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民俗> 關於家鄉的民俗的作文十篇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關於家鄉的民俗的作文十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民俗的作文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1

  我的家鄉──興義,有一種風俗習慣: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夜晚,大人小孩都去摸秋,分享一年辛勤勞動的成果。

  我和小夥伴最喜歡這一天。早在幾天前,我們就盼望著……這一天終於到了。晚霞姐姐剛和我招手再見,我就背起小揹筐,提著小燈籠去找小麗、玲玲、祝梅。我們大家手拉著手,一蹦一跳地朝地裡走去。

  今夜是這般寧靜,遠遠望去千盞燈籠閃閃發光,螢火蟲也亮著小燈籠來湊熱鬧了,星星和月亮都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為我們照亮。不知不覺,已到了地裡。我們按傳統方法,先拔一些蔥、蒜、白菜和青萊。聽老人說,你拔了這些東西,新的一年中你就會變得聰明,會算,還很清白。

  我們最感興趣的當然是去摘蠶豆,“我家的蠶豆最好,又嫩又大還很甜。走,去摘我家的。”祝梅先發出邀請。“我家的才好。”小麗也不甘示弱。望著她們,我想了想說:“這好辦,我們一家裡摘點,吃著一比,不就行了嗎”這主意大家都同意了。

  於是我們一會兒在這家地裡,一會兒又躥到那家地裡、不大工夫,就摘了大半筐。走出菜地,坐在一塊乾淨的草坪上。這時我的肚子“咕咕”地提意見了,我想出個好主意,就說:“咱們把蠶豆煮熟了吃。”我的話剛出口,玲玲馬上拍手贊成。小麗和玲玲挖坑、剝,祝梅回家找鍋、柴,我去提水大家齊動手,很快就把蠶豆煮上了。

  蠶豆很快就煮熟了。我著又軟又甜的蠶豆,心裡有說不出的快樂。大概小星星也聞到了香味,都從雲層中鑽了出來。一大鍋蠶豆很快就被消滅了。“真好吃!”小濤說。“誰家的最好吃?”小麗問。祝梅、小麗兩家蠶豆我都摘了,分不清哪家的好吃,哪家的不好吃,只好說:“兩家樣好吃。”

  月亮姐姐照著我們踏上了歸途。今年真有意思,大人摸回一年的成果,我們呢?摸到了歡樂。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2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而不同的家鄉也會有不同的習俗。你想知道我的家鄉有什麼習俗嗎?別急別急,君情聽我慢慢道來……

  我的家鄉在廣西平南縣的大安鎮。說到習俗,我們每年都要舉行“拜社火”的活動,特別是在春節期間。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村民們紛紛拿出“拜社火”的祭品來,先在自家的大廳裡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餅乾、糖果、桂葉、沙田柚等等,寓意著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貴”、“甜甜蜜蜜”。

  在家裡拜完灶神後,大家有爭先恐後的趕在第一時間去社廟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萬事如意、財源廣進!不一會兒,村子裡、鎮子上,頓時響起了噼裡啪啦的鞭炮聲、煙花聲!到處都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怎麼樣?我家鄉的習俗有意思吧!你家鄉的習俗呢?不防也說來聽聽吧!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3

  老家的人們都愛唱戲,更愛聽戲。每逢村子裡有了什麼喜事,必定先請個豫劇班子,在家門口搭個戲臺,這麼唱下去。一般持續三天左右,這三天裡,可忙壞了人們:一大早兒就急急忙忙去下地,收工後回家拿個小板凳,若是在夏天再拿一把蒲扇,飛也似地趕去看戲,只怕耽誤了劇情。

  看戲時,人們把整一個戲臺“包圍”得水洩不通,裡三層外三層的,就像蠶吐出的絲,裹得緊緊的。若是你來晚了,那就是站在外面豎著耳朵聽吧,這人群是任憑你怎麼擠也是擠不進去的。

  豫劇中也不乏大腕,例如常香玉、馬金鳳等等,她們可是諸多戲迷心目中的偶像呢!

