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滿金色的水泥路教案(通用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鋪滿金色的水泥路教案(通用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鋪滿金色的水泥路教案1
教學目標
1、會認“窪、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等13個字,會寫“水泥、放晴、明朗”等14個詞語,運用聯絡生活、查字典等多種方式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3、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秋天的水泥道的美麗。
4、感悟作者對秋xx前水泥道的喜愛和讚美。
教學重難點
1、會認“窪、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等13個字,會寫“金某某、放晴、明朗”等14個詞語,運用聯絡生活、查字典等多種方式理解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秋天的水泥道的美麗。
3、感悟作者對秋xx前水泥道的喜愛和讚美。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出問題,匯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每天上學、放學的路是什麼樣的?請你描述一下。(課件出示幾張光禿禿的水泥道的圖片)
(出示幾張梧桐樹葉。)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這是什麼葉子嗎?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一片片葉子像什麼嗎?
2.師:是呀,在作家張某某的眼裡,這梧桐樹葉就像金色的手掌,那麼鋪滿這種葉子的水泥道會是什麼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作者簡介。
課件出示:
張某某,出生於某某,xx海、靜人,中國著名兒童文學家。曾就讀於某某xx範學校。主要作品有《“啄木鳥”小隊》《校園裡的薔薇花》《燃燒吧,篝火》《三個胡大剛的故事》等。
5.助學資料。
梧桐樹:別名青桐、桐麻,也屬落葉大喬木,高達15米;樹幹挺直,樹皮呈綠色且平滑。原產中國,南北各省都有種植。(課件出示幾張蒐集的梧桐樹的圖片)
6.質疑課題,看到課文的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預設以下幾種問題:
(1)金色巴掌是什麼意思?
(2)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什麼樣的呢?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聽範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並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3、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讀正確,句子是否讀通順。
4、同桌合作,彙報交流。
分類寫字。
(1)分類出示本課生字:
鋪、泥、晶、緊、院、印、排、列、規、則、亂、棕、遲
(2)仔細觀察這些生字結構,說一說你們小組合作後共同發現了什麼?
(3)指導書寫。
左窄右寬:鋪、泥、院、排、規、棕。
左右同寬:印、亂、列。
左寬右窄:則。
(4)老師範寫,重點指導上下結構的字“晶”“緊”和左右結構的字“規”“則”,學生練某某。
晶:上下結構,注意上部的“日”要寫扁一些。
緊:上部稍寬,捺舒展,下部筆畫要緊湊。
規:左部最後一筆是一點。
則:左部最後一筆也是點,不要寫錯。
學生練某某,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鑑。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5、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把句子抄下來。
6、師小結:本節課我們透過朗讀和指讀,讀熟了課文,掌握了字音,學習了本課生字,並用多種方法,如圖片理解詞語、生活情景理解詞語等掌握了詞語的意思。
三、再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指名讀一讀,說一說。
課件出示:
本文描寫了秋天鋪滿梧桐樹葉的水泥道,每一片樹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手掌,給水泥道增添了詩意,增添了美。
透過預習閱讀,初步學習課文內容,教給學生概括課文大意的方法,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課件出示:
水窪 腳印 凌亂
雨靴 增添 棕色
1.學生開火車認讀。
2.透過上一節課的學習,說一下那條水泥道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1:水泥道很美麗。
生2:這是一條富有詩意的道路,誰看到誰都會喜歡的。
設計意圖:
複習詞語,鞏固對生字詞的掌握。同時設計啟發性問題“水泥道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既回顧了舊知又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精讀課文,品味感悟。
1、學習第1自然段。
(1)課件出示自讀提示:
①請大家小聲地讀一讀第1自然段,找出描寫季節和天氣的詞語讀一讀。
②找一找哪個詞語說明秋雨下的時間很長。
(2)小組交流彙報。
課件出示:
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生1:“秋風”“秋雨”交代了季節和天氣。
生2:從“一夜”這個詞語體會到秋雨下的時間長。
2、小組交流,學習第2~9自然段。
(1)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①自由讀課文,找出描寫水泥道的相關句子和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寫一寫。
②抓住“潮溼、亮晶晶”“一角小小的藍天”談談自己發現的美麗。
③還有哪些詞語能體現水泥道的美麗?
④文中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的修辭體現了什麼?
(2)可以小組合作,彙報交流。
①課件出示:
啊!多麼明朗的天空。(出示晴朗天氣的圖片)
“明朗”是什麼意思?你是用什麼方法理解這個詞語的?
生1:我知道明朗的意思,就是光線充足,明亮。
生2:用查字典的方法很方便啊,字典就是我們無聲的老師。還能用換近義詞的方法明白明朗的意思。明朗—晴朗。
師:從“潮溼、亮晶晶”“一角小小的藍天”這幾個詞語和短語中談談自己發現的美麗。
生1:從這幾個詞語的描述中我能知道水窪清澈,都能把藍天映到水窪裡了。這麼可愛美麗的水窪,鑲嵌在水泥道上,也讓水泥道更美了。(課件出示課文情景:水泥道上有著亮晶晶的水窪映著藍天的圖片)
師:你還能找出體現水泥道美麗的詞語嗎?
