯迅先生的巨幅照片前留下了我們的身影。我們也隨著大家一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朗誦離開了魯迅故居。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大禹皇帝的紀念館,知道了大禹治水的艱辛。

  快樂的時間總是很短,現在已經接近黃昏了,我們也戀戀不捨地上了車。

魯迅的作文 篇3

  每每讀完魯迅的文字,眼前便會出現這樣一個面部特寫。

  這形象與那不朽的文字一起,隨歲月的增長,由模糊而清晰,終於畫出了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

  在眾多的作家中,魯迅是突出的一個,也是特殊的一個。

  與其他舉世矚目的文豪相比,人們不禁要發出疑問:僅僅是以寫雜文見長的魯迅,何以在世界文學史上獨樹一幟,放出奪目的異彩來?是的,魯迅沒有莎士比亞的`累累鉅著,沒有盧梭的長篇自傳,也沒有屠格涅夫那清新優美詩一般的筆調,沒有雨果那曲折動人的小說情節。然而他的確是位偉大的作家,因為他首先是偉大的戰士。

  他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卻異常地清醒與敏銳。他不屈地戰鬥著,抗爭著,以思想做劍,寸筆為槍,劃破漫漫長夜,挑出些許亮色。

  讀魯迅的作品,實際上是在瞭解魯迅的為人。他敢罵,罵苟延殘喘、陰險狡詐的“落水狗”,罵奴顏婢膝、貌似中庸的偽君子;他敢論,論國民眾生的劣根本性,論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的悲劇之源;他敢抨擊,抨擊狂人眼中吃人的世界,抨擊把孔乙己推上絕路的封建禮教;他敢吶喊,為艱辛而麻木地生活著的潤土,為受封建勢力壓迫的祥林嫂。他疾惡如仇,使那些反動的御用文人心驚肉跳,使病態社會的千瘡百孔暴露無遺。

  而他又始終在刀光火色的衰微中渴求著光明。夏瑜的墳頭,他放上一個紅白相間的花圈;碎影依稀中,他追尋著那個“好的故事”……他筆鋒幽默辛辣,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卻不是自命清高的冷嘲熱諷,他的幽默中閃爍出睿智與深刻,其中包含的是一顆憂憤深沉的愛國之心!

  “我時時解剖著別人,更多的卻在解剖著我自己。”確實,魯迅的坦率無所不在,無論對人對己。在熱情勇敢的農村孩子中間,他看到了一個無知無能的“我”,在衣衫襤褸的人力車伕面前,他感受到了體面外袍下的自私自利的“我”。從學醫到從文,從迷信“進化論”到辨證地看問題,魯迅就是這樣不斷的自我督促,自我更新,“一面清算舊帳,一面開闢新路。”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在那黑暗荒蕪的年代裡,多少青年聚集在這位先行者周圍,聽他呼吸,跟隨他吶喊。他用自己的心血引導莘莘學子,走上真理和正義之路。

  一個真正的思想家,他思想的光芒是不會受時間與空間的阻隔的。

  即便是在半個世紀後的今天,魯迅那深邃的目光依然會使你幡然悔悟。

  當你醉心享樂、虛度光陰時,“浪費時間無異於慢性自殺”的警告,會使你嚇出一身冷汗;當你無法把握自我,卻又自欺欺人、逃避現實時,阿Q的形象能使你窺見自己的影子,猛然從夢中驚醒;當你鑽入虛無主義的圈子裡不能自拔,對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歷史產生懷疑甚至自卑時,那一句“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麼?”

