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味道550字
家鄉的味道550字1
中國人的年夜飯是一個特別值得深挖的話題,其中凝聚的家庭情感、記憶和關係不必細說。對我家而言,年夜飯也體現家人的家庭地位,甚至是家庭權力的象徵。
我媽媽非常強勢,基本不讓我進廚房的。直到現在,每次回家過年,年夜飯我最多隻能打打下手,掌勺是絕對不可能的。甚至,如果我趁她不在家在廚房做些打掃,她不僅不會誇獎我,反倒會把我訓斥一通。當然,好處是,我媽媽特別會做菜,到現在還統治著我們一家人的味蕾。不僅我和妹妹,還有孫輩們,最念念不忘的就是她做的滷味。這道滷味,應該是我媽媽自創的一道菜。至今,她都堅決不告訴我秘訣,說要到自己做不動那一天才肯傳給我。
這道滷味,有點像大雜燴,是把牛肉、豬肉、豬肝、雞肉等各種原料,加以佐料,放在一鍋裡煮,差不多要煮上三個多小時。每次做這道菜的時候,媽媽會一直守在旁邊,每種配料是要分時段加的,甚至生抽和老抽也要一點點加。她做這道菜的時候,甚至不讓我靠近,我至今也沒有偷學成功。
每次做年夜飯,我媽媽至少會提前三天準備,炸圓子、藕夾、珍珠丸、糖醋魚、蒸肘子、扣肉……,每次一定至少8個菜,甚至是16個菜(我媽媽特別喜歡8的倍數)。
以前曾經覺得,中國人的年夜飯,做得累,吃得更累。一家人忙忙活活的,根本沒有時間好好聊一聊。一年難得一聚,反倒因為忙於這頓飯,疏於更重要的情感交流。但是現在,對於年夜飯也有了返璞歸真的認識,覺得這才是特別符合中國人的表達方式。媽媽每次忙完,都會說:“我腰都累斷了。”以前會心疼而且不理解,覺得既然這樣,何必要這麼辛苦呢?現在卻覺得,這頓飯對於她,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正是透過這頓飯,她表達了自己的情感,也維繫著家庭的感情。
想念家鄉的味道,想念家人。
家鄉的味道550字2
溫暖的陽光的一面是藍色的,泉水後面的綠色和黃色的月亮是我唯一記得的家鄉的味道。這是個普通的村莊。幾隻響亮的雞按時敲進一間白色的牆壁和黑色的瓷磚艙,把我拉出我的夢鄉。我眨了眨眼睛,適應了籠罩著我溫暖的太陽的窗戶。我情不自禁地高興起來。
然後我靠在窗前,望著藍天,等待著一聲響亮有力的喊叫,從遠處傳來:炸果條,老鼠殼,鴨母五元一碗。等待家鄉聞起來像房子外面的小巷。村子建在一條小溪裡,在下午的小溪裡經常有孩子們嬉戲的快樂形象。水濺到一邊,幫我姑媽烤魚。新捕的魚在火中發出刺耳的聲音,慢慢地變黃了。叔叔拿著一串香蕉,從深綠色的香蕉森林裡走出來,在他懷裡拍了一張香蕉。熱情地歡迎:來試試你家鄉的味道。一個彎曲的月亮掛在天空的一側,星星被模糊了,晚風吹過,把熱的食物帶到了很遠的地方。爺爺饒有興趣地從房子裡拿起一瓶糯米酒,說:這種酒已經浸泡了好幾年了,但沒有這樣的商店。那天晚上,一股濃烈的葡萄酒氣味打開了罐子,身後的幾棵桂花樹,通常由爺爺照顧,似乎不願表現出軟弱。一絲黃色的花躲在綠葉中,散發出清香。
在這個醉醺醺的月光下,我在這個令人陶醉的家鄉和我的祖父母聊天。家鄉的味道與城市交通的味道不同。一座山和一個湖泊沒有人工雕刻在城市的山川背後。然而,在這座城市裡,我越來越遠離藍色的窗戶,遠離泉水後面的深綠色。離家鄉的味道很遠。遠處的家鄉與我無止境的家鄉有關。現在回想起你的品味,我能找到回來的路嗎?