課件出示:
閃閃發光的地毯 閃著雨珠的葉子 金黃金黃的葉子 金色的小巴掌 凌亂
指名讀一讀。
②讀詞語想象畫面。
生1:這是一條多麼美麗的水泥道啊,“金黃金黃”展現了梧桐樹葉顏色美,“閃著雨珠的葉子”讓我們感受到梧桐樹葉的勃勃生機。
生2:“金色的小巴掌”體現了梧桐葉的姿態美,而“凌亂”體現了梧桐樹葉排列的不規則美。
生3:閉上眼睛,我彷彿看到一條美麗的、亮晶晶的水泥道,讓我忍不住也想去課文中走一走這條路。
生4:看到“凌亂”這個詞語,讓我想起我早晨起得晚時忙著去上學,被子也顧不上疊,屋裡亂七八糟的樣子,那就是“凌亂”吧。
③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談談你的體會。
課件出示:
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xxxxxxxxxx
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
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某某,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xxxxxxxxxx
④指導朗讀:朗讀時,語調要優美,用欣賞的語氣,語速可略慢。
師:說一說這些比喻句把什麼比作什麼?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1:把“水泥道”比喻成“彩色的地毯”和“印著圖案的地毯”,多麼富有詩意的比喻,讓我忍不住愛上這條道路。
生2:把“梧桐樹葉”比喻成了“小巴掌”,多可愛的比喻,我都想去摸摸這個小巴掌了。
生3:“棕紅色的小雨靴”被比喻成“棕紅色的小鳥”,真佩服作者的想象力,我也能感覺這個孩子的可愛和快樂。
⑤抄寫自己喜歡的比喻句。
⑥你也嘗試著寫一寫比喻句吧。
課件出示:
美妙的小雪花呀,像一隻只空靈飄逸的玉蝴蝶,扇動著薄某某,降臨人間。
那小草的顏色豐富多彩,一片一片連起來,賽過巧手編織的地毯,活生生,自然而又和諧。
⑦課件出示第9自然段。
(要不是怕上課遲到,我會走得很慢很慢的。)
指名讀一讀,想一想,為什麼“我”會走得很慢?
生:因為這條路太美了,“我”捨不得走太快。但還是怕遲到,所以趕著去上學了,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愛學習、遵守紀律的好孩子。
3、指導學習第10~11自然段。
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文章的結尾為什麼重複“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1)教師指名讀第10~11自然段。
(2)首尾呼應,再次強調這是秋日美景。
三、運用方法,仿寫練習。
1、“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麼美麗的發現啊!你在上學的路上或者其他地方有沒有看到過類似的景色呢?試著寫一寫吧,不需要寫太長,幾句話就行。
2、學生仿寫。例文展示:
我出去散步的時候,天開始放晴了。路面多了很多昨夜大風吹下來的樹葉,再加上被水粘住了,那一片片樹葉落下來形成的一個個美麗的圖形,真像昨夜有名畫家來門前塗塗畫畫。從家門口一直到小路的盡頭xxxxx(課件出示例文描述的情境圖)
3、小組交流。
4、教師評價。
師小結:同學們,只要認真觀察,善於用比喻句,你也能寫出生動、有趣、可愛的文章。
師小結:本文描寫了秋日鋪滿金色梧桐落葉的水泥道,表達了作者對水泥道美景的鐘愛,抒發了作者對秋天、對大自然的熱愛。
鋪滿金色的水泥路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窪、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等7個生字。會寫“水泥、放晴”等詞語。
2、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並與同學交流理解的方法。能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3、能初步瞭解作者的寫作角度。體會作者筆下水泥道的美。
教學重點
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並與同學交流理解的方法。
初步瞭解作者是如何描寫水泥道的美的。體會作者對秋天的水泥道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1、學習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秋天和水泥道的喜愛之情;
2、懂得只有細心地觀察,用心感受,才能發現平常生活之美。
教學課時:
2課時第一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提前讓學生製作梧桐樹葉,裝水的小桶,梧桐落葉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匯入新課。
1、出示圖片:一條灰撲撲的水泥道(課件出示)
同學們,你們見過水泥道嗎?它們看上去普普通通,毫不起眼對嗎?
2、一夜秋風、一夜秋雨之後,你們看,水泥道發生了神奇的變化(課件出示鋪滿梧桐樹落葉的水泥道)
誰來說說這種變化?這是什麼落葉?