  的反問,又使你重新挺起了胸膛……

  這,就是魯迅。他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他屬於歷史,又屬於現實。

  他嚴厲,又慈祥。

  他消失了,又永遠在人們心中。

魯迅的作文 篇4

  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個用筆來拯救中國的人,他所面對的社會是我們所不能想像的,是那樣的陰暗、悽清與恐怖,可仍義無反顧地用筆在寫,用心在吶喊。雖然曾經也有過彷徨,但內心的信念最終戰勝了一切。

  也許最難過的不是“醉生夢死”的麻木,而是“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唯我獨醒”這是一種何等的寂寞啊!能夠戰勝孤獨的人也許才是真證的勇者,想到這不禁讓我對魯迅先生肅然起敬,

  在先生的眾多文章巾我是最喜歡《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子,這裡的文章大多都是記述魯迅先生幼年時期的生活,故事平淡,卻讓人感到一種淡淡的溫暖,一種家的溫暖。這裡沒有殺戮,沒有爭鬥,有的只是那平緩的心境。這也許是一種趨利避害的天性,讓我總是不由得去偏愛那些舒適祥和的文章。

  什麼是傳世的孤寂?胸膛裡大開大合的悲痛,像拉動的風箱一般沙啞地呼喚起來;一絲光線湧出,把所有沉睡的過往輕輕喚起。這也許就是魯迅先生當時的心情,可正是我現在的心情。

魯迅的作文 篇5

  曾經,有一條小河使我迷戀,那是我家那條清澈的小河,現今亦如此。

  曾經,有一個親切的背影使我變得純潔,那是母親用撕心裂肺的吶喊呼喚出的背影,永生亦如此。

  曾經,有一個神聖的靈魂使我深感敬佩,那是偉大的文學家魯迅,至死亦如此。

  在我中究竟有著多少個曾經,我不知道。然而,在曾經的悠悠歲月裡,我看見了這樣一個輝煌的人物——魯迅。

  魯迅出生在一個破落且封建的家庭。然而人窮志不窮。魯迅在那個荒蕪的世紀中,脫穎而出,成為世界文壇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魯迅”是發表《狂人日記》時用的筆名。其原名為樟壽,後又名為樹人,字豫才。人生苦短,在塵埃中,你摸索到了什麼?是失望、是退縮還是樂觀。至少我認為魯迅摸索到的是一把金鑰匙,一把代表著樂觀,勇於開拓創新的金鑰匙。不知您是否看過一本名為《阿Q正傳》的書,您又是否認為這個阿Q有點神經質呢?其實阿Q反映的是樂觀積極的人,他懂得在逆境中奮發,在困惑中謀求快樂。生活的本質是什麼?沒有人能真正瞭解,生活的本質只不過是一張白紙,何不像魯迅一樣握住顏料棒,好好繪彩一番,生活就不會簡單的像一張白紙一樣,索然無味。學會阿Q的精神,那麼生活才會被自己把握,才可以享受酸甜苦辣。

  除《阿Q正傳》外,魯迅在有限的生命裡,還撰寫了多部文集,例如:《朝花夕拾》、《彷徨》、《吶喊》、《野草》……其編著的雜文也不勝列舉。我比較欣賞《朝花夕拾》,平淡中增添了幾分感慨和幽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這是我剛入初中學的文章,在我看來,這是在優秀不過的選文了,過去我是用“洛陽紙貴”來形容它的,現如今,讀了多篇他的文章,其感受不言而喻。《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僅讓我感受到魯迅的童年,同時回憶起我童年的趣事。我感傷的是歲月易逝,年華易去。年少時我與魯迅一樣,老一輩人常給我講古時的神鬼之說,我仍記憶猶新,但我感傷。因為過去的我會由這些傳說而幻想,而現在卻被社會的“轟隆聲”俘虜了。

  在《吶喊》中,除聞名中外的《阿Q正傳》和《狂人日記》,還有一本我較熟悉的文章《社戲》。也就是我讀了魯迅寫的這本書後,對社戲有了個新的認識。每個人都有童年,每個人都會有一些童年裡的故事,可又有誰能像魯迅那樣把童年之趣表達得淋漓盡致,灑脫的地表達出來呢?就連我也為此而茫然。偶爾想起童年往事,一個微笑便黯然而退了,我時常盤問自己:“或許人生沒有太多的事可以去記,也沒有太多空間去存放的,唯一的是把精彩的與難以捨去的存入大腦,才會有回味的瞬間。”

  魯迅還寫了一篇名為《長媽媽與山海經》的文章,這篇文章表達了魯迅視書為摯友的可歌精神,同時也寫出了魯迅對長媽媽的愛戴。倘若我們真的愛書,就不應該棄讀書之時去娛樂,就應該像魯迅那樣為了書持著衣帶漸寬終不悔的信念;倘諾真的有理想,有目標,就不應該有疑慮,要向魯迅一樣,挽留住那星星火光似的希望,為理想,為報負,無限地追求,盡力去實現,以至成功彼岸,他不正是以困窘一步一步成功的嗎?