家鄉的味道550字3
家鄉的味道,沒有什麼山珍海味,只是一些家常便飯,但卻能扣人心絃。我的家鄉在漢中,那裡有“魚米之鄉”的美稱,美食自然不計其數。
我最愛吃的就是我們老家人人都會做的土豆餅。土豆餅的做法很簡單,先把土豆去皮,用刀切成細細的絲,放進盆裡,加入麵粉,打上幾個雞蛋,加入鹽、胡椒粉等調料,然後把它們攪拌均勻,使麵粉和土豆絲能粘在一起。起鍋燒油,把和好的土豆絲夾入油鍋,分成小份並用鍋鏟壓成餅狀。鍋裡立刻就發出“嗞嗞嗞”的油炸聲音,香味也撲鼻而來。等餅子一面熟了以後,要趕快翻面,不然很容易炸焦。剛出鍋的土豆餅金黃油亮,撕下一塊放到嘴裡,哇,這味道令人回味無窮!
人人都說漢中的米皮好吃,我來教大家它的做法:首先,把大米磨成漿,在鍋裡燒上水,架上蒸籠,鋪上油布。然後,把米漿在油布上薄薄地倒上一層,蓋上鍋蓋,大火蒸兩三分鐘。最後,揭開鍋蓋,蒸氣散開,就會看到雪白的米皮。提起油布的角把米皮粘到案板上,輕輕地把油布揭下來,再將米皮切成條,放到碗裡,調上醋、油潑辣子、豆芽……美味的米皮就做好了。
菜豆腐才是漢中最獨特的美食。把黃豆磨成漿,濾去豆渣,倒入鍋中煮,等快開鍋的時候,慢慢地一次次加入漿水,很快就會看到豆腐出現,漂在豆漿上面,由薄到厚,由少到多。等鍋裡的豆漿由白變透明時,停止加入漿水。把淘淨的米放入鍋中,加入幾片青菜,像煮粥一樣把米煮熟。菜豆腐有清熱解暑、增強食慾的功效,老少皆宜。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些美食都是人們用勤勞的雙手做出來的。我愛這些美食,它們真是讓人百吃不厭。
家鄉的味道550字4
故鄉,一個令人魂牽夢繞的地方,而家鄉味道,也是永遠令人懷念的。
記得小時候,每到逢年過節,奶奶就會包包子。一到那時,我便會在奶奶周圍,看她包包子。只見她一手拿麵皮,一手用勺子往裡扣了勺餡,然後用靈巧的雙手往裡捏幾下,輕輕一轉,像變魔術似的,一個又白又胖的包子就在奶奶的手中誕生了。仔細一看,包子上的褶捏得十分自然,像河流,像飄帶,又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令我羨慕不已。
待到她全包好,蒸包子時,我便會在灶臺下燒火。等待包子蒸熟是一個漫長但又享受的過程,我儘可能地往裡多添柴火,想讓裡面的火燒得更旺些。一會兒,奶奶來了,只見她掀開鍋蓋,一股清香便撲面而來,使我垂涎三尺,我擦了擦口水,繼續往裡添柴,奶奶摸了摸我的頭,笑著說:“別急,一會兒就能吃了。”我抬頭望著奶奶慈祥的臉龐,點了點頭。包子熟了,奶奶掀開鍋蓋,只見包子一個個變得更加圓潤飽滿,菜和肉的香味混雜在空氣中,看著狼吞虎嚥吃包子的我,奶奶笑了,我也笑了。