預設:水泥道上鋪滿了金黃色的梧桐樹落葉。
3、交流收集到的資料。(課件出示)
法國梧桐樹:屬落葉喬木,可高達20—30m,樹形雄偉端莊,葉大蔭濃。樹冠闊鐘形;幹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狀剝落。幼枝、幼葉密生褐色星狀毛。葉掌狀5—7裂,深裂達中部,裂片長大於寬,葉基闊楔形或截形,葉緣有齒牙,掌狀脈;托葉圓領狀。花序頭狀,黃綠色。多數堅果聚全葉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長,呈刺毛狀,果柄長而下垂。是世界著名的優良庭蔭樹和行道樹。適應性強,又耐修剪整形,是優良的行道樹種,廣泛應用於城市綠化,在園林中孤植於草坪或曠地,列植於甬道兩旁,尤為雄偉壯觀,又因其對多種有毒氣體抗性較強,並能吸收有害氣體,作為街坊、廠礦綠化頗為合適。
教師出示梧桐樹落葉實物給學生,課件出示座標並聯系實際生活:我們松滋的玉嶺北路也有美麗的梧桐樹哦!走在這麼美麗的水泥道上,你們會是什麼心情?(愉快)
4、帶著愉快的心情一起齊讀課題。適時提問:金色巴掌你認為是什麼?(梧桐樹葉)
5、書寫課題中的多音字“鋪”。師範寫,邊寫邊強調需要注意的筆畫:右邊“甫”字的兩小短橫不能挨著兩邊,保持間距才好看。
師強調書寫姿勢,生開啟《寫字課堂作業》寫兩個。師巡視指導。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初讀要求:
(1)大聲朗讀,標出自然段。
(2)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畫出不認識的字,圈出難以理解的詞語。
生朗讀時,師板書“熨帖”、“凌亂”兩個詞語在黑板上。
2、課件出示同學們普遍不會讀且生字表裡沒有出現詞語:粘在,熨帖。指讀,齊讀。
3、我會認:出示帶有生字的六個詞語“水窪,印著,凌亂,增添,棕紅色,雨靴”,開小火車讀。
再點生說說,那些字容易讀錯:“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後鼻音。
再出示讀音,點生領讀。
4、趣味遊戲讀詞:登樓梯。男生上樓梯,每讀一個詞聲音變大一點。女生下樓梯,每讀一個詞聲音變低一點。
三、多種方法理解新詞。
1、課件出示難以理解的詞語:熨帖、凌亂。學生齊讀。
2、師引導:除了這兩個詞語,還有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詞,也是我們這節課要重點關注的。師板書:明朗。
課件出示課文前三自然段。點生讀,讀完找人說一說“明朗”是什麼意思。
預設:晴朗,總結第一種理解詞語的好方法“藉助近義詞”。
將“藉助近義詞”的卡紙貼上在黑板。
3、出示雨後初晴的天空圖:你們觀察過雨後初晴的天空嗎?那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學生說出“光線充足”。
4、教師總結:“聯絡生活實際”也是我們理解詞語的第二個好方法。將“聯絡生活實際”的卡紙貼上在黑板上。
5、課件出示課文前三個自然段,以及小氣泡:二年級時,我知道在“尋找”這個詞語中,“尋”和“找”意思相近,“尋”就是“找”的意思。那麼“明朗”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理解……
點生按照上面小氣泡的方法來說一說“明朗”的意思。鼓勵學生大膽表達。
師:《說文解字》裡講,“朗”,明也。意思就是說“朗”就是光線充足的意思。而“明”是我們熟悉的字,我們可以藉助它來猜“明朗”這個詞的詞義。這就是今天要說的第三種方法“藉助熟字猜詞義”,師將卡紙貼上於黑板。
6、出示第四自然段:利用“亮晶晶的水窪”、“小小的藍天”等詞語,從另一個角度理解前文的“明朗”。總結出第四種理解詞語的方法“聯絡上下文”,師將卡紙貼上於黑板。
師生看黑板上的卡紙共同回顧學過的四種理解詞語的好方法:藉助近義詞、聯絡生活實際、藉助熟字猜詞義和聯絡上下文。
四、水泥道的全景圖與特寫。
1、默讀5、6、7三個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喜歡的句子,用圓圈圈出喜歡的詞語。
2、和網格小組成員交流一下你喜歡它們的原因。
3、點生說說自己的發現的落葉之美(特寫):
預設:第五自然段“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閃著雨珠的葉子”。課件出示相關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梧桐樹落葉的美。
師提問:作者從哪些角度寫了落葉之美?(數量,顏色)
4、再點生說說水泥道的美(全景):
預設:第六自然段“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
師再提問,這一自然段又從哪個角度寫了落葉之美?(光澤)作者運用了什麼樣的寫法?(比喻)
朗讀提示:第六自然段最後一句要讀得舒緩平靜,讀出水泥道的意境之美。師範讀之後,多次點生讀一讀。
5、鏡頭再次拉近:第七自然段裡有哪些好詞美句?
(1)運用上面學到的方法理解“熨帖”和“凌亂”。
預設:“熨帖”一詞可以用到“聯絡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熨帖就是“緊緊地粘”、“平展地粘”。
“凌亂”一詞可以用到“聯絡上下文”、“藉助熟字猜詞義”等方法來理解。“凌亂”就是“排列不規則”。
課堂小實驗:師將梧桐落葉沒於小桶中,再拿出來,貼上於黑板上,這樣的“粘”就是“熨帖”。
師:同學們看起來“凌亂”就是雜亂無章的意思,是個貶義詞。可是作者卻說“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為什麼這麼說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自然之美”)
(2)貼一貼:貼出“凌亂美”
師:同學們,一夜秋風、一夜秋雨,是不是把美麗的梧桐樹葉也吹到大家的課桌裡來了?請大家代替秋姑娘將自己做好的梧桐樹葉,隨意地貼在黑板上老師畫出的“水泥道上”。讓學生參與創造。深切體會凌亂之美。
師:這種動人心魄的凌亂之美是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帶來的,是美麗的秋姑娘帶的,更是神奇的大自然帶來的!
(3)師:同學們,大自然的神奇之處不止於此,你們看!課件出示圖片。(天空中凌亂的雲層、山谷裡凌亂的五彩池、海面上凌雲的鷗群、大洋中凌亂的島嶼)
(4)再讀第7自然段,讀出這種凌亂美。
(5)第7自然段有哪些好句子?
預設: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比喻句,感受到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師:作者又是從什麼角度寫了落葉的美?(形狀)
5、配樂朗讀,師生合作讀5、6、7三自然段,回顧美景。
點生回顧作者的寫作角度:從落葉的數量,顏色,色澤,形狀等方面描寫了落葉之美。
6、談一談,你覺得作者能把水泥道寫得如此美麗的原因是什麼?
