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國學> 【必備】國學作文彙編10篇

國學作文

【必備】國學作文彙編10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學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學作文 篇1

  要放假了,孩子幾次說要上國學班,在培訓學校裡,國學班是最沒壓力最受小朋友歡迎的,我鼓勵說,學國學是很好的事情,但在家裡看書看百家講壇,看鮑鵬山的《孔子是怎樣煉成的》,看于丹說論語,咱們一起來玩國學就好了。有興趣的事,還用上興趣班麼,有魅力的國學,還用學麼,因為,我深知,國學本身是非常有意思的事啊。

  孩子在班級圖書角借到了一本海燕出版社出版的漫畫國學系列,漫畫《莊子》心得,是洋洋兔編繪的。他感覺感興趣,說看著很好,我一翻,果然出色,一是漫畫吸引人,二是語言通俗,深入淺出,三是故事吸引人,四是雖是漫畫,卻語言簡單到位,用哲理性的語言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和別人想不到的獨特的思想,讓人,特別是讓12歲的學生感到震憾。

  我不由要求孩子放在家裡給我時間好好看,結果一看就愛不釋手。原來是李小熒同學的書啊,真是眼光獨到啊。別看我們都知道莊子,可是你知道莊子的主要思想和故事麼,要說可是也說不上來啊,仔細看看吧。篇首寫著《莊子、齊物論》中的主要思想-----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我並不能說出來準確的意思,經網上查詢,其中一種說法是天地是與我同存的,萬物是與我同一的,我們跟萬物同樣都是那個東西的一份子,並非天地就是我,也不是我就是天地,物是物,我是我,天還是天,地還是地。

  往下看,其實國學和莊子並非我們想象得那樣枯燥無味,而是妙趣橫生,滋潤思想,解決了我們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思想難題啊。這本書共選了五部分。一是無慾無求平常心態,包括權貴如腐鼠,痛罵曹商,高人操舟,無心射箭,孔子與漁父等五個故事。二是看清本質超越侷限,包括輪扁之道、井底之蛙、道在便溺、螳螂捕蟬、打碎龍珠、盜蹠之道等6個故事。三是大智若愚韜光養晦,包括曲轅社樹、寧做自由之龜、樹的天年、許由不受天下、秀木必摧、吳王射巧猿等6個故事,四是順應自然適時而為,包括宋人的秘方、惠施的大葫蘆、皰丁解牛、聖人的勇敢、螳臂當車等5個故事。五是認識自我快樂自我。包括知道不知道、貧窮不是潦倒、借糧、莊子鼓盆、莊子將死、至樂等6個故事。啊,原來我們課本上學的螳螂捕蟬就來自莊子啊。仔細看來,其實《莊子》就是一本寓言集,與伊索寓言相近,但它更高明之處,在於它講的道理獨成體系,表現了完整的人生意見,並且更深刻,揭示了人怎麼樣對待慾望,怎麼樣對待困難,怎麼樣對待命運,人生怎樣度過,怎麼趨利避害,怎麼樣快樂生活的哲理。

  書中講到,人有八種毛病,四種禍患,不可不察。

  不是自己職責以內的事也去做,叫做總;

  沒人理會也說個沒完,叫做佞;

  迎合別人說話,叫做諂;

  不辨是非奉承叫做諛;

  喜歡背地說人壞話,叫做讒;

  離間朋友叫做賊;

  敗壞他人叫做慝,

  為了利益不分善惡兩面討好,叫做險。

  有這八種毛病的人,外能迷亂他人,內則傷害自身,所以有修養的人都不會搭理他們的。

  喜歡管理國家大事隨意不合常規以謀取功名,叫做叨;自恃聰明獨斷,侵害他人,叫做貪;知錯不改叫做很,合心意就聽,不合心意即使人家說的對的也反對就叫矜,這叫四禍患。

  聽得莊子一講,對照一下自己,誰沒有這其中的毛病呢?有些孩子,明知道父母老師講得是對的,卻知錯不改,放縱自己、即使人家講的是對的也反對,這不就是很和矜這兩種禍患麼,這不是內傷自身,外迷亂他人的事麼?

  這些都是家長急於想講給孩子聽,卻沒有能力講清的事情,因為許多事情充滿矛盾和邏輯,幾句難說清,再說不愛聽,也都是一個人,作為已到12歲,迫切想了解世界規律的少年,十分想知道的,但莊子寥寥數語,一個樹的故事,一個葫蘆的故事,就講清了,真是精湛,真是厲害的國學啊!