奶奶的手藝足以讓我們全家人飽享口福了。兒時的思想總是那麼單純,但卻成為我們現在最珍貴的記憶,那時的我總計算著日子,想著奶奶哪天會包包子,有時實在忍不住了,奶奶就會單獨給我包兩個。坐在奶奶懷裡吃包子是一件幸福的事,有時她還會給我講故事,吃完後聽著故事便在她懷裡睡著了,在夢裡,我在奶奶懷裡,奶奶在小船裡,小船在風平浪靜的湖面上……
故鄉這片土地,是每個人成長的地方,無論身在何處,內心的最深處總裝著故鄉。而家鄉味道,也成為內心中最樸實,最自然,最本真的味道,雖品嚐過千百種美味,但一提起家鄉,想起奶奶的手藝,便會的湧起深深的眷戀之情。
家鄉的味道550字5
老師說,空氣是無色無味的,看不見、摸不著。可是,走在熟悉的田間小路上,我卻總是可以聞得到瀰漫在空氣中那股濃濃的家鄉的味道——
春天,家鄉的味道是輕柔的成長。一棵棵小草冒出了頭,一朵朵小花張開了臉。滴答,滴答,小雨來啦,給小花鼓掌,幫小草洗澡。嘩嘩,嘩嘩,春風來啦,吹綠了大柳樹,也吹醒了小青蛙。吸吸鼻子,我聞到了雨後泥土的芳香,張開眼睛,我看見了滿眼綠綠的希望。
夏天,家鄉的味道是淡淡的幸福。坐在清澈的池塘邊,晃著腳丫在水中盪出圓圓的漣漪,怕熱的知了在樹上唱著反覆的歌。抬起頭,樹葉間散落著金色的陽光;遠遠地,傳來了媽媽拖長了的呼喚。嫋嫋的炊煙裡,飄著甜甜的飯菜香,我伸出手,彷彿觸控到了幸福的時光。
秋天,家鄉的味道是豐收的喜悅。飽滿低垂的是稻穗,平實富足的是穀倉,金黃的稻草垛旁是我們玩耍的天堂,火紅的柿子掛出了年年的希望。明淨天空,紅瓦白牆,河流、樹木、田野,混雜著秋日的芳香,揪幾根草秸,編織成皇冠,在家鄉溫柔的懷抱裡,我就是自己的女王。
冬天,家鄉的味道是靈動的清涼。光禿禿的樹枝上,跳躍著小小的鳥兒;綠油油的松樹,驕傲地站在大地上。下雪了,白茫茫的大地上,響著我們奔跑歡喜的笑聲;軟絨絨的雪被下,小苗兒正安安靜靜地進入夢鄉。新年到,穿新衣,放花炮,噼裡啪啦的聲音裡,我聞到了幽幽臘梅香,看到了新年新氣象。
“天上的雲朵,輕悠悠地飄;明媚的陽光,在大地奔跑;高高的山樑,它靜靜睡著;古老的飛歌,唱滿秋夜春曉……”
菸絲裡,留著爸爸的味道;
花被上,繡著媽媽的味道;
米酒裡,飄著豐收的味道;
而我會永遠永遠地記住,屬於我的,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550字6
綠豆餅的甜香、黑橄欖的香濃,才是家鄉最真實的味道!
當我咬了一口甜絲絲的綠豆餅,嘴裡便盪漾著家鄉甜蜜的滋味;當我沉醉於家鄉黑橄欖香濃的滋味時,滿口是家鄉的情!