預設:細緻的觀察、豐富的想象力。
師:希望我們的同學們也能學習作者,做一個善於觀察,用心感受身邊美好事物的有心人。
五、佈置課內積累作業。
1、用閱讀摘抄本摘抄本文已學部分中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詞語不少於15個。句子不少於5個。
2、和網格小組成員交流自己摘抄的內容和心得體會。
課堂點評:
這節課是一節踐行生本理念、講究教學藝術的優質課。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針對性強;方式多樣,指導得法,實用性強;以生為本,設計科學,藝術性強。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學反思
這一課,我教完了。我的教法很簡單,就是帶著他們讀讀課文,然後把“我”的大大小小的發現一一找到。邊讀邊找,我們共同完成了如下的發現:
第一發現:天開始放晴了。
第二發現:天空多麼的明朗。
第三發現:地面是潮溼的。
第四發現:一個亮晶晶的水窪。
第五發現:水窪映著小小的藍天。
第六發現:閃著雨珠的、金黃的梧桐樹葉粘在溼的水泥道上。
第七發現: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印著落葉圖案、閃閃發光的地毯。
第八發現:是一塊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的地毯。
第九發現:梧桐樹的落葉像金色的小巴掌。
第十發現: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的落葉不規則、有些凌亂,但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第十一發現: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愉快地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蹦跳、歌唱……
我把這些發現寫在黑板上,學生看著共同尋找的發現,都笑了。肯定有老師說,這樣教,太碎了,合併成三五條就行!學生在課堂上的興奮,告訴我不要合併;課堂上,同學們的全部參與,告訴我這樣找發現有意思。我手中有有關部門給我的四本教學參考書、備課手冊、教學設計、教案,但他們所教都比我複雜,那些複雜教法,總覺得就是按部就班,雖然他們也談到發現,但都是相當概括性,幾乎是沒有什麼邏輯可談的。大家可以細讀這十一條,順序不要變,相信你一定會讀出某種邏輯。
為什麼要這樣一條一條找出來?因為揹著書包上學,經過門前的水泥道,就這麼點的路,為什麼作者能寫下這麼細的文章?不就是將這些一條條發現串起來的嗎?
我告訴學生,要想寫好日記,每天把自己的若干發現串起來就行了。不難,作家張秋生先生就是這麼幹的。
熟視無睹是寫不好文章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一年四季的微妙差異,如果你發現不到,同樣是寫不好文章的。
教這一課“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出現了兩次,這種修辭手法叫疊句(課堂上可以講),但兩次同樣的句子,意思一樣嗎?學生說不一樣。談一談理由。學生說,最後一次是對一夜秋風,一夜秋雨的感謝。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學生說從“當我揹著書包去上學時,第一回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第一回覺得看出來的。
我順勢說,如果“一夜秋風,一夜秋雨”改成“一夜春風,一夜春雨”“一夜夏風,一夜夏雨”“一夜冬風,一夜冬雨”,門前的水泥道分別是怎樣的?學生說,肯定是不美的,因為沒有金色巴掌在上面。
同學們所說的感謝,我認為是對的。但教學參考書及名師們設計的那些課,看不出有這種設計與思考。他們所說的,我無法認同。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就這麼簡單的讀與對答,我相信簡單之教,學生們會有不少變化的。因為他們知道了平常之路、司空見慣的東西,突然一天的美,與季節有關,與自己的一條又一條的發現有關,與自己把這些大大小小的發現串成文章有關。
鋪滿金色的水泥路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在把握內容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能描述秋雨過後的早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秋雨過後大自然的`美,激發起學生熱愛大自然,瞭解大自然的感情和興趣。
重難點: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2、體會秋雨過後地大自然。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秋天嗎?
你們喜歡秋雨後的景色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一下秋雨後的美景吧!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快速地朗讀課文,圈畫出要求會認的字。
2、出示要求會認的字,指名讀。
3、師正著,開火車認讀生字。
三、整體感知內容
1、帶著生字在朗讀課文,看看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你喜歡哪一部分?
2、師生交流初步的感覺。
3、指名讀自己喜歡的部分,讓學生說說喜歡的原因。
四、書寫指導
1、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認讀生字。
2、交流寫好每個生字的方法。
3、老師重點範寫生字。
4、學生練習寫生字,老師巡視指導。
5、給生字擴詞。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6個生字,學寫13個生字,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欣賞秋風秋雨的美景。
二、熟讀課文
1、教師放錄音讀課文,學生跟讀。
2、小組內朗讀課文。
3、教師指名讀課文。
4、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5、交流讀後的感受: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哪些地方寫得非常美呢?
6、假如你走在那樣的水泥道上,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三、感悟美景
1、出示課文插圖。
2、看著插圖找找課文中描寫插圖上內容的句子。
3、課件出示關鍵語句。
(1)我揹著書包去上學時,天開始放晴了。
(2)道路兩旁的法國……葉子。
(3)水泥道像……路的盡頭。
(4)每一片法國……水泥道上。
(5)我穿著……歌唱著……
4、有感情地朗讀課件上地內容。
5、選擇喜歡地句子多讀幾遍,說說喜歡的原因。
6、這些句子主要採用了哪種修辭手法?你能仿寫幾句嗎?
7、“一夜秋風,一夜秋雨”這句話在文中出現幾次?你能說說這樣寫的好處嗎?
