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七單元]寫一篇讀後感> 【實用】烏塔讀後感作文合集六篇

烏塔讀後感作文

【實用】烏塔讀後感作文合集六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烏塔讀後感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1

  《烏塔》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位14歲的小姑娘自己獨自遊歐洲的事情。

  我最欣賞烏塔的獨立,比如:“小姑娘已經起身,正在收拾東西,準備外出”,讀到這裡,我想到如果是我自己一個人去旅遊的話,肯定要經過爸爸媽媽的同意或者還要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才能去旅遊,而且我也不敢自己一個人去旅遊,要跟爸爸媽媽一起去我才放心。在外國那裡有許多媽媽要培養自己的還在能夠自己去旅遊。要學會獨立,不要碰到一點點事情就要讓媽媽來解決;如果是在我們中國,媽媽不可能讓自己的孩子一個人旅遊,而且還會很不放心,甚至有些小朋友都不肯自己一個人上學、放學,要讓爸爸媽媽來接他們。我還欣賞烏塔的自由自在。還有一句就是“這時,小姑娘正愜意地趴在床墊上,一邊吃糖,一邊看一本厚厚的書”讀了這句話之後。我想到了烏塔那麼的自由自在,趴在床墊上,一邊吃糖,一邊看一本書,非常地舒服,如果是我的話,肯定要經過木木的同意才能出去玩,如果媽媽不同意就出去玩了,媽媽非要罵我一頓不可,就像被關在籠子裡的小鳥不能飛出去呼吸新鮮空氣。在外國那裡不僅僅他們的媽媽要讓孩子學會獨立,還要給他們自由。而我們中國呢?孩子要到隔壁鄰居的孩子一起去玩一會兒,還不同意呢!

  這篇課文裡面的烏塔很懂事,我們大家要向烏塔學習很多生活經驗。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2

  我們都是父母中的寶貝,父母都不會然我們都到一點傷害,哪怕有一點傷害,父母都會心急如焚的帶你去醫院,哪怕是小傷。父母都會著急,可是父母你們知道嗎?你們這樣是害了我們,不是愛我們,你們應該讓我們自己去創造未來,而不是我們的什麼事情都要你們來扛。我們應該學會自己自理。

  這是我讀了《烏塔》這篇文章後得出的結論,它的主要講述了烏塔一個人獨自遊歷歐洲的故事。烏塔為了這次旅行足足準備了三年的時間。還每到一地就查這裡的警察局的電話,怕遇到危險時好求救,他這次旅費是靠分發報紙、看護別人的孩子掙來的錢,沒有拿家裡一分錢。

  我們應該為自己的行為反省。我們的行為和烏塔的行為真是天壤之別呀!我們都是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的,所以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從這件事情中我知道我自己那時的自理能力有多差,每次都想爸爸媽媽來幫我做事情,可是我現在長大了,我自己的事情都會做了!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3

  學了《烏塔》這篇課文,我被她的行為深深地觸動了。

  課文主要講了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故事。她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不光閱讀了許多書籍,還自己賺錢,不怕苦,不怕累,透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夢想。在中國,父母會給孩子很多愛,這些愛卻大部分是溺愛。在生活中,父母往往過於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他們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他們在父母的“翅膀”下長大,甚至有的人上了大學都不知道如何購買生活用品和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在外國卻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他們更注重於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動手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烏塔就是這樣一個堅強、勇敢擁有獨立生存能力的小姑娘。

  讓我們向烏塔學習,離開父母溫暖的懷抱,只要我們擁有獨立生存能力和自主的意識,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會像小鳥一樣飛上藍天。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4

  星期天,我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烏塔》,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小烏塔是一個七歲的小姑娘,她的父母在很遠的地方,對小烏塔毫不關心,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回家。小烏塔很傷心,於是她下定決心要獨自一人去尋找自己的父母,自己要永遠跟他們在一起。

  合上書本,我陷入了沉思,文中的小烏塔不正是和我一樣的遭遇嗎?我的父母也遠在外地做生意,對我的學習成績不聞不問,過年回家說的話也是有數的.,更別說是平時了,幾乎是一面也見不上,電話也不打。當我看見別人的爸爸媽媽都在他們的身邊,而我只能眼巴巴的看著他們,心裡很不是滋味,免不了幾顆金豆豆會灑落。當我看見我們班學習差的學生也有自己的父母陪在他們身邊,我就很嫉妒,為什麼,為什麼我不能和我的父母在一起,這是為什麼?我寧肯自己學習也很差,只要父母在我的身邊,我也就心滿意足了,可是天不從人願,我的願望只是浮雲。當別人問媽媽為什麼不讓我和她們在一起時,媽媽總會笑笑說:自己獨立也好,再說了,給她安頓到這裡人生地不熟的還費錢,在家吧。媽媽自以為找了個絕妙的理由,可是以烏塔的的話說,就是:既然愛孩子,為什麼不讓孩子跟你們在一起呢,為什麼要讓孩子日思夜想,感受不到家庭的溫馨呢?