家鄉的綠豆餅是我們惠來的特產,它包的是綠豆莎,吃起來是綠豆香。它的包裝很特別,先是用不透氣而密封的袋子包起來,再用一張面積很大的紅色紙包住,還要貼上製作店的標誌紙。雖然是一項很普通的製作,但它包含的情才是家鄉最香的味兒!從很早的時候,很多外來的人就對我們這的綠豆餅情有獨鍾。有些人還千里迢迢來到我們這兒,為的是幾袋企盼已久的綠豆餅。綠豆餅吃的最佳時候是它剛新鮮出爐之刻,熱乎乎的,非常酥脆。咬一口,是脆;再咬一口,是香。我媽對綠豆餅再熟悉不過了,每次買都要挑熱乎乎的,那才能讓她滿意。我呢,當然是跟著享受啦。
不知你是否曾經品嚐過黑橄欖?它香濃而微帶一絲酸的味兒,如果用心品味,便能感到家鄉的味溢滿心間。小時覺得黑橄欖不好吃,酸酸的,為什麼不是甜的呢。但後來,直到有一天我離開家鄉在姑媽家嚐到黑橄欖時,眼裡溢滿了淚水,溢滿了對家鄉思念的淚水……現在我才明白,其實生活不正是這樣嗎?酸裡帶著一絲甘甜。
如今,家鄉的綠豆餅和黑橄欖在生產上有了很大的進步,製作更加精細,味道更加醇濃,聞名遠近。我愛綠豆餅、黑橄欖,更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味道550字7
閉上眼睛,輕嗅一下,家鄉的味道是多麼純!
家鄉猶如一位大廚做出的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餚。
她擁有美麗的景色。東荊河、南門河遊園、曹禺公園、章華臺、水杉公園、興隆大壩……都是她美麗的代表。瞧!東荊河大堤上,牛兒和羊兒在遍地的草地上嬉鬧;小樹在風的吹拂下翩翩起舞;鳥兒在樹上盡情的歌唱;河水在孩子們臉上歡樂笑容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清澈。南門河遊園裡,兩艘小船在靜靜的河面上輕輕地劃過,船上年輕的女子正在嬉笑,膽大的`男子捧一手河水潑向另一艘船上的同伴,好不快樂!老人們在寬闊的場地上跳著健身操,孩子們則在一旁打打鬧鬧,自由自在,無憂無慮。曹禺公園裡,一起去感悟大師曹禺先生的戲劇人生。旁邊的戲樓裡傳來咿咿呀呀的花鼓戲聲。章華臺上,碩大的宮殿記錄著悠久的歷史,漫步在貝殼路上,彷彿看到了一群細腰美女婀娜的舞姿,聞到了那醉人的酒香……
家鄉還是一座綠色的城市,這裡有“活化石”之稱的水杉樹,一棵棵高大如雲、清秀挺拔的水杉像忠誠的哨兵一樣,挺立在那兒,世世代代守衛著漢江的人民。
美麗的花兒開了,傳來陣陣香味,花兒在藍天、白雲、綠地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那樣的花香,不張揚,靜靜地瀰漫,光影浮動,時間飛逝,或許,一時的味道早已消散,但在我們的世界裡,只要心中有永遠盛開的花兒,花兒就在那裡,芳香四溢。
落日餘暉,灑在蝦街上。微風送來了陣陣蝦香。呀,又到了吃蝦的季節了!蝦的香味瀰漫著整個小城,引來無數蝦迷前來品蝦。油燜大蝦、蒜茸蝦、蒸蝦,煮蝦……工作之餘,攜家人或朋友或客人或同學前來品品蝦,這真是人生一大樂趣!