  魯迅一生創作了二十卷著作,繼往開來,博大精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的作品中,沒有人奢求他,而是他憑藉自己頑強的毅力站在了文學革命的巔峰。是他顯示了文學革命的成績,是他奠定了新文學的基礎,是他為新文學樹立了一面豐碑,更是他點亮了中國。雖然過去的榮辱早已成為今日的歷史,但魯迅的精神仍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仰。讓我們在品讀魯迅的過程中,慢慢思考,細細尋味,揚起魯迅的精神旗幟,駛向闊遠的未知大陸!

  看,這就是魯迅的畫筆,他用畢生的精力為我們中華民族畫出了覺醒的靈魂。

魯迅的作文 篇6

  寫人的文章一般有兩種選材方式:一種是透過一個或幾個事例反映人物某個方面的特點;另一種是選取不同的事例,寫出人物的各個側面。《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採取了第二種方式。為什麼採取這一種選材方式?魯迅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很有個性,很有風格,採取這種選材方式,能較好地從不同的側面展示出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課文的作者周曄又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她與伯父接觸較多,瞭解他的許多特點。用這種選材方式,能把魯迅先生的形象描寫得生動豐富。

  透過這篇課文,我們可以知道,人的性格總是多方面的,採用“通過幾個不同的事例反映人物的幾個特點”這種選材方式,可以把人物表現得更加真實、全面。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選取了魯迅先生教育“我”認真讀書,魯迅先生在談笑中抨擊舊社會,魯迅先生熱情救護和幫助受傷的黃包車工人等四件事情。這些材料選得好,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們都是作者親自參與、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所以寫得特別真切、細膩、可信,不然,怎麼能得出“他嘴裡嚼著,嘴唇上的鬍子跟著一動一動的”這一類生動的細節?

  在我們平常作文時,也應該從生活實際出發,儘量選取自己親眼看見、親耳聽見的事情。比如,寫《我的老師》,有不少同學喜歡寫“夜深了,老師還坐在桌前批改作業”。你在自己的家裡,怎麼知道老師家裡的情況?這種事例就不可信。當然,要把自己看見的事例寫生動,還有賴於平常的仔細觀察。如果課文所寫“他(魯迅)沒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後深深地嘆了一口氣。”不留心觀察,就寫不出這樣的感觸。

  總之,在生活中要注意觀察思考,選擇材料要從生活實際出發,這樣才能寫好記人的作文。

魯迅的作文 篇7

  《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是誰?用他單薄的身體,撐起那黑暗荒謬的世界的一點光明;是誰?用他慈愛的心關懷著貧苦的勞動人民;是誰?用他手中唯一的筆戰鬥了一生。啊!就是他!偉大的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用他那偉大的心胸,引領著芊芊學子走上的光明而正義的路。讓那個腐敗的中國走向新的光明的道路。也許,有人會問:“只不過是個寫點小散文、雜文的人,怎麼可能在世界文學上獨樹一幟”?的確,可能他的文章跟許多著名作家不能相比,但他的那強烈的愛國之心是所有人不能堪比的,是萬人矚目的!雖然他不像雨果,寫出了震驚世界的《巴黎聖母院》不像屠格涅夫,是一個度過65歲的年華。他是一個很不起眼的人,但就是這樣不起眼的人,用他頑強的鬥爭精神,頂出了一片睛天!用他熱愛人民,同情人民,無私有幫助人的心態,贏得了大家的愛戴!雖然歷史早已翻開新的一頁,但記載那一頁的鋼筆字,永不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