四、拓展延伸
你去上學的路上,看過哪些美景呢?試著寫一段話,表達出對它的喜愛之情。
鋪滿金色的水泥路教案4
教學目標:
1、會認“窪、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金色、水泥”等17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並描述“我”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能利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零亂”等詞語的意思,交流理解詞語的方法,能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3、能仿照課文或“閱讀連結”,用幾句話寫出自己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
4、透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瞭解大自然、走進大自然的願望。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透過對內容的理解,學生能夠增強對大自然熱愛的感情,體驗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增強觀察自然、瞭解自然的意識。
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體會細緻觀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細心地觀察,才能發現事物的本質,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美。學習作者善於觀察事物,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本課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重點)
2、學習用查字典、看圖、找反義詞等方法理解詞語。(重點)
3、初步感知文意,瞭解課文內容。(難點)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匯入型別:看圖識樹,匯入課題。
師生交流:同學們一定都有自己喜歡的樹,誰來說說你喜歡什麼樹?為什麼?(學生各抒己見)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書的圖片(課件出示),你知道這是什麼樹嗎?它的葉子像什麼?(梧桐樹,手掌。)
展示圖片:
交流資料:世界上著名的行道樹——法國梧桐,在我國公園和行道兩旁可常常見到。而今在我國北自大連、北京、河北,西至陝西、甘肅,西南至四川、雲南,南至廣東及東部沿海各省都均有栽培。在南京老百姓們都把它簡稱為“法桐”或“法梧”,然而它卻既不是梧桐樹,亦非產自法國,而我們常說的梧桐樹實際上是指“中國梧桐”。人們習慣所說的“法國梧桐”只是懸鈴木中的一種。原來,懸鈴木一屬有8種,原產北美洲、墨西哥、地中海和印度一帶。引入我國栽植的有3種。懸鈴木果序柄的果實,有的1個果球,有的2個果球,有的3個以上果球,因此名稱就不同,分別叫做一球懸鈴木、二球懸鈴木和三球懸鈴木,這是三個不同的種。
談話導題:
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與法國梧桐樹有著密切的聯絡,板書課題: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板書課題: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學生齊讀課題。)
(1)質疑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預設:巴掌為什麼是金色的?水泥道上怎麼會鋪滿金色巴掌?
(2)聯絡對梧桐樹的介紹,請你把梧桐樹和巴掌連起來,說一句話。
預設:秋天到了,巴掌似的樹葉從梧桐樹上紛紛落下。
(3)我們一起走進課文,領略一下法國梧桐在水泥道上留下的美景吧!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喜歡的圖片匯入課題,激發了學生的的學習興趣。藉助圖片瞭解樹木,透過課題質疑,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介紹作者
張秋生,天津靜海人,上海出生,天津市靜海縣人,中國著名兒童文學家。曾就讀於上海第四師範學校。主要作品有《"啄木鳥"小隊》、《校園裡的薔薇花》、《燃燒吧,篝火》、《三個胡大剛的故事》等。
1958年開始發表兒歌、兒童詩。曾任《兒童時代》雜誌編輯,後調上海少年報社,任該報副總編輯、總編輯,併兼任《童話報》主編。出版有兒童詩集《"啄木鳥"小隊》、《校園裡的薔薇花》、《燃燒吧,篝火》、《三個胡大剛的故事》、《愛美的孩子》,童話詩集《小猴學本領》、《小粗心奇遇》、《天上來的百獸王》,童話集《小松鼠和他的夥伴們》、《小巴掌童話百篇》、《丫形樹上的初級女巫》、《雞蛋·鴨蛋·老鼠蛋》、《來自樺樹林的蒙面盜》、《獅子和老做不醒的夢》、《強盜、精靈和巫婆的故事》等。
作品先後獲陳伯吹兒童文學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等。
三、初讀感知
1、聽範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①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水窪印著凌亂增添棕紅色雨靴
(重點指導生字“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後鼻音。等。)
②你認為哪些詞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覆讀。
(2)學習多音字:讀一讀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
數(shù shǔ shuò)
shù:1>表示、劃分或計算出來的量,如數目、數量、數詞;2>幾,幾個,如數人、數日。
shǔ:1>一個一個地計算,如不可勝數;比較起來突出,如數得著;2>責備,列舉過錯,如數落;談論,述說,如數說、數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來的情況,亦喻對於本國曆史的無知)。
shuò:屢次,如數見不鮮(亦稱“屢見不鮮”)。
練讀一讀。
讀一讀:數(shù)學課上,一年級的小學生認真地數(shǔ)著手中的小木棍。
(3)理解詞語
①下面加粗的詞語,你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交流一下。
a、啊!多麼明朗的天空。
b、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c、它們排列得並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
預設一:我用聯絡上文的方法理解“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因為上一個自然段有句話“天開始放晴了”。
預設二:“熨帖”就是緊貼的意思。我是透過查字典查到的。
預設三:“凌亂”就是“雜亂無條理”的意思,我是透過上文的“它們排列得並不整齊”。
②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印著: 光線充足(多指室外)。
排列: 留下痕跡。
規則: 貼切、妥帖。
明朗: 順次序放。
熨帖: 規律、法則。
凌亂: 雜亂無序。
(4)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4、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麼?(《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講述了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後,"我"無意中發現上學路上法國梧桐和水泥道的變化,然後開始觀察,發現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現了"我"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愛之情。)
(2)梳理課文思路