家鄉這座美麗的小城,正以她那獨特的味道吸引著五湖四海的賓朋。
家鄉的味道550字8
隨著春節腳步臨近,家家戶戶都在為過年而忙碌。閩南地區有一個必不可少的習俗,那就是蒸碗糕!這不,一聽媽媽說要蒸碗糕,我自告奮勇地要幫媽媽打下手。
只見媽媽先是從冰箱保鮮櫃把提前一天發酵好的米漿取出來,發酵好的米漿,表面能明顯地看到很多小氣泡。媽媽往米漿里加入泡打粉,她一邊攪拌一邊對我說道:“涵涵,你把這些紙杯一個個放到蒸籠裡排好,等我把米漿攪拌均勻後就可以倒進紙杯裡啦!”我應了一聲,開始忙活起來。
媽媽攪拌完後,開始往一個個紙杯裡倒入米漿。媽媽每個紙杯只倒到大約六分滿的位置,倒完又等了大概半個小時左右,這時候米漿已經漲到七分滿的位置。媽媽小心地把蒸籠放進鍋裡,先是大火蒸了十分鐘,然後又燜了兩分鐘,碗糕就可以出鍋了。
這時候的每個碗糕頂部都有四五個脹開的口子,像一張張可愛的“笑臉”,散發出一股誘人的香甜氣息。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起來,剛出爐的碗糕熱氣騰騰的,一口輕咬,糕體軟潤,濃厚的米香盈滿口中,味蕾也感受著糖的香甜。而碗糕的中間部分則彈性十足,細細咀嚼後唇齒留香讓人回味。
媽媽看到我饞樣,她笑著問道:“涵涵,你可知道為何每逢重要節日,閩南地區都要蒸碗糕嗎?”我聞言一愣,脫口而出道:“難道不是碗糕很好吃嗎?”媽媽樂不可支地為我解釋了起來。
原來,碗糕的製作過程需經過發酵,人們取其“發”的寓意,象徵發達、發財、發家致富,以此寄託心中美好的祝願。此外,碗糕發得適當,旺火蒸,頂部就會有四五個脹開的口子,像一張“笑臉”,象徵全家歡歡喜喜笑呵呵。由此,逢年過節吃碗糕的習俗一直從古代延續至今。
後來,從爸爸那得知,碗糕已經不僅僅只是一種糕點,代表的更是家鄉的味道,它是所有在外打拼的閩南人,對家鄉深深的思念。
家鄉的味道550字9
家鄉的味道,是一種甜蜜的、妙不可言的、唇齒留香的、親切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是甜蜜的。家鄉的果園勝產石榴,那一個個帶有光澤的、色彩鮮豔的水果,便是鮮嫩多汁的大石榴。它們一個個高高的掛在果樹上,讓人一見就生了愛慕之心,想立刻嘗一口。剝開石榴外皮,裡面一粒粒的果肉含著一顆顆小小的籽兒,使石榴增添了幾分可愛的生機,一口嚼下去,清涼的,甜甜的,多汁的口感讓你過足了果汁癮!
家鄉有味道是妙不可言的。家鄉的任何地方几乎都有賣小吃的,而最受歡迎的就是燒餅夾裡脊了。兩個佈滿了芝麻和蔥花的油酥燒餅,中間夾著一塊橙色的、冒著熱氣“滋啦滋啦”淌著油的大里脊,甜醬、辣醬各放一些,再灑上一些孜然,最後店主將它熟練的卷在一個袋子裡遞給你,迫不及待一口咬下去,你會發現,肉香混合著甜辣醬還有孜然粉的味道,說甜不膩,說辣不辣,混合著裡脊肉和芝麻燒餅的味道,那味兒,麻、辣、鮮、香、甜,簡直就是妙不可言!