  我理解,國學包括論語、菜根譚、增廣賢文、三國演義、莊子等多個內容,真是吸引人啊,其中一些道理,歷經幾千年,不僅對小孩子,對於大人也完全有益啊,準備再在網上購買本書系列叢書,好好玩國學。

國學作文 篇2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實現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心願,一個真正強大的中國,必然具有強大的文化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壯大這種文化力的精神原點和指南;而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則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和精神命脈。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每個中國人的共同責任。

  “月滿則溢,水滿則虧。”古人從這些自然現象中推理出一些道理:謙虛謹慎,能讓人際關係和諧,讓大家更開心,生活更美好,正如歐陽修所說: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所以在生活和學習中要學習古人的謙虛謹慎。

  中國古人推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也常常說:一百次心動不如一次行動。這告訴我們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只有身體力行,言行一致,學而時習之,才能獲得真知識。正如孔子所說:“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在古文中“節”指氣節、節操;“義”指道義、正義。“節義”是中國古代君子怙守的行為準則,在利益面前想到道義,遇到危險願意挺身而出,經歷長久的窮困都不忘平日的諾言,這樣也可以算得上完人了。《三國演義》中關羽就是忠義的代表,如“身在曹營心在漢”,“降漢不降曹”這都是他忠義的表現。

  古人們倡導“天人和”,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類。天地之間有萬物,萬物之中有人類。人類要想生存,必須依靠萬物。古人以和為貴,主張人順應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大自然也有自身的規律,人們可以認識規律,利用規律,但無法改變規律。我們要保護環境,珍惜自然資源,共盈生命綠色。

  “古今貫通”這是季羨林老爺爺提出的。國學給我們留下了眾多耳熟能詳的經典:他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我們要細細品嚐,細細品讀,讀懂了自然也就理解了,這種優秀的文化也將一直伴隨著我成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必然是立足於當下,面向世界,走向未來。

國學作文 篇3

  國學,乃中華民族“一國之學問”。而學問又是多樣化的,即中國傳統文化亦是豐富多彩的。但是,現在的人似乎將‘儒學’等同於國學了,這便使得國學文化趨向單一化了。因此,我們要將國學文化變得多樣化和現代化。

  當今以“國學”之名出版的各類書籍紛沓而至,這其實是在放大了儒學罷了。儒學是有積極影響的,但消極影響亦是存在的。譬如儒家的‘厚葬’文化,現代有些人卻是將其發揚光大了,商家們亦是看準商機將地皮早早地建起一座又一座的墳墓,這些墳墓有大有小,而價格卻都是好幾萬起價的。但是,有些人卻一眼都不閃地將它買下,有些人還買了好幾座。你想想,有些活著的人連房子都租不起,而死去的人卻比他們“活”得更舒適恰意。這小小的墳墓埋葬的不僅是逝去的人,更是埋葬了中華優秀文化的崛起。儒學的那些好的文化當然值得我們學習和繼承,但盲目地跟從卻是在上演著一場文化的悲劇。傳統文化固然是要繼承和發揚的,但創新和與時俱進亦是必不可少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是國學文化現代化急需的做法。

  除了儒學,我們更需要多種文化來好好充實下國學文化。古代的百家爭鳴便是我們現如今樂於見其成的,只有文化的進步,這民族和國家才會更快更好地發展下去。古代墨子主張的“兼愛”或“相愛”,即不分等級、不分遠近、不分親疏地愛所有的人,這一思想是非常值得現代人學習的。由於社會的複雜,導致人心越來越冷漠了,“小悅悅的悲劇”正是因為當代的人忽視了兼愛的思想文化所導致的`。當然,除去這文化,更有其他文化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繼承。中華五千年來所沉澱的文化無不在孕育著中國的成長,文化的力量更是帶領中國向前飛騰。因此,將國學文化多樣化是我們的任務。

  可惜的是,近年來,國學文化的腳步越發緩重了,文化流失已成了國恥。在面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滯慢,我們應該立即清醒多來,否則文化危機將造成民族危機了。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文化繼承和創新的重要性,亦要將國學文化實現多元化。其實,國學文化要的不僅是專家們的研究和探索,更重要的是需要人民群眾的配合和發揚。固然,古人留下了珍寶,但若現代的人沒有繼承、創新和發揚。那麼,文化將走向滅亡的道路。

  國學並不是某一類文化,而是多樣文化的整合。他所傳遞的是古文化的繼承和新文化的開端!我想,將國學文化發揚光大是我們當代青少年的使命啊!

