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小班語言活動:《我的妹妹是跟屁蟲》

小班語言活動:《我的妹妹是跟屁蟲》

小班語言活動:《我的妹妹是跟屁蟲》

  一、設計意圖:

  《我的妹妹是跟屁蟲》可以說是“幸福的種子”閱讀教材中內容最幽默有趣,最能引起閱讀者共鳴的繪本教材,它是一個兄妹之間包含“惱怒”,又富有親情詼諧的“跟說”遊戲。在看完這本書之後,自然能喚起我們對童年“跟學”遊戲的記憶,讓我們與之產生共鳴。而孩子這時候是處在最喜歡模仿的語言發展階段,他們能在學說話中體驗到快樂,得到滿足,因此“跟說”是孩子們在現實生活場景中經常發生的事兒,所以我相信他們與這教材內容能產生很強的共鳴。

  二、活動目標:

  (一)透過閱讀初步瞭解故事情節內容,感受故事的詼諧、幽默。

  (二)知道生氣的時候不能說難聽的話。

  三、活動準備:

  故事背景音樂、大書

  四、活動過程:

  (一)“變臉”遊戲匯入

  左手繞繞、右手繞繞,垂眼睛、吊眼睛,變個鬼臉嚇唬你。我們來玩個表情遊戲:開心、歪歪嘴巴、吐吐舌頭、大眼瞪小眼、非常生氣……

  (評析:一開始透過有趣的變臉遊戲,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透過模仿不同的表情為後面觀察理解大書中人物的語言模仿和動作模仿相結合的趣味畫面做了個很好的鋪墊。)

  (二)大書閱讀

  1.封面閱讀

  (1)出示封面,引導幼兒觀察。

  封面上有誰?她臉上的表情是什麼樣的?除了這個小妹妹封面上還有什麼?

  (2)揭開封面上的文字並閱讀。

  教師:這書上不僅有毛毛蟲、七星瓢蟲,還有一個妹妹是跟屁蟲。什麼是“跟屁蟲”?(幼兒自由暢說)教師:跟屁蟲是這個意思嗎

  2.觀察扉頁

  圖上畫了誰?哥哥的表情是什麼樣的?妹妹的表情呢?

  教師:哥哥為什麼那麼生氣,而妹妹又為何這麼高興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評析:封面和扉頁的閱讀是讓孩子瞭解為什麼妹妹會跟毛毛蟲、七星瓢蟲出現在同一個畫面上,原來妹妹是個跟屁蟲,從而引發幼兒的思考??什麼是跟屁蟲?讓孩子說說自己的看法,設定的疑問:“到底跟屁蟲是不是這樣呢?”、“哥哥生氣,妹妹高興,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更加激發了讓孩子閱讀圖書、瞭解圖書的興趣。)

  3.播放背景音樂,師翻閱大書,有表情地把故事完整講述一遍。

  (評析:視聽結合法的應用,讓孩子對故事的內容有了初步的生動形象的瞭解,感受到故事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4.針對故事的關鍵進行提問。

  你們覺得故事有趣嗎?妹妹是誰的跟屁蟲?為什麼說妹妹是哥哥的跟屁蟲?(引導孩子觀察畫面)哥哥喜歡妹妹當他的跟屁蟲嗎?你從哪裡看出來?妹妹的表情從頭到尾都是怎樣的?為什麼妹妹會那麼開心?

  哥哥生氣的時候說了妹妹什麼?這樣說好嗎?你為什麼這樣說不好?哥哥知道自己說錯話了嗎?他又對妹妹說了什麼?

  師小結:每個人都會遇到讓自己生氣的事情,可是不管多麼生氣,都不能說難聽的話。

  (評析:新增的閱讀畫面能避免教材帶來的不良影響,一系列緊扣重點的提問引發了孩子有目的地觀察畫面,瞭解畫面的內容,從而讓孩子感受了故事內容的詼諧幽默,也受到良好的教育。)

  5.師幼分角色閱讀大書。

  (評析:讓孩子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親身體驗故事帶來的幽默感,詼諧感,進一步加深孩子對閱讀內容的理解。)

  (三)跟說遊戲

  師透過語言、動作與幼兒進行“跟屁蟲”遊戲,活動自然結束

  (評析:跟說遊戲讓孩子再一次感受到這閱讀內容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四)活動延伸

  將圖畫書《我的妹妹是跟屁蟲》投放至閱讀區供幼兒自主閱讀。(評析:透過活動的延伸,讓孩子的學習興趣在日常生活中繼續保持。)

  五、活動反思:

  活動之後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能力。

  小班孩子的`生活經驗大都侷限在周圍的家人與同伴之間,選擇與幼兒的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的繪本,可以引起孩子的共鳴,從而激發幼兒閱讀概念的形成。而孩子這時候是處在最喜歡模仿的語言發展階段,他們能在學說話中體驗到快樂,得到滿足,因此“跟說”是孩子們在現實生活場景中經常發生的事兒,所以在我的整個執教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陣陣歡聲笑語,確實對這個讀本特別感興趣。

  (二)對讀本增添了畫面,孩子基本能透過增添的這一副畫面,瞭解到哥哥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並對妹妹進行了道歉,從而幼兒也知道了生氣的時候不能說難聽的話,消除了圖本的負面影響。

  (三)注重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較好解決了活動的重難點

  1.問題情境。

  (1)在活動中,我出示大書,讓幼兒看看、說說封面及扉頁的內容,並透過提問:這本書的封面上有誰?除了這個小女孩,封面上還有什麼?這和這個故事有什麼關係呢?這個小男孩是誰?他會是這個小女孩的誰?他為什麼會這麼生氣?等等的問題連續向幼兒追問,幼兒的閱讀興趣馬上被激發起來了。而封面是一本繪本的精華和靈魂所在,有效的封面導讀,一下就能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2)在我講述故事之後,設定了這樣的問題情景:誰是跟屁蟲?妹妹是誰的跟屁蟲?為什麼說妹妹是哥哥的跟屁蟲?哥哥喜歡妹妹當他的跟屁蟲嗎?哥哥生氣的時候說了妹妹什麼?這樣說好嗎?哥哥知道自己說錯話了嗎?他又對妹妹說了什麼?等一連串層層深入的問題,使的思維處於活躍的狀態,並瞭解了故事的基本情節內容,知道了生氣不能說難聽的話,達到了教育目的。

  2.遊戲情境。

  愛玩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對孩子來說,閱讀並非xx意義上的看、理解的思維過程,它更像一種遊戲。因此,從幼兒的特點出發,把閱讀過程遊戲化。

  (1)變臉遊戲:一開始透過有趣的變臉遊戲,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透過模仿不同的表情為後面觀察理解大書中人物的語言模仿和動作模仿相結合的趣味畫面做了個很好的鋪墊。

  (2)跟說遊戲:跟說遊戲讓孩子再一次感受到這閱讀內容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四)注重師幼互動。

  在閱讀過程中,採用師幼分角色共同閱讀的形式。繪本是透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當我和孩子們把繪本中的語言用美妙的聲音、用真實的感受大聲地朗讀時,這種快樂、喜悅就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了。

  (五)不足:在教學活動中,幼兒閱讀的形式較為單一,只採用一種方式??師幼共同閱讀,沒有給幼兒提供自由閱讀的機會,沒有讓孩子體驗自由閱讀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