家鄉的味道是唇齒留香的。家鄉里的小龍蝦可是名不虛傳的。看著那剛上桌的小龍蝦,紅紅的身體,散發著陣陣誘人香味,拔開蝦頭,金黃色的蝦腦浸滿了調料香味,斷尾抽腸,黃嫩的蝦尾肉彈性十足,又辣又香,吃了一個又一個……
家鄉的味道是親切的。在家鄉的張公山公園南門,有一個巨大的珍珠女雕像,她的手舉著珍珠,雙眼炯炯有神,注視著遠方,好像在看著我們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這就是我的家鄉——安徽省蚌埠市。我愛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550字10
在我的家鄉過年,總有不一樣的年味。
正午,我很遠就看見了三奶家嫋嫋升起的炊煙。我們都來到了三奶家,房間裡人聲鼎沸,廚房裡傳來了“譁,譁”的洗菜聲,“咚,咚”的切肉聲,以及“嗞,嗞”的炒菜聲。看到爺爺奶奶在廚房忙碌的身影,他們來回走動著,一盤盤新鮮出爐的美食,從他們的手裡端出來。讓我特別感動,他們如此忙碌,為了讓我們吃到美味的佳餚,從來都不覺得辛苦。一股芳香四溢的菜香味撲向我的鼻子,令我垂涎欲滴,我跑進廚房開心的說:“爺爺奶奶您們燒的菜好香呀!讓我看的都饞得‘口水直下三千尺了’。”爺爺笑著拍拍我的腦袋。
很快一桌豐盛的年夜飯擺滿桌子。很多菜都是有寓意的,其中紅燒魚代表著年年有餘,湯圓代表著團團圓圓,鳳爪代表著“抓錢手”……。開席了,我們分成三桌而坐,曾祖父。爺爺。伯伯。爸爸們坐一桌,奶奶。阿姨。媽媽們坐一桌,小孩則是另一桌。開飯了,大家舉起了杯中的不同飲品慶祝新年的到來。接下來,每桌都邊吃邊聊,曾祖父那桌正在觥籌交錯地喝著酒,奶奶那桌的人們邊吃邊聊著家庭及孩子的學習情況,孩子們最為單純,一開桌我們就拿起筷子夾雞腿,趕緊來解解饞。瞧!弟弟正在使用“手抓飯”的方式吃著飯呢!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幸福滿足的笑容,使這一年多因為時間和距離產生的隔閡和疏遠漸漸消失了。
過年是我最期盼的日子,我可以從我所居住的城市趕回我熟悉的家鄉。曾祖父還健在,爺爺的兄弟姐妹眾多,他們都不遠萬里從四面八方趕回了老家,我喜歡這種和諧團圓的氣氛。
家鄉的味道550字11
家鄉是一個人最熟悉的地方。因為家鄉的人們是和藹可親的,家鄉的景色是美不勝收的,家鄉的味道是濃濃的——家鄉是人們心中的天堂!
我想要來20年前的故鄉看一看,發現一切還是那麼熟悉。以前的我穿著花裙子在花叢裡盡情玩耍、歌唱,現在那些花兒依然爭芳鬥豔、花團錦簇。這裡的鳥兒在枝頭婉轉的歌唱,天也依然是蔚藍的,我是多麼喜歡這清新的空氣,這紅豔豔的花、這機靈可愛的小鳥!
回到家中,大家見了我依舊那麼熱情、熱心,我從小的玩伴也已經和我一樣成熟了。以前我們在一起玩捉迷藏、123木頭人——那時我們是多麼無憂無慮,現在我們依然有說有笑。我是多麼喜歡這裡和藹可親的人們和朋友們!
我急切想吃一張只有故鄉才有的燒餅啊!那燒餅咔吱咔吱的可脆了,焦黃色的燒餅再撒上一層小小的芝麻。我比較喜歡吃鹹的,因為脆脆的還有一種淡淡的鹹味。以前餓了時總嚷著要吃燒餅,爸爸就去買,現在爸爸買回來的燒餅還是那個味。我是多麼喜歡那香香的燒餅啊,那濃濃的味道!
而且聽媽媽說:現在家家戶戶都住上了樓房!那幾個比較窮的村子,國家都捐助他們,讓全中國都實現了“小康社會”。以前回老家路上不平,開車不方便,現在老家也修了大馬路,開車可方便了呢!
小時候總盼望長大,因為天真、可愛,現在總想回到那無憂無慮的童年,是故鄉給我們帶來了歡聲笑語!