  姥姥喜歡聽常香玉的戲曲,她的聲音變幻無窮,有時如大海的濤聲般渾厚,有時又如小溪的流水聲般恬美,有時候喜氣洋洋的,有時候又使人感到無比的憂傷。

  出門在外的遊子聽到了這熟悉的鄉音是都會禁不住潸然淚下,想起幼時依偎在母親的懷中,聽她哼唱著豫劇才能入睡。

  如今,姥姥去了北京,但她說並不會留太長時間。我很驚奇,問:“難道北京不好嗎?”姥姥搖搖頭,說:“這裡沒有使我魂牽夢縈的豫劇!”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4

  我的爸爸、媽媽來自不同的地方,所以家鄉的習俗也不同,那就給你們說一說家鄉的習俗吧!

  我媽媽的家鄉風俗—春節,在春節來臨前一個月大家都在不可開交的忙碌著,有的烤臘腸、臘肉,有的買對聯,有的買新衣,還有的買鞭炮…

  正是過年了,三十初一,全家人包湯圓、吃年飯、看春晚,一到初一的一大早,就有人拜年、拿紅包。

  我爸爸的風俗—端午節,端午節和春節一樣熱鬧,在一個月前就可以看到賽龍舟的人們在忙碌的練習。到五月初五,很多人都會來看龍舟。端午節除了賽龍舟,還有人會吃荔枝、龍眼、美味的粽子。龍舟比賽一直到下午二點多才結束哩。

  這是我家鄉的習俗,那你的呢!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5

  我的家鄉是清豐,各地過年的習俗也是不同,五花八門,但都有幸福美滿的歡樂寓意。

  農曆十二月是最冷的天氣,我家鄉的臘八節差不多就算是春節的開始,也就是說開始準備過年的年貨了。特別是家鄉的農會,商店的老闆會把店裡的商品都搬出來,給客人們選購。家鄉的臘八節標誌著春節的慢慢到來,同時家鄉還有說這樣一種說法“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一日還要喝上一碗香香的臘八粥,胃裡熱熱的,心裡暖暖的。在這個粥裡放入了各種豆、米,足足有八種以上的穀類進行熬製,這不僅是粥,而是小型農業展覽會。

  現在農民生活好了,雞鴨魚肉是必不可少的,而小孩們最喜歡的卻是那甜甜糖果兒,有的晶瑩剔透,有的“紅紅火火”,這也是春節必備之一。再有就是買花炮了,那包裝精緻的柳葉鞭,更是我們男孩子的最愛。還有就是增添新衣服了,這是家鄉的孩子所盼望的,穿著新衣服,心裡那個美呀!

  年三十那日走在大街上更是熱鬧,小孩們成幫結隊的在大街上放花炮,無憂無慮的跟朋友們走街串巷。特別是各家各戶都做著美味的佳餚,散出的那個味道,那真是香味撲鼻呀!下午黃昏時,火紅的對聯開始上門了,喜氣洋洋的對聯迎接著祝福,迎接著春天,迎接著各路大神的到來。晚上的除夕大餐就是餃子了,我們在家門口放鞭炮,而奶奶們卻在自己家的院子裡燒香拜神,燒元寶,拜五神,企求他們保佑我們一家平平安安。吃著香香的餃子,看著好看的春晚,一家人其樂融融,快要睡覺的時候,長輩們會在我們的枕頭下面放上盼望已久的壓歲錢。

  正月初一的早晨四五點鐘,家鄉還有起五更的習俗,我就跟在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後面就開始先給?爺爺們?奶奶們磕頭,然後再給爺爺、奶奶磕頭,哈哈哈,小小孩們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了。吃完早飯,我們就開始去逛廟會、走親戚了,我們小孩子就可以跟在大人的後面,去買好吃的東西,在親戚家還可以掙到壓歲錢,呵呵,心裡那個美呀!真希望天天過大年!晚上的.節目就是放煙花了,看著那一朵朵綻放的花朵,真是心花努放。這就是我農村家鄉的春節,是不是很美呀!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6

  我的家鄉在江西上饒,那裡雖然沒有都市那麼繁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

  光吃的就有無數,老家的豆食果可是數一數二的。豆食醬、南瓜和辣椒等做成一塊一塊的,每塊捏得大小均勻。再放到太陽底下曬上三五天,幹了放到鍋裡蒸,就可以吃了。可放在不密封處儲存,拿出來直接吃,又香又辣,甭提多美味了。

