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臘八節> 【精選】臘八節作文300字四篇

臘八節作文300字

【精選】臘八節作文300字四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臘八節作文300字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臘八節作文300字 篇1

  今天一大早,我還沒起床就聽到廚房裡傳來鍋碗瓢盆的碰撞聲音。我想一定是姥姥在廚房裡忙活呢!我很想知道姥姥為什麼一大早就在廚房忙活,所以我就趕快穿好衣服,洗了臉,刷了牙,跑到廚房看姥姥在忙活啥呢!

  進了廚房,姥姥得意洋洋地對我說:“今天是臘八節,臘八節要喝臘八粥,所以,今天早上我出去在超市買了許多豆子,來做臘八粥。”我聽了姥姥的話才知道今天是臘八節。於是我趕快洗了手,來幫姥姥做臘八粥。做臘八粥真的不容易啊!我看見姥姥洗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豆子泡在大大小小的盆子,擺滿了整個案板。我數了數,驚呆了!姥姥一共泡了二十一種東西。我一看這麼多啊!我仔細一看,我只能認識十種東西,有大米、小米、綠豆、葡萄乾、枸杞、黃豆、大棗、杏仁、芸豆、麥仁、山藥,姥姥拿出過鍋,倒上了水,又把所有的豆子和其他東西都倒進高壓鍋裡。大概煮了二十分鐘後,姥姥揭開高壓鍋看了看,還沒熟透,又在火上熬了熬。十五分鐘後,一鍋香噴噴的臘八粥就出鍋了。姥姥分別倒到碗裡,讓我們大家嚐嚐臘八粥的味道,我們一嘗,都讚不絕口。我最喜歡吃粥裡面的葡萄乾了!

  今天姥姥做的臘八粥是我喝過最好喝的臘八粥。今天我也認識了一個節日“臘八節”,媽媽也給我講了臘八節的由來,讓我又學到了新的知識。今天我很開心。

臘八節作文300字 篇2

  臘八節由來有兩個傳說。一說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前進山修行,十二月初八這天因飢餓勞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發現,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徹大悟,得道成佛。一說,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時給財主放牛,因牛腿摔斷被財主關在一間屋子中,3天沒給飯吃,他飢餓難忍,到處搜尋,終於發現了一個老鼠洞,從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種糧食,煮成粥食用,覺得非常香甜。

  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時候吃那頓粥味道,就命太監用各種糧食煮了一鍋糖粥,歡宴群臣,後朝中文武百官爭相效仿並傳入民間,遂成了一種節日習俗。因朱元璋吃糖粥日子是臘月初八,所以這粥也就叫“臘八粥”了。

  “臘八”是佛教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

  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壽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節作文300字 篇3

  臘七、臘八,凍死叫花。這句諺語我很小便會講了。是舅爺爺教我的。我五歲那年的臘八節,便是天寒地凍,哈氣成冰。因為冷,我賴在被窩裡不肯起來。而那天,舅爺爺卻起得格外早,吃過飯,他竟去了鎮上,說有很重要的事。鎮上離村子有七八里路。舅爺爺走了,天,不知何時,竟開始飄雪了。後來,雪下得愈大了。我忽然有些怕。我真不知今天是什麼日子,舅爺爺非得要冒雪出去……

  因為家生變故,我寄養在舅爺爺家,已經半年有餘了。舅爺爺是個孤寡老人,六十多歲,看起來,像七十歲,或者還要老。但他卻很愛笑,笑起來,山羊鬍子一動一動的.,很好看。我不能讓妞兒跟著舅爺爺再受委屈!多好的孩子,如今卻,唉……”他常顫巍巍地說。我雖聽不太懂他的一些話,然而我卻知道,他是極疼我的,比起家裡的人,親多了。自我來後,他用來換錢的雞蛋,便成了我的營養品。他的老白乾,也喝得少了,說要攢下錢來,將來供我念書。

  舅爺爺終於回來了。他渾身上下一片白,像個雪人。看見我,他便開始笑,山羊鬍子上的雪落到我臉上,涼涼的。他將手裡拎著的一隻大包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憑直覺,我知道那裡面應該是吃的。可他卻不肯先開啟,而是先為我洗臉,梳辮子,末了,又拿出預備過年的新襖,讓我穿上。然後,才一點、一點地開那紙包,呀!裡面的東西,竟是我沒見過的!

臘八節作文300字 篇4

  從我能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母親給我們煮臘八粥。

  這臘八粥是用糯米、紅糖和十八種乾果摻在一起煮成的。乾果裡大的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乾等等,小的有各種豆子和芝麻之類,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母親每年都是煮一大鍋,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還分送給鄰居和親友。

  母親說:這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煮來供佛的——十八種乾果象徵著十八羅漢,後來這風俗便在民間通行,因為藉此機會,清理廚櫃,把這些剩餘雜果,煮給孩子吃,也是節約的好辦法。最後,她嘆一口氣說:“我的母親是臘八這一天逝世的,那時我只有十四歲。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後,趕忙到廚房去給父親和哥哥做早飯,還看見灶上擺著一小鍋她昨天煮好的臘八粥,現在我每年還煮這臘八粥,不是為了供佛,而是為了紀念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農曆臘八!那時我已有了自己的家,為了紀念我的母親,我也每年在這一天煮臘八粥。雖然我湊不上十八種乾果,但是孩子們也還是愛吃的。抗戰後南北遷徙,有時還在國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們幾乎連個“家”都沒有,也就把“臘八”這個日子淡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