家鄉的味道550字12
真正擁有的時候,反而還會覺得沒什麼,可一旦失去——要知道,世上,可沒有後悔藥賣啊。
家鄉的味道,究竟是什麼呢?載我度過十二年春秋的它,卻突然不辭而別,只剩下腦海中還保留著清晰而又明澈的記憶,散發著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雖說現在睡的床比原來好太多,可永遠沒有安心的理由。比起現在這個寬敞而又明亮“家”,我更喜歡原來那小小的、擁擠的、熱鬧的家。大人們沒事兒就到一塊兒坐坐:看看電視、聊聊天,打打麻將、散散心。而我們小孩子就玩耍嬉戲,不亦樂乎。那時候,好像老有幹不完的事兒、看不完的電視、談不完的話、玩兒不玩的遊戲。那時候,被子上總有一股濃濃的陽光味兒,暖暖的,帶給我無窮無盡的力量。
雖說現在的學習環境比原來的好太多,可永遠沒有專注的理由。比起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學習,我更喜歡大家互相監督、促進。咬著筆頭,思緒便飄向遠方:金龍怎樣了?小陳不會還是個小胖子吧?哲住的地方好點了嗎?怡晨仍舊是個淑女,軒軒還愛哭鼻子吧!趙依然在玩大魚吃小魚?偉偉的球技退步了沒?那時候,即使是在學習,快樂也是我們的專屬!我們寫字的桌子上總有一股濃濃的鹹菜味兒,刺鼻的,但卻又是舒適的,讓我從小時的一無所知成長到現在。
味道還有很多很多:春天時鞭炮的味道、旺旺大禮包的味道;夏天時冰淇淋的味道、房間裡充斥著的殺蟲劑的味道;秋天時紅薯的味道、瘋玩兒完了的汗水的味道;冬天時堆雪人的味道,房間裡的爐子的溫暖的味道。
——它們伴我度過十二年春夏秋冬,如今纏繞在腦海的記憶中的家鄉上,散發著一股說不盡、道不完的味道。
——童年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550字13
小時侯,我在家鄉度過了兩年。這兩年,被我視為童年最快樂、最美好的一段時光,因為在這兩年裡,我體會到了家鄉的味道。
我的老家是幾間平房,木製結構,看上去普普通通。雖然它不像是高樓大廈那樣華麗,但是它冬暖夏涼,一年四季都是非常的舒適。家鄉的院子裡養了許多雞鴨。每天早上,我都要到院子裡給雞鴨餵食,看著它們狼吞虎嚥地吃著,我開心地笑了。
老家門前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一年四季唱著歌兒,從未停過。春天,明媚的陽光照耀著大地,春意盎然。溪裡的鵝卵石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五顏六色的光芒。我和小夥伴們一起來到了小溪裡捉小魚,捉夠了,就坐在小溪兩岸的草坪上,和夥伴們比一比誰捉的小魚多。夏天,天氣非常悶熱,我和小夥伴們來到小溪裡游泳。
清涼的溪水拍打著我們的臉龐,那涼爽的感覺使我們久久不願離去。秋天,一片片金黃色的葉子落在地上,點綴著小溪兩岸。冬天,溪水格外冰涼,路過小溪的人們剛一把手伸到水裡,便縮了回來,嘴裡不停地說道:“好冰呀!”
家鄉的野菜我偶爾嘗過幾次,雖然不像山珍海味那樣,但是它吃起來非常清口,帶了一點兒的微苦,味道有點兒特別。老家的後山種著許多楊梅樹。每到楊梅成熟的時候,奶奶總會叫我去摘楊梅,這下我可高興了,提著籃子蹦蹦跳跳地來到了楊梅山上。
那一顆顆又大又圓的楊梅彷彿在向我招手,我覺得我的口水都快要流出來了。我就忍不住摘了一個放入口中,頓時,鮮紅的汁水溢滿了我的嘴,一股又酸又甜的味道從我的舌尖一直流到心田。
家鄉的味道是豐富多彩的,在我記憶的心扉中,那段美好的時光用什麼東西都無法抹滅的。
家鄉的味道550字14
清明節那天,我和父親踏上了回家的旅程。熟悉的路線,熟悉的風景,熟悉的口音……一切彷彿電影片段般從眼前走過,清晰而美好。