  其次就是芝麻果。它是用糯米蒸的,蒸熟後放入盆子裡,拿木棍用力打壓每個地方都要被打爛,拿出來和芝麻、糖一拌,味道不一般,那濃濃的甜味,有股家鄉的感覺,是那麼溫馨和藹。

  當然,我們過年時也有規矩。每逢過年,大人們十分忙亂,除打掃衛生外,還要拜祖宗。除夕下午,大人們開始燒菜,魚啊肉什麼都有。把它們擺在祖宗的佛像面前,說他們回來吃。小孩不能呆在旁邊,否則祖先會生氣的;大人拜完也要馬上離開,中途還要燒香,為祖先們燒紙錢,讓他們在極樂世界過得安好 哪些食物擺在那幾天都不能拿走,以表示對祖先的尊重。

  除了這些,如果家中有人去世了,也要做很多事情。親人們會請來道士,保他們一路走好;家中的人要穿白衣,戴有 孝 字的黑袖子,還要背個小紅包。過三天下葬,帶著棺材一路敲鑼打鼓,一路悲傷嘆息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你要是來我的家鄉玩,就找我當導遊,因為我瞭解家鄉的一切,我愛我家鄉!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7

  在我們家鄉流傳著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活動——煉火,又稱“踩火”。

  一天晚上,天下著濛濛細雨,我和爸爸媽媽興高采烈地去看煉火,前來觀看煉火的人,有來自浙江省電視臺,金華、磐安電視臺的記者,有來自各鄉的廣大村民,還有我的同學親人。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煉火就要開始了,十一位男子漢赤膊上陣。他們先到小溪洗身子,大概是去邪吧!過了十幾分鍾,一位老爺爺把“聖水”吸進嘴巴里做了一個動作,然後把“聖水”吐進“聖火”裡,老爺爺帶領他們從東走到西,又從西走到東,又從北走到南,還從南走到北,繞了一個圈。煉火正式開始了,男子漢們接二連三地衝向“聖火”,赤膊、洗腳,高歌狂舞,大聲吶喊,衝進通紅的火炭,那動作粗糙有力。好似驅趕妖魔鬼怪,祛瘟去邪,避禍消災。

  煉火一步一步推向高潮,短短地二三十分鐘時間,就把一堆熊熊“聖火”煉平了。火焰熊熊升起,人們歡呼著,蹦跳著,這聲音震耳欲聾,傳遍了整個古老的村莊、傳遍了整個磐安縣城,傳遍了大江南北。

  煉火的場面刻在了人們的心理,據道家說“煉火”是修煉成“真果”的必經之途。含有“上刀山下火海,歷盡千辛萬苦,不畏艱險”之意。又有藉助某種自然界的神秘力量去驅除一切妖魔鬼怪的企圖。對民間來說則好願之意。能保一方平安,所以煉火能千古流傳。成為一年一度的民間活動,民族文化。更為雙峰鄉質樸勤勞的人們增添了一份和諧的樂園。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8

  微涼的清水順著指尖流下,隨意的拿起手邊的毛巾,無意間看到了門後的一條白毛巾,心頭微微一震,思緒隨著那條白毛巾飄向遠方。

  黃土地,黃山坡,黃皮膚,頭上卻繫著一條白毛巾,這是所有人對黃土高原上土生土長的農民形象,我的家鄉就在這裡,豪放,不拘小節的黃土風情也感染著我。然而很多人只是印象裡覺得這個人比較偏愛白毛巾,事實上不能用偏愛來形容,應該用偏執來說。

  在我回家鄉的幾次中,幾乎沒有看見過他們是不帶白毛巾的時候,舉個例子就能感受到他們對白毛巾的無私的愛,別人耕田勞作時,頭上戴的是草帽,黃土高原帶的是白毛巾,別人表演時頭上戴的是表演帽,他們戴的是白毛巾,別人做飯時帶的是高白帽,他們是站在大鍋前,頭上戴著白毛巾。

  如此偏執的愛好,常常令我不解,為什麼他們非要在頭上戴白毛巾呢?事實上,在地裡帶白毛巾是為了防曬,因為白色反熱,但是最初也不知道白色反射,就是為了擦汗方便而已,可是誰又知道白毛巾因為它的方便功效,最後甚至被奉為傳統了。