  在外工作的大人們啊,從今天起,減少工作的應酬吧,工廠沒有你一樣會運轉,但孩子的成長過程缺少你們的參與,卻是一片空白。有人說,培養好一個孩子就是賺錢了,當一個孩子學壞是,你要花費很多的金錢和時間,才能讓它學好,這樣你還是幸運的。最怕的是你付出了所有,孩子依然不能變好。金錢不是萬能的,它能讓你買來孩子,但買不來好孩子,它能讓你買來親人,但是買不來失去的親情。有人說得對,養好孩子就是賺了錢,賺了一個家庭的幸福,賺了人生的快樂。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5

  在小記者班上,我閱讀了《烏塔》。回想、品味著小女孩烏塔的一個個神情,一句句話語,我思緒萬千……

  烏塔是個12歲的德國小女孩,在這樣的年華,他竟能自己掙錢買票,單獨一人周遊法國、瑞士、奧地利、義大利,還準備再去希臘——想想她的年齡,才12歲呀!更令人吃驚的是,他為這次歐洲之旅準備了三年,路線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個小學生,幾乎不要家長幫忙,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比……唉,真是令我們汗顏呀!

  最能引起我們共鳴的,還是她與文中“我”的一番交談。她那熱情輕快的談興,將這酷熱的時光籠罩上了一種神秘的光彩。烏塔的話語,無不折射出西方文化的禮儀、敏捷、獨立感,與中國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她問起中國孩子是否也這樣旅遊,那隨和的語氣卻使作者怎麼也說不出話來。當“我”說家長很愛孩子,會帶他們出去玩,卻不放心讓孩子單獨出遠門時,自以為找到了一個絕妙的理由,卻受到了烏塔的強烈反駁:“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讓他們單獨出門?”我只能苦笑著承認自己的回答不合邏輯;當我告訴烏塔中國的風俗情況,並說孩子們仍能找到快樂,烏塔仍是堅持:“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並不完美。”看到這裡,我真想暢所欲言,一吐自己即將噴湧的想法!

  對於烏塔的觀點,我舉雙手贊成。這正是中國孩子們共同的心聲啊!在中國,人們常說到“愛護”這個詞,久而久之,“愛護”就演變成“愛=保護”。殊不知,愛的方式數不勝數,如若保護過度,便無意中充當了母雞一角,把小孩子們孕育在狹小的土地上。而在外國,“愛”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最重要的便是讓孩子像小鷹一樣,翱翔在雷鳴電閃的天穹下,搏擊在風雨交加的大地上。簡單地說,在中國,則與外國截然相反,“愛”在大多數家長眼中被視為“呵護”。其次,有些家長過於偏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視了下一代綜合素質的培養,把孩子“刻”成了對歷史、環境、回報、感恩等一無所知的語數化人類。“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並不完美”,電視、書本,它們無疑是工具。而人,卻要“撲”在死的工具上,並懶洋洋地向載體和媒介索取想要的知識——可能成功嗎?想獲得真正的心之美麗,除親歷親為,自身實踐,別無他法!

  我並不是說愛孩子就不要管他們,也不是在反對中華民族的一貫風格,而是體會到了一種深深的危機感。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管制”、“保護”與“獨立”都是互相聯絡的,缺一不可,過度則反。親愛的爸爸媽媽,雖然中國的這種現狀不得完全顛覆,但是,孩子要長大,可不能讓下一代的花朵成長在溫室裡啊!親愛的爸爸媽媽,愛孩子,就回應一下孩子的心聲吧!鍛鍊我們的真正才能,我們才會告別童年,打拼天下!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6

  最近,我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文中小烏塔那種竟敢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勇氣令我好不敬佩,所以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學得特別認真。

  (先寫總體感受。)

  這篇文章主要寫“我”在羅馬認識了一位年僅14歲的小朋友烏塔,在“我”與烏塔的樊談中,我瞭解到了她正在讀小學,這次署假獨有一人遊歷歐洲的故事。

  (再寫文章的主要內容。)

  當我讀到“烏塔說她在家裡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介紹得十分詳細”時,我頓時被烏塔那充分的準備驚呆了,要是我出門的話,我一定會讓我的爸爸媽媽給我準備,我只要自己帶著東西出門就可以了。從未想過去設計旅行路線或去閱讀那個地方的旅遊指南,可以說是根本沒有動過那個念頭。而烏塔就不一樣了,她為這次旅行整整準備了3年,讀了很多有關她所要旅行地方的書籍,掙了許許多多的旅費,而且還掌握了自己怎樣的獨立自主的生活,怎樣的勤儉節約。其實,不只是我,也有許多中國孩子跟我一樣,從小就生活在父母的溺愛裡,顯得驕生慣養,做什麼事都依賴別人,從來不自己單獨做。有時家長給一個星期的零花錢,我們會不到一天就花光了,然後繼續向爸爸媽媽要,一點也不覺得難為情。而外國小朋友就不同了,他們每花一分錢都在想這些錢怎樣花才划得來,不僅每花一分都精打細算,而且還會怎樣掙錢,這充分說明了外國小朋友與中國小朋友所受教育的差異。

  (寫自己的內心感受,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也可以結合課文的某些句子談感受。)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中國孩子是家裡的寶貝,依賴心強。而外國孩子做事,處事有條有理,獨立生活能力強,見識廣,知識豐富。我想:這種差異是否也應該引起我們中國的教育重視呢?

  (寫自己的獨特感受,透過對比反思我們中國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