告別老船伕,攙著父親搖搖晃晃地走上那條泥濘小路。果真是廖無人煙了,荒廢的田土,叢生的雜草。沒有雞鳴狗吠,沒有噓寒問暖。還記得當年的小腳丫肆意地穿過稻田,還記得當年鄰家那隻兇惡的母狗,還記得當年的歌謠迴盪在村裡的每一個角落。可惜流年,一切好似昨天,卻早已物是人非。
不知不覺便走到老宅門口。石階上的青苔訴說著寂寞的愁苦,唯有那棵柏樹,已高過房簷,為什麼記憶中的它是那麼矮小呢?推開那虛掩的重門,只為尋覓那被人遺忘的暗香。跨過門檻,庭院裡那棵梧桐依舊駐守在這裡,熬過冬日的落葉不得不為春的到來而沉睡。
我彷彿看到婆婆在樹下簸谷,爺爺拿著瓢給菊花澆水。夕陽西下,溫柔的霞光籠罩了整個老宅。有爺爺的呵護與照料,那些菊花長得依舊那麼美麗,粉的、白的、黃的開遍了半個庭院。經過雨水的洗禮,是那樣的沁人心脾。
雖然不會在這裡過夜,但父親執意要打掃一番,掃清庭裡的落葉,整理院裡的菊花,拾撿破碎的瓦,攪淨屋內的蜘蛛網,清理石階上的泥青。一切好像又回到了從前。
打掃完畢後,父親收拾好行囊,慢慢地關上院門,為它上上那把沉重的鎖。此行,我和父親就像是回來拾撿那惶惶歲月裡繁華的背影,然後匆匆離去。
再次登上渡船,手裡拿著一顆從老宅中帶出來的菊花,我用塑膠袋和著泥土裝著。河面上清風徐來,清香淡雅的菊花瀰漫了整個世界。這是家鄉的味道,我要將它帶往我城市的家,找一個漂亮的花瓶來裝飾,像爺爺那般照顧。這味道,讓我不再孤單……
家鄉的味道550字15
中華傳統節日之多如天上的繁星,如沙灘上的沙子,地上的石頭,數也數不清。萬節之首-春節;粽葉飄香-端午;望月思親-中秋……這些節日都匯聚了中華傳統文化之精華,這些節日也飽含了古人崇高的思想及節操。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這些節日中揮毫潑墨“爆竹聲中一歲除”,“明月幾時有?”……
但這個節日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大腦之中,它便是“萬節之首”-春節。想必大家對他都很熟悉吧!唐代詩人劉長卿,吟出“鄉新居碎切,天畔獨潸然。”的千古佳作。過年時雖然很冷,但人們的心卻激動無比。春節,對於兒童而言實在太愉快了;對大人來說便太忙碌了。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可以說是春節的彩排。從這天開始人們就要陸續準備將近一個星期吃的用的,大人們通常會領著我們去買新衣服,美哉美哉!整個春節香味四溢,在大街小巷上走著都能聞到家家飯菜的撲鼻香味。三十兒,大人們便忙裡忙外準備年夜飯,進進出出灶房,酒肉飯菜擺的整整齊齊。晚上一家人齊聚一堂,互相拜年,討論自己一年的經歷。到處洋溢著幸福的味道,不亦樂乎!人人的肚皮鼓得像小鼓似的!年夜飯過後,鞭炮聲響徹雲霄,燈火通明。人們都要守歲。就連那鞭炮聲也從不間斷。
正月初一,我們給長輩們拜年。還能領到壓歲錢!到了晚上,我跟著爸爸和爺爺,拿著蠟燭。去已逝親人的墓前,把蠟燭插進土裡,讓先人的靈魂順著燈光找到自己的家,跟我們一起過年。
正月十五到啦!他便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元宵節。他可是一個重頭戲!猜字謎,賞花燈那肯定是少不了的。晚上我們提著花燈,到街旁的店鋪猜燈謎。還可以把自己猜對的燈謎從登入上撕下來,到店中去兌換獎品。這些東西可以吃玩具或者小零食。跟我同輩的人總是要比誰猜的多!可以說整個春節我們都是在歡笑聲中度過的。
這邊是我喜歡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