練填空:課文先寫(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再寫(“我”在上學路上看到的情景——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然後寫(想象花孩子們在雨中穿著各色的衣裳,衝了出來)最後寫(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透過閱讀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脈絡,學生透過整體感悟文章內容,實現與文字的對話。本在生字教學中,放手學生獨立識字,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最習慣的方法認識漢字,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四、學習“會寫字”
鋪泥晶緊院印排列規則亂棕遲
1、學生字
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仔細觀察,分析字形,說說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
(1)形聲字構字規律識字:鋪、泥、院、列、棕、遲。如“鋪”,“釒”是形旁表義,表示這個字和金屬有關,“甫”是聲旁,表音。
(2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
排:扌非規:見夫則:貝刂
(3)組詞鞏固:如“鋪滿水泥泥塘水晶院牆規則排列凌亂棕紅色遲到”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鋪、泥、院、排”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印列規則”左右結構,左窄右寬;“遲”半包圍結構,“尺”的最後一捺變成點。)
(2)老師範寫,重點指導上下結構的字“緊”,左右結構的字“鋪、規”和半包圍結構的字“遲”,學生練寫。
鋪:“甫”上橫要長,下框內兩短橫居中,中豎貫穿上下。
泥:“屍”上框扁小,豎撇要長;“匕”撇要短,豎彎鉤的彎要大。
晶:三個“日”要勻稱,上邊的居中間,下邊兩個要平行排列。
緊:上下寬,中間稍窄,各部分都要寫扁,“么”最後一筆是點。
院:左窄右寬,“阝”在左邊,右邊“元”的撇和豎彎鉤都在下橫處起筆。
印:第一筆短撇起筆稍高,與下邊的豎提分兩筆寫,中間一短橫,右邊是單耳。
排:“非”中間兩豎右邊的稍長些,左右各三橫,下橫都稍長。
列:“歹”首撇要短,橫撇要長,點在裡面不出頭。“刂”在右邊。
規:左邊兩橫稍向上提,豎撇要長,點要小;“見”下框要窄。
則:“貝”下框要窄,豎撇在框內上部起筆,點在框外。
亂:“舌”的撇稍短,橫略長,“口”要小。
棕:左窄右寬,“示”下橫要長,豎鉤在下橫處起筆。
遲:“尺”扁框要小,捺變為點稍大一些,注意“辶”的筆畫。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鑑。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五、分類積累,練習表達
1、自由讀課文,畫出文中有新鮮感的詞語,分類整理並摘抄積累:
(1)表示事物的詞語:巴掌、水窪、
(2)表示動作的詞語:蹦跳
(3)描寫事物或人物的詞語:明朗、潮溼、閃閃發光、平展、凌亂
(4)疊詞:亮晶晶、溼漉漉、閃閃發光
(5)有新鮮感的詞語:巴掌、放晴、水窪、映著、盡頭、熨帖、平展、規則、凌亂、遲到
2、短語積累:
明朗的天空亮晶晶的水窪小小的藍天金黃金黃的葉子
閃著雨珠的葉子溼漉漉的水泥道彩色的地毯閃閃發光的地毯
很遠很遠的地方金色的小巴掌棕紅色的小雨靴棕紅色的小鳥
金黃的葉叢
3、精彩的句子:
(1)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
(2)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
六、課堂小結
初讀課文後,你感受到了什麼?
讀完這篇課文,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愛及對秋的讚美之情。
七、當堂檢測
八、課後作業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朗讀課文,抄寫課文中喜歡的句子。(重點)
3、學習課文,感受到大自然秋天的美。並觀察身邊的景物,寫幾句話,表達自己對自然景色的讚美。(難點)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匯入
1、(課件出示圖片)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溼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看完畫面,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很美)
3、(板書: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腦海裡,與同學們讀課題。
設計意圖:運用學生喜歡的圖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問題匯入課文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明確了本課時的學習任務,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培養了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的良好習慣。:
二、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1、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課文寫了什麼?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小組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師評議並小結。(本文講述了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後,“我”無意中發現上學路上法國梧桐和水泥道的變化,然後開始觀察,發現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
5、從哪看出“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真美啊?(從三個比喻句“水泥道像一塊彩色的地毯。”“梧桐樹的落葉像金色的小巴掌。”“棕紅色的小雨靴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的具體描寫看出的。)
6、讀課文,說一說“金色巴掌”指什麼?用一個詞語說出“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給你印象?(文中“金色巴掌”指法國梧桐樹葉。“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真美啊!)
7、再讀課文,畫出寫“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美的句子。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細細品讀。
三、品讀賞析,交流探究
(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2、仔細觀察課文插圖,談談自己的感受。(板書: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預設一:當我看見這些無比巨大的森林,被秋風吹落在地,心裡頭有一種甜滋滋的感覺,因為它美,瞬間會讓我感到,這裡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秋天的葉子會跟著秋風伴舞,它隨風,輕輕的落下,落下。只到地上鋪成一個金黃的“地毯”,在秋風之下,我也會跟著它奔跑。
預設二: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金黃色是給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美麗的菊花在秋雨裡頻頻點頭。
3、指導學生帶有美好的感情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4、談話過渡:一夜秋風,一夜秋雨之後,大自然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我”有了什麼新發現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插圖閱讀課文,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了水泥道的美,培養學生感受美,鑑別美的能力。:
(二)學習第二至九自然段。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第二至第九自然段。
(1)“我”有什麼新發現?