國學作文 篇4

  茶藝是我國在全世界最早擁有的一項學問。它,富有香氣;它,富有文化;它,富有一個國家的精神文明,是國之文學。

  在冬令營的幾天中,我們跟著老師學到了許多關於茶的知識,讓我們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性情,增長了知識,收穫頗豐。

  在第一節課,老師先講了茶的基本知識:先是茶分六大種,有紅茶、黃茶、綠茶、白茶、黑茶與烏龍茶。再是茶的吸味性很強,不能和有異味的東西放在一起,不然異味會代替茶香。然後是茶的四個禮:鞠躬禮,分九十度鞠躬、六十度鞠躬與三十度鞠躬;伸手禮,右手五指自然相併,手從胸部伸出,示意客人用茶;點頭禮,如果客人正在說話,可以點頭示意客人用茶;扣手禮,兩指相併在桌子上扣一下,寓意對主人倒茶的感謝。最後是倒茶鳳凰三點頭,寓意三點:對來賓的尊重、衝出茶香、看到茶在杯中上下翻飛。最後,老師講了綠茶泡法:在玻璃杯裡,用八十五度水泡,使用中投法,綠茶一泡是精華。

  第二節老師先講了烏龍茶泡法:在紫砂壺裡,用一百度水,烏龍一泡養茶壺,二泡喝茶,三泡四泡是精華。又講了紫砂壺一生都只能泡一種茶,以養茶壺。最後倒清水也有清香。

  茶,是我國獨有的精神文化,是一種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啊,我愛茶!

國學作文 篇5

  這幾天,我讀完了《成才四書——國學啟蒙》這本書。裡面講了百里背米為父母的仲由,友愛兄弟的司馬光,謙虛好學的孔子,立志高遠的陳勝,改過除三害的周處,節儉治國的張居正等好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人。他們讓我學會了孝順父母,言而有信,謙虛好學,知錯就改好多好習慣。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個故事。裡面講了孔子一生謙虛好學,從不向別人請教而感到羞恥。有一次他到東方遊歷。不遠處,他聽到兩個小孩在爭論著什麼。孔子就朝著正在爭得面紅耳赤的小孩走去。

  原來是這樣的:矮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近一些,中午遠了。因為太陽剛出來時候馬車上的傘那麼大,到中午時像玉盤一樣小。

  高個小孩認為太陽昇起時很涼快,中午很熱。孔子聽了他們的爭論,覺得都有道理,不知怎樣回答。

  後來他常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不知道的地方,應該保持謙虛的態度,多向他人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完善自己。

  這個暑假,我向別人接了一本四年級的數學書我看了看目錄,覺得這題,認識很簡單。好朋友貝貝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出了一道數學題。我看了,才知道高估了自己,這題太難了,只好向她求教。

  孔子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從不以向別人請教感到羞恥,何況是我們呢?

國學作文 篇6

  寒假裡,焦作日報社為校園記者舉辦了有意義、值得回味的“讀經典寫美文”活動,這讓我們瞭解了更多的中國古代經典文化。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鏗鏘有力、琅琅的讀書聲,是同學們在專心致志地讀《弟子規》。《弟子規》中蘊藏著豐富的人生道理。“勿箕踞,勿搖髀”。任曉光老師告訴我們:人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如松,行如風,坐如鐘,睡如弓。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要慌亂,慌亂容易出錯。不要害怕困難,也不要馬虎草率。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穿著整潔,不要拖拖拉拉的,要時刻給人們一種利落的感覺。

  《弟子規》告訴我們:做人要有原則。“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如果犯了錯誤,能夠改過,就等於沒有過錯;如果犯了錯誤還要去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了。

  《弟子規》引導我們怎樣對待父母、師長;怎樣處事、為人;怎樣學習。誦讀中國古代經典文化,真使我醍醐灌頂,受益匪淺!

國學作文 篇7

  國學,一國固有之學術也。我們偉大的祖國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深沉了無數的國學經典。我們便在這平平仄仄的唐詩宋詞中接受五千年文化的薰陶,盡享詩詞歌賦的精髓。

  在幼兒園我們就誦讀經典。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更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成義”。這些流傳千古的聖賢之道,奠定了我們一生優雅的人格。隨著我們的成長,閱讀的豐富,更讓我沉浸於這妙不可言的詩文世界中。從孟母的“斷織喻學”,知道了父母的用心良苦,“讀書猶如織布,累絲成寸,荒廢學業,如同剪斷這布一樣,還能接得上嗎?”這就是古時的母親教育子女的睿智之道。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出自孔子的佳句,這使我懂得,在生活、學習中應不斷看到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即“能者為師,虛心請教”的哲理。一句看似簡單的話,真正做起來可不那麼容易,這正是古人的學習態度,是一種大智慧!