  無論是表演還是工作,頭上必戴白毛巾,在表演時你不需要看他們誰在前面只需要看誰的毛巾不一樣,誰就是領頭的了,放羊上山,頭上也少不了白毛巾,甚至你可以看見很奇異的景象,在黃土山坡上放羊時,你總會看見對面山坡有個白毛巾,然後就聽到,對面山坡上那個帶白毛巾的人喊你的聲音。

  只不過隨著科技的越來越發達,戴白毛巾的風俗雖然還沒有完全泯滅,但也只有極少的人還在戴著。

  重新回到現實,我看著那條白毛巾,心情微微複雜,大聲的叫著:“爸爸,你怎麼又買一條白毛巾。”然後就聽見我爸爸用濃厚的陝北腔說:“習慣了。”

  是啊,習慣了,大概爸爸如今洗完澡後也改不了把白毛巾掛在脖子上的習慣,我默默的收回視線,若無其事的說:“那就彆強迫自己改了。”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9

  我的家鄉在鄭州,在那裡,有許多過春節的習俗。我來給你講講吧!

  在我的家鄉,臘月二十三是祭灶節,也是小年。從今日開始,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聽媽媽說,這一天,大家都要拜見灶王,還要吃麻糖,這日的麻糖特別難買。

  臘月二十四日是“掃房日”,大家都要徹徹底底打掃房子。媽媽還教了我一首過年的歌謠:“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饅頭;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殺雞;二十八,把酒打;二十九,洗頭手;大年三十,包餃子,福字、對聯貼上門。”

  過年貼春聯是我最喜歡的事情。每逢過年我都和爸爸一起貼春聯。春聯是紅色的,紅色代表喜慶和吉祥,意為新的一年紅紅火火。我們還在門上倒貼一個方方正正的大“?”字,表示“福到臨門”。

  在我的家鄉,重頭戲就數放鞭炮了。每到大年三十晚飯前,還有大年初一凌晨我們都會放鞭炮。使我最開心的是大年初一凌晨的那一響。大年初一的凌晨,大家都爭先恐後放響新年第一炮。每當倒計時開始的時候,我們就一個人看著電視給放炮的人數著倒計時,一個人用一根長棍子挑著炮,一個人拿著打火機,等著那千鈞一髮的一刻。“5、4、3、2、1”。頓時,全社群雷炮齊鳴、爆竹聲聲,熱鬧的不得了。

  在我的家鄉,還有很多習俗:餃子裡包上錢,看誰來年發財,看春節聯歡晚會,一家人其樂融融,串親戚等等。過年好熱鬧啊!

  你的家鄉有什麼習俗呢?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10

  一年裡,有許多節日要過,比如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等等,可是在我的家鄉,卻有一個特殊的節日——枸杞節。

  枸杞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藥果,我的家鄉就是世界聞名的枸杞之鄉,據說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栽培歷史,這裡盛產的紅枸杞是世界上品質最好的,枸杞節也是因此而來。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枸杞採摘的旺季,鮮紅的枸杞掛滿了枝頭,田野裡散發著枸杞花果的怡人清香,這時你來到田間地頭,到處可以聽到杞農們的歡聲笑語。紅紅火火的枸杞節也就在這個時候開始。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這盛大的節日。

  首先是有一個隆重的開幕式,有精彩的文藝演出,絢麗的焰火表演等。然後,從遠方來參加節日的客人們可以到枸杞園裡去體驗採摘果實的快樂,去親口品嚐那鮮美的枸杞果,去欣賞那枸杞園的美麗風光。當然不止這些,由於枸杞的藥用價值很大,所以現在已經有了很多的枸杞產品,比如吃的:枸杞乾果、鮮果、枸杞糖、枸杞糕等;喝的:枸杞芽茶、枸杞果酒、枸杞咖啡、枸杞牛奶等,琳琅滿目的枸杞商品會讓你目不暇接,饞涎欲滴,一個枸杞商城,會讓你轉上大半天!火辣辣的天氣,火辣辣的節日!

  怎麼樣?暑假的時候,歡迎您也來到我的家鄉,來參加盛大的枸杞節,來品嚐我們的美味的枸杞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