①啊!多麼明朗的天空。(板書:天空明朗)
②可是,地面還是潮溼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窪,映著一角小小的藍天。(板書:地面潮溼)
③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溼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板書:法國梧桐樹葉金黃金黃)
④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溼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並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課件出示: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①交流對這段話的理解。(這個比喻句,從水泥道的顏色、柔軟度、光澤、長度上寫出了它的美。)
②作者為什麼把鋪滿梧桐樹葉的水泥道比作地毯?(因為水泥道的顏色是金黃金黃的、是“一片片”飛落下來落在路面很柔軟,又閃閃發光(閃著雨珠)、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這些特點與地毯有相似的地方。)(板書:水泥道地毯)
(3)課件出示: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①交流對這段話的理解。(把“法國梧桐樹的落葉”比作“金色的小巴掌”,形象的寫出了法國梧桐樹的形狀像“小巴掌”,因為是“金黃金黃的葉子”,從顏色上又有了“金色的小巴掌”之比。)(板書:小巴掌)
②“熨帖”這個詞語用什麼方法理解,什麼意思?(“熨帖”這個詞語我先查字典,知道是“貼切、妥帖”的意思;然後看課文中的插圖,明白這個詞語是說梧桐樹的落葉緊緊地粘在地面上意思。)
(4)課件出示:它們排列得並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①“這”指什麼?(“這”指排列不規則、有些凌亂的法國梧桐樹落葉。)
②從“然而”這個詞你感受到什麼?(“然而”一詞表示轉折,將“不規則”、“凌亂”這些與美無關的詞語與美聯絡起來,還用“更”這個表示程度的詞語強調鋪滿梧桐樹落葉的水泥道的美,表達了作者對水泥道美的讚歎。)
(5)這個發現令“我”非常高興,大家再來讀讀這部分課文。
(6)有了新發現後,“我”是怎麼做的?(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我一張一張仔細地數著。)
①課件出示: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
②交流對這段話的理解和感受。(將“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比作“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將“我”走路比作“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來表現秋天特有的美。)(板書:兩隻棕紅色的小鳥)
③找出“我”陶醉於水泥道上的美景的句子,並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要不是怕上課遲到,我會走得很慢很慢的。”
這兩段話寫出“我”太喜愛水泥道了,一邊走,一邊想象,那是多麼美的生活啊!從中可以反映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2、再讀課文第二至九自然段,讀出“我”的喜悅之情。
3、按照課文意思補充句子。
水泥道像________________。(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
梧桐樹的落葉像________________。(一個金色的小巴掌。)
棕紅色的小雨靴像_________________。(兩隻棕紅色的小鳥。)
4、讀畫出的句子,思考作者在水泥道上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美在哪?(作者看到了水泥道上鋪滿法國梧桐樹葉,不規則的排列著,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想到了法國梧桐樹葉像“金色巴掌”,“水泥道”像彩色的地毯。美在它的顏色、柔軟、發光、綿長,甚至無規則的排列。)
5、你在上學或者放學路上看到了什麼樣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吧。(有一天,我們上完四節課就放學了。雖然已是秋末時節,但中午的陽光從頭照到腳,讓人渾身暖暖的。當我走進一片小樹林時,風輕輕一吹,我看見一些樹葉隨風起舞,像一隻只金色的蝴蝶飛來飛去,然後又跳著“芭蕾”,旋轉著落在了地上。我俯身從地上撿起一片樹葉——很漂亮,攤開手掌,把樹葉放在手掌裡,仔細地欣賞著。突然,一陣風吹過,樹葉隨著風從我手中悠悠地溜走了,我正準備抓住它,它卻調皮地飛得更高。我想,就讓它在風中輕舞吧!)
(三)學習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1、此時此刻,作者又有什麼感受?(第一回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板書:水泥道真美)
2、指導學生帶有讚歎地語氣讀讀這兩個自然段。
四、總結課文主旨。
1、本文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抓住秋天雨後鋪滿落葉的水泥道,透過對眼前所見所聞所感的描寫,字裡行間流露出了對秋的讚美和喜愛之情。
五、學習寫作方法
1、本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首尾呼應)
(1)“首尾呼應”本義是前面和後面的人一呼一應。現多用來比喻寫文章首尾呼應。本文第1自然段“一夜秋風,一夜秋雨。”第10自然段,再次寫道:“一夜秋風,一夜秋雨。”這樣使文章結構嚴謹,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感和感染力。(板書:總起具體總結)
(2)舉例:
開頭: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那裡的天空總是那麼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結尾:在藏語中,拉薩是聖地的意思,那麼,這湛藍的天就是聖地的窗簾了。
(3)練一練:寫寫你眼中的秋天,注意做到首尾呼應。
2、本文題目是《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這個題目好在哪裡?
首先,點明課文的主要內容一水泥道上鋪滿了金色巴掌樣的葉子,給讀者帶來美好的享受:其次,運用比喻的手法,將葉子比喻成“金色巴掌”,生動形象;另外,還能引發讀者思考:為什麼會鋪滿金色巴掌呢?一是秋雨後,樹葉飄落;二是作者熱愛生活,才會有所發現。
六、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通俗易懂。講述了作者無意中發現上學路上法國梧桐和水泥道的變化,然後開始觀察,發現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現了作者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愛之情。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秋天的美。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同時,我知道了要多注意觀察生活,就能寫出身邊的美景。
七、主題延伸
每天上學同學們都從自己家出發,一路上看到不同的景色,同學知道你家怎麼走嗎?就讓我們組織一次“我家這樣走”的指路交流活動。建議形式要多樣:
1、可以寫到你家路邊看到的景物、建築物;
2、可以畫一幅到你家的行程圖,講給大家聽;
3、可以帶同學去一趟……
八、推薦閱讀
本課推薦閱讀《秋天來到我家院子裡》《上學路上》
(一)閱讀《秋天來到我家院子裡》完成練習:
1、用橫線畫出文中的三個比喻句,分別說說把什麼比做什麼?