  這就是我們的國學經典!《論語》、《三字經》、《弟子規》等傳世千載的美文,讓我們從中學習做人的態度和處事的原則,給我們的成長指引了方向,為我們的生活填充了豐富的精神食糧,讓我們從國學經典中吸取智慧,不斷進取,繼承這博大精深的經典文化,將民族文化智慧發揚光大!

國學作文 篇8

  文化的海洋,煙波浩渺,國學就是那一抹溫柔月光下盪漾的波浪,在潮去汐來中明亮。

  羅曼·羅蘭曾說過:“一個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為了探索它內在的生命―它的各種行動的源泉――我們必須透過它的文學、哲學和藝術而深入它的靈魂,因為這裡反映了它人民的種種思想、熱情和理想。”

  有一些事件屢現報端,電話詐騙案致三名大學生走投無路,最終青年命逝的事更是在社會上引起巨大的反響。生活中,亂佔車道,夜半擾民,口出髒話等不文明現象更是屢見不鮮。這一切都使我們深感憂慮,是否國學傳承的美德逐漸淡然?

  《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書中有關於學習的,例如“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說明古人很早就認識到光陰的可貴,“篤初誠美,慎終宜令。”修身、求學,重視開頭固然不錯,但始終如一堅持到最後更是難能可貴。做學問不可以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應該堅持不懈,最終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守真志滿,逐物意移。”說的是人要保持善性,學習要專一,不要轉移意志,甚至玩物喪志。“孤陋寡聞,愚蒙等誚。”學問淺薄,見識少,就會被別人恥笑。

  我們不能只讀死書,還要多增長見識,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則就會成為“井底之蛙”。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著儒家學說對國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願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性的準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係。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內心的安寧。

  每一個人內心都需要一種傳統精神的堅守。中國航天科技高階技師徐立平自1987年以來,一直為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由於長年一個姿勢雕刻火藥,以及火藥中毒後遺症,徐立平的身體變得向一邊傾斜,被人們譽為“大國工匠”。這是一種姿勢的堅守。

  還有官東主動請纓加入“東方之星”號客輪在長江中游湖北監利水域救援現場後,他第一個跳入水中,救出了緊張的老人。將自己的水下裝備分給他人。這是一種分享的精神。更有剛剛帶領中國女排披荊斬棘奪得奧運金牌的郎平教練,是對傳統精神合作的堅守。他們的湧現正是社會真、善、美的主流。在我們的校園中,隨處可見互相講題的同位,幫忙打水的同學,認真備課的老師,這都是國學的傳承與發展,是美德的體現。

  國學,於無聲處繞樑,於無色處絢麗,於陋巷中金玉滿堂,於荒蕪中高朋滿座。我們應誦讀國學經典,傳承傳統美德。

國學作文 篇9

  國學,是我國的瑰寶。在我們華夏民族的五千年曆史長河中,國學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

  國學的魅力是強大的。因為在我們這個時代,曾有多少東西被丟棄?而國學,一直在歷史的長河中歷久彌新。

  我,作為一名普通的五年級學生,對國學的興趣不是很深。我對國學的認識大多都來自課本和我從小讀過的國學書本,儘管我能說出些許和國學有關的東西,然而很多時候我感到這些東西還是枯燥無味的。但自從觀看了《國學小名士》後,從選手那口若懸河的表達能力和主持人和嘉賓評委那妙語連珠的精彩國學點評中,我漸漸從國學中找到了樂趣並深深地愛上了國學。

  《國學小名士》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臺上哥哥姐姐們的勝利與臺下他們的奮鬥和拼搏讓我明白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真實含義,而他們在臺上的精彩表現又告訴我,面對自己的人生,我要努力,我更要自信。

  在這眾多的古詩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詩就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句詩讓我明白了朋友情意的重要性,我也學會了珍惜我和好朋友之間的友情。

  國學,好似廣闊沙漠中的一朵花;國學,猶如蔚藍天空中的耀眼的太陽;國學,猶如漆黑夜空中的一顆璀璨的明星!同學們,讓我們從自我做起,將國學,將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國學作文 篇10

  透過觀看《國學小名士》這過節目,讓我受益非淺。我知道了我們中國傳統博大精深;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化歷史,有豐富的傳統。

  在學校裡,《經典與閱讀》是我們必不可少的,我們必須背過。經典的詩句讓我們瞭解中國傳統但是又很的同學卻不好好的學習《經典與閱讀》渾水摸魚——不好好背古詩。我很奇怪,多多瞭解中國的傳統呢?

  在社會上有很多口中講文明但自己卻不講文明的假文明人。比如:罵人.亂吐痰等等不文明的現象 。如果同學們遇到這種人,一定要制止並且告訴他們這樣不對。

  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都要重視古詩。