(二)閱讀《上學路上》完成練習:
選擇一個你喜歡的詞語,說說這個詞語是什麼意思,你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
八、當堂檢測(選做)
九、課後作業
鋪滿金色的水泥路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識“窪、陰”等6個新詞,寫“蒲、泥”等13個詞,寫“水泥、清”等15個詞。
2.感性讀課文,體會作者寫的水泥道之美。
3.可以用“清亂”等多種方法理解單詞的意思,並與同學交流理解方法。
4.能夠提煉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5.可以模仿課文或“閱讀連結”,三言兩語寫出上學路上或放學後看到的風景。
【教學重點】
可以用多種方法理解“清晰、凌亂”等詞語的含義,並與同學交流理解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者善於發現美、描寫美、欣賞美。
[教學策略]
識字環節允許學生使用所學的識字方法獨立閱讀。書寫環節引導學生從整體上觀察結構特點,然後更加註重關鍵筆畫,從而正確規範地書寫漢字。不理解的關鍵詞可以透過查字典、聯絡上下文、想象圖片等方式理解。在閱讀學習中,可以透過反覆朗讀和圖文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水泥道的美和作者的情感,從而培養學生的感受力、美感和辨別美的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程表]
2課時
第一節課
[班級目標]
2.閱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首先,介紹情況以揭示主題。
1.老師的問題:同學們,現在是秋天。你觀察上學和放學路上的變化嗎?落葉多嗎?
預設:秋天到了,樹葉變黃,有些樹葉從樹上掉下來。
2.揭秘話題:鋪滿落葉之路是怎樣的?我們去看看吧!
3.在黑板上寫字,一起讀題目。(板書:水泥道5鋪滿金色巴掌)
4.引導式提問:看完題目,你有哪些問題?
預設:為什麼巴掌是金色的?
水泥道上怎麼會有鋪滿金色巴掌?
5.展示圖片,介紹法國梧桐樹。
6.老師提問:關於梧桐樹的介紹,請把梧桐樹和巴掌聯絡起來,說一句話。
預設:秋天到了,棕櫚般的葉子從梧桐樹上落下。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生活體驗,從視覺圖片入手,符合兒童認知規律,透過引入圖片和提問話題,提高學生閱讀預期,預熱課程。)
鋪滿金色的水泥路教案6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篇課文《自然之道》。講述了“我”和同伴看到嘲鶇啄一隻正在出龜巢探路的小烏龜,因同情的緣故,要求導遊救小龜,結果違反了自然之道,導致了成群的小龜獲得錯誤的資訊,以為外面是安全的,傾巢而出,遇到了無數食肉鳥的慘烈襲擊。魚貫而出的小龜因我們對自然之道的違反,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文章的故事發人深省, 所謂“自然之道”,即大自然存在的規律,人類不可以人為地介入進行干預,會破壞這個規律,引起嚴重的後果。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7個生字,會寫14個詞語。
2、初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情感,從中受到啟示。
3、能與大家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培養複述能力。
過程與方法:
1、能聯絡上下文,助工具書、活積累理解關鍵句的意思。
2、運用以讀代講、以演促讀、討論交流等方法理解體會文章的、情感從中受到啟示,。 情感態度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尊重自然規律的意識,激發學生認識和探索自然規律的情感。
教學重點:
1、 字詞掌握。
2、 抓住事情的經過,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文章、體會文章的情感,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1、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麼,有什麼新的要求。
2、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板示課題)
3、解題。
之:的 道:規律自然之道:
自學彙報,檢查學習成果。
1、出示課件,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
(1)字:一類字認讀————難記的字分析。
(2)詞:
A:兩字詞語:
指名讀,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
旅遊築巢 幼龜沙灘偵察企圖
情願蠢事返回海鷗補救
B:四字詞語:
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有的詞語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也可以選擇你的好朋友來配合你表演。
爭先恐後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鋪滿金色的水泥路教案7
課文內容分析:
本文以兒童的視角,描寫了“我”在上學路上看到的深秋美景:雨後初晴,道路兩旁的水泥道上鋪滿了金色的梧桐落葉,整條道路上就像鋪上了一塊色彩絢麗的地毯。全文充滿著童真童趣,飽含著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為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打開了一個嶄新的視角。
課文結構清晰。第一、二自然段以“一夜秋風,一夜秋雨”開頭,寫經過一夜秋風秋雨,天放晴了,“我”揹著書包去上學;結尾呼應開頭,第十、十一自然段仍以“一夜秋風,一夜秋雨”結尾,寫“我”第一次發現門前水泥道真美。首尾呼應,使課文渾然一體。第三至七自然段寫“我”在上學路上觀察到的景物,對鋪滿金色落葉的水泥道進行具體生動的描寫。
課文描寫細緻,層次分明。既寫觀察到的景物,又寫感受與心情。其中第五自然段寫梧桐樹葉掉落;第六自然段整體描寫鋪滿落葉的水泥道;第七自然段描寫水泥道上的每片落葉。而第八自然段則寫“我”走在水泥道上的愉悅心情。
學情分析:
三上學生已積累了多種識字方法,具備了較強的識字能力。在閱讀積累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對於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理解難懂的詞語”,學生在低年級對詞語的理解方法也有所接觸。教學中,我們重喚醒、點撥和引領。
教學目標:
1.會正確認讀“窪、印”等6個生字;會正確、規範地書寫“鋪、泥”等13個字;會寫“金色、水泥”等17個詞語。
2.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並與同學交流理解詞語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4.仿照課文或“閱讀連結”,會用幾句話寫出自己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學重點:
1.正確識字、寫字。
2.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
2.能仿照課文或“閱讀連結”,用幾句話寫出自己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